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金华 >> 武义县 >> 坦洪乡

坦洪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坦洪乡谷歌卫星地图)


坦洪乡简介

  坦洪乡位于武义县中南部,东邻新宅镇,南靠柳城镇,西接桃溪镇,北界俞源乡。全乡下辖16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4.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50?600米之间,相对高度100米左右,坡度6?15度。全乡共有2696户,人口7321人,耕地面积6385亩,山林面积44425亩,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武义县城34公里。  坦洪乡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区域内常压,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无霜期约236天,年平均日照约2050个小时。  坦洪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的欠发达乡,水、土、气等环境质量很好。坦洪乡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75%,生态环境优良,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资源丰富,坦洪乡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150-300年树龄的古树名木有700余株,如松树、香樟树、苦楮树、白玉兰、青岗栗、白栗、枫香等;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黄獐,国家级保护动物五步蛇等多种珍稀动物,还有数量庞大的昆虫资源和各种鸟类、蛇类等;丰富的水资源也孕育了水生生物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等。坦洪乡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萤石、花岗岩等。  坦洪乡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海拔较高的地方,像上周、黄干山、陈村、白岩、南源都处在海拔300米以上的高山上,气候独特,各种污染少,独特的高山区位为坦洪发展高山作物提供了优良条件,截止目前全乡已形成了2800亩高山蔬菜发展带、800亩有机茶发展带和800亩名优茶发展带。  坦洪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以“文化名人之乡”著称,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正德年间出过当朝潘御师,近代有著名的革命家、诗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曾任0天津市委宣传部长的潘漠华烈士,中国著名工笔画大师潘洁兹先生和侨居海外的许多名人志士。我乡还拥有2000多名乡土人才,他们在文学、演出、书法、摄影、科技等方面为坦洪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34.6平方公里 330723203 321000 0579 查看 坦洪乡谷歌卫星地图

坦洪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上陶村 ·武义旅游·武义特产·武义十大特产·武义十景·金华品牌网·金 0

----

查看 上陶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村村 ·武义旅游·武义特产·武义十大特产·武义十景·金华品牌网·金 0

----

查看 陈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周村 ·武义旅游·武义特产·武义十大特产·武义十景·金华品牌网·金 0

----

查看 上周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隆村 ·武义旅游·武义特产·武义十大特产·武义十景·金华品牌网·金 0

----

查看 金隆村谷歌卫星地图
潘家里村 ·武义旅游·武义特产·武义十大特产·武义十景·金华品牌网·金 0

----

查看 潘家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洪村村 ·武义旅游·武义特产·武义十大特产·武义十景·金华品牌网·金 0

----

查看 洪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干山村 ·武义旅游·武义特产·武义十大特产·武义十景·金华品牌网·金 0

----

查看 黄干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坦洪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白洋街道

  武义县白洋街道于 2001年9月行政区划调整后成立,与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地处武义县城东部,是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境内有火车站,44省道、金丽温高速公路连接线,交通便捷,水电充足,通讯发达,设施配套齐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灿烂的明招文化融为一体,为进一步促进白洋街道的产业积聚,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文化大县,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白洋街道辖4个社区,49个行政村,91个自然村,总面积89.2平方公里,总人口55163人(其中农业人口31414人)。现有党支部79个,党员1481名,支部委员205名;村委会49个,村委委员189名。   -   工业经济   2007年开发区、白洋街道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县、打造温泉名城、构建和谐家园”的工作主题,深入实施“四大战略”,以“工业强区、城市新区、产业特区、效益强区”为发展建设总目标,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认真开展“双增强一优化”和“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等相关活动,着力破解土地征收难等问题,呈现出了又好又快的态势。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服务优势、人缘优势,以周边发达县市为重点区域,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现有工业企业536家,主要有五金机电、电动工具、印刷包装、文教用品、旅游休闲用品、汽摩配、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至12月底,实现工业总产值67亿元。街道还认真做好政策引导,加大村留地的标准厂房建设,为家庭工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家庭工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新发展家庭工业60家,来料加工费达1500万元。   -   农业经济   主要发展以花卉、蔬菜产业带和养殖业为主的城郊型经济。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4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516元以上,财政总收入2.76亿元。街道出台了农业扶持政策,对规范养殖场、户和早稻种植面积等进行了补助。粮食播种面积16764万亩,花卉面积2083亩,城郊蔬菜8000亩,水果面积6600 亩,茶叶面积4975亩。村庄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作,全街道进行村庄重点整治、一般整治的共有34个村。   -   文化教育   在风景秀丽的明招山麓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招寺,是宋元以来名流学者云集之地,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吕祖谦、朱熹、陈亮、叶适等曾在武义明招寺讲学授业。还有县级文保单位、点20处,原国民政府陆军上将汤恩伯的故居,大通寺、武义第一漂——阳光外滩等旅游景观,可供人们休闲娱乐。白洋街道重视教育投入,投资1216万元建造明招小学、邵宅小学等新教学楼、标准田径运动场等。百年老校明招小学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街道现有小学5座, 2002年通过了省市教育强镇验收,熟溪小学、明招小学通过省示范性小学验收。  

