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辖镇。1958年设黄泽公社黄泽管理区,1964年改公社,1981年设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10公里。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4.7万。嵊(州)张(家车)公路穿境直达宁波。辖七一、光明、黄芝塘、梁家庄、白泥坎、桥对岸、新田、前良、石桥头、许宅、华丰、黄白坂、李家洋、甲青、苎坑、坑边、陶家庄、大洋、石蟹、方家、渔溪、孟高、横路、夏周、湖头、后白、厚仁、吊马塘、塘家岙、前白、石桥、官地、后枣园、朱湖山、东叶家、三王、唐家、赵村、胡宅、湖塘沿、施家湾、沙地、求家、东山王、广联、岙口、钱家、前洲、官园、庙山、塘头、良村、麻车、兰洲5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纺织、木雕、花边、大理石制品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花生、苎麻、蚕茧为主。是著名作家魏金枝和民间音乐家魏淇国的故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7万人 | 97平方公里 | 330683103 | 312000 | 0575 | 查看 黄泽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恒路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恒路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兰洲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兰洲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田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新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
普安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普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前良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前良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三王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三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许宅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许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
甲青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甲青村谷歌卫星地图 |
白泥坎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白泥坎村谷歌卫星地图 |
灵溪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灵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桥对岸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桥对岸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苎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石苎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李丰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李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
青石桥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青石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顺富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顺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家园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家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山王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东山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光明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光明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七一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七一村谷歌卫星地图 |
渔溪村 | ·嵊州旅游·嵊州特产·嵊州十大特产·嵊州十景·嵊州名人·嵊州 | 0 |
---- |
查看 渔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剡湖街道 |
