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烟台 >> 莱州市 >> 朱桥镇

朱桥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朱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朱桥镇简介

  " 朱桥镇面积149.4平方 公里,人口7万,位居莱州市东北部。
   镇政府驻朱桥而得名(明洪武二年,杨姓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杨家庄。清初,村庄扩大,村中有一条大沟,为交通便利而修建一座红石桥,村名由此而更名朱桥)。现辖村,1937年属掖县第五、六、七区和招远县,建国初期,分属掖县第五区(午城区)、十区(梁郭区)和十一区(保旺区)和招远县,1956年底,分属掖县朱桥区、平里店区和招远县;1958年8月,分属新成立的朱桥、梁郭、苗家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称朱桥镇、梁郭镇、苗家乡。1995年9月,改称苗家镇。2000年12月,梁郭镇、苗家镇的20个村并入朱桥镇(中心镇)。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7万人 149.4平方公里 370683102 264000 0535 查看 朱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朱桥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朱桥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文昌路街道

  山东省莱州市文昌路街道位于胶东半岛渤海湾畔,地处莱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置,辖33个村(居)委会,9个城市社区居委会,人口8.5万人,辖区面积44.1平方公里,是山东省明星街道。近年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1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16万元。区域经济结构日臻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2.6:36.4:61.0。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100万美元,其0口2021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80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43万美元。   辖33个居委会(村):西南隅、西北隅、东南隅、北关、南关、东北隅、东关、西庄头、东庄头、塔埠、东升、西三岭子、南五里、东三岭子、北五里、蒲家洼、饮马池、仲家沟、钟家疃、后杨、前杨、毛家庄子、碑坡、后店子、徐家疃、东尹家、东洼子、十里庄、崖上、大岚张、后河、傅家桥、前店子。   -   沿革   文昌路街道前身为莱州镇,历史悠久。据古遗址考证,6000多年前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尧舜时为莱夷地,夏为过国地,商为莱侯国地,周春秋时为莱子国地。周灵王五年(前567年),称东莱。战国时为齐掖邑。秦汉以后,历代为东莱郡、掖县、光州、莱州治所。1931年以来先后为掖县第一区,城关区、城关公社,莱州市莱州镇、文昌路街道。   -   由来   文昌路街道因驻莱州市文昌路而得名,而文昌路则渊源于莱州古城东南隅埒门上的文昌阁。   辖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厚。   -   旅游资源   大基山景区   位于莱州城东南10公里处,古称东莱山。主峰大基山,海拔479.6米,另有海拔300米以上峰顶10个。东西北三面山势险峻,南边有一出口,名南山门,入山后即道士谷。道士谷方圆5平方公里,土肥水美,风光旖旎。冬天多不结冰,夏天凉爽宜人,植被繁茂。《史记》载:东莱山与华山、首山(在山西永济)、太室(河南嵩山)、泰山齐名,为“天下名山”。大基山除风光秀美外,还承载着自上古过国以来丰厚的文化。秦皇汉武曾到此山祭神访仙。道教文化发祥于此。从这儿走出的道家名人有汉代道人王昌安、十六国时期道人成公兴、北魏时期道人王道翼等,金代全真道首王重阳曾在这里讲道修练,并兴建了先天观。此后历代在此-和定居的名人、学士有南陈后主陈叔宝的皇后沈婺华(法号观音)、唐王李世民之子李泰、北宋莱州知州赵明诚与夫人李清照、明朝国师姚广孝、清朝地方-郑板桥。历代人文遗迹,使东莱山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莱州故城   自战国时期起莱州是历代州、郡、府、县治所,为一方重镇。旧时,城防有周9里、高3丈5尺、厚2丈4尺。砖石城墙,护城河深2丈,俗称“铁打的莱州”。府、县衙署规模宏大。教育设施有东莱书院、北海书院。宗教场所有北门里城隍庙、东关天齐庙、西门里县文庙、东门里府文庙、北关十五殿、南关两公寺、火神阁、东北隅千佛阁等。最高建筑有状似天安门的鼓楼,登楼俯瞰,全城景色尽入眼底。千佛阁汇集唐代以来大量文物、文献。高大的汉白玉牌坊有三拱门、五拱门的旌表坊、功名坊、记事坊、节妇坊等64座之多。这些古迹,有的拆除,有的正在修复。   -   名人   境内人文荟萃。自初唐以来,辖区历代科举共考取进士81名,举人269名。被朝廷授以知县以上官职的230多人,其中尚书9人、宰相5人。