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青岛 >> 平度市 >> 古岘镇 >> 五里庄村

五里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五里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里庄村简介

  五里庄村
  村庄由来 约1480年,段秀才从蓼兰迁来居住,因距古岘五华里,取名五里庄村,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北5华里,东邻后龙泉、北邻八里庄、西邻杜家集木、南邻三里庄;耕地2080亩,村民388户,1276人。
  经济状况 村庄有内资企业3家,餐饮服务经营业户3家,个体经营粮食户100户,从业300余人。2005年经济总收入1730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52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95%;肉食鸡养殖年出栏10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2000头,肉食兔养殖2000只。
  社会事业 1996年投资12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100%;近年来投入3万余元,路化美化了街道,栽植多种花木1000余棵;村庄有分区小学一处;卫生室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2001年为繁荣农村市场,在村建立三、八集市。
  荣誉称号 该村02年以来,分别荣获平度市级文明村庄、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综合考核先进单位以及招商引资先进村庄。
  联系电话 86-0532-83360338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0283101 266000 0532 查看 五里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里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五里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东花园村

  东花园村   村庄由来 即墨故城期间,历代王候都派大量园工在故城外种植花草苗木,供城中王后及其家眷赏玩和城内美化使用,因在故城以北,也叫即墨城(康王城)后花园,立村后取名花园村。地名普查时,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更村名为东花园。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2华里,东邻朱村、南邻五家寨子、北邻姜格庄、西邻一里村;耕地722亩,村民180户,603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从事蔬菜购销大户约20户,年购销量达到2万吨;外地固定业务客户达50余家。2005年经济总收入522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70元。   优势产业 “三辣”(大蒜、大姜、圆葱)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的100%,食用菌种植农户达70%,累计120余菌棚,1万斤/棚。      社会事业 2006年5月份投入5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8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6185    13963935131   

五里庄村

  五里庄村   村庄由来 约1480年,段秀才从蓼兰迁来居住,因距古岘五华里,取名五里庄村,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北5华里,东邻后龙泉、北邻八里庄、西邻杜家集木、南邻三里庄;耕地2080亩,村民388户,1276人。   经济状况 村庄有内资企业3家,餐饮服务经营业户3家,个体经营粮食户100户,从业300余人。2005年经济总收入1730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52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95%;肉食鸡养殖年出栏10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2000头,肉食兔养殖2000只。   社会事业 1996年投资12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100%;近年来投入3万余元,路化美化了街道,栽植多种花木1000余棵;村庄有分区小学一处;卫生室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2001年为繁荣农村市场,在村建立三、八集市。   荣誉称号 该村02年以来,分别荣获平度市级文明村庄、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综合考核先进单位以及招商引资先进村庄。   联系电话 86-0532-83360338   

三里庄村

  三里 庄 村   村庄由来 清乾隆五十一年,戴祥从云南迁来定居,因距古岘三里路,故取村名三里庄,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以北3华里,东邻前龙泉、西邻蓬莱前、北邻五里庄、南邻五里村;耕地1200亩,村民165户,650人。    经济状况 村庄有酱菜厂一家,纸箱厂一家;2005年经济总收入1337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46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70%;肉食鸡养殖年出栏2万余只。   社会事业 2006年5月份投入10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70%;街道绿化栽植柿子树1000棵,固定电话入户率达7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   联系电话 0532—83367618    13645420668   

岩山头村

  岩山头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苏先由云南迁居,在龙虎山前建村,东临小沽河,取名苏家沟,历经四世后,因小沽河水经常泛滥,村庄深受其害迁龙虎山南坡居住,易村名“转山头”,后觉“转山头”老有一种立足难稳之感,根据村后有小石山,山名岩山,更村名为岩山头,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5华里,东邻后龙泉、西邻八里庄、北邻山上、南邻三里庄;耕地1100亩,村民210户,60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811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20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50%,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30%,小麦种植面积占耕地30%。   社会事业 2006年8月投入8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8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8925    13608980882   

