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辖乡。1950年建皤滩乡,1958年改管理区,1959年设置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3.5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1.4万。临(海)石(柱)公路过境。辖金坑口、枫树桥、大丘田、前陈、后地、桥头、前园、格坑、山下、长埂、皤滩下街、下洪、皤滩上街、吕前、汤坎头、万竹口、万竹王、董坑、陈山头1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有银杏、柑橘、茶叶、蚕茧。工业有花岗岩、刀具、木制工艺等产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4万人 | 67平方公里 | 331024204 | 318000 | 0576 | 查看 皤滩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皤滩村 | ·仙居旅游·仙居特产·仙居十大特产·仙居十景·仙居名人·台州 | 0 |
---- |
查看 皤滩村谷歌卫星地图 |
朱姆溪村 | ·仙居旅游·仙居特产·仙居十大特产·仙居十景·仙居名人·台州 | 0 |
---- |
查看 朱姆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金董坑村 | ·仙居旅游·仙居特产·仙居十大特产·仙居十景·仙居名人·台州 | 0 |
---- |
查看 金董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板桥村 | ·仙居旅游·仙居特产·仙居十大特产·仙居十景·仙居名人·台州 | 0 |
---- |
查看 板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韦羌村 | ·仙居旅游·仙居特产·仙居十大特产·仙居十景·仙居名人·台州 | 0 |
---- |
查看 韦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吕前村 | ·仙居旅游·仙居特产·仙居十大特产·仙居十景·仙居名人·台州 | 0 |
---- |
查看 吕前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万竹王村 | ·仙居旅游·仙居特产·仙居十大特产·仙居十景·仙居名人·台州 | 0 |
---- |
查看 万竹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汤坎头村 | ·仙居旅游·仙居特产·仙居十大特产·仙居十景·仙居名人·台州 | 0 |
---- |
查看 汤坎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万竹口村 | ·仙居旅游·仙居特产·仙居十大特产·仙居十景·仙居名人·台州 | 0 |
---- |
查看 万竹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格坑村 | ·仙居旅游·仙居特产·仙居十大特产·仙居十景·仙居名人·台州 | 0 |
---- |
查看 格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山下村 | ·仙居旅游·仙居特产·仙居十大特产·仙居十景·仙居名人·台州 | 0 |
---- |
查看 山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安洲街道 |
安洲街道地处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主城区,东毗福应街道,南邻南峰街道,西接官路镇,北连磐安县、天台县。现安洲街道驻地在西门村原“仙居县第三小学”旧址。 光绪仙居县志载有:“安洲山在县东南五里,旧名管山,又名九旬。上有潭,按旧志,唐武德中,僧灌顶讲经于此。时渔者甚众,顶劝止之,忽一夕风雨,旦视之,则为洲矣。故更今名。” 在1949年前,管山的南边是一条永安溪的分支流,和管山北边的永安溪主流一起,围绕管山成洲,可以理解为永安溪的洲,称为安洲。街道以此为名:“安洲街道”。 - 基本概况 安洲街道成立于2003年5月,由原城关镇划分设立三个街道而来。安洲街道行政区域面积48.3平方公里,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来。境内山清水秀,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王温故居所在地,是王道人升天典故的发生地。街道下辖2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现有总人口4.1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2万人,有耕地面积6299亩,山林面积51072亩。 - 村居列表 市桥村、西门村、西郭垟村、全塘、下垟陈村、石卡村、直屋村、西灿村、下园村、大庙前村、炉兴村、坚固村、三桥村、杜婆桥村、西周村、岭下张村、岭脚村、螺蛳田村、路口村、完山头村、柱岩村。 - 区域经济 安洲街道成立近5年来,抢抓机遇,奋勇拼搏,依靠勤劳智慧的安洲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街道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7亿元,财政总收入731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94元,位居全县前列。 