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温州 >> 永嘉县 >> 桥头镇

桥头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桥头镇谷歌卫星地图)


桥头镇简介

  “环山抱水水抱山,宜人赏景景宜人。”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位于永嘉县西南部,瓯江中下游北岸,金丽温高速公路和49省道自西向东,菇溪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邻桥下镇,南与温州市鹿城区隔江相望,西连青田县温溪镇,北接西溪乡。全镇总面积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91亩,其中水田13627亩,旱地2964亩,下辖5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0万,其中常住人口7万多。系中国最佳投资环境百强镇,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温州30经济强镇。2002年,“中国拉链之乡”、“中国钮扣之都”先后名至实归。 2004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4.27亿元,同比增长15.3%;工业总产值43.22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6.8%;农民人均收入10121元,同比增长4.6%。经济综合指标在中国千强镇中排名第556位,温州30经济强镇中排名第19位。 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素有经商传统的桥头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感召下,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财富总动员。1979年,桥头人便开始从浙江黄岩等地贩进钮扣,摆起第一个纽扣摊。1982年,镇上卖纽扣的摊位发展到300多家。1983年,永嘉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开放桥头钮扣市场。至此,中国第一个农村专业自由市场——桥头纽扣市场悄然形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0万人 90.6平方公里 330324102 325000 0577 查看 桥头镇谷歌卫星地图

桥头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滨江社区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滨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城中社区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城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城关社区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城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白云社区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白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占岙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占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凤山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凤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广头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广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潘罗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潘罗村谷歌卫星地图
荷塘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荷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董岙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董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外岙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外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埠头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石埠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坦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黄坦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浦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新浦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华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新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夏园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夏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宋坑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宋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溪心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溪心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窑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金窑村谷歌卫星地图
四角石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四角石村谷歌卫星地图
外洋头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外洋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马岙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石马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桃湾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桃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下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白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胜丰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胜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洋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白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洛溪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洛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朱涂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朱涂村谷歌卫星地图
坦头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坦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谷联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谷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村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金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溪西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溪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根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龙根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近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下近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沙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白沙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沸下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大沸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底新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底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店埠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店埠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行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东行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堡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黄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将山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将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井大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井大村谷歌卫星地图
梨村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梨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连岙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连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外新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外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林下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林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窑底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窑底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头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龙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闹水坑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闹水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念头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念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堡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前堡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下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前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庄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前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桥头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桥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桥西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桥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桥一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桥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壬田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壬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沈岗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沈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前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田前村谷歌卫星地图
林福村 ·永嘉县旅游·永嘉县特产·永嘉县十大特产·永嘉县十景·永嘉县 0

----

查看 林福村谷歌卫星地图

桥头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城街道

  东汉永和三年(公元188年)于章安县东瓯地置永宁县,县城上塘属永宁乡三十九都,相传古时这里是一片湖塘水浦,下塘山(龙泉山)与屿山(蟾山)将水乡分成三塘(上塘、中塘、下塘)三浦(浦东、浦西、浦口)。县城地处屿山上部,故名上塘。1943年至1947年,称永嘉县沙头区水碓湾乡,后称沙头区上塘乡。1949年5月解放,在现辖范围内建立上塘、下塘、渭石、绿嶂4乡。1956年,原下塘乡的外山、栗树樟、横溪、岙底4村划给中塘乡,原渭石乡的山仓、河岙两村和绿嶂乡的敬仁村划给峙口,接着将4乡合并成立上塘乡。1957年绿嶂乡恢复,敬仁村复归。1958年8月永嘉县人民政府迁址于上塘。10月成立上塘公社驻地绿嶂陈岙村,辖绿嶂、中塘、路口、沙头、峙口、下寮6个管理区,原上塘乡作为县直属镇。1960年9月原古庙人民公社和上塘人民公社的沙头、峙口、下寮管理区合并,成立沙头人民公社,原上塘人民公社和中塘、路口、绿嶂管理区与上塘镇合并,称上塘镇人民公社,驻地迁至上塘。1961年上塘、中塘、路口分别调整为人民公社,绿嶂并入上塘镇人民公社,直属县领导。1964年上塘镇人民公社经省批准为建制镇,1980年正式成立上塘镇人民政府。1992年5月,原中塘乡、路口乡并入。2001年,原上塘镇、峙口乡、黄田镇3个行政村、罗东乡6个行政村合并为新上塘镇。.  

