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金华 >> 兰溪市 >> 梅江镇

梅江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梅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梅江镇简介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38年置梅江镇,1941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梅江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30公里。面积59.4平方公里,人口1.6万。秀(山)松(桃)公路东通贵州省。乡府驻梅江。辖邑中、八幅、东团、新营、三岔、冷水塘、三角坡、关田、永兴、财塘、贵吉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酿酒、制茶、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油菜子和桐油、茶叶。关田村竹编斗笠驰名川、黔边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6万人 59.4平方公里 330781111 321000 0579 查看 梅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梅江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唐店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唐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迪塘钱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迪塘钱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沙溪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王沙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何宅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何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尖坑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尖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埠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石埠村谷歌卫星地图
汪宅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汪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塔山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塔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马桥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下马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择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前择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祝宅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下祝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岭脚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岭脚村谷歌卫星地图
刘源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刘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沙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白沙村谷歌卫星地图
近外阳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近外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里店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里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分路头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分路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观岩陈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观岩陈村谷歌卫星地图
沿塘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沿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密溪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密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戴宅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戴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倪大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倪大村谷歌卫星地图
前倪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前倪村谷歌卫星地图
墩头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墩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岩下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岩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门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龙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太平村 ·兰溪旅游·兰溪特产·兰溪十大特产·兰溪十景·兰溪名人·金华 0

----

查看 太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梅江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兰江街道

  余姚市兰江街道面积53.7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6万人,外来人口3.7万人。辖4个社区、13个行政村,264个村民小组。办事处驻:谭家岭西路888号,邮编:315408。东靠南雷路,北临姚江,西与上虞市接壤,南接蜿蜒连绵丘陵山区。2001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西南街道办事处,由原肖东镇和余姚镇部分地区合并而成。2005年底更名为兰江街道。   余姚市兰江街道   兰江街道(原西南街道)地处姚城西南,地理位置优越,东距宁波市区40公里,西离杭州100公里,杭甬高速公路、梁周公路横贯境内,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将使街道直接融入上海—杭州—宁波两小时交通圈。境内谭家岭西路、世南西路、四明西路等城区7条主要道路形成“三横四纵”的路网结构,交通十分便捷。2004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完成外贸出0货值11.5亿元,完成商贸服务业销售收入5.7亿元,国地税累计入库1.5亿元。   村(居)名录   辖:下菱、舜南、江南新城、四明、蕙兰5个社区;居委会:西郊、潭家岭、磨刀桥、凤亭、石婆桥、丰杨河、三凤桥、夏巷、郭相桥、兰墅桥、筀竹、沈湾、冯村13个村委会。  

云山街道

  云山街道,区域面积42.42平方公里,辖原兰溪老城10个社区和东、北郊25个行政村、1个渔业大队,人口逾10万;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距杭金衢高速公路互通口5公里。45、47省道与城北经济带相连接。经市0批准,在境内47省道旁设立了面积为100公顷的云山工业功能区,盘活辖区闲置土地105亩、厂房32500平方米,构成了新的经济发展平台。  辖区交通便利、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水道上通衢江、婺江,下达富春江,古有“七省通衢”之称;铁路金千线、公路47、45省道和金兰中线穿境而过,兰溪火车站、汽车新客站均在区内;兰江之畔五座古城楼俯瞰三江,江上五桥飞架。交通的便捷促进了商贸的繁荣,黄龙洞综合市场、城东小商品、新世纪服饰、一里坛水果、城北蔬菜等专业市遥相呼应,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商业网络。辖区工业经济基础雄厚,支柱产业明显。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7.7亿元,同比增长11.4%;财政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30.52%。   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推动了旅游业的开发与兴旺。区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繁多。天然公园大云山东巅有唐贞元十七年所建的东峰亭与宋治年间始建的能仁塔;名震中外的黄大仙故里就在辖区内。石门槛赤松园、灵羊岛、黄大仙宫等生态公园与景点都与黄大仙有着深深的渊源,吸引着无数海内外弟子。  登西门城楼凭空临风,倚江远眺,云山如屏、兰江如练,三江六岸尽收眼底。 在这青山秀水之间投资兴业、旅游观光,是智者的选择,能者的举措。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在抓好辖区经济建设的同时,以贯彻落实“-”重要思想为主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在大力惩处腐败现象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反腐介廉机制,坚持办事处政务公开,设立办事处会计核算代理中心,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统一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在职党员全部到辖区居住地社区登记报到,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为确保一方投资创业的优良环境提供了保障。  