安州街道掠影 工业经济发达。安洲街道是全县唯一省批保留工业园区——中国工艺礼品城所在地、是浙江省白银市场集散地。初步形成了以工艺礼品、医药化工、橡塑、白银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产业体系。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75亿元,规模上企业34家,其中列入县“2112”工程企业9家,规模上企业完成总产值8.63亿元。 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岭脚村杨梅质优味佳,供不应求。高山西瓜、高山蔬菜产销两旺,城郊型绿色蔬基地实现了规模化、无害化种植。杨梅深加工发达,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扬眉饮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多个杨梅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农产品金奖。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街道内有白银、服装、果品、物流、木材等各类专业市场,其中浙江白银市场是省内最大的白银专业市场,西门果品市场、西门木材市场、小商品城等都在全县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是全县重要的商贸集聚区。 |
南峰街道 |
福应街道组建于2003年5月。辖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下辖48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287个村民组),常住人口6.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97万人,农业人口3.5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71.7%)。辖区地形结构较为复杂,有山区、半山区、平区、城区、郊区。耕地总面积1.5万亩、山林面积12万亩。 - 党的建设 福应街道目前在册中国0党员1545人,拥有基层党组织129个,基层支部和党员总数都是居全县首位,街道党工委坚持以经济建设和街道的工作重点为中心,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部的工作债效为重点,积极探索街道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是抓好干部素质提高工程,依把街道党校和街道素质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街道村两级干部的培训教育; 二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进一步规模村级组织的工作行为,夯实党在基层基础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务实为民,清廉的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作风,认认真真执政,实实在在做事,街道依托把民情投诉中心的这一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提升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 民营企业 福应街道是仙居县的重要工业基地,全县“一城四园”的主体就在辖区内,全县永安、现代二个主要工业园区,分布在福应街道的35省道沿线,街道有各类企业189家,其中规模上企业有100多家。2006年完成工业基础性投入2.8亿元,2007年完成3亿多元;2006年街道实际工农业总值20亿元,其中工业产业19.6亿元,财政总收入1059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00万元。街道企业结构分布合理,橡塑化工、工艺等行业较多,形成了比较科学的发展模式。 - 特色农业 全街道有耕地1.5万亩,山林12万亩,建有农业生产示范基地6个,杨梅、蜜梨、桃3个等水果获得绿色认证,其中杨梅为1.2万亩,是仙居县四个杨梅主产区之一,目前投产的有5000亩。2006年被浙江省林业厅确定为“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桐桥村杨梅基地是“中国杨梅之乡”的主产区之一。桐桥村光杨梅一项收入就达9400元,仅此一项街道农业人口就增收1200元左右,2006年全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13元。 - 教育事业 福应街道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仙居县五所城区小学有:第二小学、第四小学、第五小学,三所小学在福应街道。2007年通过台州教育明星乡镇验收,第四小学迁建正在规划当中,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空间巨大。 - 人文景观 福应街道是仙居县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区域之一。