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季村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朝,相传距今约有五百余年,祖辈从阳新县先到高密后到此地立村。名称来历有歧。有说村建古茔地旁,茔地四角各有土埠一个,其状如猪,称为猪祭;一说曾出唐印,上有“朱记”(无籍可考),遂将村庄取名朱及。道光乙巳《胶州志》载朱及。后演化为朱季。待考。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部,西边与张应镇接壤,南边是山周村和山洲水库大坝,东边是神后村,北面过营里路是市买村。到2005年底,全村共有54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799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163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6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52公顷。果园面积11公顷,水果总产量687吨,蔬菜总产量5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240头,家禽存栏1.6万只,肉类总产量240吨,禽蛋总产量5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87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4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43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9361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0281111 | 266000 | 0532 | 查看 朱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秦家庄村 |
秦家庄 村庄由来 相传六百年前(明洪武年间),姓秦的从窝落子(现属胶南市)迁来立村,以姓氏命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部,东临孤山坡村,北是东王家庄,西是两丈山和两丈山水库,南是一条山川,西南是仉村,东南是山相家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95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7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36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4吨,果园面积2公顷,水果总产量36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6头,家禽存栏0.08万只,肉类总产量102吨,禽蛋总产量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87万元,工业生产总值4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67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5008 |
张家茔村 |
张家茔村 村庄由来 相传立村于明朝中期(年月不详),一张姓人去世后在此殡葬,安排张姓人在此看守坟墓,后繁衍成村庄,命名为张家莹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南部,艾山南坡,南临冷家坟村,东靠高家莹,向西翻过山是西王家庄村。到2005年底,全村共有64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9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19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22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吨,果园面积1公顷,水果总产量19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34头,家禽存栏0.07万只,肉类总产量40吨,禽蛋总产量6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5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2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5213 |
昭文村 |
昭文村 村庄由来 春秋时沿洋河即有先民居住,立村时为明朝初年公元1403年之后,有曹姓等先人来立村,取名昭文村。 政区人口 位于同三高速公路西侧,过路是油坊村,村后靠营里公路,过路向北是黄墩后村,西边是大村、小王邑二村,向南过洋河是姜戈庄村。到2005年底,全村共有32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172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59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1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47吨,果园面积7公顷,水果总产量20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24头,家禽存栏0.8万只,肉类总产量88吨,禽蛋总产量1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782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025万元。 |
高家茔村 |
高家茔村 村庄由来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一高姓人去世后葬在此地,安排一高姓人家在此看守坟墓。后逐渐发展成村,命名为高家莹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南部,艾山山坡下,西是张家莹村,东边是曹家庄,南边是冷家村,北边是艾山风景区。2005年底,全村共有48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5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8公顷。蔬菜总产量2吨,果园面积1公顷,总产量19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35头,家禽存栏0.08万只,肉类总产量42吨,禽蛋总产量7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5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7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625100 |
东王家庄村 |
东王家庄 村庄由来 相传三百年前(清康熙年间),姜戈庄(现属洋河镇)姓王的迁到此处立村,取名王家庄。后因与西边的王家村同名,1958年分为东、西二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部,北邻艾山风景区东石,西隔天相路与曹家庄相望,南边是孤山泊村和秦家庄村,向东是连绵的立岭。2005年底,全村共有4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47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28公顷,蔬菜总产量6吨,果园面积3公顷,总产量5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0头,家禽存栏0.008万只,肉类总产量35吨,禽蛋总产量4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8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07万元。 |
大村 |
大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为董姓立村,名董家大村。后因与汤姓不睦,董姓迁董家屯(今九龙镇),村名遂省去姓氏,改叫大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中部,北面是黄墩后村,西北为寺东村,南是小王邑村,东是昭文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22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951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7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78公顷。年蔬菜总产量34吨,果园面积2公顷,年总产4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99头,家禽存栏0.6万只,肉类总产量65吨,禽蛋总产量7.8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52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4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29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86205818 |
冷家坟村 |
冷家坟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朝,相传六百年前(明洪武年间)胶城新街郭伦与黄埠岭冷氏结婚,郭伦家贫,岳父令其到此看守坟茔,租种茔地,繁衍成村,以坟茔为名。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部,北是张家莹村,西边是连绵的山头立岭,东边是曹家庄村,东南过王相路是秦家庄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1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33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4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4吨,果园面积2公顷,水果总产量3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62头,家禽存栏0.007万只,肉类总产量56吨,禽蛋总产量3.6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2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52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5167 |
寺东村 |
寺东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因地处古庙宇“普明寺”之东,而名。普明寺早废。《增修胶志?金石》有关普明院碑略有记述,为元代所建,碑之阳为明代人磨刻,不知村建何时。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北部,东北是黄墩后村,东南是大村,西南是匡家庄,西边是大周村、小周村,西南临洋河。2005年底,全村共有205户人家,村总人口数65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68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72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3吨,果园面积10公顷,水果总产量28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08头,家禽存栏0.4万只,肉类总产量70吨,禽蛋总产量8.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45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4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00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69701 |
董城村 |
董城村 村庄由来 相传明初薛姓从薛家岛迁来立村。因土地肥沃,地势较好,明朝迁拟建胶州城于此,后因交通不便而作罢(未见史载)。群众认为迟早这是建城之地,便命村为等城。后演化为董城,但从无董姓居住。 《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汉代柜城座标靠近董城、王台之间,该村名称是否与古城有关,待考。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部,东隔204国道与胶南市相邻,南接胶南市王台镇,北隔王台河与袁家坟村相望,西靠王台河。2005年底,全村共有501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52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5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06公顷。年、蔬菜总产量8吨,果园面积7公顷,总产量20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90头,家禽存栏1.4万只,肉类总产量200吨,禽蛋总产量24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05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87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77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7318 |
十亩田村 |
