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镇是嵊泗县西部的一个建制镇,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扼沪、甬、杭之海上交通要道。全镇由大洋、小洋、滩浒等大小90个岛礁组成,小洋岛距上海海港新城芦潮港17海里,滩浒岛距上海金卫港仅12海里。全镇陆地面积21.36平方公里,其中大洋岛12.74平方公里(本岛6.56平方公里),小洋岛5.02平方公里,滩浒岛0.88平方公里。现下辖城东、圣港、滨海、雄洋4个社区居委会和滩浒1个行政村(新型社区管委会),全镇总人口12130人,常住户5009户,外来流动人口近10000人。
近几年来,洋山镇依托深水港开发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提高品位,调整结构,优化发展环境,稳步发展渔业,做大做强工业,大力发展私有经济,切实抓好第三产业和港口相关产业链的优化发展,扩张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在全县实现现代化。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00万元,比2001年增长96.43%、年均递增14.46%;工农业总产值44350万元,比2001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16.2%;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94000万元;国地税收入2274万元,比2001年增长1.7倍、年均递增21.61%。2006年全镇实现渔业产量21300吨,渔业产值13900万元,渔民劳均收入22873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0042万元,比2001年增长4.1倍、年均递增38.68%;工业利税总额2547万元,比2001年增长2倍、年均递增24.46%;工业性投入累计完成13330万元。一批新的酒店、商务楼的兴建并投入使用,拉动了交通、宾馆饭店、休闲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2006年,全镇实现第三产业产值4.5亿元。
随着洋山经济的快速发展,岛内外交通便捷,“嵊鹰”1号、“嵊鹰”2号、“茂盛”1号、“茂盛”2号、“茂盛”6号、“飞舟”1号、“飞舟”9号、“仙洲”6号、“泽成”号高速快艇每天往返于泗礁、大洋、小洋、宁波镇海、定海三江、岱山高亭、大衢等地方。依托深水港的开发,带动了全镇商易、饮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3万人 | 21.36平方公里 | 330922102 | 316000 | 0580 | 查看 洋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滩浒社区 | ·嵊泗县旅游·嵊泗县特产·嵊泗县十大特产·嵊泗县十景·嵊泗县 | 0 |
---- |
查看 滩浒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雄洋社区 | ·嵊泗县旅游·嵊泗县特产·嵊泗县十大特产·嵊泗县十景·嵊泗县 | 0 |
---- |
查看 雄洋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圣港社区 | ·嵊泗县旅游·嵊泗县特产·嵊泗县十大特产·嵊泗县十景·嵊泗县 | 0 |
---- |
查看 圣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城东社区 | ·嵊泗县旅游·嵊泗县特产·嵊泗县十大特产·嵊泗县十景·嵊泗县 | 0 |
---- |
查看 城东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滨海社区 | ·嵊泗县旅游·嵊泗县特产·嵊泗县十大特产·嵊泗县十景·嵊泗县 | 0 |
---- |
查看 滨海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菜园镇 |
菜园镇位于嵊泗县泗礁岛的中西段,是0嵊泗县委、嵊泗县人民政府机关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菜园镇东与五龙乡接壤,南至著名的矿石中转基地--马迹山港。东北是闻名的基湖大沙滩,东南为南长涂大沙滩。全镇陆地总面积28.18平方公里。 2001年2月15日,嵊泗县菜园、马关、金平、绿华四个乡镇建制撤销,合并成新的菜园镇。目前全镇设东海、沙河、海滨、 菜圃4个社区居委会,马关、金平、青沙、金沙、绿华5个渔农村新社区和基湖、高场湾、石柱、关岙、小关岙、马迹、青沙、金鸡岙、黄泥坎、-头、大鱼岙 、绿华共12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34248人。 菜园地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沙河路、海滨路、东海路贯穿整个城区,成为主要街道、商店和娱乐场所集中,新建的商品楼、居民楼错落有致,己扩展到山腰山岗,东南峰顶矗立着国家级科研项目——18千瓦和40千瓦两座风力发电组,东南尽处是小菜园,那里有客货运码头,随着小菜园防浪堤工程的峻工,每天都有一些大小船只云集于此,菜园地区的基湖村,北面有一个大沙滩,1985年开辟了海滨浴场,有“南方北戴河”之称,是嵊泗县著名的风景旅游点。. |
