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舟山 >> 定海区 >> 千岛街道

千岛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千岛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千岛街道简介

  由舟山群岛新区新城管理委员会代为定海区管理的临城街道,一分为二,分为两个街道。以千岛路西侧—329国道南侧—临长路、尖峰岗隧道西侧为界,界线以东区域命名为千岛街道。
  新成立的千岛街道:区域面积约3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9万,其中户籍人口约4.7万,辖10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和15个村委会(含3个社区村委会)。西起千岛路— 临长路西侧,东至原勾山管理处代管界线,北起白泉镇区域界,南至千岛商务区以南,定普两区行政区域界线。
  所辖社区、村
  浦西社区居民委员会
  浦东社区村民委员会
  曙光社区村民委员会
  蒲岙社区村民委员会
  星岛社区居民委员会
  桂花城社区居民委员会
  海宇社区居民委员会
  富都社区居民委员会
  怡岛社区居民委员会
  合兴社区居民委员会
  绿岛社区居民委员会
  泽普社区居民委员会
  红茅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合兴村村民委员会
  荷花村村民委员会
  城隍头村村民委员会
  东荡村村民委员会
  万二村村民委员会
  万三村村民委员会
  万塘村村民委员会
  胜山村村民委员会
  双阳村村民委员会
  新后岸村村民委员会
  同胜村村民委员会
  高峰村村民委员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定海区旅游·定海区特产·定海区十大特产·定海区十景·定海区 330902011 316000 -- 查看 千岛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千岛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千岛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昌国街道

   昌国街道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城区北部,辖区南缘东西大街,西至环城西路与解放街道为邻,北至城北水 街道一角库为界,东至蟠洋山路与城东街道相接壤,街道总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开源、东管庙、留方、北园、香园、西安、合源、文昌7个社区居委会,现有总人口46386人。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把握大桥时代新机遇,依托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优势,团结和带领街道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错位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大规模的海运、物流企业。积极建立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管理服务政策,提高海运业竞争能力,促使海运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做大做强定海区的海运业。2004年,街道被中央文明办、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警备区授予“双拥模范街道”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2004年还荣获市级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和市级科普先进街道。荣获了“省文明街道”、“省东海文化明珠街道”、 、“市平安街道”、“市十佳网格街道”等荣誉称号。   -   辖区状况   街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来是舟山市、定海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辖区有明清时期的中大街、西大街、东大 翁洲第一古禅林街、留方路等历史街区,有始建于后晋天福五年号称“翁洲第一古禅林”的祖印寺,有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藏有康熙御笔题写的“定海山”匾额及康熙帝画像等重要文物的御书楼;有安子介、朱葆三、董浩云等名人故居及大量史迹;辖区内浙江海洋学院、舟山中学、舟山小学等省、市、区重点学校云集;辖区内人民北路、人民中路北段、昌国路位于定海城区核心商圈,还有娱乐休闲特色街市芙蓉洲路和集“艺、佛、茶、食”为一体的海洋文化示范街——中大街。街道地理位置优越,通讯、金融服务系统配套完善,商贸业、娱乐业发达。一条由东向西的文化老街贯穿着芙蓉洲路、人民中路、总府路三条集购物、休闲、美食、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天堂;昌国路、人民北路,商肆林立、行人如帜、顾客盈门。一横三纵形成定海休闲文化新格局,是投资、经商、购物、居家兴业的理想城区。  