山上村

  山上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旺由云南迁来,本想择平川地建家园,后见有凤凰落于山上,认为是吉祥之地,故在半山坡定居,取村名山上村,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12华里,东邻姜格庄村、北邻云山、南邻岩山头村、西邻八里庄村;耕地3700亩(其中土地1200亩),村民1690户,2322人。   经济状况 村庄有永发仪表厂一家,利源石墨加工厂一家,保鲜厂一家;2005年经济总收入2594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82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50%,花生、山恋面积占耕地50%。肉食鸡养殖年出栏5万只,黄牛养殖保持1000头。   社会事业 2000年投入30万余元完成自来水饮水工程,村民免费吃水,供水入户率达到100%;村庄有幼儿园一处;卫生室1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5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村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60%。1995年,为繁荣农村市场,在村建立三、八集市。      联系电话 86-0532-83366903    86-0532-83367528   

后龙泉村

  后龙泉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年,刘先由云南迁来定居,因村南有泉,出水时水花翻滚似蛟龙吐水,又居前龙泉村后,故取村名后龙泉,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北部3华里,东邻姜格庄村、西邻五里庄村、北邻岩山头村、南邻前龙泉村;耕地610亩,村民130户,416人。   经济状况 三统万福种鸡场座落在该村,2005年经济总收入331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70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的100%。   社会事业 2006年5月份投入7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9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6698    13698672155   

前龙泉村

  前龙泉村   村庄由来 明初(1368年),黄桂由云南迁来定居,因村西南角有一水泉,泉水呈黑色,出水似龙翻滚,故取村名为龙泉村,后刘姓迁来在村后立村,为便于区分,更村名前龙泉,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4华里,东邻姜格庄、西邻三里庄、北邻后龙泉、南邻一里村;耕地1150亩,村民227户,718人。   经济状况 该村2005年经济总收入1022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71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的95%。   社会事业 2005年9月投入5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90%;村庄有卫生室1处;固定电话入户率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村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0916    13884971151   

一里村

  一 里 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元年,古岘村位于龙泉村西,管先人由莒洲至此立村,这里宜植胡黍(高粱),取村名胡楷宅科。因此处地势涝洼遭水患,后移居南山,当时荆、林、石、管、辛五姓为占山户,分称南辛庄、管家街、林家沟、石家等。后他姓迁入,改为六铺、十三屯建成十字口形大聚落,以“十口”为“古”,和“三山不现”之说,取名古岘。后古岘人口十分集中,经贸繁荣,又是历来的政要重地,为便于管理,把古岘划为八个里,按序排列为“古岘一里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耕地1201亩,村民338户,103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1118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7元。      大姜芋头蔬菜基地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100%,肉食鸡养殖年出栏1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1000头。   社会事业 2005年10月份投入7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100%;2005年12月份投入6万元浆砌街道水渠800米,栽植柿子树500棵;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   联系电话 86-0532-87396415   

朱村

  朱 村   村庄由来 相传,元朝时这里已有南王朱、北王朱村,明洪武二年遭水患合并为一村,称朱村,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4华里,东邻小沽河、西邻东花园、北邻姜格庄、南邻纸坊; 耕地2120亩,村民560户,1870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从事蔬菜购销大户140余户,年购销量达到4万吨;外地固定业务客户达100余家;村庄有冷库保鲜厂一家,加工贮存量达500余吨;洗姜厂7个。2005年经济总收入2906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97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100%,是古岘镇大蒜、圆葱、大姜等种植发源地;食用菌种植300余菌棚,1万斤/棚。   社会事业 2006年5月份投入15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100%;村庄有卫生室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      新村一角   联系电话 86-0532-83361437   86-0532-83366197   

