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 章贡区 >> 水西镇 >> 蛤湖村

蛤湖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蛤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蛤湖村简介

  蛤湖村简介
  蛤湖村位于章贡区水西镇西北方向,北靠凌源村,西靠永安村,南靠横江村,东靠官田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0.77亩,山地面积12470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人均山地面积9亩,共15个村民小组,1450人,郭、蒋、钟、黄姓氏居多。蛤湖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7年,现有办公楼两层,总建筑面积237.3㎡。
  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村获得了2011水西镇计划生育工作三等奖。村经济活跃,有占地600多亩的华源石场,占地10多亩的西坑银矿,占地120多亩蔬菜基地;村以水稻、花生、蔬菜为主要产业,特色产业有油茶、大棚蔬菜、薯姜等;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有农家书屋、篮球场等文化设施供村民休闲娱乐,每年过时节都会到家家户户现龙灯,重阳节举行朝九皇活动;较有特色的自然景色有闰下瀑布、龙潭、蛤湖洞等,文化景观有僧塔、哈蟆石、石头马梯、打鼓石、棋盘石、石船、石窖门、仙人浅等;传说喝尽了仙人浅中的水,就会显现一把能打开石窖门的金钥匙,打开石窖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60702105 341000 -- 查看 蛤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蛤湖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蛤湖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水西社区

  水西居委会简介   水西居委会是水西镇唯一的一个居委会。现有常住户997户,常住户籍人口2278人。居民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居住地,分布于各个村居。本居是一个没有自身经济收入的居委会,其资金开支来源主要是来自镇政府,实行“收支两条线”,是一个服务型的居委会。   水西居委会成立以来,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好居委会建设的各项工作。水西居委会委员会现有3名成员,分别负责社区党建、综合治理、民政、计生、劳动保障和环境卫生工作等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服务于居委会居民和单位,不断改善社区的卫生条件,丰富居民的文化,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居委会现办公场地为租用场地,面积30平方米,建有公示栏、宣传栏,定期公示治安信息和各方面的宣传教育内容,评议居民所关心的话题,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等。   

凌源村

  凌源村简介   凌源村坐落于水西镇西面,总面积17146亩。耕地面积646亩,山地面积16500亩,人均耕地面积0.87亩。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半境、肖家、凌源、巩前、新屋、庙前、芹菜坑、老安背、三十六垇,共有254户,总人口986人。凌源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1996年,现有办公楼2层,总建筑面积146㎡。   “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舍”,这是水西镇凌源村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这里环境优美,恬静怡人;山清水秀,阡陌纵横。这里是江西省造林绿化先进村,空气状况良好。凌源村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创业致富,尊老爱幼,家邻和睦。   乡风文明村容美,村民感到生活惬意。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和村民真抓实干,凌源村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村民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种植生姜、毛薯等经济作物,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油茶享有“油中之王”之誉,如今凌源村正在打造以油茶开发为特色的产业经济,将成为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勤奋的凌源人经过不懈努力,为全村赢得了赞赏与荣誉。2004年度:凌源村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度:凌源村获得人口与计生工作第二名、先进村称号;2010年度、2011年度:凌源村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凌源村评为江西省绿化先进村称号。在荣誉的激励下,务实的凌源人将继续奋斗,依靠自己的双手把家园建设的更加宜居、和谐。   

和乐新村

  和乐新村简介   和乐新村返迁小区位于水西镇和乐村,属水西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返迁地,途经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赣州宝葫芦农庄,距通天岩风景区仅500米,与和谐钟塔遥相呼应。2007年开始建设至今,规划建设占地500余亩,现安置了黄沙村、和乐村和白田村的拆迁农户684户,4000余人。小区内现有建成住房划分为A区19栋、B区15栋。为方便小区管理,每栋由住户推选出一名德高望重的居民担任栋长,协助社区服务中心管理返迁小区。   小区内已兴建水西镇中心小学、超市、幼儿园、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广场、文艺活动广场、垃圾池等一系列社区配套设施,使小区居民生活更加丰富、便捷。同时,为满足居民的需求,2012年5月22日,和乐新村农贸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在参与小区服务和建房管理的作用,2009年12月26日,成立了和乐新村返迁小区团支部,由一名团支部书记、两名支部委员组成。现有团员1048名,其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团员352名。2012年11月,在城市社区“114模式”基础上,结合农村社区实际,建立了“一会四岗”工作机制,即成立团员青年议事会,设立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岗、青年文化服务岗、青年志愿服务岗、青少年维权岗。   为夯实返迁小区的党建组织基础,结合“三送”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挂牌成立了和乐新村返迁小区党支部,支部委员会暂由一名支部书记、一名书记助理、两名支部干事组成。现有3个党小组,党员30名,其中有女性党员5名,3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党员14名。同时还以栋长、党员和有为青年为基础成立了党群议事会及社区志愿者协会,共同讨论小区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社区重大事宜,并参与到小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治安巡逻、民事纠纷调解等事务当中。   和乐新村返迁小区以创先争优和“三送”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服务群众、服务基地、服务发展”的目标,按照“功能齐全、管理民主、服务高效”的要求,结合实际,整合全镇资源成立了“和乐新村社区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从党建规范化工程、社区和谐平安工程、社区绿化工程、社区美化工程、社区文化工程和社区培训就业工程等六大工程入手,高标准、高品味、高质量、高要求助推返迁小区的产业发展,把和乐新村返迁小区打造成一个现代一流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农村社区。   

