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青岛 >> 胶州市 >> 马店镇 >> 闫家屯村

闫家屯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闫家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闫家屯村简介

  闫家屯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已有标注。相传最早为阎姓来此立村,以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阎家屯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高密,南接大杜戈庄,西靠宋家屯,东邻小杜戈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胶平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302公顷,其中农业用地95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17户,总人口7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6.9万元,人均纯收入3399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84万元,人均纯收入4265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74万元,人均纯收入564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80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99.4万公斤,亩产355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96.7万公斤,亩产347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140万公斤,亩产700公斤。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个体工商业户1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5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6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7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人。
   社会事业 1983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80%,2004年幼儿入园率95%。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4名,其中本科1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120部,电视机180台,机动车50辆,摩托车4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0219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0281101 266000 0532 查看 闫家屯村谷歌卫星地图

闫家屯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闫家屯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小寨村

  小寨    村庄由来 相传明朝初年宋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因与大寨同时所建,规模较小,称为宋家寨,宋姓绝后演化为小寨。    政区人口    小寨村位于马店镇南部,北依大寨,南接朱家寨,西靠官庄,东邻丰隆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李陆路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54公顷,其中农业用地49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10户,总人口3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7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3万元,人均纯收入36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8万元,人均纯收入430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0万元,人均纯收入505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31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39万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35万公斤,亩产600公斤。2002年粮食总产39.5万公斤,亩产610公斤。到2002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50亩,粮经比例达到1:7。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代销处、商业等。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5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6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人。    社会事业 全村拥有电视机100台。   

杨家屯村

  杨家屯    村庄由来 相传为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杨姓从-县迁至城南杨家庙,后移到此地立村。道光乙巳《胶州志》标作丰时庄,含义不清。后改为杨家屯,改称年月无考。    政区人口    杨家屯村位于马店镇东南部,北依王庄,南接碧沟河,西靠东草泊,东邻经二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135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13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48户,总人口842人。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3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0万元,人均纯收入39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8.8万元,人均纯收入428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40万元,人均纯收入526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31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64万公斤,亩产39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36.7万公斤,亩产24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70万公斤,亩产420公斤。    社会事业 1988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100%,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21名。人民生活。2004年,全村有电话183部,电视机210台,机动车98辆,摩托车125辆。    联系电话 86-0532-82270509   

白家屯村

  白家屯    村庄由来 相传明永乐扫北时,白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取名青邑屯,清末改称今名。    政区人口    白家屯村位于马店镇东部,北依耕乐庄,南接东、西草泊,西靠韩家村、葛戈庄,东邻西王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34路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29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207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338户,总人口1200人。    经济状况 解放前,纯农业,主要种植小麦、谷子、高粱。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7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91万元,人均纯收入5205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67万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960亩,粮经比例达到2:1。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0.4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65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交通、服务等,个体工商业户20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25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8人。    社会事业 1981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95%,2002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30名,其中本科5名。2001年成立了老年人活动室(秧歌队、剧团等),村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2004年,全村有电话150部,电视机330台,机动车100辆,摩托车160辆。村庄建设。1991年规划硬化村内道路。    联系电话 86-0532-83235366   

大铺村

  大铺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朝(年月不详),因距旧城署十五华里,为通莱州府之大道,曾设驿站取名为“铺”,繁衍成村,遂为村名。后村南另立村庄,称作小铺。此村称作大铺,加以区分。    政区人口    大铺村位于马店镇南部,北依宋家泊子,南接北关街道办事处,西靠陆家村,东邻朱家寨,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李陆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70.73公顷,其中农业用地48.5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08户,总人口32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1.2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6万元,人均纯收入3999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6万元,人均纯收入4166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3万元,人均纯收入522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23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31万公斤,亩产334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35.3万公斤,亩产412公斤。2002年粮食总产53.5万公斤,亩产455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96亩,粮经比例达到100:8。第二产业。2001年工业总产值180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360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个体工商业户2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9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14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7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7人。外向型经济。2001年引进了第一家外资企业天和富食品有限公司。2001年引进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123万美元。2004年引进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30万美元。    社会事业 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3名,其中本科4名。人民生活。1987年全村人均粮食750公斤,人均纯收入2000元。2004年,全村有电话60部,电视机108台,机动车22辆,摩托车66辆。   

宋家泊子村

  宋家泊子    村庄由来 相传清乾隆年间(年月不详),宋姓从城西宋戈庄(今胶西镇)迁来立村,因地势较洼,故称泊子。    政区人口    宋家泊子村位于马店镇东南部,北依碧沟河,南接阜安第二工业园,西靠东环路,东邻马店至机场公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同三高速公路、经八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201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00.8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316户,总人口9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    经济状况 解放前,村总收入0.4万元。建国后,村总收入达2.5万元。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4.7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97万元,人均纯收入6202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83.2万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780亩,粮经比例达到1:1.5。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2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463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油房、磨房等,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45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70人。    社会事业 1980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60%,2002年幼儿入园率98%。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62名,其中本科17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200部,电视机300台,机动车120辆,摩托车270辆。2000年获胶州市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庄等荣誉称号;2002年获胶州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东小屯村

