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青岛 >> 平度市 >> 凤台街道 >> 臧家疃村

臧家疃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臧家疃村谷歌卫星地图)


臧家疃村简介

  臧家疃村
  地理位置 位于平度市东南侧,华侨科技园驻地南端,北邻东崔家疃村,东邻邢家疃村,南邻刘家疃村,西邻台湾路,全村总耕地面积465亩,现有住户75户,人口235人。
  村庄由来 相传清朝年间,姓臧的人家在此定居,取名叫臧家疃村,后来姓臧的逐渐消失,现在臧家疃村居住的姓氏中有:王、陈、刘、窦、孙王姓,姓王的最多,次之陈、刘、等。
  隶属沿革 清朝末年,属平度州平南区,解放前属白沙区,崔家疃乡。建国后属红旗人民公社,香店公社,华侨科技园。
  主要产业 建村后,以耕地为主,多种粮油,近几年来发展桃树,村民除多数从事农业为副,主要从事务工,进厂当工人。
  经济概况 全村75户,总人口235人,总耕地面积465亩,已被园区工业征用190亩,果园面积150余亩,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8万元,村集体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
  联系电话 86-0532-83305978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0283004 266000 0532 查看 臧家疃村谷歌卫星地图

臧家疃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臧家疃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幸福里社区

  幸福里社区是凤台街道潘家疃及汽车站片区的一个安置区,位于长春路以北、滨河西路以西、东西规划路以南、泰州路以东,涉及东潘家疃、西潘家疃、李家河崖、小李家疃、小官庄5个村庄,共拆迁871户,1273栋旧房,村庄居民2845人。   该安置区规划用地230亩,总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多高层住宅、社区服务中心及商业网点,其中多层39栋,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1090户;高层6栋,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1280户,配套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容积率1.86,建筑密度21%,绿地率30%。多层设计96㎡和118㎡两种户型,高层设计78.5㎡和95㎡两种户型,是平度市首家剪力墙框架结构村民安置区,也是青岛地区最大的村民安置区。   该安置区于2013年11月份开工建设,一期17栋多层450户,建筑面积48000㎡及沿街22000㎡社区配套用房将于2015年12月竣工交付。  

苇园村

  苇园村   村庄由来 明末年间,张青龙、张青凤二人由四川省成都东关迁来定居,因村南有一片苇子,取名苇园村。   政区人口    位于平度城南部,东邻曲坊村,西靠万家村,北邻刘家疃,南靠苇村。全村耕地面积265亩,村民 38户, 143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其他经济作物。1982年以来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现有在外务工人员20余人,年创收18万元;建筑人员10人,年收入20余万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集体经济总收入79万元。   优势产业 以种植大姜、大蒜为主的蔬菜生产是本村主要经济支柱之一。现有大姜5亩,年收入1万元;大蒜15亩,年收入8万元。   社会事业 2005年争取上级扶持投资5万元新建村委办公室4间, 2006年为全部村民拉上了自来水,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率达100%。   联系电话 86-0532-83300477   

兰前村

  兰前村   地理位置 村庄位于华侨科技园西端,苏州路东侧,距华侨科技园驻地3公里,西邻同和办事处,北邻宽阔的世纪大道,南邻同和办事处的黄家道村,面积0.8平方公里。   村庄由来 明朝年间一户姓杨的从四川迁至,村名叫杨家兰,后来村庄改名叫兰前,自古以来传说村庄是先有杨家庄后有平度县之称。   隶属沿革 清末时期属平度州,1945年解放后属蓼兰县,1975年属王家站、同和办事处。2003年6月份属华侨科技园。   主要产业 自成立村后,村民主要以种粮、油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园区经济飞速发展,村民大部分搞二、三产业为主。   经济概况 全村共有81户,261人,耕地面积325亩,村人均收入6000元。   荣誉称号 2006年被市评为文明村庄及三无村庄等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7314800   

