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辖乡。1949年设社阳乡,1961年建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13公里,社阳港两岸。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1.3万。公路北通湖镇,南达源头、上堤。辖红光、青塘坞、山坪头、溪东、泽江、楼下、社阳、大岭足、连下桥、茶园、后渠、吴家、大公、金钩、上堤、沙畈、塘泗、源头18个村委会。农林并举,盛产杉木、毛竹,并产花岗岩。有游览区凤山仙洞。.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3万人 | 94平方公里 | 330825209 | 324000 | 0570 | 查看 社阳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凤溪村 | ·龙游旅游·龙游特产·龙游十大特产·龙游十景·龙游名人·龙游 | 0 |
---- |
查看 凤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青塘坞村 | ·龙游旅游·龙游特产·龙游十大特产·龙游十景·龙游名人·龙游 | 0 |
---- |
查看 青塘坞村谷歌卫星地图 |
红光村 | ·龙游旅游·龙游特产·龙游十大特产·龙游十景·龙游名人·龙游 | 0 |
---- |
查看 红光村谷歌卫星地图 |
连上村 | ·龙游旅游·龙游特产·龙游十大特产·龙游十景·龙游名人·龙游 | 0 |
---- |
查看 连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金龙村 | ·龙游旅游·龙游特产·龙游十大特产·龙游十景·龙游名人·龙游 | 0 |
---- |
查看 金龙村谷歌卫星地图 |
源头村 | ·龙游旅游·龙游特产·龙游十大特产·龙游十景·龙游名人·龙游 | 0 |
---- |
查看 源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龙洲街道 |
【概况】龙洲街道位于龙游县中西部。县政府驻地。面积61.9平方千米。总人口67781人(2009年末),其中农村人口23822人。辖5个社区、20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清廉路26号。 【沿革】1949年6月设城关区,1956年改镇,1958年属灯塔公社,1959年7月复置城关镇,12月改称龙游镇,1963年析置龙游公社,1983年龙游公社并入龙游镇。1949年设官潭乡。1956年并入寺后乡,1983年从寺后乡划出官潭乡。1996年,城关镇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7.4万人,辖西门、北门、新桥头、桥下、鸡鸣、蔬菜村、驿前、小高山、湖底叶、唐尧、下洋、十里铺、新建、高仙塘、方门街、寺后、柳村、兰石、曹家、白坂、山底、马墩、狮子桥、半爿月、项庄、大板桥、官村祝、后田铺、上圩头、横路祝、下杨村、上杨村、方坦、魏家、官村、鹁鸪头、甘溪垄、瑶山、街路、岩头40个行政村和18个居委会;官潭乡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官潭、岑山、洪呈、徐呈、西山排、渡贤头6个行政村。 2005年末,撤销龙游镇、官潭乡,设立东华街道、龙洲街道;龙洲街道管理原龙游镇灵山江以西行政区域和原官潭乡行政区域,辖兴龙、清廉、阳光、红星、方门街5个社区和西门、北门、新桥头、驿前、方门街、官村祝、后田铺、寺后、柳村、兰石、曹家、白坂、山底、马墩、狮子桥、半爿月、项庄、大坂桥、官潭、岑山、洪呈、徐呈、西山排、渡贤头2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清廉路26号,面积67.7平方千米,人口6.2万人。2007年末,将詹家镇后厅村划归龙洲街道管理;调整后,龙洲街道管理5个社区、25个行政村。 |
东华街道 |
龙游县东华街道地属浙江省衢州市,于2005年12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县政府直辖的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设在县城城南工业区,下辖东华街、灵江2个社区和鸡鸣、桥下等22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51.5平方公里,总人口2.59万人,是龙游县“工业立县”的主战场。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实现工业产值20.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2.8%;完成规模企业培育59家,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14个,千万元以上项目12个,续建项目12个,实际到位资金1.2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78%;完成固定资产投入7.2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20.2%;农民人均纯收入5926元,增长8.01%,街道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产业建设 龙游县东华城南工业新城建立于1992年,位于龙游县城南部,西起灵山江交桥,东至46省道,南至东环线以南500米,北抵浙赣铁路,规划总面积11平方公里。工业区交通便捷,浙赣铁路和46省道横贯东西,并与320国道及杭金衢高速公路相衔接,为连接闽、赣及温、丽等地的必经之地,距衢州机场30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做好挑商选资文章,培育特色优势产业。2007年,全办事处引进项目12项(引进外资企业1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千万元以上项目9个。