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济南 >> 章丘区 >> 普集街道

普集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普集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普集街道简介

  普集街道位于章丘市东部,因镇政府驻地在普集村而得名。面积112.25平方公里,耕地5170公顷,下辖68个行政村,人口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2‰。
  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62亿元、5.8亿元、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23.5%、21%;地方财政收入14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60元,同比增加771元。
  区位优势 境内富有煤炭、硬质黏土、花岗石、玄武岩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煤炭储量5000万吨,硬质黏土8000万吨,玄武岩、花岗石储量均在10亿立方米以上,具有长期开采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传统的铸锻、加工技术优势,全镇形成了资源开发、锻打铸造、石材加工、耐火材料、石化设备、衡器制造、塑窗设备、化工轻纺等八大主导产业。构筑起“两场三园五区”工业发展新格局。加大引进引办工作力度,总投资5亿元的淄博矿业集团水泥生产项目、投资2亿元的山东涌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投资1860万美元的济南同展矿业、投资2000万元的青龙山民俗旅游等项目极大的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布局逐步完
  善,济青路苗木花卉、东埠植桑养蚕、博平葡萄、王家、白云的养狐、龙华蛋鸡、许河生猪以及卧牛山、祖营坞、西山、窝陀的水果等特色种养,多业并举,逐渐形成规模。一、二、三产业蓬勃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6万人 112.25平方公里 370114007 250000 0531 查看 普集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普集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普集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明水街道

  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镇   概况   沿革 明水始称镇,源自宋金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注:“明水镇在章丘南二十余里,金时旧镇也。”明清两代属东锦乡。民国时属第七区。1946年上半年建明水区。 1950年9月改明水区为第八区。1958年3月24日,撤区建明水乡。1958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 体制,明水乡改为明水公社。1983年1月,撤明水公社,改建为明水镇和绣江公社。 1984年2月28日,废“政社合一”体制,绣江公社与明水镇合并,成立明水镇。现改为明水街道,为章丘市驻地。   地理位置   明水镇位于章丘市中部,是中共章丘市委、市政府机关驻地。北与绣惠镇、相公庄镇交界,西与枣园镇接壤,东与普集镇、官庄乡相邻,南与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   自然状况   该镇地处丘陵和平原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东西最大距离15.9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1.5公里。全镇占地面积73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599公顷。主要山脉有东陵山、 马棚山等。其中,东陵山最高,海拔154.4米。主要河流绣江河,境内流长9.3公里, 流域面积26.5平方公里。适宜种植的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地瓜、香稻、棉花、大豆、白莲藕、绣水苹果等。全镇植被面积3560公顷。  全镇辖55个行政村,总人口6.77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   主要经济状况   197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700万元,2000年为3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之比为10∶47∶43。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53万元。   强镇由来   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乡镇第一名,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故里,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快、对社会贡献大的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组织、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小康镇、山东省经济百强乡镇(33名)、济南市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济南市“三个一”工程建设先进单位、济南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济南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济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先进单位、济南市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济南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济南市科技兴农竞赛活动先进乡镇、济南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双山街道

   双山街道地处章丘市中心城区,辖区总面积71.5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居), 境内人口17.8万人,农业人口3.5万人。区位优势明显,毗邻市政中心,具有独一无二的政治优势;紧靠明水经济开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辖区内高等职业教育基地聚集11所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10万人,教职工7000余人,具有不可比拟的人文智力优势。    近年来,双山街道紧紧围绕“拓展区位优势,打造文化产业,提升城镇功能,推进城乡一体”的总体定位,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提升境界,科学务实,积极作为,攻坚克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快速平稳发展。2010年,全年完成境内税收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6%、75%。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增长94%;引进引办1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无论是发展增幅、还是经济总量都实现了新跨越,保持了高基数上的持续高增长,为双山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千强镇”、“省级文明单位”“济南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济南市工业十强乡镇”等荣誉称号。    在经济发展上,坚持实施园区带动,努力做强产业支撑,先后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推进城东、路桥、东昊、旭升、南涧五个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共有100余家企业落户园区,总投资50亿元,入园企业中,投资过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0余个。已形成机械加工、汽车装备、科技电子及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    新农村建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按照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完成新农村建设“十百工程”94项,把城中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社区建设相结合,使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在驻地建设上,对驻地文化路、芙蓉路、明星路实施了高标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创造了优美和谐环境,驻地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同时,牢固树立建管并重的思想,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初步建立了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抓好就业富民工程,依托双山创业服务中心,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施民生工程,先后实施了中心敬老院建设、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一体化改造、杨胡小学改扩建、双山创业服务中心暨劳动力培训转移中心和双山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工程,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加强平安建设,实行信访代理制,构建办事处、管理区、村三级网络体系,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联系方式:0531--83320797   