街道简介 剡湖街道,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区中北部,是市政府驻地。东至剡溪和浦口街道相邻,南至长乐江与三江街道接壤,西同鹿山街道、崇仁镇相连,北与仙岩镇毗邻。长乐江和澄潭江、黄泽江分别在南部和东部汇流注入剡溪。上三高速和104国道穿境而过。 剡湖街道,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区中北部,是市政府驻地。东至剡溪和浦口街道相邻,南至长乐江与三江 剡湖街道 街道接壤,西同鹿山街道、崇仁镇相连,北与仙岩镇毗邻。长乐江和澄潭江、黄泽江分别在南部和东部汇流注入剡溪。上三高速和104国道穿境而过。 老城区一直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东汉始即为县治。先后有剡、尽忠、剡城、赡、嵊等县名,但县治所在地一直未变。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等党政军领导机关,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机关和经济、文化、社会等管理机关云集于此,聚集了一批文化、厂矿、金融、商贸、娱乐设施,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 20世纪50年代建成区是一个约0.6平方公里的状如白鲞的小城。80年代市区向东圃、北郊、桥东、东南扩展,1986年建成区面积为2.14平方公里。90年代,相继开发建设城东南、城北和城西。通过对老城区的拆迁改造和新区的开发,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初步建成背山面水、三江汇聚、双塔对峙、江山相映,具有鲜明江南特色、生机盎然的山水园林城市。 历史沿革 开始即为剡县(今嵊州)县治。五代时曾称赡都镇。宋称剡镇。元代,县城设坊、隅。明、清沿用元制。清宣统二年(1910年)称城区。民国18年(1929年)与游孝、雨钱两区合并为第一区。民国21年分设7镇。民国23年合并为城东、城西两镇。民国35年两镇合并称鹿山镇。现代剡湖街道结构及规模 1949年5月改称城关镇。1958年为城区人民公社城关管理区。1959年恢复城关镇建制。1992年5月,中爱、新明、城溪、城郊、新联、新市乡和老城关镇合并为城关镇。总面积128.89平方千米,辖22个居委会,127个行政村,123024人。 2001年12月,老城区(除东南社区外)27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和原城溪乡19个行政村组成为剡湖街道。因20世纪70年代治理长乐江、剡溪,城关段向南另辟新江,-道改成内湖称剡湖,为体现嵊州山、水特色,故命名为剡湖街道。 行政区划 2006年,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7.34万人。管理11个社区、22个行政村:龙会社区、新北社区、城隍坊社区、相公殿社区、白莲堂社区、江滨社区、东圃社区、北郊社区、艇湖社区、越秀社区、工农社区、里坂村、漩泽村、张墅村、大湾村、后璋村、后潮村、上碑山村、下碑山村、挂锣村、长地村、南山塘村、风火岗村、沙园村、外漩村、禹溪村、八里洋村、竹山村、山前村、何家村、荷花坪村、戴望村、东塘村。办事处驻地嵊州大道。 2007年,剡湖街道由原来22个行政村调整为13个行政村。 1.八何洋村:由原八里洋村、何家、外漩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21户、1319人口,总区域面积1.86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八里洋村。 2.罗南村:由原南山塘、长地、挂罗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0户,1283人口,总区域面积3.37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长地村。 3.碑山村:由原上碑山、下碑山、后潮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3户,1154人口,总区域面积4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下碑山村。 4.禹溪村:由原禹溪、风火岗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96户,1406人口,总区域面积2.54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禹溪村。 5.漩泽墅村:由原漩泽、张墅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71户,1034人口,总区域面积1.79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漩泽村。 6.竹前村:由原竹山、山前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35户,1441人口,总区域面积2.57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山前村。 7.里坂、大湾、沙园、后璋、戴望、荷花坪、东塘村计七个行政村的规模及村名保持不变。 - 历史人文 老城区历史悠久,多名胜古迹和传说。1982至1985年,城隍山发掘了一批古墓葬群,有西汉、东汉、西晋土坑墓和砖室墓,并出土了一批陶瓷器皿和铜铁器鼎。 相传昔有猎士陈惠度射鹿于此。鹿孕而生,即产,以舌舐其子,子干而母死。陈惠度悔弃弓矢,投惠安寺为僧,山因此名鹿胎山。老城区内旧有戴颙墓、戴仲若听鹂处、访戴亭、子猷桥、应天塔、罗星亭、星子峰亭、城隍山、唐代铁佛寺等古迹。2000年在原址上重建罗星亭。 艇湖村西原有子猷桥。传为晋王子猷从山阴雪夜泛舟至剡访戴逵,舟至艇湖,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戴逵字安道)耶!”后世传为千古美谈。成语“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即出于此。 古建筑“双井”在西后街双井头弄,条石砌壁,井圈侧镌“嘉靖十八年”,现全貌尚在。另有剡坑、王十朋读书处等遗址。 自建县治后即筑有城墙。因临溪历代常遭洪患,屡建屡毁。元时仅存五城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为御倭寇,知县吴三畏按故址临溪跨山筑城,高2丈,宽1丈余,周围1300多丈,条石垒砌,辟有四门,门上有城楼,外有瓮城。清代,城墙曾多次修建。民国初年,各城楼均已倒塌。民国24年(1935)增开“襟带门”。27年拆除沿山城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方便城内外交通,新开解放门。1959年拆除自东门经襟带门、北门至百道岭的城墙,移建于东门外自建设门(新辟)至老东桥头,作防洪墙,与东圃堤相接。现存老城墙自西后街西端经西门、化龙门、南门、解放门至建设门,全长1032米左右,中有间断,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文化广场南一段重修。 