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村,20世纪50年代为勇进大队,20世纪60年代分为河源大队和重源大队,1968年合并为河源大队,1984年改置河源村。地处梅塘乡的南面,东与曲濑乡社坪村、小灌村接壤,南与裴家村、土坊村相邻,西与固源村接壤,北与村背村相连,辖河源【村委会所在地】、陈坑、大塘、源口、汪塘、重源、白坑、妙山8个自然村。河源村距栗塘街3.5千米。有村民271户,1172人,耕地2730亩,山林4498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60821203 | 343000 | -- | 查看 河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同睦村 |
同睦村在梅塘西北部河谷地带,村委会距栗塘街5.5千米,东临敛溪自然村,南面与东门村浒下、庵下自然村相依,西与前岸村相邻,北靠古夹湖村、固江镇车岭自然村,面积10平方千米。南北面为山岭,各村庄都坐落在平原地带,耕地3250亩,辖13个自然村,383户,1551人。 |
东门村 |
东门村,1984年由东门大队改制,地处梅塘乡西北部丘陵地带。东连同睦村叶塘自然村、梅塘村山岭,南至西湖村、灵源村,西至谢坊村、前岸村,北至小溪与同睦园下自然村相邻。去栗塘街五公里,地形西高东低,西南方一片低山丘陵,林木茂密,东北面为一片水田和村庄,地形平整。泊江陈罗两村地形篇低洼处,冲积土质,适宜种水稻和旱地作物,北面横有一条小溪,溪旁有一片沙洲,林木茂盛。福华山水库,南干渠绕西南山地边缘及在水田中间自西向东流,可以直接灌溉农田。 |
西湖村 |
西湖村在梅塘乡西北部丘陵地带,村委会驻地茅湖村距栗塘街3.5千米。东与梅塘村交界,北与东门村甘竹、下东门、浒下等自然村田土相连,西同灵源村接壤,南与栗塘村,固源村社下自然村相邻,全村地域面积为七平方千米,1984年由西湖大队改制,以境内西湖、茅湖两自然村地名各取一字而得名,下辖茅湖、西塘,隐山、曾瓦、蔡头、洋瓦、桥里头七个自然村,2009年全村有耕地2250亩,山林地2600亩,有两百三十户,一千三百四十一人。 |
灵源村 |
灵源村于1980年由灵源大队改置,地处梅塘乡西北部丘陵地带,东临西湖村,南靠琶塘村,北与谢坊村接界,西为武华山麓;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一片低山丘陵,林木茂盛,山地之东为一片水田。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大部分水田为一年两季,两季水稻之外,还种一季油菜,其他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都适宜种植。山地主要生长着湿地松,马尾松,油茶山素,樟树,桉树杨梅树毛竹等,各种植物都适应生长。 |
琶塘村 |
琶塘村在梅塘乡西部,距栗塘街5.5千米的丘陵地带,东与固原村、东北与西湖村、北与灵源村、南与中版、西与官田乡英村村,石溪村相邻。民国初期属于安平乡22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属罗溪乡,中溪人民公社,由初级社转高级社为合力大队;1960年合力大队分开为江陵,浔源两个大队,1968年合并为琶塘大队,1984年琶塘大队改制琶塘村,辖上畔塘、下畔堂,店下、江岭、新山、樟家、麻田、琶塘、板塘、撅山、坑里、后岸12个自然村,256户,1119人,耕地面积2813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特产有西瓜,矿产丰富,有煤石灰石、褐铁,山林面积15600亩,主产山木、毛竹、松树。 |
固源村 |
固源村,1984年由固源大队改置,地处梅塘乡中部,东与栗塘村、村背村相邻,南与河源村、土坊村相邻,西与中板村、琶塘村相邻,北与西湖村相邻。丘陵地形,福华山水库南干渠由北绕东山边缘自北向东流,可以直接灌溉农田。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大部分水田两季水稻之外还可种一季油菜,其他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都适宜种植。全村辖枫塘、社下、南塘下、上固源、中固源、柏源、下固源、瑞源8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289亩,农业人口240户、882人,村委会驻地上固源自然村距梅塘乡政府2千米。 |