  东小屯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代,由张姓立村,名包烟屯。道光乙巳《胶州志》标为丰益屯,名称含义不清。张姓绝后改称小屯。时间不详。为与西小屯区分,改为东小屯。    政区人口    东小屯村位于马店镇南部,北依楼子埠,南接陆家村,西靠鲍家屯,东邻宋家泊子,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农业用地4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01户,总人口644人。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9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20万元,人均纯收入432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9万元,人均纯收入530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37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40万公斤,亩产40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42万公斤,亩产41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45万公斤,亩产45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00亩。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个体工商业户3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45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50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57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0人。外向型经济。1999年引进了第一家外资企业齐一制鞋。2001年引进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20万美元。    社会事业 1998年新建幼儿园,2004年幼儿入园率95%。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1名,其中本科3名。1998年成立了秧歌队,村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2004年,全村有电话150部,电视机160台,机动车80辆,摩托车100辆。   

耿家庄村

  耿家庄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朝,由孙姓立村,因位于楼子埠村西,曾取名西楼子埠。后耿姓发展为主姓,遂改为耿家庄。    政区人口    耿家庄村位于马店镇西南部,北依周家河头,南接鲍家屯,西靠胶北工业园,东邻楼子埠,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6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46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14户,总人口396人。    经济状况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1万元,人均纯收入412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6万元,人均纯收入470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6万元,人均纯收入5380元。   第一产业。2000年粮食亩产40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22万公斤,亩产32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24万公斤,亩产350公斤。外向型经济。1999年引进了第一家外资企业齐一鞋厂。    社会事业 2000年,成立了剧团,村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2001年,被评为“青岛市三峡移民先进单位”。2002年新建幼儿园,幼儿入园率100%。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    联系电话 86-0532-83223808   

楼子埠村

  楼子埠    村庄由来 相传明永乐后建村,有财主在高阜上盖了一座楼,遂将村叫作楼子埠。    政区人口    楼子埠村位于马店镇西南部,北依37路,南接39路,西靠耿家庄,东邻碧沟河,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39公顷,其中农业用地23.7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75户,总人口284人。    经济状况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4.2万元,人均纯收入4018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5万元,人均纯收入4109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3万元,人均纯收入6051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22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25万公斤,亩产353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30万公斤,亩产50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26万公斤,亩产60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8亩。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7万元。2000年工业总产值104万元,2001年工业总产值105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97万元。第三产业。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2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3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3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人。    村庄建设 1992年硬化村内道路。    社会事业 1987年幼儿入园率40%,2002年幼儿入园率95%。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4名,其中本科3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50部,电视机75台,机动车3辆,摩托车4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174   

鲍家屯村

  鲍家屯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鲍、段、徐、郭等姓立村,道光乙巳《胶州志》标为丰新屯,名称含义不详。后以鲍姓为主姓改为鲍家屯。    政区人口    鲍家屯村位于马店镇西南部,北依耿家庄,南接陆家村,西靠胶北梁戈庄,东邻东小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4条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98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75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328户,总人口109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    经济状况 1987年全村人均粮食460公斤,人均纯收入800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5310元。    社会事业 全村有电话120部,电视机280台,机动车100辆,摩托车20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109   

陆家村

  陆家村    村庄由来 相传八百年前(南宋淳熙年间),有六户人家到此聚落成村,取名六家村,后演化为大写陆字,读音Lù。    政区人口    陆家村位于马店镇南部,北依东小屯,南接律家庄,西靠小王庄,东邻大铺,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济环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20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6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460户,总人口1461人。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6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8万元,人均纯收入580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118万公斤。2002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400亩。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5万元。2004年全村工业总产值120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运输、建筑等,个体工商业户10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80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50人。外向型经济。2004年引进项目40个,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利用内资1.5亿。    村庄建设 2002年规划建设了二层楼房小区,建起居民楼9栋,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村庄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1987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90%,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47名,其中本科14名。1981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1968年成立了剧团,村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人民生活。1987年全村人均粮食700公斤,人均纯收入740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5800元,全村有电话420部,电视机450台,机动车260辆,摩托车380辆。先后获得市百花村庄、市先进民兵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市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马店西村

  马店西村    村庄由来 相传最早马姓在此开店,取名马家店,繁衍成村,演化为马店。    政区人口    马店西村位于马店镇中部,北依三十二路,南接三十七路,西靠周家河头,东邻马东村,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胶平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08公顷,其中农业用地94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320户,总人口9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现有王、孙、赵、李等76个姓氏,主要为汉族。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7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32万元,人均纯收入558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480万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558万公斤,亩产92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00亩。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10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90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运输、批发等,个体工商业户12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81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0人。外向型经济,2002年引进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400万美元。2004年引进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    社会事业 1983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90%,2004年幼儿入园率99.8%。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2名,其中本科6名。2004年成立了秧歌队,村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人民生活,全村有电话266部,电视机320台,机动车18辆,摩托车75辆。村庄建设,2001年规划建设了二层楼房小区,建起居民楼13栋,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村庄环境不断改善。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397   