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目前拥有东岭晓钟、摩崖石刻大佛字、大兴寺古寺、送龙山岩画……等名胜古迹和景点,它能带动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大兴寺:距今已有1800多年,比天台国清寺早400多年,在城区边上的 灵感寺:在城区边上,距今有1000多年。 东岭晓春:仙居八景之一 南峰眺艇:仙居八景之一 迎晖门:目前仙居县城旧城保存最完整历史文物。已成为福应街道的古标志性建筑,永安街的 石柱灯:在永安街,是全省孤迹文物。 石牛:山水合一的自然风光。 在东南三里,俗以一峰南立故名“南峰山”,其巅四面轩舒,山水环拥,为邑人游览之最。上有浮图曰南塔 ,又有桃花洞。有诗云:“山上青天山下溪,白云流水两相宜,丹成共尔南老,采撷松枝亦疗饥”。其巅为兴道院,有陈古灵祠,又有涵清亭,蓝光、趋稼二轩,采芝、济美二堂,及蒋氏之鉴玉堂,张氏之翠微阁,郭氏之冲庵,陈氏之碧西山房,今皆圮。“南峰山”为街道属地,所以称“南峰街道” - 基本概况 浙江省仙居县南峰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3年5月29日,位处县城南部。总面积36.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总面积26663亩,园地面积5033亩,耕地面积4542.9亩,总人口48937人,街道辖2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5636元。 - 旅游资源 街道旅游景点众多,资源丰富,南峰古塔巍巍耸立,南峰眺艇名闻遐迩;永安溪漂流沿途风景优美;石苍洞被《天龙八部》、《大旗英雄传》、《红日》、《抗偻英雄戚继光》等多部著名影视剧拍摄外景地。 - 村居列表 南门村、小南门村、水孔头村、南门村、小南门村、柴岭下村、管山村、下陈村、上应村、浮石园村、东坑村、下佃山村、卜家岙村、赵岙村、黄湖村、东岸村、船山村、清口园村、石板路村、下垟底村、上童村、下新屋村、下郭村、黄坦树村。 - 农业特色 街道特色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街道种值杨梅面积达4000多亩,使村民的收入不断地增加。利用杨梅基地,大力发展杨梅果园观光游,效果明显。如赵岙村的600亩杨梅基地在杨梅采收期间,共接待来自上海、江苏、杭州、宁波、台州等地的游客达10000多人次,游客的增加,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收入的增加。2007年,该村杨梅人均收入达1万元左右。 |
福应街道 |
在仙居县东1公里处,有一山称“福应山”。阴阳家谓其居邑龙首,得地之胜。居人建浮图(佛塔)其上,自是取青紫(青绶紫绶,官印的丝带,指官爵)不乏焉。有尽美亭,其下枕溪,岩具、山壑俱秀。现此山是福应街道属地,故取名为“福应”街道.福应街道在仙居县城关的东部,西边与安洲街道、南峰街道为邻,南边是下各镇,北边与天台县与广度乡为界,东边与台州市重镇临海市接壤,是仙居县的东大门。。 福应街道组建于2003年5月。辖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下辖48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287个村民组),常住人口6.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97万人,农业人口3.5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71.7%)。辖区地形结构较为复杂,有山区、半山区、平区、城区、郊区。耕地总面积1.5万亩、山林面积12万亩。 - 党的建设 福应街道目前在册中国0党员1545人,拥有基层党组织129个,基层支部和党员总数都是居全县首位,街道党工委坚持以经济建设和街道的工作重点为中心,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部的工作债效为重点,积极探索街道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是抓好干部素质提高工程,依把街道党校和街道素质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街道村两级干部的培训教育; 二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进一步规模村级组织的工作行为,夯实党在基层基础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务实为民,清廉的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作风,认认真真执政,实实在在做事,街道依托把民情投诉中心的这一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提升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 民营企业 福应街道是仙居县的重要工业基地,全县“一城四园”的主体就在辖区内,全县永安、现代二个主要工业园区,分布在福应街道的35省道沿线,街道有各类企业189家,其中规模上企业有100多家。