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德镇地处长清区西部,因镇政府驻地在归德村而得名。面积148.8平方公里,耕地6971公顷,辖106个行政村,人口79450人。人口出生率9.83‰,自然增长率2.22‰。
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农业及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4.15%。地方财政收入1008万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9元,同比增长2.7%。
区位优势 辖区内220国道、104省道、济平公路纵贯南北,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工业实力雄厚,归德工业园区被评为山东省乡镇企业示范园区,主导产业有铸造、化工、机械、建筑、农副产品加工等,其中常压燃气热水锅炉和中央热水机组获得省火炬计划奖,搪瓷内衬钢管、聚氨酯内衬钢管填补了国内空白。归德镇是远近闻名的大蒜、菠菜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和东南亚10余个国家。通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起了80个高标准的冬暖式大棚,完善了蔬菜批发市场,产供销一条龙式的蔬菜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个,双乳山济北王陵汉墓,1996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东部山区具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正在开发之中。归德镇是全省首批中心镇建设试点镇,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7.95万人 | 148.8平方公里 | 370113005 | 250000 | 0531 | 查看 归德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大觉寺村 | - | - |
---- |
查看 大觉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文昌街街道 |
文昌街道办事处地处济南市长清区0驻地 ,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888公顷,辖7个办事处,68个行政村,总人口 5.7万人,人口出生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6‰。交通便利,距济南国际机场22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220国道、104省道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济菏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诸多优势。 近几年来,该镇党委、0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按照“立足大局,创新环境,工业立镇,三产共兴,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 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9.3亿元,增长 10.4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14万元,增长10.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增长15.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10元,增长6%。先后荣获“全国投资环境500强”、“省级文明乡镇”、“全省土地执法模范乡镇”、“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省经济百强镇”和济南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 工业经济基础雄厚。全镇已形成以建材、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医药化工、轻工制品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是全国著名的“圆网笼之乡”,2002年,全镇完成工业增加值3.02亿元;采取“园中园”的方式,规划了城南工业园和城区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园区内水、电、路、讯畅通,土地平整,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同时,工业园区具备了良好的管理机制,制定完善了优惠政策,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下设“一站式”收费办公室和事务管理办公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该园区已被列入全市重点工业园区。截止目前,已入园区项目43项。 城郊型都市农业框架基本形成。以“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为目标,立足城郊优势,培植形成了以蔬菜、林果、畜牧养殖为支柱产业的城郊型都市农业。蔬菜生产,依托济南清园蔬菜营销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市首家无公害蔬菜检测站,与山东大学联合筹建了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和多元高效生物有机肥厂,注册了“袁庄园”商标,目前,全镇蔬菜面积达到1万亩,主要品种有苷兰、黄瓜、茄子、西红柿、豆角等40余个品种,年产优质无公害蔬菜4000多万公斤,是济南市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依托华新奶牛厂、佳宝基地、天聚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业,奶牛存栏量达到1800头,畜牧小区达到5处;依托三龙木材加工批发市场,大力发展沿黄丰产林,全镇沿黄丰产林面积达到8000亩,成为沿黄群众的“绿色银行”。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镇民营业户达到2400户,民营企业达到140家,商业、饮食、服务、运输等行业占全镇经济比重的50%以上,2002年,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08亿元。