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虹口区 >> 欧阳路街道

欧阳路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欧阳路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欧阳路街道简介

  欧阳路街道,是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位于虹口区中部偏东,东接新港路街道,南接嘉兴路街道,西接广中路街道和四川北路街道,北接曲阳路街道和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面积1.6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484人,辖有21个居委会。办事处设四平路621弄8号(甲)。

  -历史
  清雍正二年(1724年),境西南部隶宝山县依仁乡,东北部隶上海县高昌乡。民国16年(1927年),隶上海特别市。八一三事变后,地境沦为日本海-备地区保甲第六区和伪新市街区。民国34年8月,隶上海市第十七区、二十一区(民国36年更名北四川路区、新市街区)。
  解放后,境南由北四川路区第三接管专员办事处接管。后隶第三冬防办事处、派出人员办事处。1956年后分别隶虹口区祥德路、山阴路、嘉兴路办事处。境北由新市区接管,隶新市区工农乡、四平乡。1952年后,隶江湾区、北郊区、榆林区、提篮桥区。1959年12月划归虹口区。1964年10月,新港路、嘉兴路街道划出部分地区建欧阳路街道办事处。
  -管辖区域
  东临四平路、沙泾港,西靠宝安路、甜爱路,南沿临平北路、宝安支路,北至大连西路。沙泾港斜穿境内中部。地境面积1.45平方公里。
  -教育
   民国21年后,创建平民村小学(今幸福村小学)、江淮中学。民国25~29年,日本人在欧阳路一带开设日本高等女子学校、日本女子商业学校、日本中学和第五日本国民学校。民国35年,光华大学迁入境内复校。是年,胡宗南在四达路开设中正中学,校长由-陆军中将黄雍担任,学生接受军事教育。解放后,中正中学撤销。1951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光华大学离境。1952年,上海财经学院迁入境内办学,1958年迁出。1957年平民村小学更名为幸福村小学,后成为乒乓球活动传统学校,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曹燕华曾在此接受启蒙训练。1960年,上海市北郊中学迁入,现系区重点中学。1982~1991年,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区行政管理学院、区党校、上海市行知艺术师范学校和上海市统计职业技术学校迁入境内。1993年,境内有大专院校1所、中专、职校2所、中学5所、小学10所、幼儿园8所。另有区老年大学、街道老年学校各1所。境内有欧阳路地段医院1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6.35万人 1.672平方公里 310109011 200080 021 查看 欧阳路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欧阳路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董家宅社区 0 0

----

查看 董家宅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欧四社区 0 0

----

查看 欧四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欧五社区 0 0

----

查看 欧五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大连西社区 0 0

----

查看 大连西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大连新村二社区 0 0

----

查看 大连新村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大连新村三社区 0 0

----

查看 大连新村三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模范新村社区 0 0

----

查看 模范新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欧三社区 0 0

----

查看 欧三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邮电新村社区 0 0

----

查看 邮电新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欧二社区 0 0

----

查看 欧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幸福村社区 0 0

----

查看 幸福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祥德路社区 0 0

----

查看 祥德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祥德东社区 0 0

----

查看 祥德东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蒋家桥社区 0 0

----

查看 蒋家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北郊社区 0 0

----

查看 北郊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虹仪社区 0 0

----

查看 虹仪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紫荆社区 0 0

----

查看 紫荆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建设新村社区 0 0

----

查看 建设新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欧阳路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广中路街道