2006年完成工业基础性投入2.8亿元,2007年完成3亿多元;2006年街道实际工农业总值20亿元,其中工业产业19.6亿元,财政总收入1059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00万元。街道企业结构分布合理,橡塑化工、工艺等行业较多,形成了比较科学的发展模式。 - 特色农业 全街道有耕地1.5万亩,山林12万亩,建有农业生产示范基地6个,杨梅、蜜梨、桃3个等水果获得绿色认证,其中杨梅为1.2万亩,是仙居县四个杨梅主产区之一,目前投产的有5000亩。2006年被浙江省林业厅确定为“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桐桥村杨梅基地是“中国杨梅之乡”的主产区之一。桐桥村光杨梅一项收入就达9400元,仅此一项街道农业人口就增收1200元左右,2006年全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13元。 - 教育事业 福应街道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仙居县五所城区小学有:第二小学、第四小学、第五小学,三所小学在福应街道。2007年通过台州教育明星乡镇验收,第四小学迁建正在规划当中,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空间巨大。 - 人文景观 福应街道是仙居县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区域之一。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目前拥有东岭晓钟、摩崖石刻大佛字、大兴寺古寺、送龙山岩画……等名胜古迹和景点,它能带动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大兴寺:距今已有1800多年,比天台国清寺早400多年,在城区边上的 灵感寺:在城区边上,距今有1000多年。 东岭晓春:仙居八景之一 南峰眺艇:仙居八景之一 迎晖门:目前仙居县城旧城保存最完整历史文物。已成为福应街道的古标志性建筑,永安街的 石柱灯:在永安街,是全省孤迹文物。 石牛:山水合一的自然风光。 |
横溪镇 |
仙居县辖镇。1958年置横溪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1992年郑桥、溪口两乡并入。位于县境西部,地处永安溪中游,距县城29.2公里。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3.7万。临(海)石(柱)公路过境。辖新碧、郑岩、新罗、道士山、溪口、乌岩头、老屋基、茶坑、横溪上街、横溪下街、五都潘、三枣园、不埠头、后墩头、东山、上沈、俞店、溪头、下沈、朱塘岸、桥亭、张庄、逢仙桥、支兀、直坑、前村、达山下、镇头、苍岭坑、桃山、坎山、竹湖、山岙、后山根、大林、垟头、樟树桥、新坑、坎头、寅头、横岩、金村、上炉、西对、王门庄、上陈、上江垟、下汤、下塘、余村、大道地、上徐、下徐、下陈、河塘、碧丹岩、大爿地、郑桥、西坞、程岙、溪墩、龙岙、秧田、山岙、东坞、人地、横垟、三龙6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农林特产有柑橘、杨梅、茶叶、蚕桑。乡镇企业有建材、农机、木制工艺、商贸、饮食服务等。“苍岭丹枫”、屏风岩、桃源洞为旅游景点。. |
埠头镇 |
仙居县辖乡。1961年设埠头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大陈乡并入。位于县境西部,永安溪北岸,距县城24.2公里。面积69.6平方公里,人口1.6万。临(海)石(柱)公路过境。辖十都英一村、十都英二村、十都应三村、埠头、后里、西兀、西东山、沙岙、李家堰、横路、下油、下溪东、大-庄、三枣、紫岩、洪坑、里林、大平地、黄泥墩、徐庄、对垟、王安、谷庄、寺东、堰头、白泉、半溪、林坑口、大陈、水碓头、三丘田、宝坑、牛龙、小屋基34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水果、药林为主。工业有工艺、建材、饮料等业。. |
白塔镇 |
仙居县辖镇。1956年设白塔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改镇,1992年茶溪、寺前两乡并入。位于县境中部,永安溪南岸,距县城18.4公里。面积115.9平方公里,人口3.7万。交通便利,临(海)石(柱)公路过境。辖东安、大路岸、东山头、下山、茶溪、染团、永安、井头垟、后坑、王山上、西井、上宅、街外、街里、圳口、鱼山、前王、东鲍、前邵、东潘、西暨、上横街、吕桥头、白塔上街、白塔下街、后应、马坎头、下崔上宅、下崔中宅、下崔下宅、金店、后垟、西里、厚仁上街、厚仁中街、厚仁下街、前垟、高迁上屋、高迁下屋、垟百辽、东垟、上叶、良潭、下横街、居岙、沙坑、山背、上项、抱上、前塘、东村、下塘上、下塘下、周岙、寺前、溪田、下朱、关后、关金、塘辽、金桥、王户、祝庄、万金、上邵、董岙66个村委会。农业以生产水稻、小麦为主,盛产柑橘、枇杷。乡镇企业有木制工艺、机械修造及其他服务行业。境内西罨寺为省级旅游风景区。. |
田市镇 |
仙居县辖镇。1950年建田市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改镇,1992年李宅乡并入。位于县境中部,永安溪南岸,距县城13.4公里。面积92.8平方公里,人口2.6万。临(海)石(柱)公路过境。辖岩塔头、新屋、田垟湖、水各、上溪、后湖、田头项、后项、田市上街、田市下街、吴桥上、溪头、东周、官岭坑、大溪陈、上新屋、吴桥下、东园、下加庄、下新屋、前溪、垟岙、水口山、蔡坎头、下罗、潘岩坦、后汪、高岭口、大市岙、陈坦头、西溪、罗鸟头、李西山、李宅、官田坑、裘山、徐山、街下、谷岙、里坎头、下步头、王山、柯思上宅、叶山、柯思下宅、柯西山、塘员、东岸溪、前坑、碗厂、下曹、陈毛坑、公盂、苍山、九江55个村委会。以生产粮食为主,兼营林业。有木制工艺、建材、商贸、饮食服务等行业。. |