刘家集木村

  刘家集木村   村庄由来 刘家集木村位于康王墓陵东山脚下,在杜家集木村以西,因康王修造墓穴时,大量的木材都堆集于东山脚下,后约在公元1580年有刘姓搬来居住,取村名刘家集木。另有一说:即墨故城时期,王公家的后人到山上来祭扫祖坟,都在这儿集合齐,做祭前准备。后刘姓搬来,取“刘家祭墓”为村名。也许后来觉的“祭墓”不如“集木”好听,故取“集木”为村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北15华里,东邻杜家集木、西邻六曲山、北邻云山、南邻蓬莱前;耕地1380亩,村民209户,743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933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40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300亩,小麦450亩,花生300亩,荒山470亩,有石墨储藏,肉食鸡养殖厂一家年出栏10万只,黄牛养殖150头。   社会事业 2006年8月份投入8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8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 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0076    13658678360   

五家寨子村

  五家寨子村   村庄由来 战国后期,燕昭王为报齐泯王乘危加兵之仇,封乐毅为上将军,联合韩、魏、赵、楚等国合力伐齐,连克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即墨两城久攻不下。燕将乐毅将大部兵力安营扎寨在即墨故城北2华里处,后即墨守将田单用火牛阵攻克燕军,一举收复齐国全部失地。就在乐毅屯兵的地方,公元1370年有钟、王、李、衣、矫五姓搬来居住,各取村名钟家寨子、王家寨子、李家寨子、衣家寨子、矫家寨子。后五村合并,更名五家寨子。寨即兵寨之意。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2华里,即墨故城以北。东邻小沽河、北邻东花园、西邻一里村、南邻北城子;耕地2700亩,村民520户,1700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从事蔬菜购销大户12户,外地固定业务客户90余家;2005年经济总收入1594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183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90%,秋黄瓜种植300余亩;肉食鸡养殖年出栏10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2500头。   社会事业 2006年5月份投入12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80%;幼儿园1处;卫生室1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村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6287   13780631489   

八里村

  八里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元年,古岘村位于龙泉村西,管先人由莒洲至此立村,这里宜植胡黍(高粱),取村名胡楷宅科。因此处地势涝洼遭水患,后移居南山,当时荆、林、石、管、辛五姓为占山户,分称南辛庄、管家街、林家沟、石家等。后他姓迁入,改为六铺、十三屯建成十字口形大聚落,以“十口”为“古”,和“三山不现”之说,取名古岘。后古岘人口十分集中,经贸繁荣,又是历来的政要重地,为便于管理,把古岘划为八个里,按序排列为“古岘八里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耕地717亩,村民148户,437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565万元,村民人所得5901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的100%,“腊杆陈烤鸡”注册知名商标,平度市区开设分店三处,年销售烤鸡6万余只。   社会事业 2005年9月份投入4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85%;固定电话入户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      荣誉称号 连续多年,荣获平度市级先进党支部,青岛市文明村庄、青岛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青岛市安全村庄、青岛市先进人民调委会等,支部书记连续多年被评为平度市级优秀0员。   联系电话 86-0532-83361958   

七里村

  七里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元年,古岘村位于龙泉村西,管先人由莒洲至此立村,这里宜植胡黍(高粱),取村名胡楷宅科。因此处地势涝洼遭水患,后移居南山,当时荆、林、石、管、辛五姓为占山户,分称南辛庄、管家街、林家沟、石家等。后他姓迁入,改为六铺、十三屯建成十字口形大聚落,以“十口”为“古”,和“三山不现”之说,取名古岘。后古岘人口十分集中,经贸繁荣,又是历来的政要重地,为便于管理,把古岘划为八个里,按序排列为“古岘七里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耕地面积1543亩,村民360户,1150人。    经济状况 从事蔬菜购销大户5户,从事个体经营业户60户,花生加工厂一家,2005年经济总收入1439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74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90%,肉食鸡养殖年出栏2万只,奶牛养殖18头,肥猪养殖年出栏2000头,从事出租运输业10家。   社会事业 1991年10月建成村办公大楼,2006年8月份投入10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9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1473   

