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辖镇。1958年建长安公社,1961年改为县直属镇,1992年长安乡并入。面积43.1平方公里,人口5.2万。沪杭铁路横穿镇境。辖褚石、东陈、盐仓、鹿耳、天明、虹金、新民、蔬菜村、老庄、东关、万渡、卫国、肖王、金桥、牧港、渔民16个村委会。工业以生产白厂丝、机械、电扇、铜铁挂锁、皮革服装、金属压延等为主,农业以粮食、络麻、油菜等种植和蚕茧生产为主。长安乡于1985年荣获中国科技农村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2万人 | 43.1平方公里 | 330481103 | 314000 | 0573 | 查看 海宁高新区(长安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怡院社区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怡院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修川社区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修川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港湾社区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港湾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长郊社区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长郊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虹桥社区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虹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肖王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肖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褚石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褚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型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大型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陈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东陈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升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东升村谷歌卫星地图 |
红色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红色村谷歌卫星地图 |
虹金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虹金村谷歌卫星地图 |
金港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金港村谷歌卫星地图 |
老庄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老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陆泽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陆泽村谷歌卫星地图 |
鹿耳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鹿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城东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城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天明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天明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民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新民村谷歌卫星地图 |
辛江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辛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兴城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兴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兴福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兴福村谷歌卫星地图 |
德丰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德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
盐仓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盐仓村谷歌卫星地图 |
泰山村 | ·海宁旅游·海宁特产·海宁十大特产·海宁十景·海宁名人·海宁 | 0 |
---- |
查看 泰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硖石街道 |