强化园区产业培育,五金机械、汽摩配等产业初具雏形。二是做好盘活引进文章,使“存量变增量”。对园区现有项目进行认真梳理,对土地闲置面积、资产闲置大的企业,进行认真排查分析审议,督促项目开工3个,承诺限时开工1个,清理项目1个,整合土地资源56.71亩,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做好项目建设文章,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建立了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将18项重点项目、52个新入园项目和7个园区基础建设项目的推进情况列入领导班子成员的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加快项目督查、跟踪服务和一对一联系,力促项目全面抓紧建设。 二、积极推进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一是加强农业龙头建设。积极扩建街路茶叶市场和筹建瑶山苗木市场,成立街路茶叶协会、官村果蔬专业合作社,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二是加强农业特色基地建设。以街路村为中心的千亩无公害无性系茶叶良种基地,现已形成覆盖周边各村1700余亩的种植规模;以瑶山村苗木良种母本园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苗木业,现已形成500多亩苗木的规模,提升了苗木质量;以官村标准化无公害、有机蔬菜基地为目标,新发展无公害蔬菜面积133亩,已形成一定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亩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三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投资380余万元,完成了3个村村庄整治,10个村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完成上圩头、鹁鸪头、岩头、官村、魏家、上杨村、街路等7个村的土地整理,完成宅基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各2个,新增有效耕地2.069公顷,新修十里铺村水渠,为今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四是加强农民素质建设。不断加强农民培训和转移力度,完成农民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432人次,为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增加机会。 |
湖镇镇 |
龙游县湖镇镇位于衢州市的东大门,镇域面积104.5平方公里,下辖7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个农场,总人口5.96万人,是一座具有浓郁商业氛围的商埠重镇。境内浙赣铁路电气化复线、46省道穿镇而过,杭金衢高速、衢江横贯镇北,十里坪监区坐落其中,地理区位优势相当突出。。处于金华、兰溪和衢州三角地带的湖镇,是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中相对发达的城镇,是龙游县中心镇、衢州市经济强镇、建设部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示范镇。 湖镇是龙游县域工业的主中心,素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现有工业企业700多家,已形成棉纺、特种纸、化工油漆、紧固件四大行业特色,2006年工业销售产值12.5亿元。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可开发土地充裕的新区工业区是湖镇实现“工业立镇”的发展平台。湖镇是浙西商贸重镇,镇民的商品意识、创业意识深厚,镇内综合菜市场、大型超市、星级酒店、银行、学校等功能性设施配套齐全,集镇环境优、品位高。省重点项目浙西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正在建设和招商中,将充分激发湖镇的商业底蕴。蛋禽产业是湖镇农业支柱产业,总饲养量将近100万羽(只),拥有乾坤、嘎嘎、舍利等多家蛋(禽)加工农业龙头企业。湖镇还是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历史文化村镇,镇内有国保级文物宋代舍利塔(寺)、明清通济古街、东南灵洞、三叠奇岩等人文自然景观,极具旅游开发潜力。. |
小南海镇 |
龙游县辖镇。1949年属莲塘乡,1961年改虎头山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更名小南海镇。位于县北部,衢江北岸,距县城3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3万。公路有龙(游)(诸)葛线及支线3条过境。辖高桥、茶圩里、傅家、杨家、新山水、彦塘坞、雅塘、圩塘朱、上畈、后周、定埠、中埠、船厂、项家、箬塘、鸿陆夏、树蓬、前桥、傅家畈、黄村、塘下张、横坂塘、安全、崇元、胡门、胡角门、丁家、马坪张、双宅、吕家、团一、团二、九垄、双塘、吕塘、洋塘、半潭、翁家、泽基、汀塘圩10个村委会。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兼柑橘、茶叶、蚕桑等多种经营。镇办企业有水泥、水泥电杆、化工、服装等厂。名胜古迹有马氏节孝坊、徐氏节孝坊,均属县文物保护单位。小南海风景区为县内游览胜地。团石村西有唐盈川县城隍庙遣址等。. |
詹家镇 |
