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村系古田县泮洋乡的一个行政村,原是古田旧城直路村。位于古田县东南部,东与大桥镇接壤距15公里,西与古田县城关接壤距13公里,北临翠屏湖与城东街道办事处极乐村接壤,距10公里,南靠泮洋乡政府所在地泮洋村5公里。新华村地处泮洋乡下半区,古田溪水电站库边,是泮洋乡政府的窗口。
1958年国家建设古田溪水电站,拦河蓄水建造人工湖(翠屏湖),从旧城平原地段后靠移民搬迁到现居住地新华村,并在长基厅自然村建造拦河坝。古宁省道公路穿越本村,辖新华、凤梅亭、长基厅三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169户,人口581人,方圆1.5平方公里,拥有土地面积3940亩,其中耕地面积690亩,山地面积325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922203 | 352000 | 0593 | 查看 新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上洋村 |
上洋村是泮洋乡最南的行政村,南与闽清县接壤,北临瓦坑、淮溪、后山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全村辖上洋、罗洋、上坪3个自然村,153户,587人,系老区基点村。上洋村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海拔910米, 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16℃,最低气温-6℃,霜期长。该村耕地面积1312.5亩,林地面积23400亩。村民的主要收入靠粮食、食用菌蔬菜、林业等。 |
瓦坑村 |
古田县泮洋乡瓦坑村位于古田县的东南部,地处偏僻山区,与闽清县接壤,瓦坑村平均海拔900多米,属高山寒冷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C,最低达-6。C。全村总面积13611亩,其中耕地面积2149亩,林地面积10266亩,人均占有耕地5.2亩;林地20亩,农作物单调,全村现有112户、人口427人,其中劳动力293人,全村支部党员人数有21名。目前该村主要劳动力多数在外。瓦坑村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扶贫开发重点村,也是省法院挂钩的扶贫单位之一。 |
中直村 |
中直村海拔1050米,距乡政府12公里,全村80户280人,现在家人口不足百人,耕地面积801.4亩,山地面积5662亩,5000亩的高岗草场就在其村内。该村主要从事反季节蔬菜种植,村财薄弱。 村内的高岗草场旅游资源因其适宜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底蕴而为人所熟悉,在村里的钱公宝殿内发现了古田现存最完整的道光年间的《陈靖姑传说》壁画,还入编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是宁德市唯一入编的文物普查重要发现。 |
凤竹村 |
泮洋乡凤竹村位于闽古交界,处于泮洋乡南部,距县城23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共有525户,总人口1975人,是泮洋乡人口最多的行政村。该村下辖土猫圪、江坪、洋尾、茶圪、曲斗、梨洋、田螺湾、牛车圪等九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843亩,山林面积15200亩。2006年该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后山村 |
后山村地处泮洋乡西南部,距县城29公里,距泮洋乡政府驻地14公里,是一个老区贫困村,海拔850米,气候寒冷,地形分散,土地贫瘠,辖后山、陈皮洋、后林三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133户605人,耕地面积2100亩, 林地4000亩,竹林230亩,人均纯收入5142元。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银耳、反季节芹菜。 |
淮溪村 |
泮洋乡淮溪村位于古田县东北部,毗邻闽清县吉林乡,全村共有148户,总人口598人,村民主要从事农业、水果和食用菌生产,人均收入3800元。 |
大圪村 |
大圪村位于泮洋乡上半区,全村356户,总人口1450人,耕地面积2680亩,该村地处海拔980米的高山地区,夏日平均气温14℃-24℃,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 2010年,泮洋乡投入150万元实施了大圪村870亩土地整理,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带动反季节蔬菜规模化种植,逐渐形成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目前栽培连片面积达到1000多亩。该基地注重菜农科学管理,重施垃圾肥和人粪尿,属于绿色蔬菜,栽培的大白菜、莴苣每亩产量均达3500公斤以上,亩产值8000-10000元,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产品销往福州市场。大圪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已成为我乡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短、平、快”项目。 |
中竹村 |
中竹村位于泮洋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全村112户363人,现有党员19人,耕地面积1100亩,海拔1020米,主要从事食用菌和反季节蔬菜种植生产,是县第三轮扶贫开发重点村。 |
后路村 |
后路村位于古田县南部地区,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855亩,山地面积11038亩,下辖后路、岗上、吾墩、溪边四个自然村,全村人口246户,861人,党员31人,贫困户35人,其中五保户4人。该村主要以种植食用菌、反季节蔬菜和水果为主。 后路村与上洋村、瓦坑村、中直村、凤竹村、后山村、淮溪村、大圪村、中竹村、芹石村、长湾村、新华村、炭洋村、建兴村、泮洋村相邻。 |
芹石村 |
芹石村地处泮洋乡下半区,是泮洋乡五个大村之一,距泮洋乡政府所在地只有5.5公里,全村总户数218户,人口747人,全村拥有土地总面积5948亩,其中耕地面积2744亩,山地面积9633亩,辖兰兜、芹石、清水洋、黄厂坑四个自然村,属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为680米,主要从事食用菌和反季节蔬菜种植。 |
长湾村 |
长湾村位于泮洋乡东北部,距泮洋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共辖长湾、庵里、广田等三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86户,人口397人,其中库区人口98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760亩,山地面积8113亩(其中林地面积4706亩)。农民以生产粮食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5024元。 |
新华村 |
新华村系古田县泮洋乡的一个行政村,原是古田旧城直路村。位于古田县东南部,东与大桥镇接壤距15公里,西与古田县城关接壤距13公里,北临翠屏湖与城东街道办事处极乐村接壤,距10公里,南靠泮洋乡政府所在地泮洋村5公里。新华村地处泮洋乡下半区,古田溪水电站库边,是泮洋乡政府的窗口。 1958年国家建设古田溪水电站,拦河蓄水建造人工湖(翠屏湖),从旧城平原地段后靠移民搬迁到现居住地新华村,并在长基厅自然村建造拦河坝。古宁省道公路穿越本村,辖新华、凤梅亭、长基厅三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169户,人口581人,方圆1.5平方公里,拥有土地面积3940亩,其中耕地面积690亩,山地面积3250亩。 |
炭洋村 |
古田县泮洋乡炭洋村位于泮洋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海拔780米,全村总户数138户,人口588人,辖炭洋、新圪、龙井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916亩,山林面积8130亩,全村以食用菌栽培为主导产业。2008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集全村之力投资188万元修建了6公里4.5米宽的水泥路,打破了炭洋村基础设施条件制约,为炭洋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建兴村 |
建兴村地处泮洋乡下半区,辖建兴、里井二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167户,人口551人,拥有土地总面积3808.1亩,其中耕地面积558.1亩,山地面积3250亩,该村主要从事食用菌生产、水稻和水果种植,村财薄弱,系古田老库区移民重点村。 |
泮洋村 |
泮洋村是泮洋乡政府所在行政村,位于古田东南部,距古田16公里、属库区移民和老区村,下辖郑厝、张厝及半岭仔三个自然村。泮洋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共299户,人口1085人,全村土地总面积8618亩,山地面积4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18亩,全村主要以种植食用菌为主,全村拥有食用菌专用房500多间,主要是以生产反季节银耳为主,老区村和库区村,省第三轮扶贫开发重点村。 近年来,泮洋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服务发展经济的大政方针,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创建“五个好”村支部为目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1年被评为市级、县级 “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2010年连续五年被泮洋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