官路镇 |
仙居县辖镇。1958年称红旗公社,1961年更名官路公社,1984年改官路乡,1991年建官路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2万。临(海)石(柱)公路穿境而过,仙居至义乌公路起点于此。辖永狮、萍溪、西陈、坑口垟、官路、大方垟、石井、白岭脚、下王、增仁、桂坑、长塘、乌塘、新桥、叶沙田、管山头、后里吴、寺前万、北岙、乌眉潭、林塘岸、长岗脚、东张、大筻、郑固、上坪、王坑、大湾、田木29个村委会。农业以水稻、水果、药材为主。工业有木制工艺、饮料、机械、建材等业。. |
下各镇 |
仙居县辖镇。1958年称湖山管理区,1961年建下各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改镇,1992年怀仁乡并入。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交通方便。辖下各一村、下各二村、下各三村、下各四村、下各五村、下各六村、下各七村、下各八村、下各九村、新建、里基岙、黄梁陈、上官、前潘、下垟、下山头、步团、岩头下、下王沈、西郊、下高、坎头、后田坑、羊棚头、外湾、东岙、路北、路南、东塘、山下英、西垟、杏村、后垟田、杨砩头、马垟、吴家井、双楼、西六、独山、瓜州、塘头、新路、湖其园、虎坦、下张、后冯、下华、里积路、张店、林下、镇桥、百步塘、上王亭、-田、社山55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盛产甘蔗、柑橘。工业有机械、工艺、建材等业。明朝刑部尚书应大猷生于此。. |
朱溪镇 |
仙居县辖镇。1958年建朱溪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建镇,1992年大洪、岭梅、溪上三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南,距县城17.8公里。面积185.7平方公里,人口3万。有公路直达县城。辖官屋、大园、江上一村、江上二村、后岸、岩前、下交岙、南塘、小园、田垟、朱溪一村、朱溪二村、朱溪三村、朱溪四村、平院、大山、盘坑、朱家岸、龙皇堂、山后陈、上王周、栗树园、大塘岸、王塘、大洪、前周、石人、后塘、垟口、板辽、下郑、上郑、北山、下塘、西井、大邵、包下、郑坑、溪上、金庄、岭上、沙头、河口、下加山、郑加山、梅岙、利坑、大加、上岙、岭根、连头、张山、苦竹平、丰田54个村委会。农业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农林特产毛竹、茶叶。矿产资源有叶腊石等。工业有工艺木雕、建材、农机、制茶等。. |
安岭乡 |
仙居县辖乡。建国初为缙云辖地,1956年建安岭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设公社,1962年7月划归仙居,1984年改安岭乡。位于县境西南,永安溪源头,距县城50公里。面积50.0平方公里,人口1.1万。有公路直达县城。辖横岭、上宅、表门、新官、上门楼、吕坟、柏塘、塘里、徐村、金坑口、章*.、下里、后塘、金岙、下会、西岭后、西溪、麻山、四联、石舍、西斜、陈坑、雅楼23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薯为主。农林产有蚕桑、乌桕、茶叶等,曾被誉为“乌桕之乡”。有珍贵稀有树种长叶榧5万余株。花岗岩、陶土储量丰富。. |
溪港乡 |
仙居县辖乡。1949年为缙云辖地,1956年建溪港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62年划归仙居县,1984年改溪港乡,1992年陈岭乡并入。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41.8公里。面积108.7平方公里,人口1.7万。仙(居)安(岭)公路过境。辖上麻、横山、外位、楼下王、双港、坑边、子田、永联、叶岩头、金坑、黄辽、塘屋基、前庄、黄坑、金竹南、曹溪、三溪、石柱山、小叶山、下麻、曹店、永溪、金竹岭脚、麻车坑、土地岩、硝岩、金竹叶、塘弄、车寮、安山、栗树坑、里坑里、曹山、百花、仁庄、上胡岭、牛胡坑、大园38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黄豆为主,林业有板栗、乌桕、油茶、茶叶、毛竹等。金坑村的“白马茶”名载史册。. |
湫山乡 |
仙居县辖乡。1949年建湫山乡,1958年为管理区,1961年设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方宅、杨岸两乡并入。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35.8公里,面积115.7平方公里,人口1.4万。临(海)石(柱)公路、仙(居)安(岭)公路过境。辖黄泥山、湖头、官里、下岸、上村、方宅、南坑、芭蕉坑、大坑、长加坑、高余、溪口张、湫山、四都、上田、沙地、上湖、前山、外塔溪、山后坑、牛脚、长溪、陈溪、抱弄、东回、陈村、陈上官、杨岸、大岭脚、高池、上湾、雅溪32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林业以油茶、杨梅为主。. |
淡竹乡 |
