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宁德 >> 屏南县 >> 甘棠乡 >> 瑞云村

瑞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瑞云村谷歌卫星地图)


瑞云村简介

  瑞云村位于屏南县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东与管洋村交界,南与新田村交界,西与上登村交界,北与会溪交界,村落面积1.1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228人、68户,3个村民小组。。瑞云有几个点景点旧名称:(1)仙人翘脚兴瑞云(2)顶上仙池节节全(3)也有活虎把水尾(4)一牵石牛卧路边(5)响石也有仙脚印(6)一对鸡石前三年(7)柯坪院内千进聚(8)开采银坑炼金银(9)还有寇岩招公洞、齐天大圣殿,姚氏祠堂、桥坪姚文元旧房楼。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923202 352000 0593 查看 瑞云村谷歌卫星地图

瑞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瑞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下山口村

  下山口村位于屏南县的南部离县城15公里,在乡政府的北部,离乡政府6公里。靠屏南县203省道2公里,东与甘棠乡下山登行政村、南与坂兜行政村、西与彩虹行政村、北与小梨洋村交界。辖区包括陈厝里、王厝里、二姓和一个自然村,总计1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784,总户数146户,山地总面积5214亩,耕地总面积901亩。   

甘棠村

  甘棠村位于屏南县以南18公里,为甘棠乡政府所在地。203省道贯穿而过,交通便捷,1957年——96年,曾设立甘棠运输站(车站)唯一交通枢纽。东与山登村交界,西与塔洋村毗连,南邻王林、梅花地村,北过浙洋村接壤,辖区包括楼下里、宅前、寨下三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全村656户,总人口2865人。我村因地处古、屏交界,地理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气温平均在16℃左右,无霜期达280多天。全年温暖,适宜农耕,森林资源丰富,以松、杉、竹为主,森林覆盖率过60%,物产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茹为主,马铃薯、蔬菜、豆类次之,经济作物主要,反季节蔬菜和果类的油萘、桃、梨、柿等和公用菌类的香茹、木耳、滑茹、草茹、等这些成为甘棠村支柱产业,为甘棠村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甘棠历史上的特色产业草席编织业,曾遍及80%以上的农家产品,远销县内外,曾辉煌一时,成为甘棠的特色产业。可惜因工艺陈旧滞后已被淘汰了。  

南山村

  南山村与乡政府驻地甘棠村相毗邻,后门山与新田村天湖顶旅游开发景区相接壤,距省道202线仅1公里,交通便捷。全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103户442人,土地面积5005亩,林地面积3624亩,毛竹200亩,耕地面积806亩,劳动力共有210人;全村森林资源丰富、雨水充足。以白木耳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正逐步形成。  

王林村

  王林村座落于甘棠乡的南部,其东南面与古田县吉巷乡长洋村,前山村,前塔村接壤,西与古田平湖镇南岭村,南洋村相连,南与梅花地村毗邻,北与甘棠村交界。原村部海拔高度770米,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王林村是屏南县的南大门,省道202线自南向北从村内穿行而过,是全县主要的交通枢纽。全村土地总面积12307亩,其中耕地面积2816亩,山地9491亩,总人口1114人,281户。全村辖2个自然村,即墓下村、吾洋村,11个村民小组。王林村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4月至10月,雨量充沛,自古以来适宜农牧业生产,近年来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农业生产业结构逐年增加村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以发展非木生菌白木耳生产为主导产业,其次是种植西瓜和反季节花椰菜齐头并举,年产白木耳700多万袋,产值1000多万元。种植西瓜300多亩,产值50多万元,种植反季节花椰菜200多亩,产值45多万元。   

梅花地村

  梅花地村位于屏南县甘棠乡的南部与古田县辖区内的韦端毗邻省道203线贯穿南北是屏南出境省会福州的南大门。西与古田县辖区的嵩州廷坑等村相接。北与古田辖区的端溪南岭村毗邻,东与王林村相接离屏南县城18公里。全村总人口数617人,153户,其中外出人口占156个,分为8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面积458.1公顷。 本村山地面积占458.1公顷,其中林地面积占318公顷,森林资源丰富,望眼欲见郁郁葱葱并且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温度在15.5℃,无霜期280天,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粮食作物以单季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马铃薯、黄豆、西瓜等。工商业起步较晚且薄弱,土特产有香菇(花菇)、白木耳、鸡腿菇、滑菇、柿干等,主要水果有桃、李、柰。   

