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青岛 >> 胶州市 >> 里岔镇 >> 后观音堂村

后观音堂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后观音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观音堂村简介

  后观音堂
   村庄由来 据传该村系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0年),周百和从龙王庙(今张应镇)迁来立村,名周家大村。后因村内建一座观(世)音菩萨庙,遂逐渐将村叫做观音堂。解放后以自然沟为界,发展为前后二村,此为后村,简称后堂。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东邻张应镇,南靠前堂,西接里岔河北,北毗甘沟庄。2005年底,全村共90户,30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77万元,人均纯收入5337.7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3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942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0281108 266000 0532 查看 后观音堂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观音堂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后观音堂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崔家庄村

  崔家庄    村庄由来 传说约六百年前(明洪武年间),崔姓从-县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西北部,东邻槐树底,南靠大村,西接高家庄,北毗沙南庄。2005年底,全村共138户,504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万元,人均纯收入4993元,农业机械总动力59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389   

里岔村

  里岔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万历年间(年月不详),据说取名孟母择邻典故,教诲后人“里仁为美”(语出《论语?里仁》)勿出岔错。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中部略偏东南,为镇驻地,东邻前观音堂,南靠韩家庄,西接孙家庄,北毗河北村。2005年底,全村共280户,99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316万元,人均纯收入5590.4元,农业机械总动力94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137   

槐树底村

  槐树底    村庄由来 传说六百年前龙汇河东岸有古槐一株(桠杈能乘坐四人看纸牌),建村年代不可考,村以古树命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中部,东邻河北,南靠董家庄,西接崔家庄,北毗杨家庄。2005年底,全村共115户,39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28万元,人均纯收入4909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0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582   

西大村

  西大村    村庄由来 相传三百年前尹姓从平度县迁来立村,称尹家大村;二百年前李姓投亲到此乔居落户,人丁日盛,逐渐将村庄省去姓氏,只叫大村。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西大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中部,东邻孙家庄,南靠黄家阿洛,西接高福庄,北毗崔家庄。2005年底,全村共124户,502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97万元,人均纯收入4945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0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79268   

高福庄村

  高福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据传说约在二百五十年前称金家庄。二百年前(清乾隆年间)高頫之由三里河迁入,后金姓户绝,改称高家庄。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高福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西部,东邻大村,南靠后朱陈沟,西接良乡,北毗沙南庄。2005年底,全村共200户,74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960万元,人均纯收入5692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20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8110   

后良乡村

  后良乡    村庄由来 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曾于此地筑台拜志公高僧;后将台埠称梁王埠;僧死后骨灰葬埠上。建村年代传说不一,系从-县迁来定居,根据梁王埠命村为梁乡。此处土地肥沃,解放后逐渐演化为良乡。后随人口的增多,分为良乡一、良乡二、良乡三、后良乡四个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偏北,东邻高家庄,南靠良乡,西接铺集镇,北毗沙南庄。2005年底,全村共420户,1507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918万元,人均纯收入5816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44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8577   

良乡三村

  良乡三村    村庄由来 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曾于此地筑台拜志公高僧;后将台埠称梁王埠;僧死后骨灰葬埠上。建村年代传说不一,系从-县迁来定居,根据梁王埠命村为梁乡。此处土地肥沃,解放后逐渐演化为良乡。后随人口的增多,分为良乡一、良乡二、良乡三、后良乡四个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偏北,东邻高家庄,南靠孙家洼,西接薛家河,北毗后良乡。2005年底,全村共142户,49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121万元,人均纯收入5362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88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8403   

良乡二村

  良乡二村    村庄由来 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曾于此地筑台拜志公高僧;后将台埠称梁王埠;僧死后骨灰葬埠上。建村年代传说不一,系从-县迁来定居,根据梁王埠命村为梁乡。此处土地肥沃,解放后逐渐演化为良乡。后随人口的增多,分为良乡一、良乡二、良乡三、后良乡四个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偏北,东邻高家庄,南靠孙家洼,西接薛家河,北毗后良乡。2005年底,全村共150户,49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972万元,人均纯收入5220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88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8158   

