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坪村,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西部的一个文化名村,属于福安市穆云畲族乡管辖,它位于群山环抱之中,四周林木葱茏,鸟鸣花香,风景秀丽。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河穿村而过,居民们沿河建房,坐东朝西,自成一体,别有一番风格。村的四周是一个开阔的小平原,土地肥沃,村民们在这里自耕自作,收获自己的希望和未来。
隆坪村地处穆云山区,村民虽然主要以务农为主,但却民风淳朴,一向具有好学、尊师重教、重知识、追求学问的好传统。早在解放前,村里就有过私塾先生和私塾学堂。解放后,村民们率先让出祠堂办学校,于是隆坪村也有了“国立学校”。至上世纪70年代,村里告别了祠堂,建起了土木结构新校舍,同时还有了初中班。许多原本手握锄头的农民子女在读书、掌握了丰富知识之后,也纷纷当起了教师,教书育人。如今,隆坪村又在异地建起了拥有校园面积7亩多、建筑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的新校舍,农民子女读书、学知识的热情和干劲与日俱增……目前,全村110多名教师分别分布在闽东各县(市)中、小学教坛上,为培养人才辛勤耕耘着,为整个闽东的教育作贡献。隆坪村可谓是整个闽东有名的教师村,被誉为畲乡山沟沟里的教师村。
隆坪村现珍藏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节孝坊”,俗称“隆坪牌坊”。据史料记载:此乃在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为隆坪村陈承昌之妻缪金凤所建。坊坐西向东,石构,四柱、三间、三楼,面阔6.20米、高6.10米,五脊顶。正楼四角翘角雕卷草,正脊中间置火球,两端翘角雕龙。楼单向翘脊,正脊角雕凤,有脊翘角雕鱼吻。正间镶双龙“圣旨”匾,左右有天官像。柱间额枋用弓梁。正间坊匾正面刻楷书“金石齐贞”,上款:“布政司理问衔浙江钱塘县丞陈承昌原配缪安人节孝之坊”,下款:“知福安县事川东刘玉璋书”,背面刻“彤管流芳”四个大字。两次间置建文告字牌。中柱前后置狮子抱鼓石,柱前、后、外三向置双鼓抱鼓石。中柱柱联:“苦节历四十年来真可见所天于泉壤,褒典从九重宠锡允堪树当世之阃仪”,款识“乙未科进士选用知县侍生郭兆禄顿首拜”。坊上的弓梁、顶脊、匾、牌均雕饰花卉、鸟兽纹。坊外围栏,深向立柱施三栏板,横向前后设门,十二根栏柱柱头分别雕狮子、尖顶圆球、楞纹圆球,栏杆柱立在条石上,地面铺设石板。1984年10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隆坪村文化发达的一个见证。此外,村中还保留有明宰相郑凯的墓碑以及建有远近闻名、建筑奇异、光彩夺目的“隆兴寺”等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981203 | 352000 | 0593 | 查看 隆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隆坪村 |
隆坪村,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西部的一个文化名村,属于福安市穆云畲族乡管辖,它位于群山环抱之中,四周林木葱茏,鸟鸣花香,风景秀丽。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河穿村而过,居民们沿河建房,坐东朝西,自成一体,别有一番风格。村的四周是一个开阔的小平原,土地肥沃,村民们在这里自耕自作,收获自己的希望和未来。 隆坪村地处穆云山区,村民虽然主要以务农为主,但却民风淳朴,一向具有好学、尊师重教、重知识、追求学问的好传统。早在解放前,村里就有过私塾先生和私塾学堂。解放后,村民们率先让出祠堂办学校,于是隆坪村也有了“国立学校”。至上世纪70年代,村里告别了祠堂,建起了土木结构新校舍,同时还有了初中班。许多原本手握锄头的农民子女在读书、掌握了丰富知识之后,也纷纷当起了教师,教书育人。如今,隆坪村又在异地建起了拥有校园面积7亩多、建筑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的新校舍,农民子女读书、学知识的热情和干劲与日俱增……目前,全村110多名教师分别分布在闽东各县(市)中、小学教坛上,为培养人才辛勤耕耘着,为整个闽东的教育作贡献。隆坪村可谓是整个闽东有名的教师村,被誉为畲乡山沟沟里的教师村。 隆坪村现珍藏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节孝坊”,俗称“隆坪牌坊”。