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木材加工市场等日趋完善,繁荣兴旺。卧牛山寨省直机关防空疏散基地正在建设 ,该项目必将带动全镇旅游观光农业的大发展。 建安房地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紧紧依托济南新区建设,立足长清,面向省城,以提升工程承接能力和工程质量为重点,大力培植港基、长泰、村镇房地产、华新集团四大龙头企业,发展建安房地产业。2002年,全镇建安业在建面积达到51.3万平方米,实现建安产值2.2亿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 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该镇高度重视环境建设,不遗余力的优化环境,在全镇形成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共识。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和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小组,对引进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形成了亲商、爱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
崮云湖街道 |
长清区崮云湖街道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东部,北与市中崮 云 湖 街 道 简 介区相邻,西与长清城区相连,东与历城区接壤,南部是张夏镇和五峰山街道。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和京沪铁路纵贯全街道,区位和交通条件都十分优越。全街道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共辖3个管理区,3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6万人。 历史的机遇给了崮云湖街道无限的发展空间,大学园区的确立和发展使街道办事处成为全市“建设新泉城,实现新跨跃”的靓点。占地43.11平方公里的大学园区全部在崮云湖街道范围内,共涉及全街道23个村,约2.3万人需要搬迁;园区内规划设计了“四纵三横”7条道路,总长60余公里,现已有5条开工建设,明年5月前全部建成通车;规划了居民3个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园区内拟入驻学校14所,现已有9所大学签订了合同,在校生总人数将达到20余万人,今年,已有4所大学开工建设(女子学院、山师大、轻工学院、工艺美院),3所大学进行临建房建设(交通学院、工会干部学院、中医药大学)、1所大学即将开工(艺术学院)、1所大学签订了合同(劳动技术学院),9所大学明年大部分将在新校区招生。 近几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以撤镇设办为契机,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动力,按照把握一个定位: “建设大学园区,增强综合实力,到2007年跨入全省明星乡镇行列”;构筑一个格局:“北城(大学城)、南湖(崮云湖)、东带(沿104国道工业长廊)、西区(新型居民小区)”;实施四大战略:“大力招商引资构筑发展大平台、借助大学园区提高街道整体形象和文化品位、启动房地产和旅游业、成立燕园服务公司”;开展的五个一工程: “塑造一个好形象、带出一支好队伍、拼出一种好精神、创造一个好环境、建设一座大学城”的工作思路,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促进了全街道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3年全街道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03亿元,财政收入140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86元。共新引进项目34个,合同利用资金17.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64亿元,完成出口创汇100万美元。 崮云湖街道物华天宝,物产丰富,石灰石、黄石、花岗石、木鱼石储量丰富,素有“建材之乡”、“建筑安装之乡”的美誉。 崮云湖街道是著名的龙山文化发祥地,境内名胜古迹达20余处,山、水、泉、洞、寺、墓星罗棋布,各种历史传说美丽动人,唐王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保护范围。崮云湖水上游乐项目与高尔夫球场联为一体,水面面积达6平方公里,巨瀑悬挂,湖光山色,游艇穿梭,撑杆垂钓,是解暑休闲、旅游渡假的理想去处。 |
平安街道 |
平安街道办事处位于黄河之畔,扼守长清以北,紧靠省会济南,距市中心仅12公里,处于承拦济南新城建设的前沿,全办事处辖1个管理区、5个办事处,68个行政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 74680万元,增长16%;财政收入1462 万元,占年计划的105%,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963 万元,占年计划的 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达到 33600万元,占年计划的 103%,同比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2600 万元,占年计划的 103%,同比增长14%。 境内有104、220两条国道,穿越腹地,京福高速公路和-铁路纵贯南北,引黄保泉的重点工程----玉清湖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平安北端。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人文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平安加快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平安人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相继吸引了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济南市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落户平安,实现了区域综合实力的持续、快速提升。其中,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平安办事处东部,104国道西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山东省0规划的外向型高新农业示范区。