嵊山镇 |
嵊山镇位于浙江省的东北部,嵊泗县的最东端,全国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心,位于北纬30°43’,东径122°49’,居长江和钱塘江入海0汇处,是全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心点,浙江省最大的鲜活海水产品出口基地,又是国家一级渔港和二类开放口岸。嵊山镇由大小51个岛屿组成,海岸线总长19.3公里,嵊山镇南面深水线3.7公里,水深10-15米。为马鞍列岛最大锚泊地,可避西-东北风8-10级,附近海域有国际航道2条,县境水道19条。全镇陆地总面积为7.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00平方公里,全镇下辖5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014人,总户数3417户,其中渔业户数2574户,渔业人数7661人,渔业劳力2433人,常年流动人口2000人。 嵊山镇属典型的北亚热带海洋季风区,历年平均气温15-170C,极端高温36.70C,极端低温为零下70C。年日照时数1940.6H,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072.5MM,年平均风速7.2M/S,东北东风系常年导向 风。区域海区为浅海正规半日潮,全年潮位以八、九月份最高,二、三月份最低,潮差1米以上,平均0位1.41米,多年平均低潮位-1.15米,潮流流速为1-4节,波浪0.8-1.2米,台风过境波高近7米,海水温度平均160C左右,盐度为29.37‰,海水透明度3米以上。 嵊山镇是典型的海岛渔区,全省著名的渔港重镇,经济区位优越,海洋资源丰富。嵊山渔场是全国最大渔场之一,有天然鱼库之称。盛产带鱼、目鱼、虾、梭子蟹、鳗鱼、石斑鱼等,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有浮游植物120种,浮游动物123种,平均生物量451.49mg/m3。浅海养殖条件优越,可养殖面积108.8平方公里,潮间带野生贝藻类资源丰富,有贻贝、牡厉、紫菜等。截止2005年,岛上共有渔船总数592只,总吨位22383吨,总马力45940匹,其中250马力以上的钢质渔船133艘;企业237家,其中集体企业3家,私营企业6家,外商投资企业1家,其它企业222家。. |
洋山镇 |
洋山镇是嵊泗县西部的一个建制镇,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扼沪、甬、杭之海上交通要道。全镇由大洋、小洋、滩浒等大小90个岛礁组成,小洋岛距上海海港新城芦潮港17海里,滩浒岛距上海金卫港仅12海里。全镇陆地面积21.36平方公里,其中大洋岛12.74平方公里(本岛6.56平方公里),小洋岛5.02平方公里,滩浒岛0.88平方公里。现下辖城东、圣港、滨海、雄洋4个社区居委会和滩浒1个行政村(新型社区管委会),全镇总人口12130人,常住户5009户,外来流动人口近10000人。 近几年来,洋山镇依托深水港开发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提高品位,调整结构,优化发展环境,稳步发展渔业,做大做强工业,大力发展私有经济,切实抓好第三产业和港口相关产业链的优化发展,扩张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在全县实现现代化。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00万元,比2001年增长96.43%、年均递增14.46%;工农业总产值44350万元,比2001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16.2%;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94000万元;国地税收入2274万元,比2001年增长1.7倍、年均递增21.61%。2006年全镇实现渔业产量21300吨,渔业产值13900万元,渔民劳均收入22873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0042万元,比2001年增长4.1倍、年均递增38.68%;工业利税总额2547万元,比2001年增长2倍、年均递增24.46%;工业性投入累计完成13330万元。