北城街道

  北城街道位于永嘉县城北部,楠溪江西岸,中部山脉将辖区分为两片,南部北部山区,有下寮溪向北注入楠溪江,南部为溪流谷底,路口溪发源于北境师姑尖向南在浦东驻入楠溪江。辖区东临沙头镇,南临东城街道、西临南城街道、桥下镇,北临大若岩镇,街道总面积约为66.2平方公里,总人口34487人,绿化面积达145865平方米。街道办事处设街道办事处驻县城嘉宁街123号。   区域下辖城北、城中2个社区,1个特产场(戈田特产场)。42个行政村即后村、中村、三元堂、横溪、水碓湾、下湾、云加山、东山下、朱岙、牛角门、路口、杭廓、柯师湾、阮家山、岭后、中降、马兰坦、岭山、山节、金元降、十二盘、上庵、江北田、枫树下、阮家降、李家坑、下庵、大亨、塘山、底寮、外寮、前坪、八里、芬益、中心、芬星、朱寮、陈下山、江山、山平、银场、江坑。   

南城街道

  永嘉县南城街道建立于2011月5月25日,行政区域是原上塘镇环城西路以西、越江大桥以南(除县前路以北、永兴路以东区域)。辖区面积64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2个城市社区和3个农村社区,总人口5.4万,常住人口近7万。其中城南社区3500户7769人,城西社区4868户12754人,永兴社区3305户14709人,黄屿社区1255户4238人,中塘社区3640户10856人。   

江北街道

  江北街道办事处辖11个社区、16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双塔路1028号(原瓯北镇政府驻地)   330324004001 121 楠江社区   330324004002 121 镇西社区   330324004003 121 清水埠社区   330324004004 121 双塔社区   330324004005 121 襟江社区   330324004006 121 江北社区   330324004007 121 金瓯社区   330324004008 121 创新社区   330324004009 121 永宁社区   330324004010 121 滨江社区   330324004011 121 阳光社区   330324004200 122 花岙村委会   330324004201 122 罗浮村委会   330324004202 122 浦一村委会   330324004203 122 马岙村委会   330324004204 220 白水村委会   330324004205 220 珠岙村委会   330324004206 122 浦二村委会   330324004207 122 塘头村委会   330324004208 121 浦西村委会   330324004209 121 东方村委会   330324004210 121 蔡桥村委会   330324004211 121 龙桥村委会   330324004212 121 码道村委会   330324004213 121 新桥村委会   330324004214 121 王家坞村委会   330324004215 121 前牌村委会   

三江街道

  三江商务区地处瓯江和楠溪江两江交汇处,三面临江、坐北朝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104国道、诸永高速、绕城高速、乐清湾货运铁路、甬台温铁路穿境而过,楠溪江大桥、瓯北大桥、瓯越大桥、七都北汊桥与外联通,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9万人,是温州大都市向北拓展的重要腹地和温州城市中轴线的北端。2013年3月28日,成立永嘉三江商务区管委会,与三江街道合署办公,实行“区街合一”的行政体制。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温州“山水智城.楠溪新区”的规划构想,项目规划总面积约77平方公里,由楠溪江沙头引水工程大闸以下、河口大闸以上的两岸20平方公里,三江商务区7平方公里,三江、乌牛50平方公里山坡地三部分构成。其核心项目全部落在三江,分别为楠溪水城起始区、三江商务区、温州都市大公园三大空间板块组成。   三江商务区规划总用地为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10.2万人,总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主要分为核心区、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文化区五大板块,布局高端商务、现代居住、金融集聚、永商总部、电子商务、展会博览、研发设计、休闲娱乐等八大功能,目标将三江打造成沿江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和温州大都市的新地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年打好基础,五年基本见形,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要求,当前三江标准堤工程、农房安置房、市政道路及水电气配套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投资210亿元的三江立体城已展现雄姿,其它产业项目也加快招商步伐。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国际化的三江新城将傲然屹立在瓯江之畔!   