据史料记载:此乃在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为隆坪村陈承昌之妻缪金凤所建。坊坐西向东,石构,四柱、三间、三楼,面阔6.20米、高6.10米,五脊顶。正楼四角翘角雕卷草,正脊中间置火球,两端翘角雕龙。楼单向翘脊,正脊角雕凤,有脊翘角雕鱼吻。正间镶双龙“圣旨”匾,左右有天官像。柱间额枋用弓梁。正间坊匾正面刻楷书“金石齐贞”,上款:“布政司理问衔浙江钱塘县丞陈承昌原配缪安人节孝之坊”,下款:“知福安县事川东刘玉璋书”,背面刻“彤管流芳”四个大字。两次间置建文告字牌。中柱前后置狮子抱鼓石,柱前、后、外三向置双鼓抱鼓石。中柱柱联:“苦节历四十年来真可见所天于泉壤,褒典从九重宠锡允堪树当世之阃仪”,款识“乙未科进士选用知县侍生郭兆禄顿首拜”。坊上的弓梁、顶脊、匾、牌均雕饰花卉、鸟兽纹。坊外围栏,深向立柱施三栏板,横向前后设门,十二根栏柱柱头分别雕狮子、尖顶圆球、楞纹圆球,栏杆柱立在条石上,地面铺设石板。1984年10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隆坪村文化发达的一个见证。此外,村中还保留有明宰相郑凯的墓碑以及建有远近闻名、建筑奇异、光彩夺目的“隆兴寺”等等。 |
溪塔村 |
溪塔位于穆云畲族乡东部秀溪河畔,通往堪称“世界地质奇观”的蟾溪石臼景区公路沿线,交通便利,辖可坑、长岗、下坪、茶园、汤武洋等自然村,共有133户、633人,纯畲族。物产丰富,盛产刺葡萄、穆阳水蜜桃、茶叶、枇杷、柿子等。去年9月挂牌成立社区,是福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和全省仅有的六个农村社区建设实验点之一。2008年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00多元。 溪塔旅游景观独特、畲族风情浓郁。畲民在栽培刺葡萄过程中,为了节约耕地,因地制宜沿溪面用铁丝拉线搭架,让刺葡萄藤蔓交叉穿插,自然构起一条绵延几公里的葡萄沟奇特景观,沟上绿荫蔽日,沟下流水淙淙,别具一番情趣。2006年5月被前来参加全国第十二届葡萄学术研究会的全国葡萄协会会长罗国光先生誉为“中国三大葡萄沟之一”。溪塔是福安蓝姓畲民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社区中建有蓝氏宗祠,藏有蓝氏族谱,至今仍保留着讲畲语、盘畲歌、吃乌饭、跑巫舞、包菅粽、舂糍粑等畲族传统习俗,2006年溪塔作为“闽东北亲水游”的站点入选CCTV十大完美假期旅游线路,2007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AA级”旅游景区。中央电视台《海峡西岸行》、《闽东北亲水游》、《学讲汉语》、《再现十佳风采》栏目组和福建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前来拍摄节目,展示畲族风情和南国葡萄沟风采。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紧抓机遇,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结合村情,制定了2006-2010年五年发展规划和村建规划,认真实施生产发展和村容村貌整治1134567工程,致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依托乡“定岗在村居,服务在一线”溪塔服务站,对刺葡萄等特色果业实行科技特色服务,引导果农成立刺葡萄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管理水平,邀请专家设计了体现畲家特色的包装,成就“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刺葡萄事业。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三清六改”力度,相继硬化通村公路、村内巷道和学校篮球场,安装健身器材,平整了绿化带,建成村委办公楼和自来水工程。还成立了溪塔葡萄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引资100多万元,开发畲族民俗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游,建成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如今溪塔这座古老畲村处处涣发勃勃生机,已成为闽东北亲水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