壶山街道

   壶山街道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境东北部,2001年武义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设立办事处,东临履坦镇和 白洋街道,南连熟溪街道、大田乡和王宅镇,西与白姆乡接壤,北与金华市婺城区为界。为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县城温泉路以西(含温泉路以东的上松线以北部分)、熟溪以北原武阳镇壶山办事处辖区、原桃溪滩乡辖区。壶山街道因其位于壶山脚下而得名。全街道区域面积86.5平方公里,共辖6个社区、33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石鹅岩为市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县城西北7公里,因其山似展翅欲飞的天鹅而得名。景区内奇峰秀水,怪石嶙峋,幽谷鸟语,景象特异,是一个集奇岩、幽谷、革命史迹、神话传说于一体的人文、自然景观俱佳的旅游胜地。境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发宝象龙宝、美丽壮观的滨江广场,北部建有北岭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潘漠华烈士陵园等。街道加强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型社区。   -   经济建设   壶山街道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街道开发了文教旅游和黄龙两个工业园区,其中黄龙工业园区依托省道上 松线而建,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园区建设起点高、有规模、上档次,交通非常便捷,区位优势日益明显,是投资兴业的好去处,也是街道工业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亮点。进区企业127家,用地总面积142.7万平方米,在建企业7家,形成了印刷包装、文教用品、旅游休闲、机械制造等系列支柱产业,涌现出了张氏包装、星光印刷、金华桑尼、创业钢带、雨中晴制伞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近30家。特色农业效益明显。花卉产业带、茶叶产业带、城郊型蔬菜产业带建设已具相当规模,成为武义县12条特色农业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卉面积超2000亩,形成了"十里花廊";名茶开发成效显著,打造出了"郁清香"、"武阳春雨"等知名品牌,涌现出余家村、正新屋村等一批名茶生产专业村。新洲制茶、海兴菇业、金星食用菌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有效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温泉生态植物园开创了观光农业的新天地。工业、农业的齐头并进,为街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熟溪街道

  熟溪街道地处武义县城东南部,北与壶山、白洋街道接壤,东连泉溪镇,南接新宅镇,西邻大田乡。永武公路斜穿境东,武丽公路斜穿境中。   熟溪街道属低山丘陵区,中北部河谷平原相间地形,地势自南向北缓降,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6C,年均降雨1400毫米,无霜期240天。武义江自泉溪镇入境向东北流入白洋街道,洪溪(郭西坑)自南向北,于端村流入武义江,熟溪自大田乡入境,北转东北流入武义江,双坑溪自南至北贯穿全境于河后东注入熟溪。建有小型水库6座,总库容614立方米,水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260千瓦。境内富藏萤石、温泉等资源。   -   人口   全街道区域面积96.2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居委会,34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4.55万人(常住人口3.65万人,流动人口0.9万人),其中居民人口27910人,农村人口17618人;全街道共有耕地面积13489亩,其中水田面积12596亩.2005年1?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32%;财政税收9914.4万元,同比增长160%,截止11月底,财政税收在全县乡镇街道中可以率先突破亿元大关。  