永昌街道

  永昌街道位于兰溪城西,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330国道和杭金衢高速公路游埠互通口的一级公路连线穿境而过,金千铁路在境内设有永昌站,蓄水2500万立方的东风水库建在永昌境内。街道下辖的夏李村是世界著名戏曲大师李渔的故里。永昌有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劳动力优势,境内有数千亩黄土丘陵可供开发,有数万农村劳动力分布在永昌周边的村庄。   -   概况   永昌街道,位于兰溪市区西郊,距市中心9公里,区域面积84平方公里,总人口47249人,东与市经济开发区连接,西南与赤溪街道、游埠镇、水亭乡、诸葛镇毗连,北与黄店镇和建德市大慈岩镇接壤,是兰溪市重要的工业街道、珍珠之乡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境内夏李村是世界戏曲大师李渔故里,兰溪第二大水库——东风水库建在永昌,2005年街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7644万元,人均纯收入3460元。   永昌地处于兰溪、杭州、衢州三市结合部,330国道和金千(金华至千岛湖)铁路穿境而过并设站,辖区内设有4条市级公路向周边镇乡和周边县市辐射,集镇所在地北距杭州机场160公里,东离义乌机场90公里,西到衢州机场70公里,15分钟内东可达马达,西可至游埠杭金衢高速公路互通口,属1.5小时杭州大经济圈时空范畴,故有“三县通衢”区域交通枢纽之称。-   永昌集镇基础设施齐全,店铺林业,商贾云集,建有浙中西部最大的棉纱市场,驻有工商、金融、保险、公安、供电等20多个市属职能派出机构。境内丘陵延绵,可供开发土地有上万亩,已成为外商投资创业的首选之地。近几年来,有杭州、宁波、嘉兴、台州及江苏无锡、安徽等地20多家外来企业进入园区投资。目前,全街道共有工商个私企业140多家,产品涉及纺织、机械、橡塑、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照明灯具、建材七大门类30多个行业,销售超亿元企业一家,超2000万以上的企业4家,形成了以红店头工业园区和满塘岗工业园区为中心、沿330国道两侧为延伸的工业结构布局,2005年底开通的伉金衢高速公路互通口至330国道诸葛连接线,从永昌至孟湖片黄土丘陵区穿越,为永昌工业新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机。2005年街道实现工业产值8.23亿元,财政总收入1340万元,街道365农民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条龙全程代理服务,系金华市首创,是兰溪市公认的优势服务中心。   永昌街道地处黄土丘陵地带,土地面积126195亩,人均面积2.67亩,地势高低起伏延绵,以丘陵为特色,丘陵盆地形成大片肥沃的可耕地,盛产茶叶和柑桔、桃、梨等水果。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益农业色彩纷呈,有淡水珍珠养殖、畜禽养殖、苗木种植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有兰溪市禾旺禽业、孟塘蔬菜、永昌蔬菜种子等3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禾丰养殖场、永新生态养殖场、杭州蓝天园林种苗公司永昌苗木基地、金华圣味食品有限公司、金田农庄、浙彩牧场、宗苏食品有限公司、森联蜂业公司等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拥有“禾旺”、“小锦”、“永禧”、“俺家”、“非常可口”、“圣味”等6个农产品商标。养殖业以养蚌、养猪、养鱼、养鸡、养蚕、养蜂为主。淡水珍珠养殖面积23200亩,养殖农户2236户,其中30亩以上养殖大户120多户。生猪全年饲养量50000多头,家禽80万羽、养蜂3050箱,养蚕1725张。有生态公益林7511亩,经济林7357亩,茶园1200亩,桑园1100亩,有场圃3个,花卉苗木3200亩。   永昌街道功能齐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化、教育、卫生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现有初中2所,小学8所。现有卫生院1所,(市第三医院)属卫生部甲级一等医院;卫生分院3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文化站、文化中心、老年活动室等群众性娱乐场所设施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2001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教育强街道。   兰溪市永昌街道中心小学创建于1893年,现有30个班,1500余名学生,65名教师。学校现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是兰溪市农村窗口学校。学校一贯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办学效果显著。  