一批新的酒店、商务楼的兴建并投入使用,拉动了交通、宾馆饭店、休闲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2006年,全镇实现第三产业产值4.5亿元。 随着洋山经济的快速发展,岛内外交通便捷,“嵊鹰”1号、“嵊鹰”2号、“茂盛”1号、“茂盛”2号、“茂盛”6号、“飞舟”1号、“飞舟”9号、“仙洲”6号、“泽成”号高速快艇每天往返于泗礁、大洋、小洋、宁波镇海、定海三江、岱山高亭、大衢等地方。依托深水港的开发,带动了全镇商易、饮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
五龙乡 |
嵊泗县辖乡。1934年与黄龙岛北部合建五龙乡,1950年黄龙北部析出,196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泗礁山(岛)东南部,另辖有14个小岛,陆地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0.6万。属海岛丘陵,有小块谷地。与县城菜园镇有公路相通。辖边礁岙、黄沙岙、田岙、会城岙等4个村委会。渔业生产发达。. |
黄龙乡 |
黄龙乡是以岛建乡,位于我国东海东部,处东海大陆架和长江口区,是嵊泗列岛中的崎岖岛群。主岛黄龙山西北部与泗礁(嵊泗县城)隔港相望,北与花鸟、绿华相对,西南濒临岱巨洋面。主岛周围海域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岛礁,如众星伴月,其中小岛有小黄龙、南鼎星、大半边、小半边、柴山、田螺山、中宝礁、外宝礁、小梅子、老鼠山、扁担山等三十六块岛屿组成,构成黄龙崎岖列岛。地宜水利、饵料丰富、适宜鱼虾栖息生长,礁石、海岸贝类丛生,岛上松木成荫,怪石嶙峋,气候宜人,人杰地灵,风景优美,是旅游休闲好地方。 黄龙乡岛屿陆地面积为6.25平方公里,除面积最大的大黄龙山(面积为5.51平方公里)住有居民外,其他岛屿均无人居住。总人口10174人,总户数3061,全岛以岙建村设五个行政村,即:南港村、峙岙村、北岙村、大岙村和东咀头村。其中最大的南港村居民人口达5345人,是黄龙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几年来,黄龙乡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全乡工农渔业总产值3.8亿,是全市的重点渔业乡。目前拥有各类渔船318艘,总马力54393匹,总吨位22322吨,总产值1.55亿,人均收入6859元。全乡60%行政村被县政府命名为小康村,70%以上的居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一九九五年被县政府命名为"工农渔业总产值超亿元乡镇"。. |
枸杞乡 |
嵊泗县辖乡。1934年建枸杞乡,196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有枸杞岛等大小岛屿33个。陆地面积共5.9平方公里,其中枸杞岛5.6平方公里,人口1万。属海岛丘陵,中部地势平缓,谷地开阔。辖有大王、石浦、胜利、枸杞、乌沙、庙干、干斜、里西等8个村委会。主要从事渔业生产,主要养殖贻贝、鲍鱼、牡蛎、裙带菜、海带、羊栖紫、石斑鱼等,并建有贻贝、鲍鱼育苗场。有水产冷冻厂。为著名游览地。有“山海奇观”摩崖石刻,系明万历十八年(1590)都督侯继高防倭巡海至此所题。另有金沙碧海、奇岩怪洞、古代庙宇等众多景点。. |
花鸟乡 |
花鸟乡地处国际航道,位于舟山群岛的最北端,马鞍列岛北部,四面环海,东邻公海,南与壁下相望,西南与绿华一港之隔,同嵊山渔港遥遥相对,距嵊泗县城菜园镇26.5公里。花鸟以岛建乡,有花鸟山及其周围11个岛屿组成,除花鸟山外,其余均为人岛屿,陆地面积3.28平方公里,环岛海岸线长17.16公里,下辖花鸟村、灯塔村2 个行政村。全乡总户数826户,总人口2431人,岛上建有远东第一大灯塔――花鸟灯塔,该灯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鸟岛海拔236.8米是嵊泗县第一高峰。 花鸟岛海域辽阔,渔业水产资源丰富,有鳗鱼、真鲷鱼、带鱼、虎头鱼、石斑鱼、虾、蟹等。岸潮线盛产淡菜、紫菜、螺贝、澡类。全乡经济以渔业为主,目前,拥有各种类型渔船115艘,分别从事帆布网、涨、溜、拖、钓、养及笼捕等多种作业,是嵊泗渔业作业分布最广的乡镇。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花鸟乡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二00三年七月,花鸟乡再次(连续第四次)荣获""市双拥模范乡""称号,二000年五月,被市政府命名为村民自治模范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