六里村

  六里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元年,古岘村位于龙泉村西,管先人由莒洲至此立村,这里宜植胡黍(高粱),取村名胡楷宅科。因此处地势涝洼遭水患,后移居南山,当时荆、林、石、管、辛五姓为占山户,分称南辛庄、管家街、林家沟、石家等。后他姓迁入,改为六铺、十三屯建成十字口形大聚落,以“十口”为“古”,和“三山不现”之说,取名古岘。后古岘人口十分集中,经贸繁荣,又是历来的政要重地,为便于管理,把古岘划为八个里,按序排列为“古岘六里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耕地面积700亩,村民165户,580人。   经济状况 从事蔬菜购销大户20户,从事个体经营业户40户,恒温保鲜库一座,一库容1500吨,2005年经济总收入616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40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占耕地85%,小麦花生占15%;肉食鸡养殖年出栏10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800头,从事肥猪屠宰4户。   社会事业 2005年11月份投入5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100%;幼儿园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计划由2006年10月份开始用1-2年时间建成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市场。   联系电话 86-0532-83361633   

四里村

  四里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元年,古岘村位于龙泉村西,管先人由莒洲至此立村,这里宜植胡黍(高粱),取村名胡楷宅科。因此处地势涝洼遭水患,后移居南山,当时荆、林、石、管、辛五姓为占山户,分称南辛庄、管家街、林家沟、石家等。后他姓迁入,改为六铺、十三屯建成十字口形大聚落,以“十口”为“古”,和“三山不现”之说,取名古岘。后古岘人口十分集中,经贸繁荣,又是历来的政要重地,为便于管理,把古岘划为八个里,按序排列为“古岘四里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耕地面积2200亩,村民462户,1436人。   经济状况 韩国外资企业青岛大兴食有品限公司座落在该村,2005年村经济总收入1643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790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1600亩,芹菜种植200亩,2005年5月份村里申报成立芹菜协会,拥有会员160个,芹菜基地500亩;肉食鸡养殖年出栏10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3000头(其中大户养殖3户,500-600头/户);个体经营业户40户。   社会事业 2005年9月份投入12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80%;老年活动中心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0%。    荣誉称号 2004年以来保持平度市级文明村庄   联系电话 86-0532-83361103   

三里村

  三里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元年,古岘村位于龙泉村西,管先人由莒洲至此立村,这里宜植胡黍(高粱),取村名胡楷宅科。因此处地势涝洼遭水患,后移居南山,当时荆、林、石、管、辛五姓为占山户,分称南辛庄、管家街、林家沟、石家等。后他姓迁入,改为六铺、十三屯建成十字口形大聚落,以“十口”为“古”,和“三山不现”之说,取名古岘。后古岘人口十分集中,经贸繁荣,又是历来的政要重地,为便于管理,把古岘划为八个里,按序排列为“古岘三里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耕地面积728亩,村民150户,504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672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334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460亩,2006年7月份村里申报成立圆葱协会,拥有50个会员;肉食鸡养殖年出栏5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1000头(大户4个),个体经营业户50户。      社会事业 2005年11月份投入4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10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1918    13791833192   

二里村

  二里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元年,古岘村位于龙泉村西,管先人由莒洲至此立村,这里宜植胡黍(高粱),取村名胡楷宅科。因此处地势涝洼遭水患,后移居南山,当时荆、林、石、管、辛五姓为占山户,分称南辛庄、管家街、林家沟、石家等。后他姓迁入,改为六铺、十三屯建成十字口形大聚落,以“十口”为“古”,和“三山不现”之说,取名古岘。后古岘人口十分集中,经贸繁荣,又是历来的政要重地,为便于管理,把古岘划为八个里,按序排列为“古岘二里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耕地1880亩,村民450户,137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1067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94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600亩,小麦1000亩,花生200亩;肉食鸡养殖年出栏2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800头,蛋鸡养殖1万只,年产蛋30斤/只,从事个体经营业户120户。   社会事业 2005年6月投入8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10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   荣誉称号 2004年平度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平度市级文明村庄、镇级先进党支部。   联系电话 86-0532-83361140    13780637809   

