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枣庄 >> 山亭区 >> 北庄镇 >> 下十河村

下十河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下十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十河村简介

  下十河村位于北庄镇东部,毗邻抱犊崮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耕地面积360亩,现有住户345户,常住人口1100人。全村党员总数11名,“两委”班子5人。
   近年来,下十河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立足农业,开展技术培训,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我们积极利用库区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有养殖户100余户,养殖猪、羊、鱼等。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发展“打工经济”。积极鼓励村里的年青人外出学技术、学特长,拓宽就业渠道。为使村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就业技能,村党支部多次邀请有关专家为村民培训实用技术。为确保村民能顺利外出,主动为他们代办相关证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全村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每年打工经济收入过300万元。三是不断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村内建标准篮球场1个,文化活动室1间,图书室1间。修建标准化卫生室,完善卫生室医疗设备,新农合参保率达96%。改善小学教学环境,提高师资力量,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积极落实困难群众帮扶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70%。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和村民素质,村内社会治安良好,信访工作稳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70406104 277100 0632 查看 下十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十河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下十河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青石岭村

  青石岭村位于北庄镇的东北部,距镇驻地5公里,四面环山,枣庄至临沂的国道从村中横穿而过。全村现有人口2266人,其中党员37人,耕地面积650亩,该村人均年收入3568元,该村被评为“文明生态示范村”。   近年来,青石岭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绿色的新农村作为努力目标,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加强各项公益事业建设,造福民众。紧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广阔的山地资源,创建了小型农机合作社,大面积种植花椒、板栗、核桃等优质林果,种植板栗面积达600余亩,核桃400余亩,金银花100余亩,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猪、羊、鸡等养殖业规模,目前已发展养殖户600余户,牲畜4000余只,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硬化村内道路、抓好沼气池建设,村村通水、电、路通达率100%,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一所,新农合参合率90%,享受低保90多人。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改善小学教学环境,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全村劳务输出稳定在700人以上。投资6万元,大力发展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安装各种健身器材10个,修建篮球场一处,建设高标准文化活动室一处。开展评选“好媳妇”、“致富能手”、“和谐五好家庭”等活动,通过典型带动,全村村民的文明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村级经济发展更加科学,农民致富的路子更加宽广,全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双山涧村

  双山涧村位于北庄镇东部,地处周村水库北岸,境内拥有国家4A级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2014年双山涧村荣获“省级旅游特色村”。村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下辖双山涧、曹庄、杏山头、侯宅4个自然村,全村共有460户1903人,村“两委”班子4人,党员41人,总面积76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2300多亩。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规模发展、示范带动,境内主要以种植花生、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板栗、柿子、花椒、核桃等林果为主,目前已发展板栗350亩,花椒1200亩,核桃240亩。同时,大力发展暖棚蔬菜,主要种植黄瓜、辣椒等,发展规模达到80亩。在畜牧生产养殖上,重点以生猪、蛋鸡、肉鸭、山羊、草鸡等为主,发展各类规模养殖户30户。同时,依托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山林杂果、奇石根雕、地方风味小吃等传统的民营项目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全村农户经营农家乐餐馆、野味餐馆的达20余家,大大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该村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建设了占地90余亩的八路军115师抱犊崮抗日纪念园,现一期规划建设已完成,共占地50余亩,对于开发旅游三产服务业具有较大潜力。下一步,该村将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注册成立的抱犊崮人家农家乐旅游专业合作社、双山涧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抱犊金土地土地流转合作社为依托,进一步做大做强第三产业,扩大暖棚蔬菜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   

下十河村

  下十河村位于北庄镇东部,毗邻抱犊崮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耕地面积360亩,现有住户345户,常住人口1100人。全村党员总数11名,“两委”班子5人。    近年来,下十河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立足农业,开展技术培训,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我们积极利用库区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有养殖户100余户,养殖猪、羊、鱼等。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发展“打工经济”。积极鼓励村里的年青人外出学技术、学特长,拓宽就业渠道。为使村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就业技能,村党支部多次邀请有关专家为村民培训实用技术。为确保村民能顺利外出,主动为他们代办相关证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全村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每年打工经济收入过300万元。三是不断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村内建标准篮球场1个,文化活动室1间,图书室1间。修建标准化卫生室,完善卫生室医疗设备,新农合参保率达96%。改善小学教学环境,提高师资力量,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积极落实困难群众帮扶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70%。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和村民素质,村内社会治安良好,信访工作稳定。   

