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韩南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根据韩氏祖谱记载,韩氏祖先原居河南彰德府,宋代金人南侵避乱江南后迁徙到云贵之交,明永乐二年(1404)由从云南迁至鲁东即现在的红岛(阴岛),定居在红岛街道邵戈庄村。清顺治年间迁后韩北定居,当时没有村名,只因韩姓人口多,因而村名叫韩家村。1961年后韩家村分为二个大队,即后韩一大队、后韩二大队。1984年更名为后韩南村、后韩北村。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街道办事处偏东北2.5公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从村前贯穿东西,南濒胶州湾,隔海与青岛相望。2004年6月,后韩南村改称后韩南社区,有耕地500亩,居民825户,人口2447人。
经济状况 种、养、加工是社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工、商、养殖、服务、运销、加工等个体经营达到300余家工业,年收入985万元。2004年经济总收入3177万元,人均收入4939元。
优势产业 社区海产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和水产品养殖是主要经济支柱。盛产的海蛰皮、蛤蜊以及用幢网小虾磨成的“虾酱”,远近闻名。现有机动船50艘,从业渔民300余人。海产品养殖和加工70多家。2004年渔业总收入867万元。
社会事业 1996年以来,共投资100多万元修街、巷十余条,五条主要大街实现了沥青、水泥硬化,砌排水沟2000余米。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实现了亮化、绿化、美化。引黄河水进村,户户吃上自来水,结束祖辈吃水难的历史。建集贸市场1处,学校1所,幼儿园1所,保健卫生室多处。建起了垃圾池,成立了保洁队和夕阳红巡逻队伍。95%的农户有彩电、冰箱,固定电话户户通,有线电视入户300户,摩托车成为代步工具。全社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92人,参保率达75%以上,投保总额158万元;有2028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投保率5.2万元。
联系电话 0086-532-87038830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0214006 | 266000 | 0532 | 查看 后韩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小庄社区 |
小庄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据《孙氏祖谱》记载,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士奎祖遵父训与夫人黄氏携三子,从城阳夏庄黄埠启船于金口(现城阳镇京口)港来阴岛(现红岛)黄家山地带,开荒搭屋居住下来。后,人口渐渐多了起来,形成一个小村落,由于村小,居民少,故名小庄村。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街道中心偏东北约1公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南侧,东南与邵哥庄接壤,西靠岙东路,北与前韩社区为邻。距离胶州湾约1.5公里。2004年8月,小庄村改为小庄社区,土地总面积1210亩,其中耕地414亩。共有277户,779人。 经济状况 现有40-60马力激动渔船12条。65-185马力大渔船9条,从业人员120多人,全村1/3的家庭从事渔业生产。自1998年以来,小庄人又大力发展水貂养殖业,社区居委会在社区东山坡上规划出100亩养殖区,从事水貂、狐狸、貉等毛皮动物养殖的户数已达86家,平均每家占地1亩多,每年可产貂、狐狸、貉皮10多万张,成为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到2004年,村庄200多亩土地已变成了工业厂房和外资企业,先后引进5家企业落户。规划开发了30亩商业区,一批宾馆、饭店、汽车维修铺、美容美发店、建筑公司相继入驻。2004年全社区经济总收入1690万元,社区可支配财力28万元,人均收入5134元。 社区建设 2005年4月,社区开始建设“红岛工业职工生活小区”,占地61亩,总投资5300多万元,设计建筑面积61000多平方米。小区内设职工公寓、专家公寓、市场廉租房、科技发展大厦、职工幼儿园等。 社会事业 社区拥有大型工程车辆6辆,营运的中型汽车11辆、轿车4辆、摩托车86辆,彩电210台,电话190部,手机60部,有线电视入户35户。有15户居民住进了楼房。2004年,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7%。社区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村庄、青岛市卫生村庄、区民主与法制示范社区、红岛街道发展特色农业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 |
萧家社区 |