淡竹乡 仙居县辖乡。1949年建淡竹乡,1958年改淡竹管理区,1961年设淡竹公社,1984年改淡竹乡,1992年上井乡并入。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26.2公里。面积211.6平方公里,人口1.2万。有公路与临石公路相接。辖下叶、下齐、石盟垟、下陈朱、尚仁、冯科头、南木坑、西庄、山头吾、下郑、下芦、林坑、叶坑、昔下溪、朱坑里、黄坦、淡竹、沙湾、余坑、金山、齐坑、辽车、油溪、上井、龙潭头、吴山后27个村委会。有铅、锌、砩石等矿藏。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7.7%,山陡林茂,峡谷深幽,风景秀丽,是省级风景区之一。植物资源丰富,被列为仙居县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 |
皤滩乡 |
仙居县辖乡。1950年建皤滩乡,1958年改管理区,1959年设置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3.5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1.4万。临(海)石(柱)公路过境。辖金坑口、枫树桥、大丘田、前陈、后地、桥头、前园、格坑、山下、长埂、皤滩下街、下洪、皤滩上街、吕前、汤坎头、万竹口、万竹王、董坑、陈山头1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有银杏、柑橘、茶叶、蚕茧。工业有花岗岩、刀具、木制工艺等产业。. |
上张乡 |
仙居县辖乡。1949年设上张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1.3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1.3万。仙(居)温(州)公路经此。辖米坑、坦头、田垟陈、大张、四岙湾、汤口、邵弄、马安山、上张、善音、姚岸、滕山、六亩田、方山、央弄、上林、西塘、朱思岙、对岙、潘山、杨柳下、树岙、滕庄、奶吾坑、竹园下、徐坪、昔下、东溪、茶园、里屋、太如平、苗辽32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盛产毛竹、木材、茶叶。主要企业有编织、竹木工艺。. |
步路乡 |
仙居县辖乡。1949年设步路乡,1958年建步路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6.9公里。面积71.8平方公里,人口1.5万。仙(居)温(州)公路过境。辖响岩、上余、步路、荷岙、西炉、白岩、新庄、七里、观音岩、徐岙、连山、木杓头、王宅、外宅、和尚扇、叶山、下垓、下抱、圣塘、后裘、石盟盂、大畈、湖山、下坑24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盛产杨梅、枇杷。工业有酿酒、造漆、化工、饮料等产业。风景名胜有狮子洞。. |
广度乡 |
仙居县辖乡。1958年设广度管理区,1968年改公社,1970年更名朝阳公社,1981年复名广度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距县城10.4公里,面积78.5平方公里,县公路直达于此并与临石公路相接。辖后辽、王招岭、东里、三井、上桥、瓦窑头、塘岙、宋口、宋家山、里岙、路坑、叶家山、牛栏头、平垟、西角、水口、王田、大道平、铁炉、广度、下潭坑、祖庙、周坑、中央坑24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和高山蔬菜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元参、玉竹等。. |
大战乡 |
仙居县辖乡。1949年设战车乡,1962年建大战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对山乡并入。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8.8公里。面积61.8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交通方便。辖峡岭坑、后马、下方垟、樟树下、车头、格垟、大战、地村、火坦、白岩、下满、下叶溪、桐山、仙金、前进、下英、上马、马大仁、林加山、山吾头、马加田、桐员、大战索、长马扇、高田、丈婆山、对山、丈岩头、板仓、外村30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兼营林业,产有板栗、茶叶、蚕桑。境内砩石矿储量较为丰富。工业有建材、化工、机械等产业。. |
双庙乡 |
仙居县辖乡。1951年设双庙乡,1961年建公社,1970年更名双丰公社,1984年改双庙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58.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仙(居)朱(溪)公路过境。辖下支、公平、解放、西吕、西马、石壁、上王一村、上王二村、上王三村、上王四村、大岙、长岗山、车路头、上料、寺前、方山岭、方岩下、各山、羊麻坑1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黄花菜、花生、芝麻等。工业有机械、铸造、工艺等业。宋末元初,著名诗人翁一瓢隐居于此,著有《一瓢诗稿》传于世,代表作《四时读书乐》被收入《四库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