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淄博 >> 沂源县 >> 南麻镇

南麻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麻镇谷歌卫星地图)


南麻镇简介

  南麻镇位于山东省沂源县中部,系县城驻地镇。省道泰薛路、博沂路和青岛至新疆高速公路横穿境内,交通便利。
  南麻镇系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城驻地镇,现辖69个行政村 南麻镇
  、7个社区居委会,13.26万人,总面积152.56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向东南倾斜,省道泰薛路、博沂路和青莱高速贯通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县城沂河河支流水景公园螳螂河与沂河源头上支流四源会和。沿河景区正与牛郎织女景区贯通。沂河水清澈见底。  南麻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据史料考证,殷商时期即有村落,原名东、西庄子,后有黄氏在村南种麻地定居,形成村落,称南麻地,1644年始称南麻,1945年5月始为沂源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元至清代,南麻镇大部为沂水县西北区,少数为蒙阴县北乡。民国时大部为沂水县八区,少数为蒙阴县北二区。1944年5月,沂源建县后为历山区,1955年10月改称南麻区。1958年3月,撤消南麻区,建立南麻镇。8月撤南麻镇,建立红旗公社,12月改称南麻公社。1982年7月,改称南麻镇。1998年12月成立城区办事处,与南麻镇实行“镇办合一”管理体制。2001年4月,城区办事处从南麻镇划出。  在南麻这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姑子坪遗址、始建于隋的古刹荆山寺和两狗扒泉以身沾水救主而得名的狗跑泉等众多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久负盛名。南麻属沂蒙山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遗址
  西鱼台遗址
  位于该镇西鱼台村南,属台地遗址,面积88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3米,1979年发现。1990、2001和2005年,山东大学和省市县文物部门联合发掘3次,出土大量青铜器、石器、陶器、骨器等珍贵文物。分属龙山、岳石文化及西周、春秋、战国、汉代等不同历史时期,尤以西周铜器最为丰富和精美。  2005年7月济青南线高速公路施工时,又发现春秋早期贵族墓葬——西鱼台遗址38号墓,出土大型青铜礼器罍、鼎、匜、舟等7件。其中2件青铜罍形体硕大,造型别致,纹饰优美,其颈部仍残留红色麻布纹痕迹。西鱼台周代铜器,不但数量大,种类多,而且都是实用器,在山东甚至全国也属罕见。
  西鱼台遗址1号墓
  为西周晚期贵族墓葬。墓葬为土坑竖穴式木椁墓,由墓室、椁室、器物箱等部分组成。墓室长方形竖穴式。椁室、器物箱位于墓室底部,椁室居中,器物箱南北分列。南器物箱为礼器箱,北器物箱为兵器箱。木质棺椁,二椁三棺。三棺相套,棺内人骨已朽。该墓出土铜礼器鼎、簋、簠、方彝、壶、盘等,以及兵器戈、镞等。该遗址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山寺宗教古建筑
  西距县城2.5公里的荆山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原名“无相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金主又颁诏敕建,改称“普安禅院”。明代又重修,香火鼎盛时,有僧众百余人,庙田数百亩。至清朝中叶,荆山寺渐衰。该寺主要建筑曾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千佛阁、十二层砖塔等。民国时,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大部圮毁。1950年前后,所剩僧人相继还俗,佛事活动泯灭。后辟为国营荆山园艺场,古建筑全部拆除。  今仅存金主完颜雍敕建碑、八棱碑和古银杏树。古银杏树龄1400年,树高26米,胸径1.69米,干高4.3米,树冠覆盖600平方米。古银杏树西为荆泉溪流,溪上建有石拱桥,远山近岫环抱,古树、溪流、小桥、古寺映衬,景致绝佳。2002年被辟为公园,列入县城生态旅游区。2004年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千佛阁等。
  荆山南崖有隋唐摩崖造像
  造像凿刻于罗汉崖佛龛内,有并排造像16尊,每尊高40厘米,坐式,均为高浮雕。造像面部尚能辩清。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扶膝执印,有的手执法器,神态各异。据荆山敕建碑推断,造像可能成于隋末唐初。
  -历史沿革
  南麻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据史料考证,殷商时期
  即有村落,原名东、西庄子,后有黄氏在村南种麻地定居,形成村落,称南麻地,1644年始称南麻,1945年5月始为沂源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在南麻这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姑子坪遗址、始建于隋的古刹荆山寺和两狗扒泉以身沾水救主而得名的狗跑泉等众多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久负盛名。南麻属沂蒙山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52.56平方公里 370323100 255000 0533 查看 南麻镇谷歌卫星地图

