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斗村位于城西街道西面距县城街道办事处16公里,202省道边.全村辖4个自然村,巴斗,领头,坑前,雪地.全村总数283户,总人口1007人,村民小组12个,村干部6名,村民代表29人,本支部共有26名党员,2名党积极分子.全村总面积11000亩,耕地面积2310亩.农民主要以水果,粮食,食用均为主,特别是水蜜桃,脐橙,油奈经济为主.2012年人均收入7000元.村财无固定收入.四个自然村通电,行政村广播电视基本完善.岭头自然村连接到行政村的水泥路硬化已通.坑前,雪地自然村水泥路硬化工程尚没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922002 | 352000 | 0593 | 查看 巴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宝峰村 |
古田县城西街道宝峰村,整个行政村总人口890人,257户,常住人口大约650人左右,外出人口240人左右。 行政村分4个自然村,层峰自然村82户,291人。东山自然村59户,191人。潘厝前自然村63户,219人。排头自然村53户,171人。 行政村耕地面积为1952亩,其中水田1922亩,旱地30亩。农作物面积253亩左右,可用林地面积10820亩,生态林面积1800亩。 整个村移民人口占670人。13个村民小组,村民主要以食用菌产业为主,水果为/第二位,其次蔬菜,水稻等。 |
松台村 |
松台村位于古田县城南,与县城只一路之隔,属城乡结合部,是古田县城西街道办事处第二大行政村,村东侧是绿树成荫的塔山公园和烈士陵园,吉祥塔是58年古田溪水电站移民时搬迁至此,1961年被福建省委公布为省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村北面上摆设有许多锻炼身体的活动器材,真是休闲和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每天晚上这里便是歌声飞扬,舞声不断。村南面古水公路直通我省唯一的地下水电站——古田溪水厂,这个电站,在解放前,-政府也曾想建造,但一直未能成功,解放后才由人民政府建成,地下水电站屈指可数,真是古田人民的骄傲。村西面有直达我省省会福州的316国道,全程约170公里,坐车只要2—3个小时就能到达福州。 松台村村落面积约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到2800人,845户,36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松台村属古田县管辖,旧称福建古田十一都松台村,明正德至隆庆间(公元一五二零至一五六七)松台村始祖丽泽公与原配郑婆在松台开基定居繁衍至今约四佰三十多年的历史。 松台村是我省早期0员之一,也是古田县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炳公诞生地。陈炳公生于一九零五年,他负责组织过福州码头工会,领导了福州工人运动,他组织成立古田特支,唤起古田人民的觉醒,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村风村貌】松台村村民,解放前大多是以农为生,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耕作,吃不饱穿不暖,孩子念不起书,整个乡村处在贫穷与落后之中,解放后,人民翻身做主,生活大有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地发展,村中已建了许多砖混水泥房,这几年来每年入大中专的学生均在20多人,许多人以多种经营,科技兴农发家致富。 |
罗华村 |
古田县城西街道罗华村,村落面积2.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600亩,山地面积3246亩,人口达4869人,60各村民小组,1298户,一个党总支部,下辖三个党支部,是全县最大的行政村之一。 随着古田县委、政府开发城西新区,建设古田大城关战略的施行,罗华村地处城郊的优越进一步突显。经过罗华村两委班子的努力,村民的土地收益获得了充分的保障,罗华村也因此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罗华村在注重提高当地村民收入的同时,也注意通过创造项目,增加村财政收入。罗华停车场、罗华科技大楼、鑫海大厦店面等的相继建成,到目前为止,罗华村的村财收入达400多万元,在古田县全县农村中名列前茅。 经济发展了,村级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罗华村村民福利也得到了提升。年满55周岁的老人800人左右,罗华村委会发给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金。为此,罗华村被国家老龄委授予“全国敬老模范村”的荣誉称号。罗华村还支持村老人协会投资兴建了各类老人活动场所、娱乐设施,进一步推动了老年人生活保障的落实。罗华村委会还激励罗华村学子们不断求学上进的精神,对村民子女考上大学的奖励500元的奖学金,考上研究生的奖励2000元奖学金。 |
前坂村 |
前坂村由前坂、洋头、槐树兜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户数750户,人口2238人,耕地面积778亩,山地4450亩,地处县城城郊,村民主要以种植经济植物、水果,部分输出劳力务工等经济收入。 |
浣中村 |