十亩田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因王伟墓葬此,坟前有石人,成村后(当在金后)便叫石人前,又因坟地范围十亩,遂改称十亩田,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中部,西面紧接香甸村和小尧村,东边过王相路是小王邑村,向北过营里路是匡家庄村,东南方向与澄海村接。2005年底,全村共有292户人家,村总人口数93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57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66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4吨,果园面积8公顷,水果总产量22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80头,家禽存栏1.2万只,肉类总产量110吨,禽蛋总产量1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88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1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050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3271792 |
后澄海村 |
后澄海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初,已有六百年历史(明洪武年间)。据说古代此处为一片海水,后海水东移才在这里建村,因此取名澄海。后随人户发展,分为前、后两村,此村居后。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中东部,与前澄海同位于洋河岸畔,向东过同三高速公路是宾贤村,向北过洋河是小王邑村,向南是前澄海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9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66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6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3吨,果园面积1公顷,总产量26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14头,家禽存栏0.7万只,肉类总产量58吨,禽蛋总产量6.5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4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20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6075 |
小尧村 |
小尧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传说为朱姓立村,古时该村多以烧窑为业,故名小窑。后演化为尧舜之尧。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中部,东临十亩田村,西靠香甸村,三村密集如同一村,向北过营里公路是寺东村,西北是匡家庄,大村诸村,向南遥对艾山风景区。2005年底,全村共有95户人家,村总人口数302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底,全村耕地面积15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26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2吨,果园面积4公顷,水果总产量11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01头,家禽存栏0.8万只,肉类总产量59吨,禽蛋总产量1.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3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31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0270 |
孤山泊村 |
孤山泊村 村庄由来 明朝初年,即公元1403年左右,郭姓、郝姓等人相继迁来立村,因村庄位于一座孤山坡前,群众自称孤山坡。演化为孤山泊。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部,东临孤山,西面是秦家庄村,北面是东王家庄村,南是山相家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2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38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7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42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8吨,果园面积4公顷,总产108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6头,家禽存栏0.06万只,肉类总产量98吨,禽蛋总产量6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2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39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625059 |
香甸村 |
香甸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标为“香店”,因地处艾山脚下,是艾山每年四季庙会的交通要道,村民以做香为业,故名香店。后演化为香甸。取古乐府《孔雀东南飞》:“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形容该村车水马龙之盛。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中部,西边是张家村、李子行村,东边是小尧、十亩田等村,向北过营里路是匡家庄,向南遥望艾山风景区。 2005年底,全村共有19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56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34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4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4吨,果园面积8公顷,水果总产量22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20头,家禽存栏1.6万只,肉类总产量100吨,禽蛋总产量11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32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23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3373 |
山相家村 |
山相家 村庄由来 相传明末清初相姓从云南迁来,祖辈为宋家放牛,约在二百年前,放牛因雨阻隔于河北,遂在此定居,繁衍成村;因村近旗山脚下,取名山相家。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南端,北倚艾山山脉中的旗山角下,西南靠钟家辛庄,南面是小王家村,东面和北面是山地丘陵。2005年底,全村共有15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8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5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5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3吨,果园面积8公顷,水果总产量17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80头,家禽存栏0.8万只,肉类总产量124吨,禽蛋总产量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4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4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56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6313 |
匡王庄村 |
匡王庄 村庄由来 相传为明永乐年间(年月不详),有匡、邹、王、许、郑等姓先后从胶趾国迁来定居,以匡姓最早,故名匡家庄。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匡王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中部偏北,村北隔洋河与大周村相望,东边隔河与大村相接,西边隔河与仉官寨相交,南过营里路是香甸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21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68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5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66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1吨,果园面积2公顷,水果总产量46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7头,家禽存栏0.8万只,肉类总产量60吨,禽蛋总产量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5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82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69319 |
钟家辛庄村 |
钟家辛庄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永乐年间(年月不详),由钟姓迁来立村,命村名为钟家辛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南部,东北面是山相家村,正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川,过川是秦家庄,西边靠王相路,过路是仉村,南面是小王家村。到2005年底,全村共有12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0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17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46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9吨,果园面积4公顷,水果总产量11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0头,家禽存栏0.7万只,肉类总产量98吨,禽蛋总产量7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8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8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00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0170 |
周村 |
周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相传当初为两户姓周的从云南迁来立村,故名周村。后周姓无人了,村名沿用旧称。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北部,北面与九龙镇相接,东与寺东村相交,西边是泊子村,向南过洋河是匡家庄村。到2005年底,全村共有32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22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89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1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43吨,果园面积10公顷,水果总产量28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26头,家禽存栏0.6万只,肉类总产量64吨,禽蛋总产量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59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42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69328 |
崔家小庄村 |
崔家小庄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崔华林从胶州南乡卡埠石迁来立村,因村庄很小,故名崔家小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南部,黄张路南侧,路北是高家山,南是李家屯,西是窑洼村,东是河西郭村。2005年,全村共有155户人家,村总人口数55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8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4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6吨,果园面积8公顷,水果总产量145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98头,家禽存栏0.8万只,肉类总产量150吨,禽蛋总产量1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324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97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1838 |
曹家庄村 |