新田村

  新田村位于屏南县南部,东南部与吉巷乡水竹洋村、塔洋村交界,北与瑞云村相连,西与甘棠乡8公里,村落面积1.5亩,全村人口995人228户,辖3个自然村,庄田洋、连地,有10个村民小组。新田村位于天湖山下,海拔120多米,天湖属高山湿地,风景优美,夏天气候凉爽,古有天湖上下院两庙宇,旅游景区有天湖三湖,溪头里龙潭九重际等旅游胜地。   

瑞云村

  瑞云村位于屏南县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东与管洋村交界,南与新田村交界,西与上登村交界,北与会溪交界,村落面积1.1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228人、68户,3个村民小组。。瑞云有几个点景点旧名称:(1)仙人翘脚兴瑞云(2)顶上仙池节节全(3)也有活虎把水尾(4)一牵石牛卧路边(5)响石也有仙脚印(6)一对鸡石前三年(7)柯坪院内千进聚(8)开采银坑炼金银(9)还有寇岩招公洞、齐天大圣殿,姚氏祠堂、桥坪姚文元旧房楼。   

漈下村

  漈下村地处屏南县境之西南部,文笔山南麓盆地之龙漈溪畔。海拔高度 802米,距县城15公里;福建历史文化名人甘国宝(1709-1776)的祖居所在地,于明正统二年(1437)肇基。全村人口1700多人,368户;保留有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标志性建筑是明代古城楼和马氏仙宫。有清乾隆皇帝御赐“福”字匾、甘国宝指虎画和民间习武器械石锁石蛋等存世。全村沿袭习武之风。   “漈水安澜”四个字是题写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屏南漈下村的明代城楼上。仰瞻苍劲大字,细品缓缓甘溪水流,感觉中水流墨韵,墨行水脉,“漈水安澜”写下了龙漈甘溪的水脉流态,跌水成漈,宕流水缓,流缓安澜;透出了繁衍在这一带的甘姓子孙繁荣昌盛的奥秘。   在村中,有一块乾隆皇帝御赐给甘国宝的“福”字金匾,这是甘国宝在乾隆三十三年(1769年)十二月省亲时带回。匾额实木制作,深重而厚实,红底金字,虽然经过数百年风霜浸润,漆色仍十分清晰。一直以来,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将其代代传承,将先人的荣耀铭记在心,也将先人的精神代代流传。   

下山登村

  下山登村位于屏南县的南部,离县城23公里,为甘棠乡政府接续部,离乡政府7公里,东与甘棠下山口行政村、彩虹行政村、北与上山登行政村、西与熙岭乡熙里行政村交界。全村人口900人,226户,山地面积3800亩,耕地面积1350亩。本村森林资源丰富,有毛竹900亩,森林覆盖率75.5%,主要以种植反季节蔬菜、食用菌为主、水果有:油柰、桃李、板粟。   

洋头寨村

  洋头寨村位于屏南县南部,在秀丽挺直文笔山下,东与早兴亭接壤,距县城9公里,西与际下村交界3公里,北至文笔峰山脉与凤溪交接,南邻巴地距乡所在地9公里,村落里面积1.8平方公里,现村人口1000人左右,273户,辖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洋头寨村现保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在清未初期,盗匪众生,政局动荡不安,整个村落周围建起城墙,及寨门“俗称荣华寨”在当时土匪来时,便于避难和防御,现寨门保留完整,周边基础完好。现有南纸林1700多亩,种有水蜜桃100多亩,有反季节蔬菜700多亩,近年来,有些农户大量种植龙眼梅等水果。   

彩虹村

  彩虹村地处交通要塞,虎甘线贯穿全境,下辖一个自然村(上山口),全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136户548人;土地面积5155亩,林地面积3798亩,耕地面积1200亩,全村劳动力154人;全村以粮食、蔬菜、林业、食用菌、养殖业等为主导产业,彩虹村现有母猪养殖基地一个,上山口茶叶生产基地一个及无核柿种植基地。   