历史上著名的有:唐初诗人王无竞,宋初太原郡王凤翔、节度使王景清、状元王俊民,明内阁首辅毛纪、吏部尚书赵焕、著名书法家刘耳枝,清初国史院大学士张端、江西道监察御史李森先、著名学者赵士哲、著名书画家张士保,清末著名外交家和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吕海寰、《清史稿》总纂柯劭忞之母——著名女诗人李长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张恕琳,民国时期山东省长林宪祖、山东河务局长兼山东运河工程总办后任北京政府教育次长的林修竹,抗美援朝时期“特等功臣”孙永昌等。   王俊民(1036~1063)。今莱州城北关人。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状元,为应天府发解官。嘉祐八年(1063年),仁宗皇帝患病,曹皇后临政传旨令王俊民出任主考官,上任后不愿与首席主考官沐从同流合污,被秘密处死,造成冤案。   毛纪(1463~1545)。明代重臣,今莱州城区东南隅人,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成化二十四年(1488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学士。历任户部侍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著有《鳌峰类稿》《海庙集》《密勿稿》《荣辞录》《归田杂识》,并参与纂修第一部《莱州府志》。至今民间仍流传着毛阁老的许多传说,蒲松龄的《姊妹易嫁》也取材于毛纪的传说。   赵焕(1541~1619)。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今莱州城区文昌街道西南隅人,历任乌程知县、工部主事、御史、顺天府丞、左佥都御史、工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刘重庆(1579~1632)。明末著名书法家,今莱州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历任献县令、御史、大理通政、户部右侍郎。   吕海寰(1843~1927)。清末著名外交家,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今莱州城西南隅人。清同治六年(1867年)中举,历任工、兵、外务部尚书等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驻德国、荷兰大使。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任命吕海寰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此后-开展国内、国际救济活动,赢得社会一致赞誉。著有《奉使金鉴》《庚子海外纪事》。   -   农业   农业特色明显。“大岚张杏”、“五里樱桃”、“莱州月季”久负盛名。东方食品、康佳冷藏、春达保鲜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了区内农业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万通科技园是省政府“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东南隅、东北隅、北关等村(居)是烟台市委、市政府首批小康示范村。区内各村(居)正在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工业   工业基础雄厚。区内已形成以水产品、农产品、肉食品、草编工艺品、服装、服饰品、机械加工、绿色环保建材制品为主的深加工体系,其中水产品、农产品及服装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欧盟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   商业   商业市场活跃。“莱州大集”闻名胶东,市场商品云集,人流如织,区内拥有文昌商贸、万通批发、北关建材、南关建材、万通花卉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主要经营水产品、蔬菜、肉食品、百货、装饰建材、日用杂品类的批发与零售,营业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工商经营户3400余家,日交易额在100万元以上。   -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完善。街道位居市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已建成艺苑小区、教育路小区、汇泉花园等多个大型居民住宅区,文苑星城、文博苑等高档居民住宅小区正在快速建设,区内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设施一应俱全。文泉东路、文化东路、光州路、云峰北路、北苑路等城市主干道全面完成改造。   交通运输便捷。距威乌高速路入口处仅1.5公里。东临烟台港、烟台机场130公里,南距青岛机场、火车站、港口仅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西靠大莱龙铁路3公里,北离国家级一类对外开放口岸20公里。旅游资源丰富。区内拥有大基山、千佛阁等众多旅游景点。群山环绕的大基山森林公园,方园五公里,道教圣地道士谷也坐落于公园内。金元时代全真教七真人中的邱处机和刘长生都曾在这里修身养性。邱处机于金泰和四年的摩崖诗刻保留在西山腰上,书圣郑道昭极负盛名的《置仙坛诗》也镌刻在此,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稀世珍宝。  