枣园街道

   枣园街道办事处位于章丘市中部,下辖4个管理区,包括3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面积50.88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总人口3.5万人。东距章丘市区5公里,西距省会济南30公里,胶济铁路、省道102线和世纪大道横穿东西,省道244线、潘王路纵贯南北,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枣园水资源丰富,绣平干渠横贯东西,西巴漏河自南向北顺流而下,其上下游分别建有大站、朱各务两座中小型水库,蓄水能力达3000万立方。在桃花山南麓发现的地热资源,填补了章丘市无地热资源的空白,经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论证,极具开发价值。    枣园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美,西毗著名的“龙山文化”发祥地城子崖遗址,东邻泉水甲天下的章丘百脉泉景区,境内有被誉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济南洛庄汉墓。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富民强办”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力抓招商选资和品牌农业,促进了全街道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有中国重汽、三一重工、山东棉麻公司、台湾大华制罐等多家大型企业落户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枣园项目区,巨鑫机车、瑞兴机械等十余家机械行业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钢铁、汽车、纺织、机械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到2010年,税收已达1.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9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373元。    立足新城区定位,突出城镇建设重点项目。投资5000余万元进行了以芙蓉街、商业街、站前街改造为主的老城区提升;大力推进摩天岭、大站、曹庄三个新型农民社区的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投资5200多万进行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新农合覆盖率100%,新农保一次性参保达98.9%,每年近50万元的大病补偿、近1400万元的教育事业投入、近100万元的慈善事业投入,都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枣园连续多年荣获济南市“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先进乡镇”、章丘市“经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招商选资工作先进单位”、“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城市建设管理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0531--83651001   

龙山街道

   政区人口   龙山街道办事处位于章丘市西部,因在境内城子崖遗址首先发现龙山文化而得名。面积89.68平方公里,耕地6506公顷,下辖76个行政村,人口6.1万人。    经济概况 地区生产总值14.95亿元,粮食总产量72119吨,农业增加值4.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19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0.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润0.6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11元,地方财政收入1608万元,各项税收0.404亿元,服务业税收504万元,外贸出口总值188万美元,招商引资实际投资额7亿元。    区位优势 龙山西邻济南高新区和历城区,地处济南东部经济产业带与章丘工业园区对接点,区位优越,是章丘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和城市化进程的新空间。毗邻济南市区,既是承接省城辐射的桥头堡,也是彰显我市形象特色的门户。立足实际,提出“对接高新区、融入新城区,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文化龙山,田园城区”。济青公路、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贯穿东西,潘王路纵贯南北,距济南国际机场15公里,距济南市区25公里,交通便利,货流畅捷。境内人文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龙山文化”发现地和命名地,文物古迹众多,仅国家一级保护单位就有城子崖遗址、西河遗址、东平陵故城遗址三处,建有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是文化魅力的重要代表;东西巨野河水量充沛,汇成杜张水库库容达1300万立方米,是“两泉三河五湖”水生态的重要区域;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址与优美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饶,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发展大葱、大樱桃、草莓、核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形成了畜牧养殖、花卉苗木、立体种植等专业化集聚型特色园区。龙枣组团以济青路、潘王路展开布局,形成了电力资源、重汽配套、电子科技、生物制剂主导产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城区,驻地商贸经济繁荣,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城区档次全面提升,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联系方式:0531--83621001   

埠村街道

   政区人口:埠村街道办事处位于章丘市中南部,面积43.91平方公里,耕地1335公顷,辖4个管理区、17个行政村,总人口36291人,人口出生率2‰,人口自然增长率1.99‰。    经济概况: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34.58亿元,粮食总产量12660吨,农业增加值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480元,税收1.1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59万元,出口总值53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招商引资实际投资额4.91亿元。    区位优势:埠村街道办事处西邻省会济南38公里,东离淄博市42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26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40公里,309国道横跨东西,省道244线纵贯南北,济莱高速公路下路口距办事处驻地1.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埠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章丘南部的都市生态园、产业集聚区、和谐宜居城的总体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全街道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2008-2010连续三年荣获章丘市经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今年,面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新形势,面对全市“一河两城”发展大框架全面拉开和绣源河三十里风貌带综合整治带来的新机遇,埠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分析埠村实际,反复酝酿,科学定位,提出了埠村今后几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章丘南部的都市生态园、产业集聚区、和谐宜居城这一总体目标,牢牢把握发展、稳定两大主题,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产业三大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办、农业兴办、旅游活办、生态靓办四大战略,突出抓好产业支撑、城建带动、富民增收、改善民生、和谐稳定五大重点,实现全街道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联系方式:0531--83711001   