环南街道

  环南街道办事处座落于环城南路284号环南综合大楼内,设有党政办公室、经济贸易科、渔农科、社会事业发展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城乡建设科。街道北沿东海路与解放街道相邻,南濒海港,辖盘峙、大猫两岛,东以新河路与城东街道为界,西以环城西路放生池路与解放街道接壤。街道陆域面积22.3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4平方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1个新型社区,共有大小岛屿28个,其中住人岛9个,辖区现有常住人口近3万。   环南街道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十分显著。辖区内港口多、岸线长。总长66.78公里的海岸线,具有水深、流缓、少淤、避风的优点。航道四通八达,海域辽阔,是船只避风锚泊的天然良港。舟山市著名的港口定海港就处于辖区的中心位置,海运业发达。街道统辖定海南部辽阔的海域,对开发和发展海运业、港口业、滨海工业、海岛旅游业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面对新一轮发展热潮,环南人踌躇满志。经历区域调整、体制磨合之后,街道加快发展步伐,企业产值大幅上升,经济、人文环境不断优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城乡统筹,立足中心城区、做大临港产业、推进海岛旅游、建设和谐环南。坚持以人文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依托城乡兼具的地理优势和岛屿、港口、岸线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型经济,推动盘峙船舶工业基地开发,加大力度扶持海运业,积极引导建材企业实行产业升级。利用28个沿海岛屿的美丽风光,发展海岛观光农业,形成旅游产业链。利用城区良港优势,发展港口物流业。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城市楼宇发展潮流,以大猫、盘峙村为中心,推进新农村规划,实行资源整合,改善小岛居民生活质量。拓展城市三产,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定海南部经济板块,竭力打造城南区域经济中心,全面振兴环南区域经济,提升环南形象。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环南人的工作目标。紧抓社会全方位发展,努力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构建环南和谐社会是环南人为之奋斗的基点。开展“平安环南”建设,优化创安资源,创新平安机制,让居民住得安心,群众满意率达97%。“创建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投入大量资金,整治卫生死角,更新公用场所,修建道路管道,增建小区绿化,扩大保洁面积,辖区环境更趋优美、整洁,让人们住得开心。抓好“暖人心、促发展”工程,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培训农村劳动力。建设敬老院,成立定海第一个慈善分会。认真做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加快小岛群众生活设施建设。双拥、民兵、工会、团妇、档案、老龄、残联、信访、殡葬等各项事业取得较好成绩。   谋富图强展鸿猷,继往开来创伟业。环南人以改革者之气概,站在时代的前列,以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绘就发展蓝图,建成现代环南。  

城东街道

   城东街道位于定海城区东北部,区域面积31.5平方公里。有企业317家,其中年产值百万元以上企业18家,从业人员2120名,工业园区1个。城东街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依山傍水,东与临城街道毗邻,南靠舟山港,西同市区连接,北同盐仓街道、白泉镇接壤,北高南低,坐狮地形。是市区东延的开发地和投资地,目前城东商贾云集,井架林立,投资城东机遇难得。   街道地理位置优越,同时接受定海城区和临城新区的辐射,是城区东拓的黄金地段。区域内昌洲大道、弘生大道、329国道、惠飞路、定马公路、三西公路“六路贯通”,区间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靠山面海,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64.6%,境内的天然大氧吧——长岗山森林公园,为全市唯一的森林公园,檀东颐景园、檀枫苑、香荷苑、弘生世纪城、碧水蓝天、颐景山庄、长城花园等高档住宅小区林立,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是居家兴业的“风水宝地”。   城东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后,贬吴王夫差为甬东君(因舟山地处宁波甬江东部,古称甬东),夫差不愿惭而自刎。甬东之名历代相沿,清朝将定海划为十七庄时,目前的市中心和城东地区划为甬东庄,后改置甬东乡。1950年舟山解放后成立甬东乡人民政府; 1958年9月改为洋岙人民公社;1984年4月恢复乡体制,同年6月成立洋岙乡人民政府;1992年6月撤乡建街道,定命为定海区城东街道办事处。战争年代英雄无畏的城东人民外御侵略,内抗-,为保卫家园,解放家乡作出重大贡献,被省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新中国建立后,城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谱写了一个个绚丽诗篇。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南巡讲话以来,城东人民更以饱满热情和无穷的智慧,建设家乡,发展家乡,城东经济蓬勃发展,家乡变化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幸福美满,社会安定繁荣昌盛,2000年社会总产值达34750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27643万元,农村居民收入5420元,城乡居民储蓄16565万元。财政收入855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376万元。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化建设加快推进。随着2001年10月1日城市外环线的全线贯通,街道辖区内拥有城市外环线、329国道线、定马线、定沈线、定西线5条舟山本岛重要交通线,与昌国路、解放路、环城西路、东河路、文化路纵横交汇;市汽车运输公司公交可抵本岛各个角落及岱山本岛,交通便捷。南面沿海港口资源丰富,设有三座运输码头。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速度,程度大幅提高,15个村个个实现电话村,15个居委会家家敷设了宽带网络。5大7小水库保障了辖区居民和企业单位的生活、生产用水。投资720万元,总长为2793米的50年一遇甬东标准海塘维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街道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浙江海洋学院、东海学院、石化学校、航海学校等19家大中小学校坐落其中。辖区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物质文明业绩辉煌,1984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首批乡镇企业总产值超千万元乡,1994年荣获市级工业产值超1.5亿元乡镇(街道),短短十年,产值增加15倍。1996年、1998年两次被市政府命名为舟山市乡镇企业十强乡镇(街道),并且从1996年至2000年连续5年获得区级、市级乡镇企业先进集体、经济发展优胜奖、舟山市发展个私经济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精神文明硕果累累,1997年、1999年两次被市政府命名为"双拥"模范街道;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年被区委、区政府、市城工委、市城管委、市委、市政府评为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特别是2000年度又获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殊荣;1998年被市政府评为创全国卫生城市先进单位、市级科技进步先进街道;1997年、1998年被市城工委、市城管委被评为城市管理进步奖和社区管理先进奖;1997年--2000年连续4年获市级土地管理先进集体;1998年--2000年连续三年获市、省、国家级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殊荣;1999年至2000年两次被市政府评为征兵工作先进集体。  