永安路街道

  永安路街道位于莱州市中部。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街道办事处驻莱州城区西关。  战国以前,即有人在此居住。明初,扩建莱州城,居民增多,因位于旧城西门外,故名西关。1966年,以嘉言更名红卫。1977年,恢复原名;西关。1988年12月,撤销莱州镇,以莱州路为界,设立两个街道办事处,路西为永安路街道办事处。  【政区】   永安路街道辖17个居委会(村):大原家、小原家、亭子、西关、花园北流、前北流、海庙姜家、海庙于家、海庙孙家、西小于家、海庙坡子、扬务沟、工农、五个庄、西山张、果达埠、五里候旨。  

三山岛街道

   【简介】 位于莱州市北部。面积158.2平方千米,人口7.3万。因街道办事处驻三山岛而得名(明朝嘉靖年间,郭、王、施三姓自上海崇明岛迁此立村,因靠近三山岛,故名)。  【政区】 辖57个居委会(村):三山岛、山前、凤凰岭、龙泉、西北、街西头、孙家、天王庙、新合、西南庄、东北、东南、单山、后邓、腰王、前邓、北潘家、小张家、大张家、光明、后吕、西海岭、西岭、吴家庄子、沙岭、西迟家、埠南尹家、小朱家、前吕、夏家、诸冯、王贾、过西、汪里、仓北、仓东、仓西、仓南、西尹家、河北院上、崔家、马坊、徐家、大沙埠庄、河套张家、沙沟、河套赵家、北蔡家、财粮、水南、河口、寨里武家、北杨、南杨、史家庄、宗家、永盛埠。  【沿革】 现辖村,1938年属掖县第四区。建国初期,属掖县第十区(西由区)。1956年,成立三山岛耕作区,属西由人民公社。1984年属西由镇,1987年11月由西由镇分出三山岛、凤凰岭(向阳岭)两村成立三山岛镇。1998年12月,撤镇设街道办事处。2000年12月,区划调整,将西由、过西两镇合并到三山岛街道办事处。  

城港路街道

   位于莱州市中部。面积99平方千米,人口5.7万。街道办事处驻城港南路1187号。206国道、三(山岛)蓝(村)公路、莱(州)海(阳)公路、玉朱公路纵横交错,距莱州港20千米。[1]   政区   辖64个居委会(村):大原一村、大原二村、大原三村、朱旺、海新庄、东大原、碾头、官庄、邱家官庄、连郭庄、二十里堡、西朱杲、东朱杲、大原杜家、路个庄、小原、小原高家、谢家、小原王家、林家官庄、淇水、小淇水、西泗河、东泗河、小朱杲、河套、三教北流、林家北流、西郎子埠、十里堡、岔道口、阎家疃、东郎子埠、朱由一村、朱由二村、朱由三村、朱由四村、海村、沈家、上官刘家、路宿郑家、路宿、路宿曲家、肖家、叶家、朱家村、上官李家、小辛庄、霍旺、崖头由家、三教、崖头孙家、崖头韩家、草坡、崖头刘家、柳林头一村、柳林头二村、柳林头三村、大新庄、三间房、大朱石、马格庄、军寨址、前朱石。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沿革   以路名而得名。1938年分属掖县第一、三区。建国初期,分属掖县第二区(临城区)、三区(沿海区)和六区(西障区)。1956年底分属掖县双山区、大原区和平里店区。1958年8月,成立大原、朱由人民公社。1959年2月,朱由公社并入大原人民公社。1962年5月,恢复朱由人民公社。1984年4月,社改乡,1985年3月,乡改镇。2000年12月,区划调整,撤销大原、朱由两镇设立城港路街道办事处。   古迹   辖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西汉初年临朐古城遗址位于朱旺村西北部,周围约2公里,有城墙基和城壕遗迹,出土有汉朝的遗物五铢钱、刀剑等。  朱郎埠墓群位于东朱杲村东北约1.5公里朱郎埠上。1999年发掘,墓葬31座。时代为战国至西汉,均为土圹竖穴墓。随葬品主要为陶器,有彩绘陶壶、盒,灰陶高柄豆、碗式豆、罐,罕见的陶马、陶俑等。其中彩绘陶器色彩绚丽,有较高艺术价值。出土铜器有剑、镜、印等,还有光色斑谰的玛瑙环等,器物数量近百件。   名人   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孕育了著名的人才。  “一门出三相”。吕蒙正(946~1011)、吕夷简(978~1044)和吕公着(1018~1089)为祖孙三代。今城港路街道军寨子村人,一门出三相,被历代传为佳话。  吕蒙正(946~1011)。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状元,历任将作监丞、参知正事、副宰相、宰相。  吕夷简(978~1044)。吕蒙正之侄。宋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历任绛州军事推官、大理寺丞、通州通判、太常博士、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参知政事、礼部侍郎、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景灵宫使、吏部侍郎、昭文馆大学士、首辅宰相、右仆射,封申国公。先后主编了《宋三朝国史》《三朝宝训》《五朝宝训》《三朝太平宝训》《一司一务敕》《天圣编敕》《景祐宝录》等。  吕公着(1018~1089)。吕夷简三子。庆历年间进士,历任颖州通判、判吏部南曹、崇文院检讨、同判太常寺、天章阁待制兼侍读、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御史中丞、端明殿学士、知审宫院、同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左丞相、右丞相。  