柳城畲族镇

  柳城畲族镇位于瓯江流域的宣平溪上游,地处武义南部山区,是浙江省18个民族乡镇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乡镇,是浙江省畲族主要聚居地区之一。柳城原为宣平县制所在地,1958年宣平撤县并入武义。目前的柳城镇经区划调整,由原来的5个乡镇撤并而成,全镇共有5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91万人口,其中畲族人口0.35万人。全镇区域面积172.3㎞2,是武义县南部的古老重镇。2001年被浙江省政府列为中心镇。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1亿元,财政税收7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3元。目前全镇有南方齿轮厂、信达公司、机引犁耙厂等上规模企业3家,服装厂16家,为义乌等市场加工各类小商品的来料加工厂17家,加工人数达1300多人。柳城畲族镇是武义县15个重点产粮乡镇之一,也是受到省政府表彰的十大吨粮乡镇之一。近年来,该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以宣莲、茶叶、蚕桑、板栗、香菇为主要内容的“五色农业”。全镇种植宣莲3000多亩,产量50多万斤;宣平板栗专业社等几家大户年收购销售板栗1000吨以上;郑回村的香菇市场年交易量达500万公斤。 宣莲是柳城特产,是全国三大名莲之一。始种于唐朝显庆年间(656~660),以颗大粒圆、饱满肉厚、肉酥味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著名。清嘉庆六年 (1802年)列为朝廷贡品。1993年荣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武义县“工业强县、开发兴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和东北部地区机声隆隆、中部地区车水马龙、南部地区满目葱笼三大产业布局,确立并大力实施建设“开放的交通、优美的城镇、特色的旅游”的发展思路,柳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首先,建设开放的交通。2004年,镇党委政府提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通过3—5年奋战,全面提高柳城通往武义县城、松阳、遂昌、丽水等周边县市交通等级,形成柳城通往周边县市、周边乡镇开放的交通网。目前,上松线武义至柳城段改造完工,柳城—马口—遂昌公路已完成硬化,上松线四期柳城至松阳段正在拓宽改造,10月底竣工通车。柳城经三港至丽水公路已完成测量设计,将于今年年底动工。五条通周边县市等级公路明年年底可望全部改造完成,柳城的区位将得到根本的改善。.  

履坦镇

  履坦位于武义县城北部,地处武义江畔距县城6公里,东与白洋办事处为邻,南连县城,西南与壶山办事处接壤,北与金华交界。   全镇区域面积50.6平方公里,31个行政村,13633人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资源丰富,投资政策优,服务环境佳,发展空间大,是县城总体规划调整后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空间,更是县城北部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文化优势:在隋唐年代就是八婺水陆交通要道,宋明时代则为商旅繁华之地,民俗文化十分发达。南宋时建村,仓部公徐兹十六世孙徐肃与贵安从泉溪带履步而来,发现此地平坦是居住的好地方于是就取名履坦。镜内有县级文保点8处,申明古街是一条反应履坦历史文化风貌的一条步行购物街,相传500多年的神秘明亮的马灯,文武状元出家的普净寺,三国东晋古墓群,沿江竹林处的二个古码头等,均辐射着强大的文化魅力。2000年获省体育先进单位,并是县首批省级教育强镇。   交通优势: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武公路、金松公路穿境而过,随着金丽温、杭金衢高速公路全线开通,距上海三小时,杭州二小时,宁波二个半小时,温州二小时,交通十分便捷。    区位优势:紧邻县城,是今后城市发展的重要拓展空间。内区金丽温铁路、金武公路、城市内环、外环及城市纵轴线温泉路武义客运站,货运站和县城公路交通客运中心站都在本区内交汇,县城公路交通客运中心站在本区周边布置,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为履坦镇区城镇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资源优势:自然生态环境好,东有武义江,西有白露溪,南有老虎山和后山,内有里湖、外湖和沿江竹林,利用山水环境创造出一个具有良好投资环境的创业基地和一个浓郁生活氛围的居住社区,履坦镇将是个古朴典雅,个性化、精品型、生态型的山水城镇。   产业优势: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各种蔬菜瓜果产量丰盛,特别是藕、毛芋、西瓜。并有花卉苗木基地、奶牛养殖基地、名优茶基地等。农业现代化的框架基本形成,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岗头工业功能区已形成五金机械、印刷包装、文教用品、旅游休闲用品等产业群,成为我县城郊工业功能区的一个新亮点。   政策、服务优势:企业征用土地、证件办理、政策协调等工作实行一条龙服务全程免费代理,工业功能内企业一切行政性收费全免。履坦正朝着“工业重镇、城郊型农业大镇、县城城北新区”的建设目标快速前进!.  