姜格庄村

  姜格庄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年,姜德耳由云南迁来定居,立村后取名姜格庄,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12华里,东邻小沽河、西邻后龙泉、北邻山上、南邻东花园、朱村;耕地4300亩,村民900户,3400人。    经济状况 村庄有冷库保鲜厂一家,库容600吨;洗姜厂13家,日加工量4万斤;从事三辣蔬菜购销大户100余户;2005年村经济总收入2841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64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的95%。   社会事业 2006年8月份投资70万余元,整修街道5000米;投入20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80%;村庄有分区小学一处;卫生室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500余户;有线电视入户率500余户;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0750    13658678625   

前湾上村

  前湾 上 村   村庄由来 明建文二年(1400年)。王守业由莱阳庄头村迁来居住,因在湾的前边,故立村后取名前湾上,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南13华里,平古路以南,北邻东湾上村、西邻西湾上村、东邻乔戈庄、南邻仁兆;耕地797亩,村民130户,41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427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60元。   优势产业 大蒜种植面积200亩,圆葱80亩,大姜50亩,西瓜200亩,春秋大白菜种植500亩(与河北漳北县合作泡菜供给基地),花生100亩。   社会事业 2006年8月份投入6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95%;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7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5228    13012553581   

北城子村

  北城子村   村庄由来 北城子落在即墨故城西城墙内。据考,这个村庄是即墨故城期间,城内的劳工及家眷居住的地方,立村后取村名叫城子村,因临近北城门叫北城子。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以南,东邻纸房、西邻东石家、南邻南城子、北邻古岘四里;耕地2320亩,村民507户,1786人。   经济状况 该村有恒温保鲜库2个,库容1500吨、600吨。2005年经济总收入3259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836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100%,肉食鸡养殖年出栏2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2000头(其中大户3个,100头/户),奶牛养殖1户(8只),从事蔬菜运输(大连-青岛)5户。   社会事业 2006年7月份投入12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85%;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2006年8月份投入8万元整修村大街5条7000米,计划投资20万元浆砌排水沟。   联系电话 86-0532-83367186    13853295120   

南城子村

  南城子村   村庄由来 南城子座落在即墨故城西城墙内。据考,这个村庄是即墨故城期间,城内的劳工及家眷居住的地方,立村后取村名叫城子村,因临近南城门叫南城子。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以南,北邻北城子、西邻东石家、南邻冷戈庄、东邻前朱毛;耕地面积1553亩,村民293户,1010人。   经济状况 该村有农机具修配厂一家,从事蔬菜运输(青岛)2户,从事个体经营业户10户,2005年经济总收入956 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25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90%,肉食鸡养殖年出栏20万只(大户2个,4000只/次);肥猪养殖年出栏500头(大户2个,100头/户)。   社会事业 2006年5月份投入5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8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7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55%;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6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5532    13582294888   

前朱毛村

  前朱毛村   村庄由来 前朱毛村位于在即墨故城中心地段(内城以里),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戴庆由大朱毛村迁此与侯姓同住村,因村旁有枣树,称枣行村,后侯姓迁出,戴姓为念祖,更村名为前朱毛。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南12华里,东邻小沽河、南邻仁兆、北邻大朱毛、西邻南城子;耕地2300亩,村民479户,1506人。   经济状况 该村有恒温保鲜库3个,库容分别是700吨、120吨、2000吨;个体经营业户30户;从事蔬菜运输(大连、青岛)3户。2005年经济总收入1855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21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100%,其中大棚姜种植500余亩,秋黄瓜种植300亩,山楂150余亩,即墨故城遗址所在地,旅游资源丰厚,城口“山会”经济远近闻名。   社会事业 1998年街道栽植柿子树2000棵,2005年5月份投资1万余元,由市城建门完成村庄规划设计;2006年5月份投入8万余元整修大街5000余米;2006年7月份投入11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80%,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老年活动中心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0%。   荣誉称号 1998年以来保持平度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支部书记05年荣获平度市级优秀0员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3365736   