圣井街道

   政区人口:圣井街道办事处位于章丘西部,是章丘融入济南的西大门,与济南零距离对接,是我市“一河两城”战略规划重点建设的新城区。街道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3.4万亩,下辖46个行政村,人口3.8万。    经济状况:2010年,农业增加值1.835亿元,粮食总产量2.8亿吨,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2.3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利税1. 3亿元。2010年实现各项税收2.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70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21.21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出口创汇65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90元。    区位优势:近年来,圣井街道立足 “活力圣井,美好新城”的发展定位,合力攻坚,科学作为,扎实工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2010年,圣井街道综合考评位列全市第三。工业经济后劲显著增强。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依托圣井工业园、重汽产业园两大平台,大力实施工业强办战略,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后劲不断增强。目前,街道引办企业达80余家,引资额突破100亿元,其中规模企业28家,外资企业10家,重汽配套型企业6家,进出口企业4家,税收100万以上的企业17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市级技术研发中心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其中,华凌电缆有限公司“华凌”牌商标和图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0年,华凌电缆、惠达汽配两家企业双双实现税收突破1000万元。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目前,黄旗山诺贝尔城、重汽翡翠东郡两大房产开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开发建设面积47万平方米,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S244线圣井段南延工程、潘王路圣井段修复工程、循环水供热管网改造等重点工程0完成并投入使用。危山大佛景区工程扎实推进。寨子、东姚、西省三个在建新型农村社区,累计完成拆迁400余户,建设完成社区公寓楼12万平方米,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拆除违法占地砖厂6处,小石灰窑10支,各类分散、连片违章建筑30000余平方米。投资300余万元,全面实现街道46个村城乡环卫一体化,新城功能不断完善,形象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资860万元,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开发整理土地5000亩。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流转土地300亩启动实施了圣井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北区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建成黄土崖、刘家、小冶等6处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注册完成中华鲟、黄金梨两个农业品牌商标,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和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累计建设完成沼气池2600户,安装太阳能2200户,建成新能源生态示范村居11个,现代农业发展根基不断壮大。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累计投资700万元,完成李福小学异地新建工程、宋上小学改建扩建工程,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明显提升。铺设完成覆盖31个村、37.7千米的圣井水厂管网入村铺设工程,0完成孙侯、闫坞等5村国家投资村内自来管道改造工程,群众饮水质量更加安全。建成村级活动场所20处、农家书屋32处,文化大院2处,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民生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2010年,圣井街道荣获章丘市科学发展先进街道、发展新型工业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0531--83681001   

普集街道

  普集街道位于章丘市东部,因镇政府驻地在普集村而得名。面积112.25平方公里,耕地5170公顷,下辖68个行政村,人口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2‰。   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62亿元、5.8亿元、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23.5%、21%;地方财政收入14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60元,同比增加771元。   区位优势 境内富有煤炭、硬质黏土、花岗石、玄武岩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煤炭储量5000万吨,硬质黏土8000万吨,玄武岩、花岗石储量均在10亿立方米以上,具有长期开采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传统的铸锻、加工技术优势,全镇形成了资源开发、锻打铸造、石材加工、耐火材料、石化设备、衡器制造、塑窗设备、化工轻纺等八大主导产业。构筑起“两场三园五区”工业发展新格局。加大引进引办工作力度,总投资5亿元的淄博矿业集团水泥生产项目、投资2亿元的山东涌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投资1860万美元的济南同展矿业、投资2000万元的青龙山民俗旅游等项目极大的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布局逐步完   善,济青路苗木花卉、东埠植桑养蚕、博平葡萄、王家、白云的养狐、龙华蛋鸡、许河生猪以及卧牛山、祖营坞、西山、窝陀的水果等特色种养,多业并举,逐渐形成规模。一、二、三产业蓬勃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绣惠街道

   政区人口   绣惠街道位于章丘市中部,总面积55.9平方公里,辖6个办事处、6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574公顷,人口5.7万,自然增长率1.49‰,镇治旧章丘城,为齐鲁名邑,素有“金章丘”之称。    经济概况 2010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亿元,税收总额达到9681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9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00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83亿元。    区位优势    优美如画的自然环境:境内有松柏苍翠的女郎山,蜿蜒起伏的长白山,绣江河、漯河穿境而过,滋育了勤劳聪慧的古城人民。著名的章丘八大景中“绣江春涨”、“锦川烟雨”、“东岭晓月”皆出自绣惠境内。    便利快捷的交通条件:境域内济青高速横贯东西,省道242线、244线穿越南北,全镇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框架,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业:“章丘大葱,绣惠正宗。”多年来,该镇不断整合提升大葱合作社资源,建设了章丘大葱产业园,引导葱农抱团闯市场,大葱种植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全镇大葱种植面积1.2万亩,农民依据大葱种植每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实施华家花园蔬菜—乔家萝卜—女郎山大葱—康陈茴香—大沟崖山药等为代表的菜篮子工程建设。    蓬勃发展的现代工业:依托镇域内资源、人才等优势,努力打造建筑机械、铸锻加工、耐火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加速镇域经济发展;桃花山工业园,面积达1600亩,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政策优惠,是理想的投资兴业基地。    繁荣兴旺的第三产业:积极引导现代物流产业规范快速发展,加强服务和监管力度,力争把钢铁市场建成山东省最大的机床设备交易中心和运输、仓储、加工、代理、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带动全镇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发掘以章丘大葱种植技术、女郎山庙会、黄家烤肉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绣惠镇大葱种植基地打造集种植、旅游文化开发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文化基地。新建村级文化大院2处,农家书屋13个,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    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镇驻地是章丘千年古城,曾是章丘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元代散曲家刘敏中,明代文学家李开先等名人名士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和佳话,成为绣惠人民的骄傲。    联系方式:0531--83471501   

