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洋村系福安市城阳乡第一大行政村,位于福安市东部,距市区20公里,西与柘荣县交界,南与后楼相距6公里,北到仙岭3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现有人口达2226人,561户,4个自然村。村落四面环山,像个盆地,中间一条小溪直向南流。
《历史人文》官洋村始祖宋朝从福州长乐迁居到官洋村至今700多年。民国23年,中国0成立后,官洋村成立安福县苏维埃政府老革命区,革命烈士达百来人。
1949年解放后,1950年成立区,1951年土改成潭头区合仙岭乡,1956年成立城郊公社,至今归城阳乡管辖。
《建筑景观》解放后,官洋村大有改变,1970年代距城市面上20多公里的公路已通,给群众运输带来了便利,到了90年代水泥路硬化,村里盖起平台几十座。
《物产经济》改革开放,发动群众上山劳动,开了整片荒山,栽了一片片茶叶和太子参,随着经济发展,官洋村经商的人逐渐多起来,在全国各地办起铸钢厂和电机配件50多家,办食品10多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981112 | 352000 | 0593 | 查看 官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溪东村 |
溪东村位于福安市区北大门5公里处,全村人口2600多人,430户,辖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生产面积800多亩。 《村风村貌》人杰地灵,祖辈勤劳,现外出广州、上海、南京、北京、成都等地经商共计700多人。 《历史人文》清朝时出个太子太傅陈通,民国时陈明鸾任福安专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陈聪鸾任南京军区十九军政治部副主任(正师级)。陈龙任南京军福州总医院外科主任、博士、博导师;陈雄任南京大学教授、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陈晔,女,博士后,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后,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物理学家,回-工作;陈贤,女,法学博士后、现任福州大学教授;陈铭玉,男,日本医科大学博士后;陈春潮,男,博士(生物学家);陈明鸾,男,博士;郑祖良,任西安军事科学研究所少将;王雄,霞浦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肖惠平任古田县副县长;陈良明任福安市地税局局长;游福忠任福安市国税局局长;郑渊行政研究生;陈练医学研究生等。 《特色产业》芥菜、番石榴 《古迹》天主玫瑰堂,建于公元1620年,到现在已有387年之久。 |
林洋村 |
林洋村系福安市城阳乡管辖,位于福安市东官路前往柘荣、霞浦途经之地,东靠韩阳十景仙岭东山雪晴,西邻秦溪洋开发区,南接韩阳十景石门漏月,北邻留洋瀑布。村落面积3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560人,136户,辖有4个自然村,林洋、坪岗、黄柏岭、坑里楼等5个村民小组,距市区11公里。 《历史人文》 村民纯朴厚实,和谐团结。从中村溪里至坪岗灌水泥硬化路3.1公里。林洋村始祖是宋代元五年从寿宁县迁徒林洋,距今808年。民国23年黄柏岭自然村有革命烈士陈金全、安福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金全之妻孙素珠、闽东苏维埃政府妇女会主席等五人。解放后坪岗村有社教时期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陈绍铃,坑里楼解放后定为福安市老区、畲族基点村,民国23年时期在解放后曾任中顾委曾志、宁德地区专员黄垂明革命活动的主村。 《历史景点》 林洋村村尾有千亩树林,村中有一条溪,溪中有金龟潭、有宋代建筑陈氏祠堂一座,林洋、坪岗有清代建筑古民居10座左右。尤其是坪岗自然村后门山有明朝三十六葬墓地一座直上蛇里山(仙阁梁)。登上“韩城一顶峰”仙阁梁,北望东山柘荣;西览占洋层层山岭;南瞰韩城园林市貌;东眺白马港海上田间风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眼观六路,耳观八方。“忠比文山”的抗清民族英雄刘中藻聚众万人于这险要隐蔽的盆谷中练兵。清光绪十年版《福安县志》中记载:中藻义举,震动仙界。奉五帝之命,五马神前来扶危。无奈天意难违,进退两难的五马神只能隔着龙潭溪在仙阁梁练兵场对面落脚成山神。“万壑通明处,悬岩斗水开。断云随鸟去,飞瀑卷山来。难劝雷霆静,惟闻风雨哀。遐山思穴石,满种一梅峰”。刘中藻这首诗《龙潭池洞观瀑布》诗,写出了当时仙阁梁、龙潭瀑布的自然景观,写出了当时抗清斗争的严峻形势。沿着刘中藻兵古道追魂,可见当年宽达丈余的寨墙石砌基座,可见练武场和点将台,可见盆谷那两口不竭的古井和试剑石的陈迹点点。 |
