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关村南至福鼎市14公里,北至浙江省苍南县17公里,系福鼎市贯岭镇管辖,地处福建省八在门之一,也是福鼎市的北大门,是浙江、福建、福鼎市、苍南县、泰顺县二省三县市的结合点。是交通要道,历来为战略要地。本村交通发达南北有104国道和福宁高速公路,西有浙江泰顺58省道高速互通口直达泰顺。东有通往浙江苍南五凤,矾山公路,交通发达方便,四通八达。
[村落与居民] 村落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93亩,全村2861人,701户,辖20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分关村北面有千多年建于五代吴越年代的防御墙,为闽浙交界古关隘,墙南北走向,依山势而筑,全长145米,墙体石砌,内夯碎石、混土, 残高1-7米,清代福宁府太府李樾,提为“汾水雄关”。清著名学者俞樾过分水关时留题目:“岭上严严分水关、令人回首故乡山、归途倘践山灵约、雁荡元台咫尺间”。关隘城墙曾被国内雕塑界权威人士誉为“一道亮丽的雕塑风景线”。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关地处二省三县结合部,西毗联泰顺高山险岭人口稀少革命年代有革命前辈,粟裕、刘英、郑丹、王烈民等革命家活动在本村边延自然村。
[物产经济] 本村坐落地形立陵地,四面四大山围绕,东有朴鼎尖,北有蜈蚣山,南有国公尖,西有月排山。全村耕地面积水田900多亩,大面积生产槟榔芋、茶园800多亩,黄栀子1300多亩,全村年产值共达近千万元。
改革开放,分关改变一新,在104国延线和泰顺58省道高速互通口,新建三五层楼房200多榴。现有加油站,长途客运售票点,医院、饭店,各种商店经营建材,副食品,烟酒,化肥,肉菜等,每日长途客流上千人,奔往全国南北各地。
近年来,分关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结合本村实际,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逐渐高涨,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8984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多年来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多次被市、镇评为先进集体。
中央批示,加强乡村新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市镇领导响应中央批示精神,决定分关新村改建,开发200多亩,创建汽车车站,物流公司,边界工业商品市场,保生保健,农贸市场,学校等大大改变分关面貌,活跃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造福子孙后代。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50982100 | 352000 | 0593 | 查看 分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何坑村 |
何坑村系宁德市福鼎市贯岭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福鼎市西北部,地处福鼎南溪水库下游,北与叠石乡库口村连接,西与桐城岭头村相邻,东与排头村毗邻,南与透埕村接壤,距福鼎市区12公里,距浙江泰顺30公里,福鼎母亲河——水北溪上上游,贯穿村落,环境优美,是福鼎市正在开发的旅游度假村。 [村落与居民] 村落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44亩,全村1980人,465户,辖17个自然村。 [历史人文] 何坑村属福鼎市辖,是闽东老区基点村之一,1938年11月0福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何坑村“犬盘温”自然村召开,何坑村是粟裕、刘英、王烈评等老革命前辈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之一。何坑村著名革命烈士杨秉和曾任0福鼎县之委副主任。2005年,何坑村被共青团福鼎市委命名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物产经济] 主要出产板栗、槟榔芋、黄栀子、雷竹、马蹄笋。现种植板栗1000亩,主要销往浙江;槟榔芋600亩,2010年4月份成立鼎农槟榔芋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78人,年产值达400万,销往全国各地。现年均人收入近1万元。 |
排头村 |
排头村位于福鼎市贯岭镇西北部山区,西、北与福鼎市又叠石乡毗邻,东与透埕村接壤,南与何坑村为邻,九一七省道线穿境而过,距贯岭镇9公里,距福鼎市区约1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村落与村民] 全村共有355户,总人口1472人,下辖13个自然村。村落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6亩,其中水田859亩,农地198亩,山地面积2038亩。 [历史人文] 排头村金山头自然村存有1936年6月0闽浙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这里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集建筑文化、乡土文化于一身。这里拥有:雕刻于清朝年间,以“劝赌、禁乞、劝人为善、教化民风”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物“禁乞碑”;土生土长的福鼎市木偶戏剧;民间艺术“彭彭鼓”,犹如一朵朵艺术奇葩,映衬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物产经济] 主要出产槟榔芋、黄栀子、茶叶等。 |
透埕村 |
