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村委基本情况简介
1、基本情况:仁和村委处于仁和镇南部,南以巴邱镇接壤,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委,全村有1868人,总户数518户,村域总面积达10.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00亩,山林地7820余亩。境内有小二型水库1座,山塘水库9座,防洪堤1条,村内有多条小溪分布各地,赣江、象口河流经仁和村,并入象口河出水口。
2、党员及结构、村级场所情况:全村共有党员52名,其中男46名,女6名,平均年龄54周岁。村委班子成员6名,其中支部成员5名,村委成员3名,村级场所地理位置在仁和镇政府斜对面。二楼面积在300余平方米。
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仁和村属沿河地带,人均耕地2.1亩,大多种植水稻,种植烟叶204亩,产业单一。并且经常洪涝灾害,经济收入较差。
4、存在的困难不足:村集体经济主要靠政府转移支付,无其它经济来源,生猪污染整治压力较大。
5、发展思路打算:从村委的实际情况出发,今后加大烟叶生产力度,另外依托镇区的地理位置,发展一些加工业。
6、两委班子结构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其中支部成员5名,村委成员3名,比去年增加一名村委副主任,平均年龄43岁,文化程度都不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60823103 | 343000 | -- | 查看 仁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陂村 |
新陂村委情况简介 1、基本情况:位于仁和镇西北边,东与新干界埠交界,北与新余市南安乡交界,面积26.5平方公里,占全镇面积的1/4,耕地面积5320亩,林地面积19670亩,水面400亩,23个村小组,人口约2310人,人均收入5900元。辖区共有各类水库74座,其中小(二)型水库3座,防汛任务重,压力大。 2、党员及结构、村级场所情况:现有党员74人,其中女党员7人,年龄偏高,均龄54岁,2010年在上级的关心下,共斥资近80万元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有效的改善了工作条件。 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种烤烟、水稻、林业。新陂村林业资源丰富,有百亩林业产业基地一个,并成立了林业产业合作社。2014年全村共完成通村公路硬化4公里,修通了新陂至上北岭、新陂至陶家两条通村公路。完成塘下通组公路0.6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座,危房改造7户,帮扶贫困户10户。 4、存在的困难不足:新陂村是由原新陂、脑头、塘下三个村委合并组成,1981年分村,2013年合并,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主要靠转移支付来维持本级运转,历史负债80余万元。 5、发展思路打算:目前村组公路还有3条没有硬化,村委准备争取资金,修通脑头组至福田组到新余南安乡的公路,上北岭至新干公路,塘下至村部公路;把烟叶作为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现有270亩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做大做强,同时积极为新陂村小组争取烟叶援建新农村示范点。 6、两委班子结构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7人,6男1女,平均年龄43岁,两委交叉任职2人。 |
枥坑村 |
枥坑村委情况简介 1、基本情况:枥坑村委位于峡江县仁和镇的最北端,与新余市交界,全村辖7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340户1300余人,其中移民人口占85%以上,属典型的移民村,耕地面积1837.5亩,林地约10000亩,水域面积160亩,人均年收入在3000左右。村集体资产有村级林场300亩、芝山水库一座。枥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政府转移支付,无其它任何收入。 2、党员及结构、村级场所情况:全村党员39人,其中女党员7人,35岁以下党员11人,50岁以上15人,平均年龄45岁左右,初中文化及以下占75%,文化素质偏低。村部于2009年筹建,建设投入资金约90万元,原有村集体林场因修通村公路和建村级场所还债已拍卖,现村委还有负债。 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枥坑村属于移民村,人多地少,产业单一,水稻为主,目前烟叶只有70来亩,无其它规模产业,村民大部分外出务工。全村只有元洲上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点,已完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7个自然村在近2年已有6个村组通水泥路,现唯有棚下村小组约3.5公路村道还没通水泥路,全村有小二型水库3座(小白马、芝山、大坑)、山塘水库24座。村委没有村级卫生室,村卫生场所还设在农户家里。有村小学一所,设有一、二、三个年级3个班,人数还不到70人,教师4人,又因为地处偏僻,条件艰苦,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子女在外地借读。 4、存在的困难、不足:村集体林场和水库都已拍卖和出租,已用于建设和还债,现在整个村委无任何经济收入,主要靠政府的转移支付过日子,村委无心从事各类公益事业发展。