盐仓街道

    盐仓街道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舟山本岛西南部,隶属于定海区,地域面积33.4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 1.74万户籍人口,2006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8亿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盐仓街道水陆交通便利,素有海上“蓝色公路”之称的鸭蛋山轮渡航线连接宁波白峰,兴舟大道、昌洲大道、定岑线、鸭老线等主干公路纵横穿越。2008年,连岛大桥通车后,盐仓将直面大陆,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街道水资源丰富,辖区有舟山最大的水库—虹桥水库。盐仓街道企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辖区有各类企业138家,城西工业园区、金鹰高科技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2006年实现企业总产值16.77亿元。农业经济突出“近郊”特色,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有钢质大棚近300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军民双拥共建活动丰富多彩,辖区居民安居乐业。站在新世纪的盐仓人,将继续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即将到来的“大桥经济”时代,加快推动城市化步伐,全力打造平安和谐的定海西部新城区!   -   经济发展   继续发挥好工业经济在街道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中的主体支撑作用,全年引进各类企业36家,其中注册资 金300万元以上7家,至此,街道共有各类企业210家。积极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支持企业进行技改投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全年共有9家企业15个项目被列入各级科技项目。盐仓街道各企业完成工业性投入7603万元、工业性项目28个,共有5家企业产品被列为区级科技产品,3家企业产品被列为市级科技产品,该街道计划完成工业性投入7000万元,力争新增5家企业通过ISO9000、ISO1400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舟山市金达电机电器有限公司的“索马牌微电机”,浙江富振旺食品有限公司的“富振旺牌精制蟹系列产品”,被舟山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评为“舟山名牌”产品。该街道瞄准国际市场,鼓励所属企业与浙江超人集团公司、浙江飞科电器有限公司等7家名牌企业挂钩,按外贸产品订单组织生产,生产的电器、服装等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市场。-  