  广中路街道,是中国上海虹口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东邻鲁迅公园,西隔俞泾港与闸北区相邻,南到东宝兴路,北达汶水东路。广中路街道面积2.89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1万余人,办事处设在同心路127号。虹口足球场以及轨道交通枢纽虹口足球场站均在辖区范围内。
  -【历史】
  清雍正二年(1724年)起,地境属宝山县依仁乡。宣统二年(1910年)隶江湾乡。民国17年(1928年),隶上海特别市江湾区。民国34年,隶上海市第十七区(民国36年更名北四川路区)。解放后,隶北四川路区第一接管专员办事处。1950年后,改为第四冬防办事处、第四派出人员办事处。1955年5月,建立广中路街道办事处。1960年,广中路街道办事处撤销,属天通庵街道办事处。1964年天通庵街道办事处撤销,成立广中路、同心路两个街道办事处。
  公园坊(西江湾路476弄)24号是鲁迅于民国21年8月捐款设立的“野风画会”旧址。
  东体育会路7号曾称“重光堂”。八一三事变后,曾先后设过日本特务机关对华特别委员会和梅机关,是日本策反-政要,筹建和操纵汪伪0的谋略机构。
  -【行政区划】
  广中路街道辖:西江湾第一、西江湾第二、商业一村、商洛小区、广中新村、广中新村第二、广中新村第三、友谊新村、友谊新村第三、广灵新村、新虹、灵新第一、灵新第二、金属新村、同心路、同济、何家宅、八字桥、柳营路、黄山路、恒业路、华昌路、横浜路、株州24个居委会。
  -【教育】
  民国26年前,地境内先后开办持志大学、上海法科大学、上海商学院、爱国女中和粤东中学等。抗战胜利后,暨南大学一院迁入。解放后,1949年创办上海俄文专修学校(今外国语大学)。接管的上海商学院,于1950年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校(今财经大学)。1978年,开办复旦大学分校(1983年改上海大学文学院)。1993年,地境内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分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等3所高等学校。有7所中学、6所小学、5所幼儿园。另有上海南湖银行职业学校、虹口区工读学校、区文化馆、街道图书馆和剪纸、门券、报纸等私人收藏馆等。
  地境内还有上海军事体育俱乐部、上海市射击运动学校及虹口区青少年体校,它们先后培养出一批优秀运动员,曾夺得世界冠军30多个,破世界纪录40余次。1989年,福利工场残疾人唐志华在亚太地区特奥运动会田径赛上夺得金牌4块
  

曲阳路街道

  曲阳路街道
  是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虹口区东北部,东到密云路、走马塘,南到大连西路,西到沙泾港,北到汶水东路、邯郸路。辖区面积3.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888人。下辖26个居委会。
  曲阳路街道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东北部,东起密云路、走马塘,西接沙泾港,南抵大连西路,北至汶水东路、邯郸路,面积3.05平方公里。常住实有人口104888人,户数26335户,人口自然增长率-0.58‰。辖区内共有24个居民委员会,1809个居民小组。