南麻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南麻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历山街道

  历山街道位于山东淄博沂源县。下辖:   370323001001 121 历山居委会   370323001002 121 胜利山居委会   370323001003 121 城南居委会   370323001004 121 城北居委会   370323001005 121 城中居委会   370323001006 121 南麻一村居委会   370323001007 121 南麻三村居委会   370323001008 121 东河北居委会   370323001009 121 西河北居委会   370323001010 121 东北麻居委会   370323001011 121 吴家官庄居委会   370323001201 122 东儒林村委会   370323001202 122 中儒林村委会   370323001203 122 西儒林村委会   370323001204 122 前崖村委会   370323001205 122 东沙沟村委会   370323001206 122 西沙沟村委会   370323001207 122 涝坡河村委会   370323001208 122 北大岩村委会   370323001209 122 沙岭子村委会   370323001210 122 东鱼台村委会   370323001211 122 西北麻村委会   370323001212 122 彩班峪村委会   370323001213 122 窗户沟村委会   370323001214 122 北石臼村委会   370323001215 122 前石臼村委会   370323001216 122 南石臼村委会   370323001217 122 儒林集村委会   370323001218 122 寨里村委会   370323001219 122 苗山村委会   370323001220 122 沂河头村委会   370323001221 122 黄家宅村委会   

南麻镇

  南麻镇位于山东省沂源县中部,系县城驻地镇。省道泰薛路、博沂路和青岛至新疆高速公路横穿境内,交通便利。   南麻镇系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城驻地镇,现辖69个行政村 南麻镇   、7个社区居委会,13.26万人,总面积152.56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向东南倾斜,省道泰薛路、博沂路和青莱高速贯通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县城沂河河支流水景公园螳螂河与沂河源头上支流四源会和。沿河景区正与牛郎织女景区贯通。沂河水清澈见底。  南麻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据史料考证,殷商时期即有村落,原名东、西庄子,后有黄氏在村南种麻地定居,形成村落,称南麻地,1644年始称南麻,1945年5月始为沂源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元至清代,南麻镇大部为沂水县西北区,少数为蒙阴县北乡。民国时大部为沂水县八区,少数为蒙阴县北二区。1944年5月,沂源建县后为历山区,1955年10月改称南麻区。1958年3月,撤消南麻区,建立南麻镇。8月撤南麻镇,建立红旗公社,12月改称南麻公社。1982年7月,改称南麻镇。1998年12月成立城区办事处,与南麻镇实行“镇办合一”管理体制。2001年4月,城区办事处从南麻镇划出。  在南麻这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姑子坪遗址、始建于隋的古刹荆山寺和两狗扒泉以身沾水救主而得名的狗跑泉等众多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久负盛名。南麻属沂蒙山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过。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遗址   西鱼台遗址   位于该镇西鱼台村南,属台地遗址,面积88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3米,1979年发现。1990、2001和2005年,山东大学和省市县文物部门联合发掘3次,出土大量青铜器、石器、陶器、骨器等珍贵文物。分属龙山、岳石文化及西周、春秋、战国、汉代等不同历史时期,尤以西周铜器最为丰富和精美。  2005年7月济青南线高速公路施工时,又发现春秋早期贵族墓葬——西鱼台遗址38号墓,出土大型青铜礼器罍、鼎、匜、舟等7件。其中2件青铜罍形体硕大,造型别致,纹饰优美,其颈部仍残留红色麻布纹痕迹。西鱼台周代铜器,不但数量大,种类多,而且都是实用器,在山东甚至全国也属罕见。   西鱼台遗址1号墓   为西周晚期贵族墓葬。墓葬为土坑竖穴式木椁墓,由墓室、椁室、器物箱等部分组成。墓室长方形竖穴式。椁室、器物箱位于墓室底部,椁室居中,器物箱南北分列。南器物箱为礼器箱,北器物箱为兵器箱。木质棺椁,二椁三棺。三棺相套,棺内人骨已朽。该墓出土铜礼器鼎、簋、簠、方彝、壶、盘等,以及兵器戈、镞等。该遗址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山寺宗教古建筑   西距县城2.5公里的荆山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原名“无相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金主又颁诏敕建,改称“普安禅院”。明代又重修,香火鼎盛时,有僧众百余人,庙田数百亩。至清朝中叶,荆山寺渐衰。该寺主要建筑曾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千佛阁、十二层砖塔等。民国时,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大部圮毁。1950年前后,所剩僧人相继还俗,佛事活动泯灭。后辟为国营荆山园艺场,古建筑全部拆除。  今仅存金主完颜雍敕建碑、八棱碑和古银杏树。古银杏树龄1400年,树高26米,胸径1.69米,干高4.3米,树冠覆盖600平方米。古银杏树西为荆泉溪流,溪上建有石拱桥,远山近岫环抱,古树、溪流、小桥、古寺映衬,景致绝佳。2002年被辟为公园,列入县城生态旅游区。2004年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千佛阁等。   荆山南崖有隋唐摩崖造像   造像凿刻于罗汉崖佛龛内,有并排造像16尊,每尊高40厘米,坐式,均为高浮雕。造像面部尚能辩清。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扶膝执印,有的手执法器,神态各异。据荆山敕建碑推断,造像可能成于隋末唐初。   -历史沿革   南麻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据史料考证,殷商时期   即有村落,原名东、西庄子,后有黄氏在村南种麻地定居,形成村落,称南麻地,1644年始称南麻,1945年5月始为沂源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在南麻这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姑子坪遗址、始建于隋的古刹荆山寺和两狗扒泉以身沾水救主而得名的狗跑泉等众多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久负盛名。南麻属沂蒙山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过。   