浙洋村

  浙洋村位于屏南县南部,东与彩虹村接壤,西与山里栏木场相连,南与甘棠村2公里,北距际下村相距4公里,村落面积1.2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680人,146户,6个村民小组。浙洋村有明清代古建筑6座。其中有旗杆厝,祠堂、寺庙中具有文物价值的明清壁画、雕刻、盈联等内容丰富。    浙洋村与下山口村、甘棠村、南山村、王林村、梅花地村、新田村、瑞云村、漈下村、下山登村、洋头寨村、彩虹村、坂兜村、巴地村、际下村、前院村、小梨洋村、上山登村相邻。  

坂兜村

  坂兜村位于屏南县南部,在秀丽文笔山南面盆地之龙际溪畔,东与小梨洋接壤,距县城12公里,西与巴交界。村落面积1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300多人,60户。3个村民小组。花菜已成为本地的主打产业和农民的经济源泉。   

巴地村

  巴地村是屏南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地处屏南县城与甘棠乡之间,北距屏南县城12公里,南距甘棠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省道202线从村边穿过,交通极为便利,且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地理条件好。全村人口536人,116户,6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4315亩,其中耕地面积730亩,林地面积3585亩,森林覆盖率达70%,居屏南县前列。村庄坐东朝西。庐舍依山沿溪而建村内民居建筑属典型的明清风格。产业以反季节蔬菜、果树为主。巴地的建筑景观可概括为“一祠二亭三桥横,四树五井六洋连,七潭八岗九垅宽,十佛百户千万年”。始建于明朝的蓝氏宗祠,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极具特色的文昌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600多年仍保存完好的古厝桥的及只等冬季开花,夏天结果且果似猴子的奇特“猴子树”,此外,还有溪边亭、古井、古树、各宗佛像,观音菩萨庙等多处人文景观。巴地的主要物产经济以反季节蔬菜、优质水蜜桃、板粟为主。   

际下村

  际下村位于屏南县西南部,文笔峰南麓之龙际溪畔,系甘棠乡第二大行政村。全村人口1700多人,368户,辖2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际下村是福建历史名人甘国宝的祖籍地,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际下村坐东朝西,四面环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主要有城楼街巷、桥梁路亭、宫庙建筑、宗祠建筑、居民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碑刻,还有相当数量的可移动文物,如乾隆三十三年御赐“福”字贴金匾、“武魁”匾、甘氏大厝中的“五代同堂”匾等。   

前院村

  前院村位于屏南县东部,交通极为不便,离县城21公里,该村东部与际下村交界,西与长桥交界北与周佳山交界,南与古田县山头岭村交界,全村总人品529人,总户数120户,村民小组6个总山地面积14402亩,其中耕地面积1038亩,林地11329亩。院村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春分至秋风节气温光条件好,雨量充足自古以来适宜农牧生产。森林资源丰富,以松、杉、竹为主,森林覆盖率过60%,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果类,桃、柿和反季节蔬菜,为前院村主要产业。   

小梨洋村

  小梨洋村位于屏南县南部,村庄座北朝南、背倚绵延青山,面临一条大溪,东下游3公里是白潭湖电站,西与巴地交界距甘棠乡所在地7公里,南与熙岭乡大段井兜接壤,北与梨坪交界距县城14公里,村落面积1.6平方公里,总户数243户,现全村人口达996人辖1个芹山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小梨洋村有甘国宝祖墓四穴,即:象型、龟型、狮型蛇型号,祠堂位于旧村西面积300平方米,甘国宝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国宝读书楼位于村水尾,四周有柳杉等风景树环绕,面积约200平方米,建筑三层,八卦亭位于村中央为练武场所。四扇扛梁式,梅花棍练武坪,历代崇武之风,盛行不衰战时备征闲时健身。村北、地名山头岗,拥有特色油柰园300亩。   

上山登村

  上山登村位于屏南县南方离县城23公里属于屏南县甘棠乡人民政府管辖,东与甘棠乡瑞云行政村,西与甘棠乡甘棠村、南与甘棠乡新田村、北与浙洋、彩虹、下山登行政村交界,全村总人口558人,136户,有村民小组6个,山地面积4930亩,耕地面积920亩,有林面积4510亩,现有林木蓄材量23000余立方米。全村以种反季节蔬菜和食用菌为主要发展项目。    上山登村与下山口村、甘棠村、南山村、王林村、梅花地村、新田村、瑞云村、漈下村、下山登村、洋头寨村、彩虹村、浙洋村、坂兜村、巴地村、际下村、前院村、小梨洋村相邻。


瑞云村特产大全




瑞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