硖石街道地处杭嘉湖平原,境内因有东、西两山,唐朝始,峡石更名为硖石。宋永徽六年(655)置硖石镇,开元十一年(723)置硖石市,会昌中(841-844)复置硖石镇,南宋建炎四年(1130)置硖石寨。自古学风兴盛,民风淳厚,名人辈出,区内有徐志摩、张宗祥故居和钱君陶艺术研究馆等人文景观,硖石灯彩声名远扬。 街道东邻袁花镇及海盐县百步镇、南接马桥街道、西连海洲街道、北依海昌街道。境内交通便捷,沪杭铁路穿境而过,东北距上海125公里,西南至杭州61.5公里,由南北大道至观潮胜地盐官22公里,距沪杭高速公路屠甸出口8公里。水路畅通,境内有市河、洛塘河、麻泾港等,北侧长山河与京杭大运河相通。 - 行政区划 街道总面积34.3平方公里。面积34.9平方千米,总人口8.1万人。邮编:314400。2006年,辖15个社区、8个行政村:东山社区、由拳社区、沙泗浜社区、南关厢社区、新华社区、西山社区、海青桥社区、南苑社区、东苑社区、农丰社区、长田社区、高丰社区、群利社区、长园社区、风和丽苑社区、荷叶村、双合村、联和村、军民村、永丰村、南漾村、杨汇桥村、西环村。行政区划代码:330481001。 2003年,设立硖石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为原硖石镇部分行政区域(荷叶、联和、军民、永丰、南漾、双合、西环、杨汇桥村;南苑、东苑、东山、由拳、新华、西山、相院、鹃湖、东关厢、水月亭、沙泗浜、南关厢、海青桥、农丰、长田、高丰、长园、群利社区居委会),共8个行政村、18个社区,办事处定址公园路21号(原硖石镇政府驻地)。 - 自然环境 街道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较丰,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5.9℃,平均降水量1187毫米,日照2002.9小时,无霜期233.5天。因地处中纬度,常有旱、涝、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因为海涂沙州淤积陆化而成,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海拔4—5米(吴淞标高),地层多为第四纪,冲积、淤积地基分布广泛,地下水资源丰富。土质多为粘土,结构良好,水气协调、酸碱度适中,养分中等,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
海洲街道 |
海洲街道是海宁市政府的所在地。总面积23.2平方公里。辖9个城市社区、6个农村社区和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2万人。境内拥有海宁市行政、体育、文化中心,环境秀丽,气候宜人,地势平坦,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街道辖区内商贸业繁荣,其中中国海宁皮革城,缔艺家家居广场坐落其中。 海洲街道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为2003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后新设立,是海宁市政府的所在地。东连 硖石街道,西接斜桥镇,北毗海昌街道,南邻马桥街道,区域内嘉海公路横接沪杭公路及杭申高速公路,总面积23.2平方公里。辖9个城市社区、6个农村社区和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980人,非农人口44544人。境内拥有海宁市行政、体育、文化中心,环境秀丽,气候宜人,地势平坦,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街道辖区内商贸业繁荣,其中中国海宁皮革城,缔艺家家居广场坐落其中。海洲街道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较丰,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海拔4—5米(吴淞标高),常年平均气温15.9℃,地层多为第四纪,冲积、淤积地基分布广泛,地下水资源丰富。土质多为粘土,结构良好,水气协调、酸碱度适中,养分中等,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区域内主要河流为洛塘河、丁桥港,其中洛塘河东西向贯穿东西。 - 行政区划 海洲街道办事处驻南苑路402号。面积23.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2万人。邮编:314400。2006年,辖15个 海洲街道文艺活动社区、5个行政村:塘桥、海洲、文苑、成园、梨园、梅园、白漾、联塘、百合、南郊、新庄、新桥、联合、东长、西郊;民和、伊桥、金龙、张店、双凤。代码:330481002。2003年,设立海洲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为原硖石镇部分行政区域(民和、伊桥、金龙、张店、双凤村;塘桥、海洲、文苑、成园、梨园、梅园、白漾、联塘、南郊、新庄、新桥、联合、东长、西郊社区居委会),共5个行政村、14个社区,办事处定址南苑路402号。街道突出创建亮点、科学制定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根据街道自身文化历史底蕴,委托设计院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先进街道创建规划,把社区管理创新、农村文化繁荣、环境生态美化作为街道创建亮点,重点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 |
海昌街道 |
海昌街道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北郊,东连海盐县、南接硖石街道、海州街道、西毗桐乡市、北邻嘉兴市 秀洲区。面积23.2平方千米,人口5.11万人(2005年底)。2006年,辖8个社区、12个行政村:碧云、硖西、金利、火炬、隆兴、硖东、东郊、丁公堰;迎丰、利民、双喜、双山、双冯、泾长、长山、星光、金星、光耀、勤民、利峰。2003年,设立海昌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为原硖石镇部分行政区域(迎丰、利民、双喜、双山、双冯、泾长、长山、星光、金星、光耀、勤民、黎峰村;碧云、硖西、金利、火炬、隆兴、硖东、东郊、丁公堰社区居委会),共12个行政村、8个社区,办事处定址碧云北路88号。地域总面积54.2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户数9786户,户籍总人口35383人。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91亿元,工业总产值45.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94元。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所在地、海宁的北大门,海昌街道发展的替力较大。 - 经济发展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0. 