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宁德 >> 福鼎市 >> 点头镇 >> 举州村

举州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举州村谷歌卫星地图)


举州村简介

  举州村位于点头镇西南部,东临白琳镇车阳村,西至点头镇翁溪村,南靠白琳镇棠园村,北接大坪村,距福鼎市22公里,距点头镇区7公里。全村总用地面积543.97公顷,耕地面积1100亩,是老区基点村,于1988年从大坪乡划分成立行政村,全村共有14个自然村,总人口1688人,425户,洋尾、连山自然村是举州村的中心村,分别常居住人口为:410人和280人,全村劳动力有1160人,村外出经商很打工人数较多,党员人数25名,该村现有贫困户62户、310多人,其中低保户35户65人;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贫困户15户41人。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800元(福鼎市为9600元,点头镇为9609元),村民以种植茶叶和毛竹为主,村财收入为零。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有6个自然村为简易公路,8个自然村未通自来水。
  二:举州村的特点及优势
  举州村的特点:
  (一)、一个偏僻、宁静、民风古朴的山村,因拥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民居而闻名遐迩。连山古村民居建于清乾隆10年,距今约220多年。是当年以经营白琳功夫茶发家、富甲一方的吴氏送给三儿子—利的豪居,吴氏给了四个儿子共元(磻溪洋边古民居)、亨(柘荣长岐古民居)、贞(白琳翠郊古民居)、利(点头连山古民居)四座住宅。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5亩,房屋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跋扈,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整体布局以三个三进合院为主体,古厝内代表江南建筑风格的木雕饰品精美绝伦,所有的梁、柱、窗、门皆饰以木雕图案,或人物、或花卉、或祥禽、或瑞兽,栩栩如生。这座房子看似建在偏僻地方,其实古时候都是官道经过的地方,也就是现代所说的黄金地段。
  三进厅堂一进比一进高,二楼东西南面的房间,每面都是整齐九间,过道设于窗边,房间作一凹一凸阴阳设计,间以楼梯,极有层次。更别说首层的房间间隔,相当花心思,虽是直排的房间,却用木壁间隔与抬地板的方法,突出层次,怎么走也走不厌。为防潮湿,首层的房间地板都提高铺设,底下通风。室内大量使用木材,木雕极精美细致,连每一扇窗户,都配以不同的饰雕,或是八仙过海,或是蝴蝶,或者花朵。
  可惜的是,这令人叹为观止的民居,纵是追求结构与装饰的完美,却由于用的是廉价的杉木,不少木料已经有爆裂甚至摇摇欲坠的迹象,鉴于整体结构已经老朽,维修必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
  (二)、百步溪上游流过的村庄,形成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并且沿溪植被景观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举州村的优势:
  举州村位于点头镇西南,与点头镇区通过村道联系,路面宽4米,经斗界通向白琳翠郊古民居。利用举州村美丽的河道与连山老厝相结合,可作于旅游观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50982107 352000 0593 查看 举州村谷歌卫星地图

举州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举州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坪村

  大坪村全村490多户,人口将近2000人,有10个自然村,在册正式党员24人,预备党员2人,村民代表36人,低保、五保户共38户,孤儿3人,革命烈属、优抚对象4人,-共20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靠种植茶叶,插国优良种茶苗以及部分村民外出务工与经商(全村茶园面积有6000多亩,水田2000多亩);村财收入3万元,其中国优良种土地租金2万元,校舍租金0.5万元,集体茶园160多亩和茶厂共租金0.5万元;有一个市级地灾点为七斗岗自然村,一个低洼地带马冠自然村上游为上宅尖兜水库,原有一座中二型水库,现已降级为小三塘即玉瑶岗苦冷仔水库。  

三沙溪村

  三沙溪村于点头镇西北部半山区,于观阳村.马洋村.上宅村.西洋美村.果阳村.后梁村相毗邻,全村辖有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283户,1078人,距点头镇5公里,距福鼎市15公里,海拔100至250米,居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水.光.热资源充足,全年平均降水量45mm,日照时数12小时,气温25度,无霜期29天。    三沙溪村是老区一般村,随着“造福工程”和移民搬迁力度的不断加大,原老窑洞,五斗头.牛羊里,三沙溪的偏远山区的人口搬迁到文成新村,逐渐向集镇聚居。    我村虽地处半山区,基础设施及各项社会条件较差,资源缺乏,但在上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经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鼎为争光,艰苦创业,为三沙溪村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大峨村