  1983年2月21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位于上海东北部的虹口区曲阳路街道,视察曲阳新村西南小区。-同志走访了居民家庭后欣慰地说:你们生活的好,我就高兴。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来曲阳新村视察,对曲阳社区的建设、管理寄予殷切希望。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重点建设的新村住宅,曲阳目前已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生活舒适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社区。 曲阳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紧密依托社区优势,充分发挥广大市民和社区单位的积极性,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共识、共建、共享、共荣”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思路,使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1997年,曲阳成为上海市首批文明社区,2002年,又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今天的曲阳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令人欢欣鼓舞。曲阳人决心再接再厉、同心同德、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把曲阳建设成为园林化的生态社区,率先进入小康社区行列而努力。
  -社区建设
  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区委、区0对曲阳发展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并举,以提高构建和谐社区和驾驭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为重点,一手以改善结构和提高质量为特征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一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区的发展为特征推进社区建设管理上新台阶,切实强化区域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形成“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基层有活力”的社区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曲阳社区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区、生活家园”。
  -建设试点工作
  根据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和部署,在去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九个方面深化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1、社区党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形成居民区、“两新”组织和社区内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年内启动“三个中心”(行政中心、活动中心、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两室”(居委会办公室、活动室)改造。
  3、社区资源整合共享。推进社区单位各类软硬件资源互惠共享。
  4、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一口受理、一口回复”的信息化服务中心。
  5、市容网格化管理。建立“边界统一、协同巡查、分类执法、归并作业”的网格化平台。
  6、社区稳定。形成“党委领导、综合协调、部门投入、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科技支撑”的社区维护稳定和预防犯罪工作新格局。
  7、物业管理。加强居委会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指导和监督。
  8、居委会建设。优化居委会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落实完善“三会”制度。
  9、双重管理。强化街道在“双重管理”中对派出机构的工作牵头协调权、-奖惩建议权和工作监督考核权。
  -和谐社区发展的经济基础
  1、保持街道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曲阳区域商贸和21幢商务楼的优势,推进税收增长。2005年完成区级税收2.12亿元,引进内资企业150家,同时加大海外招商和外资引进力度。
  2、进一步加快曲阳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现代知识服务业。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发展航运服务业以及钢材和汽车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复旦科技园区。
  3、规范企业投资环境,做好企业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积极面对市“11863”财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拓展曲阳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凸现曲阳品牌效应。
  -综合管理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巩固“让人民高兴、让党放心”和“五好”、“五带头”活动成果。
  2、加大社区资源整合力度,明确街道在资源整合中的主导作用,实现社区资源配置最优化。推进虹口艺术馆、虹口体育馆、曲阳公园向社区开放进度。
  3、提升文明创建标准,引入党风、政风、行风评议机制,完善居委“三会”制度,将“三会”协调处理社区内部各种关系矛盾的功能进一步固化为长效机制。
  4、加强居委会建设。年内确保95%以上居委会“两室”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推进市级示范居委会创建比例达80%以上,加大0购买服务力度,探索建立社区事务工作站。
  5、巩固和深化市容管理。继续推进“百路优化”工程建设,巩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推广小型垃圾压缩站建设和城市雕塑、信息屏建设,完善市容环境网格化管理,将环境整治由马路向小区延伸。
  6、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氛围。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塑造文明健康的道德风尚,积极引导“读书小组”、“兴趣小组”等自发性组织的发展壮大,积极开展各种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参与曲阳建设,享受曲阳建设成果。
  -公共服务
  1、探索社区-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加大0购买服务力度。继续推进“恒温工程”和社区敬老院建设,“千人助学工程”完成资助100名学生,帮困救助完成3万人次650万元。
  2、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加强社保中心与街经委及商务楼宇的信息交流,做好就业信息收集工作,扩大社会就业;发挥市民的创业、创新和创造精神,丰富就业、创业服务内容和形式,帮助劳动者获取创业信息,提高就业技能。
  3、加大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建设“一口受理、内部办理”的多功能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符合群众需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为群众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建设老年人日托站和精神病人康复中心。
  4、探索曲阳社会事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积极引入市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探索老年日托站、精神病人康复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保持社区政治和治安稳定
  1、坚持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工作思路,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以综治、司法、城管为主体的应急工作
  曲阳路街道班子,加强街道、居委、治安巡逻队等多个层面的值班,做好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2、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立社区矛盾调处中心,提供义务法律咨询、矛盾调处等服务;建立曲阳法律事务室和社区人民内部矛盾调解工作室,聘请专业人员做好法律咨询和援助工作;发挥条线职能部门能动性,共同参与矛盾化解。
  3、加强地区实有人口管理。建立房屋租赁治安管理工作小组和管理站两级管理网络,加强对房屋租赁治安专管员的业绩考核和业务培训,发挥楼组长在人户分离管理中的信息员作用,建立派出所管段民警与专业社工的联动机制,推进预防犯罪体系建设。
  4、加大创安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相应配套设施,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力度,确保社区的治安稳定。
  