98亿元,农业增加值0.67亿元。传统农业稳步发展,200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902公顷,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74公顷,总产113018吨,油菜籽播种面积423公顷,总产1034吨,蚕茧产量183吨。特种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淡水品产量3347吨。休闲农业稳步提升,和田龙农庄和田龙农庄参照“浙江省四星级农家乐”、“国家A-景区”标准,设施齐全,项目丰富。有春天采桃、夏天摘李、秋天拔萝卜、冬天挖番薯、农家风车、梅花鹿喂玩、龙虾垂钓等农事体验项目。和田龙农庄、双喜渔家乐荣获省级休闲特色点荣誉称号。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 7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2. 1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107家,其中“兴海工程”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2. 3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 40亿元,其中利润1. 19亿元。全年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1.00亿元。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 6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2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9元。 - 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已启动10个村(社区)的17个新村点建设,新村点内落户建房数达3097户,其中已建 2596户,在建501户。新村点内硬化、绿化、亮化、洁化工作稳步推进,小区形象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工程,砍-区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村考核验收,五个村通过市级整治村验收。大力推进河道整治工作,疏竣河道12条,29公里。积极开展生态家园创建,新增生活污水处理750户,建造生活污水净化池509立方米,铺设管网13290米。大力开展路桥建设,新建水泥路4条,长度9. 9公里。加快推进通组达户道路建设,新建通组道路26. 5公里,达户道路13. 8公里。加大对碧云北路、由拳路马路市场整治力度,新建金星农贸市场、隆兴临时菜场,规范设摊秩序。建设大横山庄,根据各种自然、人文景观,从2007年开始,着手兴建一个集文化、休闲、竞技、农情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现一期工程休闲垂钓区、生态养殖区、果蔬种植区已对外营业。二期工程顾况读书台、攀岩拓展区、怡情休闲会所等正在规划建设中。社会事业金面进步。深化“平安海昌”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建了专职巡防队伍。 |
马桥街道 |
“中国经编名镇”——海宁市马桥街道,西距杭州市区60公里,东距上海市区100公里,南距杭州湾北岸7公里,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经编制造工业基地。全街道辖8个行政村,1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365人。 2004年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7亿元,同比增长22.8%;农民人均纯收入6967元,同比增长11.8%;实现财政可使用资金2598.74万元,同比增长35.3%。2004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46.56亿元,其中500万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6.8亿元,创利税2.66亿元,亿元以上企业6家。 马桥街道建筑街道农业经济以传统种植业为基础,果蔬种植和种畜禽养殖为发展主流。街道种鸡、种猪、种羊、种苗、种鳖养殖在浙北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随着效益农业的不断推进,我们将基本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生态化、效益化、机械化。 - 经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马桥经编行业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成长,形成了以经编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目前全街道共有500万以上规模企业108家,其中经编及相关配套企业84家。2003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省经贸委、嘉兴市、海宁市命名为“中国经编名镇”。 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是马桥的骄傲。经编园区始建于1999年,总开发面积3.2平方公里。至2005年7月,共拥有入园企业150多家,投产企业130多家,海宁市10家大型经编企业有6家入园。区内有省批股份制企业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园区还是省计委批准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省重点工程项目,先后被授予浙江省经编针织工业专业区、嘉兴市十强乡镇工业园区、嘉兴市重点工业园区、嘉兴市十强工业功能区等荣誉。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西大道、南北大道和08省道贯穿马桥。经编园区开发以来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6亿元,形成“三纵四横”的道路格局,市区7路、8路公交车经过马桥主要站点,可直达海宁火车站、汽车站。 设备先进,技术雄厚。园区150多家企业总投资超20亿元,园区的高档经编设备达480台套,占全国的四分之三左右,产业用布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海利得、锦达和吉恩仕等3家企业投资额均超亿元,另有投资额超5000万的企业15家。与国内著名纺织院校合作建办的经编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技术保障。投资700多万元的纺织工业经编产品检测中心和纺织工业(华东)家用纺织品检测中心将为区内产品提供质量保障。注册开通的“中国经编信息网”、“海宁中国经编园网”和“中国产业用布网”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 2005年,我们将围绕建设“诚信马桥、魅力马桥、平安马桥、和谐马桥和富裕马桥”的目标,全力推进新跨越、再上新台阶,共创马桥美好明天。 |