土门镇

  " 土门镇位于沂源县西北部,地处鲁山之阳,沂河源头,距县城10.5公里,北邻博山,西接莱芜,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人。    土门镇是山东省旅游重镇,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级鲁山森林公园,距今50万年的“沂源猿人” 遗址和著名的“江北第一溶洞群”沂源溶洞群。鲁山主峰海拨1108.3米,是山东第四高峰。这里山清水秀,洞幽林美,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密布,是避暑、疗养和旅游胜地。    近几年,镇党委、政府按照“重工、强农、活商、狠抓班子建设”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真抓实干,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农业方面,按照“山上名优桃李,山下红提葡萄”的总体规划,把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造林绿化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现已建成万亩无公害名优桃李基地和双千亩红提葡萄沟。年产各类名优干鲜果品5000万公斤。由于地势高爽,水质清纯,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所产果品具有色泽艳丽、含糖量高、口感好等特点,销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奶牛养殖小区和波尔山羊繁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使土门传统的畜牧养殖业走向产业化。立足土门实际,做大做强菌业经济,创建菌草生产产业镇,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在工业方面,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业立镇,工业富镇,工业强镇”的思路,在良好的传统工业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以轧钢铸造、木业、矿石、陶瓷、水业为主导产业“金、木、土、水”特色鲜明的四大经济板块,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工业、大产业”的发展格局。目前,全镇工业企业已达83家,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88亿元,实现利税1.05亿元。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44亿元,财政收入820.9万元。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先后投资1100万元,完成了水景公园人与历史段1.5公里公园建设,完成河道治理6公里,完成了“村村通”和镇驻地至鲁山风景区5公里旅游路工程。镇内交通便利,省道博沂路横穿全镇,通讯网络遍布全镇,信息畅通。全镇现已建成芦芽京剧、东岭曲艺、九会高跷、茨峪桃花节特色旅游等六个市级特色文化村。.  