大朱毛村

  大朱毛村   村庄由来 大朱毛村位于在即墨故城中心地段(内城以里),村名源于春秋时,大夫朱毛曾在此居住。元末,戴当道由五亩兰迁来居住,取中朱毛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南12华里,南邻前朱毛、北邻纸房、西邻北城子、东邻小沽河;耕地面积4000亩,村民827户,2740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从事蔬菜购销大户10户,个体经营业户100户,恒温保鲜库4个,库容量1000吨,3个,3000吨,一个。2005年经济总收入2501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00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80%;肉食鸡养殖年出栏10万只(其中大户2个,1万只/次);肥猪养殖年出栏800头(其中大户2个,每年200头/户)。   社会事业 1992年建成村办公大楼;2006年8月份投入24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80%;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老年活动中心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8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0%。1936年为繁荣农村市场,在村建立三、八集市。   联系电话 86-0532-83365888    13793252990   

东石家村

  东石家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年间,石姓由云南石家林先迁居古岘,明天启二年(1622年)石德由古岘迁出在此辟新村,以姓取名石家庄。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东石家。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6华里,西邻朱诸路、南邻董戈庄、北邻北城子、东邻大朱毛;耕地677亩,村民108户,426人。   经济状况 该村经营旧木门窗户6户;从事个体经营业户10户;蔬菜保鲜库一座,库容量500吨;2005年经济总收入321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00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97%,肉食鸡养殖年出栏3万只(其中大户2个),肥猪养殖年出栏1000头(其中大户3个)。   社会事业 2006年7月份投入4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10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   荣誉称号 1998年以来保持平度市级文明村庄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3368798    13963996196   

董戈庄村

  董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三年(1405年),董范由云南迁来居住,以姓取名董戈庄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5华里,南邻冷戈庄、北邻东石家、西邻乔戈庄、东邻南城子;耕地1674亩,村民241户,78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998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00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90%;肥猪养殖年出栏700头(其中大户3个);黄牛养殖50头;从事个体经营业户10户。   社会事业 2006年4月份投入6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80%;幼儿园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0%。   荣誉称号 1998年以来保持平度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2003年支书被评为平度市级优秀0员。   联系电话 86-0532-83367267    13605424469   

后李道村

  后李道村   村庄由来 当时胶东国康王刘寄在即墨故城中死后,到六曲山墓地下葬,殡仪队伍半路上要停下灵枢进行祭奠,民间俗称摆路奠,就在康王殡葬摆路奠的地方,后有人搬来居住,起初村名叫“灵道村”,后来人们觉得“灵道” 一词不吉,立村时李姓先搬来居住,李姓又有一定的实力,故更名为“李道村”。因在前湾道北,称后李道,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以南,南邻前李道、西邻乔戈庄、北邻八里,东邻朱诸路; 耕地2087亩,村民382户,131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1374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35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80%,肉食鸡养殖年出栏20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1200头(其中中型养猪场一个),绵羊养殖大户1个(100只),从事个体经营业户15户。   社会事业 2006年8月份投入10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80%;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6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2009   

八里庄村

  八里庄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元年(1368)年,吴连刚,田有才由云南迁此建村,因居古岘村八华里,故名八里庄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以北8华里,东邻山上村、西邻杜家集木村、北邻云山、南邻五里庄;耕地2800亩,荒山1500亩,村民406户,1385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1322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96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55%;肉食鸡养殖年出栏10万只,蛋鸡养殖1.5万只,产蛋4.5万斤,肥猪养殖年出栏3000头,黄牛养殖100头,自来水为全镇村庄年供水3万立方。   社会事业 2006年8月份投入12万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90%;固定电话入户率7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村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9088   

乔戈庄村

  乔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乔姓由云南迁来居住,以姓取名乔戈庄,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南12华里,南邻冷戈庄、西邻西湾上、北邻沙岭、东邻董戈庄;耕地4096亩,村民584户,1908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1802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70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75%,蛋鸡养殖3000只;绵羊养殖(大户1个)130只;肥猪养殖大户2个,100头/户;从事个体经营业户20户,从事糕点加工大户4个,从事蔬菜运输(大连、青岛)15户。   社会事业 2006年8月份投入15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90%;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农资服务站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0%;2002年12月为繁荣农村市场,在村建立一、六集市。   联系电话 86-0532-88367298    13105198908   