周家河崖村

  周家河崖村   村庄由来 明末年间,海阳县院上人周才兴因饥荒逃到白沙河崖定居,因姓周取名为周家河崖。   政区人口    该村位于平度市香店街道东南部,北邻芦坊村,西邻东岭村,南靠白沙河,耕地面积365亩,居民62户,总人口220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加工业、服务业、养殖业、种植业四大产业为主,发展个体工商业户14户,养殖业6户,加工业10余人,年收入12万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   优势产业 香油加工是该村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现有加工户6户,每年可加工芝麻40余吨,纯收入10万元。      周家河崖村优质大蒜   社会事业 1985年村委投资5万元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和照明电,并打机井8眼,拉上了农灌线路。96年投资8万元翻新村委办公室。现有固定电话42部,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率达到100%。   联系电话 86-0532-83309939   

小窑村

  小 窑 村   村庄由来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冷思礼、王国玺等迁此居住,因位于沙土埠后面,故取名埠后屯,又因埠上栽有大片梧桐树传说落过凤凰,也曾用名凤凰村,后张瑞朝、姜成业、李坤相继迁入,张姓有烧窑技艺,窑业兴隆但不如大窑村的规模,故改成小窑村。   政区人口    位于青岛路以南,现河以西,南邻李家河崖村,西邻大窑村,1995年以来由城关镇划为香点街道办事处,耕地面积509亩,居民222户,682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招商引资、房屋出租为集体经济发展重点,先后有中林木器厂、世纪嘉赫装饰有限公司等15家中型企业在此落户,固定资产达600万,从业人员达到300人。2005年集体总收入4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5760元。   社会事业 1998年,村委投资12万元新建办公室,整修、绿化了村东西和南北大街;2001年投资10万元,新增设变压器200千瓦,改造了全村用电线路;2003年投资10万元,用于全村自来水管改装;2004年投资11万元新建了老年活动室、村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目前全村拥有固定电话210部,有线电视用户200户,居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到100%。   该村先后获得了街道“先进党支部”、“先进单位”和“平度市文明村庄”等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8320156   

大窑村

  大 窑 村   村庄由来 据祖谱记载,始祖张文忠自洪武二年(1369年)从四川省梓潼县迁居平度城东关水胡同居住,数代后于明成化12年(1476年)平度知洲林恭,修城需用大量砖瓦,祖人精于陶业,于是到城南三里许建窑厂居住务陶,形成了大窑屯,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政区人口    北临电厂,南靠何家楼村,东邻小窑村,西和杜家疃相靠,现有耕地面积420亩,居民235户,农业户口780人,非农人口50人。   经济状况 内资企业和服务业是该村的发展重点,有服装厂、仪表配件厂、水泥预制厂、铸造厂、润化油有限公司5家私营企业,固定资产110万元,从业人员80余人。2005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9万元,人均所得5300元。   优势产业 该村临近贸易城,个体经商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庄现有个体工商户20余户,年总收入约60万元。企业每年上缴村集体资金20余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5万元。   社会事业 该村历来注重环境美化、绿化,于1992年投资1.5万元将村庄街道两侧全部绿化,自2001年至2005年共计投资约50万元,硬化了全部街道。有幼儿园1处,卫生室1处,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处。建有居民二层楼多处,村民固定电话200余部,手机300余部,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联系电话 86-0532-87363684   