官庄村

  官庄    村庄由来 相传明永乐年间从云南迁来立村。因地处通往莱州府之大道,曾设为官庄,每庄庄头一人,庄丁九人……(见吴振臣《宁古塔纪略》)。据称现在仍有当年水井一口,名叫官井。    政区人口    官庄村位于马店镇南部,北依大寨,南接朱家寨,西靠宋家泊子,东邻小寨,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农业用地75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50户,总人口546人。    经济状况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5万元,人均纯收入37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0万元,人均纯收入431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1.3万元,人均纯收入5006元。第一产业。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52.7万公斤,亩产80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59.2万公斤,亩产850公斤。2002年粮食总产50万公斤,亩产85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0亩,粮经比例达到100%。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养猪等,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4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人。    社会事业 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8名,其中本科3名。人民生活。2004年人均纯收入5006元,全村有电话130部,电视机150台,机动车110辆,摩托车14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240   

西草泊村

  西草泊    村庄由来 相传明永乐扫北时,有姜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因地势低洼,多水泊和杂草,称姜家草泊,后发展成2个村,遂以东西区分。    政区人口    西草泊村位于马店镇东部,北依白家屯,南接胶东镇,西靠韩家村,东邻东草泊,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12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10公顷。到2004年底,全村共有168户,总人口54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3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3.2万元,人均纯收入401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8万元,人均纯收入4301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29万元,人均纯收入5425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32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630万公斤,亩产413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519万公斤,亩产372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649万公斤,亩产528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17亩,粮经比例达到6:2。    社会事业 1986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92%,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8名,其中本科6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130部,电视机166台,机动车81辆,摩托车101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5091   

大寨村

  大寨    村庄由来 名称来历不详。相传建村于明朝,为于姓从云南迁来建立两村,当时以大小区分,户多为大寨,户少者为小寨。此村户多,故称大寨。待考。    政区人口    大寨村位于马店镇南部,北依马店,南接官庄,西靠宋家泊子,东邻丰龙屯村,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135.8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26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70户,总人口972人。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0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50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40万公斤。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00亩,粮经比例达到3:1。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10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105万元, 人均纯收入5000元。第三产业。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9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0人。    村居建设 2000年规划硬化村内道路。2000年规划建设了二层楼房小区,建起居民楼11栋,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村庄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2000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50%,2004年幼儿入园率98%。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6名,其中本科5名。2000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2004年,全村有电话210部,电视机270台,机动车137辆,摩托车12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1136   

韩家三村

  韩家三村    村庄由来 相传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韩经忠从云南槐树底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明永乐进士、右副御史、巡抚宁夏韩福故里。1955年,韩家村分为韩家一村、韩家二村、韩家三村,本村即由此来。    政区人口    韩家三村位于马店镇东南部,北依胶朱路,南接胶东镇,西靠经九路,东邻经五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一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20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8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06户,总人口7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    经济状况 解放前,经济相当落后。建国后,经济状况逐年好转。 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07万元,人均纯收入5607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9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13万公斤,亩产37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18万公斤,亩产560公斤。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收购大椒等,个体工商业户1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5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6人。外向型经济。2002年引进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30万美元。    社会事业 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8名,其中本科3名。1992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人民生活。2004年全村有电话186部,电视机202台,机动车110辆,摩托车180辆。   

韩家二村

  韩家二村    村庄由来 相传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韩经忠从云南槐树底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明永乐进士、右副御史、巡抚宁夏韩福故里。1955年,韩家村分为韩家一村、韩家二村、韩家三村,本村即由此来。    政区人口    韩家村位于马店镇东南部,北依葛戈庄,南接大寨村,西靠马店东村,东邻韩家一村,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纬三十七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41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31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35户,总人口842人。    经济状况 解放前,经济相当落后。建国后,经济状况逐年好转。 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56万元,人均纯收入5505元。第一产业。2004年粮食总产1320万公斤,亩产550公斤。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商饮、运输业等,个体工商业户3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5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人。    村庄建设 1995年硬化村内道路。1995年规划建设了二层楼房小区。    社会事业 1991年新建幼儿园,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7名,其中本科2名。人民生活。2004年人均纯收入5505元,全村有电话215部,电视机225台,机动车205辆,摩托车45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538   

韩家一村

  韩家一村    村庄由来 相传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韩经忠从云南槐树底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后随人户的增多,分为一、二、三村,此为一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南2公里处,东邻西草泊,西南接大寨,西靠新立屯,北毗马店。2005年底,全村共210户,653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08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3222728   