传说大禹治水毕功于了溪。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将了溪村改名为禹溪村,建有禹王庙,正殿3间尚完整,南壁存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禹王庙碑记。附近有了山(又名余粮山)、禹岭,产馒头形禹余粮石,传为禹治水所弃余食,可入药。 艇湖山上有艇湖塔,为六角形砖塔,高七层,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建,天启七年(1627)圮,崇祯七年(1634)重建,2002年重修。与南十里的天章塔遥相对峙,剡溪如白练,镶嵌其间,颇为嵊城增色。 城隍庙在城西北的鹿胎山麓,始建年代无考。在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记载,自元至正六年(1346)至清代,修葺11次。溪山第一楼为城隍庙门楼,清嘉庆九年(1804)增建,借宋朱熹游嵊登鹿胎山时赞语“溪山第一”为楼名,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砖雕、石雕、木雕极为精美,世称“三绝”。原存戏台(万年台)、仪门和溪山第一楼,为恢复城隍庙历史风貌,2001年重建大殿、后殿、僧房、厢房等。2002年大殿西新建了惠安寺。城隍庙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即有小歌班演出,早期不少越剧艺人在此唱红之后,名扬绍、甬、杭、沪等地。1955年,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等五十余人联合发起在城隍庙边筹建“越剧之家”。1986年又在越剧之家南侧动工兴建越剧博物馆,展出自越剧诞生以来的历史资料,成为全国首家戏剧博物馆。 奕棋自古成风,高手辈出。马晓春1974年获得全国儿童围棋比赛第一名,进入国家队。1982年获得全国冠军。1983年2月获得第五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成了中国最年轻的九段国手。同年,13岁的董可羽获全国少年围棋赛冠军。后两人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 明周汝登(1547~1629)为王阳明再传弟子,万历五年(1577)中进士,万历十五年(1587)在县城创办鹿山书院(现改建为鹿山公园),崇祯二年(1629)诏命为工部尚书。喻安性(1574~1654)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时葡萄牙人在澳门收买倭奴作乱,喻单骑入澳,晓以利害,使其慑服,后升任兵部尚书。现在新建的城隍庙中供奉为城隍菩萨。另有辛亥革命志士姚麟、尹锐志、尹维峻,地理学家丁谦、教育家喻传鉴、台湾“-”院长谢冠生、水利专家宋希尚。 唐末裘甫起义,曾在县城建立政权,改元罗平,据有7县,震惊朝廷。宋时,仇道人响应方腊起义,曾攻占县城。清末,竺绍康、王金发等在县城组织大同学社,结党反清,后加入光复会。姚麟、冯筱村、陈志赓、尹锐志、尹维峻等先后成为骨干,发动县人参加辛亥革命,为光复杭州、南京立下战功。在“二次革命”中又首举浙江省讨袁义旗。大革命时期,县城已有0人的革命活动。民国16年(1927)11月前,城内养老堂是党组织的联络点。26年9月,0嵊县临时委员会成立后,县城成为抗日救亡活动的中心。27至29年间,白莲堂路陈家台门为0宁绍特委、绍属特委和嵊县中心县委领导机关驻地和联络点。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县城的组织,密切配合会稽山、四明山地区的武装斗争,直至嵊县解放。吴振民是大革命时期广东海陆丰农-动领袖,海丰农民自卫军的创建人,16年在湖南汝城战斗中牺牲。任光是著名音乐家,为《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著名歌曲的作曲者,30年1月“皖南事变”中殉难。 |
三江街道 |
三江街道,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区南面,东邻黄泽镇,南接新昌县,西连鹿山街道、甘霖镇,北靠剡湖、浦口街道。 1949年设有丰乐乡、仁德乡、方升乡。1950年分设东郭乡、东外乡、三塘乡、中爱乡、圳塍乡。1956年东郭、东外、三塘乡合并为新明乡,圳塍乡并入中爱乡。1958年为城区人民公社新明、中爱管理区。1961年新明管理区分建新明、三塘人民公社,中爱管理区单独建人民公社。1983年分别改设为中爱乡、新明乡、三塘乡。1986年,中爱乡、新明乡、三塘乡由临城区管辖。1992年5月,中爱、新明两乡并入城关镇,三塘乡维持不变。2001年12月,由城关镇第一工作点(中爱乡)、第二工作点(新明乡)及三塘乡撤并组成三江街道。因地处澄潭江、黄泽江、长乐江三江交汇之地,定名三江街道。(根据《嵊州市志》)。代码:330683002 邮编:312400 。 行政区划信息 2006年,面积61.48平方千米,人口3.31万人。管理2个社区、61个行政村:下元塘社区、仙湖社区、黄泥桥村、圳塍村、周塘沿村、张家殿村、阮庙村、庙后村、章村路村、三板桥村、西港村、爱湖村、上杨村、忠铨村、小山村、缸窑村、彭山村、马桥村、高家村、宓家村、笆弄村、下南田村、高村村、五里浦村、隔水村、潭遏村、东胜塘村、上岛村、墩头村、茶坊庄村、桥里村、任家湾村、后湾村、大万岗村、马鞍桥村、银鱼尖村、丫叉坑村、岭岗村、两湾村、下洋棚村、周家坂村、王明堂村、大菱塘村、打宅岙村、宅树下村、胡公庙村、新立村、花田村、尖家庄村、里沙滩村、上宕头村、下宕头村、东郭村、曹家洋村、全化村、沿宅村、前杨村、花园地村、藕塘边村、慕塘村、莲塘村、黄塘桥村、下中西村。办事处驻剡兴路。 各行政村信息 2007年,三江街道由原来46个行政村调整为18个行政村。 1.桥南村:由原马桥、高家、宓家、笆弄4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76户、2129人口,总区域面积2.3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高家村。 2.高南村:由原下南田、高村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89户,1471人口,总区域面积1.6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下南田村。 3.