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温州 >> 龙湾区 >> 永兴街道

永兴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永兴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永兴街道简介

  永兴街道位于温州市东部沿海平原,东临东海,南连滨海新区,西与龙湾区行政中心所在永中街道接壤,北靠永强机场,永强大道横贯境内,交通便捷,是龙湾中心区拓展的重要腹地。街道总面积31.6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28万人。
   永兴街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宋、元、明初,这里称为“九甲”,后以明代抗倭“永兴堡”而得名,明清时为永嘉县永强区,解放初期乡名沿用,属温州市永强区。1950年5月分永康、永乐二乡,1981年12月划归瓯海县管辖,2001年改制成立永兴街道。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和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永兴街道的各项事业得以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永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重要思想统揽全局,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顺应时势,开拓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街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05亿元,农业总产值7470万元,居民年人均收入10491元。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依托科技进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现有南片、中片、北垟等三个工业小区和股份制、个私企业1000余家,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0余家,三个工业小区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12亿元。全街道形成了汽摩配件、阀门、皮鞋、不锈钢配件、电器、陶瓷等六大主导行业,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质量立厂、名牌兴业”战略,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科学管理制度、技术和人才引进体系,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目前,有1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3家企业的产品获国家专利,2家企业的产品成为国家免检产品。2004年外贸出口、自营出口趋势良好,全年完成外贸出口1.1亿元。 效益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目前,街道建成了一个占地5050亩生态型农业示范园区,面积达2000亩的市级蔬菜基地,占地1万多亩的省级海洋养殖科技园区。同时,每年一度的永兴中秋观潮节,声誉日隆。永兴不仅是温州市的“菜篮子”“粮仓”,而且正日益成为市民旅游观光、假日休闲的“后花园”。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新路子。投资建设了自来水厂、医院、邮电、文化娱乐中心、大型购物商场、大型农贸市场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成初具规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日益完善,永强大道、永强二道穿境而过,辖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形成了“五纵四横”布局结构,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生态型花园小区和安全小区错落有致,休闲健身网点随处可见,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终端入户率100%,宽带网络进入家庭日益普及。 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不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生等事业蓬勃发展,计划生育国策深入人心,环境卫生全面治理,文明意识人人树立,社会综治科学有效,尤其是文、教、体事业更是突飞猛进。全街道有中学两所,小学两所,幼儿园十余所,其中,永兴一小(原罗山书院)已有120年的教学历史,从永兴起步的教授级学者多达四十余人,有中科院院士二人。曾获得省级体育强镇、教育强镇等称号,被誉为文化之乡、体育之乡。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街道以创建“平安永兴”为目标,始终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严打”斗争,构建群防群治的网络体系,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深化安置帮教、尿检等工作,街道禁毒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2004年市禁毒工作先进单位。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特别是加强了对各类群体-件的预防的处置,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创边、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了街道2004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细致地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送温暖”等活动,给困难群众更多关怀和帮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28万人 31.68平方公里 330303004 325000 -- 查看 永兴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永兴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兴北社区 ·龙湾区旅游·龙湾区特产·龙湾区十大特产·龙湾区十景·龙湾区 0

----

查看 兴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兴中社区 ·龙湾区旅游·龙湾区特产·龙湾区十大特产·龙湾区十景·龙湾区 0

----

查看 兴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兴南社区 ·龙湾区旅游·龙湾区特产·龙湾区十大特产·龙湾区十景·龙湾区 0

----

查看 兴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民乐社区 ·龙湾区旅游·龙湾区特产·龙湾区十大特产·龙湾区十景·龙湾区 0

----

查看 民乐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乐一村 ·龙湾区旅游·龙湾区特产·龙湾区十大特产·龙湾区十景·龙湾区 0

----

查看 乐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兴村 ·龙湾区旅游·龙湾区特产·龙湾区十大特产·龙湾区十景·龙湾区 0

----

查看 下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沙园村 ·龙湾区旅游·龙湾区特产·龙湾区十大特产·龙湾区十景·龙湾区 0

----

查看 沙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榕树下村 ·龙湾区旅游·龙湾区特产·龙湾区十大特产·龙湾区十景·龙湾区 0

----

查看 榕树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永兴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永中街道