詹家镇位于龙游县西郊,钱塘江上游,金衢盆地中段。东南与龙州街道毗邻,北临衢江,与小南海镇隔江相望,西与衢江区安仁、全旺交界。浙赣铁路、46省道贯穿全镇东西。46省道九里立交桥,位于镇政府以东0.5公里处,它连接320国道、46省道、50省道,交通极为方便。1992年5月,以原詹家乡为基础,并入夏金,马叶二乡建镇,现设詹家、夏金、马叶三个工作站,辖22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221个村民小组,7155户,23803人,劳动力人数15635人,党员总数810人。全镇总面积58.5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1人。镇人民政府驻浦山村,距龙游县城3公里。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55亿元,农业总产值1.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786元,比上年增加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8万元,比上年增长10%。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12人,在编干部47名(其中行政32名、事业15名),党员42名。 [农业生产]詹家镇是个农业大镇,全镇拥有耕地面积34470亩,其中水田面积30761亩,旱地面积3709亩,黄土丘陵26000亩,河滩地1000余亩,小水果7500亩,杉木林1.2万亩。多年来一直以水稻、油菜、棉花、小黄瓜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2005年生猪饲养量10万头,建立万头以上养殖场3个。由温岭客商种植的优质高效西瓜基地面积达500亩。在培育农业特色产业方面,建立以前游、后厅为主的花卉基地1200多亩,新建徐家村红叶石楠观赏苗木基地150亩。芝溪、江家建立李子园牛奶供应基地,新引进奶牛200头,使奶牛总数达到280头,积极带动了奶牛业的发展,使奶牛养殖成为我镇的一个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文业粮油公司、衢江养殖场、龙游丰绿蔬菜食品厂等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发展呈现出“三线两业”的生产布局,即:衢江沿线以蔬菜、花卉为主,乌引沿线以食用小竹为主,320国道沿线以水产养殖为主。[工业经济]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68家,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主要分布在詹家集镇附近,已形成了塑料、食品、电子、建材、油漆等支柱产业。其中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销售千万元以上2家。. |
溪口镇 |
溪口镇位于龙游县城以南23公里,是浙江省东方明珠乡镇。溪口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龙游南部山区经济、文化中心。溪口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空气质量为全年Ⅰ级。溪口镇交通便捷,区域优势明显,是浙西地区及闽、皖、赣等邻近诸省市通行浙东南地区的咽喉之处。溪口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商埠,浙西南山区的竹木材及制品都经溪口集散。2005年末进行了区划调整,将原来的灵山乡与原溪口镇合并为新溪口镇,镇政府驻地为原溪口镇政府驻地。下辖2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25000人。溪口镇资源丰富,因其独特的地埋环境,构成农产品的集散地。一年中春笋、冬笋、茶叶、板栗市场十分红火,远近闻名。尤以盛产毛竹为著,被誉为“浙西竹乡明珠”。全县35万亩竹林分布在溪口镇及周边乡镇。年产毛竹800多万支、鲜笋5.2万吨。全镇初步形成竹胶板、水煮笋罐头、竹木工艺品、系列竹餐具、竹席、竹炭等产业。70余家竹木加工企业分布全镇,具有2万立方米的竹胶板生产企业——腾龙竹业有限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晶图竹木有限公司座落在镇工业园区内。. |
横山镇 |
横山镇地处杭州、金华、衢州交界,距县城20公里,镇域面积90.7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人口32302人。320国道,21省道,杭新景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区域条件优越。2005年全年实现工业产值59867万元,农业产值131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95元。. |
塔石镇 |
龙游县辖镇。1949年称塔石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1年改置镇。位于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2.8万。有公路通至塔石,设塔石站及下章、钱家等停靠站。辖塔石、水阁钱、杜山徐、西圮、罗山、钱睦扬、童岗坞、上高叶、西山边、后舒、大陈家、大路顶、钱村、舒村、下张坞、里余、下王、大塘、何村、西何、小溪、豆腐王、钱家、唐家、光明、青塘下、街头、西徐、莲塘、王村、大井头、华塸、雅村、下章、东西邵35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兼营牧、林、工、副业等。乡镇企业有水泥、丝织、石灰、砖瓦等厂。名胜古迹有明建方氏宗祠,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杜山。. |
罗家乡 |