该区鼓励发展良种繁育、植物组培、生物制品、农用器械、高效肥药、观光农业、信息工程等产业,享受国家赋予农业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对进区项目实行全程优质服务。目前一批农业开发、生产加工、科研企业已经发展壮大,前景十分广阔。平安办事处曾先后荣获“全国投资环境300佳乡镇”、“齐鲁乡镇之”、“济南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支持入驻企业发展壮大,我们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 负责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收费、一条龙服务、一切手续由招商引资办公室办理。 新办工业企业,兼并、购买、投资现有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专业批发市场及农林、牧、渔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自投产之日起,连续三年,按其贡献地方财政的20%---40%奖励企业。 在工业园和民营经济园内新引进的项目,前二年只收税、不收费,园内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在医保入学入托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经营一年以上在驻地有固定场所的,本人及家属子女办理城镇居民户口,免收增容费。 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可采取出让、租赁、入股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办理土地使用权可执行土地最高限价。 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可根据情况一事一议,享受更优惠的政策。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平安的事业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平安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美的环境和更加热情的服务,诚邀八方客商来平安这块笃守诚信、富有活力、充满希望的福地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共同谱写“平安是福”的崭新篇章。 |
五峰山街道 |
五峰山街道办事处位于济南市长清中心位置,南依驰名中外的泰山,北临省城济南,距104国道和京福高速公路7公里,西接济兖公路,因境内与泰山、灵岩并称"鲁中三山"的道教圣地五峰山而得名。总面积90.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 2284.5公顷,辖 41个行政村, 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 去年办事处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2960万元,比上年增长 7.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 6266万元、 19626万元、 7068万元,分别同比-10.3%、14.2%和8%,全镇财政收入完成94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8元。 该办事处物产丰富矿产资源储存量大,品种多,花岗石、木鱼石等矿藏丰富,素有"建材之乡"的美誉。农业以林果、畜牧业为主,蔬菜和食用菌养殖得到适量发展。镇村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北辰、宏达等一批民营企业成为全镇经济支柱,主要产品有锅炉辅机,消防设备,供水采暖,水处理设备,机械配件,建筑建材,涉及机械、建材 100多个品种,建筑安装实力雄厚,工程创优率达100%。工商税收占全镇税收总额的七成以上。 境内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属省级旅游度假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旅游度假区内五峰山,以其"幽、翠、奇、秀"瑰丽的"内外八景"而闻名海内外。五峰山最早建于北魏,盛于宋元,历代皇室多于扩建,是江北规模最大的道教圣地,是该镇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该办事处历史悠久,95年发现的仙人台遗址是周代峙国贵族墓地,保存完好,内有 3000多件文物,被我国文物专家权威评选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位于五峰山镇南侧的明德王陵,建于明朝天顺年间,共有王墓12座,是我省为数不多的皇家陵墓群之一。 五峰山街道办事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众多,景色迷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色浑然一体,是投资、旅游、娱乐、休闲、避暑的理想去处。 |
归德街道 |
" 归德镇地处长清区西部,因镇政府驻地在归德村而得名。面积148.8平方公里,耕地6971公顷,辖106个行政村,人口79450人。人口出生率9.83‰,自然增长率2.22‰。 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农业及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4.15%。地方财政收入1008万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9元,同比增长2.7%。 区位优势 辖区内220国道、104省道、济平公路纵贯南北,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工业实力雄厚,归德工业园区被评为山东省乡镇企业示范园区,主导产业有铸造、化工、机械、建筑、农副产品加工等,其中常压燃气热水锅炉和中央热水机组获得省火炬计划奖,搪瓷内衬钢管、聚氨酯内衬钢管填补了国内空白。归德镇是远近闻名的大蒜、菠菜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和东南亚10余个国家。通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起了80个高标准的冬暖式大棚,完善了蔬菜批发市场,产供销一条龙式的蔬菜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个,双乳山济北王陵汉墓,1996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东部山区具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正在开发之中。归德镇是全省首批中心镇建设试点镇,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等。 |
