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村简介
一、村情简介
沙河村位于沙河镇西北部,地处贡江南岸丘陵地带,西北与南外街道办事处、水南镇相接壤,北隔贡江与水东镇相望,境内一大溪由南向北流经中部汇入贡江。辖区面积7.2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91平方千米,山地面积3平方千米。
总户数743户,其中农业户542户,产业专业户30户。总人口2441人,其中农业人口2284人,城镇人口56人、外出务工人员480人、五保户4人,低保户252人、计生困难户150人、优抚对象3人、贫苦学生50人。
二、党组织基本情况
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党支部委员5人,村委会委员2人。其中女干部1人,35周岁以下干部1人。党支部1个,党小组9个;党员60人,其中女党员11人,困难党员5人、35岁以下党员6人、35-60岁党员20人、60岁以上党员34人,外出流动党员2人;上年发展党员1人,今年计划发展党员1人。
三、村部建设情况
沙河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目前在建,建成后共4层,占地面积240㎡,建筑面积1068㎡,预计2013年可建成使用。
四、经济发展情况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0.368万元,主要产业有种养、房屋租赁等。沙河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沙河大酒店租金、沙河沙厂管理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60702104 | 341000 | -- | 查看 沙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站北社区 |
站北社区简介 沙河镇站北社区居委会地处赣州市火车站北,辖区范围东至赣州火车站,南至赣江源大道,西至章江河套,北至五龙村总面积0.4平方公里,现居住人口2110户7385人,其中登记在册的常住人口925户3238人,其它人口1185户4147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有6名,其中党支部委员2名,居委会委员4名,社区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5名,辖区内有街面店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10多家。 由于社区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党组织活动场所还在建设中,现租用海通大厦值班室作为临时党组织活动场所,占地25㎡,总占地25㎡。随着赣州市火车站改造工作的不断完成中,大量有实力的全国连锁企业有入驻意向。 |
站东社区 |
站东社区简介 站东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12月,地处城郊,东起沙河工业园;西止五龙村黄沙坑组;南起铁路生活一区;北止五龙客家风情园,社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共有7个居民小组,有大小企业(制衣厂)8个,大小商铺500多个,农贸市场一个,幼儿园9个。有一万二千余户住户。其中户籍住户945户,4554人,无户籍常住户5655户,28275人,流动人口住户6125户,30625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有4名。社区有党支部一个,其中党(总)支部委员3名,村委会委员4名,共有党员37人,其中老党员有13人,中青年党员有24人,常年流出党员2人,流出6个月以下党员8人,流入党员1人。 站东社区居委会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9年,现有办公楼2层,占地面积88㎡,总建筑面积190㎡.社区两委班子始终坚持依法自治,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工作方针,以人为本,管理有序,服务居民,环境优美,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工作目标。充分利用辖区文化资源丰富,设施齐全的优势,以精神文明创建、平安和谐创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狠抓文明,在辖区居民和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成效明显。 |
坳下村 |
坳下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坳下村位于章贡区沙河镇,地处赣州沙河工业园区腹地,毗邻我国南北铁路大动脉——京九铁路,有323国道穿境而过,距市区4公里。全村下设有10个村小组,分别为油排、枫树下、坝子上、王坑口、坳下、店背、斜坑、新屋下、排子上、土楼下。全村辖区面积4.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0.48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3.35平方公里;总户数443户,其中产业专业户18户;总人口2074人,其中农业人口1990人,城镇人口84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200元,主要收入靠种养殖业、房屋租赁、务工等。本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畜牧业发展较好,潜力较大。 二、党组织基本情况 坳下村村“两委”干部8人,其中女干部1人,35周岁以下干部1人,平均年龄44岁,高中以上学历5人。坳下村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5个;党员60人,其中女党员。 三、村部建设情况 坳下村有一个二层的村部办公大楼,建于1997年10月,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办公楼内设有电化教室、计生服务室、农家书屋和村两委办公室、“三送”办公室,有电视、DVD音箱一套,并有板报宣传栏一个。村两委常年订有人民日报、江西日报、赣南日报等,供村民学习阅读。 