浣中村位于古田县城西北郊, 县城公交车直达本村,交通便捷。古田至南平公路和京台高速在本村境内穿过,全村辖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85 人,共405户,党员42人,耕地面积1205亩,山地面积3566 亩,村内实现水泥路面硬化,移动电话、宽带网络覆盖全村,信息畅通,全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村民以食用菌、水果、蔬菜种植为主,在村北面山地段分别有较具规模的养猪场和养鸡场各一个,猪、鸡分别存栏1500头和2.0万羽,村民有150人外出经商。 |
浣下村 |
浣下村位于城西街道西面,地处城郊,离城关2公里,属城市规划区,京台高速公路贯穿我村,交通便捷,全村总人口1355人,353户。古田溪移民人口68人,党员23名,村民代表39名。全村山地面积3600亩,耕地面积806亩。农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蔬菜、西红柿和油奈、桃。全村水泥路大部分已硬化。2009年—2011年被县评为文明村。 |
局下村 |
局下村宋时属崇礼里管辖,命清时期为八都二保,民国时期属华峰乡【后改局华乡】,解放初期为四区【后并入古田一区】,1952年为十一区管辖,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改为松吉乡人民政府管辖,2006年归城西街道办事处管辖。 局下村落坐北朝南,前后街均系走向,村正面为凤凰城,高楼耸立,前二百米的局下明德小学几百学童阳光成长。东临苏洋村,城西大桥严把水尾,西靠皖下村,古田六中也背靠凤凰山,培养了大量学子,人材济济。 局下村交通发达,202省道,城西大道,京台高速等几条大道都贯穿全村。局下村以魏姓和翁姓为主,总人口1258人,总耕地600亩,林地1800亩,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21度。 城西街道局下村村民委员会下辖俩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全村党员43名,库区移民约400人,村民代表37名。局下村村委会综合楼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村级开展党建,维稳,调解,计生服务,日常事务等,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理念为村民提供合理合法的便捷式服务,村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移动,联通,电信宽带都已铺设到各家各户,极大方便村民与外界的沟通。到今年为止已全部完成了水泥路硬化工程,方便村民的出行。全村垃圾卫生也纳入县二级环卫。通过近几年村两委和村民的努力,局下村的居住环境大大焕新,明亮的路灯有序排列,家家户户用上了达标的自来水,社会治安也稳定,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全村主要以食用菌生产,销售为主。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急需转移。 |
沽洋里村 |
沽洋里位于古田城关西北部、东与前坂村接壤、西与凤都镇际西村接壤、南与罗华村接壤、北距凤都镇四公里左右,四面环山,乡村坐落于青山绿水中,一条小河清澈见底,繁生着诸多鱼类,流入古田城关,现有本村新开辟一条4.5米宽,长达3.5公里,直通古田城关新华桥。 村面积1.5平方公里,本行政村拥有1600多人口,450户,3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300多亩,森林面积7300多亩皆是绿树成荫。 沽洋里村食用菌发展速度快,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仅这一项收入就占全村收入的70%。村里的种养殖业也发展迅速,目前全村就养猪、养鸭有20多户,他们的年纯收入都有在15万元以上。 |
龙亭村 |
龙亭村位于城西街道南面,距县城街道办事处9公里,交通便捷。全村辖7个自然村:船头、后山、龙亭、曹坑、后井、南边、五斗坵,共有460户,总人口1618人,耕地面积1572亩,其中古田溪水电站移民人口430人,是老区基点村。村民小组22个,村干部8人,村民代表39人,53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林地面积13356亩,其中国家生态林5276亩。农民主要以粮食、水果、食用菌生产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3100元,村财无固定收入,船头、龙亭、后井建起了自来水厂,后山、曹坑、五斗坵自然村连接到行政村的水泥路硬化未通和村内的水泥路硬化工程爱没有,其它自然村内还有小部分水泥路硬化工程未完善,全村通电、电视、电话。 在建设新农村以来,先后投资100多万,完成了村内道路。 |
枣坪村 |
枣坪村位于城西街道西面,距城关6公里,202省道贯穿我村,交通便捷,全村辖4个自然村,枣坪、燕仙、华福新村、筹坑,总户数566户,总人口2200人,党员60人,村民小组35个,村民代表35人,全村山地面积11300亩,耕地面积3100亩,常住人口约1500多人,农民主要以水果、食用菌、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经商为主。 华福新村,作为城西街道枣坪村坑头顶自然村整村搬迁的集中安置点,目前已累计完成安置143户586人。