赤溪街道

   赤溪街道位于兰溪市区西南部,东邻兰江街道,南邻衢江,隔江与上华街道相望 赤溪街道地图,西同游埠镇毗邻,北与永昌街道接壤,区域面积27.2平方公里,1.8万人,下辖23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地石龙头。离市区8公里,处于兰溪“一心两翼三带”发展格局的中心带上,兰溪———游埠———龙游公路贯穿境内,衢江经境内汇入兰江。10分钟内可到杭金衢高速公路游埠、沈村两互通口,赤溪欢迎各方宾朋前来投资兴业,我们将为您的加盟,竭诚做好全方位的服务。   赤溪工业经济以纺织块状为特色,素有“毛巾之乡”之称。全街道共有企业168家,主要集中在纺织、印刷、建材等三大行业。纺织业是赤溪街道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全街道工业总产值的83.6%。2005年底,全街道共有纺织企业83家,其中毛巾53家,布厂15家,纺纱厂4家及与纺织业配套的漂染、浆纱、印花、绣花等企业18家。拥有毛巾织机708台,剑杆织机500台,纱锭3.8万锭。初步形成了毛巾、织布并举,纺、浆、织、漂、染配套的纺织块状产业链。来料加工已形成刺绣、衍缝被、针织等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辖区工业总产值32267万元,国地两税入库511.99万元。   赤溪街道效益农业初具规模,坚持“调整结构,扩大基地,创立品牌,增加效益”总体目标,以“果蔬苗木养殖场”为具体举措,做好农字文章。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冠康果蔬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千亩早熟蜜梨基地;以姓叶养蜂业、柳塘养猪业、俞家梅花鹿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养殖基地;以杨塘畈千亩花卉苗木基地;以郑家、常满塘、柳塘等村7000亩珍珠小蚌、鳖类特种养殖基地等四大块状为特色的农业格局。其中,兰溪市冠康专业合作社的“东翠”牌翠冠梨已获得绿色产品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东翠牌”脆绿梨、“田参”牌小萝卜荣获省农博会金奖。   赤溪街道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全面实现了通村公路“双百”,有线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村庄整治有序进行。街道是“浙江省教育强镇”,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治安稳定,为金华市平安街道;创建“无毒社区”先进街道;兰溪市综治先进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为金华市先进集体。创办了二所老年电大教学点。集镇建设日趋规模,市场日益繁荣,构建了一片和谐发展稳定的新天地。  