相公庄街道

   政区人口:相公庄街道位于章丘市中部,面积86平方公里,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耕地4243公顷,下辖57个行政村,人口61349人,人口出生率3.8‰,人口自然增长率0.07‰。    经济状况:201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亿元,粮食总产49119吨,农业增加值4.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115元,地方财政收入1925万元,出口总值17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0万美元,招商引资实际投资额4亿元。    区位优势:相公庄镇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境内长白山雄踞东北,源自百脉泉的绣江河流经镇内。北距济青高速公路章丘入口约10公里,南距济青公路、胶济铁路分别是4公里、5公里,西距济南国际机场25公里,连接市内明水和济青高速公路的102省道从镇内通过。历史文化悠久,唐代开国名相房玄龄、元代正副宰相张友谅、张斯立,祖籍本镇,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史学家张起岩、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杜伏威皆籍属本镇。全镇通讯设施先进,水电资源充足,基础设施配套,城建日新月异。工业生产主要以化工、锻打、机械加工、模具制作、石材加工为主。产品有金属颜料、电信工具、矿泉水、装载机、气动工具、汽车配件、建材机械、塔吊、印刷品、各种锻件、各种模具、各种质地型号的花岗石板材、玄武岩石子及各种花色的烟花等。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镇内长白山区岩浆活动频繁,盛产“济南青”、“墨玉”等花岗石磨光建筑产品和玄武岩石子等铁路、公路建材,全镇建有相四印务、牛一塔吊、李家锻打、小康模具、郝一电信工具、相公建工建材6个民营小区,建有占地近5平方公里的相公民营工业园和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的桑园工业园。目前全镇个体民营业户达到1275家,镇域内规模以上企业达42家。农业生产紧紧围绕“稳粮食、兴特色、优品质、促增收”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全镇特色农业已发展到2000多亩,牛一有机蔬菜和小康金银花被评为“章丘市名优农产品”。相公庄镇人民勤劳聪慧,历来以农、商、手工为业,重教兴义,耕读为荣,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乡村文明,是闻名一方的历史名乡、千年古镇,素有“名相故里,铁匠之乡”的美誉。    相公庄镇热烈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联系方式:0531--83831001   

文祖街道

   文祖街道位于章丘市南部山区,北与章丘新城区对接,南与莱芜市接壤。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4.32万人。S242线纵贯南北,济莱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并设有上下路口,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近年来,文祖镇党委政府抢抓市委市政府加快山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机遇,立足山区实际,大力实施山区综合开发战略,解决了制约山区发展的水、电、路、医、学等问题。我镇大力加强山区城镇建设,投资上亿元,实施了文昌商贸街、中心大街等旧城改造工程,实施了文祖中学、敬老院、教师公寓楼等工程建设,“两纵四横”主框架路全面贯通,旧城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以明珠锦绣花园小区和宏昌紫郡山庄为重点的新区开发全面启动,大力实施锦阳社区建设,全力推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城镇管理,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万华水泥、济南恒起机械等大型企业落户,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去年全镇完成各项税收2219万元,同比增长36%;地方财政收入1119万元,同比增长58%,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在全市全方位目标考核中位居前列,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镇、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今年我镇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章丘南部“生态之区、商贸之地、宜居之镇”的总体发展目标,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城镇带动、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社会和谐五大重点,凝心聚力,打好攻坚战,推动大发展,实现富民强镇新跨越,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联系方式:0531--83740001   

