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吉安市 >> 峡江县 >> 巴邱镇 >> 东门社区

东门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门社区简介

  东门社区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东门社区成立于2003年4月,地处老县城东北部、东临赣江、南以步行街与南门社区接邻、西以人民北路与西门社区分界、北至原八一砖瓦厂,面积约1.8平方公里,有4个居民小组,共有居民2381户,8236人。
  二、党员结构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使用情况
  社区共有党员107名,其中预备党员4人,女党员36名,35岁以下党员33名,60岁以上26名,大专以上党员21名。社区办公场所在原老镇政府院子内,1500平方米左右,有两栋房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瓦房,设计适应不了现代办公的要求,办公室狭小阴湿,光线暗弱,党员活动室的瓦柱大多在腐烂,虽年年修缮,但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
  三、社区事业发展情况
  东门社区几年来各项社区事业的发展健康有序。一是社会治安稳定,居民安居乐业。二是居民就业率高失业人员比率很低。三是兴建了居民文化活动的场所,配置了活动设施,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良好,和谐透明,做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难群众也做到了应保尽保,整个社区社会稳定,序良好。
  四、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在社区不断的工作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的困难与不足,首先是硬件不够硬,社区的办公场所还很破旧,一些居民区的巷道和主路都还存在脏乱差等现象,这主要是社区没有经费,而上面暂时没有项目,使居民有怨声。其次是居民来自各个乡镇结构复杂。对社区的认同度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三是社区干部综合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工作方法还未能完全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要求。
  五、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打算
  首先是要加强社区干部的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服务水平。二是要在具体工作中理顺以社区为重点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矛盾化解长效机制的建设。三是坚持民生优先、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四是借社区场所建设的东风,改造办公场所,积极向上争资立项,尽力解决居民区的脏乱差现象。五是做好居民归属感的培育,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努力繁荣社区文化,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激发居民热爱社区、建设社区的热情。
  六、社区班子的结构
  东门社区两套班子各有三人,其中交叉任职一人,总共五人,全部是女性、平均年龄为33岁、其4名为中共党员。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60823102 343000 -- 查看 东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门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门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北门村

  北门村委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北门村委位于峡江县老县城的背面,由巴邱镇的北门、肖家、小木三个村委于2003年合并而成,全村现有18个自然村,21个村小组,742户,2386人,共有耕地2840亩,其中水田2038亩,水面150亩。全村现有67户保障,贫困户87户,低收入户131户,一般户456户。   二、党员结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管理使用情况   北门村委现设有村党支部一个,1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0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女性党员13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党员结构存在着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偏大的情况。在90名党员中,高中文化程度15名,占16.3%。35岁以下的党员有5名,占5.4%。   北门村委办公楼是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场地狭小,办公设施落后,属于二类办公场所。目前,村委正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力争选址规划,在幸福路边重建一个新综合大楼,被配套各项基础设施,达到六化一有标准,树立城中村的形象。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在上级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县有关抓点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北门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充分发动群众,大力强化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力争通过新农村建设、国家扶贫开发达到以下目标:贫困户由87户下降至45户,贫困人口由280人下降到120,农民人均收入2000元上升到3200元,村集体经济150000元上升到200000元,全村18个自然村实现互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目标。   四、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北门村委地处赣江边,地势低洼,土地质量差,易涝易旱,集体收入空壳,低收入户比例大,是一个重点贫困村委。同时,村委资金比较缺乏,各项产业推动后劲不足。   五、发展思路和打算   2015年—2019年北门村委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核心,培植两大产业,加快四项发展,2015年—2019年村级规模以15%的增速发展,至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左右。围绕一个核心,即围绕经济发展这个核心,调整产业结构,改良产业内质,提高经济效益。培植两大产业,一是无公害生态商品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农村产品信息流通;二是山庄度假休闲餐旅等服务业,全力打造金牌服务业。加快四项发展:一是劳务流转,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技能掌握程度,积极为农村富余人员谋求经济发展第二通道;二是生态蔬菜种植,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三是加快完善和扩大新农村建设示范推广,抓好木膳、棚仔下的后期建设,着力打造黄泥岗、朱木口和一批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点;四是加快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抓好区域水利清淤扩容、除险加固和电力灌溉工程,规划新扩无公害生态商品蔬菜棚建设,积极策应峡江水利枢纽完工建设,做好移民善后安置工作,为蔬菜供应和山庄度假休闲餐旅等提供优质服务。   六、两委结构   北门两委班子现有8人,其中支部3人,村委3人,其中支部委员毛玖根同志兼任村委主任,另外,因工作需要,北门村委增补了3人进入两委班子。此次换届选举后,50岁以上有5人,50岁以下3人,高中学历5人,初中学历3人。   

东门社区

  东门社区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东门社区成立于2003年4月,地处老县城东北部、东临赣江、南以步行街与南门社区接邻、西以人民北路与西门社区分界、北至原八一砖瓦厂,面积约1.8平方公里,有4个居民小组,共有居民2381户,8236人。   二、党员结构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使用情况   社区共有党员107名,其中预备党员4人,女党员36名,35岁以下党员33名,60岁以上26名,大专以上党员21名。社区办公场所在原老镇政府院子内,1500平方米左右,有两栋房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瓦房,设计适应不了现代办公的要求,办公室狭小阴湿,光线暗弱,党员活动室的瓦柱大多在腐烂,虽年年修缮,但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   三、社区事业发展情况   东门社区几年来各项社区事业的发展健康有序。一是社会治安稳定,居民安居乐业。二是居民就业率高失业人员比率很低。三是兴建了居民文化活动的场所,配置了活动设施,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良好,和谐透明,做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难群众也做到了应保尽保,整个社区社会稳定,序良好。   四、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在社区不断的工作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的困难与不足,首先是硬件不够硬,社区的办公场所还很破旧,一些居民区的巷道和主路都还存在脏乱差等现象,这主要是社区没有经费,而上面暂时没有项目,使居民有怨声。其次是居民来自各个乡镇结构复杂。对社区的认同度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三是社区干部综合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工作方法还未能完全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要求。   五、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打算   首先是要加强社区干部的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服务水平。二是要在具体工作中理顺以社区为重点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矛盾化解长效机制的建设。三是坚持民生优先、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四是借社区场所建设的东风,改造办公场所,积极向上争资立项,尽力解决居民区的脏乱差现象。五是做好居民归属感的培育,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努力繁荣社区文化,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激发居民热爱社区、建设社区的热情。   六、社区班子的结构   东门社区两套班子各有三人,其中交叉任职一人,总共五人,全部是女性、平均年龄为33岁、其4名为中共党员。   

蒋沙村

  峡江县巴邱镇蒋沙移民新村位于省重点工程——峡江水利枢纽旁,系峡江水利枢纽首批移民后靠村庄,全村现有农户178户,652人。蒋沙村移民美丽新村建设作为巴邱镇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采取移民新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硬化通村公路830米,村内主干道1.5公里,巷道2.8公里,修建排水沟2.7公里,全村实行集中供水,统一改厕,建设庐陵风格民居178栋,集中建设牛栏178间。村内基础设施完善,供电、供水、给排水等设施管线全部入地;村内绿树环绕,共栽种各类绿化树林要1万余株;村民活动场所、宣传阵地、广播设施、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正可谓是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一个彰显吉安庐陵特色、现代化气息的美丽乡村呈现在我们面前。   


东门社区特产大全




东门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