女埠街道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是以农业为主的街道,相继打造出“枫山蜜桃”、“汇潭甘蔗”、“穆坞枇杷”、“甘山野养殖”等农业品牌,并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用地面积为253.14公顷。按照市委“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的要求强化发展,养殖业也成为女埠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整个街道畜禽养殖达到上百万羽,位于全市前列。   女埠街道地处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钱塘江上游,富春江水库库区,兰溪市中西部。东尽兰江,与香溪镇对 峙,南极溪西,与兰江街道相交,西和黄店毗连,北与建德市三河接壤。东西长8.8公里,南北宽14.8公里,总面积81.7平方公里。兰江水运南北贯通,上溯金华、江山;下至建德、杭州。公路连结城乡,兰溪至芝堰道路由南穿境;兰溪至建德大洋公路自西入境,穿越中部,近年来,女埠街道办事处在全街道开展通村公路建设,到2005年年底已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建设。到2005年底,总人口36838人。为了提高女埠街道的农产品的知名度,建立了优质枇杷、江潭村果蔗、枫山蜜桃、金家村蜜李四大水果基地。先后注册了“穆坞”牌枇杷、“汇潭”牌果蔗、“枫山”牌蜜桃、“浩永鲜”牌醉鱼、“-子”牌酥饼及“甘山”牌土鸡商标,如“穆坞”牌枇杷被评为金华市著名商标和知名商号。积极发展名特优水果,占领市场。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成为全市最早的一个省级示范点。   -   农业发展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女埠的传统优势产业。女埠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棉花、油菜、大豆、糖蔗等经济作物 居次,是兰溪粮、棉、油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女埠街道办事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发挥优势产业,打造名牌产品,相继打造出“枫山蜜桃”、“汇潭甘蔗”、“穆坞枇杷”、“甘山野养殖”等品牌,以及“-子食品有限公司”和“农特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山野养殖、枫山密桃两个产品基地被评为无公害产品基地,“穆坞枇杷”、“-子”两个品牌荣获“2004年浙江省农业产品博览会金奖”。穆坞枇杷还多次荣获金华市著名商标,金华市农产品金奖,2006年度金华市十大名牌产品之一等多项大奖。“汇潭甘蔗”两次荣获金华市甘蔗金奖和金华市名牌产品称号。另外,养殖业也成为女埠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整个街道畜禽养殖达到上百万羽,位于全市前列,养殖业收入约占农民全年收入的1/3左右。目前,水果种植业和养殖业已成为女埠农业的两大支柱产业。  