鲁村镇

  " 沂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淄博市南端。鲁村镇是沂源县西部重镇,与莱芜市接壤。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万亩,辖63个行政村,5.1万口人。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3.05亿元,实现现价总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21元。是省级明星乡镇、市级模范乡镇。    鲁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省道泰薛路纵贯东西、博沂路横跨南北,西距-、京福高速和莱芜火车站30公里。建设中的济青南线高速公路在镇驻地设有出入口。东距日照港120公里,青岛港170公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石英、粘土、花岗石、大理石、铁矿、铜矿、陶土、矿泉水等资源,有1处年产60万吨的国有煤矿。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已基本完成,果树面积3.5万亩,年产各类果品1.5亿斤,其中有山东省最大的绿色高档果品黄金梨基地5000亩和红将军苹果基地5000亩。    镇党委、政府按照稳中求进、进中保稳,抓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的总体思路,坚持“两轮推动”促发展,“五个切入”保稳定,顺势发展林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努力繁荣第三产业,突出发展工业,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施“工业富镇”战略,大力培植骨干企业,造就了山东海达食品有限公司、鲁源矿业、沂源强力防水材料公司、金东机械制造公司、光学材料公司等颇具规模的企业群体。全镇现有规模企业6家,个体民营企业40家,外贸自营出口权企业2家。其中引进投资1.2亿元建成的年产2万吨的光学玻璃项目,属高科技项目,产品主要用于液晶电视、摄像机、手机及航天产品,并广泛应用于高档装饰材料;海达公司是全省最大的肉兔产品出口企业集团,是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海达公司代表中国动物源性食品企业迎接欧盟验收,顺利过关。努力建设畜牧强镇,镇党委、政府采取政策驱动、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带动、龙头企业拉动、优质服务推动的“四动”措施,加快养殖小区、重点村、重点户发展。全镇建有标准化养殖场10处,其中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肉兔养殖场5 处,20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养殖小区2处,全镇畜禽综合年出栏量达400万头(只),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东里镇

  " 东里镇位于淄博、临沂、潍坊、寿光交界处,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万亩,辖64个行政村,5.3万口人,2000年被命名为省级中心镇。近年来,东里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农业产业化大镇为目标,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赢得上级认同和群众满意,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财政总收入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近5000万元,列全市乡镇第六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7元。我们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实施产业带动战略,以农业产业化为牵引点,农村城镇化为着力点,发展工业化为保障点,服务业现代化为增长点,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发展工业化方面,本着建设工业强镇的目标,实施“工业立镇”计划,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构建工业发展框架,建立了华联工业小区、汇源绿色园区和民营经济小区三个特色鲜明的工业板块,培育了华联矿业公司、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伟杰铸造公司、汇宝颗粒饲料、汇东建材和美华化工等一批规模企业,使东里镇逐步成为新兴工业强镇。    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为17.5亿元、17.4亿元、3.6亿元和2.8亿元。目前,华联公司“百万吨产能计划”已全面铺开,至2007年,铁精粉产量即可达到100万吨,届时,规模及效益皆将达到全省第一,全国第六。汇源公司投资1.2亿元铺开了乳制品生产线和高档包装生产线新上项目建设,8月份以前投产使用。和美华化工有限公司、圣王化工用碳酸钙、宏联球团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也在年内相继建成投产,将再度为全镇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我们围绕“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拓市场”的思路,用抓工业理念抓农业生产经营,首先以做大做强林果产业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全镇林果总面积4.5万亩,粮 经比例达到1:9,建立了红富士苹果、葡萄、中华寿桃等六大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实现了林果生产由产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转变,东里镇先后被评为淄博市“林果生产专业镇”、山东省“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中国果菜百强乡镇”,全镇果品标准化生产面积和优质高档果率达到80%。.  