  大峨村是点头镇的库区移民村,行政区划包括山区村和大峨新村二部分,其中山区村辖有19个自然村,269户974人,大峨新村有207户814人。大峨新村是我镇于1977年兴建大峨水库时,于1988年安置库区移民,建成的镇“城中村”。山区村距点头集镇1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海拔270至350米。全村现有村民1788人,其中低保户51户78人,村民主要收入靠种植茶叶和务工,2011年村人均纯收入5441元,全村有土地15618亩,其中耕地1448亩,林地面积达12159亩,茶园面积650亩。村唯一的资产是一座村委会办公楼(三榴四层),村财年收入5000元(村委会办公楼一层店面出租收入)。全村现有党员31名,村“两委”成员6名,因库区移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山区村与新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致使村各项工作难以开展,于2010年被镇党委确定为相对后进薄弱村。    本届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的关心支持下,致力化解库区移民历史矛盾问题,去年库区移民矛盾纠纷的重点。(库区移民生产用地四置确认)工作取得进展,镇政府已与市粮食局、海洋渔业局协商,收回虾塘的经营使用权;大峨新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铺设了排污管道、改造自来水管网和村道路面硬化等,目前全村干群关系比较融洽。   

上宅村

  上宅村地处点头镇西部山区,东至观洋村,西至大峨村,南至大坪村,北至观洋村,是点峨公 路沿线,距点头镇 6 公里。    本村辖 9 个自然村,370 户 1425 人,是福鼎市老区基点贫困村、少数民族村。有 50%劳动力村民外出打工,其余的多数主要靠茶叶收入,土地总面积有 5470 亩,水田面积 1050 亩,茶园面积 1500 亩,林地面积 2500 亩。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我村 2012 年尖兜水库溢洪道危桥加固一座; 2012 年 10 月自来水建设工程解决了墓下、歇坪、大垅等 5 个自然村的饮水困难问题;2013 年 5 月湖仔少数民族村水泥公路硬化1公里,2013 年 7 月完成后坵自然村自来水建设工程。   

柏柳村

  柏柳村在福鼎西南部,距点头集镇10公里。属山区村,下辖19个自然村,共452户,1852人。土地总面积14459亩,   林业用地面积8917亩。   柏柳村是国家茶树良种大白茶原产地。2009年通过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专家组的考察论证,柏柳村具有深厚独特的   茶文化历史内涵,被确定为“中国白茶第一村”。茶叶生产是柏柳村支柱产业,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近4000亩,每年茶苗   培育近400亩。全村茶厂有6家,其中2家具备Qs论证。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其中柏柳专业白茶合作社2008年被评为   省级示范社,村民梅相靖老人白茶制作技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过笕村

  过笕村位于点头镇西部,百步溪上游,东接本镇翁溪、举州村;北面和西面与本镇柏柳村相邻;南与白琳镇棠园村接壤。距集镇10公里,全村338户,总人口1316人,分布在九个自然村。   本村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地貌,村民以农耕为主,境内有2100亩生态公益林,水田面积1360亩。茶园2800亩,茶叶是传统的经济作物,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林业部确定茶树优质品种“华茶1号”大白茶原产地。   相传:清朝期间福鼎点头竹兰头村有一孝子名陈焕,因土地贫瘠,虽经年操劳,也难求家中温饱,深感愧对父母。听说太姥娘娘有求必应,便应斋三日,上太姥山祈求太姥娘娘“托梦”指点度日之计。陈焕焚香礼拜毕,便合眼睡去,朦胧之中,只见太姥娘娘手指一树,曰:“此乃山中佳木,系老妪所植,君可分而植之、当可富有”。次日,陈焕醒来大喜,心想太姥娘娘所指“佳木”就是家中对面的山岗那棵茶树。回家后陈焕便细心胞培耕除,翌年早春,茶芽盛发,芽壮毫显,其茶确非常品种(大白茶)。   