桐琴镇

  桐琴镇是市级中心镇,“金华市十强镇、全国千强镇”,位于武义的东大门,与永康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省道永武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穿境而过。全镇44个行政村,总面积4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6万,外来人口3万人。近年来,桐琴镇在县委、县府“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紧紧围绕“提升工业化,农业特色化,促进商贸化,推进城镇化”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充分发挥与“世界五金城”永康毗邻的优势,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自我加压、负重拼搏,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55亿元,财政税收7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860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35.64%、14.5%和10.3%。2005年1-10月份工业总产值达22.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3%,年底力争实现27亿元。桐琴镇是武义的工业重镇,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出台政策,筑巢引凤,主动接轨永康,大力发展五金机械工业,相继开发江滨、凤凰山、五金机械三个工业区。致力做大“永武世界五金城”。新开发了省级重点工程“五金机械工业区”一期、二期和凤凰山工业区二期、三期,总面积达6000亩,先后投资6200万元,全面完成了“六通一平”和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引进企业100余家。全镇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五金机械、电动工具、金属压延、防盗门业四大产业群。目前全镇工业区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共有企业462家,其中规模以上77家,列入全县工业总产值前100名的企业2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有4家,工业总产值已占近全县的五分之一,成了武义工业经济的“领头羊”。工业发展,反哺农业,促进了农业特色化进程。根据规划,全镇已发展桐琴蜜梨3100余亩、花卉苗木556亩、笋竹两用林3800亩,形成了三大特色产业带。“桐琴蜜梨”品牌不断打响,2001年被评为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奖、2002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绿色食品标准使用权。2002、2003年获中国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浙江省十大名梨、金华市名牌产品。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以规划为龙头,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业主化开发,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大手笔规划,大资金投入,快速度建设,顺利实施了桐琴、东干两地占地10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  

泉溪镇

  泉溪镇,位于武义县东部,东与桐琴镇交界,南与缙云县、新宅乡连接,西北和武阳镇相依,面积87.26平方公里。辖47个村委会、94个自然村、人口2万余。镇政府驻地泉溪,距县城6.5公里。   该镇南部峰峦叠障,地势高峻,东西平坡延展。整个地形高丘与平原相间,武义江及其支流两岸,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湖塘棋布,溪流纵横。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农业主要经营水稻、蚕桑,是我县重点产粮区之一,又是省毛竹基地。 地下蕴有丰富的萤石矿藏。境内大塘口有县矿山公司矿区。   乡镇企业有 缫丝、织绸、制衣、采矿、农机、食品、饮料等行业。1998年工业企业260家,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3亿元。武(义)永(康)公路贯穿镇区,金温铁路境北经过。   境内白革山为华山旅游风景区,有大士庵、状元峰、三叠台、八宝陵、石佛、石果、仙掌、玉屏、龙井、狮岩十景。镇南金柱山,有瀑布飞流直下,距10米处有一亭,与瀑相峙,名水帘亭,均为游览避暑胜地..  