合新村:由原五里浦、隔水、三板桥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88户,1751人口,总区域面积2.7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五里浦村。 4.上东潭村:由原潭遏、东胜塘、上岛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11户,1099人口,总区域面积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上岛村。 5.茶坊村:由原墩头、茶坊庄、任家湾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859户,2229人口,总区域面积3.4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茶坊庄村。 6.桥里村:由原桥里、后湾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83户,1150人口,总区域面积1.9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桥里村。 7.圳塍村:由原黄泥桥、圳塍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71户,1245人口,总区域面积1.6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圳塍村。 8.阮庙新村:由原张家殿、阮庙、庙后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61户,1020人口,总区域面积1.9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张家殿村。 9.章村路村:由原周塘沿、章村路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42户,1671人口,总区域面积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章村路村。 10.西湖村:由原西港、爱湖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85户,1472人口,总区域面积1.9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西港村。 11.忠铨村:由原忠铨、小山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26户,1637人口,总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忠铨村。 12.缸山村:由原缸窑、彭山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67户,1379人口,总区域面积2.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缸窑村。 13.大鞍银村:由原大万岗、马鞍桥、银鱼尖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499户,1436人口,总区域面积3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马鞍桥村。 14.三星村:由原丫叉坑、岭岗、两湾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28户,1792人口,总区域面积2.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丫叉坑村。 15.五合村:由原尖家庄、大菱塘、打宅岙、宅树下、胡公庙5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17户,1755人口,总区域面积2.7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大菱塘村。 16.花田村:由原花田、新立、下洋棚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684户,2022人口,总区域面积2.3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花田村。 17.王明堂、周家坂等2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 开发委代管行政村信息 2007年,开发委代管的15个行政村调整为9个行政村。 1.宕头村:由原上宕头、下宕头、里沙滩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583户、1634人口,总区域面积1.98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上宕头村。 2.东郭村:由原全化、沿宅、东郭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1134户,3122人口,总区域面积1.11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东郭村。 3.前园村:由原花园地、藕塘边、前杨3个村合并组成。共计788户,2107人口,总区域面积1.6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前杨村。 4.谢慕村由原慕塘村更名,其规模保持不变。 5.黄塘桥、曹家洋、莲塘、下中西、上杨等5个行政村其规模和村名保持不变。 - 人文历史 民国27年(1938)2月,0嵊东区委建立,东郭、曹家洋、全化村建立0党支部。到38年,已建0党支部6个,党员88名。 1951年3月,三塘乡周家坂村魏仁华、尖家庄村贾生田,中爱乡西港村俞苗根办起了全县首批互助组。 谢慕山上有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建造的天章塔。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两女子,邀到家,留半年。迨还乡,子孙已历七世。为纪念,建有阮庙。全市第一批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有中爱片五里浦村十王禅寺(也称十王殿)、新明片东郭村清福庵。 |
鹿山街道 |