   永中街道位于温州市区东部瓯江下游南岸,是龙湾区政府所在地,紧靠温州永强机场和龙湾万吨码头,机场大道、永强大道、温强公路贯穿全境。 2002年初由原永中镇镇中办事处、永昌办事处和原龙水镇合并而成,辖区面积52.95平方公里,辖6个居委会、34个村,户籍人口6.9万人,暂住人口6万余人。    永中经济发达,是温州综合实力30强镇之一。2007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121.42亿元,农业总产值3824万元,出口创汇14.91亿元,上缴国家税收5.97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2291元。 形成了不锈钢、陶瓷、阀门、人造革、医疗器械五大支柱行业。建有龙水,永昌两个农业示范园区,农田适度规模经营渐成气候。城区建设日新月异,龙湾新城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构筑了以罗东大街、永强大道等为主轴线的"三纵五横"的城市道路网框架,形成了初步配套的通讯、供电、供水、排污等设施体系。建成了一批以"瓯江明珠"生态广场、小康住宅示范小区、河泥荡公园、 永强廊桥等为代表,具有城市标志性的建筑。    永中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至今保存有晋代古刹天柱寺、明代古堡永昌堡、明代内阁首辅张璁宗祠等名胜古迹。 其中永昌堡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蒲州街道

      龙湾区蒲州街道于2002年2月7日因温州市行政区划调整由原龙湾区蒲州镇改设而成立,位于温州城市中心区东侧,属温州市新城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农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用地范围,机场大道贯穿全辖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街道下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1.5万,外来人口7.88万多人。2004年,街道共实现生产总值7.73亿元,同比增长10.8 %;工业总产值23.7亿元,同比增长11.2%;第三产业总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28%;外贸出0货值6.19亿元,同比增长24%,财政税收5117万元,同比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1元。街道区域内有国家级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新城区,有省级的温州农业新技术开发示范区、温州民营工业区,是温州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窗口”,是温州新城的一颗明珠,位居温州三十强镇行列。   -经济发展   蒲州街道工业经济发展特色明显,制笔、紧固件两大支柱行业颇具声誉。2004年,制笔业实现总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13%,紧固件业实现总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16%。辖区内有爱好笔业、环球笔业、天丰制笔等一批“中国制笔王”企业和飞雕电器、安达电器等一批重点知名企业。龙湾区首个“国”字号轻工生产基地“中国制笔之都”落户于蒲州。屿田、上庄的制笔专业村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上江、下埠的紧固件生产专业村规模不断扩大,占地近470亩的紧固件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之中。蒲州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辖区内的温州紧固件市场是国内最大的紧固件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3亿元。温州文化用品市场正在紧张建设并将成为蒲州经济新的增长点。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较为发达。  蒲州街道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辖区内的家景花园、鸿基花园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园中村、城中村改造被提上议事日程,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蒲州的旧村改建成为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蒲州街道文明创建成绩显著。近年来,街道在原市级文明城镇的基础上,加强市民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进行了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的-,2004年,更在市、区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平安蒲州创建工作,并通过了市、区平安办验收。针对辖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口多的特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及建设现代化新温州宏伟目标的鼓舞下,蒲州街道的广大干部群众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将蒲州街道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化先进、社会安定的现代化城区街道。  

海滨街道

   海滨街道位于瓯江口南岸,距温州市区20公里,是温州永强机场所在地。街道总面积2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2.7万,外来人口2.3万。2004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34.69亿元,农业总产值0.53亿元,出0货值3.73亿元,财政税收1.29亿元,人均收入8808元,是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和全国股份制经济的发祥地。  近几年来,海滨街道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化新海滨为目标,扎实工作,团结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得到了全面发展。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企业呈现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发展趋势,基本形成人造革、箱包、鞋业、化工、农药、陶瓷等六大支柱行业。全街道现拥有私营企业6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家,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17家。2004年有8家企业获龙湾区百强企业称号。2004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平台--龙湾区标准厂房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都市型效益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建成 700 亩的市首批“放心菜”基地和蔬菜科研所研究基地——三周蔬菜示范场,以及 2750 亩的水产养殖基地和 2134 亩的瓜菜种植基地。0完成 9310 亩的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做到“田成方、渠相连、路成网、林成行”,农业向布局区域化、作业机械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根据综合配套的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交通主体枢纽优势,相继建成环场路、海滨街、海宁路等道路网,开通宁村至海城公路运输路线,建成沙中大型停车场。南洋小区、机场过渡性扩建等重点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基层党建上,体现海滨特色的“参与工程、让利工程、基础工程、示范工程、爱心工程 " 等“五大工程”及无职党员定位岗、夕阳-愿服务岗、扶贫帮困爱民岗、巾帼服务示范岗、民兵参建先锋岗等 15 个岗位全面实施。道德教育效果显著,设立海滨街道“扶贫帮困春风计划”专项基金,形成了良好的扶贫帮困氛围。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现已形成幼儿、小学、中学教育体系,特色学校、绿色校园的创建不断深入。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汤和庙等文物古迹受到保护并进一步得到开发。汤和庙建于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是为纪念抗倭英雄汤和而立的,庙内有许多纪念汤和的楹联,其中就有明嘉靖年间的大学士张璁的七言绝句和戚继光的七言律诗。为纪念民族英雄汤和,每年的正月初九、七月十五都要举行"宁城庙会",现在这项活动已发展成为"汤和文化周"。  海滨街道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海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永兴街道