萧家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公元1404年(永明乐二年),萧氏先祖萧传、萧珍兄弟和萧整、萧玉兄弟由云南乌撒卫乘船迁至山东即墨县西南隅之阴岛(即今红岛)。萧氏诸先祖在阴岛西北角择地而居,子孙繁衍而立萧家村。 政区人口 萧家村是红岛北大门,距街道驻地三公里,是红岛陆地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通道出口,被称为“红岛咽喉”。村域东西1.65公里,南北1.45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村北与青岛盐田区接壤,西隔海与胶州向望,东接跨海大桥,胶州湾高速公路沿村南连接青岛、黄岛,岙东公路由村东穿过。2004年,全社区有888户,人口2608人。 经济状况 萧家村历史上以农、渔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海产品种类丰富,有驰名中外的杂色蛤、牡蛎,皇姑鱼、立虾、浦蟹、石蟹、毛蛤等。旧社会因地少土瘠,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方式原始,鱼、农业生产逐年发展,并相继兴办了工、副业。到上世纪60年代又开创了建筑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突飞猛进,近几年通过对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海产品的滩涂养殖,苗木种植,畜牧养殖,建筑、工商等较大规模的支柱,产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自1997年起建立了220亩工业园,雪驰等大型企业入住园区。在村东兴建商业网点房和居民小区楼16000多平方米和2万平方米的集市贸易场地。全村个体手工业户28家,独资、合资企事业3家,年产值1300余万元,商业年经营额1500万元。苗木养殖业基地200余亩,年收入额5000万元。滩涂养殖业和建筑业在近2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较大规模。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98年人均收入突破了3000元,2000年达3900元,2002年分别增至4720元、4877元、5169元。 社会事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也全面发展开,村民福利待遇不断增长。2000年兴建了包括附近三个村学生在内的萧家小学,萧家幼儿园被评为农村一类幼儿园。萧家村先后有近30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有党政副处级以上、军队营级以上干部17人,高级专业人才8人,及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进行,独生子女备用保险金交纳,“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使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正向城市化阔步前进,萧家村被城阳区政府命名为“十佳文明村庄”被青岛市政府命名为“五个好先进党支部”“社会主义文明村庄”等荣誉称号。 电话:0086-532-87838031 |
后韩北社区 |
后韩北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根据韩氏祖谱记载,韩氏祖先原居河南彰德府,宋代金人南侵避乱江南后迁徙到云贵之交,明永乐二年(1404)由从云南迁至鲁东即现在的红岛(阴岛),定居在红岛街道邵戈庄村。清顺治年间迁后韩北定居,当时没有村名,只因韩姓人口多,因而村名叫韩家村。1961年后韩家村分为二个大队,即后韩一大队、后韩二大队。1984年更名为后韩南村、后韩北村。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街道办事处北边3.6公里,南有环海胶洲湾高速公路,北依市北区工业园。2004年7月后韩北村改为后韩北社区,土地总面积1230亩,其中耕地面积860亩。有居民598户、人口1623人。 经济状况 有水产品加工厂2家、水产养殖10家、采石场3家、畜牧业养殖8家,塑料制品厂1家,固定资产150万元,人均收入4100元。 社会事业 1994年以来,6条主要街道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安装了路灯;引黄河水进村,户户吃上自来水,结束了祖祖辈辈缺水吃、挑水吃、吃漤水的历史。投资150多万元对学校、幼儿园进行了翻新。学校新添了教学设备、微机室、语音室,整修扩大了操场,达到青岛市小学一级标准。幼儿园增添了教学工具,各种娱乐玩具齐全。建保健室1处。街道上设立了垃圾池,成立专门的保洁队伍。社区90﹪的农户有彩电、冰箱,摩托车成为代工具。共有固定电话520部,有线电视入户300余户。全社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77人,参保达72﹪,投保总额达140余万元;有1612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投保额1.6万元。 联系电话 0086-532-87038253 |
后韩南社区 |