张夏街道 |
张夏街道位于长清区东部,因镇政府驻地设在张夏村而得名。面积137.4平方公里,耕地3040公顷,下辖53个行政村,人口46234人。人口出生率10.60‰,自然增长率2.27‰。 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5.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04亿元、3.35亿元、0.97亿元,同比分别减少8.6%和增长7.6%、2.9%。地方财政收入732万元,同比减少10.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6元,同比增长2.5%。 区位优势 境内物产资源丰富,木鱼石为张夏镇独有资源,已研制出各类茶具、酒具、餐具、文房四宝等保健品及工艺品40多个系列,400余个品种,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名胜古迹众多,是这里的突出优势,有世外桃源——莲台山,隋朝摩崖造像——五十三参,世界地质活标本——馒头山,泉城新春第一游——张夏杏花村万亩玉杏园旅游区。工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规划建设了水龙王工业园、青北少数民族民营经济园。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拥有国家级大型企业1家,市级3家,主导产品有中央空调、压力容器、供暖设备、煤气铸管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果强镇,主导产品有玉杏、黄金梨、无核葡萄、元丰核桃、泰山小白梨等,已建成万亩玉杏、万亩黄金梨、万亩干杂果和万亩葡萄长廊林果基地。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等。 |
万德街道 |
万德街道地处长清区东南部,位于省会城市济南与五岳之首的泰山之间,因镇政府驻地在万德村而得名。面积148.9平方公里,耕地3545公顷,下辖55个行政村,人口55188人。人口出生率为10.73‰,自然增长率3.19‰。 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7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4亿元、3.01亿元、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12.9%、17%;地方财政收入731万元,同比减少12.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5元,同比增长2.5%。 区位优势 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104国道,贯穿境内。工业形成了以铭峰毛纺、灵岩建安、灵岩电磁线、金山花岗石、万北-、利诺太阳能、恒昌大吉饲料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镇工贸小区被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农村经济形成了奶牛业、设施农业、良种繁育、林果、出口创汇农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以境内闻名全国的“四大名刹”之首的灵岩寺和104国道为依托,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860户,民营经济发展到97家。2002年,被评为全省中心镇示范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生优质服务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 |
孝里镇 |
" 孝里镇位于长清区西南20.8公里。因地势低洼积水,曾名水里铺。东汉初,村南巫山(今孝堂山)上建郭巨墓,遂因郭巨埋儿的孝道故事改名孝里,清代名孝里铺。孝里镇全镇面积124.60平方公里,下辖 7个办事处,57个行政村,5.32万人口,现有耕地4658公顷。2002年,人口出生率为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 近年来,孝里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全方位对外开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 50410万元, 同比增长6.0%,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5143万元、20942万元、1432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4.7%、6.0%、7.4%。 全镇财政收入 589万元,同比增长9.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9元,同比增长0.6%。农业方面,孝里镇以""创优环境,重点突破""为思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省畜牧改良示范镇,逐步完善起万亩鱼耦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地瓜淀粉加工生产基地,全镇农业水平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工业方面,孝里镇坚持""两翼齐飞"",在保持磁性材料、环保设备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将招商引资和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全镇工业的重中之重,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该镇工业园区规划面积 7.5平方公里,分为工业南区、工业北区和南贸区。现工业园区已落实面积1070亩,园区内水、电、路、讯畅通,土地平整,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同时,工业园区具备了良好的管理机制,设有园区管委会,下设""一站式""收费办公室和事务管理办公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2002年底,全镇拥有工业企业30家,个体业户800户。 孝里镇与齐河、东阿、平阴、肥城(市)交界,是""济南--泰安--聊城""三角区的中心,境内交通条件极为便利,220国道贯穿南北,燕李浮桥连接黄河两岸。境内文物古迹荟萃,大峰山风景旅游区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具有传奇色彩的黄崖寨自古闻名,拥有""长城之源""美誉的齐长城起点遗址、名扬海内外的孝堂山郭氏墓祠与大峰山等风景区交相辉映,为孝里增添了靓丽迷人的风景和历史人文魅力。孝里镇内物产资源丰富,孝里西瓜、白莲藕、罗非鱼物美价廉价,远近闻名。. |