永安村

  永安村简介   章贡区水西镇永安村位于本镇西北部,东与横江村、蛤湖村毗邻,西、南与南康市风岗镇长胜村、长田村接壤,北与窑背村相连。辖17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房份、跃进、河头、田塘、永坪、竹楼下、红光、竹山、新联、茶园、祠堂、江山、红卫、留坑、葛堡坑、马子上、杏林。总户数328户,总人口1212人。永安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1年,现有办公楼2层,总建筑面积175㎡。行政区域共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0亩,商地7500亩。   永安村是个古村,村民大都是客家人,主要依靠农业为生。但与大多数农村一样,现在村里留守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外出谋生。村里有一个幼儿园和一个占地3300平方米的永安小学。   作为古村,永安的古建筑有很多,如:新联组的九井十八厅,石楼上、官厅下老屋和永安石拱桥、真君庙、牛角窝石塔等。   永安村的老年协会是水西镇有名的老年人休闲会所,这里的老人每天可以在这打牌、聊天、看电视、看书等等。里面的环境清净优雅,四周绿树成荫,非常适合老人养老。书屋刚好建在老年协会里面,爱好看书的老人没事还可以看看书,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   

窑下村

  窑下村简介   窑下村位于水西镇西北部,属盆地地区,多小山,水泥公路几乎贯穿全村。   全村耕地面积997.5亩,全部是水田,人均耕地0.662亩,山地面积5500亩,总共6497.5亩。全村总人口1506人,共410户,分为12个村民小组,分别是上村组(一、二组)、田心组(一、二组)、下村组、茶园组、窑下组、社官下组、陈坑组、红岭组、沙庄组、坳下组。村设有窑下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为适龄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本村民风纯朴,待人热情。窑下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6年,现有办公楼2层,总建筑面积240㎡。   本村人均纯收入约4500元,村民的60%为外出务工人员,村现有劳动力916人。养殖业以养猪为主,建有养猪基地。种植业以水稻、花生、蔬菜为主,占种植业总量的40%。   

窑背村

  窑背村简介   窑背村位于水西镇西北部,与市区相距约20公里,东与蛤湖毗邻,南与永安相接,西与南康内潮李村接壤,北与上禾相连。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河山、衙前、窑下、竹子坳、窑背、下龙潭、上龙潭、龙沅、芫青、全丰。全村有209户,806人。窑背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3年,现有办公楼2层,总建筑面积240㎡。水泥村级公路贯穿窑背全村,市南门口有108路公交车直达村委会。   全村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矿石资源,有龙潭发电站一村级企业。耕地面积647亩,山林面积8000余亩,典型的丘陵地貌山多地少。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居住和休闲的好去处。   但由于不通公路村民小组多,加上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公路、信息的不通因素致使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开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村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走合理开发林业资源和矿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致富。   

水西村

  水西村简介   水西村位于水西镇东南部,与章江北大道仅一江之隔,遥江相望可见城区八镜台、郁孤台。土地面积1287亩,耕地面积740亩,有村民小组32个,以佛岭背为界,东片区11个组,西片区21个组,总户数1241户,总人口4170人。水西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9年,现有办公楼4层,总建筑面积360㎡。村里主要大姓是谢姓、王姓。村民人均年收入4200元。村内主要产业为养殖业、种植业以及食品加工业。辖区内有逸豪优美科实业有限公司、江西东芝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赣州宝葫芦农庄有限公司、兰亭半岛等大中型企业8家。是一个集工业、商业、餐饮业、旅游休闲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城郊村。   