  永兴街道位于温州市东部沿海平原,东临东海,南连滨海新区,西与龙湾区行政中心所在永中街道接壤,北靠永强机场,永强大道横贯境内,交通便捷,是龙湾中心区拓展的重要腹地。街道总面积31.6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28万人。    永兴街道具有悠久的历史,宋、元、明初,这里称为“九甲”,后以明代抗倭“永兴堡”而得名,明清时为永嘉县永强区,解放初期乡名沿用,属温州市永强区。1950年5月分永康、永乐二乡,1981年12月划归瓯海县管辖,2001年改制成立永兴街道。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和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永兴街道的各项事业得以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永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重要思想统揽全局,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顺应时势,开拓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街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05亿元,农业总产值7470万元,居民年人均收入10491元。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依托科技进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现有南片、中片、北垟等三个工业小区和股份制、个私企业1000余家,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0余家,三个工业小区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12亿元。全街道形成了汽摩配件、阀门、皮鞋、不锈钢配件、电器、陶瓷等六大主导行业,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质量立厂、名牌兴业”战略,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科学管理制度、技术和人才引进体系,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目前,有1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3家企业的产品获国家专利,2家企业的产品成为国家免检产品。2004年外贸出口、自营出口趋势良好,全年完成外贸出口1.1亿元。 效益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目前,街道建成了一个占地5050亩生态型农业示范园区,面积达2000亩的市级蔬菜基地,占地1万多亩的省级海洋养殖科技园区。同时,每年一度的永兴中秋观潮节,声誉日隆。永兴不仅是温州市的“菜篮子”“粮仓”,而且正日益成为市民旅游观光、假日休闲的“后花园”。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新路子。投资建设了自来水厂、医院、邮电、文化娱乐中心、大型购物商场、大型农贸市场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成初具规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日益完善,永强大道、永强二道穿境而过,辖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形成了“五纵四横”布局结构,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生态型花园小区和安全小区错落有致,休闲健身网点随处可见,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终端入户率100%,宽带网络进入家庭日益普及。 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不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生等事业蓬勃发展,计划生育国策深入人心,环境卫生全面治理,文明意识人人树立,社会综治科学有效,尤其是文、教、体事业更是突飞猛进。全街道有中学两所,小学两所,幼儿园十余所,其中,永兴一小(原罗山书院)已有120年的教学历史,从永兴起步的教授级学者多达四十余人,有中科院院士二人。曾获得省级体育强镇、教育强镇等称号,被誉为文化之乡、体育之乡。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街道以创建“平安永兴”为目标,始终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严打”斗争,构建群防群治的网络体系,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深化安置帮教、尿检等工作,街道禁毒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2004年市禁毒工作先进单位。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特别是加强了对各类群体-件的预防的处置,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创边、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了街道2004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细致地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送温暖”等活动,给困难群众更多关怀和帮助。  