官庄街道

   官庄街道位于章丘市东南部,因政府驻地在官庄村而得名。明清属东锦乡。1948年7月,属普集区。1958年9月,建官庄人民公社;12月,并入普集公社。1984年2月,属普集区官庄乡。1985年9月,撤普集区设官庄乡。2005年12月4日,官庄乡、闫家峪乡合并,成立新的官庄乡。2010年5月24日,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官庄乡撤乡设镇。    官庄镇东邻淄博市,南靠莱芜市,西接城区,309国道横穿东西,普雪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镇总面积186.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88公顷,是章丘市区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占全市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强,下辖60个行政村,总人口近5万。境内煤炭、焦宝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1984年2月,官庄镇为普集区辖乡。1985年9月,随普集撤区设镇,官庄乡分出为县辖乡。1986年,辖25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6666户,2.56万人,面积69.26平方公里。2005年12月4日,官庄乡、闫家峪乡合并,成立新的官庄乡,   近年来,官庄镇围绕建设“文明富裕、和谐幸福”新官庄的发展目标,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在章丘市各乡镇中位居前列。2006年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007年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基层单位,2009年荣获“山东省旅游强乡镇”荣誉称号。2010年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19.2%;工业利税4.6亿元,同比增长21.7%;各项税收1.46亿元,同比增长32.6%;地方财政收入4985万元,同比增长37.7%;出口创汇4002万美元。   工业上,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引进引办为总抓手,不断加快民营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以机械锻造、建工建材、轻工食品、矿产资源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现已有金鲁阳重工、华民铸锻、伊莱特重工、新纪元重工、明龙建筑机械、山东民基电力设备、山东澳信工贸、八三碳化硅和居易酿造等规模以上企业37家。农业上,以现代农业理念谋划农业增产和转变农民增收方式,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形成“户有主业、村有基地、镇有产业和品牌”的发展格局,现已构建起济王路沿线花卉苗木基地、九鼎山干杂果基地、赵八洞香椿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基地。通过引办发展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和档次进一步提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群众收入。小城镇建设上,规划建设了朝阳社区、官庄社区和养军店社区三处新型农村社区,已建和在建农民公寓楼30栋,让群众享受到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居住环境和便捷服务。建设的闯关东文化广场,以闯关东为主题,突出“闯关东”文化特色,广场中心设置朱开山全家闯关东大型青铜雕塑,以喷泉、叠水、花坛、文化长廊等为点缀,进一步提升了城镇整体形象,成为官庄的一道靓丽景观。   官庄镇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明清古村朱家峪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中国北方山村的活百科全书”,2005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2010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先后有《闯关东》、《永远是春天》、《南下》等30余部影视剧在此拍摄,入选“山东十大影视基地”,正计划打造成为江北最大的影视基地。南部山区生态景点开发有序推进,赵八洞风景区、九鼎山生态景区先后向游人开放。于2008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一届的赵八洞香椿采摘节,进一步丰富了观光旅游内容。兴隆寺、宝珠山风景区已完成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各景点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胡山全羊、赵八洞香椿、朱家峪老粗布和居易系列调味品等特色产品,深受游客们喜爱。   

曹范街道

  曹范街道位于章丘市南部山区,东临济南植物园,西邻历城彩石,南接七星台风景区,北距经十东路2公里,济莱高速公路从镇域通过,并设有服务区、上下口,黄旗山2号路南接济莱高速路、北连经十东路。全镇总面积120.11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3.6万人。镇域三王峪山水风景园风光旖旎幽静,自然人文环境优美。全镇薄壳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是省内最大的薄壳核桃生产基地。2010年,完成工商税收688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918万元。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新时代(济南)民爆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整体迁建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并投产运营,美国星铂联公司实现了公司投资曹范项目的增效。    现代农业扎实推进。黑峪优质核桃基地建设、退耕还果工程投资270万元,新植核桃树16.5万株,铺设水管3000米,新修生产路3公里,新增核桃种植面积3000余亩,全镇薄壳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核桃产量突破60万公斤,销售收入1800余万元;投资1800余万元的驼沟土地整理项目现已全部完成;济南强森药业投资5000万元的荒山开发项目进展顺利;种子直播、工程造林绿化荒山4000亩。    社会事业日新月异。投资142万元,实施了户户通自来水工程;积极协调服务,投资2800余万元实施了潘大路、潘王路曹范段、曹峪路改建和黄旗山2号路续建工程,投资300万元对11个村的道路改造硬化5万余平方;投资150万元新建维修村文化大院6处、农家书屋20个。    联系方式:0531--83761001   

