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宁德 >> 古田县 >> 黄田镇 >> 潮渔村

潮渔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潮渔村谷歌卫星地图)


潮渔村简介

  潮渔村位于黄田镇镇区以西10公里处,下辖潮渔村一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共计253户,村民956人。林地1.23万亩,耕地1300余亩,其中种植西瓜300余亩,辣椒200余亩,香菇200余亩。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共有党员37名。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林业、种植业为主,201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6.8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4300元左右。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922103 352000 0593 查看 潮渔村谷歌卫星地图

潮渔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潮渔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江滨社区

  江滨居委会成立于1989年5月,于2007年2月更名为江滨社区居委会。位于闽江中游北岸,地处镇区,系水口库区重点移民村之一,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分别由江滨路、兴田路、中平路、文进路、春风路、春风支路、西湖路、海滨路、铁路新村、茶籽岗等12个居民小组,居民住宅830栋,住户1180户,常住人口3767人,流动人口1266人,人纯收入8100元。辖区企、事业单位15个,学校1个,医疗诊所4个。    社区现有工作人员9名,本党支部现有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20名,流动党员10名。办公用房面积360平方米。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社区警务室、社区服务室、社区文体活动室、老人活动中心等,建立了社区党务、居务公开栏、宣传栏。    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全体干部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居民勤劳致富,关心残疾、两劳释放、困难人员的生活,鼓励他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建设上,积极地完成上级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地社区。曾荣获了先进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先进妇代会等称号。   

黄田社区

  黄田居委会简介   一、黄田现状   库区搬迁后的黄田居委会,位于闽江中游北岸,外福线贯穿全境,新村由黄田、竹园两自然村组成,辖有三里街、凤兴街、816路、西湖路、新建路、龟山路、竹园新村、林场新村、横山工业区、坝区路、临江路,共有15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348户,总人口45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89人,农业人口869人。黄田居委会党支部共有党员113人,(正式党员112人,预备党员1人,其中女党员28人)居现有山地面积12510亩,扣除黄田国有林场长期经营4189亩外,本村实际经营8321亩。耕地350亩,人均耕地面积达不到0.1亩。居委会第一、三产业发达,第二产业有极大发展空间,第一产业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至2012年底,其种植马蹄笋达8000亩以上,年产量19200吨以上,产值3840万元,淡水养殖面积5000亩以上,年产量800吨,产值1040万元,商饮服务业发达,农贸市场成交量达5000万元以上,辖区内共有个户工商户675户,全居社会总产值8375万元,村财收入53万元,人均纯收入6800元,新村基础设施完善,全村道路全部水泥硬化,水、电、闭路电视100%入户,房前尾后卫生整洁,村级各配套组织健全,老、青、兵、妇团结协作,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健康向上,先后被授予水口水电站库区建设先进单位、省优秀调委会、地区小康明星村、古田县十强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二、黄田居委会在黄田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黄田马岗区开发一块一平宅基地,一平规划由福建省中福设计院设计,总投资额为400多万元。电网建造总投资79万元,安装路灯30盏,投资120万元用于水泥路面硬化及给水工程建造,该区都是安排黄田村库区移民紧房户、缺房户,已安排有200多户。   三、为了促进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结合本居实际情况,2010年度上报建设库区移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得到省、市、县库区移民开发局大力支持,并立项审批建设。黄田居委会库区移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实占地面积340㎡,建筑面积1750㎡,五层,框架结构,项目估算总投资290多万元,其中库区后扶结余资金60万元,自筹资金230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2012年底已经向村民开发,促进全居移民群众学习文化、村史、棋牌室、娱乐、健身等,全面提高文化水平素质,库区移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是库区移民群众民心工程,直接受益移民群众。   四、为增强党务、村务公开的透明度,今年在居委会篮球场处建造了新的板报做为我居的党务、村务公开栏,该栏分为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即时公开三个板块。长期公开主要对本届班子成员的分工、分管情况及2013年的项目情况进行公开,定期公开指定期对村居的财务情况,计生生育审批结果和实际生育结果及计划外生育情况、党员发展情况等进行公开,即时公开,对村居的店面、田地、林地等项目承包、优抚费、救济款物、低保户人员更好等需要即时公开的内容进行公开。   五、提高广大居民的学法、用法、守法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 “六五”普法宣传工作,把深化“平安黄田”建设和综治宣传与普法宣传教育机密结合起来,利用大小会议、学法培训、宣传栏、黑板报、宣传单、标语等各种宣传途径,对居民进行普法教育。开展“平安黄田”、“平安村居”、“平安家庭”、“平安铁路”建设活动,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有力促进我居经济社会的发展。      