浙江省嵊州市鹿山街道,位于市区西侧,37省道嵊义线贯穿其中,共辖51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街道区域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4055人,其中农村人口33348人,居民人口20707 人。2004年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1亿元,工业产值10.7 亿元,农业产值9244万元, 农民人均收入6100元。2、浙江省富阳市鹿山街道,位于市区南侧,320国道穿约该街道北境,富春江横贯东南境部。下辖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0732人。属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块。 鹿山街道产业发展以现代城郊型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花木、水果、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优势明显。 “花木之乡” 鹿山街道现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玉兰种植基地,到2004年底,街道的花木种植面积达1.65万亩,年产值为6000万元。规模以上花木基地6个,形成了沿37省道两侧的 “十里花木长廊”。玉兰花木一枝独秀,在全国享有盛誉,“红运玉兰”等8只新品种,多次获得全国优质农产品金奖,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植物新品种保护目录,拥有新品种保护权,并得到了世界植物新品种认定组织的认定。2002年街道被省林业局命名为 “浙江省花木之乡”,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2005年荣获“浙江省十强花卉乡镇”称号。 “茭白之乡” 全街道种植茭白面积3000亩,涉及18个村2000多农户,年产茭白1万吨,远销北京和华东7省市的大中城市。茭白新品种提纯繁育技术获省农业丰收三等奖,“江夏”、“金禾”茭白品牌获得省绿色农产品认证。 果蔬、茶叶基地 以大力推进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效益农业建设为抓手,形成浦桥桃子、东大湾杨梅、西求葡萄等水果基地4500亩,大棚蔬菜基地、茶叶基地2000多亩。 |
浦口街道 |
浦口街道,地处嵊州市区东北部、四明山西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交通便捷,上三高速、104国道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的故乡。 - 规模 街道区域面积68.65平方公里,现辖3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3.29万人。 - 特色 是绍兴市蔬菜之乡、长毛兔之乡,浙江省首批教育强镇,浙江省体育先进乡镇和绍兴市文化明珠。位于街道名人路的马寅初故居,建造于清光绪年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人文旅游的新亮点。 - 辖区 浦口街道代码:330683004 邮编:312451。管理1个居委会、35个行政村:浦口居委会、浦口村、黄家地塔村、蒋家弄村、吴家楼下村、吕谢湖村、上新建村、下新建村、杜潭村、甘坑庵村、东坂庄村、俞山脚村、故江村、蒋家埠村、下林村、棠头溪村、多仁村、无底丼村、上屋村、上林村、板坑村、建山村、屠家埠村、官俞村、茹家村、沈家坎村、招村村、上江村、珠溪坞村、赵家岩村、湛头村、坂田村、四联村、大屋村、珠溪村、四村。办事处驻地文化路2号。 2002年,市经济开发区落户浦口,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围绕“服务、稳定、富民”这三大工作重点,以发展城区型经济,实行社区式管理,开展市民化教育为己任,加快工业经济提升;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生态效益农业,积极拓宽被征地农民就业渠道,着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一个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新浦口正在崛起! 新的形势蕴含新的机遇,街道党委、办事处将一如既往,领导和团结全街道人民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为把浦口建设成嵊州的“浦东”,谱写浦口发展的新篇章而不懈努力。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农产大米、马铃薯、“两头乌”瘦肉型商品猪 |
甘霖镇 |
嵊州市辖镇。1956年设甘霖镇,1958年改甘霖公社桃源管理区,1961年改桃源公社,1981年复改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12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4.9万。省道嵊义、绍甘线在境内交汇。辖甘霖一村、甘霖二村、桃源、雅沈、姜家、袁村、梅涧桥、兴王、俞家砩、赵家、东王、吴家田、东山、沈家、东梅、黄胜堂、上王、童家、东泉、尹家、高建、寺前、大砩口、戚家、上沙坂、乌榆湾、蛟镇、下吴村、黄箭坂、金家沿、下倪、西湖头、湖嘴头、后爱坂、上高、塘下、黄郎地、湖岭口、横山坂、白泥墩、俞家、叶家 、后庄、东山楼、雅境、西山楼、福泉山、柳岸、江田、上杜山、建安、上屋村、下杜山、倪家渡、孙村、后宅园、外宅、西京、马塘、后朱、前朱、查村、东湖、义家桥、珏芝、下洋、横山头下、上坂洋、杜荅头、祝村、官屋墓、过村、雅言楼、求家坎、前王村、西吴、甲秀坂、新溪滩、岂脚下、新桥头、甘霖三村81个村委会。产粮为主,在境内建立了蕃茄、茭白、雷竹等基地,是 绍兴市“八五”科技示范镇。乡镇企业以电声、电器、丝织印染、化工建材、皮鞋为主。是全国最大的电声软件基地。. |
长乐镇 |
嵊州市辖镇。1955年设长乐镇,1961年建公社,1981年复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4万。省道嵊(州)义(乌)线穿境而过。辖长乐一村、长乐二一村、长乐二二村、长乐二三村、长乐三村、长乐四一村、长乐四二村、长乐五村、长乐六一村、长乐六二村、福泉、石阳、马面、寺塘头、阳山、阳峰、尤家村、黄家岭头、黄家湾、新建、砩前、寨岭头、太平、白术园、寺西园、石井、西高、枣园、黄婆岭、岭、陈家湾、太坑、坎流一村、坎流二村、黄金丛、沃基、黄家宅、下南庄、了湾、冷畏、石砩、上南庄、昆溪、石岭、合山、前安、上珠溪、下珠溪、石砩桥、方口、上王庄、下曹、西殷、姚姆山、大昆、油竹潭、里水口、小昆、外水口、留王、雀桥、防山、下陈、下平头、乌埂、上孔村、黄湾67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水果、毛竹为主,乡镇企业以机电、服装、茶机、水带为主,其中有省级明星企业一家。镇西南隅有省级风景区南山水库。. |