2012年被列为省级造福工程示范点和省纪委四室党支部挂点扶贫重点村,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扎实推进新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已累计投资1400多万元, 完成了土地平整、村内道路硬化、路灯、排污水沟、排洪沟、饮水工程、绿化工程、农民文化公园、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被列入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目前我村正按照上级的部署高标准、高起点进行扶贫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 去年县纪委将我村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强化督促指导,以实施“五要”工程做为推动枣坪村扶贫开发和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健全一套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枣坪村重大事项村民听证制度》、《枣坪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枣坪村村民询问、质询制度》、《枣坪村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枣坪村项目建设管理制度》、《枣坪村村规民约》、《枣坪村民主理财制度》、《枣坪村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枣坪村村两委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等9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开设一条廉洁文化宣传走廊,通过村口具有古田乡土特色的标语、村民活动广场宣传栏及大幅标语、村内主干道中华传统24孝图、农家书屋的廉政书角、文体活动中心楼道宣传画等建设形成廉洁文化宣传走廊,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日常的工作和生产生活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三是建设一批平台,通过设立党情联系点,设置党情联系箱、党务村务公开栏、开通手机信息互动平台等平台,进行村党务村务的公开和意见的收集,密切了党员、群众的沟通联系;四是设立一个廉政展厅,通过展示领导关心、“五要”工程实施、扶贫开发等工作成效,进一步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五是建设一个便民服务代办点,代办点总面积近40㎡,设有办公服务区和休息区,办公服务区设3个办事窗口,设有服务台,制作服务手册、配置老花镜、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休息区设有不锈钢休息长椅、42寸背投电视等。经梳理为村民提供党务、计生、社会事务、农业、咨询等5大类服务,其中即办件13项,代办件27项,咨询涉及县行政服务中心审批服务事项45项、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事项21项,特别是为村民提供电费代缴、电话费代充值、小额金融服务等事项,给村民带来极大方便与实惠。自2013年5月试运行以来,深受广大村民好评;六是探索一条扶贫项目建设的新模式,对技术含量低、村民能够自行建设的简易零散项目,采取村民自行组织、自行采购、自行施工、自行监管和决议内容、建设过程、实施结果公开的“四自三公开”建设管理模式,使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
莲桥村 |
莲桥村简介 莲桥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从原松台村分设出来的一个小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都较差。目前,全村有人口1090人,9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6人,党员34名,村民主要从事种植食用菌、蔬菜和务工等职业。 近年来,古田县委实施了城区东延南拓西展的大城关发展战略,下大力气开发了莲桥工业区,给莲桥村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这股东风的吹拂下,莲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精诚团结,勤奋创业,一届接着一届干,努力带领广大农民抢抓机遇、科学发展,使莲桥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陈旧破落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如今的莲桥村,到处高楼大厦林立,装修富丽堂皇,呈现出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景象。 近年来,莲桥村先后筹措了120万元资金将村内的主干道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并在村内增设了电力变压器、安装了路灯等设施,在村口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在公路沿线及村内主干道上放置垃圾桶,聘请两名清洁工人每日清运垃圾,从而确保了农村的卫生,进一步向美丽乡村迈进。