许村镇 |
海宁许村镇位于海宁市西端,与杭州市余杭区交界,南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25公里,北离上海虹桥机场80分钟车程,优越的区位条件为许村镇实现产业拓展之梦插上腾飞的翼翅。许村镇是省批小城镇,嘉兴市文明城镇和海宁首家强乡重镇,2003年,该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01.97亿元,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工业经济总量超百亿元的乡镇。许村素有纺纱织布的深厚传统,千年的产业积淀培育了许村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21世纪,世界家用纺织品市场风起云涌,许村人审时度势,创建中国最大的家纺装饰及特色园区,家纺装饰布区域规模特色经济的迅猛崛起,年产家纺装饰布8亿米,销售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三分之一,出口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超1亿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纺布艺产销基地,赢得了 “中国家纺装饰布第一镇”的美称。海宁(中国)装饰布科技工业园已被批准为浙江省特色工业园区和浙江省专业工业区,入园企业112家、面积2500亩、投资6.5亿元,海宁?中国家纺装饰城首期投资1.5亿元、建筑10万平方米,划分为交易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和联托运中心四大功能区块。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家纺博览会。. |
海宁高新区(长安镇) |
海宁市辖镇。1958年建长安公社,1961年改为县直属镇,1992年长安乡并入。面积43.1平方公里,人口5.2万。沪杭铁路横穿镇境。辖褚石、东陈、盐仓、鹿耳、天明、虹金、新民、蔬菜村、老庄、东关、万渡、卫国、肖王、金桥、牧港、渔民16个村委会。工业以生产白厂丝、机械、电扇、铜铁挂锁、皮革服装、金属压延等为主,农业以粮食、络麻、油菜等种植和蚕茧生产为主。长安乡于1985年荣获中国科技农村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周王庙镇 |
镇域面积53.72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下辖18个村、30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2个自然集镇。耕地总面积2592.73公顷,人均耕地0.05公顷。常住人口5.2万人,镇区人口5480人。. |
丁桥镇 |
丁桥潮碰头潮 ■摄影 王飞庆 海宁市辖镇。1959年建丁桥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面积31.8平方公里,人口2.6万。沪杭公路横穿境区。辖勤利、稻丰、红光、两塘、一新、群海、海星、芦湾、永星、联胜、民利、勤丰、丁桥、群力14个村委会。工业以生产丝织品、灯泡、色拉油为主,农业以粮食、蚕桑为主。. |
斜桥镇 |
斜桥镇祝东村位于浙江海宁市西郊,斜桥镇东南端,东与(海宁)中国经编园区相连,南靠沪杭复线,北与海洲街道毗邻,地形呈南北狭长。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现有25个村民小组,32个自然村,农户980户,总人口3720人,拥有土地总面积5072亩,其中耕地4500多亩,其中水田3210亩,专桑900亩,旱地400亩。已全面完成土地整理项目及电气化改造,并开展了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电、通讯等设施完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全村2004年度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集体企业一家,年产值250万元,私营企业为14家,个体工商户80多家,其中工业总产值1.6亿元,创税利9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645元,村级可配资金65万元。现有村级主要道路及连村公路13.5公里。现有主要企业为铅锡合金、特种印刷、灯泡、氨纶、橡筋等;全村以种植水稻、大小麦及油菜为主,年饲养蚕种2千多张,同时发展多种经营,有养殖、蔬菜、梨园、苗木等;并创办苗木、畜禽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经过多年的建设,祝东村已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如今村内道路网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村内建有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专用塔,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完善,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厂房宿舍配套宽敞美观,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支部、村民委加大社会综合治理投资力度,加强综治人员思想教育和落实工作责任制,稳定了社会治安。 祝东村早于2000年就被授予海宁市级文明村、嘉兴市级卫生村及五好先进党支部等多种先进荣誉称号,在全国人口普查、三峡移民安置、土地整理、科技普及、文化活动及宅基地复垦等多项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受到上级表彰。现村级班子健全,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生活生产蒸蒸日上,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目标发展。. |