崇仁镇 |
嵊州市辖镇。1950年置崇仁镇,后改公社,1981年复置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11公里。面积107平方公里,人口5.5万。省道绍(兴)甘(霖)线从境内穿过。辖岩下、园山、茶亭岗、仙桃、岭头山、石大门、居头、五龙寺、茅庙、来岭、竹园岗、横岗、东升、瓦窑湾、淡山、王家年、石门、藤家岗、马家田、羊岩、应桂岩、迎联、长湾、黄岩下、长龙岗、升二、白水墩、秀峰、蟹钳、坑东、升三、升四、崇仁一至十村、张村、白水坑、里王、外王、里高、石塘岭、外高、坑口、三懋楼、塘岗、黄家、岭下、东岗头、下相、王家市、溪滩、上淡竹、下淡竹、西青、下应、马仁、娥交岭、官庄、乌石弄、胡家、上湖荫、钳口、横下、李家宅、亭山、赵马、绕溪、招龙桥73个村委会。农业以粮为主,兼营茶叶、蚕茧,乡镇企业以紫砂、酿造、建材、制冷设备、硅藻土制品为主。特产有湖荫榨面、豆腐皮。被誉为“浙江围棋之乡”。. |
黄泽镇 |
嵊州市辖镇。1958年设黄泽公社黄泽管理区,1964年改公社,1981年设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10公里。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4.7万。嵊(州)张(家车)公路穿境直达宁波。辖七一、光明、黄芝塘、梁家庄、白泥坎、桥对岸、新田、前良、石桥头、许宅、华丰、黄白坂、李家洋、甲青、苎坑、坑边、陶家庄、大洋、石蟹、方家、渔溪、孟高、横路、夏周、湖头、后白、厚仁、吊马塘、塘家岙、前白、石桥、官地、后枣园、朱湖山、东叶家、三王、唐家、赵村、胡宅、湖塘沿、施家湾、沙地、求家、东山王、广联、岙口、钱家、前洲、官园、庙山、塘头、良村、麻车、兰洲5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纺织、木雕、花边、大理石制品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花生、苎麻、蚕茧为主。是著名作家魏金枝和民间音乐家魏淇国的故乡。. |
三界镇 |
三界镇位于嵊州市北部,剡溪下游,距市区19公里,东傍下王镇,南临仙岩镇,西与绍兴县王坛镇毗邻,北与上虞市章镇镇接壤,因地处绍兴、上虞、嵊州三县(市)交界而得名。全镇总面积155.7平方公里,辖10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6.57万人口。上三高速、104国道、曹娥江穿镇而过,设有上三高速互通立交,驱车半小时到达绍兴,1小时到达杭州、宁波,3小时到达上海,是“浙江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地区之一。区位优势明显,素有“嵊州北大门”之称,是嵊州市中心镇之一,被纳入嵊州市“一城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翼。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8000万元,其中一产13090万元,二产54326万元,三产213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809元。 2004年,三界镇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精神,按照“统筹、整合、提升”思路,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主线,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点,统筹协调,克难攻坚,狠抓落实,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业经济运行稳健,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村镇一体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2004年度,三界镇被命名为省级文明镇及绍兴市级生态镇。. |
石璜镇 |
嵊州市辖镇。1956年设石璜乡,1961年设公社,1985年改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17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3万。交通便利。辖石璜一村、石璜二村、石璜三村、石璜四村、唐家湾、金盘、溪口、楼家一村、楼家二村、楼家三村、寺新、东范、溪东、上村、下村、相家、张范、丁家、溪西、夏兴、庙下坂、沈村、蔡墅、范油车、罗松、王仪堂、何家庄、朱村、后白竹、前白竹、前家坑、裘家、相家亭、新塘、新沃、廿亩头、雅城、张家山、天星、下方山、寺根、赵宅、堰底、三溪、俞八路、大湾山、白岭、王东山、下三溪、宣家岗、徐家培、葛村、梅溪、方潭54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稻谷、蚕茧、茶叶为主,乡镇企业以塑料、丝织、玩具、化纤为主。是省农业厅命名的12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之一。. |
谷来镇 |