悦庄镇

  " 悦庄镇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辖69个行政村,6.1万口人,耕地面积6.8万亩。镇政府驻地位居县城东10公里处,泰薛路、省道236线横贯东西,交通便利。近年来,悦庄镇坚持“由农业大镇向工业大镇、经济强镇跨越”的发展战略,走“重工、强农、活商”之路,全镇政治、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39元,先后获得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卫生乡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农业方面以蔬菜、果品、中药材、黄烟为重点,建成五个万亩生产基地,其中韭菜2万亩,苹果1万亩,葡萄1万亩,桃、山楂等其他干鲜果1万亩,黄烟、中药材1万亩。2000年12月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沂蒙山”牌韭菜、蒜苗、干鲜果享誉大江南北。今年以来,突出抓了以韭菜为主的蔬菜、果品标准化生产、畜牧业规模养殖和配套服务业以及草编、食用菌和各类协会建设,全镇新发展韭菜5000亩,草编8000余户,中药材3000亩,黄烟2000亩,奶牛50头,各类协会30家以上。    近年来,逐步形成玻璃纤维、玻璃制品及工艺品、食品加工和包装及矿产资源加工五个特色工业小板块。全镇企业达到100余家,预计今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家以上,其中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两家以上。目前,全镇玻璃制品及工艺品企业发展到5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8家,包装企业8家,以石英石、石灰石、页岩、铝土等为原料的矿产资源型企业达到10家。    在第三产业上,突出抓了旅游业发展。重点是悦庄林果百里绿色长廊进行二期开发建设,悦庄镇林果百里绿色长廊位于沂源县悦庄镇北部山区林果集中地带,全长100余华里,涉及沿线26个村两万亩果品生产基地,串连起沿线二十余座小型水库,是集生态农业观光、特色旅游、饮食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农业生态项目。去年,投资130余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今年又投资100余万元对二期工程进行了全面建设,共硬化混凝土道路2000米,对沿线道路整体拓宽改造,路面宽度全部达到4米,全线达到“通中巴车,观自然景”的总体规划要求,全面提升了绿色长廊道路的档次水平。.  

西里镇

  " 西里镇位于沂源县东南部,2001年4月由原金星乡、梭背岭乡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1万亩,辖59个行政村,176个自然村,14844户,4.9万口人。近年来,西里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自身实际,按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社会和谐进步”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工业强镇、果业大镇、畜业重镇”的发展目标,抓重点、求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3.45亿元,境内财政总收入38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26元。    工业发展上,依靠资源利用开发求突破。我镇立足资源优势,围绕肉鸭养殖加工、果品储存加工、矿山资源开发及双星配套,发展特色板块经济,先后建成35个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安置劳动力近3000人。充分发挥铁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矿业经济,投资3000万元的源洋矿业公司于2005年9月份全部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利税1500万元。立足全镇石材资源丰富的实际,紧紧抓住高速公路建设契机,发展石子加工,投资800万元,建成11处石子加工厂,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利税250万元。围绕肉鸭资源优势,建成了肉鸭加工厂和鸭苗孵化厂。围绕果品生产优势,建成果品冷藏库32座,气调库1座,果品储存能力达到2.5万吨;投资1000万元,建成投产新宇食品厂和天力源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围绕双星配套加工,建成了纸箱、鞋带、海绵、塑料袋、织布等企业,年产值3800万元。到2005年底,全镇工业完成总产值3.4亿元,实现增加值8017万元,销售收入3.1亿元,实现利税4276万元,利润1472万元,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    果业发展上,依靠品牌求突破。林果业生产走标准化、绿色、无公害生产的路子,发展优质、高档、绿色果品。全镇林果面积4.5万亩,林果生产专业村达到38个,粮经比例达到1:9,林果业已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万亩苹果,万亩葡萄,双万亩桃,万亩柿子”四个万亩基地初具规模,“山上干果桃,中间地带苹果缠腰,山下平地栽葡萄”的新型效益农业格局基本形成。年产“西里”牌干鲜果品6000万公斤,其中我镇生产的“西里”牌中华寿桃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国家-绿色食品”。.  

大张庄镇

  " 山东省沂源县地处鲁中腹地,,沂蒙山区,淄博市最南端,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是山东省政府命名的生态农业试点县。   大张庄镇位于沂源县城西南25公里处,与蒙阴、新泰、莱芜三县市接壤,韩莱路、沂蒙路交叉穿境而过,距博莱高速公路入口15公里,青红高速公路入口5公里。水浇田面积4.2万亩,二旦地及已开发砂石山7万余亩,以砂质土壤为主,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是汶河、沂河的发源地,水质洁净无污染,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天地。   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农业富镇”为目标,以农业基地壮大优化为核心,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全面提升果品规模、质量和档次,夯实林果优势基础。已发展红提葡萄15000亩,年产量3000万公斤;巨峰葡萄3000亩,年产量600万公斤;优质红富士、红将军苹果20000亩,年产量3000万公斤;以黄金桃为主的中熟桃品种10000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以寿桃、寒露蜜为主的晚熟桃品种10000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发展板栗20000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发展李子、核桃、大枣、仁用杏、樱桃等10000亩,年产量500万公斤;年栽植优质花生20000亩,年产量400万公斤;大棚蔬菜4000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该镇在抓好规模发展和品种优化的基础上,突出抓了绿色食品生产,所生产的红提葡萄已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被誉为“中国红提葡萄之乡”。该镇还以“五线带五养”为抓手,突出抓好奶山羊和肉鸭养殖两大重点,加快振兴畜业经济,努力培植农民增收新支点。现已发展肉鸭大棚1000个,奶山羊10000多只,畜业增收2000万元。同时狠抓了批发市场、存储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良好的服务环境与市场秩序,使大张庄镇成为全国各地朋友大展宏图的最佳选择。   该镇围绕“工业强镇”,不断优化环境,强化项目包装与推介,充分利用丰富的花岗石、长石、红页岩等矿产资源,青纯甘甜的矿泉水资源,以及丰富的花生、林果等农产品资源的传统优势,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和独特的地理优势,狠抓资源招商,以商招商、以农招商,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工业项目。   该镇以“环境靓镇”为核心,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立足恶沟、茧场、石柱水库、张家旁峪水库等20多处水库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旅游开发措施,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  