杜家集木村

  杜家 集 木 村   村庄由来 杜家集木村位于康王墓陵东山脚下,杜家集木是因康王修造墓穴时,大量的木材都堆集于东山脚下,后约在公元1580年有杜姓搬来居住,取村名杜家集木。另有一说:即墨故城时期, 王公家的后人到山上来祭扫祖坟,都在这儿集合齐,做祭前准备。杜姓搬来,取“杜家祭墓”为村名。也许后来觉的“祭墓”不如“集木”好听,故取“集木”为村名。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北15华里,东邻八里庄、西邻刘家集木、北邻云山、南邻蓬莱前;耕地2000亩,荒山500亩,村民314户,968人。   经济状况 村庄有冷库保鲜厂一家,库容量600吨;2005年经济总收入918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51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占耕地50%,小麦花生种植占耕地50%,苹果80亩;肉食鸡养殖年出栏10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800头,黄牛养殖100头。   社会事业 2005年9月投入10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80%;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老年活动中心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7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0%。2000年为繁荣农村市场,在村建立四、九集市。   联系电话 86-0532-83367077   

东湾上村

  东湾上村   村庄由来 明崇祯十三年(1639年),李九春由蟠桃山前村迁来居住,因村旁有湾,李姓在湾的东边,故立村后取名东湾上,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11华里,平古路以南,东邻沙岭村、西邻西湾上村、南邻前湾上村、北邻西六曲村;耕地面积1280亩,村民256户,893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815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12元。   优势产业 大蒜种植面积占耕地35%,圆葱100亩,小麦500亩,花生200亩,春秋白菜100亩;蛋鸡养殖1000只,公鸡养殖年出栏1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1000头,鸭鹅屠宰销售每年3万只。   社会事业 1993年8月份投入10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90%;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7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5091    13789889695   

西河村

  西河村   村庄由来 明崇祯十五年,陈景艳由古岘三里迁出在此建村,因村西有河,定名为西河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3华里,北邻平古路、东邻六里、西邻沙岭、南邻后李道;耕地980亩,村民110户,40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 373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795元。   优势产业 大蒜种植面积占耕地35%,小麦、花生占耕地面积65%,肥猪养殖年出栏1000头。   社会事业 2006年8月份投入5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9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7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0%。   联系电话 13306421956   

古岘沙岭村

  古 岘沙 岭 村   村庄由来 明天文启年间,于彩由管庄至此建村,因村旁有一沙岭,取名沙岭村。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古岘沙岭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6华里,平古路以南,东邻西河村、西邻东湾上村、北邻六曲店子村、南邻乔戈庄;耕地1287亩,村民180户,626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413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22元。   优势产业 大蒜种植面积占耕地50%,圆葱200亩、辣椒400亩、西瓜150亩、大姜50亩;肉食鸡养殖年出栏3万只,肥猪养殖年出栏1000头,黄牛养殖100头。   社会事业 2002年街道种植柿子树800余棵,2006年6月份投入5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95%;幼儿园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90%;有线电话入户率5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5%。      荣誉称号 2002年被评为平度市级文明村庄,连续多年被评为平度市级先进党支部,支书连续多年被评为平度市级优秀0员、是青岛市人大代表。   联系电话 86-0532-83365113   

六曲店子村

  六曲店子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年间(1368-1399),有姜、李、文三姓分别曲古岘、东六曲、云南迁来居住。因村西有六曲河,又在六曲村前,故取村名前六曲,后来村内有开店的,村前有大道,过往行人到店里就餐住宿,更村名六曲店子,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6华里,平古路北,东邻西河村、南邻沙岭村、西邻西六曲村、北邻东六曲村;耕地991亩,荒山70亩,村民150户,600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357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00元。   优势产业 玉米种植面积600亩,小麦600亩,花生350亩,大蒜50亩。   社会事业 2006年8月份投入4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9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5040    13573288293   