文峰路街道

  文峰路街道位于莱州市南,北与文昌、永安交界,东、南与柞村镇相连,西与虎头崖镇相接。南北最大距离为6.5公里,东西最大距离为8公里,总面积39.9平方公里,耕地2066公顷,辖51个行政村,人口1.9万。办事处驻南十里堡村,距市区5公里。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历史沿革   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明朝中期,夏姓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夏家。清初,官府在此设堡,夏家与临近大道的几家店铺合并,因距掖县城十里,故称南十里堡。清时属寒同区,十里庄社驻地。1931年为十里乡。1956年为南十里堡乡。1958年为南十里堡公社,1959年并入城关公社,1963年恢复。1984年为南十里堡乡,1997年4月为南十里堡镇。2001年2月,更名文峰路街道。   旅游资源   辖区内山清水秀,文化积淀深厚。  云峰山,海拔305米,又名文峰山,位于莱州市东南7.5公里。其主峰三峰并立,酷似笔架,故俗称笔架山。云峰山峰高、谷幽、林茂。“春桃”、“夏槐”“秋枫”为云峰山三时绝景。云峰山以北魏郑道昭摩崖刻石而著称。摩崖石刻多在突出岩石的立面,由山麓到极顶零星分布,共34处,其中传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手书者16处。1984年在魏碑外修建仿宋六角双层排檐碑亭,赵朴初先生题写了“郑文公碑亭”匾额。1977年,云峰山魏碑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法家,人称“一代文宗”,曾任国子监祭酒、光州(今莱州市)刺史,此处石刻当是他光州任内的作品。著名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高3.4米,宽4.65米,为山中石刻之冠。碑文记其父郑羲生前事略,长达1244字。此碑俗称下碑,上碑在平度境内的天柱山,史称郑文公碑,碑的内容相同。此上下碑碑文结字宽博,笔力雄劲,为海内外书法家、金石家所推崇。另有《观海童诗》《论经书诗》等,书法谨严浑厚,苍劲飘逸。  新石器时代遗址。1981年,在文峰路街道蒜园子村东南台地上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南北长约370米,东西宽约360米。北部断崖可见文化堆积3层。3层下发现一座土坑竖穴单人葬残墓,未见随葬品。地面暴露遗物,南部散布龙山文化时期陶片较多,以轮制为主,多夹砂、夹滑石红褐陶,夹砂、泥质黑陶较少。有附加堆纹、弦纹、刻划纹等。可辨器物有鼎、罐、瓮、盆等。鼎有盆形和罐形二类,足为铲形或凿形。罐有高领罐和折沿罐,盆为卷沿大平底。北部以早于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片较多,手制为主,多夹砂、夹云母、夹滑石的红褐陶,泥质陶较少。有划纹、乳丁纹和附加堆纹等。可辨器物有盆形鼎、折腹鼎、小口罐及蘑菇状把手等。另采集有石斧、石凿、石锛、石磨棒等及战国陶片。遗址保存较好,1983年、1987年分别列为县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   吴化文(1904~1962)。文峰路街道李家村(今铁民村)人。1920年投军于冯玉祥部,历任排长、传令副官、师参谋长、高级教导团团长、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等职。1948年9月19日率部两万余人战场起义。吴部被编为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吴任军长。后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1950年11月被任命为浙江省政府委员、交通厅厅长,1959年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特产   文峰路街道为莱州市石材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国内外。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文峰路街道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文峰路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都匀市市总人口463426人,其中文峰街道48157人。  