李家河崖村

  李 家 河 崖 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李氏由平度城衙门口前迁至此定居,即取村名李家河崖村。      李家河崖村主街道   政区人口    位于平度市区南部,香店办事处的西部,东靠现河,西邻香店街道的何家楼村,北连香店办事处的小窟村,南接工业新区东西潘家村。现有耕地面积780亩,村民252户,人口789人。   经济状况 李家河崖村以冬暖式大棚养殖淡水鱼和铸造及制作铁门为重点。固定资产2800万元,发展个体餐饮,服务业户26户、从业200余人,2005年经济总收入2050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820元,其中冬暖式养殖淡水鱼收入1200万元,工业收入600万元。   优势产业 养殖淡水鱼是该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出成品淡水鲶鱼600万斤,从业人员180余人。铸造厂和利东制砖厂完成营业收入2000万元,上缴税金30余万元。   社会事业 1987年安装了自来水,1998年投资20万元,整修了街道,并进行绿化和美化,几年来栽植各种树木4000余棵。现有卫生室1处,幼儿园1处,老年人活动中心1处,电话226部,有线电视用户208户,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98%   荣誉称号 该村先后获得了“平度市先进村庄”、“计划生育先进村庄”、“综合治理先进村庄”等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8320365   

杜家疃村

  杜 家 疃 村   村庄由来 明朝洪武年间,杜氏由四川省迁来定居,取名杜家疃村。      杜家疃村主街道   政区人口    位于平度市城区南部,与贸易城接壤,平度区划时,划归平度市香店街道办事处,耕地面积287亩,居民187户,农业人口593人,居委会人口43人。   经济状况 该村现以发展内资企业和餐饮服务业为重点,自1994年以来,先后有内资企业青岛蓝天环保制造有限公司、青岛亨通锅炉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双龙广告公司等四家企业相继建立,固定资产1600余万元。该村发展个体运输、餐饮、个体工商业户、服务业户等24个,从业300余人。2005年经济总收入165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690元,其中工业收入570余万元,商饮业收入560余万元。   优势产业 机械制造业是村主要经济支柱之一,1994年成立的青岛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其产品销往全国7个省市,产品荣获过部优产品称号,现拥有两家工厂经营,员工达200余人,2005年利税达360余万元。双龙广告公司是我市规模较大的广告公司之一,该公司设备先进,广告运作意识超前,公司经营运作良好,2005年利税达180余万元。    社会事业 1998年以来,投资200余万元绿化、硬化了村内部分街道,建立了村民活动场所,栽植效益美观型树木1300余棵,扩建了村内排水渠道,更换了居民自来水管道。至2005年批建了居民二层楼40余座,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建立了村幼儿园、卫生室,健全了村民医疗保险制度。目前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率达100%,有线电视使用率100%,电话装机率达98%,手机使用率达96%。   荣誉称号 该村先后荣获过街道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庄”、“文明村庄”等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7360700   

何家楼村

  何 家 楼 村      村庄由来 明万历年间(1573——1620)郝进士由何家店迁此定居,建筑了一幢小楼,名叫郝家楼,村名由此而得。后张文忠由大窑迁入,郝姓渐逝,张姓兴旺,村名演化为何家楼。   何家楼村主街道       村庄人口 该村位于香店街道驻地西部,平度市区以南一公里处。东邻河崖村,西邻大官庄村和平营路,南靠小官庄村和南外环路,北邻大窑村。耕地面积200亩,现有户数218户,总人口667人。    经济状况 以发展私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是该村经济发展的重点。目前有民营企业11家,个体工商户36户,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所得5751元。    优势产业 铸造业和印刷业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支柱。现有铸造企业5家,主要加工出口各种燃气炉具;印刷业主要经营各种瓷用花纸、胶印产品。2005年共完成营业收入5600万元,上缴税金110万元。   社会事业 投资278万元,规划建设了120平方米至270平方米的二层别墅楼,预计到2006年底共建成148幢,全村户均居住面积达到125平方米。1987年全村村民吃上了自来水。近几年来,村集体投入了资金30万元,对本村新区内进行了道路硬化,建成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小型娱乐广场一处,建设了篮球场、增设了健身器材5套。在大街两侧投资10万元对村内街道全部安装了路灯。2005年,有卫生室一处,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处,文体活动中心一处,图书阅览室一处,固定电话200部,有线电视用户204户。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100%。自2000年以来,每年为村民发放生活补助30元,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生活补贴100元,从2004年开始每年为村民发放合作医疗保险费10元,菜金补助10元。   荣誉称号 2003年以来该村先后获得了“平度市文明村庄”、“青岛市民主法制示范村”、“党建和精神文明考核先进村”、“农村城市化工作考核奖”、“办事处综合考核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8323441   