此外,该村还针对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为群众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集中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努力在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上下功夫,在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增长时,让发展的成果与居民共享,倾情为民服务。尤其是对困难群众、老年人群给予更多关怀。开展了慰问困难群众、扶持计生户发展生产,以及从2012年9月开始,对本村60岁以上老年人给予没人每月100元的福利费和对本村55岁以上村民参加新农合时,其参保自负费用由村集体支付等。为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村妇女健身锻炼的需求,由村财购置了音响器材、并出资聘请专业舞蹈教室来莲桥村给妇女传授广场舞等,让生活在村里的群众感到幸福舒心。 |
连墩村 |
连墩村全村面积4.22km3,共有1个自然村共281户1010人。本村辖区内1条河流,即连墩溪;主要水利工程设施有3处,即后门山、佛殿灌渠、人饮等工程(电站)。 |
罗峰村 |
城西街道罗峰村位于古田县西部,北靠凤都镇小吉村,南邻黄田镇后洋村,西接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村头村。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耕地2825亩,山地13632亩。下辖罗洋、下尾洋、天宫厂等三个自然村,3 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 4 9 8人,劳动力1563个,党员6 5名。罗峰村地处海拔7 0 0米的边远山区,是革命老区村,自然条件恶劣,人多地少,山田贫瘠,垅多田小,粮食产量低,村民收益少。村民以种田、林木种植收入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有4800元左右,村集体无固定经济收入。由于地理位置和高海拔山区的恶劣条件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的改善,村民急盼着改变贫困的面貌,期盼着宜居宜业、生态、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小康生活的早日到来。 近年来,我村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中,在党和国家强农惠农的阳光照耀下,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经过乡贤和广大村民的努力,完成了9 公里枣罗水泥路、小学教学楼的改扩建、5 公里主管道的人饮工程、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建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但是,我村经济发展滞后,村民尚未摆脱贫困。今后我们的发展思路是: 一、发挥我村高海拔山区的地理优势发展反季节蔬菜,大力发展茭白种植和黑木耳生产,以点带面,逐步形成规模,引导有条件的村民发展生猪养殖。同时倡导村民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开发绿色产业、建造绿色银行,多点开花,形成齐头并进的多种经济增长极。 二、进一步完善村内水泥路、行政村与各自然村的水泥路建设,加大环境整治,清洁家园、绿色村庄、公共厕所、路灯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 穷则思变。贫困的罗峰村急盼着早日崛起,我们日夜思索着脱贫的良策、无时不在探索着致富的道路。在艰难奋进中我们渴望党扶贫政策的助力催进。为此,我们热切期盼县人民政府、县扶贫办批准罗峰村为新一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为我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不懈努力吧! |
下洋村 |
城西街道下洋村位于古田县西部,距离城区10公里,202省道穿村而过,纵五线开通后距离城区将缩短为7公里左右,是我县西大门一个重要公路沿线村庄。全村辖下洋、上洋、梅坑、燕坑四个自然村,总人口1902人,总户数463户,村民小组32个,村民代表40名,党员55名,耕地面积2300亩。食用菌生产和粮食生产是本村主要产业,年产白木耳干品1000吨,茶树菇干品1100吨,村民平均年纯收入8200元左右。 由于村集体无固定经济收入,村财十分困难,许多重要项目都无法落实,给村民生活、生产等带来不便和困难,现将下洋村未来几年发展计划拟定如下: 自来水净化 现有自来水只采用拦河坝、蓄水池等最简单设施,水质差,若遇雨天、山洪暴发水中全是泥沙,不能饮用。计划修建自来水净化项目,确保村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公园建设 随着人口老龄化,本村老人人口不断增多,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却没有一个公园散步,锻炼身体的地方。计划在村委会办公楼背后建一个2000平方米左右的公园,丰富村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食用菌生产房建设 由于村民不断扩大食用菌生产,现在的生产房已不能满足村民要求,再加上纵五线拆迁又拆掉了许多生产房,使村民更加无法扩大生产。计划新建食用菌生产房100间,确保村民发展生产,增加村财收入。 垃圾池及垃圾转运处理 现在的村内垃圾大多数都是往河道里倒,造成河道严重污染。部分垃圾倒在村内杂荒地上,无人转运处理,严重影响村内卫生及村民健康,同时也影响了村容村貌。拟建设10个垃圾池和配备专人专车转运处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村庄绿化 为了改变村容村貌,计划在各条村道两旁种树绿化,保证村庄绿化美化。 六、防洪堤及主村沿河水泥路建设项目 全村一条主河道贯穿全村而过,每年因下雨河水涨到村庄,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按照村庄规划,计划沿河修建防洪堤和水泥路。 |