杏峪村

  杏峪村位于北庄镇西北部,辖区面积17平方公里,12生产小组,现有住户580户,常住人口1788人,流动人口55人,辖区单位7个,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个,个体商业网点6个。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11元。村两委班子4人,党员53人,村工作人员15名。   近年来,杏峪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使村、组级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以核桃、板栗、花椒等为主的经济林迅速发展,春雪桃种植面积100余亩,并成立了山亭区传龙雪桃种植合作社,板栗种植面积100余亩,花椒700余亩。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成立了养牛协会,目前全村有养殖户60余户,养殖肉牛达500多头。进一步提高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内道路、抓好沼气池建设,村村通水、电、路覆盖率达90%以上。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一所,新农合参合率90%,新农保参保率60%。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全村劳务输出稳定在500人以上。2005年引进福丰食品厂,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解决了当地70多人的就业。先后筹集资金,硬化进村道路8公里。大力发展文体设施建设,抓好“农家书屋”建设,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村民群众树立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争创文明村、文明户。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修建垃圾池3处,沿街绿化30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羊栏村

  羊栏村是山亭区新农村建设平安示范村,位于北庄镇南部鳌山风景区内,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总人口794人,耕地面积300亩。全村党员总数25名,村“两委”班子6人。   近年来,羊栏村两委努力贯彻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富民强村步伐,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羊栏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高粱等,村委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核桃,苹果等果树,实现了农民增收,发展经济作物面积100余亩。村两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先后筹集资金20多万元,硬化进村道路1500米。村里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一所,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新农保参保率80%,享受低保人员10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民生产条件,新打机井2眼,整修生产路500余米。改善小学教学环境,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全村劳务输出稳定在80人以上。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建设旅游新环境,为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对村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新修垃圾点1处,并对一些卫生死角进行清理,修建绿化带,使主要街道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积极配合全镇规划开发鳌山、龟蛇湖旅游风景区,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配套服务,力争在旅游经济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   

西庄村

  西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是从半湖村新划分出来的行政村,全村辖有小西庄、陈崖、桃园、赵庄等4个自然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70人,548户,耕地面积为1506亩。在规模调整后,按照《选举法》规定,需要对新产生的行政村的两委班子重新选举产生。   西庄村主要以种植、养殖业及外出务工为主,境内农作物主要种植花生、玉米、大豆、小麦为主,林果主要以樱桃、花椒、核桃为主。目前,发展樱桃300余亩,建设樱桃大棚120余个,发展核桃、花椒等杂果500余亩。畜牧业以继芳养羊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力发展各类养殖业。目前全村各类规模养殖户3家,其中有继芳养殖场,养殖规模达到200余只,属于市级标准化养殖场。另外,全村拥有东航伊人小学一所,西庄、陈崖两座水库。   

务后村

  务后村位于北庄镇西南部,地处抱犊崮山区,北面与国家地质公园熊耳山相临,东部紧靠枣新公路,素有“鲁南小三峡”之称的龙床水库座落在该村南面,地理位置优越。务后村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0亩,下辖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742人,468户,党员总数54名,村“两委”6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26元。   近年来,该村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村级各项公益事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基础,造福村民。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投资669万元,建设了2栋5层住宅楼,目前正在进行基础配套建设。特色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是务后村支柱产业,村内有麦套丝瓜基地100余亩,大棚无公害豆苗基地5处,火樱桃、板栗等绿色果园500余亩,暖棚猪、合同鸡、合同鸭等畜禽养殖基地16处。进一步提高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内道路、抓好沼气池建设,村村通水、电、路通达率100%,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一所,新农合参合率95%。加大困难群众保障力度,积极落实农村低保、特困家庭帮扶政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注册龙床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辐射到周边三个行政村,吸纳入社农户620户,土地流转面积达1200亩,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投资5万元,大力发展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安装各种健身器材10个,建设高标准文化活动室一处,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培训等活动。积极发展务后村旅游产业,做大龙床水库旅游景点,2011年龙床飞瀑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新发展三产服务业30余家,带动全镇乡村农家游的发展,实行景区水质净化工程,形成龙床水库独特的旅游风光。   