临城街道

  是目前舟山新一轮城市规划中的开发新城。东与普陀区勾山街道接壤,西临城东街道,南濒大海,北邻北蝉、白泉等乡镇。陆地面积59.66平方公里,海岸线25.1千米,有岛屿26个,耕地22572亩,山林28075亩,盐田3723亩,围塘养殖100亩,浅海2万亩。下辖9个社区,25个村,有人口12651户,33480人,其中农业人口29543人。2004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4亿元,人均收入5993元。先后被评为舟山市乡镇企业"十强乡镇"、定海区"五强乡镇"、市"小康乡镇"等。   近几年来,临城各项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街道现有企业110家,初步形成以水产产食品、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化工塑料、船舶修造为主的五大经济发展格局。临城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被称为舟山岛第一高峰的黄杨尖山盛产“黄杨尖芽茶”,曾获国际巴拿马铜奖和省“龙顶杯”银奖。新城、高峰杨梅以肉嫩汁多、甘甜微酸而风靡市场。远近闻名的长峙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美国红鱼等水产品更以货真价实畅销国内外。在传统农业向开发农业转变过程中,建立了蔬菜、禽蛋、淡水鱼、水果、粮食、海产品和花卉等农副产品基地,并初具规模。   临城新区作为舟山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规划超前,布局合理,规划区内形成“四横六纵”的交通枢纽,新区规划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新区自2001年开发以来,速度惊人,完成了大部分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的市政工程已启动,市政府、公安、城建、财税、海关、水务等市级机关已搬入新城办公,新城时代、金海湾、金枫花园等高品质的楼盘已建造完成,南海、航海学校、新城小学等有较高档次的学校在临城落户,体育文化中心、舟山医院、卓舟电脑、大规模的商贸中心也正在加紧建设中,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岑港街道

  舟山市定海区辖镇。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置岑碇庄。宣统二年(1910)置岑碇乡,1945年置岑港乡,1947年建岑册乡,1953年析建岑港、老塘、岑岙、兰田、涨次5乡,1957年5乡合并建岑港、岑岙2乡,1958年岑岙乡并入公社,1984年复建岑港乡,1985年建岑港镇。位于舟山岛西岸,距市中心12.3公里。陆域面积26.4平方公里,人口1.1万,有省级公路通市区,海上有航船或车渡与册子、金塘等岛屿相通。境内有舟山港老塘山港区,建有2.5万和1万吨级码头泊位,1994年建成国家首座现代化海上大型中转浮动码头,具有2.5万吨级码头中转10万吨级以上货轮能力。辖晶星、梅园、涨次、大庙、里王、望海湾、里钓、钓山、老塘、西岙、富翅、岑港、岩头王、新生、柴戴15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产粮。企业主要有建材、水产品加工等厂。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曾于此平倭。.  

马岙街道

  马岙,古称“景陶”,位于东经122.05’,北纬30.07’,处于舟山本岛西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盆状地形,与舟山市中心--定海城区相距仅10公里,南由定马公路经鸭蛋山至白峰的“蓝色公路”与大陆公路网相连,北经马岙三江码头与岱山、嵊泗、上海等地连接。镇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现辖7个行政村,1万余人口。马岙镇本着“以农稳镇、以工强镇、以港兴镇、依法治镇、旅游活镇、科技促镇”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打造海岛经济强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8.97亿元,企业总产值8.0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7.08亿元,出口产品交货值2.52亿元,工业性投入4594万元,财政收入1533万元,人均农民收入5254元。.  

双桥街道

  双桥镇,由原紫微乡和石礁乡合并而成,区域面积50.6平方公里,有耕田面积18830亩,拥有近2万人口,下辖28个行政村。  双桥地处定海城区以西,西面岑港,北接小沙,南与宁波北仑遥遥相望,是未来大陆连岛工程的重要接口。双桥镇历史文化悠久,拥有槐花井、东岳宫等古迹,是浙江民间艺术之乡(木偶之乡)。双桥镇拥有海岸线5.4公里,可开发拥有万吨级码头的深水良港。目前,野鸭山、老塘山两大码头已初具规模。双桥镇还拥有全市最长的联勤海塘和全市最大的野鸭山海矸,全区最丰富的淡水资源,蓄水量达594万m3。  双桥镇是全区最大的蔬菜供应地之一,拥有一、二线蔬菜基地2840亩,年供应蔬菜8520吨以上;近年来以舟山兴展养殖公司特种动物养殖场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养殖业渐具规模,青铜火鸡、獭兔、孔雀、梅花鹿、舟山纯种黄牛等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以定海磁钢厂、运利建筑公司、第四羊毛衫厂、金舟电子公司为代表的新兴企业,是双桥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部产值2.8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14万元。  随着软硬环境的逐步优化,双桥正以崭新的面貌,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小沙街道