巴斗村 |
巴斗村位于城西街道西面距县城街道办事处16公里,202省道边.全村辖4个自然村,巴斗,领头,坑前,雪地.全村总数283户,总人口1007人,村民小组12个,村干部6名,村民代表29人,本支部共有26名党员,2名党积极分子.全村总面积11000亩,耕地面积2310亩.农民主要以水果,粮食,食用均为主,特别是水蜜桃,脐橙,油奈经济为主.2012年人均收入7000元.村财无固定收入.四个自然村通电,行政村广播电视基本完善.岭头自然村连接到行政村的水泥路硬化已通.坑前,雪地自然村水泥路硬化工程尚没有. |
安洋村 |
安洋村位于古田城西街道西南面,距离县城街道办事处12公里。全村辖2个自然村,安洋,筹坑。户籍人口113户,总人口488人,村民小组10个,村干部6名,村民代表25名。本支部共有25名党员。全村林地面积6000亩,耕地面积1839亩。全村农民主要以水果、粮食为主,各自然村内还有部分水泥路硬化工程未完善。 |
宝溪村 |
宝溪村概况 宝溪村地处古田县最南端,与闽清县吉林乡交界,海拔280米,距古田城关13公里,全村士地面积19000多亩,总人口1065人,辖宝溪、汤洋、新村、里洋、山头顶五个自然村,村民以种植西瓜、脐橙为主导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 宝溪村历史人文。古田溪下游(旧称南路溪)古水道沿村前绕行,历史上这里是沿溪放流捎排运输木材的主要通道,沿岸杉松郁郁葱葱,资源丰富。离村北3公里处有闻名的龙井瀑布遗址,古田溪二级电厂建成后瀑布壮观消失,但遇春水泛滥时,瀑布仍涌现当年雄姿。沿溪西面一条古道是古时古田县城至水口、福州的驿道,在村东的宝溪亭还依稀可见当年茶亭、客栈、商店的断垣残壁,从遗址可见当年繁华景象。 村西有一块巨石,石下有一处汤洋温泉,当年温泉滚滚,热气腾腾的景象让人们追忆。村民信心十足,有等开发,僻为旅游休闲腾地。汤洋林上有一处险石顶蝙蝠洞曾是当年游击队南路支队活动据点。 宝溪村特产经济 全村森林覆盖面积15000亩,其中毛竹林4000亩,年产毛竹10万株。全村水果面积5000亩,其中脐橙3000亩,桃、李、奈2000亩,西瓜园200亩,年产优质脐橙150万斤,桃、李、奈150万斤,西瓜150万斤。2003年被省环保局定为有机食品千亩脐橙示范基地。“宝溪脐橙”於2005年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批准为注册商标。目前,宝溪村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产业,产业联农户的道路,建立贸工农一体化新格局。 |
曹洋村 |
曹洋位于城西街道南面,地处城郊,离城关6公里,属城市规划,京台高速公路贯穿我村,交通便捷,全村总人口700人,195户。古田溪移民人口430人,党员33名,村民代表26名。全村山地面积4091亩,耕地面积1040亩。农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蔬菜、油柰和白木耳。全村水泥路大部分已硬化。2009年-2012年被县评为清洁家园村。 古田县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曹洋龙井,位于古田县西南方向曹洋村境内,距城关七公里十几丈高的山崖底下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龙井。古田溪(曹洋溪)水流经此处泄入龙井形成壮观的瀑布并发出动听的鸣叫声。飞溅的水花像薄雾般笼罩着龙井,闪烁着金色的寒光。这里怪石林立,景色奇特,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我村主要特优产品白木耳、茶树菇、油柰、脐橙、黑李,当前白木耳价格每公斤52元,茶树菇每公斤50元,油柰每公斤3元,黑李每公斤4元。 全村总劳动力430人,外出就业和待转移劳力130人。 |
樟上村 |
樟上村位于城西街道南部,距离县城11公里,全村200户,820人,村民小组20人,村两委成员6人,党支部有33名党员,2名积极分子。全村耕地面积1400亩,林地面积5000亩,其中生态林2243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食用菌生产和种植水果,其中食用菌生产400万袋。继通过公路硬化后,先后完成了自来水工程、环村水泥路建设,今后已投资30多万元修建老人活动中心,使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 |
官江村 |
官江村地处古田城关西郊,离城关2公里,属城市规划区,202省道和京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220kv变电站正在建设中。全村总人口1682人,共有479户。其中古田溪水电站移民人口386人,党员47人。全村耕地面积1180亩,山地4774亩,其中国家生态林2000亩,村集体果园1000亩。目前村里以畜牧养殖业为主打产业,现有专业养鸭场10个,鸭苗场3个,猪场5个,养鸡场3个。另有食用菌和蔬菜大量供应城关。1992年被评为省明星村,1996年被评为市明星村,2007年-2009年被评为市文明村镇。2011年被列为古田县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