曹家庄 村庄由来 建村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曹清吉从即墨县南疃迁至此地落户,发展成村,名曹家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南部,东临东王家庄,西边是高家莹村东南是秦家庄,南边是两丈山和两丈山水库,属艾山风景区。2005年底,全村共有62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82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6公顷。年蔬菜总产量2吨,果园面积1公顷,年总产18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8头,家禽存栏0.004万只,肉类总产量32吨,禽蛋总产量2.2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11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6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625072 |
小于家庄村 |
小于家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已标注。传说为明朝于姓移来落户,后将村庄命名于家村。1980年9月,因县内重名,更名为小于家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最东北部的一个村落,北面是九龙镇的大、小闹埠村,东面是洋河,过河为胶南地界,南临魏家庄村,西边是同三高速公路。到2005年底,全村共有7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52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22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6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28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247吨,果园面积7公顷,水果总产量20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32头,家禽存栏0.05万只,肉类总产量18吨,禽蛋总产量3.4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5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23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7452 |
南坦城村 |
南坦城村 村庄由来 明朝初年的永乐年间(年月不详),有宋姓等几家人来此立为坦城村,又为与北边的坦城村相区分,分为南、北坦城。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部,北邻北坦城村,西靠同三高速公路,东临204国道,南靠袁家小庄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7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54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3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4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4吨,果园面积2公顷,水果总产量4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45头,家禽存栏0.08万只,肉类总产量24吨,禽蛋总产量1.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3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7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56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7303 |
大相家村 |
大相家村 村庄由来 相传四百年前,相、徐二姓从青州府迁居此地定居,繁衍成村,分别称为大相家和徐家大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全称为大相家。道光乙巳《胶州志》标大相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南部,西依河西郭村,西北邻仉村,南隔温凉河与胶南市河西庄村相望,东靠小王家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246户人家,村总人口数85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78公顷。年蔬菜总产量8吨,果园面积4公顷,年总产11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30头,家禽存栏1万只,肉类总产量121吨,禽蛋总产量12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45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5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347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0166 |
北坦城村 |
北坦城 村庄由来 明朝初年的永乐年间(年月不详),有宋姓等几家人来此立为坦城村,又为与南边的坦城村相区分,分为南、北坦城。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部,南邻南坦城村,西靠同三高速公路,东临204国道,北靠山子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55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6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90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7286 |
小王家村 |
小王家 村庄由来 四百年前,王嵩、王本、王祯兄弟三人从日照县涛雒迁至此地立村,初名河西小王家,以区别大王家。后简化为小王家。 政区人口 位于温凉河北岸,过河是胶南市的河西庄村,北方是钟家辛庄,西方是大相家村,东方是柳庄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24户人家,村总人口数38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5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4公顷。年蔬菜总产量2吨,果园面积7公顷,水果总产量20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89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1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5万元。全村大牲畜存栏数35头,家禽存栏0.07万只,肉类总产量26吨,禽蛋总产量8吨。 联系电话 86-0532-86226075 |
山子村 |
山子村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洪熙建元(公元1425年),崔姓兄弟,由小云南移民立村,因在武山之旁,取名崔家山,演化为山子。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最东部,东临204国道,北隔洋河与魏家庄村相邻,西边是宾贤村,南边是袁家小庄。2005年底,全村共有29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99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22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38吨,果园面积7公顷,水果总产量20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80头,家禽存栏1.2万只,肉类总产量182吨,禽蛋总产量25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98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2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287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7206 |
大王家村 |
大王家 村庄由来 相传五百年前(明成化年间),王、杨两家从云南移居此地立村。后王姓发展兴旺,遂以王姓命村。为与小王家区别,称为大王家。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南部,南与胶南市王台镇相接,西是胶南的河西庄村,北隔温凉河挪庄村相望,东与宋家庄相连。2005年底,全村共有24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82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68公顷。年蔬菜总产量21吨,果园面积8公顷,年总产17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500头,家禽存栏1.2万只,肉类总产量180吨,禽蛋总产量45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89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4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00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6075 |
油坊村 |
油坊 村庄由来 相传明初永乐年间(年月不详),丁姓由小云南迁来定居立村,因当时有人开油坊榨油,故命名为油房村。后演化为油坊。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北部,洋河北岸的河套地段,北面是黑土岭村,东面是小于家庄村,向南过洋河是宾贤村,西边是同三高速公路。2005年底,全村共有293人家,村总人口数934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73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8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9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8吨,果园面积6公顷,水果总产量15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98头,家禽存栏0.8万只,肉类总产量30吨,禽蛋总产量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352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06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7002 |
宋家村 |
宋家 村庄由来 相传四百年前(明万历年间),宋姓由胶州南乡宋家泊子迁居此地立村;原称河西宋家,演化为宋家。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南部,南边与胶南市王台镇接壤,西面与小王家村相邻,东边是王台镇的雒家村,北隔温凉河、黄张公路与南挪庄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有20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65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20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2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6吨,果园面积2公顷,水果总产量4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01头,家禽存栏0.8万只,肉类总产量102吨,禽蛋总产量8.6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64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2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80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006226 |
黄墩后村 |
黄墩后村 村庄由来 相传为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杨达从云南槐树底会仙桥移民先到昭文,后从昭文又迁至此地立村。因座落在黄墩岭后而得名。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北部,北为九龙镇大王邑村,东过同三高速公路是九龙镇兰东村,南是大村,西南方向为寺东村,正面是周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313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11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3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2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56吨,果园面积12公顷,总产量33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28头,家禽存栏0.9万只,肉类总产量74吨,禽蛋总产量1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56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7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34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5373 |
南挪庄村 |