观洋村

  观洋村地处点头集镇周边,背山面海,气候宜人,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交通便捷,其中,973县道及温福铁路铁横穿我村。全村由29个自然村组成,有816户3168人。村支部有党员53人,村民代表48人,村两委成员9名。其中,市人大代表1人,镇人大代表4名。全村拥有耕地(包括茶园)3162亩,其中水田1420亩,农地410亩,集体林场(一个)610亩,茶场(一个)85亩。    茶叶和板材是本村的主要支柱产业。全市上规模企业的茶叶集中区建设用地项目落户我村,该园区内拥有多家省级龙头企业,如天丰源茶产业、瑞达、云鼎、芳茗、广福林、御春园、顺发、泰城等公司,以及一些私企茶业加工厂,共55家,年产值达5亿多元。同时,有45家石材厂企业、一个村办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石化加油站及安惠页岩砖有限公司落户我村。    近年来,观洋村广大村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新农办的大力指导下,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以及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安排,努力实现将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举州村

  举州村位于点头镇西南部,东临白琳镇车阳村,西至点头镇翁溪村,南靠白琳镇棠园村,北接大坪村,距福鼎市22公里,距点头镇区7公里。全村总用地面积543.97公顷,耕地面积1100亩,是老区基点村,于1988年从大坪乡划分成立行政村,全村共有14个自然村,总人口1688人,425户,洋尾、连山自然村是举州村的中心村,分别常居住人口为:410人和280人,全村劳动力有1160人,村外出经商很打工人数较多,党员人数25名,该村现有贫困户62户、310多人,其中低保户35户65人;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贫困户15户41人。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800元(福鼎市为9600元,点头镇为9609元),村民以种植茶叶和毛竹为主,村财收入为零。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有6个自然村为简易公路,8个自然村未通自来水。   二:举州村的特点及优势   举州村的特点:   (一)、一个偏僻、宁静、民风古朴的山村,因拥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民居而闻名遐迩。连山古村民居建于清乾隆10年,距今约220多年。是当年以经营白琳功夫茶发家、富甲一方的吴氏送给三儿子—利的豪居,吴氏给了四个儿子共元(磻溪洋边古民居)、亨(柘荣长岐古民居)、贞(白琳翠郊古民居)、利(点头连山古民居)四座住宅。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5亩,房屋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跋扈,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整体布局以三个三进合院为主体,古厝内代表江南建筑风格的木雕饰品精美绝伦,所有的梁、柱、窗、门皆饰以木雕图案,或人物、或花卉、或祥禽、或瑞兽,栩栩如生。这座房子看似建在偏僻地方,其实古时候都是官道经过的地方,也就是现代所说的黄金地段。   三进厅堂一进比一进高,二楼东西南面的房间,每面都是整齐九间,过道设于窗边,房间作一凹一凸阴阳设计,间以楼梯,极有层次。更别说首层的房间间隔,相当花心思,虽是直排的房间,却用木壁间隔与抬地板的方法,突出层次,怎么走也走不厌。为防潮湿,首层的房间地板都提高铺设,底下通风。室内大量使用木材,木雕极精美细致,连每一扇窗户,都配以不同的饰雕,或是八仙过海,或是蝴蝶,或者花朵。   可惜的是,这令人叹为观止的民居,纵是追求结构与装饰的完美,却由于用的是廉价的杉木,不少木料已经有爆裂甚至摇摇欲坠的迹象,鉴于整体结构已经老朽,维修必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   (二)、百步溪上游流过的村庄,形成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并且沿溪植被景观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举州村的优势:   举州村位于点头镇西南,与点头镇区通过村道联系,路面宽4米,经斗界通向白琳翠郊古民居。利用举州村美丽的河道与连山老厝相结合,可作于旅游观光。   