王家河头村

  王家河头    村庄由来 王家河头村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当时由两兄弟王来东、王来西在此地落户安家。    政区人口    位于马店镇西部,北依济青高速公路,南接楼子埠,西靠周家河头,东邻马店西村,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胶平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266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66公顷。2004年底,全村共有340户,总人口11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现有王、李、刑、鲍等7个姓氏,主要为汉族。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90万元,人均纯收入586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105万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275万公斤,亩产490公斤。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加工、养鸡等,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55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00人。    社会事业 1985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60%,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20名,其中本科6名。1990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村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人民生活,1987年全村人均粮食250公斤,人均纯收入1300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5890元,全村有电话190部,电视机320台,机动车160辆,摩托车230辆。村庄建设,1990年规划硬化村内道路。主要荣誉称号:“文明村庄”、“青年之家”、“计划生育‘三为主’模范村”、“百花村庄”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386   

周家河头村

  周家河头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朝,从云南迁入,先有韩、魏二姓立村。后周姓迁入,门户居多,村坐落在碧沟河发源地,故名周家河头。    政区人口    周家河头村位于马店镇西部,北依南坦村,南接耿家庄,西靠陈、李两个河头,东邻王家河头,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胶平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4公顷,其中农业用地9.6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99户,总人口63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0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51万元,人均纯收入570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42万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173万公斤,亩产482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55亩,粮经比例达到4:1。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15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85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牛肉干厂、木工作坊等,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9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8人。    社会事业 1985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70%,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4名,其中本科1名。1998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人民生活,1987年全村人均粮食660公斤,人均纯收入2000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5700元,全村有电话130部,电视机190台,机动车80辆,摩托车80辆。村庄建设,1995年规划半硬化村内道路。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891   

小后屯村

  小后屯    村庄由来 相传明朝末年,朱、吴二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取名朱吴屯,演化为后屯。因在马店集后东西二村,以大小区分,此村为小。    政区人口    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大后屯村,南接马店村,西靠王家河头,东邻经7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纬31、32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6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45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08户,总人口355人。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万元, 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0万元,人均纯收入540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978万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220万公斤,亩产404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00亩,粮经比例达到3:1。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5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60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油房、商饮业等,个体工商业户2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7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5人。    社会事业 2004年幼儿入园率99%。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3名。人民生活,1987年全村人均粮食250公斤,人均纯收入715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5400元,全村有电话65部,电视机95台,机动车3辆,摩托车75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2389   

大后屯村

  大后屯    村庄由来 相传明朝末年朱、吴二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取名朱吴屯,演化为后屯。因在马店集后东西二村,以大小区分,此村为大。    政区人口    大后屯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308公路,南接马店镇,西靠开发区工业园,东邻同三高速,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308、同三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6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56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60户,总人口557人。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3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2万元,人均纯收入5100元。    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65万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205万公斤,亩产415公斤。第二产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87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批发、饮食等,个体工商业户6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6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5人。外向型经济,2002年引进了第一家外资企业扶一。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    社会事业 1992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80%,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3名,其中本科2名。人民生活,1987年全村人均粮食1300公斤,人均纯收入300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5400元,全村有电话118部,电视机156台,机动车48辆,摩托车126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862   

马店东村

  马店东村    村庄由来 相传最早马姓在此开店,取名马家店,繁衍成村,演化为马店。后随人口的增多,分成三个村,此为东村。    政区人口    位于马店镇东部,北依纬32路,南接马店中西,西靠马店西村,东邻老胶州三中,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胶平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03公顷,其中农业用地85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60户,总人口84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现有赵、姜、陈、曲等13个姓氏,主要为汉族。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3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6万元,人均纯收入490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6.2万公斤。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7亩,粮经比例达到90%。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饮食、维修等,个体工商业户9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6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6人。    社会事业 1986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90%,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0名。人民生活,1987年全村人均粮食78公斤,人均纯收入780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4900元,全村有电话230部,电视机240台,机动车180辆,摩托车16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377   

马店中村

  马店中村    村庄由来 相传最早马姓在此开店,取名马家店,繁衍成村,演化为马店。后分为三个村,此为中村。    政区人口    马店中村位于马店镇东部,北依马店东村,南接三十五路,西靠马店西村,东邻中心中学,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胶平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9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65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96户,总人口67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60万元,人均纯收入5636元。1987年粮食总产5.52万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20亩,粮经比例达到81.6%。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4.2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饮食、维修等,个体工商业户11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9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3人。引进了第一家外资企业海润丰公司。    社会事业 1986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达90%,2004年幼儿入园率达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7名,其中本科1名。2001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1987年全村人均粮食80公斤,人均纯收入807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4780元,全村有电话176部,电视机180台,机动车40辆,摩托车16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821   

朱家寨村

  朱家寨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为明朝朱姓从小云南迁来立村,为与大寨、小寨相呼应,取名朱家寨。    政区人口    朱家寨村位于马店镇南部,北依官庄,南接飞机场,西靠北关,东邻胶东,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李陆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06公顷,其中农业用地83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20户,总人口67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5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6万元,人均纯收入3714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5万元,人均纯收入501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72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65万公斤,亩产65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69万公斤,亩产69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69.5万公斤,亩产705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00亩,粮经比例达到20%。第三产业: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15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17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8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人。2004年,人均纯收入5010元。    社会事业 2004年,全村有电话120部,电视机220台,机动车70辆,摩托车8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576   