马山镇 |
" 马山镇位于长清区南部,因境内的名山马山而得名。面积87.4平方公里,耕地3267公顷,辖53个行政村,人口32369人。人口出生率9.52‰,自然增长率1.92‰。 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3.1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0.79亿元、1.68亿元、0.69亿元,同比增长3%、11%、20%。地方财政收入402万元,同比减少11.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9元,同比增长2.5%。 区位优势 104省道纵贯南北,镇村公路四通八达。矿产资源丰富,花岗石、木鱼石、铁矿石等储量大、质地优。工业园区水、电、路、讯、宽带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济南长虹环保设备厂、济南暖风机厂、济南精密铸造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竞争实力不断提高。成功运作了全市第一处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工程,成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试点乡镇中的典型。自然风光秀美,有道教圣地马山东侧的载入世界“基尼斯之最”的“毛主席万岁”五个植物大字,正在开发的螃蟹沟生态旅游园等。 ". |
双泉镇 |
双泉镇地处长清区西南部,东与马山镇相依,南与泰安肥城市相邻,西与孝里镇、北与归德镇相接,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4个办事处,48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双泉镇因境内风景秀丽的双泉庵中的“双泉”而得名。全镇辖区属鲁中丘陵区,地处泰山西北麓,属纯山区,山势低凹处的河谷是南大沙河发源地。双泉是长清与泰安肥城对接融合的前沿,双泉——肥城公路贯穿南北,双泉——孝里公路连接济菏高速,双泉——漩庄、双泉——马山公路与104省道相通,交通条件优越。 全镇2010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7361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5亿元,实现工业投资1.21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00元。 双泉镇盛产林果,生产的核桃、樱桃等果品远近闻名,已形成了以段店、后园、郝庄、书堂峪、等村为主面积达到3万亩的10大精品核桃园区,有1000亩书堂峪樱桃园、100亩五眼井石榴园区。建成波尔山羊养殖专业村48个,存栏量达3.3万余只,为济南市最大的优质核桃基地及波尔山羊养殖基地。农业基础条件得到基本改善,全镇通过土地整理已整理土地面积3万亩,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实施了“5841”都市农业整体规划,形成了布局合理、生态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全镇一体化的休闲观光型都市农业园区。2011年双泉镇被确定为济南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示范镇。 全镇的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共有镇、村、户办企业67家,规模以上工业达到11家,从业人员3210人,主要有散热器、皮革制品、石材加工、铸造等多种行业。双泉镇素有“散热器之镇”的美称,双泉散热器厂不断开发研制新产品,现形成七大类五十多种型号的产品,其铜铝、钢制散热器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全镇基本形成了以泉鑫暖通设备厂、散热器有限公司和泉顺暖通设备厂为核心的散热器制造业基地,双泉散热器已成为全国各大中城市安居工程的重要选择,散热器年产量位居山东省前列。鲁日钧达皮革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绒面革具有独特的染皮工艺,被中国轻工业进出口公司定为绒面革定点生产厂家。万运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了农机器具制造业定点企业资格,生产的花生覆膜机、秸秆抛洒机等农机具列入政府农机具补贴范围。。 镇村面貌明显改观,全镇农村公路迅速发展,通车里程大幅增长,公路建设标准稳步提高,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镇通柏油路,水泥路达到120.5公里。全镇市话总量达5048门,移动电话8000部,有线电视安装入户率达到90%,宽带网络用户达到180家。全镇有中学1处,小学6处,全部达到区级“规范化学校”办学标准,5处学校获得济南市“绿色学校”称号。有2000余平方的卫生院综合门诊楼,有17处农村标准化卫生室。有镇文化活动中心1处、广播电视站1处、书店(含私营)13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6处。 双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孙膑、庞涓拜师学艺的古卢国都城遗址“学城”村,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双泉庵,风景如画,鸟语花香。以幽、奇、险为特色的马湾,更是钟灵毓秀,引人入胜。还有举世闻名的齐长城,齐长城要塞—杜庄古城堡,“马陵之战”古战场马陵道,“天然氧吧”穆柯寨、小泰山、樱桃采摘基地书堂峪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另外境内还有牛山、人头峰、九顶莲花山、石小子寨等旅游观光景区。双泉南部东西排列着十个自然村,泉水清澈甘洌无垢,且富含微量元素,乃天然的矿泉水,较有名的当属黄鹂泉、五眼井、满井及双泉。书堂峪樱桃采摘节为济南市十大采摘节之一。全镇精心打造独具风貌的 水乡,已建成20公里的水上长廊,“生态双泉、魅力水乡”为全镇贴金的名片。 双泉镇委、镇政府先后荣获2010年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标兵单位,2011年度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0济南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