马上村 |
马上村位于城阳乡北部东山雪霁之文笔峰,山中有龙脉,下盆之地支龙结穴、八盆莲花。村落东与仙岭接壤3公里;西至林家洋村4公里,中途有马顶峰、仙人洞、仙人瀑布;北至潭头镇东岭村3公里,途中经过我村面积2600多亩的莲花山林场;南至占洋村5公里,有白云孚山寺、有石马把路口,可观韩阳十景村落对面是千里外宁德支提寺后山笔架。 《村落与村民》马上村村落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41人,175户,辖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有田地540多亩,茶、林、竹、果4600多亩。 《历史人文》马上村始于宋朝上杭孺公第七世子孙,后公迁马上陈上洋,取名双凤洋,龟跎把水口,金鱼上池丘,清朝光绪15年莲花坪,养庆堂建立,光绪3年建立格(现金峰寺)。这两处曾是革命时期的联络点,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做为联系官洋安福县(现福安市)、后楼老区革命的地下联络点。曾志、叶飞、马立峰、郑如森等同志曾在此组织红带队,马上村有13名村民参加。解放后被国家列为老区基点村。 马上村现有大学生十多名,中专生十多名,现有在香港的净雄法师(原名陈思利)在香港建立三座寺庙、厦门建设旅游区。这几年帮助福安建设学校,现任福建省住香港红十字会会长,2003年任国际在德弘扬佛法教会会长。 《建筑景观》马上村现有清代古民居十余座,莲花坪,养庆堂、金峰寺(民国二十三年革命点),陈氏宗祠,老人活动中心。 |
上沃村 |
上沃村位于城阳乡东部山区家村,离城15公里。地理位在于东山山麓,东依东山,西连仙岭,南与官洋村接壤,北与潭头东岭毗邻。东山有仙洞、石厝、九狮山,山顶海拔1184米,是韩阳十景之东山雪霁,史上还有东山无雪不过年之说。 《村落与居民》上沃村村落面积2.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43户,1326人,有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有田地1200亩,茶、林、果、竹、药材等8000亩。 《历史文人》上沃村始于宋朝,现有的人寿天堂、万寿宝阁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解放前是老一辈革命家曾志、叶飞等同志的革命基点村。 《建筑景观》现有人寿天堂、万寿宝阁、吴氏宗祠、陈氏宗祠、吴三公宫等。 |
湖塘坂村 |
湖塘坂村地处市区北部,离城10公里,104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北与潭头镇相连,南至雁塔村,东与东口村一水之隔,西至阮家坑村。 《村落与居民》现全村273户,1056人。辖2个自然村,分别为上村、下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3830亩,林地2694亩。 《村风村貌》村基础设施较完善,村里巷道装上了路灯,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硬化水泥路直通城关。村容整洁,做到垃圾专人收集,统一处理,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 《建筑景观》现全村有茶厂4家,茶机加工厂有2家,著名的城湖茶叶有限公司座落于此,公司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生产的茶叶远销海内外。除此之外,还有石板材厂、竹厂等企业。 《物产经济》湖塘坂村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橄榄、绿竹、芙蓉李、茉莉花,村民收入主要以茶叶为主。 |
东口村 |
东口村系福建省福安市城阳乡行政村,位于福安市西北部,在福寿公路边,东西两溪交溪,两镇两乡交界,东是城阳乡湖塘坂村,西是社口镇沙溪村,南是坂中乡南岸村,北是潭头镇,距市区10公里,村落面积1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503人,129户,4个村民小组。 《村风村貌》村民纯朴,勤奋上进。村里巷道基本铺上了水泥路,而且装上了路灯,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 《历史人文》东口村旧属城阳乡湖塘坂大队,在80年代分回东口大队,今城阳乡东口村,东口始祖是宋代于寿宁县山峰寺迁来东口定居,距今已有700多年。 《特产经济》东口村旧时是个偏僻乡村,两溪相交,多年受到洪水灾害,乡村生活贫困。后随经济发展发展了茶叶千余亩,改善了农业结构。90年代省委书记-来我村参观时,-肯定了我村的石板经济,鼓励我村村民办石板厂,进一步发展发经济。 |
阮家坑村 |