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坳下村地处沙河工业园中心地段,323国道自东向西穿境而过,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与市区仅4公里,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走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实施“科教兴农”改造传统农业。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同时抓住工业园建设契机,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投资450万元兴建3栋标准厂房,及一栋综合楼,2011年共收取租金约48万元。 坳下村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构建和谐村落,着力抓好民生改善。1、2011年房屋出租收入中14.8万元由村民分红,分红按照征地面积大小进行。2、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由集体出资8.5万元用于全村村民新农合参保。3、加大民生保障,推进“三送”工作全覆盖,2011年合计出资约3万元慰问困难户、现役军人、70岁以上老人等。 这几年来,坳下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了经济基础,2011年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完成了道路硬化工程1.2公里,三面光水沟1500米,道路拓宽1.5公里,16万元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
河头村 |
河头村简介 河头村位于沙河镇东端,风水文化发祥地——杨仙岭山脚下,北与赣县县城隔贡江相望,由梅林大桥连接。全村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90亩,其中水田810亩,山地4150亩,水产水域120亩,以优质水稻和蔬菜为主导产业,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实现流转,现有草皮基地170亩,草莓基地30亩,苗木基地35亩,蔬菜基地100亩,其中大棚蔬菜10亩。下辖10个村民小组,334户农户,总人口1257人,外出务工人口400多人,有5个党小组,党员33名,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20元。共有68户困难户,其中低保户35户,31户地质灾害户。该村交通便利,环境良好,民风淳朴,先后被评为“赣州市文明村镇”、“章贡区十佳和谐村庄”等。 |
华林村 |
华林村简介 华林村地处沙河镇东北部,东与河头村、罗坑村毗邻,南与龙村村交界,北接323国道。村域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06户,人口1080人。华林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有党员3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4名,其中党支部委员4名,村委会委员4名。华林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1994年,共有两层,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因办公楼属危房,2012年拆除改建,现暂租村委会主任刘毓海家住房一楼办公,村委会新办公楼拟投资70万元扩建,目前正在建设中。 华林村距赣州市8公里,大部分村民小组已贯通了水泥路,交通便利。该村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地面积达4382亩,耕地面积为700余亩,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蔬菜等。在新形势下,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有效利用本村资源,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租赁了荒山2600多亩,运用现代化农林生产技术,种植了多种经济林种,改善了生态环境。引进了花卉苗木基地,占地面积达3100亩,大大促进了该村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引导农户规模养猪,目前有数十户养猪专业户,每年出栏头数保持在千头以上,而且规模正进一步扩大。 长期以来,华林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该村充分利用播放远程教育片等平台,引导村民自觉接受科学知识,改变思想观念,积极运用现代农业知识发家致富,切实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可喜的成绩。荣获而来沙河镇2005-2006年度“先进党支部”、2009年“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11年“一大四小”达标单位和“和谐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 该村抢占先机,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果显著,成就喜人,并多次受到镇党委、政府的表扬。 在苏区振兴和“三送“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大好机遇中,该村在2012年把以下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1、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的完善,协助山杉下蔬菜基地做大做强;协助绿宏实业有限公司完善与农户的遗苗问题;2、做好高塅、三塘尾、老屋下、下屋子四组的组级公路维修工作,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3、解决落实好茶亭下、庙背、石头坑、月彩面四组的饮用水加大加固工程,让村民喝上放心水;4、确保灌溉主渠道的水流量和畅通,保障农田用水。 在区、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干部将带领全村人民,凝聚力量,奋力进取,开拓创新,把华林建设成为和谐、美丽的文明家园。 |