上华街道

   上华街道位于兰溪市区南部,东与灵洞乡隔婺江相望,南与金华市婺城区相连,西北与兰江、云山街道隔兰江、衢江为界,是兰溪的南大门。街道行政区域面积74.08平方公里,辖一个社区居委会,33个行政村。2003年底止,总户数14177户,总人口44339人,耕地面积43863亩,工农业总产值157251万元,财政收入1267万元,人均收入3637元。街道办事处驻地上华村。   -   简介   上华街道地处金衢兰“三江”冲击平原,地势平坦,紧邻金华市及衢州市,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水陆交通便捷,杭金衢高速公路、330国道、46省道横贯境内,高速公路在境内有互通口、服务区,区位优势明显。兰溪至上海快车每日对开,上海3小时公路交通圈,杭州、宁波、温州、台州、萧山国际机场2小时公路交通圈,义乌机场半小时公路交通圈,内河航运至杭州、上海,连接京杭大运河,兰溪港在马公滩设百吨级货运码头。   -   发展   近年来,上华街道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个私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共有私营企业1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逐步形成了纺织、成衣、化工、建材、机械配件、食品等几大支柱产业,整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其中兰溪市级重点企业1家,即鑫华制革有限公司;兰溪市级规模企业7家,即鑫华制革有限公司、市生发化纤纺织厂、市金鹰纺织有限公司、市兰甬化纤纺织厂、金华市晨园乳业有限公司、市正源日化有限公司、市鼎盛印刷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1家,即浙江新富顺制衣有限公司;自营出口企业2家,即浙江新富顺制衣有限公司、天艺家纺织造有限公司。   2005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144197万元,销售收入124060万元;其中自营出口总额367万美元;上缴国地两税超1663万元,其中国税1149万元(未包括新并入的原开发区企业),比去年同期累计入库数增幅达43.06%,地税累计入库514万元,比去年增幅达27.17%。2005年新办企业24家。   -   资料   上华,因辖区有毛泽东在1955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热潮》书中“这里养了一大批毛猪”批示过的上华村而得名。   上华街道位于兰溪市区南部,东与灵洞乡隔婺江相望,南与金华市婺城区相连,西北与兰江、云山街道隔兰江、衢江为界,是兰溪的南大门。街道行政区域面积74.08平方公里,辖一个社区居委会,33个行政村。2003年底止,总户数14177户,总人口44339人,耕地面积43863亩,工农业总产值157251万元,财政收入1267万元,人均收入3637元。街道办事处驻地上华村。   上华街道地处金衢兰“三江”冲击平原,地势平坦,紧邻金华市及衢州市,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水陆交通便捷,杭金衢高速公路、330国道、46省道横贯境内,高速公路在境内有互通口、服务区,区位优势明显。兰溪至上海快车每日对开,上海3小时公路交通圈,杭州、宁波、温州、台州、萧山国际机场2小时公路交通圈,义乌机场半小时公路交通圈,内河航运至杭州、上海,连接京杭大运河,兰溪港在马公滩设百吨级货运码头。   近年来,上华街道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个私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共有私营企业1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逐步形成了纺织、成衣、化工、建材、机械配件、食品等几大支柱产业,整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其中兰溪市级重点企业1家,即鑫华制革有限公司;兰溪市级规模企业7家,即鑫华制革有限公司、市生发化纤纺织厂、市金鹰纺织有限公司、市兰甬化纤纺织厂、金华市晨园乳业有限公司、市正源日化有限公司、市鼎盛印刷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1家,即浙江新富顺制衣有限公司;自营出口企业2家,即浙江新富顺制衣有限公司、天艺家纺织造有限公司。 [1]   2005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144197万元,销售收入124060万元;其中自营出口总额367万美元;上缴国地两税超1663万元,其中国税1149万元(未包括新并入的原开发区企业),比去年同期累计入库数增幅达43.06%,地税累计入库514万元,比去年增幅达27.17%。2005年新办企业24家。  

游埠镇

  兰溪市辖镇。是兰溪市的主要粮棉产区。1950年建游埠镇,1958年改公社,1959年复改镇。位于市境西南,衢江西北岸。面积63.5平方公里,人口4.2万。兴建中的杭、金、衢高速公路过境,并在此开设互通口。辖中山街、解放街2个居委会和前叶、下叶、伍家圩、中洲、祝家、黎家、周门、邵家、王港、节门张、下王、下章、沫早塘、仰天田、安头、前童、毛村、黄碧塘、湖谷头、江村、里郎、百汁畈、滕家圩、游埠、郎家、潦溪桥、上苑、裘家、孙家圩、寺基、洋港、山峰张、西山王、柴埠江、柴埠头、上京、下京、古塘下、坭桥、梅屏、刁家、东山项、东莞、范院坞、倪家、下俞、高元张4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轻纺、建材、五金等为主。农业以棉花、水稻、柑橘、油菜为主。镇北有唐代诗、书、画名僧贯休出家的和安寺遗址。现代世界摄影大师郎静山出生于此。清代所建五桥并架,总称“五马归槽”,堪称名胜古迹。.  

诸葛镇

  兰溪市辖镇。为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后裔全国最大的聚居地。1952年设诸葛镇,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85年改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2.8万。金千铁路、330国道过境。龙葛线省道与330国道交接于此。辖诸葛、长乐、万田、银塘、上徐、殿后朱、下徐、古塘畈、翁家、叶家、后伦桥、横畈、双塘下、前宅、顾家、硕范、双牌、社塘边、泉塘、吴太仁、后伦方、葛塘朱、川塘下、下山、砚山脚、周村、胥村2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旅游、建材、丝绸,纺织和饮食服务业为主。是兰溪市主要产粮地之一。.  