良乡一村

  良乡一村    村庄由来 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曾于此地筑台拜志公高僧;后将台埠称梁王埠;僧死后骨灰葬埠上。建村年代传说不一,系从-县迁来定居,根据梁王埠命村为梁乡。此处土地肥沃,解放后逐渐演化为良乡。后随人口的增多,分为良乡一、良乡二、良乡三、后良乡四个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偏北,东邻高家庄,南靠孙家洼,西接薛家河,北毗后良乡。2005年底,全村共158户,53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986万元,人均纯收入5320元,农业机械总动力707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8210   

薛家河村

  薛家河村    村庄由来 传说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先由三户人家(薛姓一户、刘姓二户)给地主看林,人户日增,渐成无名聚落;因在胜家庄前,人称胜家庄前河。1945年解放后,以薛姓为主命为薛家河(座落胶河上游河北)。    政区人口    隶属胶州市里岔镇,位于镇驻地西部,东邻前良乡村,西靠铺集镇。2005年底,全村共60户,184人,耕地13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公顷,农业总产值139万元,人均纯收入5583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480千瓦,拖拉机335台,大牲畜存栏540头,肉类总产量258吨,禽蛋总产量70吨。地处胶河东岸,村西有千亩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是观光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联系电话 86-0532-86288167。   

黄家岭村

  黄家岭    村庄由来 相传明洪武二年(年月不详),逄姓从胶州南部(今胶南市)迁来立村,村名逄家岭。后黄姓迁入,逄姓渐衰,黄姓兴旺,遂改村名为黄家岭。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东北部,东邻张应镇,南靠林家庄,西接甘沟庄,北毗游家屯。2005年底,全村共310户,115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199万元,人均纯收入5217.4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85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297   

黄家阿洛村

  黄家阿洛村    村庄由来 传说元末明初黄姓从-县迁来立村;地处丘陵凹地,取名窝落,因多村同名,遂以姓氏区分。解放后演化成“阿洛”。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中部,2005年底,全村共128户,431人耕地56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7公顷,农业总产值210万元,人均纯收入4797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10千瓦,拖拉机78台,大牲畜存栏310头,肉类总产量158吨,禽蛋总产量59吨。董张路穿村而过,交通运输便利,三产业较发达,其中从事个体运输、建筑、废品收购等人员约百人。   

杨庄村

  杨庄    村庄由来 据传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有杨光辉从小云南迁来立村,取名杨家庄。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杨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西北部,2005年底,全村共80户,301人,从业人员130人,年末耕地面积37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公顷,经济总收入287万元,人均纯收入4799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60千瓦,拖拉机35台,大牲畜存栏230头,肉类总产量67吨,禽蛋总产量32吨。    联系电话 86-0532-86285025。   

孙家庄村

  孙家庄    村庄由来 传说三百五十年前(明崇祯年间),由张姓立村,取名张家庄。后孙姓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从栖霞迁入,渐次兴旺,张姓户绝,遂改为孙家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中部,全村共147户,585人,耕地55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底,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公顷,农业总产值185万元,人均纯收入4954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00千瓦,拖拉机52台,大牲畜存栏310头,肉类总产量60吨,禽蛋总产量32吨。南临董张路和镇工业园,蛋鸡养殖发展势头迅猛,现有养殖大户3家,蛋鸡存有量1万只。    联系电话 86-0532-86281657。   

沙南庄村

  沙南庄    村庄由来 四百年前(明万历年间),刘氏三兄弟从沙河村(今铺集镇)迁来立村;因在沙河村南,取名沙南庄。    政区人口    位于胶州市西南部。2005年底,全村共320户,1158人,耕地144公顷。    经济状况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1公顷,农业总产值1017万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5692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200千瓦,拖拉机79台,大牲畜存栏300头,肉类总产量173吨,禽蛋总产量90吨。村南临近韩国独资企业青岛新青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游家屯村

  游家屯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游姓从云南移民(未见史载)至安邱县立游家庄(今景芝镇),后兄弟分支来胶州立村,仍以姓氏命游家屯。    政区人口    位于镇北部,东邻张应镇,南靠黄家岭,西接沙家庄,北毗郭家洼。2005年底,全村共92户,344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90万元,人均纯收入5203.2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40千瓦。   