小官庄村

  小 官 庄 村   村庄由来 始祖官进,宋朝年间河南上蔡县人迁居胶东,始祖在胶东何处定居不详,据记载至十一世时官扬、官拊迁现址,并立村为小官家庄      小官庄村居民楼   政区人口    该村位于平度市区南部,三城路以北,杭州路中段,平度汽车站以东。1950年8月成立行政村,1954年3月成立初级社,1956年由战家疃等13个行政村成立了高级社,社址设在小官家庄村,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后隶属城关镇人民公社,1994年12月区划为香店街道办事处。该村现有耕地面积400亩,总户数159户,总人口463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租赁业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对外租赁的场地6个,面积1万余平方米,年收入10多万元。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2万,集体年收入3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5740元,固定资产达百万元以上。   优势产业 该村主要以铸造业为主,共有铸造业户21户,产品远销大连、潍坊、临沂等地,年产值830万元。   社会事业 1987年3月投资3万元,在村前建造压力灌,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1989年又投资3万元,接通了平度市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2005年6月投资5万多元,对全村的自来水进行了全面改造;自2003年至今,建造2层居民楼10座,总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50户村民迁入新居。现有高水平的幼儿园1处,村民文艺活动中心1处,硬化道路1500余平方米,修建排水沟500余米,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荣誉称号 2002年至今获得街道级“党建精神文明奖”、“先进党支部奖”“先进妇代会奖”、“村集体经济发展奖”和平度市级“文明村庄奖”等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3301001   

小李家疃村

  小李家疃村   地理位置 位于青岛华侨科技园园区西北侧,北与城关镇,东与香店办事处相邻。   村庄由来 明朝初期,李祖由四川携家逃荒迁至。   隶属沿革 明清时期属平度州,1947年前属原平南县、蓼兰县白沙区,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城关公社,1994年为香店办事处,2003年划为青岛华侨科技园。   主要产业 自建村起,以耕地为主,近几年来转为自己做小生意、上班为主。   经济概况 全村共96户,294人,耕地面积53亩,2006年经济总收入204万元,人均为6950元。   荣誉称号 2004-200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信访”三无村庄。   联系电话 0532-88320414   

李官庄村

  李官庄村   地理位置 位于青岛华侨科技园西端,苏州路东侧,距华侨科技园3公里,西与同和,北与香店相邻,南与兰前村东与崔家疃接壤,总面积1平方公里。   村庄由来:明朝嘉靖年间一卢姓,携家逃荒迁至,定村名为卢官庄,后因打盲人,怕报复改为李官庄。   隶属沿革:清末时期,平度州一区李荆张民国年间属平度县一区,李荆乡。1945年解放后属平北县城厢区,建国后属平度县李元区战家乡,1958年后属城关公社十三管理区,1975年后属王家站公社、王家站乡、同和镇同和办事处。2003年6月属青岛华侨科技园。   主要产业:自建村起,以耕种粮油为主,近几年来村民大部分搞二、三产业。   经济概况:全村有230户,840人,耕地面积280亩,村集体存款1100万元。2006年人均纯收入6500元。   荣誉称号:2006年度被评为五个好支部   联系电话 0532-87310663   

东潘家疃村

  东潘家疃村   地理位置 位于三城路以北,新汽车站以东,距平度市5公里。西邻西潘家疃村,北邻香店河崖村,东邻现河,南邻关家庙头村,总面积1.5公里。   村庄由来 原籍陕西省常府龙西县人氏,自元朝宦居胶东占籍南关累世,相传乾隆二十六年间我项祖丁枝由南关迁入东潘家疃。   隶属沿革 明清时期,属平度州辖村庄,民国年间属平度县自治区,1947年解放后平度县地保社后,改为平度县城关。1958年属城关人民政府,现为华侨科技园。   主要产业 自建村起,以农田耕种为主。在1992年村企业成立后,近几年来剩余劳动力在村企业工作。   经济概况 全村140户,450人,耕地面积23公顷,在党的政策领导下,实行-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全村人均经济总收入收入6400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34元。   荣誉称号 1996年被评为平度市文明村庄    2004年被华侨科技园授予计划生育模范村。   

