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北壁乡下岐村位于东冲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天然的海湾内。与下浒镇石湖港,海岛乡小西洋岛等一水相连。东南方向与浮鹰岛、西洋岛等岛屿隔海相望。濒临闽东渔场,海域广阔,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养殖业发达,海洋捕捞产业可遍及福建三大渔场及外海海域。下岐历来是渔船靠泊,装卸、补给、航修和避风的理想处所。此外,下岐至下浒公路即将建成,打通了连接水陆交通的通道,为水产品的集散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村落与居民】下岐全村共400户,总人口2008人。辖大透、城顶两个自然村。党小组1个,村民小组7个。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921204 | 352000 | 0593 | 查看 下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北壁村 |
北壁村位于东冲半岛末端,是北壁乡政府所在地,全村辖有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有578户,2127人,耕地面积1146亩,北壁乡中心小学、霞浦第十六中学两所学校位于村西。 【交通运输】北壁村是霞北公路的终点,距县城90公里,是我乡各行政村通往霞浦县城的必经要道,村村通机耕路,海上汽艇通往宁德三都澳及金蛇头码头,往宁德、福州等地。 【人文景观】北壁村现存有160多年的古建筑和建于明初的古城堡遗址、麦云自然村遗有300多年的石磨盘等诸多名胜古迹。 【气候与物产】北壁村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7.9度,每年夏末秋初多有台风登陆,受其影响多暴雨,6-9月份以西南风为主,9至翌年3月以西北风为主,3-6月份以东南风为主,最大风力8级,阵风9级。北壁村物产丰富,手工米粉干闻名县内,地瓜清酒以清纯扬名,山有名优果树晚熟荔枝、龙眼、橄榄等等,海有青蟹、弹涂鱼、蛏、鲍鱼等,尚有滩涂面积3000亩,海产丰富。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北壁村各自然村己实现村村通路、通闭路电视、通程控电话,北壁至会洋村的公路己完成路面硬化。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村有卫生院、卫生门诊部,居民常见病得以治疗。基本达到村容整洁和村庄绿化美化。 北壁村的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弹涂鱼养殖面积200多亩,鲍鱼20多亩,已成为我村的支柱产业。海参养殖面积在不断地扩大,蛏、青蟹、南美对虾及其他养殖业的面积在300亩以上。现有两家小规模的养猪及养鸡场。 |
池澳村 |
池澳村总户数346户,总人口1356人。距霞浦县城约80多公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对海的小渔村.南与连江、马祖列岛隔海和望,西有官井洋,东接下浒金沙滩“有中国夏威夷之称”。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这里海域辽阔,山海相依,风光宜人;环澳诸山,群峰巍峨,巧石林立,劲松苍翠.曲折多变的海岸造就了莲花岛、西牛角、天然屏障、象头鼻、犬头岩、石人、喷气石等独特的海蚀地貌,这石景,都伴随着迷人的传说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池澳、南风澳、石人下澳、大洞澳等水质清澈,拥有一片片优质小沙滩,有的沙白质柔、有的沙黄质硬(有足底按摩的功能),地势平坦,两侧礁石形状各异,贝壳五颤六色. 由于池澳自古以来就是邻近村渔船的天然避风之地,池澳天然避风港已延续200多年的历史.池澳村北面金鸡山上,流米寺(建于宋元佑丙寅年间)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遗留下众多极具考古价值的人文景观,如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有北宋石窟洞摩崖錾佛、寺庙遗址、石碑、石础等。池澳与马祖近在咫尺,如逢雨后晴天站在流米坛山顶上,马祖列岛隐约可见,就如海市蜃楼。过去这里有我县雷达兵营,属于“军事区”,许多战备年代的产物也还遗留着,如四通八达的掩体坑道、防空洞、错落有致的部队营房遗址,无不展示了那段难忘记的历史,此外,池澳是霞浦海带养殖大村,海带年产量达10多万担,近海及外海捕捞海产量较大,品种繁多,山上盛产山菇、野竹笋、野草霉、田螺、野山鸡、野兔等山珍,已成为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目前池澳通往下浒的公路已建成通车,建成了二级渔港, 码头新区、停车场等工程正在规划之中。池澳在陆路方面与下浒公路相接,路面水泥硬化正在筹备之中,建成后距霞浦县城仅两个多小时路程,水路方面可直接与宁德、连江、下浒、霞浦后港等通行,从而形成了“海陆”并举的线路架构。 新纪伊始,勤劳的村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善交通道路,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开发旅游业(集朝圣、休闲、度假、餐饮、登山健身、渔家游等于一体的旅游),扩大海上养殖面积,深加工海产品,大做山海文章。展望未来,它将是镶在东海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 |