阮家坑位于福安市东北郊区,坐落于104国道旁秀丽文笔山麓,距市区11公里,东与潭头镇枢洋村交界,南与林家洋相连,北与湖塘坂接壤,西与坂中乡一水之隔。 《村落与村民》村落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857人,221户,辖3个自然村,分别是上洋、上犁坑、阮家坑。劳动力628人,村中人口大部分外出,特别是劳动力外流,现在村300人左右。全村耕地面积689亩,其中水田222亩,农地467亩,山地面积6000亩。阮家坑距104国道4公里的路面已硬化,3个自然村已建设完成卫生饮用水。全村现有果园280亩,种植杨梅、大脯李等水果,茶园600多亩,麻竹240多亩,全村养猪约260头,可支配收入58万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2100元。村集体拥有茶园27亩,杨梅15亩。 《建筑景观》阮家坑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村里还保留已有900多年历史阮氏祠堂一座,阮家坑是福安阮姓最早的居住点,现村居住阮、郭、林三姓。 《物产经济》阮家坑村属山区地域,海拔300多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绿竹、芙蓉李、村民收入主要以茶叶为主。 |
林家洋村 |
林家洋村位于福安市北部,座落于104国道旁,离福安城北车站12公里,村落坐北向南,北邻阮家坑村、南接占洋村、西交白塔村、东连马上村。 《村落与村民》村落面积共2平方公里,有2个自然村,现全村人口673人,160户,5个村民小组。有田地540多亩,茶、林、竹、果4600多亩。村庄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基础设施较完善,村里巷道装上了路灯,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硬化水泥路直通城关。 《历史人文》林家洋村现有在香港的法师住持一名。这几年帮助福安各学校建设学校。 《建筑景观》林家洋村现有清代林氏宗祠,青松岭(半山亭、佛塔)、玉佛寺、梅峰仙宫、石船宝洞、石龟、仙洞等景点。 |
仙岭村 |
仙岭村位于福安市东部,离城15公里,海拔580米,村落坐西向东,北邻官洋村,南接马上村,西交上沃村,东连留洋村。 《村落与村民》村辖面积2.5平方公里,有6个自然村,分别是新厝、瓮窑坪、洋中、西山、盘河、马头。全村282户1072人,有田地1063亩,林地3900亩,茶叶800亩。年平均气温20℃,无霜霜期238天,年降水量1974㎜。村庄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位于东山脚下),村庄已实行“五通”,村里巷道装上了路灯,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沼气建设普及群众。“碧螺春”茶畅销全国各地。移动差转台建立,保持信息畅通,劳动力转移效果显著,现有一支137人的经营蛋糕队伍,年创产值180多万元。 《建筑景观》仙岭村现有一座占地637㎡,功能较为完善的小学,有一个洋中水电站。 |
官洋村 |
官洋村系福安市城阳乡第一大行政村,位于福安市东部,距市区20公里,西与柘荣县交界,南与后楼相距6公里,北到仙岭3公里。 《村落与居民》村落现有人口达2226人,561户,4个自然村。村落四面环山,像个盆地,中间一条小溪直向南流。 《历史人文》官洋村始祖宋朝从福州长乐迁居到官洋村至今700多年。民国23年,中国0成立后,官洋村成立安福县苏维埃政府老革命区,革命烈士达百来人。 1949年解放后,1950年成立区,1951年土改成潭头区合仙岭乡,1956年成立城郊公社,至今归城阳乡管辖。 《建筑景观》解放后,官洋村大有改变,1970年代距城市面上20多公里的公路已通,给群众运输带来了便利,到了90年代水泥路硬化,村里盖起平台几十座。 《物产经济》改革开放,发动群众上山劳动,开了整片荒山,栽了一片片茶叶和太子参,随着经济发展,官洋村经商的人逐渐多起来,在全国各地办起铸钢厂和电机配件50多家,办食品10多家。 |
后楼村 |
后楼村系福安市城阳乡第四大行政村,位于福安市东部、城阳乡环乡公路中段,与秀丽的东山山麓相连接,距福安市区25公里。东与柘荣县黄柏乡接壤,西与洋面村交界,南与荷洋、马下村相连,北与官洋村连接。全村388户,人口1533人,下辖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5亩,林地16680亩(其中高山林场6600亩),毛竹420亩,茶园360亩。 《历史名人》 后楼村人民纯朴厚实,吃苦耐劳,勤奋上进。本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曾是闽东苏维埃东区政府所在地。1934年马立峰、叶飞、曾志、任铁锋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闽东革命和分田斗争。解放后楼村被评为烈士有14人,五老42人。后楼人民为党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曾受到-当局的“三光”政策破坏。解放后党和政府帮助后楼人民重建家园,发展教育、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目前上重点大学3人,本科16人,大、中专35人。 