中庄镇

  " 中庄镇位于沂源县南部,辖45个行政村,共3.1万口人,总面积107平方公里,现有林果面积4万亩,年产优质果品一亿公斤,是山东省林果生产专业乡镇、山东省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国家无公害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近年来,该镇立足山区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建设“林果名镇、畜牧重镇、生态强镇、工业兴镇”战略,集中发展绿色果业、特色畜业、环保工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探索出了一条山区经济与生态建设科学发展的路子。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81元。    在果业方面。在全面推行果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富硒苹果、SOD苹果、工艺苹果”等高档保健果品。目前,富硒保健苹果达到3000多亩,SOD富硒苹果300多亩,建成百亩以上的高档果品生产示范片11处,全镇绿色无公害果品认证面积达到了3.5万亩。抓住政策机遇,投资500多万元,完成社庄、西柳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建成万亩高档果品生产基地。同时,立足果业基础,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围绕果业配套的果品包装、果品加工、果袋制作、果品贮藏“四小”民营企业及市场建设、购销运输等相关产业。目前,全镇“四小民营企业”达到110家,其中金阳、盛全2家果蔬公司申请了自营出口权,实现了果品出口创汇,全镇果品产业化格局正逐步形成。    在畜业方面。围绕“以果兴畜、以畜促果、果畜协调发展,打造畜牧重镇”的产业化发展目标,确定了以建设肉羊生产基地为主,辐射带动奶牛、肉猪、獭兔、肉鸭、肉牛等其它畜产品基地发展思路。在全镇开展了“百名机关干部帮百户建百圈”活动,引导群众发展家庭式小规模养殖,大力发展适宜圈养的奶山羊,活动开展以来,建成标准羊圈 85处,引进良种波尔山羊、奶山羊5000余只。目前,全镇奶山羊的存栏量达到 2.5万只,各类畜禽类存栏量达到50多万只。通过推行舍饲圈养,既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从根本上解决了林牧矛盾,呈现出了“山上不见羊,家家六畜旺”的喜人局面。2005年,全镇畜牧业收入达到900万元,农民人均实现收入 300元,畜业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生态建设方面。立足林果业发展形成的独特绿色优势,以建设淄博首批十佳生态示范区为抓手,突出抓了绿山、蓄水、通路、改院四大工程。.  