沙河镇

  " 莱州市沙河镇位于烟台、青岛、潍坊三市交界处,辖116个行政村,10.6万人,镇域面积140平方公里,是莱州市规模最大的乡镇,是烟台市三个重点镇之一,被列为山东省中心镇。    沙河镇交通四通八达。大莱龙铁路和烟潍高速公路从镇腹地穿过,与青岛对接的高速公路、烟潍高速公路横贯镇区,“引黄入莱”工程途经沙河,是莱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    沙河镇小城镇建设起步早、标准高,是全国城镇建设试点乡镇。2001年该镇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总体规划,本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原则,拉大发展空间,建设精品工程,逐步建成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结构新颖独特、文化品位高的现代化小城市。    沙河镇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该镇以加大投入为总抓手,强化对外开放和私营经济两大动力,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形成了以化工、机械、建筑、纺织、塑料、五金、木器加工、橡胶制品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工贸经济园区”“塑料园区”“五金加工和批发园区”三大特色园区。其中塑料园区共有个体私营业户900户,从业人员8000余人,年收购废旧塑料50万吨,年破碎造粒、制品加工能力达40万吨,年可生产各类塑料机械8.5万台。沙河镇对外开放步伐较快,拥有外资企业20多个,名誉全球的莱州草艺品,发源于沙河镇。沙河镇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储量较大的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    沙河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特色品种有大雪枣、冬枣、大樱桃、中华寿桃等20多类,“千亩冬枣示范园”和“千亩银杏示范园”正在建设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沙河大集闻名全国,历史悠久,历来是胶东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全省规模较大的集市之一。    沙河镇是莱州南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镇社会安定,政治稳定,政通人和。    沙河镇党委政府及全镇人民竭诚欢迎中外朋友和有识之士前来参观考察投资开发,共创光辉灿烂的明天。   ".  

朱桥镇

  " 朱桥镇面积149.4平方 公里,人口7万,位居莱州市东北部。    镇政府驻朱桥而得名(明洪武二年,杨姓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杨家庄。清初,村庄扩大,村中有一条大沟,为交通便利而修建一座红石桥,村名由此而更名朱桥)。现辖村,1937年属掖县第五、六、七区和招远县,建国初期,分属掖县第五区(午城区)、十区(梁郭区)和十一区(保旺区)和招远县,1956年底,分属掖县朱桥区、平里店区和招远县;1958年8月,分属新成立的朱桥、梁郭、苗家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称朱桥镇、梁郭镇、苗家乡。1995年9月,改称苗家镇。2000年12月,梁郭镇、苗家镇的20个村并入朱桥镇(中心镇)。   ".  

郭家店镇

  " 郭家店镇面积240.3 平方 公里,人口5.7万;位居莱州市东南部。    镇政府驻郭家店而得名(清康熙十九年,郭姓由掖县城迁此设店立村。取名郭家店)。现辖村,1938年,分属掖县第七、八区。建国初期,分属掖南县第六(马山区)、七区(郭家店区)。1956年底属掖县郭家店区。1958年8月,分别成立郭家店、柴棚、仲院人民公社。同年12月,仲院人民公社并入郭家店人民公社。1959年2月,柴棚人民公社并入郭家店人民公社。1962年5月,析置柴棚人民公社。1970年12月,由郭家店人民公社分出恢复仲院人民公社。1984年4月,分别更名为郭家店镇、柴棚乡、仲院乡。1997年1月,改称柴棚镇、仲院镇。2000年12月,柴棚、仲院两镇、店子的4个村并入郭家店镇(中心镇)。   ".  