东冲村 |
霞浦县北壁乡东冲村位于霞浦县南端突出部,东冲半岛最末端。三面环海,一面靠山,与蕉城、罗源、连江等县(区)隔岸相望,濒临世界闻名的官井洋,海岸线绵长,。东冲口历来是闽东地区的战备要地,海上交通咽喉。 【村落与居民】东冲村全村共621户,总人口2561人。村辖党“小组4个,村民小组13个,有和石、长基、望月楼、沙塘、澳里等11个自然村。 【村风村貌】东冲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整体文化底蕴丰富。 2002年度被0霞浦县委、霞浦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历史人文】东冲很早就是一个倍受重视的口岸,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立东冲镇(至今仍有镇长林俦手书的青石碑为证)。在东冲村“柱石”上至今依然铭刻着清朝康熙五十六与(1917年)福宁州同知史国祥苍劲有力的隶书“雄镇海疆”;当年东冲海关帮办吴仰贵(又说吴光茂)目睹外国侵略者在东冲横行霸道、仗势欺人并不断倾销洋货,严重破坏我民族工业的发展,而政府又软弱无能,便愤然去职。在离开东冲之前,将自己的满腔爱国情怀抒写成“国货救国”四个大字勒刻在波涛汹涌的虎头岗断壁上,警醒世人不能当-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冲口建立了海军基地。驻防海军屡立战功,英雄的“588”艇被-授予“海上猛虎艇”称号,现省军事博物馆陈列着它的英姿。在东冲口悬崖上长眠着1954一1955年在东冲战斗中牺牲的张广祥、-远、王明益、马洪恭四位烈士。· 【物产经济】东冲村主要以海上养殖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
四门桥村 |
霞浦县北壁乡四门桥村位于北壁乡西北部,三面靠山,西面临海,与宁德城澳一依带水,举世闻名的官井洋就在境内,东于河山、武岩村接壤。南于北壁村交界,北于盘前村相邻,霞浦至北壁的公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 【村落与居民】四门桥村下辖9个自然村:松村、麒麟湾、斗门里、北港、四门桥新桥街、后山、过港、三塘里、文岗,全村共645户,人口2765人。 【历史人文】四门桥村较大的自然村松村,原名韩村,为韩姓人聚居地,是北壁乡最早迁居的村落之一,在宋朝时迁至,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整个闽东一带的韩姓人家皆由此地迁出。后山村为余姓人家聚居.由宁德古田杉洋镇乔迁而来。 【建筑景观】四门桥村因桥得名,村头的古石桥为唐代所建,历史悠久。传说为了仙娘所造,美丽的传说更为古石桥增添了几分色彩,站在石桥上临海而望,眼前是碧波万顷,背后是良田万顷.听取蛙声一片。 【物产经济】四门桥村山地面积一万多亩,发展速生丰产经济林前景广阔,这里储藏大量的建筑优质花岗岩,有待开采。 【新农村建设】四门桥新村位于四门桥开发区,面积16亩,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可入住109户居民。 四门桥淡水资源丰富,可建小型水库两座。四门桥港是天然的避风良港,台风一到霞浦海岛、闾峡,连江苔禄、北茭,福州馆头等地的船皆到此地避风,千船云集热闹异常。随着港口建设日益完善,这里将呈一片繁荣与繁忙之景,四门桥(北壁)一级渔港工程已开始前期工作。 |
盘前村 |
霞浦县北壁乡盘前村位于霞浦县南部,西临宫井洋,村前海面上有三个岛屿象盘子,故名。建国初期为盘前乡属第七区。一九五八年并入金山乡,一九六一年改为盘前小公社,一九六六年成立盘前大队属下浒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盘前村委会,一九八六年划归北壁乡管辖。 【村落与居民】盘前村属少数民族村,全村396户,总人口1849人。村辖党小组5个,村民小组长7名,下辖七个自然村,有盘前、坛头澳、牛角湾、蜂坑、莲花园、刘前、斗门头。 【村风与村貌】盘前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富。2000年度被0霞浦县委,霞浦县人民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历史人文】解放前,雷氏家族自宁德金涵畲乡发源地迁居到此落户,与本地汉族杂居在一起,逐渐汉化,促进了食汉两族的文化交流。当时本村畲汉两族团结一致,也曾为0地下党的革命活动给予极大的支持,至今村里九十岁的老人家,还依稀记得当年驾驶渔船护送0党员转移到福安去时,敌人的子弹从耳边飞穿而过的那一幕幕。解放后,有着面临官井洋的地理优势,生产队大力发展捕捞业。“海捕黄瓜鱼”成为当时主要水产品,每当渔船出海归来,岸边呈现出“满船尽带黄金甲”的辉煌景象。 【建筑景观】盘前主村村前的前、中、尾三座小岛组成的虾鳅屿”与村后的山顶上的一块样子酷似“母猪”的大石头遥相呼应。四点相连成“钻石”形,把整个村落围在正中央,当年解放军修筑的一堵防哨墙,至今依然像卫兵一样矗立在虾鳅屿中屿的最高处。另一堵防哨墙在村的西南面,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夕,政府都会重新粉刷一遍,黑白分明中又焕然一新。在“钻石”的腰部,海上养殖的网箱横贯而过,夜晚点点灯火,俨然一座海上不夜城。每年夏季;钓鱼爱好者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热闹非凡, 【特产经济】盘前村主要以海上养殖业和捕捞业为主。 |