南挪庄 村庄由来 相传四百多年前(明万历年间),由姜姓立村,取名姜家庄。后因温凉河改道冲毁村庄,遂将村庄向西北迁挪,取名挪庄。因县内重名,1980年更名为南挪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最东部,北是山相家村,南邻宋家村,东靠集后辛庄,西是小王家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58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74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2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吨,果园面积4公顷,水果总产量78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8头,家禽存栏0.007万只,肉类总产量12吨,禽蛋总产量0.6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7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92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6180 |
仉村 |
仉村 村庄由来 相传立村于明洪武年间(年月不详),仉姓迁来定居,命村名为仉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南部,北石是艾山山脉的两丈山,西南石是河西郭村,南石是大相家村,向东是钟家辛庄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36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20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96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5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4吨,果园面积10公顷,水果总产量27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30头,家禽存栏1万只,肉类总产量124吨,禽蛋总产量15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48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8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67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0119 |
集后辛庄村 |
集后辛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相传三百年前(清康熙年间)有佃户给大台地主张建祥看守囤园(收租场所),逃荒要饭渐次聚拢成佃户庄,为纪念辛苦,命村为辛苦庄。后简化为辛庄。解放后因在王台集后,为区别其它辛庄,改称集后辛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南部,南接胶南市王台镇,东隔204国道与胶南市相连,北面是董城村,西隔王台河与挪庄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有8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49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吨,果园面积7公顷,总产量20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0头,家禽存栏0.008万只,肉类总产量21吨,禽蛋总产量0.5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7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1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7116 |
黑土岭村 |
黑土岭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相传大约在清道光之后,距今约有百年。原名黑风岭,1922年(民国十一年七月),薛家岛有匪徒数十人,流窜胶县西南乡绑票作案,被当地军民赶到黑风岭围歼。为此改黑风岭为黑土岭。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北部,北面与九龙镇的兰东村,东与九龙镇的小闹埠村接壤,南边是油坊村,往西过同三高速公路是昭文村。 2005年底,全村共有85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82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4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2吨,果园面积7公顷,总产量20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45头,家禽存栏0.07万只,肉类总产量12吨,禽蛋总产量2.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2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16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5645 |
郭家小庄村 |
郭家小庄 村庄由来 相传明朝初年(年月不详),有郭姓人家迁来立村,命村名为郭家小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南部,艾山山脉的南端,西北是大山,西是山相家村,东边是袁家坟村,南边是挪庄村。全村共有12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8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7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4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4吨,果园面积2公顷,总产量4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23头,家禽存栏0.8万只,肉类总产量125吨,禽蛋总产量1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32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2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39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7254 |
姜戈庄村 |
姜戈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相传为元朝姜姓兄弟从小云南移来立村,初名姜哥庄。演化为姜戈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北部,洋河南岸,向北过洋河是昭文村,向东边同三高速公路是宾贤村向过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区,西边是后澄海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258户人家,村总人口数884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8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2吨,果园面积4公顷,总产量11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12头,家禽存栏1万只,肉类总产量102吨,禽蛋总产量2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65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3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98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5203 |
袁家坟村 |
袁家坟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元末(年月不详),蔡、李二姓分别由蔡家沟、河西郭迁来立村,因位于大朱洋西面,人们称作西朱洋。明初,山西袁姓在此建立坟茔,规模庞大,逐渐将村也随着改称袁家坟。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最东部,艾山山脉的东端,东临204国道,过路为胶南市的大朱杨村,北召是袁家小庄村,西也是郭家小庄村,南也是王台河,过河是董城村。到2005年底,全村共有378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22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84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1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4吨,果园面积7公顷,水果总产量20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70头,家禽存栏1.1万只,肉类总产量130吨,禽蛋总产量25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98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80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214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0089 |
前澄海村 |
前澄海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初,已有六百年历史(明洪武年间)。据说古代此处为一片海水,后海水东移才在这里建村,因此取名澄海。后随人户发展,分为前、后两村,此村居前。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中东部,洋河岸畔,东隔同三高速公路是宾贤村,北隔洋河邻小王邑村,南是艾山山区。2005年底,全村共有242户人家,村总人口数832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9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36吨,果园面积2公顷,水果总产量42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20头,家禽存栏0.9万只,肉类总产量62吨,禽蛋总产量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6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41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5506 |
袁家小庄村 |
袁家小庄 村庄由来 相传立村于明朝初,是袁姓人由袁家坟中迁出立村,因户数较少,便命村名为袁家小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最东部,艾山山脉东端,东面是204国道,过路是胶南大朱杨村,向西是连绵的艾山山区,向南是袁家坟村,北面是南坦城村。到2005年底,全村共有227户人家。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90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5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1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93吨,果园面积7公顷,水果总产量20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450头,家禽存栏1万只,肉类总产量145吨,禽蛋总产量23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46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6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17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7102 |
张家村 |
张家茔村 村庄由来 相传立村于明朝中期(年月不详),一张姓人去世后在此殡葬,安排张姓人在此看守坟墓,后繁衍成村庄,命名为张家莹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南部,艾山南坡,南临冷家坟村,东靠高家莹,向西翻过山是西王家庄村。到2005年底,全村共有64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9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19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22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吨,果园面积1公顷,水果总产量19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34头,家禽存栏0.07万只,肉类总产量40吨,禽蛋总产量6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5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2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5213 |
魏家庄村 |