外峪子村

  外峪子村位于枣庄市东北部北庄镇境内,是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内规模较大的板栗和暖棚蔬菜种植专业村。全村辖5个自然村898户,2186人,党员56人,村两委成员3人。总耕地面积1668亩,全村主要以种植板栗、大棚辣椒为主,人均纯收入3977元。   近年来,外峪子村两委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使村、组级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依托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区位优势,实施了绿色果品、生态农业的综合发展模式,以板栗、花椒等为主的经济林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进一步提高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内道路、抓好沼气池建设,村村通水、电、路覆盖率达90%以上。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一所,新农合参合率95%,新农保参保率80%。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全村劳务输出稳定在700人以上。先后筹集资金30多万元,硬化进村道路2.8公里。大力发展文体设施建设,抓好“农家书屋”建设,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村民群众树立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争创文明村、文明户。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修建垃圾池3处,沿街绿化30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铁山村

  铁山村位于山亭区北庄镇南部,南与市中区孟庄镇接壤,交通便利。辖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0亩。辖有11个自然村,510户1872人。党员55人,“两委”班子7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57元,收入主要来源于以种植、林果业。   该村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广阔的山地资源,大面积种植花椒、板栗、核桃等优质林果,种植面积达600余亩,引进种植火樱桃示范园 100余亩。利用境内丰富的红页岩资源,引资1200余万元建成投产红页岩砖厂2处,解决了80余名村民的就业。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红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一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两条生产线,年产标准1亿块,可安排400人就业,实现年利税1000万元。并积极配合镇政府协调土地,规划100余亩铁山工业园项目,引进了盛丽园食品加工等项目,有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铁山村新农合、新农保覆盖率达90%以上,享受低保人员70多名,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同时,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谐文明家园为目标,狠抓群众新居和道路、通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庄环境,建设文明村庄。新建甲级卫生室和文化广场1处,规划了占地150亩可容纳500余户的铁山新村及社区服务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设有社区综合服务大厅、计生服务室、科普阅览室及办公室等,可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目前,正在进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硬化村级道路3000米,绿化500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村民的住房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较好地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样板。   

徐洼村

  徐洼行政村,南临周村水库,西接杨栏村和西庄村,东部是下十河村,北靠朱山和东庄村。村境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1.6公里,总面积3平方公里。    2001年5月,徐洼村同下十里河合为一个行政村,2012年5月又拆解开,分为两个行政村。现徐洼村由徐洼、朱山头、三合庄3个自然村组成,村委设在徐洼村。因徐氏占业,地势较洼故名徐洼村。    2014年,全村有耕地1162亩,林果面积600亩。亩产粮食380公斤,总产38.86万公斤,人均303公斤。年产干鲜果品13.54万斤,价值35.2万元,人均298元。全村养牛2头,羊492只,猪298头。全村有汽车24部,拖拉机3辆,其他农用车53辆。电力设施经过农网升级改造,配套齐全。境内有商业点3个,卫生室2个,从业人员26人。全村从事副业生产300余人。    村境内有山泉2个,河流1条,为西泇河支系-东庄河,塘坝1个,渠道900米,浇地200余亩。由于面临周村水库,上世纪80年代,村民在周村水库中大力发展网箱养鱼,效益很好。近几年,为了配合枣庄市民饮水,村民停止网箱养鱼,转而到外地去养。该村有民营企业烟花鞭炮厂。    抱犊崮旅游大道从境内穿过,公交客运车辆直通枣庄和山亭,交通方便。   