透埕村位于福鼎市北部,在福鼎母亲河水北溪溪畔,东距贯岭镇所在地5公里,西与排头村接壤,南依南峰山接桐山街道岭头村,北与溪底村相邻。 [村落与居民] 全村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7亩,现全村人口2143人,552户,辖有1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透埕村距福鼎市中心仅6公里,有柏油公路相连接,水北溪透埕流段长5公里,溪流平缓,清澈碧澄,西岸树木葳莛,秋日红枫满滩,景色十分怡人,南岸南峰山留有宋代古山寨遗迹,也曾经是二战时期刘英、粟裕领导的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地。北岸有千年古刹一西峰寺,始建于后梁大通年间,整座村庄中间势如凤凰下山,左右两旁虎踞龙盘,秀美无比,被誉为福鼎市区“后花圆”。周末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溪中游泳、划竹筏、烧烤,俨然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待开发潜力无法估量。 透埕王姓始祖王小荣公进士出身,官授浙江严州知府,后周显德三年由桐山西园迁居透埕,为透埕肇基祖,31世王世弼公,字联候,生清顺治五年十一月,卒乾隆十四年八月,寿高102岁,乾隆十二年,世弼公百岁寿诞乾隆皇帝闻报甚喜,转将杭州府织造进贡的五爪龙袍赐给世弼公,并赐给“升平人瑞”四字额扁。此件龙袍披蔗盖身,有遇难呈祥,化险为夷之奇,现仅留存部分袍丝织物,弥足珍贵。 透埕村的民族特色鲜明,百井坵自然村,目前尚有40多户村民,常住人口达210人,均为郭姓回族聚集村,存有畲族山歌、畲族服饰等大量的民族特色元素。 [物产经济] 透埕村地处水北溪、溪底溪交汇处,长年的冲刷於积,形成沙质壤土,十分适宜槟榔芋生长,该村出产的槟榔芋个大体圆,酥松香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全村种植面积达600多亩,年产量达1000多吨,是省定名优农产品福鼎槟榔芋的主产地。 |
溪底村 |
溪底村地处闽浙交界,位于福鼎市北部,北与泰顺县相毗邻,东与茗洋村接壤,西与叠石乡交接,南与透埕村为邻。溪底村现已建成通村水泥公路4km,经省道普玉线5km直达福鼎市中心。 [村落与居民] 全村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4亩,现有人口1174人,268户,辖12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溪底村因源出闽浙交界分水关的柘下溪贯穿全村而得名,全村沿柘下溪两岸分设村落,分为内外溪两大片,内溪赖姓为主,外溪陈姓大族。村溪两岸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在“二战”期间是0闽浙边临时省委和0鼎泰区委的主要活动区域,是闽东重点老区基点村之一。溪底村民群众民风淳朴,勤俭善良,村庄整洁卫生,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村利用山地草场资源丰富优势,家家户户养奶牛,创办了奶粉加工厂,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引导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在1987年被省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 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敏岭水库容量20万元,敏岭水电站装机容量400千瓦。 [物产经济] 溪底村民群众主要生产水稻,槟榔芋,近几年来还大力发展中药村黄栀子、茶叶和板粟等经济作物,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方兴未警艾 。 |
茗洋村 |
贯岭镇茗洋村地处福鼎的西北部山区,海拔450一500米,离福鼎域区约15公里,东与福鼎贯岭镇分关村毗邻,南与贯岭村接壤,西连贯岭溪底村,北与浙江泰顺交界, [村落与居民] 村落面积7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3038人,734户,辖24个自然村。 [村风村貌] 茗洋村是闽东著名革命老区根据地之一,当地民众勤劳纯朴。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茗洋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实现“五通”目标,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创一定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格局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槟榔芋、黄栀子、茶叶等为主,先后被福鼎市评为林业工作先进单位,老区工作先进单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整治村及整村推进开发扶贫重点村,2006年又被列为福鼎市首批爱国主义德育教育示范基地。 [历史人文] 茗洋原为一个乡,现为行政村。早在1935年,闽东特委书记叶飞就派员到茗洋进行革命活动,1935年,在这里成立0鼎泰区委,划属闽浙临时省委领导,福鼎县委机关也曾设在这里,刘英、粟裕、郑丹甫等革命前辈都曾在茗洋山区开展革命活动,茗洋成为了闽浙边界革命的“摇篮”。在革命战争年代,茗洋人民始终和边区党血内相连,甘苦与共,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巧妙地同敌人斗争,被评为烈士的就有16人,敌人恨透了这里的人民,他们说茗洋人连骨头都是红的,“红茗洋”由此闻名遐迩。茗洋红土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多名党政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服务在祖国的各行各业,有的还走向世界,多有建树。 [建筑景观] 茗洋村现留有建筑于清朝末年的东宫大戏台,台顶及四周雕印精美,花鸟、人物栩栩如生,优雅别致。2007年兴建的“红茗洋”革命纪念馆展示革命战争年代闽浙边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和老区人民不屈不饶,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事迹,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物产经济] 生产槟榔芋、黄栀子、绿麻竹等 |