曹戈庄村

  曹戈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胶州志》标为曹哥庄,相传为明末曹姓从南乡高家洼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曹戈庄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纬20路,南接马店,西靠官路村,东邻同三公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15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2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363户,总人口126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    经济状况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78万元,人均纯收入3868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91万元,人均纯收入4285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72万元,人均纯收入5800元。第一产业。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77万公斤,亩产5082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101万公斤,亩产570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97.4万公斤,亩产5867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00亩,粮经比例达到1:1。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纸箱厂等,个体工商业户6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10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13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8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0人。外向型经济。2002年引进了第一家外资企业三福有机化肥厂。2000年引进外资利用外资1500万元。2004年引进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元。    村庄建设 1993年,硬化村内道路。    社会事业 1987年成立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40%,2004年幼儿入园率85%。2004年,全村有电话200部,电视机300台,机动车150辆,摩托车26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7118   

宋家屯村

  宋家屯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末清初,道光乙巳《胶州志》标作丰有庄,相传最早为纪姓立村,名纪家庄,后宋姓迁入村里,遂改为宋纪屯,后演化为宋家屯。    政区人口    宋家屯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胶河农场,南接济青高速,西靠胶北镇梁家屯,东邻闫家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胶平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45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33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520户,总人口1845人。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0万元,人均纯收入40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0万元,人均纯收入450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50万元,人均纯收入601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150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300万公斤,亩产50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320万公斤,亩产52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350万公斤,亩产52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500亩,粮经比例达到1:2。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面粉厂、代锯房等,个体工商业户9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21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30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35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0人。    社会事业 1994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80%,2004年幼儿入园率99%。1987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2004年,全村有电话350部,电视机700台,机动车400辆,摩托车30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0059   

郭古庄村

  郭古庄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初,为郭姓立村。道光乙巳《胶州志》标作郭家庄。    政区人口    郭古庄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毛家屯,南接大后屯,西靠前崔家庄,东邻栗园,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济青高速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6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47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01户,总人口36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    经济状况 解放前,人均收入100元;建国后,人均收入1000元;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0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5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160。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0亩,粮经比例达到7:1。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个体工商、畜牧业等,个体工商业户8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4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5人。    社会事业 1985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95%,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2004年,全村有电话40部,电视机90台,机动车30辆,摩托车5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1358   

后崔家庄村

  后崔家庄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朝,崔姓从城里迁来立村,名崔家庄。繁衍扩大成为二村,以前后区分,此为后村。以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杜戈庄,南接前崔,西靠高速公路胶州出口,东邻郭古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济青高速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31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4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64户,总人口1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5万元,人均纯收入320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0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27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21万公斤,亩产24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30万公斤,亩产261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24万公斤,亩产264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60亩,粮经比例达到3:2。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1万元。2000年工业总产值2万元,2001年工业总产值5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9万元。第三产业。个体工商业户1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2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3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3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人。    村庄建设 1992年规划硬化村内道路。    社会事业 2004年,全村有电话41部,电视机70台,机动车26辆,摩托车33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1518   

前崔家庄村

  前崔家庄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朝,崔姓从城里迁来立村,名崔家庄。繁衍扩大成为二村,以前后区分,此为前村。以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前崔家庄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后崔,南接济青公路,西靠收费站,东邻郭古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济青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51.05公顷,其中农业用地29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08户,总人口29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0万元,人均纯收入36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9万元,人均纯收入410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60万元,人均纯收入530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30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25万公斤,亩产26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35万公斤,亩产30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25万公斤,亩产26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80亩,粮经比例达到3:2。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2万元。2000年工业总产值30万元,2001年工业总产值45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50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有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4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人。    社会事业 1994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100%,2002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1名,其中本科3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85部,电视机100台,机动车50辆,摩托车55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1328   

小杜戈庄村

  小杜戈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最早为杜姓立村,因比大杜哥庄立村晚而小,故称小杜哥庄。“哥”演化为“戈”字。    政区人口    小杜戈庄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胶河农场,南接后崔家庄,西靠大杜戈庄,东邻毛家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朱诸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5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10公顷。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9万元,人均纯收入5729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45万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113万公斤,亩产370公斤。第三产业。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7家。    社会事业 1987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70%,2004年幼儿入园率99%。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38名,其中本科13名。1918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2004年,全村有电话170部,电视机195台,机动车140辆,摩托车13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0139   

大杜戈庄村

  大杜戈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最早为杜姓立村,取名杜戈庄。后村东北又立新村,也名杜戈庄,遂以大小区分。此村为大。    政区人口    大杜戈庄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闫家屯,南接王家河头,西靠胶北镇,东邻小杜戈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胶平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206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97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468户,总人口16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36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69万元,人均纯收入3977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23万元,人均纯收入418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80万元,人均纯收入708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160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145万公斤,亩产4998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156万公斤,亩产5792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122万公斤,亩产7611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70亩,粮经比例达到8%。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30万元。外向型经济。1997年引进了第一家外资企业西源玩具。到2004年引进外资项目7个。    村庄建设 1999年规划建设了二层楼房小区,建起居民楼27栋,总建筑面积2808平方米,村庄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1991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40%,2004年幼儿入园率97%。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21名,其中本科5名。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1993年成立了门球队(秧歌队、剧团等),村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人民生活。1987年全村人均粮食948公斤,人均纯收入2600元。2004年人均纯收入7080元,全村有电话287部,电视机390台,机动车273辆,摩托车412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0121   