张家坡镇

  " 张家坡镇位于沂源东南,淄博、潍坊、临沂三市交界处,青莱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人口2.7万,辖34个行政村,面积98平方公里,这里自然生态资源丰富,花果飘香,适宜的气候,充足的光照,营养丰富的土壤,纯净的水源,使张家坡成了闻名大江南北的绿色果品生产区。    历届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按照“山下葡萄,山腰苹果、梨、杏、桃,山上阴坡栗子阳坡枣,山顶防护林戴帽”的总体思路,坚持不懈地抓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目前,全镇林果总面积达到4万亩,其中葡萄1.6万亩,苹果1.7万亩,以鲁源小枣、板栗、优质桃等为重点的干鲜果0.7万亩,粮经比例率先调整到1:9。年产各类果品1亿多公斤,年收入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镇级财政收入的80%来自于林果业,被淄博市政府命名为“林果生产专业镇”。所产果品以风味独特、绿色优质而畅销国内大中城市,并远销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为保证产业化经营有足够后劲,镇党委、政府积极夯实基础建设。先后投资700万元建成3.5万伏的变电站;投资120万元,建起两座通讯数字基站,实现了镇通讯的“无缝覆盖”;投资2000万元,改善交通面貌;为有效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避开销售旺季,投资1500万元,改建、新建大型保鲜库120座;投资6000多万元按照防洪、灌溉、生态三位一体综合治理红水河。红水河不仅风光旖旎,而且拉动经济增长,红水河经济现象日益凸显。    在保证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大胆冲破旧观念、旧思想,坚持“工业兴镇,绿色农业强镇,环境靓镇”的发展方针,营造优惠的投资环境,面向全社会招商引资。实行税收减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公开服务承诺,以诚信招商。目前,全镇已发展工业项目18个,涉及果品储运销、果品包装、矿业、木片加工等领域,工业年产值达到16200万元,销售收入19700万元,创利税1800万元,实现增加值3260万元。    便利、宽松的投资环境,优越独特的自然条件,良好的人文风气,形成了最佳的发展环境。高效、服务的张家坡镇党委、政府携2.7万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张家坡人民以优质的服务,诚实的信誉,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大计!   ".  

燕崖镇

  " 燕崖乡位于县城南9Km处,隶属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辖4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全乡总面积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000亩,3万口人。改革开放以来,朴实的燕崖人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着燕崖这块宝地,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全乡呈现出一派富饶、美好、风景秀美的新景象。    一、工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燕崖乡立足本乡实际,积极解放思想,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新上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玻璃纤维、矿业经济、化工新材料和果蔬保鲜四大特色经济板块,全乡工业总产值达到8960万元。   玻璃纤维板块:沂源县鑫峰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位于乡政府驻地,该公司以生产无碱、中碱玻璃纤维纱为主,所生产的33tex、25tex等30多个规格的无碱玻璃纤维纱于2003年9月通过了ISO9001-2003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为进一步壮大企业实力,形成规模优势,经与上海凌峰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磋商,投资2000万元建设玻璃纤维绝缘套管项目,新上扁管生产设备300台,涂胶设备3台套,公司力争在2006年达到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利税超百万元。以鑫峰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为依托,相应带动发展兴隆玻纤、聚阳玻纤等4家玻璃纤维生产加工企业,成为燕崖乡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矿业经济及化工新材料板块:燕崖乡以青石山和砂石山居多,石料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以北部帽子安为中心的青石山群富含石灰岩,该区域拥有青石山5000余亩,矿藏量6000万立方米,CaO含量57.63%,是生产水泥、超细碳酸钙之首选;南部以刘庄为主的砂石山群中蕴藏着丰富的齐鲁红花岗岩石,质地细腻优良,花色均匀美观,为装饰、工艺品最佳原料。按照县政府关于加强矿山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等规定,经过多方招商引资,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豪竣花岗岩、淄博路远、亨瑞石材、金环石材等石材开发项目;投资1000万元,新上石花钙业项目,公司主导产品是纳米碳酸钙,该产品广泛应用于造纸、橡胶、塑料、胶黏剂、油墨、医药、食品、陶瓷以及日用化工等生产领域,成为用量最大的四大无机盐白色矿物原料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石桥镇