黄店镇

  兰溪市辖镇。1961年建黄店镇公社,1983年改为乡,1992年设镇。位于市西北部,距市区12.5公里。面积47.7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交通方便。辖王家、黄店、都心、肥皂、徐村、长连、柏树园、毛堰殿口、范宅、三泉、山后圹、八角井、王女、甘溪、社溪、潘村、露沅、刘家、高井、佳宅坞、大圩陈、清塘何、上包、下包24个村委会。有白露山省级风景旅游点。乡镇企业以商业、运输、建筑、石灰岩开采、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水稻、棉花、柑橘、红心李,建有水稻良种基地。.  

香溪镇

  兰溪市辖镇。1968年建香溪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仍称香溪乡,1985年改镇。位于市境东北,距县城25公里。面积49.4平方公里,人口2.6万。兰浦公路过境,水陆交通便利。辖密山、训上、杨公、西仓、里家坞、东仓、香一、香二、香三、香四、香五、龙潭、保卫、姚郎、大路、黄沙圩、上莲塘、松树塘、董宅桥、缪沅、董宅、长塘后、盛道院、吴村、陈店、后畈、朱山、里徐、黄泥岭、陈家井、大屋基3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鞋业、食品、塑料制品、电镀、五金为主。农业以水稻、蚕桑、西瓜、柑橘、梨、杨梅、柿等为主。有省重点保护文物“香山寺”和“香山塔”。1973年和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观黄沙圩村山坡上有距今七千年石器时代石凿、石箭等。在塔山前亭后塘后山坡上及上莲塘一带发现多处商周时期印纹硬陶罐片。宋时理学家范浚就出生在香溪。.  

马涧镇

  兰溪市辖镇。1950年马涧乡分为马涧、下杜、后潘3个乡,1956年并入马涧乡,1958年为马涧公社马涧管理区,1961年改马涧公社,1982年复改乡,1992年与姚塘下、大塘两乡并置马涧镇。位于市境北郊,面积97.8平方公里,人口3.1万。兰浦公路过境。辖马一、马二、马三、马四、马五、下杜、马坞、蒋坞、章岩、鲍村、溪源、应村、殿里、田峡、富竹坑、里庄、楼休、新塘源、大一、大二、西汤、寺方、东江畈、何岗头、毛塘、上张、后翁、郑宅、仁塘、郑村、后范、黄坞口、横坑、大丘田、姚塘下、季宅、塘上、塘下、觉林、后潘、殿前41个行政村。盛产杨梅、枇杷、板栗、柿子,素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梅江镇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38年置梅江镇,1941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梅江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30公里。面积59.4平方公里,人口1.6万。秀(山)松(桃)公路东通贵州省。乡府驻梅江。辖邑中、八幅、东团、新营、三岔、冷水塘、三角坡、关田、永兴、财塘、贵吉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酿酒、制茶、粮油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油菜子和桐油、茶叶。关田村竹编斗笠驰名川、黔边区。.  

