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烟台 >> 栖霞市 >> 亭口镇

亭口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亭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亭口镇简介

  " 亭口镇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68个村,3.64万人口。全镇农业耕地面积4.48万亩。其中:粮田面积3.74万亩,果园面积3万亩,大樱桃面积8000亩,全镇果品总产量8000万公斤。全镇现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1座,塘坝54个,蓄水量1000多万立方米。全镇主要河流4条:山东河、枣林河、占疃河、大杨家河。
  亭口镇是省级生态示范镇,生态资源丰富,全镇山岚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共有林业用地12万亩,经济林4万亩,防护林8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6.5万亩,省级公益林1万亩,市级公益林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4%。建有大川旅游、卧虎山庄、大众宾馆等一批设施完备的生态旅游山庄,是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51.2平方公里 370686105 264000 0535 查看 亭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亭口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亭口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翠屏街道

   Cuiping Street Commune  翠屏街道位于栖霞市中心,北面与庄园街道办事处以市府路为界,总面积约85.91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四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5万人。   -地理位置   翠屏街道民风淳朴、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量大、物产丰富、经济发展迅速。209国道纵贯南北,“文三线”省道横穿东西,西与“同三高速”公路仅有1.5公里之遥,与烟台港和烟台飞机场相距65公里,距青岛港175公里,交通便利、运输通畅。长途汽车站位于辖区内209国道迎宾路段,丰富的物流和人流量使翠屏街道办事处成为栖霞市的商贸物流业中心。  辖区内森林覆盖率为49.8%,绿化面积达80%,生态环境非常优越。辖区内矿藏和土特产丰富,已探明可开采的主要有黄金、石灰石、铁矿等,盛产苹果、樱桃、板栗等,其中果园0.8万亩,总产量达1357万公斤。民营经济园迅速发展成为翠屏街道办事处的亮点。   -经济建设   2002年8月,翠屏街道审时度势,制定了“聚集城南”的战略决定,明确提出城南区域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在拓展城区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城南区域成为栖霞市民营企业的聚集区。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翠屏街道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设计规划了城南区域,并按城市化科学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路、水、电、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至2004年5月,城南民营经济聚集区域完成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累计引进项目103个,吸引外资1400万美元,内资6.3亿人民币。技术、资金、市场在这里有了畅通的互动渠道。“统一规划,自主经营,鼓励创新,竞争发展”的创业文化和氛围迅速形成。为促进栖霞经济发展,栖霞市民营经济园始终坚持“外商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制定了《关于鼓励招商外资的优惠政策》,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越的位置、优质的服务为依托,吸引了众多的民营企业来此投资,具代表性的企业,如:栖霞市德丰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信邦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烟台正森源花生制品有限公司、烟台海裕酒业有限公司、烟台润晨艺品有限公司等。根据规划,到2006年,城南民营经济聚集区域实现与杨础镇的衔接,并向东西两冀扩张,使园区面积向南扩展10平方公里。  