枥坑村还有各种水利建设急需解决,还有一个村小组通村水泥的建设以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枥坑村委从没有一个挂点帮扶的单位。 5、发展思路打算:本着枥坑村实际情况,今后,枥坑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带动发展烟叶和以油茶、井冈密柚的果业,依托160亩的水域搞一体化养殖等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依靠移民大村的优势,争取移民项目资金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6、两委班子结构情况:枥坑村两委班子共5人,书记、主任都是去年换届后新上任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但文化程度都不高。 |
大畔村 |
大畔村委情况简介 1、基本情况:大畔村位于仁和镇西南部,南面与戈坪小交界,东面与巴邱镇交界,北靠枥坑村委。耕地面积1951亩,林地2293.5亩,水面300亩。村小组9个,人口1081人,人均收入3500元,除上级转移支付外无集体经济收入。 2、党员及结构、村级场所情况:大畔村委共有党员45人,其中女党员8名,大中专毕业6人,60岁以上18人,35岁以下9人,35岁到60岁18人。大畔村村部驻地是原一所村小,现村小已撤并,环境好,地域宽敞,但村级活动场所简陋,房屋紧,办公条件差。 3、经济社会发展:除种植100亩烤烟外,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发展林地为主,2009年建成一个移民村小组(南水坑)新农村示范点。低保户36户,共45人,有978人参加新农合,488人参加新农保,困难户23户,五保户2户。 4、存在的困难、不足:村级活动场所条件差,房屋紧小,一遇到开大会就坐不下,村级无集体经济收入,想办公益事业无资金来源。 5、发展思路打算:准备今年向上争取项目,力争把村级活动场所重新建设好。 6、村两委班子结构:村两委现有人数6人,支部4人,村委3人,交叉任职1人,妇女干部1人,50岁以上干部1人,40-50岁干部4人,30岁以下1人。 |
大里村 |
大里村委情况简介 1、基本情况:大里村委位于仁和镇的西部,耕地面积2406亩,林地4214亩,拥有一座小二型水库(七里坑水库),山塘12座,7个自然村,8个村小组,总人口1107人,其中湖南移民3个村小组,人口416人,占总人口的40%。人均纯收入3000元,无集体收入。 2、党员及结构、村级场所情况:大里村现有党员36名,60岁以上的党员占70%,女党员6名,党员年纪偏大,文化基础相对较低。现已建成村级活动场所,2014年3月份全部竣工,于2014年9月份搬入办公。 3、经济社会发展:大里村现种植烤烟260亩,美丽乡村建设有香城一二组,2013年完工。2014年种植烤烟300余亩,积极申请新农村烟草援建点一处(大里村小组)已基本完成。2015年着力建设芳田村小组新农村示范点。 4、存在的困难、不足:大里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没有林场、水库等资源,村委目前投资建成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90余万元,加上大里至枥坑的村道欠债十余万元,现在总负债70余万元。 5、发展思路打算:现大里村正在努力发展烤烟种植面积,争取再创新高,另积极向上级有关单位争取,希望为各村小组解决灌溉及水沟等问题。 6、村两委班子结构:村党支部3名,书记、副书记、委员各1名,村委会3名,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各一名。 |
大田村 |
大田村委情况简介 1、基本情况:大田村委位于仁和镇中部,距镇政府3公里,总面积7231亩,其中耕地面积1811亩,林地面积5100亩,水面320亩,全村总人口658人辖九个自然村,共172户。 2、党员及结构、村级场所情况:全村共有党员35人,其中男党员29人,女党员6人;村两委成员五人,有村级活动场所1个。 3、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人均年收入5800元。突出产业调整,推动村民致富,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适合稻谷种植等其他传统经济作物,重点发展烟叶种植,鼓励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等致富产业。 4、存在的困难、不足:大田村目前村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来源大部分依靠转移支付。现有产业单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严重不足;村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制约村级组织正常发挥作用。 5、发展思路打算:夯实基础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抓住市县大力打造美丽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的契机,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结合大田村实际情况,向上积极争取资金,修建完善所有村村通公路,加强村委办公场地的建设,对全村脏,乱等现现象进行了,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抓好廉政建设,打造高效团队,近年来按照“围绕经济抓班子,抓好班子促发展”思路,村两委班子每年严格实行党务村务公开,杜绝吃喝风,廉政为民,真抓实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带头服务群众,带头争先创优,带头弘扬正气,带头廉洁自律,打造一支亲民,为民的村级班子队伍。 6、村两委班子结构:肖文平、涂小平、杜小军、涂华生、邓希欢共五人。 |