黄龙村 |
黄龙村简介 黄龙村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和沙河镇政府所在地的西南部,323国道从村中穿过,并与沙河工业园区紧密相邻,区域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03.96亩;山林面积3800亩;水塘面积38亩;专业养殖户4家;村级砖厂1个,下辖10个村民小组(分别是龙坳组、窝上组、竹筒坑组、贺屋组、新屋下组、老屋下组、荷树下组、蛇形上组、排上组、岽背组)。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全村实际共290户1338人,五保人员1人,低保户36户计73人,优抚对象2人。 黄龙村有党支部一个,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7名,其中党支部委员5名,村委会委员5名(其中3人为交叉任职)。全村共有党员40名。村“两委”班子坚持依法自治,共筑共享,共同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民为本,服务村民。在辖区村民和单位的配合下,以“三送”为抓手,以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大力抓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做好各项村级服务工作,成效明显。 黄龙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1993年,现有办公楼3层,占地面积166㎡,总建筑面积498㎡,并于2012年对办公楼进行了修缮装修。办公楼内设有电化教室、计生服务室、农家书屋和村两委办公室、“三送”办公室。村两委常年订有人民日报、江西日报、赣南日报等,供村民阅读学习。 黄龙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约2万余元,农户人均年纯收入0.45万元,新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参合率达100%。 |
流坑村 |
流坑村简介 一、沙河镇流坑村村情简介 流坑村位于章贡区沙河镇东南部,距沙河工业园1.5公里、市中心6.8公里,属于典型的山区村。全村总面积为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95.8亩,林地5802.2亩。 二、党组织基本情况 本届党支部委员会成员有:陈晓伟(书记)、彭友福(宣传委员)、叶林生(组织委员)、邹华萍(生活委员)、杨健(纪律委员)。党支部成员中正式党员34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三、村部建设情况 流坑村村部新建于1997年2月,于1997年12月完工,占地面积110平方,建筑面积220平方,系砖混结构,现正使用当中。 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流坑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271户农户,总人口1120人,该村基础设施落后,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全村不通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全村有贫困户83户计307人,占全村户数的30.6%。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全村农户居住分散,交通道路不便,村民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维持生活,严重限制了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发展。目前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的辛勤努力下,在大力向公司、企业转移富余劳动力的同时,村里已发展起生猪养殖、蔬菜种植等相关产业,有效引导了村民致富;并修通数十公里的水泥路,有效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同时自来水工程正有序进行中,村民们即将喝上干净方便的自来水。 |
龙村村 |
龙村村简介 龙村村位于沙河镇东南部,距离沙河镇政府约5公里。2003年5月由原龙村村与原东坑村合并组成现在的龙村村。面积约为2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08.57亩,山林面积24161.7亩。下辖21个村民小组,659户,2911人。绝大多数为汉族,个别为畲族。其中男性1511人、女性1400人,男女比例1.08:1。 龙村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6名,其中党(总)支部委员3名,村委会委员3名。全村现有4个党小组,67名党员。 龙村村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0年,现有办公楼2层,占地面积150㎡,总建筑面积300㎡。 全村目前无工商集体经济,村民普遍以外出务工和务农为主,从农业产业结构上看,目前全村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水稻,蔬菜作物为芋头、生姜,间杂有养鸭、食用菌、莲藕等,特色副业规模较大的为肉兔养殖。 村里有学校2所,分别为龙村小学和东坑小学,其中:东坑小学有三个年级;龙村小学为完小,有六个年级,现有校舍为1987年、1989年修建的两栋砖木房屋。 全村共有5个卫生所,分别由曾广春、徐培梁、李俊、周兆龙、李锡麟管理,均为家庭诊所,药物基本能够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全村有70%的人员在本村就医。 道路交通不便。辖区内的水泥路路面狭窄,绝大部分路宽仅有3.5米,会车较为困难。21个小组中仍有2个未通公路(楼梯岭、乌坑),制约村民出行的同时实际上更制约了农产品的运输。 |
罗坑村 |