黄田街道

  黄田街道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南部,楠溪江西岸,北临城南街道,东与三江街道隔江相望,南与江北街道、东瓯街道相接,西临桥下镇。223省道、104国道、高速温州绕城北线在境内经过,甬台温高铁在此设永嘉站,交通条件优越。据传,旧时遇上旱灾,田野一片焦黄,故名黄田。街道总面积为3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1万,其中本地人口2.8万。境内工业发达,以鞋类、小五金为特色产业。   2014黄田街道工业总产值60.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其中规上企业12家,2013年末产值达到35.07亿元;另有规模以下企业1700多家,2013年产值达到25.03亿元。财政总收入3.26亿元,可以说是户户都是企业,主要以小五金、锁制品为主。千石五金工业园区经过几年的筑巢引凤,现已初具规模,开始发挥集聚效应,皮鞋皮具、五金饰扣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品牌培育成效显著,2011年喜获“中国五金饰扣之都”称号。奥康集团总部位于千石工业园区,上市企业。   黄田历史悠久,境内黄浦村黄岩洞,洞幽石奇,古寺已历400余年。东联村石门山,有石门寺,旧传谢灵运到此一游,做《夜宿石门》,惜石门寺在1951年被拆除,石门山次年建东漈水库。千石紫竹岩为近年新建之景点,寺院与水库相映,可为一观。其他历史遗迹如白岩隆平寺、黄田岙龙母宫等。东联村被命名为2011度温州市文化示范村。   黄田街道被县委组织部列入“1+3+X”社区化党建工作试点单位,该社区以“块状式管理、零距离服务”为主要目标,主要构架是:以农村新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依托社区管(居)委会、议监会、便民服务中心三大平台,通过推行社区“联席议事、联动服务、联合发展”等三大机制,以便民服务大厅、党员之家、党代表工作室、志愿者活动、共驻共建等若干个载体为依托,加强社区自治,规范社区运行,为辖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全面推进社区各党组织共建共融、繁荣发展。   黄田街道设有三个社区,分别是千石社区、枫埠社区、黄田社区。   民族主题公园,于2013年投入500余万建成,是永嘉县第一个民族主题公园。另瓯江治理工程也将完工,到时将建成沿江滨江大道,及交通与休闲于一体。金色家园也将在2016年交付使用。   

乌牛街道

  乌牛镇是永嘉县的东大门,东靠乐清市,南临瓯江,西接瓯北,北连上塘。全镇总人口4.9万(其中外来人口1万),镇域面积76.6平方公里。温台甬高速公路永嘉出口在乌牛,104国道临镇而行,正建的温州绕城高速和甬台温铁路贯穿乌牛,规划中的鹿城七都到乌牛大桥,更加拉近乌牛同温州的距离。随着瓯北三江片区的开发和乌牛临瓯江景观的建设,乌牛的区位优势和黄金地段将进一步凸现。 乌牛镇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人杰地灵。境内的乌牛纂是永嘉的道教胜地,东蒙山是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北宋兵部侍郎胡则、南宋状元王十朋等古代名人经常活动的地方,当代的中国象棋国际大师蒋川、书画家林曦明等都是乌牛籍著名人士。 乌牛市场繁荣,物产丰富,是著名的“中国乌牛早茶之乡”,有“乌牛早茶、乌牛米、乌牛酒、乌牛猪”这“四乌”土特产。 近年来,乌牛镇以建设经济强镇、温州名镇为目标,紧紧围绕温州市委提出的“三个温州”建设和永嘉县委提出的“三带两极一目标”发展战略,充分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文化优势,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1.53%;第三产业产值达到3.3亿元,同比增长73.7%;出0货值2.89亿元;实现税收6278万元,同比增长37.24%,其中国税4481万元,同比增长11.33%,地税1797万元,同比增长45.27%;农民人均收入5886元,同比增长6%。今天的乌牛,农业基础地位大为巩固,“四乌”产业不断壮大,效益农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一批乌牛早、乌牛米、商品猪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涌现出了以省、市级文明示范村王宅村、鸭鹅村、茅楼村为龙头的一批强村。以东蒙工业区为依托的新兴工业经济迅速崛起,全镇行业优势主导化明显,形成了以小五金、鞋服、机电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企业出现群体规模化,全镇产值超500万规模企业47家,规模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有杰豪鞋业有限公司达2.1亿元,超5000万的4家,超1000万的有24家,杰豪鞋业、海星电气、三和科教3家为县巨龙企业,县明星企业9家。.  

