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街道办事处位于峄城区承水东路东首,东邻峨山镇、西靠坛山街道办事处、南与阴平镇相接。2001年乡镇区划调整后,由原吴林乡和肖桥乡合并而成。目前,街道办事处共有人口3.2万人,土地面积69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每平方公里有道路1.5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经济社会呈现出比较旺盛的发展态势。 吴林街道办事处面积69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3.2万人口,常用耕地面积5.9万亩,蔬菜面积6万亩,其中芸豆种植面积5000亩、大白菜种植面积8000亩。
-街道发展
吴林街道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全办事处形成了以蔬菜、石榴、草莓、畜牧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全办事处粮经比例调整到1:1。其中,蔬菜复播面积达6万多亩,草莓5000亩,石榴2万亩,养殖专业村达到7个,养殖大户发展到186户。农业开发项目完成了田楼土地复垦整理,共复垦土地160亩,整理1000亩,打机井1眼,铺设管道1500米,新建桥涵6座。投入650万元的白山土地开发及投入400万元的黄淮海开发项目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部分项目已经施工。工业形成了以煤炭、石膏、刷子、玩具、化工为支柱的五大产业。
-经济发展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660万元,同比增长4.4%;农民人均收入4602元,比2005年增长1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6‰以内。2006年荒山绿化1500亩,新植石榴2500亩,农田林网10万棵,其它经济林600亩;全年共引进蔬菜名优新品种5个,推广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2个;投资650万元进行白山土地开发,已开发土地2400亩;投资150万元进行黄淮海土地开发项目,已开发土地1万亩;投入300万元资金,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投入42万元资金,建沼气池140个;新建养殖小区4个,新增养殖专业村3个,养殖大户发展到305户,养殖大场达27个,畜牧良种覆盖率达100%。全办事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4064万元,增长22.8%,实现利税4846万元,增长23.1%。 2006年签订招商引资协议合同10个,利用外资3亿元,到位资金2.6亿元,完成三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全年上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资金228190元,办事处配套资金68457元,并为263位五保老人上缴了参合资金,建立村居定点卫生室14处,农民参合率达90%,形成了完善的街村两级医疗保障体系。投入资金10余万元重点对曹庄小学、潘安小学进行改造建设,确保学校无危房;敬老院改造扩建后,可供养五保老人185人,供养率达80%以上;年终计划生育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区检查验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2万人 | 69平方公里 | 370404002 | 277100 | 0632 | 查看 吴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坛山街道 |
坛山街道地处峄城区,区委、区政府驻地,东、南部与吴林街道接壤,西邻榴园镇,北抵市中区,206国道、郯薛、枣台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坛山街道辖区面积20.8平方公里,下辖4个总支、22个社居,总人口7.7万,耕地面积7800亩。 坛山街道 坛山街道将“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搞好了城区驻地文 昌小区、徐楼小区、榴园小区二期,檀香苑小区,南郊商城,府顺花园等20余栋居民小区的开发建设,街道党委、办事处提出的绿化一座荒山,规范一个小区、靠住一条街道,助建一片场地为内容的“四个一”工程有效实施。办事处投资20万元,组织专业造林队伍3个、开挖鱼鳞坑8万个,对裴山进行了集中栽植侧柏,确保实现绿化目标。刘村生态文明村创建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
吴林街道 |
吴林街道办事处位于峄城区承水东路东首,东邻峨山镇、西靠坛山街道办事处、南与阴平镇相接。2001年乡镇区划调整后,由原吴林乡和肖桥乡合并而成。目前,街道办事处共有人口3.2万人,土地面积69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每平方公里有道路1.5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经济社会呈现出比较旺盛的发展态势。 吴林街道办事处面积69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3.2万人口,常用耕地面积5.9万亩,蔬菜面积6万亩,其中芸豆种植面积5000亩、大白菜种植面积8000亩。 -街道发展 吴林街道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全办事处形成了以蔬菜、石榴、草莓、畜牧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全办事处粮经比例调整到1:1。其中,蔬菜复播面积达6万多亩,草莓5000亩,石榴2万亩,养殖专业村达到7个,养殖大户发展到186户。农业开发项目完成了田楼土地复垦整理,共复垦土地160亩,整理1000亩,打机井1眼,铺设管道1500米,新建桥涵6座。投入650万元的白山土地开发及投入400万元的黄淮海开发项目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部分项目已经施工。工业形成了以煤炭、石膏、刷子、玩具、化工为支柱的五大产业。 -经济发展 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亿元,同比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660万元,同比增长4.4%;农民人均收入4602元,比2005年增长1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6‰以内。