魏家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为明末魏姓立村,以姓氏命名。后魏姓迁至夼里居住(今九龙镇),村名沿旧。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北部,东北面靠小于家庄,西边是油坊村,南隔洋河与宾贤村相邻。2005年底,全村共有26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69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40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1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2吨,果园面积7公顷,水果总产量20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00头,家禽存栏0.7万只,肉类总产量45吨,禽蛋总产量8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352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79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7019 |
裴家村 |
裴家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裴姓从后梁乡迁来立村,因地处山区,取名山裴家。后简化为裴家。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南部,艾山山脉南麓,北面是李高庄,南是河西郭村,东是秦家庄村,西是后夼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17户人家,村总人口数39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5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4吨,果园面积8公顷,水果总产量145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02头,家禽存栏0.7万只,肉类总产量101吨,禽蛋总产量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8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92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2368 |
冷家村 |
冷家村 村庄由来 六百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间,冷姓从云南移民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 政区人口 是洋河镇驻地,有营里、杜河两条公路在此交汇,北面是仉官寨、相沟等村庄,东面有张家村、李子行等村庄,南边是艾山风景区,西边刘家大庄、曲家芦。2005年底,全村共有46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50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6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0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210头,家禽存栏1.2万只,肉类总产量124吨,禽蛋总产量3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98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4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91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0163 |
山周村 |
山周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清代(年月不详),周姓从南乡龙王庙迁来立村,因座落山岗取名山周。1958年在村前建水库,取名山洲以示水库最大。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最西部,山洲水库大坝西侧,西边为前、后小河崖村,东边是神山,北面为朱季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6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3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38公顷。果园面积1公顷,水果总产量28吨,蔬菜总产量2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42头,家禽存栏0.04万只,肉类总产量6吨,禽蛋总产量5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8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5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3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9281 |
河西范村 |
河西范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三百年前(清康熙年间),李姓从小云南逃荒要饭到此落户,渐衍成村。取名河西范。一说最早为讨饭的“饭”,后演化为“范”。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最南端,南面与胶南市接近,东面是放牛岭和大相家村,北面是仉村与河西郭村,西面是河西李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67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27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36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吨,果园面积2公顷,总产量4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54头,家禽存栏0.7万只,肉类总产量98吨,禽蛋总产量1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0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33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0178 |
神山后村 |
神山后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初(年月不详)。因座落于神山之北而名。道光志标神山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驻地西南3.5公里处,南面是神山,东是石前庄,西北是牛栏沟村,西是朱季村,北是芍药洼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56户人家,村总人口数56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8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52公顷,果园面积2公顷,水果总产量47吨,蔬菜总产量5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40头,家禽存栏0.12万只,肉类总产量10吨,禽蛋总产量3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2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64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9027 |
前夼村 |
前夼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以山命村。据民间传说,有一蒋性打虎,追赶到此山把老虎治服,从此人们称村边小山为驯虎山。有说好汉驯虎后投宿该村,遂把村庄叫作台虎夼了(道光乙巳《胶州志》也标此名)。解放后改为前夼。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南部,北邻后夼村,东靠东小夼,南是河西郭村,西面是几座相连的丘岭。2005年底,全村共有95户人家,村总人口数30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5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3吨,果园面积5公顷,水果总产量85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56头,家禽存栏0.08万只,肉类总产量76吨,禽蛋总产量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5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46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0309 |
山寺西北沟村 |
山寺西北沟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因地处山寺西北的沟坡而得名。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最西边,山洲水库东岸,东北边是牛栏沟村,南面是神山主峰,北面为芍药洼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45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6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8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30公顷。果园面积2公顷,水果总产量46吨,蔬菜总产量3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0头,家禽存栏0.01万只,肉类总产量2.2吨,禽蛋总产量1.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4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3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9128 |
后夼村 |
后夼村 村庄由来 相传三百多年前,尤氏从胶州南乡宅科迁来此地立村,仍以祖居宅科命名。后毁于明清改朝战乱。重新恢复村庄以民间传说命村为驯虎夼。村庄日大,分散跨拉,解放后分为前夼、后夼、东小夼。此为后夼。 政区人口 位于艾山山脉西南部,与前夼、东小夼三村坐落于山坡下的三条大沟之间,按照三川为夼的说法称之为后夼,前面的村庄为前夼,东南方向的村庄为东小夼。2005年底,全村共有25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72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6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06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1吨,果园面积10公顷,水果总产量268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80头,家禽存栏0.6万只,肉类总产量132吨,禽蛋总产量9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354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16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620823 |
牛栏沟村 |
牛栏沟村 村庄由来 相传约一百年前朱常林从白庙子到此看山立村,因村前有沟,杂草丛生,是天然牧牛场。遂以此命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部,东南方为西石,北面是曲家芦村,西南面是神山后村,南面是神山屯村。2005年,全村共有37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11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0公顷。果园面积3公顷,水果总产量83吨,全年蔬菜总产量6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42头,家禽存栏0.04万只,肉类总产量4吨,禽蛋总产量2.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7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0680 |
朱季村 |
朱季村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朝,相传距今约有五百余年,祖辈从阳新县先到高密后到此地立村。名称来历有歧。有说村建古茔地旁,茔地四角各有土埠一个,其状如猪,称为猪祭;一说曾出唐印,上有“朱记”(无籍可考),遂将村庄取名朱及。道光乙巳《胶州志》载朱及。后演化为朱季。待考。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部,西边与张应镇接壤,南边是山周村和山洲水库大坝,东边是神后村,北面过营里路是市买村。到2005年底,全村共有54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799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163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6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52公顷。果园面积11公顷,水果总产量687吨,蔬菜总产量5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240头,家禽存栏1.6万只,肉类总产量240吨,禽蛋总产量5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87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4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43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9361 |
芍药洼村 |