后韩南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根据韩氏祖谱记载,韩氏祖先原居河南彰德府,宋代金人南侵避乱江南后迁徙到云贵之交,明永乐二年(1404)由从云南迁至鲁东即现在的红岛(阴岛),定居在红岛街道邵戈庄村。清顺治年间迁后韩北定居,当时没有村名,只因韩姓人口多,因而村名叫韩家村。1961年后韩家村分为二个大队,即后韩一大队、后韩二大队。1984年更名为后韩南村、后韩北村。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街道办事处偏东北2.5公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从村前贯穿东西,南濒胶州湾,隔海与青岛相望。2004年6月,后韩南村改称后韩南社区,有耕地500亩,居民825户,人口2447人。 经济状况 种、养、加工是社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工、商、养殖、服务、运销、加工等个体经营达到300余家工业,年收入985万元。2004年经济总收入3177万元,人均收入4939元。 优势产业 社区海产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和水产品养殖是主要经济支柱。盛产的海蛰皮、蛤蜊以及用幢网小虾磨成的“虾酱”,远近闻名。现有机动船50艘,从业渔民300余人。海产品养殖和加工70多家。2004年渔业总收入867万元。 社会事业 1996年以来,共投资100多万元修街、巷十余条,五条主要大街实现了沥青、水泥硬化,砌排水沟2000余米。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实现了亮化、绿化、美化。引黄河水进村,户户吃上自来水,结束祖辈吃水难的历史。建集贸市场1处,学校1所,幼儿园1所,保健卫生室多处。建起了垃圾池,成立了保洁队和夕阳红巡逻队伍。95%的农户有彩电、冰箱,固定电话户户通,有线电视入户300户,摩托车成为代步工具。全社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92人,参保率达75%以上,投保总额158万元;有2028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投保率5.2万元。 联系电话 0086-532-87038830 |
前韩社区 |
前韩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据《崂山县志》记载:清明顺治年间(1659年)韩姓一支(十世祖治乾、治坤、治兑兄弟三人)由韩家村搬居村前立村,称前韩家村,韩家村称后韩家村。 政区人口 前韩村地处胶州湾畔,东邻前后阳村,西邻肖家村,南有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遥望小庄村,北与后韩南村相依。2004年8月前韩村改为前韩社区。土地总面积506亩,其中耕地面积375亩。有居民345户,总人口967人。 经济状况 2003年经济总收入1570万元,人均收入4831元,2004年经济总收入1698.8万,人均收入5188元。 社会事业 2002年春,村集体投资18万多元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历史上吃湾水、井水不卫生的问题。投资16万多元新建了幼儿园,并投资数万元修建了韩家学校。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时间将全村东、西、南、北街道4条沥青、水泥硬化,并安装了路灯,挖掘修建了村前排水沟,总投资85万元。全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投保总额15万;905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5%,投保额1.5万元。 联系电话 0086-532-87831081 |
后阳社区 |
后阳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5年)李氏从登州府迁入岱洋村(现东大洋村),家族有1人迁移到东洋嘴,立村,名东洋嘴村。次后,徐氏、邓氏、魏氏等姓氏相继迁至次地。民国时期以“三阳开泰”之意,改为“后阳村”。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街道东北角,南临胶州湾高速公路,隔海与青岛、黄岛呈“品”字型鼎立;北靠青岛市北工业园;东临胶州湾与环海经济开发区、流亭机场、胶州湾跨海大桥相连接,区位优势优越,是理想的休闲、居住地。2004年7月撤村立社区,改为后阳社区。土地总面积6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340亩,居民360户、人口1115人。 经济状况 有工商业户28家。2004年社区经济总收入2430万元,人均纯收入5180元。 资源优势 海产资源丰富,盛产对虾、益蛏、毛蛤、杂色蛤。渔业生产是主要的经济支柱。现有大马力机动渔船40艘,从业渔民300人。2004年全村水产品产量达到1000 吨 ,总收入2300万元。 社会事业 社区内的主要街道进行了硬化、亮化、美化,实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区内卫生实行专人清扫,日产日清。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先后被城阳区人民政府评为“平安村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社区”、“民主法制示范社区”等光荣称号。