2006年荒山绿化1500亩,新植石榴2500亩,农田林网10万棵,其它经济林600亩;全年共引进蔬菜名优新品种5个,推广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2个;投资650万元进行白山土地开发,已开发土地2400亩;投资150万元进行黄淮海土地开发项目,已开发土地1万亩;投入300万元资金,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投入42万元资金,建沼气池140个;新建养殖小区4个,新增养殖专业村3个,养殖大户发展到305户,养殖大场达27个,畜牧良种覆盖率达100%。全办事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4064万元,增长22.8%,实现利税4846万元,增长23.1%。 2006年签订招商引资协议合同10个,利用外资3亿元,到位资金2.6亿元,完成三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全年上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资金228190元,办事处配套资金68457元,并为263位五保老人上缴了参合资金,建立村居定点卫生室14处,农民参合率达90%,形成了完善的街村两级医疗保障体系。投入资金10余万元重点对曹庄小学、潘安小学进行改造建设,确保学校无危房;敬老院改造扩建后,可供养五保老人185人,供养率达80%以上;年终计划生育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区检查验收。 |
古邵镇 |
古邵镇地处鲁南,位于闻名遐迩的“古运河黄金水道”北畔,境内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古邵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古邵自然景观优美,历史名胜、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京杭大运河川流不息,万亩石榴园蔚为壮观,渔舟唱晚、运河垂钓、五月榴花、金秋石榴,使石榴文化、运河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的抗日传奇故事家喻户晓。 游览石榴园,从东向西,穿过榴园门坊,即峄城八景之一青檀寺。这座建于唐代的佛教古刹因被千年古檀环绕而闻名华夏,又因寺后的“岳飞养眼楼”而令游客思古鉴今。青檀寺以西有一望亭,在这观景亭上,基本可饱览石榴园的全貌,一睹十万亩园林的恢宏气势。再向西即园中园,园内数百年古榴盘根错节,四季不涸泉水流成飞瀑。若是中秋之季游园,可在茶社品尝榴菜茶和30多种形态、味道各民的峄城石榴。晚上,住石榴山庄,把酒临风,品榴赏月,几近微醉,别有一番境界。园内,还有相传兰陵笑笑生创作《-》的石屋山泉,有明代永乐皇帝的权妃墓,有一代名相匡衡墓、匡衡祠。 目前已开辟了“古邵———台儿庄”、“古邵———微山湖”、“古邵———杭州”、“古邵———苏州”等运河风光旅游线,以运河为纽带串联起沿运河人文、自然景观。同时,还有运河名吃、运河创意垂钓,形成了系列的独具特色的看运河、玩运河、钓运河旅游项目。. |
阴平镇 |
阴平镇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西南部,全镇面积为90km2,辖86个行政村,共4.8万人。 北依闻名遐尔的“冠世榴国”,南临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东接枣台公路,西面与美丽的微山湖相邻,206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从境内两侧纵穿而过,前薛公路横贯东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息好的经济开发优势。 |
底阁镇 |
底阁镇位于山东省枣庄市东南部,处于两省(山东、江苏)、四县(邳州、台儿庄区、峄城区、苍山县)结合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东距-公路20公里,西距徐州观音机场88公里、京福高速公路和枣庄西火车站26公里。南邻京杭大运河台儿庄码头,234省道穿境而过。全镇辖46个行政村,区域面积71.5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耕地面积5.3万亩。 底阁镇境内有全省最大的石膏矿区,现有石膏矿16家,民营企业100余家。 镇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重要矿产有10余种,主要有石膏、铝土、石英石、陶土、粘 底阁镇 土、磷矿石、铁矿石等。其中石膏储量6.8亿吨,石灰石储量36亿吨。 产业化农业快速发展,以植桑养蚕和塌陷地综合开发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镇桑园面积2万亩,养蚕专业村28个,高标准养蚕大棚1000多个,形成了桑园基地、蚕茧收购、新型缫丝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石膏矿区塌陷地开发面积10000亩,形成了经济作物种植、无公害水产养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兴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区。 底阁镇民营工业园是枣庄市政府调度的峄城区唯一的镇级民营工业园,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园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交通、通讯便利。现有19家企业落户园区,引进区外资金3.45亿元。电力供应充足,电价低廉。镇行政中心、工业区、居住区、商贸区、道路设施、公益设施科学布局、配套合理,吸引着八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镇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现已形成石膏开采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缫丝、板材加工、机械制造钢铁生产、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 底阁镇现有行政村列表:大刘庄村、甘沟村、宗官庄村、底阁村、曹庙村、侯庄村、孟庄村、河北村、李村、小官庄村、后晁村、东南晁村、西南晁村、陶敦村、康庄村、葛庄、前王村、刘和崖村、马桥村、官庄村、圈里村、运埠屯村、魏楼村、石佛寺、邱家庄、前岳城村、埠东店村、东甘寺前村、前甘寺村、菜甘寺村、黄庄村、更鸡岭村、薄庄村、朱官庄村、望夫台村、张庄村、杨楼村等。 文教:枣庄市第二十七中、底阁镇中学、底阁镇晁村学校。 公路:S234徐临公路、罗甘路、吴底路。 |
