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街道位于浙江省嘉兴桐乡市。
2007年,撤销同福乡建制,并入凤鸣街道,调整后的凤鸣街道办事处驻原同福乡政府所在地,面积58.6平方千米,人口5.14万,下辖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
2000年,灵安镇辖灵安居委会,长新、史桥、桑园桥、李家弄、红旗、路家园、灵安、环南、西牛桥9个村委会。
2001年,撤销灵安镇,设立凤鸣街道办事处,管理原灵安镇的9村、1居,驻新兴路。
2006年,面积36.58平方千米,人口3.05万人(2005年)。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灵安;长新、史桥、桑园桥、李家弄、红旗、路家园、灵安、环南、西牛桥。办事处驻新兴路1号。邮编:314505。
原同福乡 乡政府驻同福路118号。面积23.4平方千米,人口2.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58.6平方公里 | 330483003 | 314000 | 0573 | 查看 凤鸣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灵安社区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灵安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建胜村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建胜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牛桥村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西牛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合星村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合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
红旗村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红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史桥村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史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灵安村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灵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
路家园村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路家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
环南村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环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农村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新农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中群村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中群村谷歌卫星地图 |
联庄村 | ·桐乡旅游·桐乡特产·桐乡十大特产·桐乡十景·桐乡名人·桐乡 | 0 |
---- |
查看 联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梧桐街道 |
梧桐街道地处桐乡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南与高桥镇、凤鸣街道相邻,西与石门镇相接,东与濮院镇、屠甸镇相连,北靠京杭大运河,与龙翔街道隔河相望。 交通十分便捷,西距杭州市中心63公里,东至上海市区138公里,北上苏州100公里,320国道穿境而过,沪杭高速公路南枕穿越,距屠甸入口8公里;京杭大运河横贯北侧,是连接杭、苏、沪三大城市的交通枢纽中心,更是杭嘉湖的一颗明珠。 街道辖区面积78.3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25.8平方公里, 共有15个行政村,264村民小组;1个社区建设管理办公室,13个社区居委会,127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13411人,其中:农业人口28708人,非农人口84703人。 街道拥有耕地面积44888亩,其中:水田27220亩,旱地17668亩。专桑11792亩。主要土特产有杭白菊、小桑苗、榨菜、晒红烟、湖羊皮、优质水果等。 2007年,全街道拥有个私工业1654个,其中:规模企业98个,规模以下1556个。三产单位13979家。2007年,全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0%;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0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8%,其中:农业产值1.79亿元,工业产值102.2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560元。 |
凤鸣街道 |
凤鸣街道位于浙江省嘉兴桐乡市。 2007年,撤销同福乡建制,并入凤鸣街道,调整后的凤鸣街道办事处驻原同福乡政府所在地,面积58.6平方千米,人口5.14万,下辖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 2000年,灵安镇辖灵安居委会,长新、史桥、桑园桥、李家弄、红旗、路家园、灵安、环南、西牛桥9个村委会。 2001年,撤销灵安镇,设立凤鸣街道办事处,管理原灵安镇的9村、1居,驻新兴路。 2006年,面积36.58平方千米,人口3.05万人(2005年)。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灵安;长新、史桥、桑园桥、李家弄、红旗、路家园、灵安、环南、西牛桥。办事处驻新兴路1号。邮编:314505。 原同福乡 乡政府驻同福路118号。面积23.4平方千米,人口2. |
乌镇镇 |