中坂村 |
中坂村位于梅塘乡西南部丘陵地带,距栗塘街8000米。东与固源村相邻,南连登龙乡,西靠官田乡,北与白塘村交界。下辖罗垣、螺陂、罗溪、戬水、桥头等1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2009年,全村总人口1368人,男721人,女647人。 地域面积12平方千米,水资源丰富,依山傍水,山上枝繁叶茂,有连绵起伏佛光笼罩的龙须山长脉;有天然形成的“婆婆崖”,横跨山坳的“仙人桥”,黄柏山除黄柏山水库波光粼粼外,还有“西牛望月”的美景。因为山多,村民修筑了山塘水堰和大小水库,全村水面面积500亩。林木资源丰富,共有林地141155亩,耕地3765亩。 |
涝村村 |
涝村村,在梅塘乡东部泸水河西岸河谷地带,村部驻地距栗塘街1.5千米,东为泸水河,南与小灌村相邻,西北为栗塘街。辖9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2034亩,农户428户1763人,村西大垅为水田,村东靠泸水河为旱地,沿河一大片河洲林木茂盛。 |
前岸村 |
前岸村,1984年由前岸大队改置,地处梅塘乡西北部,东与旧居村、桐木村园下、陂头自然村相邻,南与谢坊村塘尾、田心、黄田自然村相邻,西临胆源村、福华山水库,北与固江镇古巷村相邻,地形西高东低,西北部为一片高低山,林木茂盛,山地以东为水田,地层深厚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山地以北为高岸田吗,适宜种植旱地作物,福华山水库南北干渠绕山而构,加上周家水库渠水直泻,可以直接灌溉农田,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大部分水田为一年两季,部分水田两季水稻之外,还可以种一季油菜,其他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都适宜种植,主要有大豆芝麻红薯棉花花生,西瓜以及各种蔬菜,山地主要生长湿地松马尾松油茶,林木主要品种有樟树、柳树,各种植物都适宜生长。 |
梅塘村 |
梅塘村,在梅塘乡东北部河谷地带,距栗塘街3千米,东隔泸水河与吉州区兴桥镇江下村相望,沿泸水河自北向南,有后房洲、忠烈祠洲和老虎洲,并有两个渡口码头,南与栗塘村的潭头、重岭上自然村相邻,西与西湖村引山、蔡头自然村接壤,北同敛溪村、同睦村相依,辖中心村、后房、刘家岭、霞边、龙家、柳塘、棚下、沙田8个自然村,村部设在中心村的梅塘小学内。 |
胆源村 |
胆源村,原为胆源大队,1968年与前岸大队合并为前岸大队,1996年,经吉安县人民政府批准,重置胆源村。地处梅塘乡西北部,距梅塘乡人民政府驻地栗塘街9.5千米。东与前岸村的前岸自然村和谢坊村的黄田自然村接壤,西临澧田乡的贺家自然村相邻,西北与澧田乡章舍村交界,南北为山岭、山地,南门山脉西起武华山、连香炉山一直至东与谢坊村的黄田、谢坊、白鹭等自然村交界,北向由西至东与福华山水库相望。地形狭长,西高东低。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大部分水田为一年两季,部分水田两季水稻之外还种一季油菜。全村辖老屋、屋岭、八山、横巷门4个自然村,有陈、李、贺、吴四姓,耕地面积823亩,山地面积约5300亩,农业人口90户,380人。 |
村背村 |
村背村地处梅塘乡南部,泸水河西岸的丘陵地带之中,东与小灌村隔溪流相望,南邻河源村,西邻固源村,北与栗塘村隔溪流田土相连,距乡政府所在地1.5千米,县城25千米。2009年,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1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94户,1200人。耕地1998亩,山林1670亩,水面150余亩。地形西高东低,山地之间开垦为台基地水田,地层深厚、肥沃,福华山南干渠西南山地边缘自西向南流,直接灌溉农田,农业生产以种水稻为主,大部分为一年两季,除种水稻外,还种一季油菜或红花草、黑麦草类,其他各种粮食作物。 |
河源村 |