芍药洼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相传最早为一户看坟的繁衍成村,善种芍药,地处低洼而名。道光乙巳《胶州志》开方图标为“孟家芦”,是否芍药洼之前称,待考。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部,北面为刘家大庄,东北面是曲家芦,往西过营里路遥对张应镇臧家庄村,南边是神山后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73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73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24公顷。果园面积1公顷,水果总产量29吨,蔬菜总产量3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00头,家禽存栏0.08万只,肉类总产量24吨,禽蛋总产量3.2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15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08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0031 |
河西郭村 |
河西郭村 村庄由来 在明朝初年由郭姓立村,因村子位于王台河以西,故取名河西郭。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南端,南依河西范,西邻崔家小庄,东接大相家村,北靠裴家村,曾是河西郭乡政府驻地。2005年底,全村共有35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10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9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4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6吨,果园面积2公顷,总产量4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560头,家禽存栏1.2万只,肉类总产量220吨,禽蛋总产量3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99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8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72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0570 |
市买村 |
市买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相传村东大庄古为集市,此村就建在古集市附近,命名“市卖”(与道光志合)。后演化为市买。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部,洋河东岸,北面是窝洛子村,东面为刘家大庄,南面过营里路为朱季为芍药洼等村,西边与张应镇接壤。2005年底,全村共有11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6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35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50公顷。果园面积3公顷,水果总产量84吨,全年蔬菜总产量7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04头,家禽存栏0.02万只,肉类总产量32吨,禽蛋总产量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4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93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68302 |
李高庄村 |
李高庄 村庄由来 相传明朝初期的永乐年间,李姓从石家庄迁来立村,命村名为李家庄,后来高姓等相继迁来,1980年9月,因县内重名,更名为李高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南部,艾山山脉之间,西邻后夼村,南靠裴家村,东面是艾山的连绵山峰、丘陵,北隔十八道河水库与李子行村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有18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52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7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46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1吨,果园面积6公顷,水果总产量121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20头,家禽存栏0.8万只,肉类总产量98吨,禽蛋总产量1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0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56万元。 |
大庄村 |
大庄村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永乐年间。传说清末在南岭修有山神庙,庙碑记载为大庄,土地千亩,有韩、马、杨、王等姓。因当时该村较大,故名大庄。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刘家大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部,南面为芍药洼村,东边是冷家村,向北过洋河为临洋村,西边是市买、邓家庄等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278户人家,村总人口数75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7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60公顷。果园面积8公顷,年总产224吨,年蔬菜总产量23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84头,家禽存栏0.7万只,肉类总产量8.2吨,禽蛋总产量1.2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36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37万元。 |
黑山前村 |
黑山前村 村庄由来 相传二百年前(清乾隆年间),王振东到此给李子行(今洋河镇)地主朱文甫看山;繁衍成村,因座落于黑山之下,便命名为黑山前。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南部,十八道河西岸的黑山之前,西面是大山,东边是艾山,南边是大沟,过大沟还是大山,全村处在高山深沟之间。2005年底,全村共有2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6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吨,果园面积8公顷,总产145量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头,家禽存栏0.008万只,肉类总产量18吨,禽蛋总产量0.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4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0408 |
窝洛子村 |
窝洛子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名窝洛庄。相传建村时雅称“卧龙庄”,以求吉祥。因地势低洼,遂被叫成窝落庄。演化为窝洛子。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北部,西临横沟村,北为山寺村,东边靠临洋村,南边是市买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5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51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29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6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28公顷。果园面积2公顷,水果总产量46吨,全年蔬菜总产量12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0头,家禽存栏0.3万只,肉类总产量2吨,禽蛋总产量0.3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101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5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3398 |
西王家庄村 |
西王家庄 村庄由来 相传在三百年前(清康熙年间),王姓给李子行姓朱的地主在此看山,发展成村,遂叫王家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社内有两个王家庄,遂以东、西区分,此村居西,故名西王家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中部,艾山西麓的山岭之间,十八道河的东岸,西南方是李高庄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56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89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18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26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吨,果园面积8公顷,水果总产量145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36头,家禽存栏0.05万只,肉类总产量45吨,禽蛋总产量3.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89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5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0004 |
邓家庄村 |
邓家庄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二百年前邓姓从冷家村迁来立村,故名邓家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北部,西与张应镇接壤,东边是大庄村,北边是横沟村,南隔洋河与朱季村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有127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3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60公顷。果园面积2公顷,年总产45吨,年蔬菜总产量1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5头,家禽存栏0.4万只,肉类总产量1.2吨,禽蛋总产量0.6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12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5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21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86268107 |
宾贤村 |
宾贤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由宾州移民至此,为了纪念故地和表示为人贤达有礼,命村为宾贤。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东部,同三高速公路东侧,北隔洋河与油房村相望,东边是山寺村,东南是北坦城村,西面是姜戈庄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85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69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7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78公顷。年蔬菜总产量75吨,果园面积25公顷,年总产70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800头,家禽存栏1.5万只,肉类总产量250吨,禽蛋总产量24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145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56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499万元。 |
东小夼村 |
东小夼村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高祥从胶州城逃荒到此落户,繁衍成小村,因紧靠驯虎夼,名称因之。解放后改称东小夼。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南部,西北是后夼村,西是前夼村,北边东边是丘陵,南是河西郭村。2005年,全村共有32户人家,村总人口数9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6公顷。蔬菜总产量4吨,果园面积2公顷,总产量34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0头,家禽存栏0.005万只,肉类总产量80吨,禽蛋总产量0.2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2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5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1336 |
泊子村 |