《村风村貌》 村庄生态环境优美、四面环绕青山绿水。旧社会交通不便,村民起早摸黑,全靠挑背扛卖柴炭过活,生活十分艰辛。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改善了后楼村的生活面貌,修通了环乡公路进行了水泥硬化,做好了“五通”工作,改善了后楼村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造福了后楼人民。 《名胜古迹》 后楼始祖清乾隆6年从龙岩上杭县迁居后楼,村内有刘、邓、邱、周、阮、陈、雷等多姓氏,民族聚集,各姓氏团结一致,情同手足。设有刘氏宗祠一座,规模较大,占地600多平方米;邓氏宗祠正在筹建;有风景优美的金钟山、七层塔、叶山水库,后楼电站;叶山乌鸦窝,上千只乌鸦白天飞往千里之外,晚上从千里之外飞回乌鸦窝聚集过夜,十分奇观。 |
堵坪坑村 |
堵坪坑村是福安市城阳乡老区行政基点村,位于福安市东部,距城区32公里,东与柘荣县黄柏交界,南与霞浦县柏洋交界,西与本乡荷洋村相连,北与本乡后楼村隔界。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3.6平方公里,全村人口425人,118户,辖5个自然村。 《历史文人》堵坪坑村旧称福安县二、三都,始祖由福建省永安县汀州迁入堵坪坑定居繁衍至今300多年。“二三”革命时期,曾志、叶飞、陈挺等在堵坪村长期搞革命地下工作,带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和保护北上抗日红军休整养伤,还有伤兵牺牲在此,埋葬在离村0.3公里风景秀丽的鸡姜山。革命失败期间堵坪坑村遭-反动派三光政策,不少革命同志被惨无人道的残杀,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定为老区行政基点村。 《村貌景观》 堵坪村坐落在山清水秀的30多米高的具有七层的自然石塔下,坐北向南,左傍有石仙桥和自然石门,下有人称百丈崖的奇石(白色),石边天然洞二个,自然石屋一间。“二三”革命时期是曾志、叶飞、陈挺等革命同志的主要活动场所,称秘密机关。堵坪村风景甚称一绝,在七层石塔顶头几十平方公里,东望雷英山石峰,北望白云山顶,西望赛江船蓬,真是旅游圣地。 |
雁塔村 |
雁塔村位于福安北部,距市城5公里,104国道中心穿过,座落于富春溪长汀河旁,长汀河才人歌曰“三佰卢田共一丘,不用犁耙,不用牛”。长汀河总面积500多亩,南邻溪东1华里,东邻林家洋村5公里,西邻坂中乡长汀中0.5公里,北距湖塘坂村5公里。 《村落与村民》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966人,236户,辖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村民纯朴厚实,勤奋上进,村里铺上了水泥路,装上了路灯,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 《历史人文》雁塔村合始祖宋代定居于此,全村现有三姓:林、陈、肖,村尾一座山,俗称雁头,山上一座塔,故村名雁塔。 《特产经济》雁塔村现种有茶叶2000多亩,村民以种茶、加工石板材、交通运输业为主。 |
占洋村 |
占洋村位于福安市东南部,在闽东闻名之东山山脉之麓,距城10公里,村落东连留洋村,西与瓮窑接壤,北至马上村,南邻秦溪洋工业园区。 《村落与村民》村辖面积1.6平方公里,全村现有265户1100多人,6个村民小组。 《建筑景观》占洋村历史悠久,村内留有唐代的“天福禅寺”、“浮山禅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规模较大,雄伟壮观。旅游休闲渡假山庄“天湖山庄”也位居其中,村内有凌氏祠堂、古井、民谣与村庄的古朴风格相映成趣,交融占洋村人民的独特魅力。 《物产经济》占洋村海拔400多米,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宝地。村内种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萝卜、绿竹笋味甜甘美,清香可口。生产福安菜茶、反季节蔬菜畅销市场,深受福安城区20万居民青睐,农副产品畅销闽浙一带。村内瞠贮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花岗岩、大理石正等待着开发,发展前景广阔。 |
留洋新村 |
留洋新村位于福安市东部,距市区3公里,南与中泉村接壤,北连秦溪洋村,东靠山田,西接秦溪洋工业园区。 《村落与村民》现全村全人口达563人,153户,辖区有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留洋村旧属福安县管辖,旧称福安建福安县“界东里二三都一图留洋村”(今福建省福安市城阳乡留洋村)。留洋村原址在留洋水库旁,后随水库的建立而搬迁至中泉村旁,建立留洋新村。 《建筑景观》留洋村有个瀑布,瀑布下一条山谷,风景秀丽。山上建有一个水库,坝高30多米,每到周末游人络绎不绝。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