分关村 |
分关村南至福鼎市14公里,北至浙江省苍南县17公里,系福鼎市贯岭镇管辖,地处福建省八在门之一,也是福鼎市的北大门,是浙江、福建、福鼎市、苍南县、泰顺县二省三县市的结合点。是交通要道,历来为战略要地。本村交通发达南北有104国道和福宁高速公路,西有浙江泰顺58省道高速互通口直达泰顺。东有通往浙江苍南五凤,矾山公路,交通发达方便,四通八达。 [村落与居民] 村落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93亩,全村2861人,701户,辖20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分关村北面有千多年建于五代吴越年代的防御墙,为闽浙交界古关隘,墙南北走向,依山势而筑,全长145米,墙体石砌,内夯碎石、混土, 残高1-7米,清代福宁府太府李樾,提为“汾水雄关”。清著名学者俞樾过分水关时留题目:“岭上严严分水关、令人回首故乡山、归途倘践山灵约、雁荡元台咫尺间”。关隘城墙曾被国内雕塑界权威人士誉为“一道亮丽的雕塑风景线”。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分关地处二省三县结合部,西毗联泰顺高山险岭人口稀少革命年代有革命前辈,粟裕、刘英、郑丹、王烈民等革命家活动在本村边延自然村。 [物产经济] 本村坐落地形立陵地,四面四大山围绕,东有朴鼎尖,北有蜈蚣山,南有国公尖,西有月排山。全村耕地面积水田900多亩,大面积生产槟榔芋、茶园800多亩,黄栀子1300多亩,全村年产值共达近千万元。 改革开放,分关改变一新,在104国延线和泰顺58省道高速互通口,新建三五层楼房200多榴。现有加油站,长途客运售票点,医院、饭店,各种商店经营建材,副食品,烟酒,化肥,肉菜等,每日长途客流上千人,奔往全国南北各地。 近年来,分关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结合本村实际,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逐渐高涨,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8984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多年来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多次被市、镇评为先进集体。 中央批示,加强乡村新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市镇领导响应中央批示精神,决定分关新村改建,开发200多亩,创建汽车车站,物流公司,边界工业商品市场,保生保健,农贸市场,学校等大大改变分关面貌,活跃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造福子孙后代。 |
邦福村 |
邦福村位于福鼎市郊北部,南邻山前街道水北村,北接104国道至贯岭集镇所在地2公里,东距西山村3公里,西与透埕村相毗邻。 [村落与村民] 全村土地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2亩,现有总人口1155人,286户,其中杨梅垄自然村有畲族人口146人。 [历史人文] 邦福村旧称石帮窟,清初属福宁州劝儒乡廉江里十八都。邦福村地处闽浙边界交通要道,是古时闽浙商贾往来必经之地,清末民初在北京、上海、温州等大中城市享有盛名的茶烟商“张元记”即发祥于石邦窟张家大院。 [物产经济] 104国道贯穿邦福全村,该村充分发挥交通便捷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食品工、印刷包装等企业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2002年建设金龙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培训基地面积3万平方米。福鼎勇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鼎之宝”槟榔芋系列冷冻食品和福建省好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鼎福来”槟榔芋芋条,参加2007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略受中外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其他企业的引进,有力促进该村农民群众增产增收,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0元。 |
军营村 |
军营村位于福鼎市北部,东与浙江苍南相毗邻,北越国公尖山至分关5公里,南与贯岭镇西山村接壤,西连贯岭村所在在6km。 [村落与村民] 全村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6亩,现全村人口2069多人,548户,辖27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军营村在五代十国时期因地处闽越分水关前线后方设立军队营房而得名。在“二战”期间,曾经是著名革命烈士王明扬领导的0闽浙边区办事处机关驻地,是福鼎市重点老区基点村之一。军营肇基始祖曾廷业公于清康熙年间由浙江平阳迁居军营,已历300余年,在前关自然村建有禅关寺,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物产经济] 军营村现已开通水泥公路6km,直通贯岭镇政府,兴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土桥水库是贯岭集镇自来水水源,水落群峰之巅,风景优美,有“人工小天湖”之称。军营村山地资源丰富,近几年来,该村群众利用高山地理气候的差异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盛产个大体圆、甘甜可口的大盘菜,以其为主料制作的佳肴成为一道特色菜,走上了大城市宾馆酒家的宴桌,村民群众历来有种植中药材黄栀子传统,近几年来,通过引导农业山地综合开发,已建成总面积达500多亩的生产黄栀子生产基地,年产黄栀500多吨。 |