乌镇——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文化古镇、旅游名镇。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乌镇儿女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安静地生活着,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幸福生活。2001年,乌镇作为旅游名镇对外开放以来,昔日静静的深街小巷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这个江南小镇一下子声名鹊起,蜚声海内外。旅游产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也拉动了乌镇一二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乌镇镇党委、政府本着“主攻二产、调优一产、培育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全镇经济搭上了旅游飞速发展的“快车”,成为浙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工业经济:持续稳定中发展 乌镇镇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战略,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在做大、做强服装行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生物、机械行业。加快工业功能区块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市招商引资质量考核名列前茅。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培育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发展前途较好的行业和企业,充分调动企业的技改投入积极性,年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家。 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2%;工农业现价总产值48.8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镇财政可支配收入511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883元,同比增长17.73%;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4.8亿元。 农业经济:扬产业特色 促农民增收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传统种养习惯,使更多的农民能走上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让农民能真正富裕起来?这是乌镇镇党委、政府始终关注的问题。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一主题,乌镇镇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建生态农业园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依托乌镇旅游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这是乌镇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华章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初步建成,万亩苗木基地初显成效。今年,乌镇镇将扩大果蔬类种植面积作为重点,筹建了南庄桥出口蔬菜基地,目前已签订合同、落实意向。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新建3300亩优质稻米基地,申报“香禾”稻米和“华章”系列绿色食品两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
濮院针织园(濮院镇) |
桐乡市辖镇。1950年嘉濮镇、桐濮镇合并,称濮院镇。1958年建濮院公社濮院管理区,1959年复改镇,1965年改“濮院”为“卜院”,1989年复称“濮院”,1992年濮院乡并入。位于市境东部,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2万。境内有320国道、京杭大运河。辖周义、会龙、濮院、红星、红笑、星锋、乐安、黄河、金龙、永越、永联、新华、运河、安心、永濮、渔业16个村委会。农产以水稻、蚕桑、-、杭日菊、晒红烟为主。乡镇企业以商贸、服务、运输、建材、轻纺为主。镇内建有濮院羊毛衫市场,为全国较大的羊毛衫市场。. |
屠甸镇 |
屠甸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东南部,与海宁市、嘉兴秀州区交界,是浙江工业强镇之一,以特色纺织(植绒)业为主导产业,是远近闻名的特色纺织(植绒)业之乡。屠甸镇总面积44.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人。全镇有规模以上特色纺织(植绒)及配套企业(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26家,拥有先进的特色纺织(植绒)生产流水线31条及后整理设备,具有1亿米特色纺织(植绒)布的年生产能力;规模以下特色纺织(植绒)企业87家, 2006年该镇纺织植绒行业产值达24.9亿元,年出0货值在1.58亿元以上,植绒行业的产值占屠甸镇工业总值近50%。金都植绒、万达植绒、莱士达植绒、你我植绒等六家企业已成为屠甸镇的植绒重点骨干企业,产品品种多元化、质量稳定,市场信誉也不断增加。同时解决就业职工人数8250人,高中(中专)人数占35%,技术管理人员1975人,占24% ,职工年均收入1.5万元。 屠甸镇党委、政府提出以“工业兴镇、城建同步,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强投入力度,大力扶持屠甸特色纺织(植绒)工业发展。先后投资兴建纺织坯布特色市场、完善轻纺工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制定规划政策,积极推广环保生产,其中全镇所有的特色纺织(植绒)企业均接入到了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统一管理。同时政府继续积极营造区域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嘉兴市级、浙江省级和国家级的植绒品牌商标,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并通过拓展植绒产品空间和销售渠道,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环保意识等措施叫响植绒配套行业。 通过现有轻纺工业区整合特色纺织(植绒)业产业链,从而提升特色纺织(植绒)业占全市乃至全国特色纺织(植绒)业中的比重。预计2007年争取植绒业产值超40亿元,外贸出0货值超4亿,新开工厂18家,纺织坯布市场二期2007年全部建成,整个市场交易额超10亿元,并争取到2010年,屠甸镇成为国内最大特色纺织(植绒)业生产和出口地之一。. |
石门镇 |
桐乡市辖镇。1958年建石门公社,1959年改镇,1987年石门乡并入。位于市境中部,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京杭大运河过境。辖利星、洪泾桥、长丰、-、石门、立新、叶家浜、天星、新星、颜井桥、渔业11个村委会。工业以轻纺、化纤、机械、建材、家电为主。农产以水稻、蚕桑、杭白菊、烟叶、蔬菜、黄麻为主。特产小湖羊皮。镇内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角文化遗址。. |
河山镇 |