金城镇

  " 金城镇位于山东半岛莱州湾畔西部,总面积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辖38个行政村,3.8万人口。这里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足安康,堪称渤海湾金项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金城镇海岸线全长35华里。这里既有细软的沙滩,优质的海水,又蕴藏着丰富的黄金,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海岸。境内1.2万亩国家级沿海防护林,既是一道绿色屏障,又是一个天然氧吧,实为旅游、度假、疗养和避暑胜地。    金城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南距青岛机场160公里、潍坊火车站100公里,西距莱州港10公里,东距烟潍高速公路8公里,264、304省道和大莱龙铁路穿境而过。    金城镇地处山东省黄金海岸和烟台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内,依托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雄厚的基础、丰富的资源、秀美的景观、丰厚的底蕴,使之具备了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开发潜力。热情好客的金城人民,真诚欢迎中外宾朋前来这片热土耕耘、播种、收获,共创美好未来!    我们热切期待与您相逢金城共游碧海金滩,同览秀美风光!".  

平里店镇

  " 平里店镇因曾是春秋齐国国卿晏婴(字平仲)的故里而得名。全镇辖60个行政村,4.6万人,总面积8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93公顷。近几年来,平里店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山东省百强乡镇""、""山东省小康乡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山东省专利镇""、""山东省精神文明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    良好的区位    平里店镇地处胶东半岛莱州湾畔,座落在莱州市东北部15公里处,距青岛、烟台两大国际机场均120公里,距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一一莱州港18公里,距青岛、烟台两大港口仅120公里。境内公路四通八达,206国道从镇驻地穿过,烟潍高速公路在镇内通过,与已建成的同三高速、济青高速、烟潍高速连接,可直接并入国内高速公路网内,使平里店与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实现公路高速直达。大莱龙铁路从镇西部穿过,大大提高了对外输出能力。    丰富的资源    农业资源丰富。现已形成草莓、大樱桃、大姜、圆葱、黄金梨、葡萄、三鲜蜜桃、花卉八大绿色生产基地,总面积达4.3万亩,其中草莓11000亩、优质苹果8000亩、圆葱7000亩、大姜7000亩、桃3300亩、葡萄3000亩、大樱桃3000亩、黄金梨1000亩,年产水果、蔬菜10万吨以上,约占全市总产量的15%。现有东方丰竹农产有限公司、三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德果蔬有限公司和京平冷藏有限公司四个农字号龙头加工企业。工业基础雄厚。悦龙牌橡塑制品、品字牌造纸机械获IS09002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目前,全镇已形成机加工、橡塑、纺织、铸造、铝型材、电子、食品、笔刷、建筑等九大重点规模行业,群体专业化优势明显。地质肥沃。土质属潮棕壤,有机质:1.0-1.2%;含氮:0.08-0.lmk/kg;碱解氮:70-90mk/kg;速效磷:20-30mk/kg;速效钾:80-120mk/kg;PH值:6-7,极易适合农作物生长。气候适宜。地处北纬37度,东经12度,属暖温带东亚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780毫米,无霜期180-200天。水资源丰富。镇流域有王河、龙王河和0猪河三大河流。在王河上游建有大型翻板闸和橡胶坝各一处,总蓄水量达200万立方。.  

驿道镇

  " 莱州市驿道镇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 是莱州市东部中心镇,面积206平方公里,耕地9.5万亩,山岚面积9万亩,辖85个行政村,近6万人,是一个人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正在快速发展中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区位优势明显 驿道镇位于莱州、招远、莱西三市交界处,同时受烟台、青岛两个中心城市的辐射。镇街区划调整时,周边五个镇全部撤并,现辐射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形成优于其他的盆地效应。    交通便利快捷 驿道自古为官方信使的通道,莱海路、朱诸路两条省道在镇驻地中心交汇点,北距威乌高速路烟台至维坊段驿道、朱桥出入口3公里,西距威乌高速路烟台至维坊段驿道、莱州出入口5公里,东距同三高速路莱州、莱阳出入口30公里,乘车到烟台、青岛、潍坊三市的港口和机场均1小时车程,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莱州港、龙口港各30公里左右。    农业资源丰富 驿道是莱州市最大河流-王河的发源地,流域面积广泛,水库、塘坝众多,水资源充沛,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以粮食、花生、大姜、水果、速生杨为代表的种植业优势,是""山东省无公害大姜生产基地""、烟台市唯一的""大姜生产专业镇"";以牛、鸡、猪等畜禽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发展优势,是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 、山东省牧业强镇;以淡水鱼养殖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业优势。    矿产资源质高量大 镇内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产20多种,主要有萤石、高岭土、花岗石、大理石、钾长石等,其中,萤石储量居江北首位,是江北最大的萤石开采、加工、出口基地。    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辖区内崮山、大沟山、天齐山等山峰林立、景色宜人;""秀女峰""、""姑嫂塔""等自然景观和美丽传说令人神往;白云洞、韩信试剑石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风景如画,让人留恋忘返,是理想的避暑休闲胜地。    产业基础牢固 初步形成了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皮件加工、矿产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旅游六大产业体系,主导产品汽车刹车盘、纺织服装、皮手套、萤石精粉等畅销国内外,年出口创汇近千万美元。.  