社区内学校、幼儿园齐全,设施先进,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社区四周进行了大面积的环海林绿化,栽种各种长绿花木十几万株。社区90%的农户拥有彩电、冰箱,摩托车成为代步工具,拥有私人汽车20部,固定电话300部,移动电话380部,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全社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30人,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型社会基本医疗保险998人,参保率达到98%。 联系电话 0086-532-87032070 87032187 网址:http://www.hongdaohouyang.com |
前阳社区 |
前阳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清顺治15年孟秋,王氏祖宏乐、宏仕兄弟率家人迁徙于村,当时村为“毛家庄”,有毛、王等姓氏7个。后在一场瘟疫加灾年中村人只剩下王姓9户23人,遂改称“王家庄”,之后又称“前东洋嘴村”。民国时期,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期间视察阴岛(红岛前名),以“三阳开泰”之义,将阴岛三个带“洋”字的自然村,改为“阳”字,该村就是其中之一。因村座落于山南,故名前阳村。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街道办事处东北2.5公里环胶州湾跨海大桥西头,村后即胶州湾高速公路,东、南濒临胶州湾,隔海与青岛市区相望。2004年8月前阳村改为前阳社区。土地总面积(包括滩涂)3650亩,其中可耕地640亩。现有居民2132人,户数为716户。 经济状况 至2004年,域内民营企业11家,年总产值600万元。 优势产业 海产资源丰富,渔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之一。现有机动渔船78艘,从业渔民500余人。至2004年底渔业总收入2460万元,人均收入5196元。 社会事业 至2004年底,社区共投入120万元,用于村庄建设。其中,修道路5条,全部硬化,形成了道路纵横、错落有致的格局,并安装了路灯,绿化、美化环境,使域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有84户居民住上宽敞明亮二层楼房。引黄河水进村,户户吃上自来水,结束了祖祖辈辈挑水吃,吃漤水的历史。域内建集贸市场一处,学校一所,幼儿园一所,还有保健室5处。街道上设立垃圾筒,成立了专门保洁队,每天清扫居民的生活垃圾。社区内有90%的户有彩电,80%以上的户有冰箱或是冰柜。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成了人们的代步工具。居民有固定电话600部,有线电视入户为280户。全社区参加医疗保险的有1937人,参保率达97.8%,投保额为4.9万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1300人,参保率达80%,投保总额为153万元。自1997年起,社区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村委会”、“文明村庄”、“模范村庄”等多项荣誉。 联系电话 0086-532-87031216 |
晓阳社区 |
晓阳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孙氏由云南迁此定居,村名为“小洋疃”,后称“小洋村”。1934年以“三阳开泰”之义,更名为“晓阳村”。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腹地,街道驻地前,虎守山南一公里。东西最大距离2.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2公里。2004年村改居,改称晓阳社区,土地总面积7590亩,其中可耕地850亩,有居民574户、1653人。 特色产业 晓阳居民历为以捕鲅鱼、刀鱼、片口鱼、光鱼、鲴眼鱼、青板鱼、虾虎、银花虾、青红盖蟹为生。近几年又新发展了池养大对虾、滩养杂色蛤,受到客贾青睐。 经济状况 全社区共有村办工厂2家,外资企业1家,民营水产品加工厂20家,商业、服务业11家,流动商业15户,滩涂养殖30户,饲养业、果林业16户。2004年,渔农工商年总收入6995万元,人均年收入4460元。 社会事业 居民争创“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风气已蔚然形成。2002年始,对70岁以上老者每年补贴200元。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全面实行了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4年,全社区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9%;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2%。自1991年以来连获市级和区级“文明村庄”、“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
殷家社区 |