新宅镇

  新宅镇地处武义县南部山区,距县城17公里,东南与丽水市莲都区和缙云县交界,西与坦洪乡毗邻,北与大田乡相连;镇域总面积181.2平方公里,是武义县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镇。全镇总人口2.4万,辖46个行政村,是个山多田少以农业为主的山区镇。  新宅镇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林木丰茂,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3.6%;水力资源丰富,现建有小水电站22座,总装机容量约3000千瓦;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保健强身功效的麦饭石,质地上好的花岗岩,蕴藏丰富的凝灰岩;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奇石幽谷,溪涧纵横,气候独特,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有诗为证:“菊溪南瀛入瓯江,茂竹修林缀坡岸,新栽栗荫千万顷,秋来熟果漫山岗”。  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757亿元,比2003年增长7.4%,其中:工业总产值为5306万元,增长4%,农业总产值9251万元,增长11.9%;农民人均收入2378元,比2003年增加180元;财政总收入278万元,增长27.5%。.  

王宅镇

  王宅镇地处武义腹部,44省道穿境而过,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公里,是17个市级中心镇之一。1992年由王宅镇、要巨乡、陶宅乡二乡一镇合并为王宅镇,现管辖46个行政村, 2.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6677人,区域面积10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80亩,物产资源丰富,土地平旷肥沃,是名副其实的武义“中原”大粮仓。风景优美,有已开发的省A-大莱口风景区、寿仙谷风景区。  镇机关内设五个办公室,即:党政办公室、农村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财政办公室。事业单位设立二中心一站一队,即:农业服务中心、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城建监察中队。  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3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1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135亿元,农业增加值0.76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33.26万元,增长31.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80元,计划生育率达97.98%。  全镇目前共有党支部59个,其中村党支部46个,机关、事业、企业党支部13个。.  

桃溪镇

  桃溪镇地处武义县西南部,东邻坦洪乡,南连柳城镇,西接西联乡,北界白姆乡。44省道穿境而过,镇政府驻地陶村,距县城33公里。全镇总面积105.6平方公里,总人口1.86万人,其中畲族1400多人。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1.7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584元。   桃溪镇呈西北山地、东南丘陵盆地的地理格局,境内群山连绵,林茂峰秀,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36天。现有蚕桑、茶叶、板栗、宣莲、厚朴等经济特产基地2万余亩,其中蚕桑6000亩,年产蚕茧4千担;名优茶3000亩,年产茶干3千担。   桃溪镇个私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服装、铸造、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服装行业已成为龙头行业,现有服装企业9家,就业人员千余人,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2亿元。   桃溪镇是武义县莹石矿贮量富集地之一,境内莹石分布面积广、贮量大、现已累计探明储量500万吨,此外还有相当储量的紫砂土、花岗岩、玄武岩等矿石,均具开发利用价值。   桃溪镇小水电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现已建成直源、百丈泄、松溪、大坑等7座小水电站,总装机3280千瓦,年发电量700万度。   桃溪镇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全镇森林覆盖率73.6%,有林地面积105754亩。其中松木林25204亩,杉木林38458亩,阔叶林32672亩,毛竹林6008亩,油茶林3097亩。建成生态公益林36242亩,开展生态镇创建工作,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桃溪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康庄工程大步迈进。全镇已建成等级公路54.78公里,25个村通等级公路,通村率92.6%。实现路面硬化50.48公里,硬化率92.2%,农村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   桃溪镇人文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桃溪镇是个古镇,历史悠久,镇内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名胜古迹。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的延福寺,距今已有106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南方保存较为完好、具有较高建筑研究价值的古建筑之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陶村是东晋陶渊明后裔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又是明代矿工起义领袖陶德义的故乡,现保存有明清古建筑61幢,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陶村还是武义昆曲的发源地,昆曲艺术正在进一步抢救之中。   桃溪镇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快速发展,全镇拥有小学二座,中学一座,在校学生达2000余人。.  