程郭镇

  " 程郭镇面积133.9平方公里,人口4.4万;位居莱州市中部。    镇政府驻东程(明洪武二年,程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因属沙丘城外围村庄,驻有围城军队,故得名程郭。清初,村庄扩大,分为两村,该村在东,称东程)。现辖村,1938年分属掖县第一、三、六、七区。建国初期,分属掖县第六区(西障区)、七区(庙山区)、八区(崮山区)和十三区(双山区)。1956年底属掖县双山区。1958年8月,分别成立程郭人民公社、曲家人民公社。1959年2月,曲家人民公社并入程郭人民公社。1963年1月,分出成立宋家人民公社;1975年3月,更名曲家人民公社。1984年4月,更名程郭乡、曲家乡。1995年9月,更名程郭镇、曲家镇。2000年12月,曲家镇并入程郭镇。 ".  

虎头崖镇

  " 虎头崖镇面积114.1平方公里,人口5.2万;位居莱州市西南部。    镇政府驻神堂(明洪武二年,巴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此地原有一座关帝庙,传说曾有一位过路人在此遭劫,幸得关公显灵相救,故取村名神堂。1966年,更名红卫,因重名,1983年,恢复原名神堂)。现辖村,1938年分属掖县一、二、九区。建国初期,分属掖南县第九区(大山区)、十区(虎头崖区)和十一区(海郑区)。1956年底属掖县虎头崖区、路旺区、珍珠区和大原区;1958年8月,成立神堂人民公社、东宋人民公社。1967年2月,改称红卫人民公社。1982年4月,恢复神堂人民公社。1984年4月,更名神堂乡、东宋镇。1988年12月,改称神堂镇。2000年12月,东宋镇并入神堂镇,以原东宋镇的虎头崖港而得镇名。    镇内环境优雅,交通便利,206国道横贯镇中,新港码头可与天津、大连、烟台等地通航。通讯设备先进,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集有线电视、可视电话、因特网于一体的“三网合一”电讯设备。    虎头崖镇自然资源丰富,水产品有鱼、虾、贝类百余种,并以对虾、文蛤、梭子蟹、大竹蛏等“四大海鲜”驰名中外。辖有25.5华里海岸线,浅海滩涂开发前景广阔。    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已开采加工的有黄金、滑石、菱镁石、铁矿石等。    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现拥有各类示范园38处。    近几年来,工业发展迅猛,全镇以改革开放总揽全局,以环境、机制和科技“三大创新”为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投入,不断创建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目前,已形成家用电器、木工机械、塑料加工、机械制造、矿产品开采加工、农产品保鲜加工、建筑建材等八大骨干系列和家电、压力容器、塑编、轻烧镁、滑石粉、纸品包装、肉食鸡、草艺品、石雕工艺等九大出口创汇体系。有12种产品分别获得国优、部优、省优称号。在新的历史机遇下,镇党委政府以国家级民营科技工业园建设为龙头,以建好“两大园区”繁荣“两大市场”,加快沿海开发为发展经济的总抓手,加快推进全镇经济加速发展。.  