殷家社区是山东省青岛城阳区红岛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702140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214。邮政编码为26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32 ,车牌号码为鲁B。与小庄社区、萧家社区、后韩北社区、后韩南社区、前韩社区、后阳社区、前阳社区、晓阳社区、东大洋社区、高家社区、邵哥庄社区、观涛社区、宿流社区、沟角社区、西大洋社区、宁家社区相邻。 |
东大洋社区 |
东大洋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6年),有召氏、闫氏、李氏、徐氏,先后由云南迁至此地立村,因域内有一山,名“东大山”,有小泰山之称,又三面环海,因而取名“岱洋”,又称“大洋”,1894年改称东大洋。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东南隅,距街道机关住地3.5公里,南濒胶洲湾,隔海与青、黄二岛相望;土地总面积42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840亩,总户数1242户,总人口3738人。 经济状况 1994年共引进合资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28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元,2004年经济总收入18800万元,人均收入近5000元。 优势产业 旅游赶海观光是社区经济发展的重点,2002年社区开发了赶海观光园。社区海产资源丰富,渔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之一。现有机动渔船220艘,从业渔民达700余人。2004年全村水产品产量达到11.450万吨,渔业总收入6010万元。 社会事业 自1995年以来,社区共投入40万元,两次更换变压器,供电量达到300千瓦,使村民和工业电有了保障。1996年投资105万元,引黄河水进村,彻底结束祖辈吃水难的历史。1996年—2002年投资121万元,修建和和硬化两条进村路并绿化、亮化;投资110万元,修建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健身娱乐场、文化活动中心各一处。村内有卫生保健室三处,街上设专用垃圾桶,成立专门保洁队伍。社区98%农户有彩电、冰箱、摩托车,固定电话1050部,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全社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700余人,参保率73%;参加合作医疗保险3200余人,参保率达87%。社区连年被青岛市评为“文明社区”。 联系电话 0086-532-87039110 |
高家社区 |
高家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明韩永乐年间,高氏祖“应禄”、“应贵”兄弟由胶州城南三里河迁来建村,以姓氏取名为“高家村”。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街道中西部,座落在远近闻名的“青云宫”北面山角下,距街道驻地1.5公里,东与鳌东路相接。2004年6月,高家村改为高家社区,总面积3000亩,其中耕地面积818亩。有居民800户,人口2179人。 经济状况 招商引资是社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全社区形成了包装制品、水产加工、养殖、床子、锻打、制网等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共有个体私营企业17家,其中引进外资企业1家,内资企业1家。规划建设特种养殖小区二处,共18家,年养殖貂、狐等数量达1万余只。2004年,社区经济总收入6350万元,人均收入5068元。 优势产业 位于社区南山的“青云宫”,属崂山“九宫八洞七十二庵”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民俗旅游文化之圣地。多年来,社区累计投资250多万元加大对青云宫的开发建设和绿化美化。青云宫内苍松翠柏,环境幽静宜人,给社区及街道培植了无限的商机。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现有机动渔船68条,从业渔民近2000人,2004年渔业总收入350万元。 社会事业 1996年以来,社区共投入28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修街道9条,主要街道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水资源非常丰富,有自建深水井二口,并引黄入村,居民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新建集贸市场1处,建学校1所,幼儿园1所,街道上设立了垃圾桶、垃圾池,成立了专门保洁队伍。社区82%的居民拥有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摩托车成为代步工具,电话、手机通讯工具已经普及,有线电视入户近300户。1995年被评为青岛市五个好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庄,认真做好社区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工作,是街道唯一为60周岁以上投保的社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54人,参保率达96%,投保总额达200余万元;有1889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7%,投保额4.8万余元。 电话:0086-532-87832717 |