欧阳路街道

  欧阳路街道,是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位于虹口区中部偏东,东接新港路街道,南接嘉兴路街道,西接广中路街道和四川北路街道,北接曲阳路街道和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面积1.6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484人,辖有21个居委会。办事处设四平路621弄8号(甲)。
  -历史
  清雍正二年(1724年),境西南部隶宝山县依仁乡,东北部隶上海县高昌乡。民国16年(1927年),隶上海特别市。八一三事变后,地境沦为日本海-备地区保甲第六区和伪新市街区。民国34年8月,隶上海市第十七区、二十一区(民国36年更名北四川路区、新市街区)。
  解放后,境南由北四川路区第三接管专员办事处接管。后隶第三冬防办事处、派出人员办事处。1956年后分别隶虹口区祥德路、山阴路、嘉兴路办事处。境北由新市区接管,隶新市区工农乡、四平乡。1952年后,隶江湾区、北郊区、榆林区、提篮桥区。1959年12月划归虹口区。1964年10月,新港路、嘉兴路街道划出部分地区建欧阳路街道办事处。
  -管辖区域
  东临四平路、沙泾港,西靠宝安路、甜爱路,南沿临平北路、宝安支路,北至大连西路。沙泾港斜穿境内中部。地境面积1.45平方公里。
  -教育
   民国21年后,创建平民村小学(今幸福村小学)、江淮中学。民国25~29年,日本人在欧阳路一带开设日本高等女子学校、日本女子商业学校、日本中学和第五日本国民学校。民国35年,光华大学迁入境内复校。是年,胡宗南在四达路开设中正中学,校长由-陆军中将黄雍担任,学生接受军事教育。解放后,中正中学撤销。1951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光华大学离境。1952年,上海财经学院迁入境内办学,1958年迁出。1957年平民村小学更名为幸福村小学,后成为乒乓球活动传统学校,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曹燕华曾在此接受启蒙训练。1960年,上海市北郊中学迁入,现系区重点中学。1982~1991年,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区行政管理学院、区党校、上海市行知艺术师范学校和上海市统计职业技术学校迁入境内。1993年,境内有大专院校1所、中专、职校2所、中学5所、小学10所、幼儿园8所。另有区老年大学、街道老年学校各1所。境内有欧阳路地段医院1所。
  

嘉兴路街道

  嘉兴路街道位于虹口区中部偏南。东临沙泾港、通州路,西沿宝安路、溧阳路,南倚周家嘴路、鸭绿江路,北抵临平北路、宝安支路。面积0.73平方公里,1993年底有居民16165户,45088人,有16个居民委员会。办事处设哈尔滨路290号。
  嘉兴路街道-历史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起,地境隶上海县高昌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地境南部被扩入公共租界。地境内租界线为从新嘉路与东嘉兴路交叉处北首至物华路、海拉尔路口之间的一条直线。宣统二年(1910年),租界线北部隶上海县引翔乡,南部属公共租界。抗日战争期间,沦为日本海-备地区。抗战胜利后,地境分属上海市十七区、十八区(后改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
  解放后,沙泾港以西地境由北四川路区第三接管专员办事处接管,沙泾港以东地境由提篮桥区第四接管专员办事处接管。1950年后,改为冬防办事处和派出人员办事处。1955年8月,沙泾港以西地境建立嘉兴路街道办事处。1961年3月,改称溧阳路街道办事处。1964年,调整区划成现状,复称嘉兴路街道办事处。
  -嘉兴路街道-建设
  1958年,在原民政部门和社会生产自救的小工场基础上,建立里弄生产加工组37个,1960年发展到123个,1962年调整为35个。1963年,街道成立联管组,实行统管,部分生产加工组归并成立电机开关、剪铁等13个工场,是年划归区手工业局。1979年,在32个加工组的基础上,组建嘉兴制镜厂等9家街道工厂。1984年1月,归口区集体事业管理局。1984年起,街道陆续办起合作联社、劳动服务管理所、综合服务管理所、民政福利管理所等4个经济系统。1992年4个系统归并成立上海汇豪富实业公司。1993年6月,更名中源实业总公司,下设4个分公司,年营业额7566.46万元,创利721.62万元,纳税436万元。
  抗日战争胜利后,地境内创办京沪中学(今新沪中学)、公立天同路国民学校(今天水路小学)、基本小学(今香烟桥路小学)和通旅小学(今梧州路第二小学)等。1956年创办上海市建安初级中学(现建安中学)、海伦路小学。1993年,地境内有中学1所、小学5所、幼儿园9所、医院1所。1987年成立嘉兴路街道老年学校,1993年有老年学员2230名。1990年,建安中学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学赖宁活动的先进集体。此外,嘉兴路街道文化站有越剧、京剧、合唱三支文艺队伍。街道图书馆藏书万余册,坚持为居民服务,并为孤老、残疾人员上门送书送报。
  1987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卫生街道。1991年后街道办事处连续两次被评为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两年评一次)。1993年街道妇女儿童保护工作和拥军优属工作分别获市先进集体称号。
  