泊子村 村庄由来 相传明朝(年月不详)董姓从黄墩迁来立村,因建村于洋河北崖的低洼地,原是一片水洼荒草声,故取名泊子。借以形容恬静淡泊。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北部,北邻九龙镇,东依大周村,南靠张家村,西接相沟。2005年底,全村共有7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2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32公顷。年蔬菜总产量5吨,果园面积2公顷,年总产46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0头,家禽存栏0.08万只,肉类总产量10吨,禽蛋总产量0.1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14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4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0361 |
杜家横沟村 |
杜家横沟 村庄由来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杜姓从阳新县迁至烟台桑老树,又从桑老树移到高密县碾头村落户,后移居胶县朱季、西洋河崖;这时杜氏兄弟六人分居,老大到此定居,因村庄坐落无名沟旁,沟土色赤,取名杜家红沟,后演化为横沟。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杜家横沟。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北部,西与张应镇接壤,西北面是山寺村,东边是窝洛子村,南隔洋河与市买村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有338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18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60公顷。果园面积10公顷,全年总产量280吨,蔬菜总产量42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980头,家禽存栏1.3万只,肉类总产量146吨,禽蛋总产量1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80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2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80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68119 |
仲家庄村 |
仲家庄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由仲新夫妇自云南迁来定居,繁衍成村,以姓氏命村。 政区人口 位于山洲水库西岸,洋河镇的西南部,西面是福山山区,正西与张应镇相交,北面是石沟村,黄张公路自村中穿过,东北面是窑洼村。到2005年,,全村共有19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66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65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5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8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30吨,果园面积8公顷,水果总产量145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0头,家禽存栏0.8万只,肉类总产量120吨,禽蛋总产量11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3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9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95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9183 |
李子行村 |
李子行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海沟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明朝肖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因当时有大片李子树林,故命名为李子行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中部,艾山脚下,西与冷家村相接,北面紧邻张家村,村南为十八道河水库大坝,东北边是香甸村,西边邻战家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49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60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5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9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36吨,果园面积15公顷,水果总产量42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180头,家禽存栏1.5万只,肉类总产量142吨,禽蛋总产量1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022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6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39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0553 |
石沟村 |
石沟村 村庄由来 明朝初年(年月不详),由孙、韩等姓迁来立村,因村庄座落于一条西山上下来的大沟之边,沟边上全是石壁,故取名石沟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南部,山洲水库西岸,西面是庙子山脉南部的山丘,过山丘与张应镇相交,北面是张应镇的西官庄村,东隔山洲水库与窑洼村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有103户人家,村总人口数34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42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0吨,果园面积5公顷,水果总产量14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45头,家禽存栏0.7万只,肉类总产量78吨,禽蛋总产量9.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2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4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51万元。 |
战家村 |
战家村 村庄由来 相传原为展姓立村,名展家村(年月不详),“永乐扫北”本地人绝,王姓从小云南迁来定居,名称沿旧(道光乙巳《胶州志》标注同)。演化为战家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中部,冷家村以东,北邻营里路,南遥对艾山风景区,东边紧邻李子行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496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644人。 经济状况 2005年,耕地面积127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32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39吨,果园面积20公顷,水果总产量56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200头,家禽存栏1.5万只,肉类总产量132吨,禽蛋总产量1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02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623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0096 |
房家村 |
房家村 村庄由来 早在远古时期即有先民居住,立村时间为明洪武至永禾年间,即公元1350年至1410年之间,房始人由山西迁来立村,而后刘姓,杨姓,崔姓相继迁来,其间早以命为房家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南部,洋河岸边,南接胶南市黄山后村,北邻窑洼村,东靠李家屯村,西隔洋河与姜马庄村和仲家庄村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有143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52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3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84公顷。蔬菜总产量12吨,果园面积4公顷,总产量108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68头,家禽存栏0.7万只,肉类总产量122吨,禽蛋总产量1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2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4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14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9218 |
仉官寨村 |
仉官寨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朝中期。相传最初为仉姓立村,取名仉家寨。后管姓迁入,遂改为仉管寨(道光志同),演化为仉官寨。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北部,北邻相沟村,东邻大周村,南面是冷家村,西边是临洋村。到2005年底,全村共有235户人家,全村总人口数83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122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7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3吨,果园面积5公顷,水果总产量14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4头,家禽存栏0.7万只,肉类总产量35吨,禽蛋总产量1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5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35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0278 |
窑洼村 |
窑洼村 村庄由来 相传明朝李姓从小云南迁来立村烧窑,名李家窑洼。清康熙年间,刘美夫妇从张应迁入,李姓断后,改名刘家窑。因地处丘陵之洼,民国十年左右改称窑洼。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部,北面为刘家大庄,东北面是曲家芦,往西过营里路遥对张应镇臧家庄村,南边是神山后村。2005年,全村共有131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5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38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9吨,果园面积12公顷,水果总产量336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78头,家禽存栏0.7万只,肉类总产量84吨,禽蛋总产量1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30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38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9258 |
河西李村 |
河西李村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李姓从云南迁来定居,因座落在王台河西,故称河西,因周围几个村都叫此名,遂以姓氏区分,此为河西李。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最南端,北面是河西郭村,南接胶南市,东面是河西范村,西面是李家屯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35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42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56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2吨,果园面积2公顷,总产量4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56头,家禽存栏0.8万只,肉类总产量85吨,禽蛋总产量8.6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4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44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1298 |
南官庄村 |