海城街道

  海城街道办事处地处温州市龙湾区东南部,西南与瑞安市塘下镇场桥办事处为郊,东南濒海,东北与天河镇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境内河网纵横交错,物产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盛名,享有“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之美誉。      海城前身为瑞安市梅头镇,是塘下老区八镇之一,2000年塘下片区六镇合一,建立新的塘下镇,梅头变成塘下镇梅头办事处,2001年温州市行政区域调整,塘下镇梅头办事处划归龙湾区,成立温州市龙湾区海城街道。地处温州市龙湾区东南部,西南与瑞安市塘下镇场桥办事处为郊,东南濒海,东北与天河镇接壤,是温州、瑞安的金三角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是温州大都市规划的东南重要战略城区腹地,交通运输便利,距温州市区39公里,离104国道和温州机场各15公里、辖有17.4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拥有4.2公里长的海岸线。境内河网纵横交错,物产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盛名,享有“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之美誉。   人口耕地   现有耕地面积6908亩,山地面积4400亩,总人口达50124人(其中常住人口28506人,外来人口21648人)。   经济状况   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1.63亿元,农业产值765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1.2亿元。人均收入达9529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温州市三十强镇(街道)第27位。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现有工业企业1317家,其中年产值超500万元的规模企业42家,拥有出口自营权的企业14家。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水暖洁具、民用电器、五金标准件、石化仪表、塑料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特别是洁具行业,培育了劳达斯洁具、精艺洁具2个国字号品牌,海霸、美亚、力士、美得、摩玛利五家企业荣获“中国卫浴产品行业知名品牌”称号,2004年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五金洁具之都”称号。投资6.5亿元的浙江省水暖洁具工业专业园区已在海城境内开工建设,即将增创海城的新一轮经济优势;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已建成3500亩农业示范园区,丁山一期万亩海涂垦工程已竣工开发,形成了4500亩的水产养殖,6.8万羽的蛋鸭养殖基地和1500亩杜仲基地三大农业生产基地。培育了温州市东海滩涂养殖有限公司、振龙水产养殖公司、成新种植开发有限公司等三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了文蛤、杜仲茶、银杏茶等一批拳头农产品。   基础设施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海城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日益加快,社会各项事业日趋进步。全街道现有1所中学,3所小学,拥有上档次的酒店3家(金满楼大酒店,状元楼大酒店,皇冠大酒店)和宾馆1家,开设了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建设银行等六家金融机构。街道卫生院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创办爱婴医院通过了省级鉴定,处于龙湾区乡镇卫生院的一流水平。同时,科技文化、民政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文明素质、文化修养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前年金满楼大酒店对面新开一家越南保健货品店 各式各样的保健品。   

状元街道

  龙湾区状元镇位于温州市区东部近郊,东起茅竹岭,南靠大罗山,北濒瓯江,西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该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镇内沿江有状元油库码头及相距2公里的万吨级码头;机场大道、瓯海大道、甬台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穿镇而过;温州大桥南桥头、金温铁路龙湾客货运站场坐落于该镇中心;温州机场离该镇仅13公里,是全国47个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全镇总面积14.14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1个渔业大队,常住人口2.6万,流动人口近5万。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5.59亿元,税收收入 6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05元。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7.93亿元,同比增长15.54%。全镇有皮鞋、拉链、标准件、文体用品等行业的各类企业150余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8家,浙江天龙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该镇成功建成三个工业小区,入园企业现已达82家,园区企业年产值达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7.88%。 “质量兴镇,名牌兴业”战略不断深入,全镇有国家产品免检企业1家,省级名牌产品3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省质量信得过产品单位2家,温州市名牌产品3个,区级知名商标5个,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的企业20家,其中浙江天龙集团通过了三标一体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现有外向型企业20多家,2004年该镇完成外贸出0货值4.54亿元,同比增长22.91%。   状元镇地沃物丰。状元杨梅、茶叶、瓯柑、蜜桔等土特产闻名遐迩。其中,个大、核小、汁多、味美的大岙溪“丁岙梅”是杨梅中的精品,在2001年温州市第三届鲜果品评会和2002浙江省农博会上均获金质奖章,2003年又被评为浙江省“九峰杯”十大精品杨梅之一,由此,使我区荣获“中国杨梅之乡”称号。省级名茶“黄叶早”以其出产早,色、香、味俱佳等特点而享誉浙南。状元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建特色农业基地,走效益农业之路。建成并发展大岙溪杨梅、响动岩茶叶、西台蔬菜种植三大农业基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杨梅大棚栽培和矮化栽培试验已取得成功,实现了杨梅提早15天上市的新突破。建立了大岙溪杨梅生产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模式,注册了商标,打响了品牌。.  