罗家乡是一个近郊山区乡,位于龙游县东南部,距县城13公里,龙丽线依乡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乡域面积59.63平方公里,以平均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3.5%,山区小气候特征明显。全乡林木资源丰富,山林面积7.3万亩,其中竹林3.4万亩,立竹量500多万支,是构成龙游“浙西大竹海”的重要区块之一。受华夏式地质构造控制,山上多奇峰异石,地下水充沛,瀑、泉长年不息。乡内重要自然景观有圣堂山、宝剑石、红塘坑水库和红豆杉、银杏等珍惜古树群。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罗家乡辖十三个行政村,九千多勤劳淳朴的山民受浓厚的竹文化熏陶,在种竹、养竹、用竹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原竹、竹笋的收入逐年攀升;“一村一品”的竹制品加工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9883万元,人均收入元。随着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逐步深化,乡党委、政府致力于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致力于将罗家乡的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
庙下乡 |
龙游县辖乡。1949年称庙下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庙下溪(又名柘溪)两岸,距县城25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1.3万。梧村、毛连里、严村3条公路均经此至溪口。辖庙下、庙上、晓溪、靖林寺、遂乐、杆栏、板角、板每、凉蓬、东溪、芝坑口、陈村、浙源里、严村、梅林、八角殿、长生桥、毛连里17个村委会。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兼种油菜、豆类。林业以毛竹、杉木为主,兼营油茶、茶叶。山林恢复发展较快,曾由省绿化委员会授与“绿化先进单位”称号。乡办企业有农机、电珠、水煮笋及竹木加工等厂。境内有龙井瀑布,高20余米,泻入深潭称龙井,潭呈椭圆形,长8—9米,中部宽约3.5米,深不可测。. |
石佛乡 |
石佛乡位于龙游县西北部,东与横山镇相连,南与塔石镇毗邻,西与衢江峡川镇接壤,北与建德市上马、溪口乡交界,属丘陵半山区。总面积6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万亩,辖14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石佛乡政府驻地石佛村,东南距离县城16.4公里。公路通县城。杭新景高速公路分别穿越境内下洪村、杜山坞村。全乡有220家工商企业。其中规模企业5家(云丰、天禾、金龙、唯佳、杜峰),规模以下企业11家。主要以造纸、建材、水产特种饲料为主要产品。2005年全乡新创办企业4家,其中招商引资企业2家,全年工业投入预计达3500万元。 农业生产以稻粮、油菜籽、柑桔、生猪、淡水鱼、龟鳖6大骨干农产品为主业,优质稻、超级稻等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大力山的“高山茶油”、白马村的“中华鳖”、“巴西龟”、金村的“红辣椒”、丰塘山的“红花菜”、“潘氏柑桔”等农产品颇有名气。全乡有350万只龟鳖养殖基地,600亩日本天草基地,600亩东魁杨梅基地,400亩小辣椒基地。石佛乡于2002年成立养猪协会,现有会员83户,农民增收300万元。2003年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社。目前,全乡有猪场50多个,生猪存栏2.3万头,年出栏4万头,年产值1800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入750万元,完成了1.4万亩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投资250万元,对29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全乡有大小塘库300多座,塔石溪上源三门源、黄塘源、金村源三水均发源于石佛乡,并有灌溉之利。全乡自建钻掘深井饮用地下水达1650余户。全乡14个行政村进行了农网改造,总投资达400万元,并实行城乡同价,集镇公用变300KW,用电满足农民需求。康庄路工程已投入资金350多万元,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 全乡有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5所村小1所,完小2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00名,中小学学生1756名,学校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幼儿园9所。 全乡有11384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有15位五保老人入住泽随敬老院。全乡有389户贫困户共600人享受低保待遇。 全乡14个行村中,12个村已通有线电视,安装有线电视1460户。村村通电话,电话3500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社阳乡 |
龙游县辖乡。1949年设社阳乡,1961年建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13公里,社阳港两岸。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1.3万。公路北通湖镇,南达源头、上堤。辖红光、青塘坞、山坪头、溪东、泽江、楼下、社阳、大岭足、连下桥、茶园、后渠、吴家、大公、金钩、上堤、沙畈、塘泗、源头18个村委会。农林并举,盛产杉木、毛竹,并产花岗岩。有游览区凤山仙洞。. |
大街乡 |