榴园镇 |
“榴园镇”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城区西郊,是典型的城郊镇。辖54个村委会,总人口50685人。辖区东西长50余华里,南北宽近20华里,总面积1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万亩。206国道纵贯南北。 郯薛公路横穿东西,南靠京杭大运河,北依枣庄水旱两大交通枢纽,距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仅2公 榴园镇 里。该镇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而且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冠世榴园”景区总体坐落于镇境内,因此,得名“榴园镇”,万亩榴园连同市农业新技术园、康居生态园、石榴盆景园区民营经济园、奇石园六大园区具相当规模,工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峄城区榴园镇依托“冠世榴园”的优势,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坑塘、煤矿塌陷地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业、养殖业,营造出了林果飘香,坑塘涌绿,鱼跃鸭欢的良好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过去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实行掠夺式开发,造成该镇河道污染,林网遭伐,砖窑林立。生态环境的恶 榴园镇 化严重威胁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镇确立了科学发展主题,决心走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该镇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涉及石榴种植的村达15个。石榴树不仅可以绿化环境,防沙护坡,而且石榴果可以加工成上等的饮品和中药材,经济开发价值极高。他们抓住这一优势,鼓励和支持农民大力种植面积达2万亩。2002年,他们又利用西南山区荒山资源多的优势,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冠世榴园”姊妹园,种植总面积达3万亩。同时,他们还引导农民巧妙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植石榴树,发展生态石榴专业村,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可以增加收入。该镇王府山村,是市级生态村,每年仅庭院石榴一项人均收入500多元。此外,他们还借助这一优势,建立了20多家“田园人家”——庄户饭店,并推出了“进榴园、观榴景、喝榴茶、吃农家饭”的“休闲游”主题。每年春季到立冬前,游客盈门,生意兴隆,为该镇的“观光农业”和“冠世榴园”新添了一景。仅此一项,每户年可收入5万余元。在此基础上,这个镇又大力发展了以板栗、凯特杏为主的林果业和花卉、盆景业。到目前,全镇已发展林果专业村18个,花卉、盆景专业户40多家,林果业形成了榴园农民增收的半壁河山。 开发坑塘废地,建设生态经济园区。榴园镇有大小沙河故道3000多亩,再加上60多个坑塘、废窑场、煤矿塌陷地,可用于开发的湿地资源达5000余亩。他们采取“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办法,鼓励农民和机关干部承包租赁农村坑塘、废弃窑场,开发沙河故道,联手搞经济开发,建设生态经济园区,或种藕、或养殖、或养鸭、或植树,使全镇沙河故道、坑塘湿地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 |
峨山镇 |
该镇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东部,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辖61个行政村,2005年统计数据总人口5.6万人。 该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文化灿烂。北靠206国道,郯薛路横穿东西,萝甘路纵横南北;石英石储量达3.5亿吨,石灰石储量达2亿吨,白云石储量达1.5亿吨,矿 峨山镇 产资源储量较大,品位较高;境内杨堡汉墓群、二疏城遗址和九顶莲花山风景区、天然溶洞等人文和历史景观交相呼应。 经济发展 2005年,该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6亿元,同比增长1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4亿元、2.25亿元和0.69亿元,同比增长8.1%、25%和15%;地方财政收入453万元,可用财力达13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56元,同比增长3.5%和6.8%。全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30‰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8.3%。 该镇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年复种蔬菜面积6.5万亩,蛋鸡养殖规模稳定在60万只左右,森林覆盖率达36%,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主导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有机花生生产 峨山镇 加工贸易项目获国家级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填补全市空白。截止2005年,全镇已发展有机花生生产基地5000亩。先后完成城前、夏庄、马寨等三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整平及改良土地3万亩,建设防护林网3万亩,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0.6万亩,新增节水面积0.4万亩。 