瓯北街道

  瓯北城市新区(街道)地处浙江东南部,位于楠溪江与瓯江交汇处,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区位优越,区域面积50.3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8.4万,外来人口10万,誉称“温州浦东”。   瓯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公元前192年东瓯王驺摇在此建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瓯北于1989年建镇,2011年5月,撤销瓯北镇和乌牛镇,建立瓯北功能区管委会, 2011年8月,瓯北功能区更名为瓯北城市新区,对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进行重新调整,将永嘉工业园区和三江指挥部并入新区管委会,定位为集休闲商务、先进制造、交通枢纽、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温州主城区北翼拓展区。2013年3月,瓯北城市新区范围调整为覆盖江北、黄田、东瓯街道行政区域。2013年9月,瓯北城市新区范围调整为覆盖江北、黄田街道行政区域。2016年4月,撤销江北街道、东瓯街道,建立瓯北街道,与瓯北城市新区实行“区街合一”管理体制。   瓯北城市新区(街道)工业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泵阀、服装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拥有“中国泵阀之乡”国家级称号。新区现有工业企业5038家,规上企业199家,拥有4家上市公司(报喜鸟、奥康、红蜻蜓、迦南科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枚,浙江省著名商标39枚,温州市著名商标30枚,是名副其实的品牌强区。2015年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38.7亿元,限额以上工业投资19.24亿元,财政总收入30.29亿元,经济总量约占全县的2/3。   

桥头镇

  “环山抱水水抱山,宜人赏景景宜人。”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位于永嘉县西南部,瓯江中下游北岸,金丽温高速公路和49省道自西向东,菇溪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邻桥下镇,南与温州市鹿城区隔江相望,西连青田县温溪镇,北接西溪乡。全镇总面积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91亩,其中水田13627亩,旱地2964亩,下辖5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0万,其中常住人口7万多。系中国最佳投资环境百强镇,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温州30经济强镇。2002年,“中国拉链之乡”、“中国钮扣之都”先后名至实归。 2004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4.27亿元,同比增长15.3%;工业总产值43.22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6.8%;农民人均收入10121元,同比增长4.6%。经济综合指标在中国千强镇中排名第556位,温州30经济强镇中排名第19位。 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素有经商传统的桥头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感召下,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财富总动员。1979年,桥头人便开始从浙江黄岩等地贩进钮扣,摆起第一个纽扣摊。1982年,镇上卖纽扣的摊位发展到300多家。1983年,永嘉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开放桥头钮扣市场。至此,中国第一个农村专业自由市场——桥头纽扣市场悄然形成。.  

桥下镇

  桥下镇位于永嘉县的西南部,瓯江的北岸,西溪的下游。辖有38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当地总人口3.47万人,总面积79.5平方公里。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94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2.1%,财政总收入4137万元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4909元,同比增长5.3%。 桥下镇地理位置优越。东与县城上塘镇相通,上塘至桥下的隧道已经开通,接线工程即将通车,届时,这里到县城上塘镇仅12公里;南与“泵阀之乡”瓯北镇相连;西与“东方纽扣之都”桥头镇相接。而且金丽温高速公路于2005年10月贯穿而过,并在桥下镇梅岙村设一出口;49省道露礁桥段拓宽改建工程已开工;永临大道工程正在征地政策处理及施工设计,即将动工建设。桥下镇将成为永嘉西南部交通枢纽。近几年来桥下镇受温州市以及瓯北镇的经济辐射,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已发展成永嘉西南部经济强镇,有教玩具业和外贸服装业两大支柱产业,其中教玩具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2006年,桥下镇将加大梅岙轻工产业基地、小京岙综合产业基地、桥下教仪产业基地建设的力度,镇政府正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中国教玩具之乡”称号。桥下,又将迎来一片灿烂前景。.  

大箬岩镇

  永嘉县辖镇。1949年为白泉、田垟、埭头3乡,1956年并为大若乡,1961年改建白泉、田垟公社,1984年设白泉乡、桐州乡,1992年白泉、桐州2乡并入置大若岩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2.6万。有公路接330国道,永(嘉)缙(云)公路贯境。辖白泉、玉泉、双岙、大元下、龙垟、府岸、黄潭、荆州、黄岙、石岙、大箬、涨岸垟、银泉、下榴湾、上柳湾、水云、钱泉、桐州、李大屋、棣头、大东、李茅、舟岙、小若口、九房、梧涨、上陈岙、下岸、都溪、田垟、蒋山、都南、寺前、垟坑、藤溪35个村委会。产杨梅、板栗、柑橘。境内有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石门台、十二峰、崖下库、百丈瀑、大若岩等景点。.  