松峰村

  松峰村地处闽江中游,共辖兴潮、松峰、洋里、状元帽、大孝五个自然村。总户数:292户,总人口:1281人,全村土地面积35102亩,林地面积27613亩,生态林面积13689亩,耕地面积965亩。   该村系水口电站库区移民重点村,1990年后该村兴潮村与大孝村淹没区由南岸旧址迁至古田火车站下方现兴潮村,该村因毗邻古田抗生素厂优势,现有男女劳力三十多人在该厂务工。十多年来,该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先后建成了兴潮村生产码头与状元帽码头,完成了兴潮村内水泥路硬化,建成了兴潮村连接黄田库湾农贸市场的1公里水泥路,添置了三条钢质渡船,极大地改变了该村人民的生活、生产、交通等条件。   库区移民后,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村立足村情,利用库周优质,大力发展淡水养殖,现有拦网养鱼5个库湾,面积350亩,利用多山地优势,全村种植绿竹650亩,黄尖竹300亩,抚育斑竹1000多亩,全村年种植白木耳30万袋、茶树菇20万袋、竹荪6000平方。   

村里村

  村里村位于闽江中游南岸,靠近316国道,是库区移民行政村之一,海拔75米,距镇区20公里,全村总户数248户,总人口数1045人,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村两委5人,党员47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1名。村民代表25人。   全村共有山地面积2万多亩,耕地面积800亩,马蹄笋种植面积500亩,西瓜种植面积150亩,甜瓜种植面积150亩,山药种植面积100亩,养猪户62户,网箱养鱼户2户,家禽养殖3户,其中菜鸭全年产鸭1万多只,蛋鸭8百只,种鸭1千多只,村民能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000年村修建一条由码头至村里村委会全长1.3公里的村道,2005年修建一条由村委会至316国道的村道,全长7.3公里,宽4.5米,2007年村内建设了农民休闲公园,2010年安装了自来水,2011年修建了村内小型水型,有利于农田灌溉,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双坑村

  双坑村地处闽江中游北岸,系水口水电站库区移民重点村,于1990年由闽江南岸举村搬迁至北岸。全村土地面积19.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万亩,库区淹没后仅剩耕地770亩,人均不足0.2亩。全村总人口数4167人,总户数1008户,村民小组37个;总支部下设4个支部,党员共96名。先后获得省级明星村、“家园杯”优胜村庄、地级“小康明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等荣誉称号。   2012年,双坑村被列入省级库区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古田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同时被定为古田县实施“人才兴村富农三年双倍增”工程试点村。即在三年内,通过实施环境整治(包括清理村庄环境、梳理规范管线、修缮房屋立面、配套基础设施、绿化美化村庄等项目)、产业提升(包括开发马蹄笋产业、整顿发展造船业、扶持油画产业、改良茶叶、规范淡水养殖业、建设家庭农场发展休闲业等项目)、服务提升(包括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市场化服务水平、提升组织化服务水平等)、素质提升(包括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升、促进乡风和谐文明)四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实现人均纯收入和村财收入翻一番目标。同时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回归工程,争取和引导热心家乡建设的在外乡贤回乡创业,为村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上溪村