  " 石桥乡位于沂源县东部,距县城20公里,博沂路、石香路横贯乡境,即将建成通车的济青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乡辖29个行政村,3.1万人,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万亩。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属山区丘陵地,平均海拨348米,南部为青石山区,北部为砂石山区,山地宽漫,空气清新,土壤以砂土为主,兼有山地黄壤和红土,土层深厚,土壤养分含量充足;气候条件良好,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果树、中药材的生长。近年来,石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抓板块富财政、强三业促增收、求和谐上水平”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乡人民,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干事创业,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5年全乡社会生产总值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47%;境内财政总收入达到243万元,同比增长91%;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0万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68元,全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果业经济发展迅速。建成了以苹果、葡萄、桃为主的3万亩绿色、无公害干鲜果,实现人均1亩经济园,粮经比例达到1:9。二是畜业养殖基地发展势头良好。以肉鸭加工企业为依托,发展肉鸭大棚60余个,实现年出栏90万只;同时,建成了以大泉养羊、东北庄养兔、龙门峪养鸡等十几个养殖特色村。三是药业面积进一步扩大。建成了以丹参、黄芪、桔梗、黄芩为主中药材基地8000亩,为GAP认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蔬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以黄安越夏萝卜为主的蔬菜基地1500亩,被评为市级蔬菜示范基地。同时以错石、东北庄、茅子峪为主的菜花基地面积达到2000亩,计划今年完成市级示范园申报工作。   工业和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突破。全乡上下集中力量抓招商引资,抓投入、上项目,近年来共引进外资近亿元,仅去年招商引资额达3700万元,新上了圣佛山塑料公司、磊鑫石料厂、东北庄石料厂、龙门峪砂厂、沂蒙型钢新厂等六个工业项目,工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同时突出抓好“四个”工业特色小板块培植,形成了以盛达、沂河源、长峰三家鸭业公司为主的鸭业经济板块;以刺绣、马扎、塑编、草编为主的手工业板块。.  

徐家庄乡

  " 徐家庄乡位于沂源县西南端,与莱芜市毗邻。全乡总面积80.1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人口2.2万。2005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3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00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7.4万元;全乡工业销售收入11700万元,利税12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38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立足本乡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等四大比较优势,以“双万园”工程(万亩无公害桃园、万亩优质柿子园)建设为抓手,全力实施“工业兴乡、调整富民、开放聚力、环境立乡”发展战略,全乡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工业上,初步形成了山东得成生态工业园、国泰能源开发和铁矿资源精细加工等三个工业小区。预计到2007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6-7亿元,实现工业税收5000-600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500-2000万元。    农业上,建成了桃梨鲜果基地15000亩,烤烟生产基地3200亩,奶山羊养殖基地15000只,中药材生产基地5000亩等四大生态农业基地。    第三产业上,围绕建设高效生态旅游乡目标,突出抓好乡驻地小城镇建设和桃花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两个亮点,进一步提升了乡驻地发展经济的承载力。    社会事业上,实现了道路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四小”水利工程1500余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一刻也不放松的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2年为负增长,是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的红旗单位;农村“三民主一公开”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全乡上下呈现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奋勇争先 的良好局面。".  

三岔乡

  " 三岔乡位于沂源县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与淄川、博山、临朐相邻,省道仲临路贯穿其中。全乡37个行政村,2.5万口人,总面积11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全乡最低海拔400米,属弥河发源地,山高气爽,昼夜温差大,无任何污染,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环境,全乡以中药材生产为特色。目前,全乡种植桔梗1.5万亩,是江北最大的中药材基地,也是山东省最大的桔梗之乡,桔梗生产在全国率先实现了GAP认证,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专题报道。    近几年来,三岔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市扶持沂源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围绕""三明显""、""一跨入""的奋斗目标,重点做好桔梗产业、韩资工业小板块建设、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生态经济和多种经营等五篇文章,解放思想,凝神聚力,干事创业,使全乡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开花。2005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1.88亿元,同比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15万元,增长93 %;境内财政总收入达到171万元,增长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3万元,增长60.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48元,增长17.8%。    (一)久负盛名的桔梗GAP基地    目前,三岔乡已发展各类中药材2.1万亩,主要品种有桔梗、丹参、山茱萸、柴胡、黄芩、青蒿、双季槐米等。其中,桔梗是三岔传统的种植项目,年栽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年产成品1.1万吨,总收入达5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2004年10月,三岔乡桔梗中药材基地一次性顺利通过国家GAP认证。全乡的桔梗深加工企业达到5家,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为一体的新型药业经济发展模式。三岔乡中药材""买周边、卖全国""的中药材集散地作用明显显现。2005年,仅野生青蒿交易量达到500多吨,总收入150多万元,全乡人均增收近100元,产品全部出口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为搞中药材基地建设,建成了沂源县第一个中药材标本室,标本数量达到120多件,并投资15万元与山农大签定了科研合同,努力搞好中药开发与建设,打造药业经济品牌。并突出抓了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2005年,全乡1.5万亩桔梗基地被批准为全市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南麻镇特产大全




南麻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