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宁德 >> 蕉城区 >> 金涵畲族乡 >> 濂坑村

濂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濂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濂坑村简介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东北5公里。104国道贯穿而过,离福温高速公路漳湾入口2公里。东南面临东侨工业园区。辖交山、濂坑两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983户,3808人,耕地1275亩,林地5418亩,滩涂1500亩。以务工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粮食作物有稻谷、甘薯等。经济作物有美国脐橙、草莓、笋、茶叶、葡萄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902200 352000 0593 查看 濂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濂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濂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濂坑村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东北5公里。104国道贯穿而过,离福温高速公路漳湾入口2公里。东南面临东侨工业园区。辖交山、濂坑两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983户,3808人,耕地1275亩,林地5418亩,滩涂1500亩。以务工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粮食作物有稻谷、甘薯等。经济作物有美国脐橙、草莓、笋、茶叶、葡萄等。   

高乾村

  1974年成立高乾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驻地在乡政府西北3.8公里,原宁德西乡、古田、屏南等县道路贯穿村内。辖高乾、贝头、牛楼、外店、黄蜂亭、石牛栏等6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105户,374人,耕地105亩,林地4721亩。以农为主,产稻谷、甘薯。经济作物:竹、茶叶、橘子、香蕉等。   

菰洋村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驻地在乡政府西南6.6公里,鹿路冈山东南麓,海拔380米。辖菰洋、陆家村、稆丘村、外牍厝、下茶洋、凉伞树、港头、下坪、百丈、百丈田头、刘厝里、松坪、里面楼、鹿路、后门岗等15个自然村。设10个村民小组,252户,876人,耕地843亩,林地6326亩。主要粮食作物:太子参、稻谷、甘薯。   

后溪村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西南10公里,山通天山南麓。辖后溪、上东洋2个自然村。设14个村民小组,391户,1445人,耕地1563亩,林地9201亩。以农为主,产稻谷、白薯、香菇、茶叶。   

金峰村

  以金峰山为名,属畲汉混居村。1961年从岚长大队分出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驻地在乡政府西北19公里。宁古公路南侧,辖路头岗、岔门、院坪、坑坪、坑楼、坑里头、洪上厝、寨门岔、五福坪、红山、上林湖等11个自然村。设11个村民小组,208户,805人,耕地525亩,林地5961亩。以农为主,产稻谷、甘薯。经济作物以太子参、翠冠梨、茶叶为主。   

金涵村

  原以金溪和涵道两自然村首字相连而得名。大金溪、小金溪和杨梅溪三条河流从西南、西、西北横贯境内,村域多为河流冲积平原。1960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村委会驻地在市区西北部2.3公里。辖涵道、黄厝、张厝、溪里、陈厝、梨碧里、麒麟寨、上新厝、南洋厝、溪坂、金溪、下新厝等12个自然村,设21个村民小组,836户,3362人。村舍散布于大金溪、金溪河谷小平原。近年“造福工程”搬迁后形成大松岗、溪坂、南洋厝、麒麟寨等新村,安置33个自然村,234户,936人。耕地850亩,林地5008亩。以务工为主,经济作物主产蔬菜。   

浮坪村

  古时村山上长浮木,故名。原属菰洋大队,1962年成立浮坪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西南11公里,莲花山东南麓。原村委会驻地油行,现搬迁至金涵大松岗。辖油行、浮坪、下浮坪、牛溷坪、蔡洋、蔡坝、梨坪、岗头、上段、坝头、大段、下厝村、单丘田、蜡烛、湖坑等15个自然村。设16个村民小组,243户,899人 ,耕地996亩,林地7183亩。以农为主,产稻谷、甘薯、茶叶等。   

里占村

  1958年成立岚长大队,1966年里占、院后共成立大队,1974年成立里占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西北7公里。辖牛程坪、青丘里、岭尾、燕窝、龙盆地、王兰头、七斗冈、猴石下半岭、里占、大湾头等10个自然村, 设6个村民小组,102户,436人,耕地143亩,林地4479亩。以农为主,产稻谷、甘薯、柑橘等。   

亭坪村

  1957年曾在辖区内成立后山畲族乡,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北1.1公里,畲族村。辖亭坪、上后山、下后山、坑里、牛头岗等5个自然村,有全国唯一的中华畲族宫。设7个村民小组,255户,935人,参加新农合人数人813。耕地333亩,林地1813亩,以务工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  

琼堂村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西北1.5公里。104国道与省道304线宁古路贯村而过。辖琼堂、下金贝、后巷、里厝、新村等5个自然村。设村民小组8个,409户,1646人,耕地288亩,林地2959亩。以务工为主,粮食作物有稻谷、甘薯、芋头。经济作物:蔬菜、蘑菇、花卉。水果产品:龙眼、柑橘。   

上洋村

  1962年由菰洋村分出,成立大队,因与霍童、石后两个乡镇的上洋大队重名,故改为上茶洋。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西南6.2公里,莲花山西南麓。现村委会驻地在金涵村大松冈。辖上茶洋、大石湾、清梦、大坪下、大坪角、大雅、世头岗、黄莲坑等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26户,443人,耕地691亩,林地5221亩。以农为主,粮食作物有太子参、稻谷、甘薯等。   

上金贝村

  因村西北有金邶寺,故名。钟姓,畲族村,于明末建村。1961年成立大队,1984年10月改为村委会。村在宁德城区东南部,距离7公里,企岗山西北,海拔390米。辖上金贝自然村,设3个村民小组,76户,268人,耕地325亩,林地3185亩。以农为主,经济作物茶叶、蜜柚。   

上兰村

  1961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金涵乡政府东北3公里。104国道从本村贯穿而过。辖上兰、下兰、烟亭三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84户,1081人,耕地596亩,林地1731亩。以农为主,产稻谷、甘薯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芋头,茶叶,蔬菜等。   

院后村

  1974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宁古公路北侧。辖院后、驴路、加长湾、里边山、瑞迹院、溪里等6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129户,459人,耕地189亩,林地4635亩。以农为主,养殖福建黄兔,经济作物有茶叶、毛竹等。   

中前村

  以中冈和前岭两村各取首字而得名。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乡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村委楼建在金涵麒麟寨。辖黄竹兰、对面岗、八斗丘、前坪、下厝、其坪岗、庵里、秋竹坑、坝下、田头、里中岗、蔡洋亭、中岗等13个自然村,村舍分散,属畲、汉混居村。设13个村民小组,183户,698人,耕地590亩,山林4285亩。以农为主,产稻谷、甘薯、竹、茶叶。   

井上村

  1979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驻地在乡东北4.6公里,寨顶山东南麓,104国道东南侧。村舍在平原上。辖井上、铁沙溪2个自然村。设4个村民小组,129户,518人,耕地316亩,林地405亩。以农为主,产稻谷、甘薯。经济作物有茶叶、蔬菜、草莓等。   


濂坑村特产大全




濂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