庄园街道

   庄园街道位于栖霞市区西北部,南与翠屏街道相接,西与西城镇相邻,北与松山街道接界,总面积71.2平方公里,耕地1320公顷,林木覆盖率52.1%。辖45个行政村,总人口51914人。  2000年12月,庄园街道由原栖霞镇析出。庄园街道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文化名人和遗迹众多。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丘处机、清代著名经学家郝懿行、中国北方著名庄园主牟墨林就诞生或生活在这里。   人物   丘处机。金元时期道教全真龙门派创始人。生于金代皇统八年(1148年),栖霞滨都里人,与马丹阳、谭处端、王处一、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同称“北七真”。金明昌二年(1191年)秋,回故乡修建滨都宫(今太虚宫)。泰和二年(1202年),皇帝赐额“太虚”。  郝懿行(1757~1825)。栖霞城关村人。清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历任户部额外主事,户部福建司主事。郝懿行治学严谨,著作甚丰,留下了50余种、近400卷著作。其中《尔雅义疏》数易其稿,历时14年完成。该书对《尔雅》详加辨析,矫正了许多疏漏,有多种版本问世。著作《尔雅义疏》《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春秋比》《郝氏礼记笺》《宝训》《燕子春秋》《蜂衙小记》《海错》《宋锁语》《晒书堂文集》等存栖霞市图书馆,部分图书和木刻板存栖霞市文物局。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古迹   太虚宫旧址。位于城北滨都宫村(该村因修庵里水库,今已不存),南靠滨水,北依平山,座北朝南,是以“故居为观”逐步扩建而成。鼎盛时期有建筑物72座,分东、中、西三组并列。东组自南向北建有山门、三清殿、玉皇殿、滨都宫(地宫)。山门两侧有一对汉白玉石狮,山门以南66米处是一个边长10米的戏台,戏台两侧竖立着两通龟驮圣旨碑。三清殿长43米,宽22米。玉皇殿长26米,宽15米。滨都宫长18米,宽12米。中组沿中轴线建有药王庙、三官庙、0、钟楼,西北有0庙、鲁班庙。以南是长春仙井(栖霞旧八景之一)。西组建有丘祖殿(丘处机庙)、范祖殿(范全生庙),范祖殿后即是范全生墓。还有僧人客房、寓所等,在丘祖殿东南25米处是丘处机母亲的墓塔,砖筑10层,高12米,呈八角形,雕刻花卉、人物等,塔前有石碑,东侧有古柏。范祖殿西北20米有一山泉,常年流水不断,以西是道士茔,有古墓10余座。  这处气势宏伟的庞大建筑群,由于年久失修而衰落。1945年,只剩下丘祖殿、范祖殿、砖塔、长春仙井等。1957年,曾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区,立有保护标志。1958年修建庵里水库时,因地处库区,经批准,将丘祖殿、范祖殿拆除。“文革”开始时,砖塔被砸毁。为弘扬传统文化,1995年在原址上又进行了恢复性重建。  牟氏庄园。太虚宫东南1公里古镇都村,座落着中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牟氏庄园。牟氏庄园当地俗称“牟二黑子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外号“牟二黑子”)及其后裔居住的地方。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前后经过100多年修建,成为现在的规模。庄园占地2万平方米,房屋480余间,分3个单元、6个居住单位,分别由牟墨林的6个孙子居住。居住单位各有自立堂号,座北朝南,均沿中轴线建门厅、客厅、寝室及厢房等,构成多进院落,以南北通道连贯诸院。每单元又以群厢或围墙相密封,结为整体四合院。其建筑均为清式举架,木砖石结构,以泥质鱼鳞瓦覆顶。除“东忠来”一门只设门道不做门楼以外,其余5个居住单位大门一间高起,门垛前出,建高台阶,高门坎,脊有文饰。客厅均为单层,设前廊,独立为院。房舍排列整齐,布局方正,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点。  第一单元包括“日新堂”“西忠来”“东忠来”3个居住单位,位于庄园的东半部,东西并列,占地东西65.2米,南北98.2米。  “日新堂”居西,原为牟墨林的住宅,称“老柜”,后为长孙牟宗植继承,也是庄园内建筑年代最早的单位。计有门厅、客厅、双层楼(俗称寡妇楼)、牟墨林卧室、寝室、单厢、西群厢等前后6进5个院落。牟墨林卧室正房5间,中3间设前廊,东厢3间,自成一院。院内紫薇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其二伯牟绥亲植,长势茂盛。后院植一枣树,枝繁叶茂。  “西忠来”居中,系三孙牟宗夔的住宅,由门厅、祭祀厅、两栋双层寝楼等前后6进5个院落。门厅5间,大门一间,石筑七级台阶,门两侧各置石鼓一个,方座,雕以莲瓣荷叶承托圆鼓,鼓面一作“麒麟送子”,一作“福禄寿禧”,构图丰满,刀工娴熟。据说是4个石匠历时3年雕琢而成。沿街砌墙石块料精工细,砌墙时以铜钱垫缝取平。第一进院以不同色调的石料铺制“蝙蝠”“古钱”图像,取“有福有钱”之意。第三进院建正房寝楼一栋,双层10间,楼下是地窖。上层四面均置花窗,俯瞰庄园风光尽收眼底。院西侧筑双层厢房楼,上层设前廊,可与正房相通。院中原有砖雕门楼,连贯南北两小院,已毁。  “东忠来”居东,为四孙牟宗彝住宅,由门厅、客厅、两栋双层寝楼、寝室、单厢及东群厢等,构成6进5个院落。客厅在二进院内,正房5间,与雕刻匀称俊秀的花门窗相辉映,有透灵、含蓄、华贵之感。开有后门通后院,过屏门可步入主楼。屏门占地9.73平方米,四木柱擎顶,小巧玲珑,为遮挡寝楼正门而立。  第二单元包括“南忠来”“阜有”两个居住单位,位于庄园西南隅,亦为东西并列,占地东西55.2米,南北59.2米。  “南忠来”居西,为五孙牟宗榘住宅,建门厅、客厅、寝室、单厢、东西群厢等,结成南北4进3个院落。大门内迎风筑迎壁,其西侧筑东西向圆门。前院分为东西两小院。第二进院内设砖砌地下防空洞,南北设洞口。  “阜有”居东,属六孙牟宗梅住宅,筑门厅、客厅、双层寝楼、寝室、单厢及东群厢等,构成前后四进三个院落,1958年将客厅前墙移至檐柱,1983年复原,前院东端旧植白丁香一株,长势尚好。门厅东山墙外设水井一眼,使用至今。  第三单元“宝善堂”,一个居住单位,是次孙牟宗朴住宅,位于第二单元以北,第一单元的西侧,占地东西37.2米,南北64米,大院内东半部建门厅、客厅、屏门(已毁),双层寝楼、寝室、单厢及东群厢等,前、中、后、西侧4进3个院落,前院空地较大,其西为花园,绕以围墙,今围墙已不复存在。  1977年牟氏庄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郝懿行墓。清代著名经学家郝懿行墓位于牟氏庄园北3.5公里北七里庄村金钩寨。系砖室墓,东西向,封土高2米,直径3米,东依山坡,西系平地,南北皆临河沟。  1978年,郝懿行墓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升格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山街道