沙家庄村

  沙家庄    村庄由来 传说元末红巾军毛贵时(公元1357年,《州志?大事记》[至正]“十七年春二月……毛贵陷胶州”。)有沙姓从云南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北部,东邻游家屯,西靠谭家村,南接甘沟庄,北毗南楼。2005年底,全村总共120户,412人,从业人员188人,年末耕地面积60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底,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公顷,经济总收入584万元,人均纯收入4906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30千瓦,拖拉机43台,大牲畜存栏305头,肉类总产量103吨,禽蛋总产量44吨。    联系电话 86-0532-86286159   

郭家洼村

  郭家洼村    村庄由来 村建于明代,原土地庙碑有“泰昌元年(明光宗的年号——公元1620年)的记述,最早为郭姓立村,因村东北丘陵,三面低洼,取名郭家洼。后郭姓虽绝,村名仍沿用旧称。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东北部,东南邻游家屯,西南靠沙家庄,西连南楼,北毗胡家村。2005年底,全村总共150户,596人,从业人员291人,年末耕地面积75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1公顷,经济总收入710万元,人均纯收入5455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065千瓦,拖拉机85台,大牲畜存栏393头,肉类总产量141吨,禽蛋总产量61吨。    联系电话 86-0532-86286398   

胡家村

  胡家村    村庄由来 据传胡姓从小云南交趾国迁来立村(交趾县最晚见《历史地图集》唐),以姓氏命名,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东北部,东邻张应镇,南靠郭家洼,西接南楼,北毗铺集镇。2005年底,全村共260户,91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71万元,人均纯收入5474.7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00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6593   

南楼村

  南楼村    村庄由来 传说为明代立村,村址在今村北七百米处。土地庙碑载:庄主姓杨名栋,村名杨家庄。三百五十年前(明崇祯前)新发户刘姓建楼,村名曾一度改为楼子庄。因村址南移,遂称南楼。    政区人口    位于镇北部,东邻郭家洼,西靠谭家村,南接沙家庄,北毗刘家小庄。2005年底,全村总共320户,1125人,从业人员585人,年末耕地面积151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8公顷,经济总收入723万元,人均纯收入5803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463千瓦,拖拉机165台,大牲畜存栏400头,肉类总产量425吨,禽蛋总产量195吨。    联系电话 86-0532-86286768   

谭家四村

  谭家四村    村庄由来 相传明洪武年间(年月不详),谭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北部5公里处,东靠南楼,西邻沙南庄,南接肖家村,北望铺集镇沙河村、刘家小庄。2005年底,总共142户,470人,从业人员250人,年末耕地面积56公顷。    经济状况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0公顷,经济总收入431万元,人均纯收入5230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85021   

谭家三村

  谭家三村    村庄由来 相传明洪武年间(年月不详),谭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北部5公里处,东靠南楼,西邻沙南庄,南接肖家村,北望铺集镇沙河村、刘家小庄。2005年底,全村总共196户,671人,从业人员367人,年末耕地面积77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8公顷,经济总收入618万元,人均纯收入5265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85389   

谭家二村

  谭家二村    村庄由来 相传明洪武年间(年月不详),谭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西北部,东靠南楼,西邻沙南庄,南接肖家村,北望铺集镇沙河村、刘家小庄。2005年底,全村总共150户,536人,从业人员301人,年末耕地面积60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7公顷,经济总收入540万元,人均纯收入5200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85568   

谭家一村

  谭家一村    村庄由来 相传明洪武年间(年月不详),谭姓从-县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后随人口的增多分为四个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西北部。2005年底,全村共157户,55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40万元,人均纯收入5200元,农业机械总动力504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5049   

刘家小庄村

  刘家小庄    村庄由来 相传为元朝崔姓建村,名崔家小庄;后高姓迁入,崔姓绝后,改为高家小庄;明代(年月无考)刘姓从铺集沙河迁入,渐成主姓,高姓又绝,遂改今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最北端,东、北、西邻铺集镇,南接南楼。2005年底,全村总共132户,426人,从业人员227人,年末耕地面积47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7公顷,经济总收入355万元,人均纯收入5153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20千瓦,拖拉机51台,大牲畜存栏150头,肉类总产量69吨,禽蛋总产量30吨。    联系电话 86-0532-86286607   

