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宁德 >> 蕉城区 >> 洪口乡 >> 莒州下村

莒州下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莒州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莒州下村简介

  因洪口水电站建设,2006至2007年全部迁往七都秋山尾、霍童镇霍童村两个移民安置点和城区等。原辖莒赖头、岐兜、马坑里、墓岗、莒洲下村、金钟渡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61户,694人。清代出过书法家名家谢广澍。辖区古民居多幢,其中谢世棱故居门清有一对石旗杆。还有谢氏宗祠,彭氏宗祠等古建筑。另有古井一口、村边临溪石壁上原文学家谢冰心手书题刻“惊水瀛洲”。均已淹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902201 352000 0593 查看 莒州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莒州下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莒州下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莒州下村

  因洪口水电站建设,2006至2007年全部迁往七都秋山尾、霍童镇霍童村两个移民安置点和城区等。原辖莒赖头、岐兜、马坑里、墓岗、莒洲下村、金钟渡6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61户,694人。清代出过书法家名家谢广澍。辖区古民居多幢,其中谢世棱故居门清有一对石旗杆。还有谢氏宗祠,彭氏宗祠等古建筑。另有古井一口、村边临溪石壁上原文学家谢冰心手书题刻“惊水瀛洲”。均已淹没。  

吴峰村

  1968年成立大队,1984改为村委会。母鸡寨山东南山麓,为蕉城区西北最边远村。因村前有一片田洋,吴姓居住而得名,曾名“吴家洋”。海拔750米,村落集中,4个村民小组,133户,566人全称三分之一外出打工经商。吴姓,由屏南大溪黄柏迁来。大地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740亩,林地16361亩。  

金山村

  因洪口水电站建设,2006至2007年全部迁往七都秋山尾、霍童镇霍童村两个移民安置点和城区等。当地有“金山银斧头”之说,故名。原有7个村民小组,96户,374人。村内郑志生烈士,曾任某部队廉政,1971年战备训练中舍己为人牺牲,大地面积30.561平方公里。有根底505亩,林地42587亩。   

莒州上村

  因洪口水电站建设,2006至2007年全部迁往七都秋山尾、霍童镇霍童村两个移民安置点和城区等。原辖莒洲上村、为门、溪兜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51户,673人。原有耕地340亩,林地4257亩。村民以经营农业、商贸运输、漂放木材、旅游为主。村内有清代站楼台、古城墙、武圣庙等清代建筑。现已淹没。   

库山村

  1958年成立大队,1984成立村委会。在霍童镇西北方,直距9.6公里,库山大顶山北麓。海波340米。村落集中,4个村民小组,114户492人,大部分朱姓。传由霍童镇石桥村迁来,1957年建村。大地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400亩,林地3155亩。以农为主   

吉垅村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村委会在岭岔头村,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1户,749人。谢克昌,1933年参加革命,1938北山抗日。大地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875亩,林地13249亩。以农为主。主产水稻、甘薯、茶叶。林业有杉、松、毛竹。   

花兰村

  因洪口水电站建设,2006至2007年全部迁往七都秋山尾、霍童镇霍童村两个移民安置点和城区等。原来有9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03户,405人。打的总面积4.45平方公里,耕地699亩,林地5540亩。以农为主。   

洪口村

  因至洪口水电站建设,全村人口于2006至2007年全部迁往七都秋山尾、霍童镇霍童村两个移民安置点和城区等。未淹村庄为原乡政府驻地。辖洪口、朱家洋、岭兜、柏洋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05年移民迁有305户,1251人。村里曾有多人参加红军,并于1938年北山抗日,已知姓名有张建东。谢红第、李成起等烈士。   

大道头村

  88年成立大道头村委会。海波90米,乡政府、移民机构现驻此,洪口电站在附近。村落集中,2个村民小组86户,378人。孙姓,由周宁咸村迁来。耕地124亩,林地3200亩,以农为主。主产水稻、甘薯、茶叶。林业有杉、松、毛竹。   

朝阳村

  1966年成立大队,1984改为村委会。10个村民小组,163人,645人,有三分之二人口常年居住外地。村域内山峰连绵,森林密布,大地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898亩,林地35225亩。洪口电站水库淹没区340亩。以农为主。主要产品为水稻、甘薯、茶叶。水果有板栗、梨等。林业有杉、松、毛竹。   


莒州下村特产大全




莒州下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