邵哥庄社区 |
邵哥庄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元朝至正25年,邵氏在此定居,谓时名“邵哥庄”。继邵氏立村之后,刘氏于明初自即墨迁入,冠村名“邵哥庄村”。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街道办事处东北1000米,东临胶州湾,西连岙东路,南接千亩虾池,北连红岛工业园。2004年7月邵哥庄村改为邵哥庄社区,有土地面积3500亩,其中耕地1779亩,居民1100户,3088人。 经济状况 受整体规划和保护政策的影响,社区经济的主要来源依靠渔业和养殖。2004年社区经济总收入8752万元,集体可支配财力84万元,人均收入5200元。 优势产业 社区渔业是社区的经济支柱,也是红岛街道一个典型的远洋渔业大村,共有远洋大马力渔船56艘,总动力15000千瓦,海岸线长3000米,浅水养殖滩涂2500亩,从业人员占社区劳力的70%。2004年社区渔业总收入7886万元。 社会事业 投资180万元整修硬化了进村路,投资90万元装上了自来水,投资97万元改造了供电设备,安装了照明路灯,兴建了居民楼区。先后投资210万元新建了幼儿园,改造了教学楼、文化中心。社区成立了老年协会、健身队、扇子舞队、“夕阳红”锣鼓队、“夕阳红”巡逻队和卫生保洁队、护林队。现社区内有固定电话953部,移动电话1237部,97%的家庭有彩电、冰箱,摩托车成了人们的代步工具。自2003年起社区为70岁以上的居民投保养老保险,每年给老人过“老人节”。到2004年,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4.4%;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5.8%。社区先后被市、区评为先进党组织和文明村庄称号。 |
观涛社区 |
观涛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胡氏由云南迁居城阳流亭,越一载,率眷至阴岛立村,因胡氏在军中为官,故村名“官疃”,1934年更名“观涛村”。 政区人口 位于胶州湾北岸,距街道驻地1.2公里,南与青岛、黄岛相望,北距胶州湾高速公路3公里。2004年观涛村改为观涛社区,有土地总面积1269亩,其中可耕地580亩,居民378户,1031人。 经济状况 2001年韩国客商租用本村土地20亩建厂房一处,利用村前两大池塘从事鱼类养殖。到2004年,社区共有民营冷藏厂1处、水产品加工厂5处、商业及各类服务业28家,饲养业11户。2004年社区经济总收入3869万元,人均5150元。 优势产业 居民历以捕捞为主,对胶州湾的鱼类、虾类、贝类大部分能够捕获,尤以捕获银花虾、加工海蛰皮远近闻名。社区共有海水养殖面积1000亩,对虾养殖100亩。其中,1995年的海产品产值超过1376万元。 社会事业 1992年以来,社区共投入55万元用于社区建设。修街道3条,中心街沥青硬化、安装路灯,进行了绿化美化。有42户居民住上了楼房。1985年引黄河水入户。投资41万元跟宿流社区合建小学教学楼一处。街道上设垃圾池4处,垃圾桶10个,专车清理。截止2004年,全社区固定电话217部,彩电341台,有线电视100 户,冰箱283台,摩托车131辆。全社区医疗投保977人,参保率97%,投保额4.98万元,独生子女投保367人;养老保险入保601人,投保额113.7万元,投保率90%。1994年以来,多次被授予“文明村庄”、“模范村委会”称号。 联系电话 0086-532-87036115 |
宿流社区 |
宿流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明朝永乐年间,金氏祖从云南昆明县徙此建村,初为“西荒村”,后称“西辽村”,1934年更名“宿流村”。 政区人口 地处胶州湾畔,红岛街道西南隅,距街道驻地2公里。北距胶州湾高速公路3.5公里,南与青岛、黄岛一衣带水。2004年宿流村改为宿流社区,有土地总面积4495亩,其中可耕地680亩。居民1464户,3879人。 经济状况 2001年被青岛市确定为“海洋产研区”。日本大善、香港恩利、三洋水产、红福英水等大型企业相继建成,占地868.3亩,总投资12960万元。工业区水、电、道路、通信等基本设施一应俱全。到2004年,社区有民营水产品加工厂20余处,商业服务业112家,滩涂养殖100户。2004年经济总收入13855万元,人均收入5200元,集体可支配资金170万元。 优势产业 社区“黄澜”养殖的蛤、蛎以及对虾、贝类、紫菜都是本地的特产,养殖面积12500亩。闻名青岛的“阴岛虾皮”,其主要产地就位于社区的前海和西部海域。 社会事业 1993年以来,社区投资542万元,用于社区建设。修街道9条,其中7条总长12公里,铺设了沥青路面,安装了路灯,进行了绿化、美化;建住宅楼37处(包括三个单元的六层楼一座);建集贸市场一处,海港码头2处;建商业楼区,占地3000平方米;建青岛市达一流标准的幼儿园、小学教学楼各一处。1991年黄河水入户。社区92%的民户有彩电、冰箱,有线电视430户,固定电话1000户。全社区养老保险参保3243人,投保率83.6%,投保额294万元;参加医疗保险投保率95.3%。1991年以来,先后被青岛市授予“文明村庄”、“安全村庄”、 “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联系电话 0086-532-87035003 |