茭道镇

  茭道镇位于武义县东北部,东与永康交界,北与金华、义乌市相连。镇政府所在地杨家,距县城18公里,距金华市23公里,离永康县城18公里。330国道穿境而过,44省道北面起点,是武义的北部重镇。  全镇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36个自然村,人口1.4万。该镇地形主要为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独特,原是全国著名的莹石开采和加工基地,是武义北部工贸型山水城镇。  区位优势:茭道镇毗邻经济发达的永康、金华、义乌等地,10分钟可到永康城,30分钟可达金华市。可广泛接受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充分享受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等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近水楼台。   交通优势:早在500多年前,明朝就设立了茭道驿。寿昌至温州的330国道贯穿全境12.5公里;44省道以茭道为北起点。   产业优势:以330国道为轴线的茭道工业园区,现已形成了以莹石加工、水泥建材、五金机械、休闲用品、造纸包装等五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带;农业产业已基本形成以水果、花木种植、畜禽养殖并举的城郊型农业模式。   资源优势:茭道镇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莹石资源丰富,原全国最大的莹石采选企业??浙江东风莹石集团有限公司就在境内杨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完工的方坑水库,是全国首座以双曲拱坝设计的大坝,高176米,长170米,自然景观独特,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生态环境优越,是人们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文化优势:茭道镇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崇尚文化。文化设施齐全,活动丰富,已获省级“东海明珠”工程称号和省级“教育强镇”称号。   茭道镇投资环境优越,服务优良,是创业的福地,兴业的乐园。.  

大田乡

  大田乡位于武义县中部,东与熟溪街道办事处接壤;南与新宅镇相连;西与王宅镇交界;北与壶山街道办事处为邻。乡政府驻地徐村,距县城11公里。区域面积47.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人口1、12万。属低山丘陵,地势南高北低,资源丰富,工业起步早,投资环境优,发展空间大,是武义南郊重要的工业、旅游乡镇。   境内岭下汤有明代建筑石梁架屋和太平天国标语,分别属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保存良好具有历史考究价值的元、明、清直街,以及灵泉岩、香山顶、石笋、雄鸡坛等景点,是武义县黄金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是休闲、旅游之圣地。2002年荣获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乡镇称号。   以古竹集市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十分方便,东接华东闻名的温泉“清水湾”溪里,南经乡政府徐村至新宅镇大殿通往丽水地区,西至王宅镇马昂,北达武义县城,还有岭下汤至王宅等公路,是我县15分钟交通圈范围,交通便捷。   大田生态环境优越,有3万多亩生态公益林;农业除种植粮食作物外,盛产茶叶、花卉、瓜果、蔬菜、香菇等,并有县级茶叶良种基地和县“桐琴蜜梨”基地。山地主产松、杉、毛竹,为市、县笋竹两用林发展基地,素有“万亩竹乡”之美称。工业有水电、采矿、服装、铸造、织造、伞配、工艺品等产业,及大批的手工工艺品加工业,并蕴藏莹石、高岭土、玄武岩等矿藏。   大田乡山美、水美、人美、心更美!.  

白姆乡

  白姆乡,位于武义县西部,麻阳港两岸,距县城19公里。东与王宅镇接壤,南与俞源乡、桃溪镇为邻,西与婺城区交界,北与壶山街道相依。面积109.6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人口共有12131个。全乡有耕地660公顷,山林地8933公顷、茶叶面积334公顷。白姆茭白闻名省内外,“更香”有机茶誉满北京城,“峡雾”牌砖茶畅销大西北。本乡西北群山叠嶂,山林植被完整,东南丘陵阡陌纵横,土地肥美。境内有水电站7座,装机总容量8435千瓦。全县最大的灌溉饮用二用水库??源口水库也在该乡境内,库容量为2360万立方米。为县城、桐琴、泉溪、履坦等地十多万居民提供饮用水。灌溉便利,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这里交通方便,资源丰富,风光旖旎。境内的后树砩矿,莹石单矿蕴藏量居全国首位。麦饭石储量达5000多万吨。武义温泉??龙潭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龙潭奇观、源口风光、双岩仙洞、大红岩绝壁和被誉为“十里画廊”的刘秀垄等主要景点都在本乡境内。另有白水灵宫、白鹤殿、金山庵等景观,是人们度假消暑,观光旅游的绝好胜地。白姆乡是著名的茭白之乡和毛竹之乡。特产主要有茭白、茶叶、柑桔、箬叶、板栗、竹笋等。林产品有杉、松、毛竹。工业主要有铸造、制锁、水电、制茶、莹石开采、麦饭石饮料、竹木加工等行业。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65亿元,人均收入2771元。近年来,该乡制定了“立足茭白、有机茶,突破高山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蚕桑、药材”的效益农业发展思路,已建立了五大基地??无公害茭白基地,高山蔬菜基地,有机茶基地,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和笋竹两用林基地。如今白姆乡党委、政府正实施“工业强乡,生态立乡,旅游兴乡”的发展战略,以优良的社会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质量,热情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  