谷来镇位于嵊州市境西北部,因“舜耕于此,天降嘉谷”而得名,是典型的山区小镇。为充分做好绿色文章,该镇六大措施因地制宜地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全面开展创建省级生态镇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林业。积极实施“十百”工程,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林业基地,全镇新发展香榧基地1000亩,发展良种茶基地500亩,发展竹笋两用基地1000亩,完成新嫁接20万株榧树苗。全镇已拥有11000亩省级香榧森林 食品基地、15000亩国家级无公害茶生产基地。使村均良种茶新增面积达一百亩以上,户均达1亩以上;人均香榧面积达到1亩以上。在九里斜村、金山湖村创建市优质示范基地。 二是积极提升林业特色产业。培育林特产业专业村6个,其中袁郭岭村、榆树村培育成为香榧专业村,马溪村、金山湖村培育成为名茶专业村。大力发展名茶加工集聚小区建设,出台扶持政策,并组织相关村通过考察、论坛等方式提高发展热情,目前已在护国岭等村建成7个集聚小区,以加工茶叶为主的金山湖村个私集聚区也快完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野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山森”食品有限公司争创省级、绍兴市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著名品牌的培育,“野山谷”、“山森”、“山珍”三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QS认证,同时鼓励他们在杭州等省会城市开设农产品专卖店;“山珍”在绍兴市著名商标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创建浙江省著名商标。 三是努力改善优化生态环境。不断加大绿化、美化的力度,加强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严格禁止乱砍乱伐现象,重点做好48711亩生态公益林建设,积极实施汤浦水库上游生态修复工程。以生态修复、抑制水土流失、保持涵养水源为切入点,开展封山育林、植被修复、河道清理、生活污染源整治,改善汤浦水库上游的生态环境。 四是规划发展生态农庄经济。以农庄经济为重点,兴起第三产业,把农庄经济作为开发旅游产业的突破口。在做好舜耕山庄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嘉谷山庄和东湖农庄的开发规划,并做好前期准备和推介工作,力争在下半年建成1个以上休闲农庄。. |
仙岩镇 |
嵊州市辖镇。1992年由仙岩、幸福2乡合并设仙岩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0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1.8万。104国道穿境。辖仙岩、舜皇山、梓树、石坑、下王舍、中王舍、张岙、王舍岗、上王舍、谢岩、西鲍、施家爿、东鲍、大地坪、白岩、天竺、塘丘、上白岩、强口、岩头、严坑、狮岩坑、仁村、高坎爿、吴家店、下麻厂、床角岙、火锨湾、曹家、嵊溪、白泥孔、兰溪、桥石头、丁家山、岙底、王贤、闹水、姚家、日溪坑、含溪口40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蚕桑为主,乡镇企业以石灰、化工、砖瓦、制钉业为主。境内上王舍村建有马寅初墓。. |
金庭镇 |
嵊州市辖镇。1956年设新合乡,1961年设公社,1981年改金庭公社,1992年设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3万。嵊州至宁波公路穿境而过。辖下任、晋溪一、晋溪二、晋溪三、泗古平、新峰、火耙湾、新联、龙王庙、床光、马家塘、柿树头、显圣、后山、欢潭、天马、鹭鸶坂、山坑、华堂、官田、灵鹅、溪里坑、坎头、石岭山、甏里湾、新岩、观下、后厂、鸟石头、成功山、毛*_、济渡、孝康、上坞、茶草湾、念宅3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机械、毛巾、造纸为主,花岗岩储量丰富,是省生产能力最大的花岗岩基地。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油菜为主,盛产名茶“羲之毛峰”、“金庭云尖”、“碧螺春”。是甘甜如蜜的“桃形李之乡”。境内有晋王羲之墓。. |
北漳镇 |
嵊州市辖镇。1956年设四联乡,1958年改北漳管理区,1961年改公社,1985年设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1公里。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2万。有公路通市区。辖北漳、大约、小约、东坑、张家村、孙溪坞、水口、东兰、土块、泄下、高风、新安、日坑、上湾、青山头、蔡家、岭塘、前山、上彦坂、小柏、岩沿头、王可湾、东林、董家庄、董坞岗、清潭坑、鱼岩头、黄金坞、山块、岗竹山、塘坞、张婆坞、新岭、任坞、榧树湾、东坑、董家彦、陈大坑、牛园仓、余家坑、西坑、布巾坑、潘家山、山泥坞、箬坑、俞家坞46个村委会。农业以水稻、茶叶、烟叶、油菜为主,乡镇企业以机械配件、大理石为主。. |
下王镇 |
嵊州市辖镇。1958年为里东公社民主管理区,1961年设民主公社,1970年设新建公社,1985年设下王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17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1.6万。有公路通市区。辖下王、南面、鸡毛湾、南山湾、大尖山、北面、横田岗、里下塘岙、外下塘岙、溪后、上塘、平杨、山头宅、社坛、杨家宅、上店、小溪、鸦鹊峧头、施家、里财湖、樟家田、前冈、木杓田湾、郑家岙、梅坑、高彦岭、坞坑桥上、坞坑桥下、叶岙、何村、沙畈、车弄、童家坞、裘村岭、外浦、农林、大山、平坑、青岩、双桥、高山4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丝织、农机、榨油、车木等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油菜为主。尤以名茶“泉岗辉白”著称。. |
贵门乡 |
贵门乡位于嵊州市西南部,东连里南,南至奖山,西接东阳,北依长乐。全乡33个行政村,3811户,10861个人口,辖区总面积6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48亩,茶园5718亩,山林63923亩,坡地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发展种养殖业生产。 贵门乡境内有“南山湖”、“浙东大龙谷”、“石和尚”、叠石岩、鹿门书院、更楼观枫、访友桥等旅游景点。山清水秀,风景优雅,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同时,旅游事业也将会是贵门乡发展经济的桥梁和纽带。 茶叶是贵门乡的主导产业,也是全乡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1年茶叶产量达到431吨,其中名茶100多吨。目前上坞山辉白和介溪名茶已分别注册了商标,享誉省内外。2002,全乡人民正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争创“名茶特色乡”。. |
竹溪乡 |