西山村 |
西山村地处福鼎市北部,东与松阳村相接,南与山前街道村毗邻,西与邦福村为邻,北与军营村接壤,全村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8亩,现全村人口2174人,总户数537户,辖21个村民小组。 [村落与居民] 西山村已建成3k公里,水泥公路连接104国道,距福鼎市中心9公里,距贯岭镇所在地仅5公里。2003年宁德市交通局捐建希望小学一座,占地面积300km2,西山村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原国家计量研究院院长、常委书记潘必卿西山坝头自然村人,近年来,该村又有多名学子考取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 [历史人文] 西山村骆驼自然村现留有清代林氏古民居一座,古宅连四周花圆占地十多亩,房屋内雕梁画栋,门楼彩绘壁画、消防水缸、厅堂中举喜报等古物遗迹众多,大宅西头有一株三人合围粗大罗汉松,苍劲挺拔,据有关专家考证,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后溪自然村的普济祥寺建于民国年间,寺院四面青山拱拥,山脚绿水环绕,环境清静幽雅,是修身养性,参祥拜佛的绝佳去处。大坑口自然村有一天然溶洞,深不探底,冬暖夏凉,神秘莫测。邻近有石公鸡、石蜡烛和溪肖潭瀑布等天然景观,极具旅游观光探险开发价值。 [物产经济] 近几年来,西山群众充分发挥地处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业和畜禽饲养业。该村可耕山地1000多亩,属红壤土质,近几年,已建成无公害有机茶基地600多亩,茶叶生产已成为村民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
文洋村 |
文洋村地处福鼎市东北部,东与浙江苍南交界,南与前歧镇相邻,北与军营村接壤,西与松洋、西山毗邻,距福鼎市中心9km。现有通村水泥公路11公里,直达福鼎市区,交通便利。 [村落与居民]全面积9.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8亩。现全村总人口1685人,485户,辖有21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文洋原名船洋,郑姓肇基始祖启文公在明朝末年自福鼎白琳董江寻至闽浙交界处,见一村落形似张帆出海之船,取名船洋而定居,至今已繁衍至21世,历时四百多年,后由方言谐音改为文洋。文洋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属0鼎平县委下东区委机关所在地,是著名革命烈士原福鼎县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李少山的故乡,是重点老区基点村之一。 [物产经济]该村山地资源丰富,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茶果经济林生长,现已建设有机茶基地500多亩,“品品香”文洋茶厂生产的“文洋翠芽”多次在全国和省市茶业博览会、茶王赛中获绿茶“茶王”称号。上世纪九十年代,大樟自然村建设鼎台农业合作开发基地,面积达1000多亩,主要引进种植生产美国黑李、东魁杨梅、水蜜桃等名优水果,年产量1000多吨。 |
松洋村 |
松洋村系宁德福鼎市贯岭镇第三大行政村,位于福鼎市北部山区,东与前岐双岳村相邻,南与山前南阳村接壤,西与西山村交界,北与文洋村毗邻,距县城5公里,现已通水泥路。 [村落与居民] 村落面积10.2平方公里,位处在珠(猪)峰山麓南面一块盆地,一条小溪婉蜓环绕村庄,双狮戏球把住水口。现全村耕地面积2336亩,总人口2750人,606户,辖25个自然村。 [历史人文] 松洋村人杰地灵。历史上屡有英才应试中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著名革命烈士郭道款曾任0鼎平县委组织部长。五斗自然村陈朝久曾任0鼎平县委委员,下东区委书记。 [建筑景观] 奔马山下有一座佛国寺苑----青莲寺,总面积30多亩,始建于后梁贞明六年(公元915年)。几经兴废,2002年重新扩建,至今已投入过亿元,修建放生池、天王殿、观音楼阁、舍利塔、铜铸露天大佛、五百罗汉长廊等,千年古寺又现新辉。洋墩溪双板桥始建于大明万历廿八年(公元1592年),已历时400多年,桥板刻字清晰可见。飞雕岗上杨府圣王宫,始建于大明万历廿六年(公元1590年),重建于大清光绪11年(公元1885年),规模宏大,精美壮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宫宇一进戏台,全木结构,中间天井。两侧建有观戏酒楼,二进供像祭祀厅,整座宫宇宽敞明亮,花鸟、人物雕刻优雅别致,梁椽檩其间雕饰,曲屈自如,显示出民间匠艺的精湛高超,四方游人,高度赞赏,每逢农历五月十八日庙会祭拜,场面盛大壮观。 [物产经济与发展前瞻] 松洋村地理特征为洋大溪小,山塘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原来是个缺水的地方,依靠村民人定胜天精神,修建32个山塘水库,山坳深谷镶宝镜,布满各个自然村,2008年还投入25万元新建引水工程,解决灌溉饮水问题。当前该村600亩山区水稻高产质优,1000亩茶叶为有机茶基地,500亩槟榔芋品质甚佳,东魁杨梅水果市场畅销,千余亩速生林遍山翠绿。“十二五”发展计划:总体指导思想是特色农业经济和生态保护两手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是在绿园农业养殖企业基础上,示范带动老区山地畜禽综合养殖业,推广以“公司+农户”模式,扩大养猪、养鸡鸭规模;二是依托面积大、较平缓的小山包地形,做好宜林垦荒,发展经济适用林与山区特色果园;三是利用优质水田与耕地,加大技术指导,科学种植特种经济植物和槟榔芋、盘菜、茹笋等作物,减少土地撂荒;四是立足位处城郊优势,争取各方支持,合理开发,适时引进休闲娱乐观光服务性企业、环保加工型企业、老年公寓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积极落实民生工程:新建农村文化中心;加快村级公路拓宽改造;加强村容村貌改善,落实“绿色家园”行动;配套村级办公场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筹措资金倾斜关注农村-生产生活。 |