三道峪村

  三道峪村位于北庄镇西北部,下辖6个自然村,460户1600余人,耕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7000余亩。农村经济总收入平稳,群众收入以养殖、种植为主要渠道,外出劳务人员300余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多元。村“两委”班子4人,党员34人。   近年来,三道峪村两委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村级稳定发展为中心,不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加快村级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经济林,其中核桃面积1300亩,花椒面积1100余亩,楸树面积1500亩,现在正积极申请建立楸树种植合作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硬化村内道路3.8公里,钻凿机井3眼,村内水、电、路、有限电视覆盖率95%。不断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村内建标准篮球场1个,文化活动室1间,图书室1间。修建标准化卫生室,完善卫生室医疗设备,新农合参保率达90%。改善小学教学环境,提高师资力量,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积极落实困难群众帮扶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65%,享受低保30多人。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和村民素质,村内社会治安良好,信访工作稳定,村民知法、懂法,法制意识较强。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村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意识。   

半湖村

  半湖村位于北庄镇南部,是北庄镇半湖集贸市场和三大支柱企业所在地,辖区总面积6.1平方公里,全村辖有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35人,全村耕地面积1910亩,林果面积850余亩,粮食亩产364公斤,总产97.37万斤,人均353公斤。年产干鲜果品13.98万公斤,价值86万元,人均312元。全村共有党员51人,村“两委”班子5人。   该村主要以种植、养殖、林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境内农作物主要以种植花生、玉米、大豆、小麦为主,林果主要以种植樱桃、花椒、核桃为主。目前,已发展花椒800亩,核桃252亩,注册成立了鸡冠崮核桃合作社,扶持农户建造大棚11个。规划建设了半湖工业经济园区,积极与国有大企业联合,先后与山东银光集团、枣矿集团合作,引进建设了银光万丰精密金属制品、永先工业网毯、永兴机械、昕扬饲料等项目。   名胜有鸡冠崮牛魔洞,在鸡冠崮林场内,现已经开发旅游。场内侧柏茂密,绿树成荫,不愧为天然氧吧,正以崭新的面孔迎接八方来客。境内有山泉5个,河流3条,属西伽河支系,流入周村水库,水库2个,塘坝6个,机井7眼,大口井3个,渠道2200米,计划浇地1365亩,实际浇地1200余亩。历年累计开荒造田120余亩,整改土地600余亩。累计植树造林60万棵,木材积蓄量120立方米。   新(泰)枣(庄)公路从村境贯穿,半(湖)马(头)公路从村境起点。半(湖)渴(口)公路,半(湖)凫(城)公路,半(湖)周(村)公路也从境内起点。这里是交通枢纽地区,交通非常方便。   

毛宅村

  毛宅村位于北庄镇西北部,是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驻地村,环境优美、风光独特。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0亩,全村共有居民620户,2016人。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12多元,主要经济来源是山林果业及旅游业,现有果园面积200亩。全村党员总数68名,“两委”班子5人。   近年来,该村依托国家地质公园的区位优势,大搞旅游开发,实施了绿色果品、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综合发展模式,积极创建文明生态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编制了毛宅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筹集资金30多万元,硬化进村道路2500米,打机井9眼,建花池30个,垃圾池2处,公厕2个,建设800平方米娱乐广场1处,完成了道路硬化、文明一条街亮化、村内绿化、环境美化等硬件设施。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一所,新农合参合率90%,新农保参保率90%,享受低保人员40多名,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全村劳务输出稳定在600人以上。在此基础上,积极加大文明生态村创建的群众参与度,印发了大量宣传材料,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在全村逐步形成了“风淳人正环境美、人勤貌秀致富新”的良好气象。   同时,该村紧紧依托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山林杂果、奇松怪石、地方风味小吃等传统的民营项目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目前,全村开农家乐餐馆、野味餐馆的达10余家,推出旅游服务项目60余种,大大增加了群众收入。   