东六曲村

  东六曲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元年,李春由云南李阳县槐树沟李家胡同迁至西六曲,后李宽由西六曲迁至河东建家园,取村名东六曲。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2华里,西邻西六曲、南邻六曲店子、北邻六曲山、东邻蓬莱前;耕地909亩(其中荒山70亩),村民163户,533人。   经济状况 2005年经济总收入367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71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100亩,小麦600亩,花生300亩,果树150亩;肉食鸡养殖年出栏10万只(其中大户4个),肥猪养殖年出栏1000头(其中大户1个),黄牛养殖80头。   社会事业 2000年村内街道栽植柿子树800棵;2006年8月份投入5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9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8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0%。   荣誉称号 1998年以来保持平度市级文明村庄称号,    支书连续多年被评为平度市级优秀0员   联系电话 86-0532-83361218   

蓬莱前村

  蓬莱前村   村庄由来 村名的来历与康王殡葬有关。当时,康王出殡时,灵枢到达山脚下,在下葬前,停下灵枢,打起灵棚,举行大奠仪式,然后下葬,就在康王举行大奠的灵棚前,后有于姓人家搬来居住,取村名“灵棚前”,后觉“灵棚”二字不吉,更名“棚灵前”,一段时期后,觉“棚灵”二字仍不如意。清道光年间有秀才根据其村后有山,山中有庙,庙中有神,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故更名为“蓬莱前”沿用至今。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北,六曲山康王墓山脚下。北邻刘家集木、东邻三里庄、西邻东六曲、南邻西河村;耕地4000亩,村民630户,2140人。   经济状况 该村有花生粮食购销大户50余户,购销粮食7200斤/天,花生3000斤/天 ;2005年经济总收入1689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608元。   优势产业 小麦种植2500亩、花生1500亩、荒山3000余亩、植树(黑松、栗子、火炬)30万余株;黄牛养殖1500余头。   社会事业 2006年6月份投入15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到70%;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老年活动中心一处;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入户率65%;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7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7665    13156872867   

纸坊村

  纸坊村   村庄由来 纸坊村位于即墨故城以里,因当时康王任胶东王期间,为防外侵,应付淮南王叛乱,在北城墙内建兵工厂暗造兵器,后世事太平,改兵工厂为造纸厂,后由戴氏从大朱毛迁出到此居住,立村后取村名为纸坊村。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南8华里,东邻小沽河、北邻朱村、南邻大朱毛、西邻北城子;耕地1260亩,村民251户,770人。   经济状况 从事个体经营业户10户,2005年经济总收入883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83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的75%,肉食鸡养殖年出栏2万只(大户3个);肥猪养殖年出栏500头(大户4个);山楂60亩。   社会事业 2006年5月份投入6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饮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8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8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60%。   联系电话 86-0532-83368501    13969637698   

前李道村

  前李道村   村庄由来 当时胶东国康王刘寄在即墨故城中死后,到六曲山墓地下葬,殡仪队伍半路上要停下灵枢进行祭奠,民间俗称摆路奠,就在康王殡葬摆路奠的地方,后有人搬来居住,起初村名叫“灵道村”,后来人们觉得“灵道” 一词不吉,立村时李姓先搬来居住,李姓又有一定的实力,故更名为“李道村”。因在后李道村南,为便于区分,叫“前李道”。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以南,北邻后李道、西邻乔戈庄、南邻董戈庄、东邻朱诸路;耕地1200亩,村民240户,730人。   经济状况 该村有塑料加工厂一家,从事个体经营业户30户。2005年经济总收入1215万元,村民人均所得5560元。   优势产业 “三辣”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95%,肉食鸡养殖年出栏20万只(大户7户),肥猪养殖年出栏2000头(大户6户,200头/户),村中有杜仲林60亩1.5万株(12年树龄)。   社会事业 2006年8月份投入6万余元完成村民自来水供水工程,供水入户率达80%;固定电话入户率达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   荣誉称号 2004年荣获平度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联系电话 86-0532-83367288   13805429501   


五里庄村特产大全




五里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