碧莲镇

  碧莲镇位于永嘉县中西部,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碧莲镇。根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位于城北四十五都,有延天台,望碧峰,龙头岩,独秀峰,并起如莲花状,故名碧莲。”明朝洪武己酉夏,刘基念族而五服,命驾来竭祖庙——永嘉郡祠赠一额,欣视溪水碧清,莲山草木葱茏,遂赐村名为碧莲。碧莲原是碧莲区公所驻地,东邻大若岩镇,南连昆阳乡,西接茗岙乡,北界山坑乡、表山乡,距县城42公里,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山场4.31万亩,耕地0.5万亩),下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398户,总人口20654人。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390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22万元,农业总产值2087万元,人均收入3281元,是小源片文化、交通、经贸的中心集镇。近年来,碧莲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经济建设保持良好态势,以发展效益农业为抓手,加快农业结构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12358”绿色农业工程,使早香柚、规模养殖畜禽、稻田养鱼成为我镇三大农业支柱产业链;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7家发夹企业为主导产业,解决当地妇女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发展。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了渡头街水泥路,碧莲溪两岸大道,碧莲新村大桥,拓展了城镇的发展。三是社会文卫稳步推进,坚持教育优先,打造教育强镇,我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证基础教育建设与发展需要,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校网撤并力度,撤并小学5所,使小学在校生校均达到872人,经温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验收,符合温州市教育强镇标准要求,现在全镇有高中部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学生数4000多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碧莲人口的集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卫生保健事业发展迅速,随着碧莲中心卫生院门诊住院综合楼的建成使用,医疗保健项目设置逐步健全,碧莲卫生院努力建设全省农村集镇200强示范卫生院。去年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实际参保11806人,筹资116480元,参保率72.56%,有60户65人得到13.4万元的补偿款,今年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镇参保率达85%,邵园村达93%。.  

巽宅镇

  巽宅镇位于永嘉县西北部,小楠溪上游。东与山坑乡、碧莲镇接壤,南与茗岙乡相连,西与界坑、石染、西岙为邻,北与界坑乡、应坑乡交界。镇人民政府驻地巽宅村,距县城59.7公里。 【建置沿革】 因村边的溪水向东南而流,东南为巽,故名。清代,巽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后期为碧莲区双溪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巽宅乡,1958年称巽宅管理区,1961年改为巽宅公社,1984年称巽宅乡,1986年为巽宅镇。1992年下嵊乡并入成现今巽宅镇。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 80年代初,巽宅至碧莲公路建成。 1984年,建成巽宅大桥、麻埠大桥和沿溪大桥。 1995年,程控电话开通。 1996年,建成镇有线电视网络;建成面积300多亩的镇水果综合开发场,形成以香柚为主的农业示范基地。 1997年,投资1.2亿元的金溪电站竣工发电;建成了电信大楼、垃圾场、停车场和镇东街水泥路。 1998年,建成四川邮电支局新大楼,实现全镇村村通程控电话;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双坑电站。 2002年投资600多万元的楠江野珍果蔬开发有限公司落户小溪村,给周围的村起了较大的推动和辐射作用。 2003年投资8000多万元的永缙公路巽宅—界坑段立项,巽宅—下嵊段路面“硬化”工程竣工。四川中心卫生院综合楼与四川中学综合楼落成,巽宅镇中校舍扩建工程获得通过。 【一方名产】 巽宅杨梅 巽宅杨梅品种主要有迟熟的大碳梅和东魁杨梅。1991年开始引进,至今全镇已大面积种植,仅巽宅村有2.8万棵,巽宅杨梅品质优良,果实个子大若乒乓球,平均果重25克,最大达70克,色呈黑紫和紫红,味甜。成熟时间较迟,避开了市场高峰期,产品远销至今全国各大城市。 巽宅烤鹅 闻名四方的巽宅烧鹅制作工艺别出心裁,先将鹅宰杀洗净,取出内脏(可制成另一道美味佳肴,名为鹅杂),放入调制好的汤料中煮熟,捞其放入锅中用大米等熏制而成,色泽金黄,香味清淡,肉味鲜美,嫩滑,油而不腻,老少皆宜。 【消逝的习俗】 吃宰猪酒 小楠溪一带农村,在“过年”将要临近时,都会宰杀自家养的肥猪,把一部分肉卖出,留下猪血,内脏、头和尾放入大锅一起煮熟宴请亲朋好友、街坊近邻一起品尝,称为“吃宰猪酒”,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此习俗已逐渐消失。.  