武岩村 |
北壁乡武岩村位于北壁乡与下浒镇的结合部,毗连下浒镇的九斗洋、大安行政村,与北壁乡的四门桥、盘前、河山村相连,距北壁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武岩村至四门桥村7.6公里及沿各自然村23公里,共10.1公里长的乡级公路,在一九九五年二月由村两委牵头,在县-的帮助及村民共同努力下,历经三年,于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六日修建完成正式通车,今天,道路水泥硬化的各项工作正在健康有序的开展,其它各项事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中。 武岩村原隶属下浒公社九斗洋大队管辖,于一九七九年分设武岩大队,全村总人口635人,辖武岩、虎腰、在下、牛栏头、加头、洋坪、等六个自然村。一九八三年改称为武岩村民委员会,一九八六年北壁设乡分划北壁乡管辖。一九九七年在交通便捷的“霞北公路”旁新建新村,并在该新村内新建了村委大楼,为办事的村民和客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人民公社生产队时期的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这里曾是我县茶叶生产著名村之一,通宵达旦加工茶叶的那幅繁荣景象至令仍让人记忆犹新。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村民观念的改变,在村委的支持引导下,村民改茶叶生产为大力发展名优水果。特殊的土壤加上勤劳的人民就生产了品种繁多的土特产,如“武岩萝卜”、“武岩花生”、“武岩淀粉”等均成了商家小贩的销售品牌。该村还是为数不多,四季均产水果的乡村,尤其以芦柑为主,全村共种植杨梅、李、奈、柿子等各种水果1000多亩。现在“武岩芦柑”以其与众不同而特有的甘甜口味受到人们的青睐,而成为佳节的好礼品而供不应求。武岩村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全村平均海拔275米,全年平均气温16.50C,这里生态良好,有林面积4734亩,森林復盖率达76%,山青水秀,奇峰林立,怪石胜举,似人、似物、似兽,惟妙惟肖、千姿百态、举不胜举、美不胜收,是个田园观光旅游的度假好去处。 |
下岐村 |
霞浦县北壁乡下岐村位于东冲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天然的海湾内。与下浒镇石湖港,海岛乡小西洋岛等一水相连。东南方向与浮鹰岛、西洋岛等岛屿隔海相望。濒临闽东渔场,海域广阔,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养殖业发达,海洋捕捞产业可遍及福建三大渔场及外海海域。下岐历来是渔船靠泊,装卸、补给、航修和避风的理想处所。此外,下岐至下浒公路即将建成,打通了连接水陆交通的通道,为水产品的集散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村落与居民】下岐全村共400户,总人口2008人。辖大透、城顶两个自然村。党小组1个,村民小组7个。 |
上岐村 |
北壁乡上岐村地处东冲半岛外海部,背山面海,与连江苔录、台湾东引、马祖等岛屿隔海相望。 [村落民居]上岐村共有860户,总人口3860人,辖有企牌、上湖、里厝、西臼、赤坪、后庄、大年田、狮头里、布袋丘等10个自然村,村民小组20个,党小组1个,在校学生200多个。 [历史人文]上岐村赵姓先祖之梓公于1534年带领族人由北港迁移至下岐俗称赤岐坡,因村居近海,屡遭海盗掠劫,村民奋起还击,同时修筑城墙御敌(至今尚存部分城墙)后来土匪和倭寇勾结数次侵犯我境,无奈于1659年全村迁往上岐至今。400多年来,村民团结一心,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繁衍生息,在防匪抗盗保卫家园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特别赵公显仔,因愤倭匪烧抢我民众财物,在1665年夏,一夜晚独自一人,携带一把36斤大刀潜游到定泊于过冬礁的贼船上,一鼓作气英勇击杀倭贼10余人,后因负伤过重医治无效英年早逝。直至1949年6月17日霞浦解放,同年12月人民解放军进驻上岐。饱受海匪欺凌长达400余年的村民才得以脱离苦海,翻身做主的群众听党的话,为建设祖国努力拼博,1949年12月在民兵队长赵其逞的带领下,架船在下岐海面抓获-武装匪徒8人,缴获机枪、手枪以及电台等上交给部队。