宁家埠街道

  宁家埠街道位于章丘市中部,面积 36.71 平方公里,耕地 2700 公顷,下辖 25 个行政村,人口33574人,人口出生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 -2.3 ‰。    经济概况 2010年实现各项税收352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6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55元;出口总值672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70万美元。2011年1-5月份,全镇各项税收实现120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41万元。    区位优势 宁家埠距省会济南45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约20分钟车程,济清高速横穿东西,潘王路纵贯南北。近年来,全镇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固本强基、构建和谐、科学发展、强镇富民”为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基础配套为重点,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深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引进引办企业12家,规模企业25家,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19 家,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26家,铜铝铸造和汽车配件两大产业逐步壮大,商贸流通、房地产业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农业示范基地达5家,完成土地整理1万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000亩。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龙源农业生态园、大桑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大桑树富硒西红柿种植基地等专业园区不断壮大,载体带动功能显著提升。品牌农业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2家,注册农产品商标12个。富硒西红柿、有机韭菜、时令蔬菜种植规模日益扩大,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眼明泉牌”富硒牌西红柿、“聪源牌”有机韭菜实现农超配送,“泓缘”牌黑猪肉打入济南高端消费市场。在首届济南现代农业“百花奖”评比活动中,龙源农业生态园被评为“十大魅力都市农业园区”。今年5月份成功举办我市首个以蔬菜为主题的“走进美丽乡村,体验生态农业”农事活动,接待游客达3000多人次,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大力实施 “生态富民”工程,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利用得到进一步普及。多措并举抓好建设促统筹,先后编制完成了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规划和部分区域建设详规,城镇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60%,建成面积拓展到1.4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9%。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镇驻地辐射周边村庄道路硬化,向高片区、马彭片区村内道路、环村道路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累计修建道路48条20多万平米,自来水实现村村通。建成宁家埠农贸市场、宁家埠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向高、盛和社区初具规模。不断强化城镇管理,全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镇村环境明显改善,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始终不渝改善民生促和谐,大幅度增加文教卫生事业投入,新农合覆盖率达100%,新农保参保率达92%。投资近500万元建成济南市五星级五保供养服务中心。村文化大院达6处、农家书屋25个。投资1800多万元先后完成镇中心小学、张码小学、荐家小学3所完小改扩建,规划镇中心幼儿园,校舍建筑面积达1.2万平米,全镇办学条件得到稳步提升。    联系方式:0531--83420001   

高官寨街道

  高官寨街道地处章丘市西北部,东与水寨镇相邻,南接白云湖镇,西隔黄河与济阳相望,北邻黄河乡。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5个办事处,52个行政村。境内交通便捷,济南国际机场座落境内,省道S321线横贯东西,与济青高速、济南环城高速相连接。黄河、小清河纵贯南北,南水北调东湖水库位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35%,自然环境优美,山东省平原绿化先进镇,山东奶牛第一镇,是济南市国家级秸杆养殖示范区。    经济状况:2010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各项税收473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08万元,固定资产总投入42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75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15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79元。先后获得“济南市美国白蛾防治先进单位”、“章丘市教育工作先进乡镇”、“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区位优势:高官寨镇围绕“建设济南国际机场辐射带动下富裕文明开放的新型城镇”发展目标,形成了以航空工业园为核心的新型工业、以特色品牌生产基地为依托的生态农业、以S321线镇区段为轴心的新型小城镇、以奶业合作社和罗家标准化奶牛养殖场为依托的现代奶业发展总体格局,基本实现了由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的初步转型。    狠抓空港产业园建设,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空港产业园发展得到省政府高度重视,通过与省国防科工办联系沟通,将空港产业园纳入省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空港产业园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二是项目引进实现新突破,投资3000万美元的宜捷山东公务机服务项目和投资1亿元的济南邮政速递处理中心项目相继落户济南空港产业园。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开通了机场北门,真正实现了空港产业园与济南国际机场距离零对接。四是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太古培训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彩虹、翔宇项目竣工投产,中航油山东石油有限公司项目顺利运营;航空生态园完成投资2800万元,建成3200平米的温室大棚。投资340万元新建一处大型沼气池,日产沼气800立方;济南机场货运中心、济南邮政速递综合邮件处理中心和太古航空器材维护中心等三个在建项目相关手续办理完毕,正筹备建设。在谈项目新加坡飞机颜料调配中心和飞机地毯项目、山东迅吉安国际货运代理项目、埃优诺飞机润滑油项目进展顺利,将于近日正式签约。五是支持村级企业发展。位于相公庄村的章丘絷鋆活性炭厂和位于中孟村的济南新宇硬质合金项目相继开工投产,引进的济南润腾医疗器械厂,投产达效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完成济南东方结晶器有限公司热变形技术省级创新项目申报。    积极打造品牌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完成罗家、胡家岸、席家和传新四个村的土地挂钩项目,新增耕地1020亩,投资300万元对新增耕地进行全面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投资100万元建成徐寨500亩优质核桃基地,栽种优质核桃树苗2.8万棵,并进行了相关设施配套。投资50万元实施姜古庄芦笋基地提升工程,新打机井10眼并进行全面配套。投资1200万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着力打造2000亩胡家岸“黄域”牌水稻种植基地。官庄甜瓜基地新建甜瓜交易市场13500平方米,投资170多万元建设完成春暖棚300个,冬暖棚12个,成功举办了首届官庄甜瓜采摘节,带动了甜瓜采摘旅游业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不断加大城镇公用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主要街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对镇区内主要街道两侧的广告牌匾进行了规范整顿,“小城镇建设”顺利通过了济南市检查验收。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建设新黄社区,目前1.2万平方米的农民公寓楼正紧张施工。投资25万元建成镇级污水处理站一处,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同时加大S321线镇区段开发力度,指导群众改造旧镇区5000平方米,引进中国邮政—美国百全连锁超市、勤隆家电、供销超市等商贸集团来我镇投资,成功申报省级生态乡镇,着力打造辐射带动周边镇村的区域发展中心,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和承载能力。    实施奶业振兴战略,推动奶业稳步发展    完成了罗家奶牛标准化养殖场一期建设项目。投资570万元,建设青贮池3个并贮存玉米秸秆3000立方,建成带卧床全封闭式的标准化泌乳牛舍3785平方米,挤奶厅、产房、办公楼等配套厂房3000平方米。2010年6月18日和佳宝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注册成立济南佳宝高官寨现代牧场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把罗家标准化养殖牧场打造成省级奶牛科技养殖示范基地,确保“山东奶牛第一镇”的荣誉。    大力开展民生项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偿还义务教育集资债务247万,一次性解决了2000年机关干部和教师集资。为137名民办教师偿还欠缴养老保险93万,累计化解2007年以前债务1170万元。完成投资666.1万元,在三山、孙刘李、东安、唐头和胡家岸等13个村硬化道路20.1公里,投资15万元对镇村道路进行灌缝修缮。投资1170万元,对辛马合小学、罗家小学和杜家小学进行校舍安全改造,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实施“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完成投资95万元为火石、蒋家、孙刘李等9个村接通自来水,惠及人口8000余人。    联系方式:0531--83581001   