南官庄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元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刘姓从云南迁居此地立村。清乾隆间立官庄,演为村名。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南部,山洲水库东岸,南面是尧洼村,北面是石门子村,东面是高家山,属山洲水库库区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21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21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68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7吨,果园面积5公顷,水果总产量14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01头,家禽存栏0.5万只,肉类总产量98吨,禽蛋总产量6.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6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5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37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9383 |
姜马庄村 |
姜马庄 村庄由来 相传明朝初期的永乐年间,分别有姜姓迁来立村为姜家村,马姓迁来立村为马家庄村,因两村仅隔几十米的距离,后来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称为姜马庄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南部,南与胶南市的大、小张八村相交,北面是仲家庄村,西面是福山山脉的大片山丘地带,东隔洋河与房家村相望,是由姜家村、马家庄两个自然村组成的一个行政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7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8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7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4吨,果园面积10公顷,水果总产量268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30头,家禽存栏1.1万只,肉类总产量280吨,禽蛋总产量26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54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08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9241 |
石门子村 |
石门子村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刘姓由张应移来立村,因村东高家山下的大道口有貌似石门的两块岩石,故取名石门子村。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南部,山洲水库中部东岸,西面是山洲水库,东北边过岭是神山屯,北面是神山西村,南边是官庄村,东边是高家山,过山后是河西郭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73户人家,村总人口数614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73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3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84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1吨,果园面积10公顷,水果总产量268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20头,家禽存栏0. 7万只,肉类总产量132吨,禽蛋总产量10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34万元,工业生产总值87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00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9139 |
临洋村 |
临洋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唐朝,沙、王二姓从小云南迁来立村,因南临洋河而得名。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北部,西北面是山寺村,西南为窝洛子,南面为刘家大庄。2005年底,全村共有38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50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60公顷。果园面积30公顷,水果总产量840吨,蔬菜总产量65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100头,家禽存栏1.2万只,肉类总产量180吨,禽蛋总产量12吨,全村年农业生产总值87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1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85万元。 联系电话:86-0532-86201500 |
李家屯村 |
李家屯 村庄由来 相传明永乐年间(年月不详),李士芳从云南迁来立村,因村庄座落于立岭之间,故命村名为李家屯。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南部,南与胶南市的丛家屯村搭界,西是房家村,北是南崔家小庄,东是河西郭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157户人家,村总人口数52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8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78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7吨,果园面积6公顷,水果总产量120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00头,家禽存栏0.6万只,肉类总产量140吨,禽蛋总产量7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8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99万元。 |
山寺村 |
山寺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朝。罗氏从淄川迁来立村,因西岭上曾有庙宇,故称山寺。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北部,北邻杜村镇,西临杜村镇与张应镇交汇处,西南面为杜家横沟,南面是窝洛子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21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89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40公顷,果园面积5公顷,水果总产量140吨,蔬菜总产量58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20头,家禽存栏1万只,肉类总产量22吨,禽蛋总产量1.1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254万元,工业生产总值6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10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68718 |
神山屯村 |
神山屯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清朝中期(年月不详),林立堂从诸城县林家村逃荒到此定居,繁衍成村,因位于神山之前,命名为神山屯。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南部,北面是神山,西面是山洲水库,东面是丘陵,南面还是丘陵。2005年底,全村共有5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52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3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吨,果园面积3公顷,总产量52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头,家禽存栏0. 007万只,肉类总产量16吨,禽蛋总产量0.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32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3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0713 |
南赵家庄村 |
南赵家庄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清初(年月不详),由赵姓立村,名赵家村(与道光志符),后演化为赵家庄。1980年9月,因县内重名,更名为南赵家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驻地西北部,南为刘家大庄,洋河拐弯处东岸,杜河公路西侧。2005年底,全村共有9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33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14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8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5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22头,家禽存栏0.6万只,肉类总产量21吨,禽蛋总产量0.8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4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5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1608 |
石前庄村 |
石前庄 村庄由来 相传六百年前(明洪武年间),马姓和丁姓从云南移民到此立村。因坐落在“西石耳”(即胶州八景“石耳争奇”之一)之前,故取名石前庄。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驻地以南,艾山风景区的西石之前而得村名石前庄村,村西顺沟而下是神山西,南面是后夼村,东面是艾山山脉。2005年底,全村共有209户人家,村总人口数689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47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3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68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8吨,果园面积3公顷,水果总产量52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146头,家禽存栏0. 8万只,肉类总产量120吨,禽蛋总产量11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36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1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53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21549 |
曲家芦村 |
曲家芦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名称来历传说有歧。一说为曲姓炉匠立村,名曲家炉。一说建村时芦苇丛生名曲家芦。道光乙巳《胶州志》在此位置标为“王家芦”,是否村之前称?待考。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西部,南是牛栏沟,西南为芍药洼村,东为战家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536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57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2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6吨,果园面积12公顷,水果总产量336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840头,家禽存栏1.1万只,肉类总产量118吨,禽蛋总产量12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88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2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39万元。 |
相沟村 |
相沟村 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有传说为600年(明洪武年间)前,因地处山沟,古代橡树较多,以树木命村(道光乙巳《胶州志》亦标为橡沟)。雅化为相沟,取“王侯将相”之意。 政区人口 位于洋河镇北部,北邻九龙镇,东边为泊子村,南边是仉官寨村,西靠杜河公路。2005年底,全村共有145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82人。 经济状况 2005年,全村耕地面积47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5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12吨,果园面积2公顷,水果总产量46吨。全村大牲畜存栏数32头,家禽存栏0.6万只,肉类总产量12吨,禽蛋总产量0.6吨,全村农业生产总值11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2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00万元。 联系电话 86-0532-86201634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