后峪村

  后峪村位于北庄镇北部,下辖16个自然村,815户2880人,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00亩,林地面积2700余亩。农村经济总收入平稳,群众收入以养殖、种植为主要渠道,外出劳务人员1000余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07元。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83人,该村党支部被评为“枣庄市先进党支部”,多次获得山亭区“文明村”和“远程教育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后峪村两委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村级稳定发展为中心,不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加快村级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结合村情,加大养殖业发展力度,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以昌和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发展养殖户30户,年养殖产值600万元,可实现效益300万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3个,其中鑫发食品厂和鑫源食品厂以生产鸡爪、鸡腿等副食品为主,解决200余人就业问题。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经济作物面积3000余亩,其中林果面积1100亩,蔬菜面积300余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硬化村内道路3000米,钻凿机井3眼,修建管道3000米,村内水、电、路、有限电视覆盖率95%。不断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村内建标准篮球场1个,文化活动室1间,图书室1间。修建标准化卫生室,完善卫生室医疗设备,新农合参保率达85%。改善小学教学环境,提高师资力量,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积极落实困难群众帮扶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49%。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和村民素质,村内社会治安良好,信访工作稳定,村民知法、懂法,法制意识较强。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村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意识。   

洪门村

  洪门村是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内一处独具特色的生态庭院经济示范村,享有“葡萄世博园”的美称,属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旅游特色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庭院经济开发率达98%以上。全村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92人,470户,辖区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6000多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99元,全村党员总数58名,两委班子4人。   该村主要以葡萄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村,主要经济来源是葡萄、林果业及旅游业。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600余亩,成立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20户,土地流转面积达600亩。年产量达210万斤,年收入达120万元。成功举办了两届“葡萄采摘节”,增加当地农民收入300余万元。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立足物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生态休闲旅游,注册建立了枣庄市洪门农家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已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8户农家茅草屋改造和15户农家餐馆主体,正在进行装修及配套设施建设。围绕提高群众生活健康水平,新建标准化卫生室一所,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90%以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水、电、路、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0%以上,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今年新修村组道路3000米,打机井1眼。社会民生事业迅速发展,落实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3%。、推广洁净能源,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垃圾池3个,改造沼气池28个,村容、村貌有较大地改观。   

管理村

  管理村位于北庄镇西南部,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0亩,林地面积3005.8亩。全村共有居民327户,1232人,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957元。全村党员总数42名,村“两委”班子5人。   近年来,管理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绿色的新农村作为努力目标,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加强各项公益事业建设,造福民众。创建了青山土地流转专业种植合作社,加强农村经济转型,投资2万元,购置了优质樱桃树苗,提供给农户,建设了标准化大棚种植早熟樱桃,目前种植樱桃600余亩。同时本村种植板栗400余亩、花椒300余亩,养殖合同鸡、合同鸭等畜禽养殖基地2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硬化村内道路、抓好沼气池建设,村村通水、电、路通达率100%,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一所,新农合参合率9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享受低保58人。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改善小学教学环境,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全村劳务输出稳定在200人以上。投资6万元,大力发展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安装各种健身器材10个,修建篮球场一处,建设高标准文化活动室一处。开展评选“好媳妇”、“致富能手”、“和谐五好家庭”等活动,通过典型带动,全村村民的文明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村级经济发展更加科学,农民致富的路子更加宽广,全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高庄村

  高庄村位于北庄镇西北部,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环境优美、风光独特。全村共有居民480户,人口1578人,耕地面积1400亩,林地面积2000亩,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750多元。全村党员总数42名,两委班子6人。   近年来,该村依托国家地质公园的区位优势,大搞旅游开发,实施了绿色果品、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综合发展模式,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生态农业是高庄村支柱产业,村内有板栗、柿子等绿色果园1000余亩。先后筹集资金,硬化村内道路10公里,建花池8个,垃圾池2处,公厕2个,完成了道路硬化、文明一条街亮化、村内绿化、环境美化等硬件设施。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一所,新农合参合率93%,新农保参保率60%,享受低保人员46名,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全村劳务输出稳定在600人以上。在此基础上,积极加大文明生态村创建的群众参与度,印发了大量宣传材料,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在全村逐步形成了“风淳人正环境美、人勤貌秀致富新”的良好气象。同时,该村紧紧依托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山林杂果、奇松怪石、地方风味小吃等传统的民营项目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东庄村