2005年,大街乡党委、政府为发展山区经济,切实改善山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围绕创建“生态、平安、富民”大街这一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乡、特色名乡、产业富乡”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转移,以笋竹产业为主导产业,以西瓜、茶叶、板栗为优势产业,狠抓劳务产业,推进劳力转移,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有10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2409户,7676人,劳动力4790 人。财政总收入291万元,人均纯收入2198元,人口自然增长率4.5‰。工农业总产值243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为1380万元。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8人,乡干部总数19人。[工农业生产]耕地4072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辅以西瓜、油菜、豆类、蕃薯等。2005年粮食总产量1709吨,笋干150吨,西瓜444吨,茶叶31吨,板栗90吨。新发展无性系茶叶120亩,新添置制茶机械116台。林地面积5.6万亩,其中:竹山4.2万亩。森林覆盖率85%,毛竹造林570亩,新增毛竹加工机械74台,以毛竹、杉、松为主。工业产品以竹制品、机制纸、山水棒冰、水煮笋等为主,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家,总产值1005万元,创利税总额73万元。[基础设施] 2005年投资60余万元新建邱锦云希望小学楼,通过省级教育强乡验收,中心小学1所,教师19人,学生数314人,25台计算机。2005年投资164万元完成方旦、岭脚、横坑村的“康庄工程”建设,路面硬化6.8公里,新槽、科里村康庄工程正在实施当中;十分重视林区道路建设,到本年止,新建林区道路累计40余条,总长度49公里,投资近500万元。投资58万元完成贺坑村村庄整治工程,受到了县通报表彰;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大街、杨村、贺坑、贺田、方旦、岭脚等6个村实行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乡开展了471口竹料腌塘平毁以及竹料造纸企业整治工作,被县评为一等奖;投资40万元基本完成大街、贺坑、新槽、科里等四个村的村级办公场所建设;投资22万元完成大坪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86万元完成方旦口至横坑、贺田至半岭、杨村至科里三条高压线路改造,确保农户用电安全。. |
沐尘畲族乡 |
沐尘畲族乡地处龙南丘陵山区,南临遂昌县,东北与溪口镇、大街乡接壤,西与庙下乡相邻。总面积82.83平方公里。全乡有耕地面积10593亩,林地面积86271亩,其中竹山面积59086亩,总人口15593人,其中畲族人口3810人。沐尘畲族乡交通便利,“龙丽高速”、50省道穿境而过。集供水、发电、防洪、灌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省级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沐尘水库已经在建。境内笋竹资源丰富,全乡毛竹立竹量在1500万株以上,可年产各类竹笋1.6万吨,原竹180余万株以上。工业以笋竹制品加工为主,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辅以茶叶、板栗、食用菌栽培等。沐尘是浙西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是龙游县畲族人口主要居住地,畲族人口大多与清康熙年间从福建、广东、丽水一带迁居沐尘,生息繁衍至今,其生产、岁时、信仰等风俗虽与汉族相近,但仍保留着许多本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畲族婚庆、山歌、貔貅舞等民俗文化是畲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沐尘畲族想环境优美,地处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浙西大竹海”生态休闲旅游区内,有5万多亩呈原始生态状的天然毛竹林地。名胜古迹颇多,有凝和阁、沐尘塔、畲家山寨、金鸡石、凹岭千年古道、沐尘泉等。随着沐尘水库和民俗风情村的建成,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沐尘这个浙西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之乡必将发出更为璀璨的光芒。. |
模环乡 |
模环乡位于龙游县东北部,总面积77.5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人口29280人。交通便利,杭金衢高速公路、320国道沿境而过,水泥道路实现村村通。 模环乡农业资源丰富,生态农业发展良好,以柑桔、茶叶、水产、畜禽养殖为农业主导产业。区域条件优越,龙游工业园区座落我乡境内,是我县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模环民风淳朴,勤劳善良,模环保姆、水电安装、兰塘保安是我乡三大劳务品牌,以姚西塘、钱家为示范的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模环人文景观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有清塘村的千年铁树、余氏节孝牌坊、刘家花厅、毛一鹭进士第门楼、清风庵、湖岩塔、虎龙民居、十里茶园等旅游观光景点,更有全国一流的汽车拉力赛赛道,是全国汽摩赛事中心之一。刘家、瓦桥头貔貅舞多次赴上海、杭州表演,享誉乡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