匡家庄村

  匡家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相传为明朝,以匡姓为早故名匡家庄。    政区人口    匡家庄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官路水库,南接曹戈庄,西靠夏于庄,东邻吴家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朱诸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6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54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20户,总人口42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8万元,人均纯收入4026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万元,人均纯收入430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76万元,人均纯收入6199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20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60万公斤,亩产75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70万公斤,亩产86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105万公斤,亩产130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0亩,粮经比例达到12%。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1.1万元。2000年工业总产值20万元,2001年工业总产值19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30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油坊、磨房等,个体工商业户5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9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11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5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人。    社会事业 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9名,其中本科1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90部,电视机130台,机动车80辆,摩托车11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7325   

毛家屯村

  毛家屯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清康熙年间。道光乙巳《胶州志》标为丰跻庄,取吉祥言“丰登”之意。传说为毛姓立村。何时何故改名不详。    政区人口    毛家屯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官路水库,南接石门子口村,西靠小杜戈庄,东邻夏于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纬二十路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75.6公顷,其中农业用地55.8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62户,总人口52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9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7万元,人均纯收入49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23万元,人均纯收入450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1.3万元,人均纯收入530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84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974万公斤,亩产82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980万公斤,亩产872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900万公斤,亩产759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00亩,粮经比例达到30%。    社会事业 1999年新建幼儿园,2002年幼儿入园率98%。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3名,其中本科1名。1998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2004年,全村有电话120部,电视机140台,机动车60辆,摩托车9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7196   

冷家庄村

  冷家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因冷姓立村而名。    政区人口    冷家庄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北王珠镇,南接二十路,西靠官路水库,东邻北王珠镇,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经五路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6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53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02户,总人口3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6万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9万元,人均纯收入360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5万元,人均纯收入510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25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40万公斤,亩产70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38万公斤,亩产60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36万公斤,亩产55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0亩,粮经比例达到20%。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辣椒收购等,个体工商业户20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30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30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32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0人。    社会事业 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8名,其中本科4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70部,电视机100台,机动车25辆,摩托车7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8360   

夏于庄村

  夏于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为夏、于二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取名夏于庄。    政区人口    夏于庄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官路水库,南接官路,西靠毛家屯,东邻匡家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胶平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2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0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27户,总人口83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    经济状况 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100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180万公斤,亩产90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180万公斤,亩产90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200万公斤,亩产100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0亩,粮经比例达到4%。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大椒、废品运输等,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11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3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0人。    村庄建设 1998年规划硬化村内道路。    社会事业 1998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98%,2002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3名,其中本科3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150部,电视机220台,机动车180辆,摩托车168辆。曾获胶州市文明村庄、胶州市百花村庄等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931   

东王延庄村

  东王延庄    村庄由来 相传明朝(王氏墓志为明嘉靖年间),王氏兄弟从云南迁来立村,兄名王益住西庄,弟名王延住东庄。道光《胶州志》标作小王义庄。后演化为东王延庄。    政区人口    东王延庄村位于马店镇东部,北依胶莱镇,南接胶东镇,西靠西王益庄,东邻胶莱镇,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胶平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46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33.3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310户,总人口102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92万元,人均纯收入4137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70万元,人均纯收入4245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88万元,人均纯收入534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84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131万公斤,亩产494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131万公斤,亩产46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160万公斤,亩产566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70亩,粮经比例达到7:3。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8万元。2000年工业总产值48万元,2001年工业总产值47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56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木跟厂、大桶厂等,个体工商业户5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10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10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1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1人。    村庄建设 1992年规划硬化村内道路。2000年规划建设了二层楼房小区,建起居民楼2栋,总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村庄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1984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80%,2002年幼儿入园率9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60名,其中本科10名。1964年成立了村剧团等,村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2004年,全村有电话240部,电视机300台,机动车180辆,摩托车15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5029   

栗园村

  栗园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有说为明朝。道光乙巳《胶州志》标为立兰庄。名称来历含义不详,待考。群众传说马姓立村,因发展栗树园林而名。    政区人口    栗园村位于马店镇被部,北依石门子口,南接马店,西靠郭古庄,东邻官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经七路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783公顷,其中农业用地70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02户,总人口624人。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2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2万元,人均纯收入3482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3万元,人均纯收入4283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10万元,人均纯收入5589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40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54万公斤,亩产35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68万公斤,亩产41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76万公斤,亩产34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60亩,粮经比例达到14%。第三产业。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40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42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60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0人。    社会事业 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8名,其中本科3名,研究生1名。人民生活。2004年,全村有电话130部,电视机150台,机动车6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7559   