白云湖街道

  一、地理位置   白云湖街道位于章丘市城区西北19公里处,因境内有白云湖而得名,距济南国际机场10公里,距市区明水19公里,潘王公路、济青公路与济青高速公路出其左右、穿其肘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全镇面积56.04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1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9公顷。2005年,全镇辖3个办事处、22个行政村、3.3万口人。    二、开发情况    白云湖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为黄淮海平原农业重点开发区。1984年,济南市政府决定把白云湖开发为渔业基地和旅游风景区,并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提出援助申请。1987年3月,济南市水产项目办公室下达“WFP-中国2814项目济南分项目工程及投资计划”援粮折款858万元,省市配套资金510万元,合计投资1368万元,挖鱼池8500亩,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内陆淡水鱼连片开发基地,成为济南市旅游开发重点乡镇。    1997年,白云湖镇实施二次开发,极大地改善了白云湖的自然环境,基本实现了在二十世纪内建成现代化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区的目标。相继建成了白云湖公园、白云湖乐园,并形成了沿湖20公里的柳堤、千亩红莲等景观。2003年,全镇旅游总收入近千万元,旅游业逐步成为白云湖镇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在章丘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白云湖镇党委、政府以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名镇”为目标,以基层班子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引进引办、旅游开发、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带领勤劳勇敢的白云湖人吹响了第三次开发的号角。    三、自然景观    白云湖自然风光独特,文化底蕴丰厚,是济南市旅游开发重点乡镇。白云湖风景区由白云湖公园、白云湖乐园和沿湖20公里的柳堤及立体农业观赏园等组成。占地3000亩,映日接天的野生红莲构成了白云湖公园壮观的画卷。公园内有高达30米的大型雕塑菩萨和十二生肖雕塑群,有重达2吨的“山东第一钟”,有烟波淡荡,垂柳依水的浩渺水面。白云湖乐园占地1000亩,集观赏、娱乐、休闲、垂钓于一体。每年7月8日至8月8日举办的章丘市白云湖荷花节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垛庄镇