横溪镇

   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兰溪、金华、义乌、浦江四县(市)交界处,兰   浙江兰溪市横溪镇   溪市的北大门。 面积82.6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分别建于隋、宋、元、明时期,人口有25135人, 总户数7908户。全镇有耕地面积10731亩。47省道穿镇而过,距省会杭州160公里,连接义乌快速通道,距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机场20分钟车程。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工、商、贸繁荣。蓄水1100万立方的城头水库水资源丰富,水质优,大口径自来水供水管线已埋布至工业园区,为本镇工业、农业发展提供基 础保证。蚕茧、冷水茭白、红高粱、红辣椒、蜂产品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工业已 形成丝织轻纺及旅游文化用品二大“块状经济”,行业主要以丝绸、化纤、轻纺、 旅游文化工艺用品、食品、建材等为主。   -   建置沿革   明代就设横溪集市,工、商、贸历来繁荣。因位于梅溪南岸,又有蜀溪在此横入梅溪而得名横溪。唐咸亨五年(674),横溪隶属兰溪县。天宝十三年(754)划归浦江县管辖,1959年12月,仍划归兰溪县,属梅江公社蜀山管理区。1961年建立蜀山公社,1983年5月,政社分设,划分为蜀山、双溪、渔塘下、白枣、宋宅乡,1985年撤乡建镇,五乡合并称横溪镇。   -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   1978年,与市经委合资创办兰溪市丝绸总厂;横溪镇初中建成。1983年,国庆生产大队“红嫂连”荣获省“三八”红旗集体。1986年,创办镇属兰溪市缫丝总厂。1991年,投资66万元,埋设自来水管网3公里,引城头水库之水到镇所在地。1994年,设立横溪镇工业开发区;拓宽兰浦公路横溪段并浇柏油路。1996年,镇旅游文化用品行业被兰溪市列为五大块状经济之一。1997年,投资210万元修筑通往义乌市的横义公路路面;拓宽兰浦公路镇境内施宅至朱桥支线并浇成水泥路面。   -   1998年重大事项   中国电信数字移动电话基站投入使用,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镇有线电视差转站与兰溪市有线电视台联网;市丝绸总厂转制成功投入运行;丝织企业迅猛发展,有提花织机400多台;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变电站。   -   一方特色经济——种桑养蚕缫丝   横溪镇有栽桑、养蚕、缫丝传统。改革开放后,得到快速发展。全镇有桑园面积7426亩,年饲养蚕种约1.5万张,分春、夏、早秋、晚秋四批饲养。年产蚕茧达510吨。镇属兰溪市丝绸总厂年缫白厂丝达180吨。现有广源、永兴、大华、同德等30多家丝织厂,有提花丝织机450台,形成植桑、养蚕、收烘、缫丝、织绸“一条龙”生产体系,并带动化纤面料轻纺业的发展。   -   一方名村——国庆村   国庆村在横溪镇所在地,总人口4066人。农副业全面发展,1956年被评为“省农业丰收模范单位”。1958年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红嫂连”,劈山种桑,养蚕成绩显著,获国务院、全国妇联嘉奖。1978年3月建成横溪影剧院,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1997年,投资47万元建成农贸市场,成为横溪镇的商贸中心。有农历每旬三、六、九集市,贸易之盛,为兰溪东北部之首。   -   一方闻人——画家方增先   方增先,西塘下村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早期代表作有《粒粒皆辛苦》、《说红书》、《孔乙己》等,近作有《帐棚里的笑声》以及《结构素描》、《中国人物画的造型问题》、《怎样画水墨人物画》等。画集有《方增先人物画选》、《艳阳天插图选》、《方增先水墨人物画》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曾任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美协理事,浙江美协副主席。1983年调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现任上海美术馆长,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全国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   -   一方风情——迎会   迎会又名台阁,始于宋朝中期,似同小方桌的会桌上由两个五、六岁的孩童打扮成历史典故中的人物,如“姜太公钓鱼”、“孙悟空偷蟠桃”、“许仙借伞”、“吕洞宾扫花”等,以特制的刀枪尖或铁捧与铁圈巧妙连接固定,由4人或8人抬着游巡,悬在空中,显得奇特惊险。重要庆典举行,别蕴情趣。   -   ——板凳龙   板凳龙是一种舞龙运动。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龙舞还有"干龙"、"湿龙"之分,"干龙"多为娱乐,"湿龙" 则为求雨。"龙"到之处,百姓必泼水助威,舞者一身透湿。  

灵洞乡

  兰溪市辖乡。1961年设灵洞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原板桥乡并入。位于市境东南部,婺江北岸。面积67.5平方公里,人口2.1万。金(华)千(岛湖)铁路、金(华)兰(溪)中线、北线公路过境。辖费垅口、方下店、甘露源、杨青桥、洞源、平园、白坑、西山寺、龚塘、耕头畈、烟溪、上郭、下郭、方村、板桥、八石溪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建材、造纸、机械、旅游和运输业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为全市林木基地,是著名的“水泥之乡”。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六洞山。主要景点有地下长河、栖真寺等,洞源村是张学良先生夫人赵一荻女士的祖居地。.  