尖山新区(黄湾镇) |
" 黄湾镇位于海宁市东南部,东临海盐县澉浦镇,南靠尖山围垦,西连丁桥镇,北接袁花镇,东距上海市约125公里,西距杭州市区约70公里,北距嘉兴市区约50公里、海宁城区约20公里。属海宁市尖山河口区的丘陵地带。黄湾全镇总面积47.5平方公里,辖七个行政村,总人口23697人。200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13亿元,同比增长12.3%;工农业总产值9.33亿元,同比增长21.6%。2004年全镇居民人均收入达6802元,同比增长11%。黄湾镇是闻名嘉兴的“水果之乡”,效益农业一直走在海宁市的前列。镇内有1. 4万多亩果园,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柑桔、杨梅、枇杷、水蜜桃等特色水果种植已初具规模;尖山早桔、尖山杨梅、个个棒红薯等品牌农产品已名声在外。1500亩的黄湾农业示范园区位于“五七”海涂,涉及钱江、黄湾、尖山三个村。近年来,黄湾镇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钢管、电光源、太阳能、纺织等特色产业,并涌现出海宁新纪元钢管制造有限、群乐丝绸印染有限公司、钱江纺织、兴业经编等一批规模企业。工业区建设进展顺利,2004年美景海绵、泰昌照明等中外合资企业的引进,优化了黄湾镇的产业结构,提升了黄湾镇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带动全镇工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黄湾镇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著名的景点有“塔山潮”,能“一潮四看”,气势雄伟。境内沿海有大尖山、望夫山、高阳山等,大尖山南侧有围垦的东西湖,西侧有大海,在山顶上可看到起潮、交叉潮等,让您流连忘返。生态观光农业又是黄湾一大特色旅游项目,在游玩的同时,还能品尝到新鲜的水果。黄湾历史悠久,宋代初黄湾已形成繁荣的市镇规模,设有巡检司,并筑有黄湾山寨,风景秀丽,相信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者来黄湾一定有所收获。发展中的黄湾,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考察投资,观光旅游。. |
盐官镇 |
占鳌塔 ■摄影 王飞庆嘉兴海神庙 ■摄影 王飞庆盐官古城 ■摄影 王飞庆 海宁盐官镇是观赏钱江潮的胜地,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以往到盐官观光的人,大多是冲着钱塘江的“一线潮”而来的;如今去盐官,除了观潮,很多人都会去看一看“宰相府第风情街”,一条重现旧时风貌的千年古街。新建成的“宰相府第风情街区”位于盐官小东门直街,是一条以清代宰相府第“陈阁老宅”为主景的千年古街。这条古街由东向西,全长600米,分布着陈阁老宅、杨兵部宅、郑晓沧故居、城隍庙、五土庙等主要人文景观,有独具特色的城墙、城楼、吊桥、点将台、武库,一笑茶楼、堰瓦坝、廊桥等建筑焕然一新,还有不少旧时民居和商铺,文物古迹荟萃,至今风韵犹存。投资4000多万元恢复旧日风貌后的的古街,将同沿江观潮、“陈阁老宅”、王国维故居等旅游景点联成一体,成为海宁旅游的一大亮点。. |
袁花镇 |
袁花镇地处海宁市东南部,东距上海120公里,西离杭州70公里。01省道复线穿境而过,杭浦高速及绍嘉跨海大桥将在域内交叉相会,境内河道纵横,省级航道六平申线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山清水秀,自然条件优越。 袁花镇现辖14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面积74.7平方公里,总人口5.31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袁花镇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面貌日新月异。200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32亿元%,工业总产值31.08亿元,财政可用资金收入达318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661元。 袁花镇农业生产发达,蚕桑、苗猪和南方梨远近闻名,继2002年被嘉兴市政府命名为“蚕茧之乡”、“苗猪之乡”后,2003年完成了千亩梨园示范基地建设,“海昌”牌蜜梨获省“花皇杯”质量评比优质奖、省博览会优质金奖,2004年南方梨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 镇南方梨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工业经济步入高速增长期,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2亿元, 工业技改投入2.16亿元, 同比增长27%,合同利用外资262.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522.19万元, 出0货值4.92亿元, 同比增长24.8%,区域特色经济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电珠灯泡、轻纺针织、新型建材等为主的工业格局。 袁花镇是海宁市三个中心镇之一,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是全国首批绿化造林“百佳”乡镇、省级绿色小城镇、海宁市首家省级卫生城镇。“文坛侠圣”金庸(查良镛)先生的旧居着落于袁花镇新伟村。香港著名实业家查济民先生的故乡也在袁花。新世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袁花正向着经济强镇、文化名镇、文明新镇和海宁东部重镇大步迈进。竭诚欢迎境内外各界人士前来考察、投资、共图发展大业。. |
盐官度假区 |
光耀村 盐官度假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