竹溪乡地处于舜江源头,会稽山脉中段,嵊州市西北部,西与诸暨市相邻。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城关63公里,是嵊北山区的交通要镇。 竹笋、香榧、茶叶是竹溪乡的传统产品。全乡3000多亩笋竹两用基地,以洋坑村为重点开发的“红壳”野山笋新品种,同时,积极发展以竹制品加工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全乡从事藤竹制品加工个体户50多家,产品供不应求,使竹子身价倍增,竹藤加工业成了全乡经济的一大支柱;香榧以郑坞杭村为重点遍布全乡,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对榧农开展技术培训,逐步使干果产业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 |
里南乡 |
嵊州市辖乡。1992年平山、汉溪、奖山3乡合并设里南乡。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3公里。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1.4万。有公路通市区。辖下叶、月、里义湾、中叶、上王家、周村、东景山、西施岩、小溪环、外西景山、璞岩、西朱、茹胡、里西景山、下莫山、大邱岩、岭根、汉溪、考溪坞、丁家店、六洞口、何家坞、东坑湾、蒋家湾、八宿屋、沈大湾、相家岭、岭下坑、里家湾、丰摇坪、艻溪、松树岭、里下山、会山脚、淡竹园、里浪坑、外浪坑、屏岫、上庄、毛立坪、和尚山、龙皇寺、菖蒲屋、石研湾、大溪4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农机、车木、砩石、丝织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油菜为主,盛产桐油、乌桕子、白术。境内萤石矿藏资源丰富。. |
雅璜乡 |
雅璜乡位于嵊州市最西北端,毗邻诸暨市,是一个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的山区小乡。全乡面积26.63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546户,4291人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259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50元。现有14个党支部,158名0党员。我乡自1998年开展的《民情日记》活动,收到了可喜的成效,并在全省得以推广。 这几年来,乡党委政府以《民情日记》为载体,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兴办实事,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乡党委因此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我乡各方面事业也成绩喜人:通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山区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农业生产已初步形成名茶、竹笋、养殖、香榧等四大块状经济,乡财政收入每年以14%—18%的幅度提升;各项基本建设加快,初步建成雅璜农民街,村村改造了农电网,硬化了17.5公里的市通乡公路,全面整修了雅枝公路,实现了村村通路的目标;科教文卫事业欣欣向荣,2000年共投资120万元建造了雅璜中心学校主体教育楼,实行了九年一贯制教育。 在新世纪里,乡党委将进一步深化《民情日记》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开放意识和公仆意识,切实抓好党委年初提出的“四三二一”工程,即:培育四大基地、加强三项建设、开拓两条致富渠道、形成一支家产品销售队伍。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的同时,处理好社会矛盾,确保全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
王院乡 |
王院乡,地处嵊州市西北部山区。山清水秀,具有悠久的种药材历史。盛产的秸梗,白术,丹参质好价优量大。近年来又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开发百丈飞瀑景区。围绕它修建了大量配套设施。两年时间小小的乡就投资300多万元资金完成路,桥,亭的建设。使景区初具规模,每年游玩的人次多于10万次。在上海市场小有影响力。 今年又投资60万修建一个大型汇水潭,投资80万浇筑王院-金钩的公路,投资60万建造停车场。明年相信观光旅客将更多。. |
通源乡 |
通源乡地处嵊州市西部山区,与诸暨市隔山为邻。驻地岗下。境内奇峰矗立,西白山主峰海拔1096米,为我市六大主峰之首。无数坑坑涧涧,出深山,穿峡谷,越深潭,于岗下汇合成流,均通向剡溪,故名通源。 全乡人口6324人,总面积45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68个自然村,距市区25公里。工业有农机、竹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农产品有粮、茶、竹、木等。白玉尖珠茶负有盛名;木材蓄积量5.71万立方米;经济特产香榧,为本市重点产区之一。矿藏有叶腊石和石灰石及花岗岩。 近两年来,乡党委政府相继成功开发了“白玉尖”牌系列农特产品:白玉尖牌益寿面、香榧、笋干菜、龙井茶等。. |
经济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嵊州市。下辖: 330683400200 111 上杨村 330683400201 111 黄塘桥村 330683400202 111 谢慕村 330683400203 111 莲塘村 330683400204 111 曹家洋村 330683400205 111 下中西村 330683400206 112 花田村 330683400207 220 大鞍银村 330683400208 220 三星村 330683400209 220 五合村 330683400210 220 周家坂村 330683400211 220 王明堂村 330683400212 112 宕头村 330683400213 111 东郭村 330683400214 111 前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