俞源乡

  俞源座落在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东连宣武乡,西倚陶村,距国保单位延福寺12公里。俞源四面环山,一条溪流穿村呈“S”型流出。俞源古时称朱颜村,由朱、颜两姓家族组成。相传南宋时,有一俞姓杭州人任松阳儒学教谕,卒后由其子送灵柩回杭,途径朱颜村,停柩夜宿,次日灵柩紫藤缠绕,意为神地,遂置地安葬,子孙留下守墓,逐渐发展繁衍,称为俞源。明景泰三年,俞源属丽水县六都三。民国十九年才称为俞源镇,并沿用至今。俞源历史上富豪聚集,田地广阔,又是松阳、丽水、宣平至武义、金华的必经之地,商贸繁荣。  俞源古建筑保存完整,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可分成上宅、下宅(六峰堂)、前宅三大群,合计有41座1072间,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这些古建筑大部分建于清代,其中以上、下“万春堂”、裕后堂、高坐楼、精深楼、声远堂、青峰楼、前宅祖屋、俞氏宗祠等建筑最具特色,装饰考究,雕刻精美。另外俞源还保存石拱桥两座,清代石板桥三座和明代古戏台一座,还有村口的洞主庙和古树。俞源素来重视教育,学风蔚然,文化氛围浓郁,历代人才辈出。据《俞氏宗祠》记载,明初国师刘伯温与俞源文人俞涞为同窗好友,俞源的村落布局,是刘伯温设计规划的。传统民间文化中“擎台阁”、迎龙灯等活动还流传至今。.  

坦洪乡

  坦洪乡位于武义县中南部,东邻新宅镇,南靠柳城镇,西接桃溪镇,北界俞源乡。全乡下辖16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4.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50?600米之间,相对高度100米左右,坡度6?15度。全乡共有2696户,人口7321人,耕地面积6385亩,山林面积44425亩,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武义县城34公里。  坦洪乡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区域内常压,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无霜期约236天,年平均日照约2050个小时。  坦洪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的欠发达乡,水、土、气等环境质量很好。坦洪乡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75%,生态环境优良,境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资源丰富,坦洪乡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150-300年树龄的古树名木有700余株,如松树、香樟树、苦楮树、白玉兰、青岗栗、白栗、枫香等;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黄獐,国家级保护动物五步蛇等多种珍稀动物,还有数量庞大的昆虫资源和各种鸟类、蛇类等;丰富的水资源也孕育了水生生物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等。坦洪乡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萤石、花岗岩等。  坦洪乡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海拔较高的地方,像上周、黄干山、陈村、白岩、南源都处在海拔300米以上的高山上,气候独特,各种污染少,独特的高山区位为坦洪发展高山作物提供了优良条件,截止目前全乡已形成了2800亩高山蔬菜发展带、800亩有机茶发展带和800亩名优茶发展带。  坦洪乡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以“文化名人之乡”著称,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正德年间出过当朝潘御师,近代有著名的革命家、诗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曾任0天津市委宣传部长的潘漠华烈士,中国著名工笔画大师潘洁兹先生和侨居海外的许多名人志士。我乡还拥有2000多名乡土人才,他们在文学、演出、书法、摄影、科技等方面为坦洪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西联乡