沟角社区 |
沟角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据《崂山县地名志》及村碑记载,沟角村相传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由苟氏在此建村,名为苟家庄。后苟氏绝户。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于氏从棘洪滩港北村迁入定居,村名沿旧。后因村名不雅,1934年以村建于沟角上,更名谓“沟角村”。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街道驻地西侧,距街道办事处0.5公里,东与晓阳村西山相接,北与高家村青云宫交界,西与观涛村东小山相接,南部濒临胶州湾畔。东西最大距离0.41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4公里,总面积870亩。2004年7月沟角村改为沟角社区,有居民168户,人口402人。 经济状况 招商引资是社区经济发的重点,在工业园内建有标准厂房一处。全村建水产品加工厂2处,各类商业服务业14家,各类养殖户12家。2004年全社区经济总收入925万元,人均收入4505元。 社会事业 历年来,社区投入6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修街道两条,进村路一条,全部沥青硬化,安装路灯,绿化美化。2001年投资15万元,对自来水进行改造,保证了二十四小时有水。与晓阳村合建小学一处、幼儿园一处,建保健卫生室一处,主要街道放置垃圾桶,成立专门保洁队伍,保证垃圾日产日清。2003年建立了一处1800多平方米的篮球场地及健身路径,使居民有一个锻练身体的好去处。投资2.5万元,使90多户居民安装有线电视。全社区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230人,参保率达到了90%以上;参加医疗保险达到98.7%。2003年被评为市级卫生合格村。 联系电话 0086-532-87831085 |
西大洋社区 |
西大洋社区居委会 村庄由来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赵允、赵信儿由云南交趾国乌沙卫柳树胡同棋盘街迁徙至此,择地而居,立“赵家村”,1935年更名为“西大洋村”。 政区人口 位于红岛最南端,南临大海,北接岙东路,与晓阳社区相邻,耕地面积1519亩,居民1356户,人口3842人。 特色经济 社区三面靠海,因胶州湾内水质饱含微生物,生产各种鱼、虾及贝类等海产品特别肥美,远近闻名。社区南部海岸多有海蚀崖、海蚀平台及裂隙,形成了姊妹石、-石、将军石、石过道、石船等自然奇观和娘娘庙等人文景观,是人们休闲、旅游好去处。2004年建成“休闲渔村”,成功的举办了两届“蛤蜊节”。 经济状况 1985年始建200亩对虾养殖地,大获丰收。到1992年的养殖面积达4万亩,从单一的养虾发展到养蟹、养贝类,并由池养向广阔的“滩养”推进,从浅水向深水领域扩展。1995年山东人民政府授予西大洋村为“省水产工作先进村”锦旗,及“水产先进单位”金奖杯,被誉为青岛地区第一渔村。至1999年,全村有大小海产品加工厂25家,大量的鲜货的海产品,通过流亭机场,空运抵韩国、日本等国。新建成东西两个码头,成立了由20个养殖单位加盟的水产养殖公司,促进了养殖业全方位的改革与发展。商店、饭店等服务行业遍布全社区,增加了人们致富就业的机会。2004年,社区经济总收入14900万元,可支配财力294万元,人均收入5316元。 社会事业 1991年为西大洋小学建成面积达2610平方米的二层楼教学楼,并增设了微机室、语音室等先进教学设施。2003年实行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建了“老年之家”。2004年,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2.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1%。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城阳区十佳文明村庄和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
宁家社区 |
宁家社区是山东省青岛城阳区红岛街道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3702140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214。邮政编码为266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32 ,车牌号码为鲁B。与小庄社区、萧家社区、后韩北社区、后韩南社区、前韩社区、后阳社区、前阳社区、晓阳社区、殷家社区、东大洋社区、高家社区、邵哥庄社区、观涛社区、宿流社区、沟角社区、西大洋社区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