西王益庄村

  西王益庄    村庄由来 相传明朝(王氏墓志为明嘉靖年间),王氏兄弟从云南迁来立村,兄名王益住西庄,弟名王延住东庄。道光《胶州志》标作大王义庄。后演化为西王益庄。    政区人口    西王益庄村位于马店镇东部,北依胶莱,南接杨家屯,西靠白家屯,东邻东王延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朱诸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33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3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302户,总人口1043人。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60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90万元,人均纯收入440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62万元,人均纯收入5876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112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123万公斤,亩产467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121万公斤,亩产49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92万公斤,亩产398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50亩。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大地、加热管厂等,个体工商业户16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41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42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42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9人。外向型经济。1997年引进了第一家外资企业先锋公司。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50万美元。    村庄建设 2000年规划建设了二层楼房小区,建起居民楼2栋,总建筑面积840平方米,村庄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1996年新建幼儿园,2004年幼儿入园率90%。2004年,全村有电话198部,电视机300台,机动车60辆,摩托车72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5508   

官路村

  官路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为胶州至莱州府之要冲大道,群众称为官路,遂以命村。    政区人口    官路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夏于庄,南接马店,西靠石门子口,东邻曹戈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经九路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20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35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350户,总人口114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18万元,人均纯收入3732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0万元,人均纯收入427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09万元,人均纯收入5795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70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580万公斤,亩产795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656万公斤,亩产573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502万公斤,亩产55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00亩,粮经比例达到1:3。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0万元。2000年工业总产值25万元,2001年工业总产值55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40万元。第三产业。个体工商业户5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10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10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5家。    社会事业 1996年新建幼儿园,2002年幼儿入园率98%。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30名,其中本科8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200部,电视机350台,机动车280辆,摩托车30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7703   

金家疃村

  金家疃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志》已标注。相传为金姓立村,取名金家疃。    政区人口    金家疃村位于马店镇东北部,北依济青公路,南接葛戈庄村,西靠栗园村,东邻同三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李孟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63公顷,其中农业用地4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03户,总人口34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5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1万元,人均纯收入4138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6万元,人均纯收入430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2万元,人均纯收入6138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235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343.3万公斤,亩产641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688万公斤,亩产10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90亩。第二产业。2000年工业总产值94万元,2001年工业总产值138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106万元。    社会事业 2004年,全村有电话63部,电视机78台,机动车56辆,摩托车68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1816   

葛戈庄村

  葛戈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胶州志》标为葛家庄。相传为葛姓立村,姓氏命名。葛姓虽绝,名称沿旧。    政区人口    葛戈庄村位于马店镇东北部,北依金家疃,南接韩加村,西靠马东,东邻瓦丘埠,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经五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其中农业用地10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96户,总人口634人。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3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30.5万元,人均纯收入39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6.5万元,人均纯收入4204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5万元,人均纯收入6300元。1987年粮食总产53.4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128.6万公斤,亩产945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160万公斤,亩产116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151.6万公斤,亩产1100公斤。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养殖业、运输等,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3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3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4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人。    社会事业 1985年成立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80%,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0名,其中本科4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150部,电视机196台,机动车92辆,摩托车11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1669   

耕乐庄村

  耕乐庄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名称来历传说有二:一、为张文福几户立村,耕地时耕出一面锣来,取名耕锣庄,演化为耕乐庄;二、该村有位老人叫王耕乐,德高望重,因四周村庄尊称为耕乐庄。待考。    政区人口    耕乐庄村位于马店镇东北部,北依张跃屯,南接白家屯,西靠瓦丘埠,东邻辛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308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20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4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336户,总人口106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经济状况 解放前,农村经济总收入5万元,建国后,人均纯收入10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万元,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0.5万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86.8万元,人均纯收入5862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52.8万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870亩,粮经比例达到35.6%。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26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85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运输、服务等,个体工商业户5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40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95人。    社会事业 1994年新建幼儿园,2002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20名,其中本科11名。1998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2001年成立了高跷队(秧歌队、剧团等),村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2004年,全村有电话230部,电视机320台,机动车200辆,摩托车300辆。村庄建设。1992年规划硬化村内道路。    联系电话 86-0532-83236989   

吴家庄村

  吴家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因吴姓从云南迁来立村而得名。    政区人口    吴家庄村位于马店镇东北部,北依北岑村,南接张跃屯,西靠匡家庄,东邻赵家营,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同三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15公顷,其中农业用地95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60户,总人口803人。    经济状况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0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90万元,人均纯收入436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60万元,人均纯收入5800元。第一产业。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55万公斤,亩产40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64万公斤,亩产41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66万公斤,亩产426公斤。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油坊、棉绒加工等,个体工商业户10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10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12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2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0人。    村庄建设 2000年规划建设了二层楼房小区,建起居民楼1栋,总建筑面积96平方米,村庄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1987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90%,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2名,其中本科8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180部,电视机260台,机动车90辆,摩托车10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0227   