柞村镇

  " 中国北方(莱州)石材进出口基地,中国石材第一镇--柞村镇位于胶东半岛大泽山北麓,全镇土地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距市区8公里,距烟台青岛潍坊各100公里,省首三蓝线、威乌高事、德烟铁路构成三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北行30公里是万吨级开放港口--莱州港。    这里花岗岩、大理石等矿山资源丰富。有芝麻白、樱花红、晶白玉、珍珠花、黑白花、金锈石、莱州青、云灰等20多个石材品种,总储量达30多亿立方米。现有石材生产加工企业2200多家,从业人员5万人,已形成年开采荒料100多万立方米,加工板材3000多万平方米,石雕产品18万件的生产能力。这里的产品遍布国内各大城市的高档建筑,国家级重点工程,并远涉重洋销往东南亚、欧美等50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是中国石材工贸的理想之地,这里设有石料批发市场、板材交易市场、石雕交易市场、石材会展中心、海关监管中心、检测中心、综合服务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石都。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生活环境舒适,人民热情友好,各项服务设施齐备。如今,中国石都正敞开在门,张开臂膀,恭候四海客商,笑迎五洲宾朋!    朋友,这里是您投资经商的黄金宝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您的投入,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夏邱镇

  " 中国莱州市座落在美丽富饶的胶东半岛。夏邱镇位于莱州市西南部,面积63.7平方公里,辖49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人。    夏邱镇物产丰富。南接中国优质葡萄基地——大泽山,北处花果飘香的半丘陵地带,西面是优质肥沃的粮食基地,东南山脉蕴藏着丰富的雪花白大理石等石材资源,7.5公里的白沙河横贯全镇,储水量达2625万立方米的留驾水库如一颗蓝色珍珠嵌在白沙河中游。    夏邱镇位置优越,地处烟台、青岛交界,扼南北交通要冲,南距莱潍高速公路7.5公里,北距中国一类开放口岸——莱州港40公里,国道206高速公路、省道三兰路、青沙路贯穿全境,与建设中的大莱龙铁路货站仅5公里之遥,距烟台、青岛、潍坊三大空港各100公里,是胶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夏邱镇基础设施完善,拥有11万千伏和3.5万千伏变电站各一座,程控电话总量达1.1万门,以万泉汇聚的留驾水库为依托的水业公司可满足企业生产用水,镇立卫生院设备先进、技术高超,全镇建有银行3处,建有3000平方米教学楼的中学一处,宾馆饭店120家,科技文化中心等高档娱乐场所8处,农贸市场面积1.5万平方米,可以完全满足各方商贾的需要。    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优惠的投资政策,显示着夏邱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勃勃生机。美丽富饶的夏邱镇,热忱欢迎各界朋友、有识之士前来合资、合作,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  

土山镇

  " 莱州市土山镇位于山东半岛西部莱州湾畔,全镇总面积188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55000人,是一个美丽富饶、快速发展中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32万元,人均纯收入4361元。    交通方便,位置优越。地处青岛、烟台、潍坊三市交界处,省级公路直通镇区;临近龙口港、青岛港,距莱州港只有4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150公里,“大莱龙”铁路及烟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海岸线长25公里,滩涂面积十万公亩,盛产鱼、虾、蟹、贝等各种水产品及海鲜。卤水储量居全省首位,盐田面积12万公亩。铁矿储量达7000多万吨。拥有土地面积5.5万亩,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蔬菜、水果等。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具有完善的供水、供电设施,建有日供水量7000多立方的自来水公司,拥有11.5万千伏安和3.5万千伏安电站各一座,可以满足全镇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讯方便快捷,建有装机总量一万门的程控邮电大楼,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在镇驻地建设了无线网通讯基站。小城镇已呈现出城市化框架,荣获“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    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拥有各类工企业136家,其中独资合资企业14家,自营出口企业11家,形成了以压力容器(液化气钢瓶、空气瓶)、机械制造、橡胶、铜材、塑编、草编、纺纱、盐化工等为主的工企业生产体系,有20多种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涌现了环日集团、鲁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业。2002年,全镇完成工业销售收入26.8亿元,工业增加值8.3亿元,工业利税2.32万元,出口创汇3200万美元。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有线电视网覆盖全镇。商住小区已建设2万多平方米。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创安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乡镇”等光荣称号。   ".  


朱桥镇特产大全




朱桥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