贯岭村 |
贯岭村位于福鼎市东北部,毗邻浙江苍南县,距市区8公里,属贯岭集镇所在地,104国道、福宁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横穿境内。 [村落与村民] 现辖21个自然村,694户,2900多人。 [近期村建] 近年来,贯岭村两委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地缘、环境、交通、资源等各种优势,坚持实施“工业兴村、以工哺农”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山地综合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农村各项事业有了长足进步,2010年实现村财收入达50多万元,引进各类企业10家,吸引投资额近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先后被福鼎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村财比收入先进集体、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 [工业生产] 村两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重视代表工作,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代表工作的途径,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取得良好成效,各级代表积极向人民群众党的主张,及时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向党委政府反馈,确保我镇党委政府决策更好地贯彻执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树立人大代表的权威,真正发挥代表的联系纽带作用,大坪园项目区建设过程中,原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人叶荣云同志十分关心,在项目区规划、宣传、征地、项目引进等各环节中,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市、镇人大代表针对征地拆迁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利用人大代表的优势,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项目区建设顺利进行。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配合村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小组,促使村两委阳光行政。村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代表积极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村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经济建设中,村干部代表、农民代表发挥了重要作用,章云峰代表积极配合镇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落实解决征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创办皮鞋加工点,带领一大批人脱贫致富;余丽芳、陈友花等代表利用本村山地资源,联合村民进行山地综合开发,为山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新的渠道。 [物产经济] 今年,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根据《福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精神,贯岭村及时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总体要求,围绕“发展新产业、创建新机制、培养新农民、建好村班子、塑造新风貌、建设新家园”的建设思路,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编制完成了《贯岭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作为贯岭村未来五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该《纲领》精神足,内容丰富,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提出今后五年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6.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亿元,村财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初步建设成为服务功能齐全、基础建设完善、环境文明优美、现代农业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基本实现新农村建设指标和建设项目的工业强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