  古田县黄田镇上溪村地处南平古田交界处,系水口电站库区移民村,林地面积2万余亩,耕地面积850亩,全村905人,262户,村民小组3个,下辖3个自然村,党员28人。村财收入5万元。人均收入6600元   上溪村主体产业为农业、林业、养殖业,境内绿麻竹规模已形成,人均1亩,村内有小二型水库2座。    上溪村境内有黄樟公路、上九公路穿林而过,交通便利,林地土质肥厚,耕地平缓,适合发展大型农业立体开发,境内还有3亩森林九龙山适宜旅游开发。   

汶洋村

  汶洋村距离镇区5公里,全村13个村民小组,376户,总人口1370人,共有党员38人。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22亩,山地面积823.662亩。于2002年搬迁横山新村居住生活,旧村剩12户未搬迁,农户以种植水稻、马蹄笋、蔬菜为主,现多数青年都在外地务工,人均纯收入6976元,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潮渔村

  潮渔村位于黄田镇镇区以西10公里处,下辖潮渔村一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共计253户,村民956人。林地1.23万亩,耕地1300余亩,其中种植西瓜300余亩,辣椒200余亩,香菇200余亩。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共有党员37名。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林业、种植业为主,201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6.8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4300元左右。   

后坪村

  后坪村地处古南交界,是黄田镇比较偏僻的行政村之一,海拔500多米,距镇区13公里,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218户,978人,全村共有党员30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500多亩,山地7600多亩,我村从2005年至2012年造福工程搬迁683人,现都居住在镇区的三个点:一是后坪造福新村,二是横山新村,三是马岗。搬迁后的生活有所改善,大多数年青人都到外地做生意或打工,有的劳力在铁王及附近工厂打工。在农忙季节部分劳力回去种田、种西瓜,闲时间在城镇打零工。全村人均年收入8000元,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现需解决的事项有:1、小农水渠道500米,去年只建设2000米,还有3000米没建设,两个拦河坝被洪水冲毁急需修复。2、两座石拱桥被大水冲塌,造成车辆无法通行,需投资20万元。由于我村没有村财收入,能建设的项目也十分有限,只能依靠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与帮助。   

坑前村

  坑前村位于闽江中游南岸,与黄田镇镇区所在地隔江相望。全村共有70多户,人口308人,党员14人,三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298亩,林地面积1.2万多亩。   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小孩读书,老人就医方面都存在诸多不便。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1998年和2002年分别安排两批“造福工程”,使全村70多户,人口300多人全部搬迁入住镇区,分别位于三里街一弄惠佳佳超市后面、麒麟山公园后面和渔民垱码头等。   近年来,该村立足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地理、库区和气候等有利条件,发展以马蹄笋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以及林木业。因道路不通,村民生产生活极不方便,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2008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筹资修建通往316国道的水泥路村道。该村道总长7.2公里。(于2008年底完工,经交通技术部门验收,工程质量合格,已交付使用),总投资301万元,村集体筹资10万元,村民个人筹资24万元,省市县交通部门补助201.6万元。   

莪洋村

  莪洋村系宁德市古田县黄田镇一个行政村,是水口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重点村之一,现位于古田县西上南端,在福建省母亲河闽江中游的北岸,东与水口镇嵩溪村湾口村接壤,西与黄田镇街区毗邻,北与西坑村,凤亭村交界,南靠闽江,东宽西窄,呈狭长的闽江北岸一重山地理图型。村内有202省道与古黄公路穿越全境。   全村面积16.5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谷口,莪洋,柳埕,金钟潭)9个村民小组,人口1559,438户,全村均为移民人口。新村依江而建,易址为狮岗、曼头岗、桥东、桥西、横山库区及旧莪洋。   莪洋村移民主要从事果、竹、林种植、网箱拦网养鱼,食用菌等农副产业,以及劳务输出。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80%,全村盛产马蹄笋,柑橘等。   