甘沟庄村

  甘沟庄    村庄由来 相传为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彭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因当地多石头,土名叫“甘沟”而命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北部,东邻黄家岭,南靠后观音堂,西接肖家村,北毗沙家庄。2005年底,全村共230户,834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43万元,人均纯收入5297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185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368   

赵家乔村

  赵家乔村    村庄由来 传说明朝(年月不详),赵姓从辛安(今胶南市)迁来立村。在村内垒一石桥,遂将村庄叫做桥村。后因桥村增多以姓氏区分。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南,南邻红旗水库,东北邻王家桥村。2005年,全村共有耕地113公顷,230户,809人。    经济状况 近几年,全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迅速,是黄牛养殖和狐狸养殖专业村。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171   

贺家屯村

  贺家屯村    村庄由来 传说一百四十年前(明万历年间),姓贺的从潍县逃荒到此立村,以地处山脊薄地,命为贺家屯。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东南边境,东与胶南市为邻,西靠红旗水库。2005年,全村共有耕地16公顷,22户,8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693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50千瓦,拖拉机18台,大牲畜存栏75头,肉类总产量23吨,禽蛋总产量2吨。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060   

墩泊村

  墩泊    村庄由来 相传为明末清初由杨姓立村,因村西北角有一土墩,墩前有水泊,根据自然景物命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西南过境,东邻石马山林场,南靠胶南市,西接胶南市,北毗前朱陈沟。2005年底,全村共165户,551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78万元,人均纯收入5276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85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7201   

刘节村

  刘节    村庄由来 传说明代(年月不详)立村,村主姓刘。村东北岭有庙名“响岭寺”(行至寺内脚下有响声)。刘姓女儿亡故,将土地献为庙产、义田,为表彰其笃行,将村名为刘姐村,后演化为刘节。    政区人口    位于公社东南部,东邻胶南市,南靠朱家屯,西接高木寨,北毗横沟。2005年底,全村共85户,301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56万元,人均纯收入5023元,农业机械总动力360千瓦。   

朱家屯村

  朱家屯    村庄由来 传说四百年前由灵山卫迁来立村。因土地脊薄,取“聚草屯粮”之意命村为朱家屯。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东南部,东邻胶州市,南靠胶南市,西接杭埠岭,北毗横沟。2005年底,全村共45户,149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50万元,人均纯收入4916.8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6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79668   

高木寨村

  高木寨    村庄由来 传说该村土地庙碑记载,为明朝末年由高姓从云南至山西转至德州后,迁到此地立村,名高家小庄。到康熙年间高姓绝户,重改村名,取吉祥兴旺高风恭敬之意,改小庄为高穆寨,演化为高木寨。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东南部,东邻刘节,南靠朱家屯,西接黄家河水库,北毗横沟。2005年底,全村共211户,75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10万元,人均纯收入4790元,农业机械总动力958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1161   

横沟村

  横沟    村庄由来 传说明朝(年月不详)有户姓孙的从云南迁来立村,以村前自然横沟命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东南部,东邻刘节,南靠高木寨,西接黄家河水库,北毗韩家庄。2005年底,全村共40户,14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60万元,人均纯收入4814.3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6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2248   

杭埠岭村

  杭埠岭村    村庄由来 传说三百年前有姓殷的在此看山林,后逃荒的投聚日多,渐成村落,借村东有高埠,村南有高岭命村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东南部,东邻朱家屯,西毗贺家屯,北靠黄家河水库,南与胶州市接界。2005年,全村共有耕地14公顷,30户,10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844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400千瓦,拖拉机164台,大牲畜存栏410头,肉类总产量312吨,禽蛋总产量78吨。这两个村的黄烟种植业发展迅速,共种植约300亩,亩均增收1500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83002   