苇村

  苇 村   村庄由来 明末时期,村民由四川省迁来,姓氏主要由马姓居多,属杂姓村庄,当时村子周围芦苇丛生,村民多数靠编织苇席谋生,因此而取名苇村。   村庄人口 位于香店办事处西南部,在泽河北岸,南与张戈庄镇、西与同和办事处接壤,耕地面积960亩,村民459人,135户。   经济状况 本村主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到邻近企业务工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在外打工人数达到了80人,年收入70余万元。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58万元,人均收入5620万元。   优势产业 以养猪、养鸡为重点的养殖业是该村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村庄现有规模化养殖厂20处,年出栏生猪3000余头,肉鸡10万只,年收入400余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养殖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60%以上。      苇村优质梨园   社会事业 2005年争取上级扶持投资7万余元,新建村委办公室6间,2006年新修道路1500米,2006年为全部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村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100%。   联系电话 86-0532-83300045   

南于家村

  南于家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元年,于化斋夫妇二人在此建村,以姓取名于家村,又称南于家村。   政区人口    位于香店街道办事处西南10公里处,北隔万家与阳光大道相接,西隔现河与同和街道办事处小洪沟村相邻,耕地面积667亩,村民100户,370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发展经济农业和养殖业为重点,全村养殖户10户,收入20万元,种植业户20户,收入40余万元,2005年经济总收入157.2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250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30万元,农业收入66.7万元。   优势产业 经济种植业、养殖业、花生加工业是该村的经济支柱,现有种植业户20户,养殖业户10户,花生加工业户10户,从业人数80余人,年收入达60万元。   社会事业 自2004年以来,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80%,2005年村民吃上了平度市自来水公司供的自来水,村内有卫生室1处。   联系电话 86-0532-83300466   

中万家村

  中 万 家 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元年,有万姓人家在此定居,取名万家村。      中万家村主街道   政区人口    位于香店街道南部,东邻苇园,西邻现河,南邻南于家村,北邻阳光大道。现有耕地面积380亩,村民52户,人口165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发展经济农业和养殖业为重点,全村现有养殖户10余户,年收入20万元;种植业户15户,年收入30余万元。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40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20万元,农业收入44.6万元。   优势产业 养殖业是该村的优势产业,现有鸡10万余只,猪400多头,年收入20余万元。   社会事业 2005年全村统一安装了自来水。有老年活动室1处,计生服务室1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率100%。   联系电话 86-0532-83307740   

邢家疃村

  邢家疃村   地理位置 位于青岛华侨科技园东段,距平度市区东南五公里,村北靠世纪大道,东、南面近临丰收河,西临香精厂,村庄总占地面积14、38公顷。      该村主街道   村庄由来 据邢姓宗谱记载,明朝洪武三年,邢姓友良自云南奉召移民迁此,次后有石姓、旋姓、马姓迁此逐渐成村落,到清朝康熙初年,宫姓、文才同胞四人自莱阳徐坛庄迁入,现邢、宫两姓发展成为该村最大望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0%。邢姓乃建村之祖,因而起名为邢家疃。   隶属沿革 清朝末年时属平度州,1947年属蓼兰县白沙区,1947年解放后,属平度县、邹家坡乡,1955年本村曾为邹家坡乡、乡政府所在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红旗公社、后城关公社。1976年划归香店公社,香店乡,香店街道办事处。2002年划归平度市工业新区,青岛华侨科技园。   主要产业 自建村起,以农业为主。种植作物以粮油为主,从事编制业,建筑行业。2002年划归华侨科技园后随着项目征地,土地减少转向二、三产业和工商业,二、三产业成为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经济概况 全村246户,总人口703人,总耕地面积800亩,2006年全村总收入457万元,集体年总收入80万元。人均纯收入6500元。   荣誉称号 2006年被评为平度市文明村庄。    2006年被评为华侨科技园先进党支部。   2006年度华侨科技园综合考核第三名   联系电话 86-0532-83305586   