罗坑村简介 一、自然条件 罗坑村位于沙河镇东南部,距离沙河镇圩镇约9公里,全村下辖龙子脑、寨背坑、大屋下、社官前、吊钟山、山杉下、下南田、南田、上屋9个村民小组,该村版图面积为1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96.4亩,山林面积8306亩。 二、人文情况 全村实有316户、1359人,其中男性677人、女性712人,农业户口1337人,非农户口22人。16岁以下人员327人,劳动力749人,老人177人。全村现有五保户4户5人,低保户45户94人,计生困难户11户,特困户5户;优抚对象4人,贫困学生15人,慢性病患者12人,重病患者2人,精神疾病患者9人,残疾人21人。 三、产业发展情况 全村主要收入来源有种养殖业、个体工商、外出劳务和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全村水稻播种双季共计面积187.5亩,年产出水稻215.6吨,芋头种植面积10亩、花生种植面积12亩、花卉苗木种植种植面积为30亩、蔬菜种植面积100亩、白莲种植面积80亩、桑果种植面积17.5亩、脐橙种植面积30亩,种植收入共计82.05万元,形成了白莲、花卉苗木、桑果、蔬菜等四大产业基地。全村有种养殖大户30户,其中生猪养殖大户有5户,禽养殖大户2户,全村养殖业有生猪、鸡、鸭等,年出栏生猪570头,鸡、鸭3582只,肉兔15余只、鸽子15余只,再加上蜜蜂养殖收入,共计35万余元;从事小商品、南杂买卖个体工商户有4户,年营业额为45万元,纯收入9万元;全村外出务工人员有463人,其中29人在外省打工,其余多在本市打工,年均收入2万元左右,但受经济发展环境影响较大,收入较不稳定;全村共流转土地面积3282.5亩,其中林地流转3082.5亩,耕地流转200亩。 四、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9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不通自来水。山塘有3口,年久失修,不能使用。现有灌溉渠道7.2公里、水陂5个,幅盖农田730亩。全村通电率达100%,龙子脑、大屋下2个小组电压偏低。现有村级公路5.3公里,公路通到每个村民小组,全村不通客车。全村通有线电视和宽带。 2012年,投入94万余元修建灌溉水渠4200米,机电井1座,水陂3座;投入72万元新修大屋下、竹山子排、吊钟山、山杉下、下南田、南田等组级公路3400米;投入6.5万元对村级公路维修及桥梁护栏安装123米;投入69万元用于山杉下、下南田、南田等组农房立面改造、环境提升;投入25万元元用于农户用电线路改造;投入40万元用于农户活动场所和中心广场设施建设;投入27万元用于宽带线路、广播设备、无线电视等项目,使全村实现网络、广播、电视全覆盖;投入38万元用于社官前、南田组饮水工程改造。全村各项事业总投入达到371.5万元,较彻底底解决了农民交通、饮水、灌溉、供电、网络、广播、电视、住房、休闲等全方位需求。 五、村“两委”班子情况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6名,其中党(总)支部委员5名,村委会委员1名。女干部2人,支委专职纪检委员1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人,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6岁。全村现共有党员30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支部按地域区分设龙子脑、山杉下、南田、寨背坑4个党小组;支部按功能划分为产业发展、社区建设、和谐乡村3个党小组。全村党员含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员7人,初中文化程度有16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7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后备干部5人。 六、村部建设情况 罗坑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7年,现有办公楼3层,占地面积150㎡,总建筑面积500㎡。 |
沙河村 |
沙河村简介 一、村情简介 沙河村位于沙河镇西北部,地处贡江南岸丘陵地带,西北与南外街道办事处、水南镇相接壤,北隔贡江与水东镇相望,境内一大溪由南向北流经中部汇入贡江。辖区面积7.2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91平方千米,山地面积3平方千米。 总户数743户,其中农业户542户,产业专业户30户。总人口2441人,其中农业人口2284人,城镇人口56人、外出务工人员480人、五保户4人,低保户252人、计生困难户150人、优抚对象3人、贫苦学生50人。 二、党组织基本情况 村“两委”干部7人,其中党支部委员5人,村委会委员2人。其中女干部1人,35周岁以下干部1人。党支部1个,党小组9个;党员60人,其中女党员11人,困难党员5人、35岁以下党员6人、35-60岁党员20人、60岁以上党员34人,外出流动党员2人;上年发展党员1人,今年计划发展党员1人。 三、村部建设情况 沙河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目前在建,建成后共4层,占地面积240㎡,建筑面积1068㎡,预计2013年可建成使用。 四、经济发展情况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0.368万元,主要产业有种养、房屋租赁等。沙河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沙河大酒店租金、沙河沙厂管理费。 |
五龙村 |
五龙村简介 章贡区沙河镇五龙村位于赣州中心城区南大门,赣州火车站、五龙客家风情园、赣州预备役二团、赣州天然汽站、沙河工业园、赣州蔬菜批发大市场坐落其其境内。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有十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15户,1653人,分布在站东新村、黄沙坑小区、五龙南区、五龙北区四个小区。 五龙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1名,其中党(总)支部委员8名,村委会委员5名,其中有2人交叉任职,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1人。 五龙村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0年,现有办公楼5层,占地面积500㎡,总建筑面积3000㎡。 全村全年总收入150万元,主要产业有厂房、酒店、店面,经济来源主要是厂房租金、酒店租金及店面租金,目前经济状况一般,需要政府扶持,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