赵家阿洛村

  赵家阿洛村    村庄由来 据传康熙年间(年月不详),姓赵的从山西省洪洞县老鸹窝迁来立村。因座落在冷家窝洛、黄家窝落之间,取名赵家窝落。后演化为赵家阿洛。    政区人口    位于镇南部边境,东、南邻胶南市境,西靠石马山林场,北毗红旗水库。2005年底,全村共108户,374人,耕地80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9公顷,农业总产值453万元,人均纯收入4946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20千瓦,拖拉机15台,大牲畜存栏50头,肉类总产量20吨,禽蛋总产量12吨。位于红旗水库南岸,淡水养殖和花生种植业发展迅速。    联系电话 86-0532-86282322。   

王家阿洛村

  王家阿洛    村庄由来 据传为康熙年间(年月不详),王姓从-县迁来立村;因建于黄、赵二窝落之间,故以姓氏区分叫王家窝落,后演化为王家阿洛。    政区人口    位于里岔镇驻地西南,东邻杭埠岭,南靠赵家阿洛,西接红旗水库,北毗远家阿洛。2005年底,全村共70户,24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58万元,人均纯收入5466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88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173   

远家阿洛村

  远家阿洛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传说三百年前叫李家窝落,后因远姓占多数,遂改为远家窝落。因地处丘陵凹地,当地俗称为窝落;解放后演化为阿洛。    政区人口    位于镇南部,东邻杭埠岭,南靠王家阿洛,西接赵家桥村,北毗徐家桥村。2005年底,全村共110户,37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28万元,人均纯收入5252元,农业机械总动力76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237   

董家村

  董家村    村庄由来 传说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有董性带领徐、管二姓,三户从山西逃荒来此立村,名董家村。此三姓现均绝后,村名沿旧。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中部,东邻河北,南靠孙家庄,西接西大村,北毗槐树底。2005年底,全村共88户,32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51万元,人均纯收入4657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8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456   

王家乔村

  王家乔村    村庄由来 传说明末王姓从山西迁来立村,因与赵家桥村、徐家桥村相连,故名王家桥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南,南邻红旗水库,西南邻赵家桥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耕地65公顷,190户,67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迅速,是黄牛养殖和狐狸养殖专业村。    联系电话 86-0532-86282136   

前堂村

  前堂    村庄由来 据传该村系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0年),周百和从龙王庙(今张应镇)迁来立村,名周家大村。后因村内建一座观(世)音菩萨庙,遂逐渐将村叫做观音堂。解放后以自然沟为界,发展为前后二村,此为前村。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前堂。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东邻林家庄,南靠里岔村,西接里岔河北,北毗后观音堂。2005年底,全村共210户,61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274万元,人均纯收入5319.9元,农业机械总动力53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556   

刘辛庄村

  刘辛庄    村庄由来 传说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姓辛的从-县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刘辛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中部,南邻王家桥村,西接后朱陈沟,北毗大村。2005年底,全村共170户,63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62万元,人均纯收入4929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4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233   

前朱陈沟村

  前朱陈沟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据说清初由朱、陈二姓立村。因地形多沟,故名朱陈沟。村庄渐大,遂以村中小沟为界分为二村,百年左右改称前、后朱陈沟,此为前村。一说朱陈代表红黑二色土壤。    政区人口    位于镇西南部,东邻辛庄,南靠墩泊,西接孙家洼,北毗后朱陈沟。2005年底,全村共541户,170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915万元,人均纯收入5583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48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7336   

后朱陈沟村

  后朱陈沟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据说清初由朱、陈二姓立村。因地形多沟,故名朱陈沟。村庄渐大,遂以村中小沟为界分为二村,百年左右改称前、后朱陈沟,此为后村。    政区人口    2005年底,全村共172户,560人,耕地84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3公顷,农业总产值690万元,人均纯收入5322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52千瓦,拖拉机78台,大牲畜存栏558头,肉类总产量24吨,禽蛋总产量30吨。村前有青莱高速公路,村后有董张路,近几年来小工商业户发展迅速,仅该行业从业人员达一百多人。   