岩头镇

  岩头镇地处永嘉县北部、楠溪江中上游,土地总面积56.1Okm ,是一个以山地为主、河谷盆地兼备的半山区乡镇,也是永嘉县北部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四张名片”:一是人口大镇,全镇总人口达4.6万人,位居全县第四位,方圆65km2,辖管3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二是文化名镇,全镇共有晚唐以来的古村落10个,其中“七星八斗”芙蓉村、“文房四宝”苍坡村、“金山丽水”岩头村争奇斗艳、美奂美仑、独树一帜。1991年我镇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苍坡村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今年5月,芙蓉村被列为国宝级文保单位。三是旅游城镇,2000年就被命名为“浙江省旅游城镇”,旅游产业已成为全镇主导产业,去年实现旅游社会综合效益1.5亿元。四是战略重镇。无论是现实的人口流向、经济辐射、政治影响还是将来随着诸永高速公路建成而嬗变的“温州后花园”、“温州北大门”,其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是与时俱进的。.  

枫林镇

  枫林镇位于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中游东岸,距离县城38公里。西与岩头镇隔江相望,东与乐清市芙蓉镇接壤,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85年,被命名为永嘉县“武术之乡”和“象棋之乡”。2000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被命名为省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省农业三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枫林镇辖4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336户,4.1万人,总面积73.6平方公里(古城区3平方公里,1万多人口),其中耕地面积12578亩,宜林地73607亩。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20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近几年来,枫林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立足镇情,枫林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发展优势逐步现显。特色农业效益初显 一是大棚蔬菜发展迅速,产业化趋势明显,枫林已成为温州市二线蔬菜基地,为全市蔬菜新样板。2002年枫林蔬菜基地获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同年,枫林“茄子”、“浦瓜”、“四季豆”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多年获得温州市菜篮子工程重点基地镇称号,枫林蔬菜基地被评为省“三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二是以脐橙、杨梅、猕猴桃为主打产品的经济水果林已成为农业增收的新亮点。现已成功包装推出了“枫林”牌脐橙,市场供不应求,在2004年的秋季农博会上获得了优质奖。三是药材综合开发如杜仲、厚朴、木青等药材已初显经济效益。现已成功开发了“枫林牌”杜仲茶,并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称号。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枫林“沙岗粉干”远销省内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旅游有所突破 枫林镇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飞瀑、怪石、滩林、文物古迹、历史名人、民俗传说、武术文化及农家风情等,其主要特色为山水风光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态旅游已成为枫林镇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同时古镇保护规划力度加大,编制了“枫林古镇总体保护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日趋改善 交通方面,诸永高速公路枫林段正在建设中,并且进展胜利。平原地区公路全部实现了路面硬化;北部山区康庄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古村维修整治、枫林大道、环镇公路建设即将实施。供电方面也基本实现了农村电网的全面改造;通讯方面,开通了移动通信,固定程控电话拥有量大幅度提高。.  

岩坦镇

  永嘉县辖镇。1949年为岩坦乡,1961年改建公社,1984年复设乡,1986年改置镇。位于县境北部,楠溪江上游两岸。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岩坦街居委会和岩坦、坦一、西壪、叶坑、三面山、源头、闪坑、岩门、屿北、蛙蟆垄、东岙、庙下12个村委会。有公路接仙(居)清(水埠)水路。产柑橘。有编织、竹木加工等行业。.  

沙头镇

  沙头镇是永嘉县承接沿江和山区的工业重镇,位于楠溪江中下游,东靠陡门乡,南临上塘镇,西接渠口乡、下寮乡,北壤花坦乡。镇域总面积64.9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5250人口,41省道和正在建设中的诸永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是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的门户,辖区内有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的太平岩景区,人文景观不胜枚举。2005年,全镇共完成工业产值5亿元,农业产值1315万元,财政总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1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2%、50%和7%。沙头镇的工业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沙头、响山、北山三个工业区,工业区面积达1.15平方公里,形成了以胶鞋业为龙头的集铸造、造纸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尤其是胶鞋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销售额逐年递增,2005年达4.67亿元,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沙头胶鞋走遍全国各地,沙头镇被誉为“胶鞋之乡”。.  