刘家疃村

  刘家疃村   地理位置 刘家疃村位于华侨科技园西南端,阳光大道以北,香港路与台湾路中间,北与臧家疃村接壤。闻名的青岛博洋柴油机座落在村东南角,地理位置优越。   村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刘家疃村也是移民形成的村庄,因刘姓人家首先在此立村,取名刘家疃村,随着岁月的流逝,刘姓人家的迁走或死亡,现已经没有刘姓人家了。   隶属沿革 明清时期,属平度县所辖村庄,民国年间属平度县白沙区、平度县城关乡,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随着区划的界定,先后分别为香店人民公社,香店乡,香店街道办事处,青岛华侨科技园。   主要产业 自建村以来,由于所处位置土地肥沃,地下水利资源丰富,适合种植粮、油、菜等农作物而闻名,其次是养殖业,近几年来,全村80%以上的土地被征用,现在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就近进厂当工人或从事其他行业。   经济概况 全村95户,人口315人,耕地面积600余亩,现已被征用480余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7元,村集体收入15万元。   荣誉称号 1992年度以后,多次被评为平度市级文明村庄。   

东崔家疃村

  东崔家疃村   地理位置 位于青岛华侨科技园中心地带,距平度老市区4公里。南临世纪大道,北临现河,澳门路西北绕村半圈,经一路、经二路直通村中,村庄总面积18.7平方公里。   村庄由来 村庄原名狮子口,据传说清朝年间,在现村庄东南部住十几户人家,一天夜间一场大风过后,在这十几户人家房前,出现一大一小两个石狮,路东路西各一个,从此村子取名狮子口,后因崔姓较多改为崔家疃村。   隶属沿革 清末时期属平度州,1947年前属原平南县、蓼兰县白沙区。1947年解放后属平度县下埠乡、崔家疃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红旗公社、城关公社。1976年划归香店公社、香店乡、香店街道办事处。2002年划归工业新区、青岛华侨科技园。   主要产业 自建村起,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粮油作物,从事畜牧养殖。2001年华侨科技园成立后,随着项目征地,村民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个体工商业发展,建筑行业较多,外出务工等成为主要。   经济概况 全村425户、1349人,耕地面积现有1032亩。2006年全村经济增收入1520万元,村集体收入14.5万元,人均纯收入6770元。   荣誉称号 2005年 华侨科技园先进村委会    华侨科技园综合考核先进村庄   2006年 华侨科技园五个好党组织   华侨科技园综合考核一等奖   1985年至1994年青岛市级文明村庄   2004年-2006年青岛市级文明村庄   联系电话 86-0532-83306626   

臧家疃村

  臧家疃村   地理位置 位于平度市东南侧,华侨科技园驻地南端,北邻东崔家疃村,东邻邢家疃村,南邻刘家疃村,西邻台湾路,全村总耕地面积465亩,现有住户75户,人口235人。   村庄由来 相传清朝年间,姓臧的人家在此定居,取名叫臧家疃村,后来姓臧的逐渐消失,现在臧家疃村居住的姓氏中有:王、陈、刘、窦、孙王姓,姓王的最多,次之陈、刘、等。   隶属沿革 清朝末年,属平度州平南区,解放前属白沙区,崔家疃乡。建国后属红旗人民公社,香店公社,华侨科技园。   主要产业 建村后,以耕地为主,多种粮油,近几年来发展桃树,村民除多数从事农业为副,主要从事务工,进厂当工人。   经济概况 全村75户,总人口235人,总耕地面积465亩,已被园区工业征用190亩,果园面积150余亩,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8万元,村集体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   联系电话 86-0532-83305978   