河源村,20世纪50年代为勇进大队,20世纪60年代分为河源大队和重源大队,1968年合并为河源大队,1984年改置河源村。地处梅塘乡的南面,东与曲濑乡社坪村、小灌村接壤,南与裴家村、土坊村相邻,西与固源村接壤,北与村背村相连,辖河源【村委会所在地】、陈坑、大塘、源口、汪塘、重源、白坑、妙山8个自然村。河源村距栗塘街3.5千米。有村民271户,1172人,耕地2730亩,山林4498亩。 |
敛溪村 |
敛溪村,在梅塘乡北部,泸水河西岸河谷地带,东为泸水河,南接梅塘村,西与桐木村相邻,北与顿上村田土相接,村委会驻地古夹湖自然村。据梅塘乡政府驻地栗塘街5.5千米,1984年由敛溪大队改置。 |
土坊村 |
土坊村,1958到1984年为新建大队,1985年改制土坊村。地处梅塘乡南部,坐落在龙须山脚下,东与何源村,南与裴家村,西与中坂村和固源村相邻,北为山地丘陵地形,林木茂盛,地形为阶梯形,耕地垄面西高东低,垄面不大,农田土贫浅薄,沙土结构。1949年以前,靠天要水,一年只能种植单季;1953年至19557年,先后兴建大坑水库、西塘水库;1958年以后,大部分水田能种双季,以水稻种植为。山地林木业,马尾松、湿地松为主。 |
旧居村 |
旧居村,1984年由旧居大队改建,地处梅塘乡东北部、泸水河西岸的河谷平原之中。东隔泸水河与固江镇泸西村、吉州区兴桥镇东界村相望,南与敛溪村相邻,西与同睦村、前岸村、固江镇古巷村相邻,北与固江镇古巷村相邻。全村辖旧居、顿上、店前、莲塘、坎上、下严家、塘尾7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087亩,农业人口282户,1068人。村委会驻地店前自然村距梅塘乡政府驻地栗塘街7.5千米。地形西高东低,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大部分水田为一年两季,部分水田两季水稻之外还种一季油菜或其他经济作物。 |
谢访村 |
谢访村,在梅塘乡西部,村委会办公地点谢坊小学,距栗塘街7000米,东与东门村,南与灵源村,西与胆源,北与前岸村相邻,山地地形。耕地2742亩,林地6088亩,水面面积400余亩。2009年,全村1028人。其中男528人,女500人。 宋、元、明、清属庐陵县安平乡41都5图。1946年,属吉安县鸿福乡五图,1949年为东门乡五华大队,1959年为西湖公社红旗大队。1969年与灵源村合并为梅塘公社谢坊大队。1972年分为灵源、谢坊大队。1984年改制为梅塘乡谢坊村。 |
裴家村 |
裴家村,1984年由裴家大队改制,地处梅塘乡西南部,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带,东南与敦厚镇接壤,西南与登龙乡交界,西与土方村相邻,北与河源村相接,地形西高东低,西部有龙须山脉为天然屏障,林木茂盛,水源充沛,山上多是湿地松和马尾松,房前屋后多古樟、古柏、枫树等风景林,常年郁郁葱葱,自然灌溉条件非常好,有一座小二型水库(上水塘)和南山、巨龙、西塘、横溪等几座小山塘水库。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为全乡主要的优质稻产地之一,其他经济作物有花生大豆等,林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全村有湿地松近万亩。 |
栗塘村 |
栗塘村,1984年由栗塘大队改置,其驻地栗塘街,是梅塘乡党政机关所在地,梅塘乡政治、经济中心。地处梅塘乡东部丘陵地带,距吉安县政府所在地敦厚镇28千米。村东与醪村相连,北邻梅塘村柳塘、棚下、龙家、沙田等自然村,西接固源村,南邻村背村。地形北高南低,林地2200余亩。下辖谭头、重岭下、塘尾、旧屋下、海塘、上栗塘、上马源塘、下马源塘、栗塘9个自然村,耕地2518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
小灌村 |
小灌村,在梅塘乡东南部河谷平原地带,距栗塘街2千米,东为泸水河,南靠曲濑乡的社坪、河源村重源自然村,西为村背村,北为醪村,1972年前与村背同一大队,1972年析出为小灌大队,1984年小灌大队改制小灌村,包括小灌,周家,梨树下,槐花渡,尹家,板江,琅陂头等七个自然村。2009年有274户,1195人,耕地2321亩,山林地1000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