石珠村

  石珠村简介      石珠村地处水西镇西北部,东与和乐村毗邻,南与窑下村、善边村交界,东北与石甫村相连,西北与凌源村接壤。村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农户363户,人口1442人。石珠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10年,现有办公楼3层,总建筑面积450㎡。   石珠村距赣州市13公里,距105国道3公里,各村小组均通了水泥路,拥有章贡区唯一一条8米宽的村组水泥路,交通便利。该村地貌以丘陵为主,有山地面积9000多亩,耕地面积941.6亩,农产品主要有稻谷、蔬菜。在新形势下,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有效利用本村自然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租赁荒山林500多亩,运用抗旱防寒的滴灌等现代化农林生产技术,种植杨梅、红柚等果树,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经果林和畜牧渔业,规划建设集休闲娱乐、观光游览、采摘垂钓、会议度假、品种展示、农林生产、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石珠水保生态源农庄,2012年上半年完成了项目区内休闲农业总体规化设计等一系列建设任务;在石源丰富的山地引进采石场,现已开挖出价值较高的山石;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养猪,鼓励养殖户学习养殖技术,科学养猪,现有20多家养猪专业户,每年出栏几千头猪,规模正进一步扩大。   长期以来,石珠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该村充分利用播放远程教育和开放农家书屋等平台,引导村民们自觉接受科学知识,改变思想观念,积极运用现代农业知识发家致富,切实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取得了显着成绩。荣获了水西镇2005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水西镇2008年“双抓双促”工作先进单位、水西镇2010年度经济发展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水西镇2011年度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村等荣誉。   该村还抢抓先机,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推进,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已建成盆形组、新屋组、老屋组、刘屋组、正田山组、土地前组、北庄组、石珠坑组8个新农村点,并于2006年和2011年分别荣获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村。  

石甫村

  石甫村简介   章贡区水西镇石甫村地处水西镇北部,东与赣江交界,西与石珠、凌源村相连,北与五云镇毗邻,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十一个村民小组,农户438户,总人口1638人;果园400亩,耕地总面积1042.6亩,其中水田883.5亩,人均耕地面积0.64亩,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驻有嘉利佳粘土公司货场、赣州笔架山尾砂治理有限公司及镇办项目返迁墓区一处。石甫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11年,现有办公楼2层,总建筑面积305㎡。村民主要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经济来源,全村人均收入2009年为4158元,10年为4179元,11年为4261元。   石甫村村委会位于105国道旁,王昌基同志出任村委书记,黄声洸同志出任村委会主任。石甫村村委会在近几年的工作中获得了以下荣誉:2006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第二名,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经济发展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在水西镇2012年全镇经济会议中,我村莲塘小组组长黄声奇同志获得了先进个人的表彰。   石甫村村委会开设了农家书屋,内有藏书一千余册,主要包括了农业生产技术类,法律知识类,电脑操作类,杂文小说类,医疗保健类等方面的书籍,满足了村民阅读的需求,村民可根据需要借阅,这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知识和日常生活。   

罗边村

  罗边村简介   罗边村东与黄沙村接壤,南跟赤珠、联三村毗邻,西通湖边镇岗边村,北临国家自然名胜风景区通天岩。全村多属丘陵地带,山岭为紫色页岩。瑞赣高速公路由东向西贯穿8个村民小组,将罗边村分割成南北两半。全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3亩,山地面积2742亩,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罗边村下设11个村民小组,319户农民,总人口1285人。罗边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1997年,现有办公楼2层,总建筑面积220㎡。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现有近三百户农户已经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因用水方便,近百户农户已安装太阳能。水利工程的实施同时吸引了不少外乡能人在此建立蔬菜种植基地120亩,解决剩余劳动力50多人,带动本地2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现在农民生产生活日新月异,经济收入显着提高,有二十余户致富奔小康的农户已购置小车。在计划生育、城管制违、征地拆迁、经济发展服务等工作方面,罗边村多次获“先进单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明天的罗边村会更加美好。   

坳头村

  坳头村简介   坳头村位于水西镇西南边,东临横江村、西与南康交界、南靠赣州开发区、北挨横江和永安两村。全村共有336户,人口1330人。坳头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6年,现有办公楼两层,总建筑面积260㎡。13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林地面积6800亩,鱼塘面积30多亩,水库面积40多亩。全村以种植水稻、花生为主,兼种脐橙、豆类、蔬菜,以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的传统型产业。   2011年坳头村村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尽管村民年平均收入较低,集体经济较薄弱,但是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定年度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发展经济。二是加快道路建设。户户通上水泥路,方便村民的生活、生产,为致富提供有力条件。三是加大危房改造。促进民生工程,加大民生保障。四是加大生产投入。根据本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村民收入。   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够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涌现出一批种、养、加工的示范大户。  