后井村

  后井村是点头镇比较偏僻的一个行政村, 与管阳镇相邻。行政村成立于一九八七年;已有贰拾贰年历史。平均海拔420至500米,全村有14个自然村,334户,1408人,其中低保户11户26人,泡水流注其间,沿河两岸为较大面积的溪谷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村里主要种植茶叶、水稻、双膜覆盖马铃薯、蚕豌豆。村唯一资产是一座刚刚建设完工的村委会办公室,村年财政收入8000元,全村党员36名,村“两委“成员6名。   后井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生活水平低,后井村的地质优美生活环境好,雨量充沛,气候温暖,适宜种水稻、红薯.村两委已经完成了后井至管阳公路建设、2012年还完成了小池路段的村庄内水泥路建设、路灯安装、电网改造、广播村村响、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的建设。   

马洋村

  马洋村位于点头镇东北部,毗邻福鼎市区,全村总人口2586人,马洋村自然资源丰富,滩涂海域面积辽阔,盛产特色海产品,所产茶叶久负盛名,现有茶叶种植面积3000余亩,茉莉花600余亩。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境内风景秀丽,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福鼎市白茶产业园区即将落户马洋村。   新时期的马洋村广大村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全村的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努力朝着建设和谐,平安的新农村目标迈进。   

江美村

  福鼎市点头镇江美村位于点头集镇东部,距离集镇3公里与观洋村和马洋村毗邻。全村有3个自然村总户数526户,总人口2398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2800多亩,其中水田面积1500多亩、茶园面积1000多亩。浅海滩涂面积3800多亩,十分适宜养殖青蟹,对虾,弹涂鱼,海蛏,泥蚶等小海产品及茶叶、蘑菇、蔬菜等经济作物。江美村结合自身的实际,努力围绕滨海发展优势,着力依托滨海大道,打造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江美村是点头镇沿海重点村,气候温和湿润,依山傍海,山海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现有渔船和渔业辅助船120多艘,海水网箱2000多口,虾池拦网1000多亩,滩涂养殖等渔业年产1000多吨,年产值6000多万元;又属天然的避风锚地,台风季节大量的浙江、宁德、霞浦等近海船只在此避风,是台风时期重点转移安置点。随着渔业生产发展,船舶增多,吨位增大,为方便渔业群众生产、生活和避风在江美村新建三级渔港十分迫切、必要的。    江美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岐头至江美4公里水泥路,投资30多万元,对王孙海堤实行三面包,确保海堤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原有岐头小学教学楼改造成紧急救灾避灾点,投资30万元建成江美村委会办公楼,解决无址议事问题,引进了福鼎市太姥水产有限公司,并努力引进了各种企业安家落户。抓住温福铁路开通,沈海高速公路复线互通口的建设,滨海大道开发建设的机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行风文明、村村人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立养殖基地,全面推进江美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壮大村财增加农民收入,合力打造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山柘村

  山柘村位于福鼎市点头镇西北部,与马洋村、西洋美村、果阳村、相毗邻,距点头集镇15公里,距福鼎市10公里,地理位置半山区,海拔100至250米,居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水、光、热资源充足,全年平均降水量45MM,日照时数12小时,气温25度,无霜期290天。村旁溪流小瀑布经三重(氵祭)飞泻直下,故名三(氵祭),后谐音为三柘。村委会驻山柘坪。一九五二年属三沙溪乡,一九五五年为山柘大队,一九八七年改为山柘村委会,国道104线经此。   山柘村是老区基点村,同时又是点头镇一个半山区的行政村,目前全村辖有1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共有455户、1653人,现有贫困户48户,其中低保户65户,81人,村民种植稻谷、茶叶和毛竹杂木为主要生活来源。   2011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6650元,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贫困户24户42人,村集体收入为零。全村拥有土地9647亩,耕地面积2903亩,其中水田面积1423亩,农地425亩,茶园面积1020亩,果园面积35亩,山地资源丰富,面积达6744亩,其中林地面积5113亩,毛竹1631亩,适宜发展果园、药材、雷竹、养山羊及土鸡等经济作物。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境内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九峰寺、西山寺、山柘里朱氏宗祠等景点。   