  小沙镇位于舟山本岛西北部,三面环山,东邻马岙,南靠双桥,西接岑港,北临长白水道,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1°38′-122°15′,北纬29°55′-30°15′。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水量约1322毫米,日照天数多年平均在2038小时。距定海城区20公里,去宁波、“海天佛国”普陀山、“碧海金沙”朱家尖则当天可以返回,海陆交通便捷。境内海岛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呈现丘陵、平原、滩涂和海域的地貌。全镇境内海岸线总长度 13 公里,总面积 43.7平方公里,下辖华厅、红光、新光、乐家、海丰、东风、毛峙、峙岙塘、大沙、光辉、曙光、三东、青岙 13个行政村,和1个庙桥居委会,耕地面积15516亩,人均耕地面积0.92亩,总人口16896人,其中女性人口8201人,人口密度386人/平方公里,共有村民小组223个。小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乡镇,拥有“三毛祖居”、“复翁堂”、“清静讲寺”等名胜古迹,也是全区第二大工业强镇。2004年,经济跃上新台阶,乡镇实现社会总产值达到1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5%,是近三年以来增幅最快的一年,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定海区首位。其中第一产业1.2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16.3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0.2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6:90.8:1.6调整为6.7:91.5:1.8。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勤劳的小沙人民抓住机遇,拼搏创新,打造出了全市经济强镇的崭新形象,崛起了舟山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金鹰公司)以及大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定海恒安水产有限公司等一些市、区内知名企业。2004年,全镇人均社会总产值10.5万元,人均收入达6274元。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万元,增长8.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07万元,增长9.8%; 餐饮业零售额413万元,增长5.3%。2004年,镇党委、政府针对小沙镇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加紧加快农业、渔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农渔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开发力度,先后建成了省级综合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万亩水产养殖园区、万亩水果产业园区。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局面下,提出了“以经济为中心、抓主导、调结构、建园区、强实力”的工作思路,继续带领全镇人民走向现代化。.  

千岛街道

  由舟山群岛新区新城管理委员会代为定海区管理的临城街道,一分为二,分为两个街道。以千岛路西侧—329国道南侧—临长路、尖峰岗隧道西侧为界,界线以东区域命名为千岛街道。   新成立的千岛街道:区域面积约3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9万,其中户籍人口约4.7万,辖10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和15个村委会(含3个社区村委会)。西起千岛路— 临长路西侧,东至原勾山管理处代管界线,北起白泉镇区域界,南至千岛商务区以南,定普两区行政区域界线。   所辖社区、村   浦西社区居民委员会   浦东社区村民委员会   曙光社区村民委员会   蒲岙社区村民委员会   星岛社区居民委员会   桂花城社区居民委员会   海宇社区居民委员会   富都社区居民委员会   怡岛社区居民委员会   合兴社区居民委员会   绿岛社区居民委员会   泽普社区居民委员会   红茅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合兴村村民委员会   荷花村村民委员会   城隍头村村民委员会   东荡村村民委员会   万二村村民委员会   万三村村民委员会   万塘村村民委员会   胜山村村民委员会   双阳村村民委员会   新后岸村村民委员会   同胜村村民委员会   高峰村村民委员会   

金塘镇

  金塘以岛建镇,位于舟山群岛西南部。金塘地处中国海岸线中心,是南北海运和远东国际航线之要冲,东距舟山本岛最近岸线6.25公里,南与北仑港相距3.5公里,拥有60.32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可供开发深水海岸线14.50公里,全镇共有大小岛屿12个,陆域面积82.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3428亩,山林面积57810亩。全镇设沥港、山潭两个办事处,辖2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现有人口4.3万人。2001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3.5亿元,人均纯收入4677元。  渔农业是金塘的优势产业。现有大小渔船196艘,其中钢质渔轮132艘,木质渔船64艘,总吨位14371吨。全镇有滩涂养殖2910亩,围塘3290亩,淡水养殖3030亩。2001年渔业总产量2万多吨,实现渔业总产值1.26亿元。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栽培技术水平较高,历来是定海乃至舟山重点产粮区之一;家禽饲养以獭兔养殖最为突出,现有獭兔养殖户105户,獭兔存栏量2.5万只;牧草种植面积达1000亩;特产金塘李,属浙江十大名果之一,种植面积达3500亩;中药材贝母以鳞茎个体大、生物碱含量高等优点称雄于浙贝市场。  工业是金塘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个私企业发展迅速,全镇现有各类企业463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其中产值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有9家,初步形成了以塑机螺杆、化工塑料、轻纺机械、船舶修造、建筑材料、服装制造等门类齐全、富有特色的工业体系和产业群体,特别是塑机螺杆加工颇具规模,占国内同类产品生产总量的7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塑机螺杆生产和出口基地,金塘也因此素有"螺杆之乡"的美誉。2001年全镇实现企业总值10.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9.2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3200万元。  金塘是一块旅游开发的处女地。大鹏岛总面积4.09平方公里,该岛四面环海,岛内树木葱郁,岛语花香,引人入胜,属生态型观光旅区。境内古文化建筑资源丰富,有大批明清时代古建筑,气势威武。平倭碑历却四百多年风、雨、兵、火,是中华民族御侮史证和不辱的象征。全长20公里的舟山本岛通向大陆的跨海大桥将是金塘的又一大景观。.  