  西联乡位于武义西南部,东南与柳城镇相连,西濒遂昌县,北接金华汤溪;乡政府驻地马口,距县城50千米,面积122.3平方千米,辖19个行政村,人口0.64万。1950年原河西乡和西原乡合并称西联乡,1958年为柳城(卫星)人民公社西联管理区,1961年建西联公社,1983年复称西联乡。系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武义县第一个革命老区乡。该乡面积辽阔,水力、矿产、森林资源极为丰富。西北部地势高峻、崇山重叠、峙耸蜿蜒,海拔千米以上山峰9座,境内与遂昌县为界的牛头山,海拔1560.2米,为金华市最高点。东部多丘陵,溪涧纵横,主要溪流有西溪(午溪),源于牛头山北岭,经内庵水库至大溪口,有章溪汇入续东流并入宣平溪。建有内庵、青岭两座中型水库,总库容3799万立方米;有宣平溪二级电站和5座小水电站,总装机1.37万千瓦。有金矿体60余个、银矿脉10条,总储藏量银11吨、金50公斤;有省级中型萤石矿区,贮藏量50万吨以上,系出口创汇产品。有山林地7133.3公顷,其中牛头山麓有9000多亩原始森林,130多种珍贵树种和虎、豹、猴等珍稀野生动物,2002年11月市环保局批准该乡为市级生态乡,2005年3月省林业厅批准牛头山区域为省级森林公园(正在开发)。农业以稻谷、玉米为主;经济特产有板栗、茶叶、宣莲、香菇、蚕桑、药材、猕猴桃、笋干、箬叶等,现有特产基地1.1万亩,人均1.6亩;建有武义县第一个食用菌示范基地——香菇园区,工业有小水电、采矿、竹木加工、制茶等。该乡马口区域是武义县搬迁时间最早、搬迁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下山脱贫点。至今,已有17个行政村的29个自然村1399户、4133人搬迁下山,其中珑坑等4个村迁柳城、三笋坑迁桃溪,四百田等4零点村迁王宅,其他8个行政村891户、2601人迁居马口区域,饮水、用电、道路、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小集镇规模。柳城至遂昌省级公路横穿境南,并有马口经大溪口至原下田,经内河洋至章五里两条县级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  

三港乡

  三港乡位于浙江省武义县南部山区,是武义的南大门。全乡占地面积45.3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1711户,5016人口。   三港乡田少地多,山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0%,是县重点林业基地之一。本乡盛产香菇、毛竹、油茶、板栗和药材,目前香菇生产巳成为本乡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均种养香菇达200多万袋。近几年乡里在相继发展国庆桃、方柿、山核桃、石榴等名优干鲜果的基础上着重开发了高山蔬菜、香榧苗木、蚕桑等多个发展基地,农林并举,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港乡地处宣平溪下游,发源于大溪口乡里村的曳坑溪、竹客大毛岗的周源溪、松阳县境内的石浦溪,分别经本乡曳坑、周源、石浦村注入宣平溪,水利资源非常丰富,自行建有章湾、增容二座电站。另外,装机12600千瓦的省重点工程--三港电站就在本乡境内。三港乡山青水秀,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根据本地优势,三港乡党委、政府鼓励农民在原有基础上规模发展山羊、兔等养殖业,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措施,并竭诚欢迎有识之士到本乡投资兴业,与三港人民一道,逐步改变本乡经济滞后的面貌。.  

大溪口乡

  大溪口乡地处武义县东南角,境内重峦叠嶂,古树参天,山林面积达8.2万亩。现正在申报省级生态乡。    大溪口乡十分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他们先后四次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专题讨论全乡森林防火工作,统一思想,落实措施,确保国家森林资源不受损失。    大溪口乡出门就是山林。森林防火工作牵涉到全乡家家户户,只有让老百姓都了解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并时时注意防火,才能使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实处。为此,党委政府班子成员轮流在乡广电站“半月谈”中宣传森林防火工作,并列入干部年终考核。到现在为止,已宣传广播12次。    乡党委、政府根据大溪口乡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原有一支25人扑火队的基础上,又在比较偏僻的山村——水头、竹翠等地新建18人的扑火队,应对偏远地区的突发事件。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乡党委、政府出资13000余元,为扑火队配备了阻燃服、照明灯等装备,并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指导下,对扑火队、护林队队员进行多次专门培训。有了这两支机动、训练有素的扑火队,能够以最短时间赶赴火灾地点扑火,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坦洪乡特产大全




坦洪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