关家庙头村

  关家庙头村   地理位置 位于香店镇西南端科技园西侧,距镇驻地5公里。东与麻兰镇、南与张戈庄镇、西与同和镇、北与城关镇相邻。总面积1.1平方公里。   村庄由来 现河东岸,明万历年间,邴全有由莱阳县迁此建村,因地河边,取名现河屯,清乾隆五十年,村西头建关帝庙一座,故改称关家庙头。   隶属沿革 明清时期属平度州,1947年前属原平南县、蓼兰县白沙区,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红旗公社,城关公社。1976年划于香店公社,香店乡,香店街道办事处。2002年划于平度工业新区,青岛华侨科技园。   主要产业 自建村起,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粮油作物,2002年后,村土地全部被上级征用,村民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个体工商发展,一部分人员外出搞建筑维修和道路建设。   经济概况 全村有103户,300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9万元,人均农村经济收入6300元,村集体收入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92元。   荣誉称号 2005年度被华侨科技园授予社会治安先进村庄。   联系电话 86-0532-83303600   

黄家道口村

  黄家道口村   村庄由来 明成化十四年(1478)黄士能由平度城北胡同迁此处的原马家疃村居住。后马姓衰绝,黄居主姓。因此处古来是由平度通往青岛的现河河口,便取名黄家道口。   政区人口    位街道东南,东邻现河及工业新区,西连街道工业园,2005年耕地面积58亩,163户,人口602人   经济状况 村委会固定资产1300余万元,发展个体餐饮业服务业15户,从业120人,2005年经济总收715万元,居民人均所得6300元。   产业优势 村委会于1993年号召村民大力发展桑蚕养殖,村民每年增收100多万,同时依靠工业园区的优势,凡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都在企业上班,每年收入200万左右。   社会事业 2004年至2005年投60资余万元硬化、绿化、美化了村内各主要街道。村委翻新了90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设立了人口学校,老年活动室,微机室,党员活动室等。固定电话137部,全村免费安装有线电视148户,村民财产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100%,费用全部由村委会负担。   联系电话 86-0532-87319215   

小洪沟村

  小洪沟村   村庄由来 该地原有邹姓,无村名。明弘治六年(1493)杨士安由平度城西关迁此落户定居,后邹姓断绝,杨成主姓,因村前有条东西走向的小横沟,村子又小,为与大横沟村有别,便取名小横沟。现演化为小洪沟。   政区人口    位于平营路东侧,现河西岸。2005耕地面积455亩,102户,344人。   经济状况 村庄以特种养殖、种植、到企业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2005年人均收入5000元。    2004年,村集体为村民统一拉有线电视;2005年,村集体投资15万元硬化、美化中心大街,并安装路灯。   联系电话 86-0532-87319220   

西潘家疃村

  西潘家疃村   地理位置 位于平度城南,南外环北侧,距平度市里3.5公里,距新车站1公里,东与香店西与同和,北与城关相接壤,村子座落面积6000平方米。   村庄由来 清朝光绪年间,刘东风携家迁至,取名刘家屯与东潘家相邻,距我村南边2.5公里,与刘家疃容易重名,在民国时期民智镇故改名为西潘家疃。   隶属沿革 清朝时期属平度州东南厢,民国时期民智镇。1545年平度城解放,先后属于豹竹区河崖乡丰光社、红新公社,城关公社,城关镇,香店镇。   主要产业 以粮油为主,果园、大棚蘑菇,畜牧业以鸡、猪为主。   经济概况 全村176户,580人,耕地面积455亩,其中:果园面积40亩,2005年村经济总收入435万元,人均收入7500元,村集体收入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   联系电话 86-0532-88327001   


臧家疃村特产大全




臧家疃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