瑶溪街道

  瑶溪镇地处瓯江下游,位于龙湾区的中心地带,全镇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约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3.02万人。瑶溪镇因辖境内有一条溪水名为“瑶溪”而得名。明、清时期属于永嘉县膺符乡;建国初期称永嘉县环山乡;1956年改称永新乡; 1958年公社化时为永新管理区,由温州市永强公社管理;1961年与水心管理区合并,称龙湾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龙湾乡,1984年12月归属龙湾区;1985年4月,龙湾乡划分为一镇二乡,瑶溪乡即二乡之一;1987年3月改为建制镇;2002年初龙湾区进行区划调整,将原龙湾镇、瑶溪镇和原龙水镇朱宅村合并组成瑶溪镇。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瑶溪人民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瑶溪镇的经济社会取得巨大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已被列为温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镇、浙江省的百强乡镇和全国千强乡镇之一。2004年,镇本级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5.6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8.89亿元,农业总产值4798万元,三产营业收入9.58亿元;财政收入(地税)2892.6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994元。 瑶溪镇依山傍江,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南依大罗山系,既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瑶溪风景区,又有蕴藏丰富、品种优良的花岗石、陶瓷土等矿产资源。北靠瓯江,海岸线曲折绵长,水流平缓,是距离市区最近的深水港区,除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外,还有化工、煤炭、石油、渔业等多个专用码头,随着龙湾港区的二期工程建设和一期工程集装箱化改造,龙湾港区将形成年300万吨吞吐能力的综合港区;省级开发区——扶贫经济技术开发区变化坐落辖区北侧。东接区行政中心,距永强机场仅3公里,随着全市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必将带动全镇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西连原龙湾区行政中心状元镇,离市区和火车站均不到10公里,距高速公路4公里。机场大道、温强公路及建设中的瓯海大道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南洋大道构架出便捷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近市区、近铁路线、近高速公路、近机场,有风景区、有港区、有开发区,形成了瑶溪独特优越的区位、资源综合优势。 瑶溪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于市民的城郊型农业,已建成了一批水产养殖、蔬菜、花卉种植生产基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现代农业格局。.  

沙城街道

  沙城镇位于龙湾区东南部, 背靠大罗山,东临大海,北连永兴,南接天河,交通极为便利,全镇总面积36.9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常住人口7.4万人。这里物产富饶、气候宜人,亦有“鱼米之乡”之美誉。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素有“圣师后裔”之美称。 改革开放以来,我镇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镇,努力成为龙湾区城市副中心”的战略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敢为人先,真抓实干。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亿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628万元,外贸出口总值1.36亿元,农民纯收入9157元,是浙江省级教育强镇,浙江省东海明珠文化城镇、市先锋工程创建先进党委、市一星级文明城镇、市十佳学习型乡镇。 近几年来,我们以率先实现建设小康社会为己任,大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通过开发建设征地后的村级二、三产留地,全面盘活村级集体经济,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目前,我镇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达到5.17亿元,比98年增长了60倍,村集体资产1000万元以上有13个村,村集体年收入在60万元以上有9个村,这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坚持工业强镇战略,积极扶持以食品机械为龙头的机械行业。到目前为止,我镇建有食品机械基地2个,食品机械行业企业达到35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产品包括食品机械、制药机械、包装机械等50多种型号,产品拥有量和生产能力占全国的40%和30%,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盟各地,成为全国闻名遐尔的食品机械基地。同时,我们在90年代中期开始,敢为人先,将发展民营经济思路运用到社会各项事业中去,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实现形式,采取政府投资和民间集资办法,共同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迎来沙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新辉煌。利用民资投资3400多万元分别创办民办沙城高级中学和沙城中心幼儿园,投资700万元建设集地方特色的民俗博物馆为一体的沙城文化中心,由当地有心人项有仁带头集资创办温州市十佳乡镇图书馆之一沙城图书馆。.  

天河街道

  天河街道位于温州市龙湾区的南部,东濒东海,西靠罗山,南邻海城街道,北与沙城街道接壤。全街道辖17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014年户籍人口27461人,常住人口50172人,外来人口33604人,总面积18.3平方公里。   天河街道以民用电器为主导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14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48 亿元,规上企业产值12.81亿元,规上出口产品交货值4.75 亿元,税收收入1.1亿元。   在本辖区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城市建设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抓好文教卫体、计划生育和民政事务工作,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城市管理,抓好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信访、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  

星海街道

  星海街道成立于2011年4月,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滨海园区边界范围和常住人口组建而成,东起滨海塘河中心线,南自纬十路南侧经三支路西侧、公园路南侧路(天河段)起,西至滨海大道西侧,北止滨海一路北侧、滨海三道东侧、滨海六路北侧,总面积14.9平方公里。因地处龙湾区东部,濒临东海,是温州市经济开发和建设的主要功能区,聚集着温州市众多“明星”企业,故名星海街道。街道产业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制造、鞋业、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辖区工业企业7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84家。街道辖望海、旭日2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216人,实有人口5万余人。   街道办公地点: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滨海六路旭日小区25幢。  


永兴街道特产大全




永兴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