水亭畲族乡

  水亭畲族乡位于兰溪市西部边缘,距市区20公里。西临龙游县,北邻诸葛镇,东靠孟湖乡,南接游埠镇。   【建置沿革】宋绍熙年间(1190~1194),蒲田县亭溪村水钦从婺州返故里,闻闽地战乱,逐在此定居,为不忘故土取名水亭。乡境内有14个行政村聚居雷、蓝、钟三姓畲族,1992年5月水亭乡与圣山畲族乡合并称水亭乡;1992年9月,更名为水亭畲族乡。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1982年,全面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6年,新建水亭初中教学大楼;筹资20万元,将露天水亭牲畜市场改建为大篷室内市场。1993年,完成市乡公路永亭段拓宽浇柏油路工程。1994~1995年,投资74万元建造初中实验综合大楼;集资1200万元兴建水亭与珠带式两集镇新区;集资12万元建成水亭菜市场。1994~1995年,投资500余万元建成水亭邮电大楼、无线电传呼与移动通讯机站。1995~1998年,投资208万元,新建与扩建山塘水库119座,新增蓄水量169.5万立方米;投入160万元,进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开发,宜农荒山造田480亩;完成第一期省粮食自给工程,并扩建金星水库。1997年,投资70余万元完成水亭、珠带式两集镇水泥街道路面1690米。   【金华市明星企业——圣山毛巾厂】圣山毛巾厂是乡支柱企业,创办于1975年,现拥有织机132台,有煮、漂、桨、染等设备,形成毛巾、方巾、浴巾一条 龙生产线和百万米化纤布生产能力。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瑞典、香港等地,外销率90%以上。1998年实现产值2397万元,销售收入2175万元,先后被授予金华市“明星企业”,“浙江省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等。在该龙头企业带动下,全乡先后涌现出14家毛巾企业。   【一方特产——水亭千张】豆制品水亭千张,生产历史悠久,以薄、细、韧、口感好而闻名兰溪市内外。1998年金华电视台,浙江电视娱乐台曾先后采访报道。现有生产单位30家。   【一方风情——断头龙】民间传说,唐贞观年间,江西连年大旱,百姓求告天廷降雨,玉   帝命海龙王“城内降七,城外降三”。龙王怜息农民,以倒三、七降雨。玉帝闻知甚怒,令   在梦中的魏徵宰相斩了龙王。百姓感恩龙王,制扎龙头龙身分离的“龙”以祭拜,在春节期间则舞断龙头。1950年传入荷龙里村,逐步形成风格独特的“断头龙”舞。曾多次参加金华地区   和省文艺演出。.  

柏社乡

  柏社乡地处兰溪市东北部,与建德、浦江、马涧毗邻,下辖38个行政村,村民散居于134个自然村。地域面积121.55km2,人口9728户,30167人,其中农业人口29553人。境内有2条县道马墩线、水里线穿过,沿线有13个村10386人。集镇距市区25公里。境内山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杨梅、青枣、白桃、板栗等经济树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该乡效益农业的特点逐步体现出来,蔬菜、水果种植、鸡鸭养殖等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根据“山地要开发、大田调结构、旧林要改造、种养齐发展”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全乡山地开发种植经济林势头强劲,基本上形成了以下蒋坞“东魁”杨梅基地为龙头的一村一品的农业格局。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市委市府“九字”方针,大力发展个私经济。近几年共创办私营企业20余家,其中外来投资企业8家,外贸出口企业2家,主要生产食品、化工、服装、五金、橡塑等行业。.  


梅江镇特产大全




梅江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