刁田村 |
刁田村委情况简介 1、基本情况:刁田村委地处仁和镇北部,以新干县界埠交界,是一个比较小的村委。全村有4个村小组,人口527人,总户数132户,其中移民队1个,有耕地面积1517亩,林地面积8000亩,水面200亩,人均收入5600元左右,村集体资产无,刁田村主要靠政府转移支付过日子。 2、党员及结构、村级场所情况:全村有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4人。35岁以下党员5名,50岁以上党员8名,平均年龄48岁左右,初中文化及以下占80%,文化素质偏低,村部于2010年筹建,建设投入资金25万元左右,现村委还有负债。 3、经济社会发展:人均耕地2.6亩左右,产业单一,以水稻和烟叶为主,目前有烟叶90亩,今年有两个村小组发展油茶500亩。全村共有山塘水库7座,村卫生场所1个,全村基本通水泥路。 4、存在的困难、不足:村集体经济主要靠政府转移支付过日子,村林场已买断30年,造成村委无力办事。 5、发展思路打算:以种植水稻为主,带动烟叶生产、油茶和井冈蜜柚的产业,依托200亩水面搞好一体化养殖发展,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6、村两委班子结构:目前刁田村两委共有6人,书记、主任都是去年换届后新上任的,平均年龄42岁左右,但文化程度都不高。 |
官田村 |
官田村委情况简介 1、基本情况:官田村委位于仁和镇北部,与新干县界埠镇长排村委交界,是仁和镇一个大村委。全村有12个自然村,18个村小组,户数615户,人口2352人,人均收入2500元,耕地面积4311亩,林地371.33亩,水面200亩,山地5000余亩,有4.5公里的赣口防洪堤,全村只有两座山塘水库,一条排洪小溪,地形低洼,易涝易旱。 2、党员及结构、村级场所情况:全村现有党员52人,其中女党员4名,60岁以上党员14名,35以下党员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其中支部成员5名,村级活动场所位于官田小学旁边,面积300余平方米。 3、经济社会发展:官田村委属沿河地带,人均耕地2亩,以水稻种植为主,兼种烟叶、花生、芝麻、油菜、蒿菜等农副产品,土质沙化,旱情严重,经济收入低。 4、存在的困难、不足:除政府的转移支付外无其它经济来源,基础设施差,矛盾纠纷多,造成村委办事效率低。 5、发展思路打算:根据官田村实际情况,将村委最后一条进朱家坊村小组公路修通,大力发展烟叶生产,多发展一些农产品、药材等。 6、村两委班子结构:官田村委现有班子成员8名,换届后,老班子没动,新增一名副主任,还有一名28岁的大专文凭生跟班学习,加强了班子队伍的建设。 |
彭家村 |
彭家村委情况简介 1、基本情况:彭家村委地处仁和镇北部,西靠仁和村委,北靠官田村委。全村有11个村小组,人口2689人,总户数697户,全村耕地面积4533.2亩,林地面积8679亩,水面270亩,人均收入4200元左右,村集体资产有一林场689亩,但早已租赁,彭家村集体经济主要靠政府转移支付,无其它任何收入。 2、党员及结构、村级场所情况:全村有党员57名,其中女党员5人,35岁以下党员7名,35岁至59岁党员25人,60岁以上党员25名,平均年龄52岁左右,初中文化及以下占78%,文化素质较低,新村部于2012年10月始建,现框架已建成,村委只付了22.5万元,资金缺口较大,装修及附属工程都魅影启动。 3、经济社会发展:彭家村人多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7亩,产业单一,村民大都种植水稻,目前有烟叶210亩,烟农11户,山塘水库4座,村卫生场所1个,横州村小组还未通水泥路。 4、存在的困难、不足:村集体经济主要靠政府转移支付,村委林场已买断50年,村干部办事经费不足。 5、发展思路打算:根据彭家村的实际情况,今后以种植水稻为主,带领和帮助村民大力发展烟叶和搞好多种经营,依托270亩水产业搞好集中养殖发展,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6、村两委班子结构:村两委班子共有7人,书记彭慧勇(18879602008),主任何小军(13755453207),副书记朱志涛,副主任胡桂龙,村支部委员严小毛,民兵连长何小华,计生专干严三祥,平均年龄43岁左右,文化程度较低。 |
仁和村 |
仁和村委基本情况简介 1、基本情况:仁和村委处于仁和镇南部,南以巴邱镇接壤,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委,全村有1868人,总户数518户,村域总面积达10.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00亩,山林地7820余亩。境内有小二型水库1座,山塘水库9座,防洪堤1条,村内有多条小溪分布各地,赣江、象口河流经仁和村,并入象口河出水口。 2、党员及结构、村级场所情况:全村共有党员52名,其中男46名,女6名,平均年龄54周岁。村委班子成员6名,其中支部成员5名,村委成员3名,村级场所地理位置在仁和镇政府斜对面。二楼面积在300余平方米。 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仁和村属沿河地带,人均耕地2.1亩,大多种植水稻,种植烟叶204亩,产业单一。并且经常洪涝灾害,经济收入较差。 4、存在的困难不足:村集体经济主要靠政府转移支付,无其它经济来源,生猪污染整治压力较大。 5、发展思路打算:从村委的实际情况出发,今后加大烟叶生产力度,另外依托镇区的地理位置,发展一些加工业。 6、两委班子结构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其中支部成员5名,村委成员3名,比去年增加一名村委副主任,平均年龄43岁,文化程度都不高。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