孙家洼村

  孙家洼村    村庄由来 相传六百年前(明洪武年间),有两老人从相州(诸城地)逃荒至此,给朱陈沟地主赵连义看茔,在今村北岭搭窝棚居住,群众称朱陈沟西岭。解放后户数增多,村庄迁至岭下,改名孙家洼。    政区人口    隶属于胶州市里岔镇,位于镇驻地西南部,西为诸城市境,南为胶南市境,东邻前朱陈沟,北靠前良乡。2005年底,全村共65户,202人,耕地18公顷。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公顷,农业总产值1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1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08千瓦,拖拉机24台,大牲畜存栏60头,肉类总产量39吨,禽蛋总产量6吨。村后有青莱高速公路通过,养殖业发展迅速,是远近闻名的山羊养殖专业村。    联系电话 86-0532-86287371。   

陡岭前村

  陡岭前    村庄由来 据传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刘姓从大张八迁来,名刘家庄。因村北有一土岭陡峭,逐渐将村名改为陡岭前。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东南部,东邻金草沟水库,南靠胶南市,西接林家庄,北毗张应镇。2005年底,全村共32户,94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05万元,人均纯收入5101.1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04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2139   

林家庄村

  林家庄    村庄由来 据传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林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名林家庄。二百年前林姓绝后,周姓逐渐兴旺,村庄沿用旧名未动。    政区人口    位于镇东部,洋河上游,东邻陡岭前,南靠刘节,西接里岔村,北毗黄家岭。2005年底,全村共225户,91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277万元,人均纯收入5260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83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101   

后观音堂村

  后观音堂    村庄由来 据传该村系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0年),周百和从龙王庙(今张应镇)迁来立村,名周家大村。后因村内建一座观(世)音菩萨庙,遂逐渐将村叫做观音堂。解放后以自然沟为界,发展为前后二村,此为后村,简称后堂。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东邻张应镇,南靠前堂,西接里岔河北,北毗甘沟庄。2005年底,全村共90户,30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77万元,人均纯收入5337.7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3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942   

韩家庄村

  韩家庄    村庄由来 相传村土地庙碑记载:明崇祯四年(公元1361年)由赵天良立村,名赵家庄。因座落在尧王山后偏东,别名东山后。赵姓已绝,1980年9月更名韩家庄,以现有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0.5公里处,东邻林家庄,南、西靠薛家庄,北毗里岔村。2005年底,全村共208户,721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38万元,人均纯收入5129.5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84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1348   

里岔河北村

  里岔河北    村庄由来 相传明万历年间(年月不详),由许姓立村,因地处里岔村后河北岸,此河系胶河东源的无名河,此段即称里岔河,因以命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北部,东邻观音堂,南靠里岔村,西接槐树底,北毗甘沟庄。2005年底,全村共350户,1297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627万元,人均纯收入5680.7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23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554   

米家庄村

  米家庄    村庄由来 据传六百年前,米玉田、米玉贵兄弟从诸城县卢水迁来立村,取名米家庄。因座落在尧王山后偏西,别名又叫西山后。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南,东邻薛家庄,南靠尧王山,西接辛庄,北毗里岔。2005年底,全村共136户,47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98万元,人均纯收入4693.4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3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768   

薛家庄村

  薛家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月不详。传说明朝中期由王姓立村,以姓氏命名王家村。又因座落在尧王山后,别名中山后。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薛家庄生产大队,以现有姓氏命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正南,东邻韩家庄,南靠尧王山,西接米家庄,北毗里岔村。2005年底,全村共208户,721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25万元,人均纯收入5208.2元,农业机械总动力350千瓦。    联系电话 86-0532-86281863   

徐家桥村

  徐家桥村    村庄由来 传说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于姓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水泊迁来立村,名于家乔村(有说为纪念乔迁之意)。道光乙巳《胶州志》载“于桥村”(所有桥村均无家字)。三百年前,徐姓从本县山子迁入,解放时徐姓占多数,遂为徐家桥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南部,南临红旗水库,西南邻王家桥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耕地74公顷,183户,721人。    经济状况 全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迅速,是黄牛养殖和狐狸养殖专业村。    联系电话 86-0532-86280058   


后观音堂村特产大全




后观音堂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