村干部赵公福同志由于工作出色连续13年被市、县嘉奖:赵良俊同志60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为群众办实事;赵公明同志20年来一心扑在村委的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建设中,始终不计个人得失。他们为上岐村新时期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来源]上岐村地处沿海,土地贫瘠,村民经济主要靠海上捕捞,以盛产海蜇、虾皮、石浔等。随着近海海产资源严重枯竭,村民转为捕捞鳗苗和养殖海带生产,现全村有捕捞船只大小200多艘,养殖海带600多亩,两项年产值达700多万元,但由于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等原因,无法全面发展生产村民生活还是贫困落后。 |
河山村 |
霞浦县北壁乡河山村位于东冲半岛的西部山区,东起石门槛,西至星顶山,南与马祖隔海相望,北和武岩牛栏头毗邻。 【村落与村民】河山村所辖面积15312亩,全村326户,人口1156人。有河山、明头山、桥头、半路下、金斗湾等5个自然村。 【村风村貌】河山村民风淳朴,人民善良勤劳,村内山青水秀,奇山异石繁多,形态各异,有的似五凤朝河,观音坐莲,鲤鱼朝夭……栩栩如生。村口的两棵古榕树也有千年的历史了,胸径达七米多,如今依然枝叶繁茂,枝条缠绕,似在欢迎你的到来。 【历史人文】河山村历来是人杰地灵之地,宋朝时,村里出了位进士何明登。现在还遗留有旗杆石一对,与其母亲的坟墓。村西南里许有个兵器冢,1978年被人发现并挖开,发现里面有许多刀枪的原迹,墓中还发现许多石刻龙头。最有研究价值的要数那块直径一米多、厚度25公分的石圆盘了,上面雕刻着精美的人物、建筑、植物等图案。这是研究河山村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财富之一。 【建筑景观】河山秀峰禅寺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1992年台湾名士林建逸等人捐重资重修,如今面貌焕然一新。寺庙庭院中有座神奇的小石狮,据说能慢慢的长大。寺中方丈清忠介绍,刚到此寺时,天王殿走廊的石板与小石狮间的水沟,锄头都能拖得过去,现在就拖不过去了。老人们也证实说小石狮在慢慢长大呢。 【物产经济】河山村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是畜牧养殖,种植果林的理想场所。现在已有外地的公司在这里投资种植了几万亩的速生丰产经济林。 |
会洋村 |
会洋村总户数411,总人口数1595。会洋村原号住龙桥,位居东冲半岛东南向,地名将军大座,连山环绕,四水交汇,山现十八景、地存十八球。龟蛇“镇水口,水出四方流;因而得名会洋。本族原由河南省比千公八十二世孙焚公系晋安太守随主渡江入闽,又迁浙江省雷洲府丽水县在宋时有公光禄大夫,在乾德二年弃官归隐,折宅率妻、子架浮排顺水流至霞浦县浮鹰岛安住,几代后人才茂在元至顺八年葵酉科两兄弟考中文武状元茂为公为国子助教,翰为公为镇北将军,某子景节二号公明贤先生,洲志记载,在元朝就因海寇作乱,时代不清就迁入西臼,由上岐西臼又迁往大京,复迁城西,梦见神指引说,住龙桥鸭池下壹穴,即会洋。逐架祠堂。据传祠堂是刘伯温坐椅立向辛辰戍,在万历九年漳州贼冠造反,祠堂被烧又重修,最旺盛在乾隆时代,在道光时期州城应考得中十八名学士,村历大约有五百多年代,如今在中国0领导下,,村起了很大变化。人口众多,生活快乐,建设学校,造公路桥梁, 修宫宫庙保护文物遗产壮观。 |
铁炉村 |
铁炉村系宁德市霞浦县北壁乡辖下行政村,位于霞浦县南端。东与会洋村接壤,西临海港,北有公路与北壁村相接,南与东冲口相连。距霞浦县城九十六公里。 【村落与居民】铁炉村全村共二百四十四户,总人口1463人。村辖党小组二个,村民小组十五个,有亭兜、大墓、墓前、峰头石、坛头、下坛头、坛面、尼姑埕、驴路下、半山、后笼里、铁炉、溪坑、塘角、马塘等十五个自然村,散布丘陵。 【村风与村貌】铁炉村民风淳厚,房舍错落有致,然整体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曾获0霞浦县政府授予的“计划生育先进村”等荣誉。 【历史人文】铁炉村在历史上人口稀少,人民生活贫困,但人穷不言志短,这里是闽东革命老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的人民曾予以0地下党的革命活动以极大支持,这里有至今八十高龄的老党员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激发着人们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在解放后,铁炉村民曾积极参与全乡的围海造田、建造堤坝等集体劳动创造,为北壁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铁炉村民积极拥护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响应政府号召,能够0完成上级领导班子赋予的各项任务指标,多次受到县、乡两级政府的嘉奖,是一个先进的集体。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