联三村

  联三村简介   水西镇联三村位于105国道旁,东临赣江,西接罗边村,南接赤珠村,北接黄沙村,全村总面积0.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7.6亩,辖内共有七个小组,农户379户,共1479人。联三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11年,现有办公楼4层,总建筑面积760㎡。   我村范围内有医务所2家,幼儿园4所,小学1所,教学、医疗基础设施比较齐全。105国道贯穿全村,瑞赣高速赣州北入口设在我村,交通极为便利。   我村一直以来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公正廉洁、创造一等”为工作理念,顺利完成了“赣江第一桥”赣州大桥、市污水处理厂、瑞赣高速北出入口、“西出入口”道路改造的征地拆迁工作,为水西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联三村同时注重民生工程,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通过“三清三改”、普及新型能源和高科技产品等工作,让全村组组通了水泥路、家家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户户住上了整洁的楼房,有100余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60余户安装了电脑宽带,切实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村各项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嘉奖,嘉奖和荣誉称号如下:2005年度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工作先进村、2008年3月被评为江西省第二届文明村镇、2008年4月被评为章贡区2007年“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7月被评为章贡区2007—2008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1月被评为章贡区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城乡和谐社区、2009年3月被评为章贡区2008年“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21011年被评为2010年度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组织,目前联三村呈现出政通人和、大局稳定、民生殷实,走向强劲的良好局面。   

黄沙村

  黄沙村简介   水西镇黄沙村位于赣州市赣江西部,通天岩东部,全村耕地面积6000余亩,23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落。黄沙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8年,现有办公楼2层,总建筑面积550㎡。近几年来,我村先后获得:区委组织部授予2006-2007年度“五个好”村党组织,区委授予我村2007-2008年度、2008-2009年度、2009-2010年度、2010-2011年度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度区委.区政府授予我村“双抓双促”活动综合考评先进村。2010年度区委授予我村“创建先进村班子.打造综合实力强村”先进村。2010年度得到区委.区政府清理制止违章建筑工作控制奖。水西镇授予我村06年度、08-09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其他荣誉。   

横江村

  横江村简介   横江村位于赣州水西镇西南方向,距离市区约13公里。毗邻赣州开发区,正西方向靠近坳头村,正北靠近蛤湖村。交通便利,有公交车直达中心城区。横江村暂无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现借用闲置校舍办公。全村总面积近10.2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625人。村内主要大姓为宋姓、郭姓。种植业以水稻、花生、草莓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鱼居多。村民平日以就近务工或外出务工为主。横江村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其生产的无公害蔬菜热销市内,深受好评。同时横江村民风淳朴,好客热情,非常欢迎全国各地的开发商来我村投资,我们将会以最优惠的政策和最热情的态度力促大家互利共赢。   

和乐村

  和乐村简介   和乐村位于赣州中心城区北大门。境内地形以丘陵为主,东临赣江,与赣县储潭镇隔江相望,南与和乐新村,白田,黄沙村等为邻,北与赣县五云镇相连,105国道南北纵贯全村,是南下广州,北至南昌等地的交通要道,水陆交通便利。境内和乐圩历史悠久,街道宽敞整洁,商贾云集,是水西镇唯一的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全村总面积15.6平方公里,21个村民小组,农户838户,全村人口3526人。和乐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0年,现有办公楼2层,总建筑面积450㎡。   和乐村党总支部立足和乐村情,以“三送“工作为契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审时度势,抓住水西有色冶金工业园开发所带来的发展极好机遇,确立了“依托工业园,建设新和乐”的发展新思路,将全村规划为四大板块,根据当地的地域优势,因势利导,发展产业,将东南段发展为商贸综合开发区;中心地段为生态畜牧养殖区;西段发展为花卉蔬菜养殖区;北段为招商引资工业开发区。全村积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干部创事业服务能人创企业,带动百姓创家业,全村上下,形成了一个全民创业的热潮,村民无需远离家乡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创业之路,有力推动村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和乐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树新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村民风淳朴,和谐发展,多次获得“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今日的和乐,正朝着“农业兴村,工业强村,商贸旺村,和谐平安之村”的目标阔步前进!   