凤亭村

  黄田镇凤亭村位于闽江中游东北岸、202省道旁,系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林耀华故居所在地,素有“金翼之乡”之称。全村土地面积15838亩,耕地面积3809亩,林地面积12029亩。总人口1655人,共495户,下辖一个少数民族自然村。该村党员48名,其中女党员6名。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村财收入2.9万元。先后被镇党委评为“2008-2010年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011年度“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该村立足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地理、库区和气候等有利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村以种植四季豆、豇豆、黄瓜、水果等为主,其中蔬菜种植面积450亩,主要销往浙江苍南、福州及古田县内,每年可创收350多万元;水果种植面积100亩,还有占地28亩的食用菌基地。另外,该村外出村民达650多人,绝大多数从事餐饮业,在全国各地高校开瓦罐店的就达160多家,每年可创收10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10%递增,村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洋上村

  古田县黄田镇洋上村地处省道202沿线,系宁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林地面积约1.52万余亩,耕地面积1300亩,全村970人,270户,村民小组8个,下辖2个自然村,党员36人。村财收入5万元。人均收入6100元   洋上村主体产业为农业、林业、养殖业,,,。    洋上村境内有202省道。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交通便利,林地土质肥厚,耕地平缓,适合发展大型农业立体开发,。   

香峰村

  香峰村位于黄田镇东北部,海拔200多米,交通不便,是黄田镇一个比较偏远的行政村,距镇区18公里,全村163户,总人口565人,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23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009.5亩,林地面积8586亩,草地107亩,园地193亩,交通用地122亩,其他地(岩山无林地)759亩,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小山村。   

三保村

  黄田镇三保村位于古田县城关西南方向13公里,202省道贯穿村中而过,古黄公路中段距合福高速铁路古田站1公里。全村拥有人口2786人、804户,由官村、四保、过溪、洋中四个自然村片区组成。现有20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27142亩,林业用地面积18135亩,耕地面积4400亩,二轮承包耕地签订经营面积2250亩。全村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建有自来水供水站3个,主村自来水安装净化器可直接饮用,入户率98%。日供水300吨,四个自然村村道基本完成水泥路硬化,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宽带覆盖全村。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白木耳年均达400万袋,茶薪菇500万袋,近年来脐橙发展迅速,有130户村民种植面积1100亩,成立古田县三保村蜜园脐橙专业合作社,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古三保”商标。蔬菜四季豆、槟榔芋每年种植400亩。在外务工、经商、从事运输的劳动力达千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主要资源天山堂钨钼矿、万亩生态林。   

西坑村

  西坑村位于黄田镇东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203省道横穿而过。全村由新西、旧西、下洋仔、里坑、半山五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全村235户868人,党员31人,耕地面积1600亩,林地面积26196亩。解放战斗时期,西坑村老前辈为我国解放事业做了大量工作,从而西坑村被上级授予重点老区村的光荣称号。   一、村财收入:   股份制电站1个,每年缴纳费15000元及部分山价款,其他只靠上级拨款支持。   二、村民生活经济来源   主要产业:以农为主,食用菌、养殖、种果外出经商、打工等。几年来在镇党委的关心和领导下,结合村干部的努力配合,争取了西坑村的造福工程第一期,并开发新西码头,新建村委会楼,新西公厕等,目前正准备将203省道口至村委会一公里路段铺上水泥路。   

廷洋村

  廷洋村位于闽江东部与闽清交界,是黄田镇最为偏僻的一个行政村。海拔800米左右距离镇区27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26人,135户,445人口,全村共有党员21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20亩,山地面积12300亩,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于2003年至2005年审批三期造福工程,现已搬迁84户,360人在新村居住,搬迁后生活有所改善,多数青年人都在外地务工、经商,部分在旧村务农,有的在黄田种马蹄竹笋,农闲时在城镇务临工,全村人均收入7500元。   

后洋村

  后洋村地处黄田镇北部,距镇区22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9973亩,其中耕地面积1603亩,林地面积6857亩。该村共313户,人口总数为1281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00人左右。村两委班子6人,党员有29名。2012年,村人均收入为6600元,村财收入为5000元,是边远的山区村之一。近年来,后洋村以种植茶树菇、香菇与养殖花卉为主要产业,现有茶树菇20万袋、香菇10万袋、花卉种植基地15亩。   


潮渔村特产大全




潮渔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