鹤盛镇

  鹤盛乡清代属仙居乡五十都,称鹤乘。民国时改称鹤盛乡。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罗川乡,后一度分为罗川、岩上两乡,1958年为罗川、岩上管理区,1961年两管理区合并,改为鹤盛公社,1984年称鹤盛乡。    鹤盛乡地处永嘉县东北部山区,东与乐清市雁湖乡交界,西与东皋乡相接,南与枫林镇相邻,北与岭头、西源乡接壤。是连接国家乡石桅岩风景区与雁荡山风景区的桥梁,乡辖区总面积94平方公里,其中山场占91.8%,耕地点占3.7%,溪流占4.5%,17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总人口3606户,15280人。    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特产丰富,是旅游度假的黄金宝地。主要风景有壮丽雄伟的溪中石柱--石桅岩;古朴素雅的谢灵运旧居;曲径通幽的龙湾潭森林公园,其中尤为石桅岩风景区最为有名,经近几年的建设,景区的硬软件日益完备。98年,通往景区的柏油路建成,99年兴建了桅峰山庄,2000年引资开发了大昔七折瀑景区,该景区现被列为温州十大森林公园。现在旅游景点有:“岭上人家”古村落、大矼水上游乐场、上埠红岩洞和鹤山公园。    鹤盛乡不仅是旅游圣地,而且还是革命老区,该乡罗川村地处海拔500余米,曾是周丕率领的三五支队的重要活动场所。.  

溪下乡

  溪下乡辖1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溪下村。   溪下乡地处永嘉县西北边缘,与仙居乡接壤。全乡辖12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总人口2027户、7931人,土地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山场17万亩(其中林地7500亩)耕地4712亩,人均耕地0.6亩。200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4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318元,是永嘉县42个乡镇中典型的贫困山乡与老革0据地。    溪下乡的基本情况可概括为五个“差”字和“三个优势”。    五个“差”指:一、区位条件差,平均海拔771米,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达23座。大青岗(1271)米就座落在溪下,高山深谷,多风、多寒、多旱、多兽、严惩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乡政府所在地远距县城上塘113公里,很难接受温州城区与瓯北、上塘等沿江发达乡镇的经济、信息辐射;二、基础设施差。2000年底止,全乡还有四个行政村未通机耕路,没有解决村级建设,饮水质量问题还有存在,群众化娱乐设施还继完善;三、生活条件差,2100年人均收入1318元,全乡工农业总值2415万元,但还存在一些村民的生活还是“乌糯当早稻、竹篾当灯草、柴桩当布袄、蕃薯吃到老”的情况。四、资源利用率差,溪下乡山场、水利、风景、旅游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几乎没有开发,致使资源大大浪费。五、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差,溪下乡许多群众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科技意识差,思想陈旧,文化素质不高。    “三个优势”指:一、农业开发薄力巨大,溪下乡地大、山高、气温低、风多、旱灾多的特点,非常适合引种药村和高山蔬菜基地。溪下、黄二村的猕猴桃基地,陈山头村的药村基地正在开发。二、旅游、人文资源丰富,黄村的黄皮草、溪下村浙南革命委员会旧址、罗垟村的200亩原始森林、龙凤大瀑布,无一不是溪下乡独无仅有的资源,为溪下乡建设成旅游大乡,成为可能不远的现实。三、乡党委、政府战斗力强。溪下党委、政府明确把改“五差”工作作为工作核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群集群力,团结一致、多方努力、为溪下乡的发展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永嘉县“三带”战略目标努力奋斗。   

界坑乡

  界坑乡辖11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界坑村。   界坑乡地处永嘉县西北部山区,毗邻仙居、缙云,人口9673,总户数2376,土地面积106331平方米,其中林地面积为84283平方米,下辖11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界坑乡虽山高坡陡,但是扼守交通要道,西通缙云,北达仙居,自古以来都是商贩云集之地。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精心努力下,效益农业突飞猛进,盛产高山蔬菜、西瓜、桃子、竹笋、田鱼等。.  


桥头镇特产大全




桥头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