  东庄村位于北庄镇东南部,下辖上东庄、下东庄、潘庄、土罐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724户2720人,耕地面积1519亩,林地面积6000亩,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980元。全村党员总数43名,村“两委”班子6人。   东庄村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北抱路从境内穿过。该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境内主要以种植花生、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主,林果以板栗、柿子、花椒等为主,已发展板栗1000余亩,花椒800余亩。目前已发展成立了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益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村内道路主干道基本实现硬化,村村通水、电、路通达率100%,建设了文明一条街,安装路灯38盏,其中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新建沼气池30个,新打深眼机井1眼,新建拦河坝4个,建设标准化甲级卫生室一所,规范化小学一所,新农合参合率100%,新农保参保率80%,享受低保人员110名。先后争取、协调资金40多万元,对东庄至潘庄村2.4公里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全村劳务输出稳定在800人以上。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全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东洋泉村

  东洋泉村位于北庄镇北部,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居民370户,人口1405人,耕地面积1034亩,林地面积3000亩,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22元。全村党员总数40名,村“两委”班子4人。   近年来,东洋泉村“两委”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结合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村级各项公益事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造福村民。特色生态农业是东洋泉村支柱产业,村内有板栗、柿子等绿色果园1000余亩,花椒300余亩。进一步提高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筹集资金50多万元,硬化村内道路7公里,抓好沼气池建设,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村村通水、电、路通达率90%,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一所,新农合参合率90%,新农保参保率70%,享受低保人员32名。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全村劳务输出稳定在300人以上。开展了以清理垃圾、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垃圾池4处,公厕3个,种植草坪4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积极加大文明生态村创建的群众参与度,印发了大量宣传材料,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科学,农民致富的路子更加宽广,全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北庄村

  北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樱桃种植示范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38人,898户。   北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樱桃种植示范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辖10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97人,898户。耕地面积1600余亩,林地面积3000余亩。201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人均纯收入7224元。村“两委”班子6人,共有党员93名。先后获得枣庄市“经济百强村”,山亭区“先进党支部”、“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该村以商贸、养殖、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立足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充分发挥宏亮樱桃协会、蜂业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建设了火樱桃、板栗和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樱桃大棚100多个,发展板栗1000余亩。全村发展经济作物面积3200余亩,养殖户60户,年养殖产值1000万元,可实现效益200万元。成立了誉诚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提升种植规模和档次,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沿街商铺300余家,今年又规划建设沿街商品房5290平方米,新增从事运输、餐饮、贸易、服务等三产服务业的个体工商业60余家。规划建设了集集贸、商品交易及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贸市场“伊人商贸园”。目前正在积极配合镇驻地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净化、美化生态环境。借助小城镇开发的有利契机,积极改变农村住房环境和生活条件,规划建设了伽河新农村花苑、福华公寓及巨龙新区工程,实施了村庄道路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修生产路4000米,实施西伽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硬化村内道路7000米,安装路灯50余盏。村内配有文化活动室和标准化健身场1个,学校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严格落实困难群众帮扶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900余人。   

上十河村

  上十河村位于北庄镇东部,毗邻抱犊崮风景区,环境优美、风光独特。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5亩,现有住户439户,常住人口1766人。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568元,主要经济来源是山林果业。全村党员总数43名,“两委”班子5人。   近年来,上十河村两委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使村、组级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依托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区位优势,实施了绿色果品、生态农业的综合发展模式,以板栗、花椒等为主的经济林迅速发展,板栗种植面积600余亩,花椒400余亩。进一步提高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内道路、抓好沼气池建设,村村通水、电、路覆盖率达90%以上。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一所,新农合参合率90%,新农保参保率80%。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全村劳务输出稳定在500人以上。先后筹集资金40多万元,硬化进村道路5.5公里。大力发展文体设施建设,抓好“农家书屋”建设,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村民群众树立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争创文明村、文明户。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修建垃圾池3处,沿街绿化30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下十河村特产大全




下十河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