凉城新村街道

  凉城新村街道,是中国上海虹口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
  凉城新村街道位于虹口区西北部,南至广中路,北抵奎照路,东达水电路,西至俞泾浦。东、北与江湾镇街道相邻,西与闸北区隔俞泾港相望,南接广中路街道,全区面积3.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673人。
  -历史
  凉城新村街道原是江湾镇的一部分,1984年10月随江湾镇自宝山区划入虹口区列为上海市“七五”时期居民住宅开发区。1986年,区0在地境内设区市政建设指挥部。1986年,为建设上海火车站新站,市0将大批居民自闸北迁来此处。1987年该地区从江湾镇划出,单独建立凉城新村街道办事处。
  -文化
  民国16年(1927年)4月,上海大学曾迁入地境(今锦苑小区凉城二中的位置)上课,5月4日被查封。是年9月,在此创办劳动大学,民国19年-停办。一二八事变时校舍被毁。1992年后,海军基地、机电局等12家民办医疗单位,在各自的住宅区开业。1993年,地境内有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托儿所8所。凉城公园、街道文化站、图书馆、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建的文华欢乐休闲村,先后对居民开放。
  

四川北路街道

  四川北路街道是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东至欧阳路、临平北路、四平路、虹口港、海宁路、吴淞路,南至苏州河,西至河南北路、武进路、罗浮路、轨道交通3号线、宝源路、宝山路、东江湾路,北至四川北路、甜爱支路、山阴路、四达路,辖区面积约2.33平方公里,2009年虹口区调整行政区划前,户籍人口7万多,下辖23个居委会。
  四川北路街道是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东至欧阳路、临平北路、四平路、虹口港、海宁路、吴淞路,南至苏州河,西至河南北路、武进路、罗浮路、轨道交通3号线、宝源路、宝山路、东江湾路,北至四川北路、甜爱支路、山阴路、四达路,辖区面积约2.33平方公里,2009年虹口区调整行政区划前,户籍人口7万多,下辖23个居委会。
  -沿革
  1991年由原长春路街道与横浜桥街道撤并建四川北路街道。1997年,辖区东临溧阳路,西沿罗浮路及淞沪铁路为界,南至武进路,北至大连西路,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8.7万,辖33个居委会。
  2004年7月1日,虹口区正式调整部分街道、镇行政管辖范围及区域,将四川北路街道以下部分区域调整到欧阳路街道: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的区域,具体为四川北路2288~2380号,甜爱支路22~50号,东江湾路400~500号;将嘉兴路街道以下部分区域调整到四川北路街道:宝安路以东,宝安支路、临平北路以南,四平路以西,溧阳路以北的区域,涉及宝安居委会的居民和单位,具体为溧阳路1111~1177号,宝安路5~127号,13/25/37/47/65弄,宝安支路2~46号,四平路251~297号,临平北路108~134号,杨家浜路180~246号,200/210弄;将欧阳路街道以下部分区域调整到四川北路街道:四达路以南,欧阳路以西,宝安支路以北,宝安路以东的区域,涉及欧一居委会的居民和单位,具体为宝安路139~335号,吉祥路38~88号、49~89号,宝安支路45~85号,四达路167~227号,欧阳路4~204号。
  2004年辖山一、山二、山三、黄渡路、多伦路、柳林、永美、浙兴里、余庆坊、长春路、邢长、永明、新乡、永德、正兴、中州路、海南路、南克俭、虹星、四川里、永丰、宝安、吉祥23个居委会。2009年,将原乍浦路街道部分行政区域(0.73平方千米)划入四川北路街道。
  -历史
  历史上,四川北路街道辖区属于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20世纪初,多伦路、溧阳路、山阴路、黄渡路两侧兴建众多的花园洋房、公寓、里弄,今日为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四川北路则形成繁盛的商业街。
  四川北路街道辖区内道路大多未经拓宽,大体仍保持租界时代的路幅,包括南北向贯穿辖区的四川北路。
  20世纪上半叶,四川北路街道辖区曾经有为数众多的日本侨民在此居住,出现为其服务的福民医院(今第四人民医院)等。同时,亦有鲁迅、茅盾、郭沫若、丁玲等众多作家在此定居,开展文学活动。
  