   政区人口:垛庄镇位于章丘西南部,因位于古齐鲁两国交界处形似齐国的垛墙而得名。全镇面积129.7平方公里,耕地1245公顷,下辖42个行政村,人口3.2万人。    经济状况: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完成各项税收1180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65元。    区位优势:垛庄镇位于章丘市西南面,地处泰沂山脉北麓,东依锦屏山风景区,南与莱芜市、泰安市毗邻,西与济南市历城区接壤,省道327、244、243线纵贯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垛庄镇山水资源丰富,环境资源优美,森林覆盖率46%,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为此,确立了“创生态发展新路,建旅游林果强镇”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先后投资1.2亿元,着力打造了莲花山、百丈崖、芙蓉山庄、温馨港湾、七星谷等一批核心旅游风景区。参加山东省旅游交易会,印制有特色、上档次的旅游宣传资料,制作旅游宣传专题片,重点宣传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企业,提升了我镇旅游在全省的知名度。完成荒山绿化和种子直播1.47万亩,退耕还果1.3万亩,栽植各类树木305万株。成功注册了“海山牌”山核桃和“山水涧”牌山鸡蛋,成立蒲皇“齐富花椒核桃产销合作社”和“秋林花椒核桃产销合作社”,完成玉米、大豆、西红柿等十余种无公害食品和扁桃等有机产品的“三品”认证工作,旅游产业链条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城镇形象进一步提升。先后完成了《垛庄镇城镇总体规划》、《垛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垛庄镇村庄布点规划》和镇驻地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投资2亿元,实施七星台社区和射垛社区建设。投资30万元,新建1处污水处理厂,投资近900万元,完成海山路南段,巴漏河综合整治工程建3处亲水平台,滨河路两侧绿化面积达8000平方米。新增垃圾清运车1辆、保洁车2辆,公路沿线新安置垃圾箱90个。通过以上措施,我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了质的提升。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四角城村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联系电话 0531--83781001   

刁镇

   刁镇位于济南以东、章丘北部,面积77.6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6.5万人,耕地面积7.2万亩。近年来,刁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建设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的征程上,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聚力建设章丘县域次中心综合体。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委”、“省级文明镇”、“省级特色产业镇”、“全国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山东省炊事机械之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0年,完成各类税收2.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8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1元。    文化底蕴深厚。刁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东周时期,这里就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册封重臣宁戚的采邑。境内小荆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代中国“祥”字商号的创始人、“东方商人”孟洛川就诞生在这里,并从这里走向全国,曾在中华文明史上独领-。    城镇功能完善。城区有济青高速、S321、S242、S244线等4条公路干线交汇,且南距胶济铁路、西距济南国际机场均不足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城区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科教文卫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镇域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产业规模初具。全镇拥有圣泉集团、中氟科技、明水大化、华氟化工、胜邦绿野、银鹰集团、汇丰铸造等8大销售过亿元规模企业,形成精细化工和机械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圣泉集团成功创建“国家级认证企业技术中心”,汇丰铸造创建“省级认证企业技术中心”。“圣泉”、“银鹰”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辖区内化工园区是国家火炬计划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的铸造材料生产基地、功能糖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氟材料生产基地。    联系方式:0531--83511001   

黄河镇

   政区人口:黄河镇位于章丘市西北部,因“母亲河”贯穿全镇而得名。总面积121.89平方公里,耕地6315公顷,下辖72个行政村,总人口54128人,人口出生率12‰,人口自然增长率6‰。    经济概况:2010年完成税收3285万元,是“十五”末的5.6倍;地方财政收入864万元,是“十五”末的3.4倍;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9.28亿元,是“十五”末的4.5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89亿元,是“十五”末的3.7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8224元,是“十五”末的2倍。    区位优势:    (1)地理与交通区位优势。境内交通便捷,西南与济南零距离对接,西面与济阳县城一桥相连,东北与邹平县城襟连临界,南面距济南国际机场10公里,通过实施道路村村通工程,硬化道路总里程达到120多公里,形成了贯穿全乡、“五横四纵”的公路交通网络。    (2)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土地宽满肥沃,资源丰富,素有“西瓜之乡”的美誉,自古就有种植西瓜的传统,有500多年的历史,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水利条件,黄河西瓜、黄河大米、黄河鲤鱼并称为黄河镇“吉祥三宝”。森林覆盖率达46%,素有章丘市西北部“森林氧吧”的美誉,自然环境优美,是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3)产业优势。农业是乡域经济的基础,也是黄河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实施工业强乡、农业提升、三产富民的战略举措,打造特色黄河新优势。一是成功引进济南娃哈哈恒枫饮料有限公司,依托食品行业龙头,加大食品原料供应,打造花生、大米等食品原料供应基地;二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基地,建设2万亩西瓜基地、2000亩藕池、1500亩淡水鱼养殖基地,推动郭中寨甜瓜大棚、杜高蔬菜基地建设,成功引进山东省电力公司蔬菜种植观光基地项目,走出了一条依托大企业、大集团,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三是打响特色农业品牌,精心培育黄河西瓜、甜瓜、大米等特色农业品牌,形成了花生、黄金梨、前营韭菜等农产品品牌,打造了黄河鲤鱼、黄河西瓜、黄河大米“黄河乡”品牌的“吉祥三宝”。每年春夏举办西瓜采摘节,提升了黄河西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了消费者的认知度;四是发展现代物流,发挥乡各类运输车辆达2万辆、年创产值3亿元的优势,规划建设乡物流工业园、引进培育大型物流企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努力实现现代农业向一三产业融合转变,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联系方式:0531--83561001   


普集街道特产大全




普集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