西洋美村

  西洋美村位于点头镇西北部,距离福鼎市区约12公里,距离集镇约23公里。老区基点村,全村约25平方公里,443户,1558人,辖15个自然村。农田1340亩,茶叶1500亩,村民主要经济靠茶叶收入。有2个茶叶加工厂,4个养猪场,1个养鸭场。我村是适合养殖和种植的好地方。   

果阳村

  果阳原名果洋,以系山区,改“洋”为“阳”,乃沛国郡朱姓望族聚居之地。昔隶福鼎县点头区管辖,民国初年,金溪乡与果阳乡合并,该属金阳乡,今为点头镇行政村之一。   明末,我十二世祖礼三公,携子智二公,自金溪迁到果阳定居。三百多年来,子孙繁衍,现有二千余人。负分居茗洋、山头顶、王孙、柘洋、点头、桐城、白琳及省外等地。   “果阳”群山拱秀,风景清幽。有果阳里、蕉坑、旺家坪、后门垅、赤岭洋、下美洋、蛇溪、大坪头、垅头、岭下仔、瓦窑坪、牛岗头、大定、岭边、赤岭等三十六个壑居。族人星罗棋布,各安世业,一邱一壑,景致天成,皆为地舆家所取之吉地。   相传果阳在未开发前,乃一荒僻之地,某日,金溪族人有耕牛夜奔,翌日,主人寻踪而至,见牛卧于果阳里林壑之中,且生下小犊,视为吉祥之兆。此固美腴之地,后有平岗,宛若游龙,前有开阔,有七块大石深嵌田泽之中,俗谓七星下洋;钳形水口,左右两石相对,有石犬把门之称。北斗齐眉,屏山罗列,智公笃信风水,遂定居果阳里,继建小宗祠,并以龙岗为牛眠吉穴,而墓葬焉。   同时果阳还是辛亥革命志士、同盟会会员朱腾芬故乡,其毕业于东京政法大学,特任孙中山总统顾问、国会议员、政务院参议和政法大学校长等职。   目前,点头镇果阳村距点头集镇30公里,距城关16公里,辖13个自然村,共400户总人口1500人,近90%人口都姓朱,还有潘、林、李、吴、兰、钟等姓氏,农民主要收入靠采茶和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薄弱。全村共有党员36名,其中妇女党员3名;村干部4名。   

后梁村

  后梁村位于福鼎市点头镇西北部偏僻山区104国道南侧,与管阳镇亭边村相毗邻,距点头集镇25公里,距福鼎市区20公里,是福鼎市老区基点村,同时又是点头镇一个较偏远的山区行政村,原辖有12个自然村,随着“造福工程”和移民搬迁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量的偏远山区人口向中心村、集镇聚集。目前全村仍有1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03户1098人,其中男性595人,女性503人,外出人口460人;总劳动力778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303人;党员25人;少数民族人口85人。中心村有106户643人,20户以下的自然村有4个,45户165人。主要经济、村民以种植茶叶和毛竹为主要生活来源。全村拥有耕地2088亩,其中水田面积983亩,农地面积415亩;茶园面积620亩,果园面积70亩;山地资源丰富,面积达5050亩,其中林地面积3500亩,毛竹1550亩,森林覆盖率95%;适宜发展果园、中药材、雷竹、马蹄笋以及放养土鸡等经济作物。村里有一座小型水库,蓄水量7万立方,水域面积10亩,可发展淡水养殖。   

翁溪村

  翁溪村位于福鼎市西北部,距点头集镇8公里,是个偏僻的老区基点村,全村辖11个自然村,386户,总人口1416人;水田面积1444亩,茶园面积5500亩,林地面积9600亩;是原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叶克守将军的故居,又是福鼎大毫茶(中国华茶2号)的发源地,全体村民全年经济收入以茶叶采摘、加工、销售为主;茶苗扦插、水稻及其它农作物种植为辅;部分村民以外出务工,经营其它行业为主要经济收入;为了发挥福鼎白茶品牌经济效益,翁溪村现有白茶专业合作社2个,生态有机茶园二千多亩,已申请QS茶企业2家,简易搭盖茶叶初制加工厂3个。   


举州村特产大全




举州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