北外滩街道

  北外滩街道是上海市公布的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文化底蕴深厚。聚集了多处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建筑,诸如:以摩西会堂、霍山公园以及舟山路、霍山路一带犹太人故居为代表的地区素有"犹太人的诺亚方舟"之称,远近闻名的上海市提篮桥监狱被称为"远东第一大监狱",昆明路上的下海庙则是北外滩地区百年航运史的生动印记。提篮拥有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何将它更好的展示给我们的后人,让历史不至于在多年之后为世人所遗忘。近日,提篮桥街道在兰村居委会室举行提篮社区历史风貌保护区文化志愿者分队成立仪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区文化局朱米天副局长及提篮桥社区(街道)党工委副-张磊生等领导参加了成立仪式。
  -保护活动
  建筑是无声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当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从虹口区0对摩西会堂的全面修缮,到提篮桥街道改善与保护并举的"百弄优化"工程,再到社区的志愿者招募活动,都是社会各界关注历史风貌保护的积极行动。

首先,此次活动立足于充分挖掘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推进和谐提篮新一轮的建设,形成提篮历史风貌观光带,因此无论是志愿者的招募、后续的志愿活动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
其次,此次志愿者队伍的成立虽立足提篮社区又不局限于此,志愿者队伍中的人员来自本市的不同岗位、不同区域,其广度与深度不同以往。其中有来自静安区的全国劳模67岁的蒋浩然老先生;有家住提篮社区常年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的石子政老先生;有来自远洋宾馆的年轻白领;有会说希伯来语热心为社区公益事业发挥所长的戴健华先生;还有来自交大、电力学院的莘莘学子们。他们为历史的沉积所吸引,为志愿者的精神所感召,从四面八方汇聚提篮,成为队伍中的生力军。 提篮桥街道领导调研
  第三,此次志愿者分队的成立是继提篮社区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正值提篮新一轮创建工作全面铺开之际,不仅是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创建"三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新动力,也为提篮的志愿者活动画上精彩的一笔,力求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和完善,活动做到社会化、制度化和经常化。
第四,后续活动成系列。此次志愿者分队的成立只是一个契机,借助提篮社区丰富的资源,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将开展系列活动,将请相关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设立提篮桥历史风貌保护区论坛,吸引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结合暑期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共同追寻历史足迹"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第三只眼看北外滩"摄影采风活动等,旨在提升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与业务水平。
会上区委宣传部赵明副部长以及区文化局朱米天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区文化局的朱米天副局长表示,提篮的志愿者活动是站在深厚的文化积淀基础之上的,提篮社区记载了二战时期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是善良的中国人与犹太难民相互依偎,彼此鼓励,温暖对方的历史,这是一笔宝贵的记忆财富,是独一无二的。从重返上海的犹太人的眼神里,我们可以看到对世界和平的呼唤以及爱与宽容的回归,区文化局等相关部门都会尽全力支持提篮的这一活动并提供相关的资料。
区委宣传部赵明副部长认为:提篮历史文化有特色、工作有特点,借助志愿者社会力量保护历史风貌,形式上创新,含义深刻。在某程度上往往能达到0职能部门所不能及的良好的效果。希望志愿者活动一传十十传百,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使他们了解提篮、热爱提篮、共建提篮、代代相传。通过志愿者卓有成效的活动,扩大虹口、上海,乃至中国在国际间的影响力,让友爱、和平、和谐世代传递。整个活动在全场百余人同唱"同一首歌"的热烈气氛中降下帷幕。
  