蛤湖村

  蛤湖村简介   蛤湖村位于章贡区水西镇西北方向,北靠凌源村,西靠永安村,南靠横江村,东靠官田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0.77亩,山地面积12470亩,人均耕地面积0.9亩,人均山地面积9亩,共15个村民小组,1450人,郭、蒋、钟、黄姓氏居多。蛤湖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7年,现有办公楼两层,总建筑面积237.3㎡。   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村获得了2011水西镇计划生育工作三等奖。村经济活跃,有占地600多亩的华源石场,占地10多亩的西坑银矿,占地120多亩蔬菜基地;村以水稻、花生、蔬菜为主要产业,特色产业有油茶、大棚蔬菜、薯姜等;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有农家书屋、篮球场等文化设施供村民休闲娱乐,每年过时节都会到家家户户现龙灯,重阳节举行朝九皇活动;较有特色的自然景色有闰下瀑布、龙潭、蛤湖洞等,文化景观有僧塔、哈蟆石、石头马梯、打鼓石、棋盘石、石船、石窖门、仙人浅等;传说喝尽了仙人浅中的水,就会显现一把能打开石窖门的金钥匙,打开石窖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   

赤珠村

  赤珠村简介   水西镇赤珠村以驻地赤珠岭而得名,地处北伟25°54′,东经114°55′,赣江西岸丘陵地带,距离赣州市5.5公里,东临赣江、南接水西村及湖边镇湖边村、西接湖边镇岗边村、北接联三村、罗边村。赤珠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6年,现有办公楼4层,总建筑面积650㎡。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742亩。   赤珠村辖区内有水西中学、水西中心小学2所学校,4所民办幼儿园(蓝天幼儿园、星光幼儿园、江纸幼儿园、赤珠幼儿园),医疗机构有:赣州第五人民医院、水西卫生院、赤珠卫生所。多家企业也驻地于此:宝葫芦农庄有限公司、华劲纸业、华通集团、江西东芝电子有限公。因宝葫芦农庄驻地于此,有力地带动了赤珠村旅游业的发展,宝葫芦农庄建成了集生态旅游、观光游玩、农庄体验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也很好的带动了赤珠村的经济发展,赤珠村依靠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相关产业,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为赤珠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新鲜的活力。   

白田村

  白田村简介   水西镇白田村位于赣州市章贡区北部,东临赣江,与赣县储潭隔江相望,和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相邻。   现有村民小组17个,农户716户,2964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8年,现有办公楼2层,总建筑面积550㎡。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7名,其中党支部委员5名,村委会委员5名。耕地面积981.9亩,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交通便利,水路有黄金水道赣江相依而流,公路有交通动脉105国道。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赣州市的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青春。随着赣州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落户水西,从2006年以来,白田村开始征地拆迁,农户陆续拆迁至和乐新村,截至2011年,全村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村内有年产量超5万吨的造纸企业---江西华劲纸业有限公司、江钨集团投资的华兴钨制品有限公司、鸿富集团,深联公司,天津百利,深圳豪鹏等。  

上禾村

  上禾村简介   上禾村位于水西镇南部,东与蛤湖村相邻,南与窑背村连接,西与南康市李村接壤,北与凌源村及赣县五云镇左坑村毗邻,是水西镇最偏远的山村,向北距离中心城区约23公里。全村总面积约1.52平方公里,辖有上禾、下禾、上芫、赤珠、老前、柳树、漂里7个村民小组,包括16个自然村落。全村共有农户181户,总人口725人,耕地面积740余亩,林地面积10200余亩。上禾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于2007年,现有办公楼2层,总建筑面积160㎡。   该村虽无久负盛名的人文历史景观,却拥有着丰富的山水自然景观资源,春日山花烂漫,盛夏林木葳蕤,深秋丹枫飘红,入冬群山如睡。入春到此,可谓“入目皆花影,处处尽芳菲”。所到之处,但见鸟语花香,林木葱茏,又闻碧水潺潺,竹林轻吟。在这里,既可体味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又可抒发登高望远兴叹的壮志豪情。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上禾村犹如一位小家碧玉,清新、秀丽、纯净,远离城市的喧嚣,幽隐在深山一隅,藏在“深闺”待人识。   上禾村年平均气温16.4℃,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拥有丰富的杉木、松木、茶树、竹子等林业资源和钨矿、铁矿、片石等矿石资源。但受地势地形影响,耕地几乎全为小块梯田,鲜有集中连片平整地块,土壤肥力较为贫瘠,大部分耕地属中低产田,制约了农业发展。经济作物以生姜、芋头、地瓜为主,近年也有少部分村民种植脐橙,老前、柳树、赤珠油茶分布较广。   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和在家务农为主要生活来源。目前,全村除上禾和下禾两个村民小组已通水泥路外,其余5个村民小组仍未通公路,交通十分不便,农作物取流不畅,加上自然环境限制,种养殖难成规模,给村中经济发展带来很大障碍。截止目前,全村135户人家仍住土坯房,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17户。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上禾村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7-2008年度,上禾村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9年、2010年,先后获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一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三等奖。   


蛤湖村特产大全




蛤湖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