白泉镇

  白泉镇位于舟山本岛东北部,与海天佛国普陀山、著名渔港沈家门、蓬莱仙境岱山岛相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城区中心7公里。全镇行政区域面积62.5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4万人。  白泉1985年建镇。本镇按照“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的建镇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海岛型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1992年,白泉镇被省授予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1993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乡镇;1994年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第一批)试点镇;1997年列入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又被列入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2年列入省级中心镇;2001年又荣获浙江省教育强镇和浙江省东海明珠镇称号。白泉镇还是浙江省“星火”示范镇、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区、舟山市文明乡镇、小康镇、“双拥”模范镇、科技进步先进乡镇和乡镇企业十强乡镇等。.  

干览镇

  干览镇地处舟山本岛北部沿海中心地段,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东邻白泉镇、南接盐仓街道,西与马岙镇接壤,北面与“蓬莱仙境”岱山岛隔海相望。全镇陆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有山林14016亩,耕地7421亩,其中水田5540亩,旱地1881亩。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其中专业渔村2个,现有人口11479,2001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5084亿元,人均纯收入4630元。  干览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是舟山本岛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中心,被称为舟山的北大门。拥有著名的深水渔港--西码头港口,海岸线长7.6公里,沿岸港区水深在15米以上,现有各种码头14座。港区腹地广阔,拥有占地600亩的舟山海洋食品产业园,已形成水产品加工企业33家,年加工鱼货2.5万吨,并建造了1500平方米封闭式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水产品3.8万吨,西码头还是舟山本岛的主要交通口岸,每天有定期的客运轮通往岱山长涂、秀山及长白、嵊泗等地,还开通了西码头直达上海金山和岱山高亭的汽车轮渡航线,年进出旅客70万人次,过流车辆15万车次,中转贷物60余万吨,是舟山本岛通往大陆最长的一条海上蓝色公路。陆上省道定海--西码头公路贯穿南北,海陆交通更为便捷。1999年,西码头被列为国家二级渔港建设规划和舟山市重点建设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顺利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实施之中。该渔港竣工后可供1500艘500吨级以上的渔船避风、锚泊、交易和补给。  渔业是干览经济的优势产业。现有大小捕捞船只150艘,其中钢质渔轮19艘。水产品花色多,鲜度好,素有“要吃鲜鱼活虾蟹,请到干览龙潭街”的美誉。水产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不仅淡水资源丰富,而且沿海可供开发养殖的滩涂和低产田有2500亩,近陆海域50万平方米。目前,已有450亩滩涂实施了围塘养殖,还有1500亩低产田和21万平方米近陆海域正在规划围塘和网籍养殖。  工业是干览经济是的支柱。近年来个私企业发展迅猛,全镇现有各类企业79家,其中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初步形成了以港口工业--水产食品加工、舟山修造为龙头,玩具、建筑、针织内衣、柃木加工、轻纺机械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许多产品远销欧美、日本、香港市场;绿洲柃木公司加工的柃木、野苹果等产品全部直销日本,形成全市最大的农业创汇企业。.  


千岛街道特产大全




千岛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