江湾镇街道

  江湾镇街道,是中国上海虹口区下属的一个街道办事处,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8万。街道办事处设于丰镇路300号。
  -历史
  江湾成陆距今1200余年。唐开元元年(713年),地处海岸线。唐天宝十年(751年),处捍海塘内。
  “虬江十八湾,弯弯到江湾”,江湾以虬江屈曲入境而得名。最早称商量湾,亦名曲江。市镇始建于宋,自胡陆湾桥起沿河向东,坐落走马塘北岸。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前后,抗金名将韩世忠驻中军于此,部分家属随之落户,遂渐成小镇。
  江湾镇街道原名“江湾镇”,其名出现于北宋,沿走马塘北岸铺开。南宋初年,划归昆山。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韩世忠一度驻军于此,部分军属随之落户。嘉定十年(1218年)十二月,昆山东部划出,自行建立嘉定县,江湾改隶嘉定县。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受到倭寇劫掠,江湾全镇尽毁,很长时间后方恢复元气。清雍正二年(1724年),嘉定县东部划出建立宝山县,江湾改隶宝山县,成为宝山辖下的一个镇。抗战期间,江湾成为淞沪战役主要战场之一。
  江湾镇1984年划入虹口区。2006年,因辖区内已无农业人口,完全城市化,原村民委员会也早已全部改为居民委员会,因此于9月1日正式改制为江湾镇街道。江湾镇街道东临逸仙路与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为邻,西以泗塘、俞泾浦两条小河以及场中路、江扬南路与闸北区隔开,南分别以汶水东路、水电路、奎照路与虹口曲阳路街道、广中路街道和凉城新村街道相依,北以三门路至虹北路与宝山区高境镇接壤。
  -文化
  江湾镇文化历史遗迹较多,曾有寺、庵、观、阁等10余处。尤以保宁寺最古,为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建,宋韩世忠曾驻中军于此,山门内遗有“旗桩石”。园林在明代有“李园”“周园”,清代有“就圃”“涉成园”等。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创办曲江小学。之前,有江湾书院。同治七年(1868年)设义塾。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创办西江小学、虬江小学(今红旗小学)、东江小学和竞业师范学堂等。20年代,境内曾有上海大学、劳动大学、立达学园等高等学府。民国26年前镇内有市立小学8所。解放初,境内有小学4所,中学2所(其中私立初级中学1所)。1985年以来,新建丰镇中学、丰镇一小、丰镇二小、凉城四小,以及丰镇、白玉兰等四所幼儿园;重建新市中学,扩建江湾中学、红旗小学及车站西路、韶嘉桥两所幼儿园。境内三门路原有0上海市委党校,1988年迁虹漕南路,是年8月,原址由上海大学文学院迁入。另有中专上海市公共卫生学校1所,上海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原上海市劳动局第二技工学校)等中专技校5所,上海汽车研究中心等科技研究单位3所。医疗机构有江湾医院和民办蓝鹰医院。有江湾镇文化中心和江湾镇图书馆等文化娱乐场所4处,江湾电影院和文化馆于1993年10月拆除重建
  


欧阳路街道特产大全




欧阳路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