河山镇位于桐乡市西北部,东与石门镇为邻,西南与洲泉镇相连,西与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接壤,北与湖州市练市镇交界,在建的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将在河山设有出口,距上海120公里、距杭州35公里。面积39.3平方千米,常驻人口28544人,外来人口约一万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总产值25.34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728亿元,财政收入可支配收入3402万元。 05年全镇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4.1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5.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5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3655万元,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795亿元。05年全镇新增法人工业企业11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15家,新办各类个私企业70家,使个私企业总量达到517家。05年全年合同利用外资311.3万美元,完成目标的124.5%;实际到位外资195.72万美元,完成目标的195.72%;综合指标为207.28万美元,同比增长46.9%,完成目标数的180.24%;引进市外内资3317万元,同比增长16.96%,完成目标数的132.68%。 镇工业区于2000年成立,总体规划面积1500亩,一二期已完成和在建面积500亩,进区企业23家,总投资约6亿元,进区企业以纺织、机械、服装为主体,目前正进行工业区的三期和四期的土地征迁工作,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完成。. |
洲泉镇 |
洲泉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集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南缘杭嘉湖平原中部,境内地势低平、河港纵横、土地肥沃,境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小湖羊皮、丝绵及淡水珍珠更是洲泉的传统特产,享誉国内外。 洲泉镇拥有耕地53742亩(其中水田46248亩)、专业桑园16398亩、水产养殖面积4339亩。种植水稻、大小麦、油菜和栽桑养蚕为主的传统农业尤为发达,2005年生产粮食20016吨、蚕茧1000吨、油菜籽948吨、蔬菜5万吨、水产品2515吨,出栏家禽210万羽、家畜11.45万头, 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洲泉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坝桥肉鸭、道村苗木、东田獭兔、义马水产、众安蔬菜五大产业基地,并涌现出奶牛、湖羊、蘑菇等一大批中小种养基地。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8393 元。. |
大麻镇 |
大麻镇紧靠省城杭州市郊。东距上海120公里,北临苏州94公里,西邻杭州46公里。320国道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沪杭甬高速公路紧依其傍。全镇总面积3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3.47万。-镇隶属桐乡市,为桐乡市第一个亿元镇,其所在市是1985年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县(市),是浙江省经济十强县(市)之一。2004年12月荣获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中国家纺布艺名镇”称号。改革开放23年来,-人民坚持走“科技兴镇,依法治镇”之路,大力发展轻纺工业,使-享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美誉。进入新世纪,面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发挥新优势,全镇上下合力共建中国?桐乡室内布艺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两个文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7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8.7亿元,-镇已成为华东地区室内布艺生产规模最大的乡镇。 2000年4月经市政府批准设立,是市级特色工业园,是专门生产各类布艺的轻纺工业基地。规划面积1600亩,首期已开发360亩,二期400亩,二期400亩开发已全面启动。现有进区企业65家,已投产40家。. |
崇福镇 |
崇福镇概况:崇福镇是深具改革开放活力的浙江省中心城镇,是桐乡市第一大镇和工贸重镇。地理坐标:东经12度36分,北纬30度32分,地处杭嘉湖平原的中部,桐乡市的西南部。区位优势 得天独厚,东距上海145公里,北距苏州110公里,西邻杭州45公里。水陆交通便利,沪杭高速公路穿越镇南,离接口仅3公里,320国道、省道胡德公路和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面积100.14平方公里,人口10.2万,辖6个居委会和26个行政村。地形为河流冲积平原和湖沼淤积平原,平均海拔4.6米。境内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年无霜期242天,平均降雨量1193毫米。 作为桐乡市第一大镇和工贸重镇,改革开放以来,崇福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市场兴镇、工贸并举、联动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2004年12月底,全镇拥有各类注册工业企业673家,其中规模企业86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4家,个体三产单位5518家。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2.7亿元,财政收入7560.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24元,比上年增加22%。工业形成了以轻纺、裘皮、建材等行业为主导,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结构。面积达5.1平方公里的崇福经济开发区发展迅猛, 83多家企业进驻园区投资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2005年10月,桐乡市崇福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皮草名镇”荣誉称号。古镇简介:崇福建镇至今已1111年,其中设县治的历史达1020年。古邑落“语儿”之名已2000多年,而作为古聚落的名字“御儿”则远在2400年前。崇福历史源远流长,为浙江省屈指可数的古域、古镇之一。. |
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 |
桐乡市辖镇。1958年属留良公社,1961年建高桥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撤乡建镇,1992年亨桥乡并入。位于市境南部,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2.6万。桐高、崇高公路过境。辖芦花、落晚、楼下角、太平、高桥、王良、范桥、演教、永宁、安全、毛水浜、三村、亭桥13个村委会。农产以水稻、蚕桑、杭白菊、蔬菜、油菜子为主。工业以建材、丝绸、轻纺、食品、皮革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