该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石膏、石英石、医疗器械、医疗器材、工艺玩具、针织等企业运行质量良好,工业销售率达98%,实现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同比增长25%。 该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势头强劲。先后引进山东枣庄天龙针织有限公司等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8个,其中有四个企业落户区经济园区,合同利用外资4.3亿元,到位资金达2.5亿元。新发展民营企业5个,个体工商户256户,民营经济投资达7000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 投资80万元新建了镇卫生院门诊楼、住院部大楼,彻底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各村有较规范的村级医疗室,方便群众看病。2005年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2007年有92.5%的农村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累计报销医疗费76.8万元。镇敬老院l所,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改建两栋公寓式五保住宿楼,改善五保老人生活条件。支持民办繁昌县养老服务中心在柏树村建设,能安排96名 峨山镇 老人的一期工程于2007年12月竣工使用。 峨山镇有中学1所(峨山初中),完小4所(峨山中心小学、峨山二小、柏树小学、湾店小学),2个教学点,私立学校1所(繁昌县志诚双语学校),2006年1O月繁昌县第二中学迁址到峨山镇凤形村并动工建设,2007年8月新校舍竣工并招生。 农业发展 峨山镇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以繁昌县华园米业有限公司、鑫峨竹制品厂和恒鑫木业为龙头,带动粮油种植和竹木产业化发展。积极申报了土地治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其中土地治理项目治理土地面积6000亩,投入国债资金94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核心项目区2000亩,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其中省财政750万元,地方配套250万元)。2007年生产粮食8128吨、油料892吨,农业总产值9709万元。全年共发放粮补、种补37.2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35.1万元,农民人均 峨山镇 纯收入4919元。 特色产业 峨山镇境内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开采并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锌、铜等金属类矿产和石灰石、沸石、膨润土、瓷土、白云石、花岗岩、煤等非金属类矿产。其中石灰石资源尤为丰富,储量约5亿立方米左右,氧化钙含量在52%以上,是生产水泥的一级原料。 峨山镇西北部辽阔平坦,盛产西瓜、草莓等瓜果作物,东南部山峦叠翠,林业资源丰富,全乡林业用地5.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1.5%,其中竹林面积2.2万亩,占林业用地37%,境内生产毛竹、元竹、淡竹、紫竹、金竹等十几个竹类品种,被安徽省林业厅授予“安徽竹乡”称号。 工业发展 峨山镇充分发挥靠近县城,交通便捷的优势,于2002年8月兴建峨山工业园。峨山工业园位于繁昌县城东南2公里的峨山镇凤形村,邻近镇政府。距沿江高速互通不到1公里、芜湖高等级公路2公里,沪铜铁路货运站3公路,省道S216公路穿境而过。峨山工业园区的建成区500亩,拟建区150亩。峨山镇政府先后投入250万元对工业园区内征地、道路、供水、供电、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逐步配套水、电等基础设施及亮化、绿化工程,提升了工业园区品位,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平台。园 峨山镇西瓜 区内的企业和新建项目涉及新型建材、轴承、铜材延压、消防器材、竹地板加工、纺织服装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了使镇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峨山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7年共与25家企业签订了项目合同,其中工业项目21个,公益性项目4个,投产营业13个,在建项目12个,如:繁昌县私立志成双语学校、安徽今腾盛膜结构技术有限公司、艾立特新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等。2007年底,峨山镇境内有规模企业1O家,规模企业增加值2406万元,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11600万元。规模以下法人企业2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90万元。 行政区划 全乡总面积76.6平方公里,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长约13.5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有山有圩,地形复杂。农业耕地面积926.7公顷,可养水面121公顷,林业用地3950公顷,有林面积2867公顷,被省林业厅授予“安徽竹乡”。2004年5月进行村级区划调整,峨山乡由原来14个村(象形村 峨山镇 、湾店村、接官村、童坝村、童月村、峨山村、凤形村、沈弄村、沙园村、千军村、城山村、东岛村、柳塘村、柏树村)合并为8个村即象形村、湾店村、童坝村、凤形村、沈弄村、千军村、东岛村、柏树村,275个村民小组。2006年底全乡总户数7750户,总人口24374人,其中非农人口698人,主要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回族、壮族、苗族、侗族、布依族。 乡政府机关原驻柏树村,1995年迁至省道南新公路旁的凤形村,距离县城2公里、沿江高速公路互通1公里、芜铜高等级公路2公里、沪铜铁路货运站3公里、长江新港码头20公里。2007年4月峨山乡经省民政厅批准改为峨山镇,原区域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