赵家营村

  赵家营    村庄由来 相传唐王征东时此处曾设兵营,后在此立村就叫营里庄。解放后因赵姓居多,1958年改为赵家营。    政区人口    赵家营村位于马店镇东北部,北依南岭,南接张跃屯,西靠吴家庄,东邻南王珠,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84公顷,其中农业用地76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56户,总人口503人。    经济状况 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0万元,人均纯收入348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6万元,人均纯收入4187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4万元,人均纯收入5421元。第一产业。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48万公斤,亩产334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万64公斤,亩产443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万49公斤,亩产365公斤。第三产业。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3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3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人。    社会事业 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8名,其中本科6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120部,电视机150台,机动车4辆,摩托车7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7629   

瓦丘埠村

  瓦丘埠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万历年间,从云南迁来立村,因当地有一高埠,且多碎砖瓦片(当是古建筑或墓冢之属),立村后以此为名。    政区人口    瓦丘埠村位于马店镇东北部,北依张跃屯,南接白家屯,西靠葛戈庄,东邻耕乐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118公顷,其中农业用地96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78户,总人口636人。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6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5万元,人均纯收入3736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36万元,人均纯收入4174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4万元,人均纯收入5904元。1987年粮食总产386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559万公斤,亩产434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529万公斤,亩产42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661万公斤,亩产412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20亩。    社会事业 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6名,其中本科4名。1994年建起了村民文化大院。2004年,全村有电话126部,电视机160台,机动车60辆,摩托车12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6850   

张跃屯村

  张跃屯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年间。道光《胶州志》标作张耀屯。相传为张姓立村,以吉祥佳言取光宗耀祖之意命村。因当地“跃”“耀”二字读音相同,后取跃进之意演化为“跃”字。    政区人口    张跃屯村位于马店镇东北部,北依吴家庄,南接瓦丘埠,西靠曹戈庄,东邻胶莱镇辛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纬20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36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30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80户,总人口9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0万元,人均纯收入4108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0万元,人均纯收入4216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7万元,人均纯收入5705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308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369万公斤,亩产41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378万公斤,亩产421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370万公斤,亩产412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800亩。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个体工商业户5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7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8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8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0人。    社会事业 1986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50%,2002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8名,其中本科4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210部,电视机275台,机动车140辆,摩托车16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7229538   

东草泊村

  东草泊    村庄由来 相传明永乐扫北时,有姜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因地势低洼,多水泊和杂草,称姜家草泊,后发展成2个村,遂以东西区分。    政区人口    东草泊村位于马店镇东部,北依白家屯,南接胶东镇,西靠西草泊,东邻杨家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91公顷,其中农业用地81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70户,总人口5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4万元,人均纯收入403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7万元,人均纯收入429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54万元,人均纯收入5203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24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519万公斤,亩产42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414万公斤,亩产355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578万公斤,亩产422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50亩,粮经比例达到5:1。    社会事业 1986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90%,2004年幼儿入园率100%。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5名,其中本科3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120部,电视机150台,机动车60辆,摩托车10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5066   

闫家屯村

  闫家屯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已有标注。相传最早为阎姓来此立村,以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阎家屯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高密,南接大杜戈庄,西靠宋家屯,东邻小杜戈庄,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胶平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302公顷,其中农业用地95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217户,总人口7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6.9万元,人均纯收入3399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84万元,人均纯收入4265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74万元,人均纯收入564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80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99.4万公斤,亩产355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96.7万公斤,亩产347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140万公斤,亩产700公斤。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个体工商业户1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5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6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7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人。    社会事业 1983年新建幼儿园,1987年幼儿入园率80%,2004年幼儿入园率95%。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4名,其中本科1名。2004年,全村有电话120部,电视机180台,机动车50辆,摩托车40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30219   

石门子口村

  石门子口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朝(年月不详)王姓从云南搬到杨家庄,又移至此立村。后陶姓迁入,以石垒筑街门楼,因当地缺石头,故而出名,借以命村。    政区人口    石门子口村位于马店镇北部,北依水库,南接栗园,西靠郭古庄,东邻官路,隶属胶州市马店镇管辖。有经七路公路穿越村域,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55公顷,其中农业用地54公顷。2004年,全村共有134户,总人口48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经济状况 198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9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7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10万元,人均纯收入4280元,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18万元,人均纯收入5510元。第一产业。1987年粮食总产3.8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到74.8万公斤,亩产600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76万公斤,亩产610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73万公斤,亩产440公斤。到2004年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00亩,粮经比例达到24%。第二产业。1987年全村工业总产值12万元。2000年工业总产值33万元,2001年工业总产值36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53万元。第三产业。1987年,全村第三产业项目有弹花、油坊等,个体工商业户4家。2000年个体工商业户8家,2001年个体工商业户11家。2004年个体工商业户16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8人。    社会事业 1987年以来,全村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1名。人民生活。2004年,全村有电话68部,电视机130台,机动车4辆,摩托车66辆。    联系电话 86-0532-83221519   


闫家屯村特产大全




闫家屯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