  " 松山镇位于栖霞市区北10公里,距烟台40公里。全镇总面积136.78平方公里,辖52个行政村,人口3.8万。松山镇具有优越的区位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三高速、204国道、烟栖汽车专用路、张栖路纵贯南北,松十路、松任路横贯东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烟台市电力双回路供应与胶东电网输送中枢为松山镇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资源;库容7010万平方公里的庵里水库与泾穿南北的白洋河为松山镇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丰富的黄金矿藏和地势资源为松山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松山钟灵毓秀,历史上名人辈出,道教全真派鼻祖七真人之首丘处机,清朝兵部侍郎郝晋,著名训诂家郝懿行等,皆出于此。松山西侧的胶东第二山——艾山,其山间峦峰叠翠,幽谷跌宕;林泉潺潺,鸟语花香。盛产野味山珍,特产异草奇花,是胶东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松山镇是栖霞的经济强镇之一,2001年全镇工农业国民生产总值达9.6亿元,基本形成了以高效农业、工业园区、建材、矿产、旅游为基础的经济格局。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使松山镇已经初具现代化小城镇的发展规模,2001年栖霞市政府在松山镇的同三高速公路两侧开辟了栖霞第一个工业园区——栖霞科技工业园,使松山镇成为栖霞市最佳的投资宝地。".  

观里镇

  " 观里镇位于栖霞市境西南部,东临杨础镇,南与莱阳市谭格庄镇交界,西临官道镇,北与西城连接,东西宽7.7公里,南北长12.5公里,总面积96.6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拥有3.8万人口。   观里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全镇形成南有青岛港,北有烟台港、烟台机场,东有桃村火车站、同三高速、同江到三亚海莱路交叉通过境内出入快捷的大交通网络。全镇电话机总量8100部,35千伏变电站1座,总容量0.8万千伏安。    观里镇资源丰富,优势显著,农业独具特色,水果品种、质量产量均列全市前茅。在长达130余年的栽培实践中,广大果农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果园管理水平一直处于全市领先地位。果园面积40000亩,年产量8万吨,优质果品率达90%以上。主要品种有红富士、嘎啦、新红星、乔纳金等新优品种。每年可为农民直接增加收入1亿元。2001年,观里镇塔山周围以古村为中心的9个村的1.5万亩无公害苹果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塔山万亩无公害苹果示范基地”。    观里镇畜牧业发展迅猛,2005年全镇生猪存养量5000多头;黄牛存养量1410头,存栏奶牛46头,年产奶4.5万公斤;羊存养量2500只;肉食鸡20万只。成规模的养殖企业和养殖小区有:韩国独资烟台花廊牧场有限公司、新安村肉食鸡养殖小区、六合集团肉食鸡养殖场。   观里镇矿产资源以玄武岩为主,储量大,蕴藏量为1000万立方米以上,为全市最大玄武岩石子生产基地,目前建有石子厂7个,年输出石子30万立方米。    观里镇工业发展迅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2002年以来,围绕果蔬贮藏、加工,先后引进内外资工业企业24家,其中外资企业2家,中外合资企业2家。投资过千万的项目6家,投资过500万的项目4家,达产企业中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家。    园区内主要工业企业介绍:    1、烟台市塔山果蔬冷藏有限公司,是烟台市最大气调库,总投资3000万元,设计储量6000吨,占地2万平方米。公司另建有果品加工厂一座,是一个集冷藏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也是观里镇塔山万亩无 公害苹果示范基地的龙头企业。.  

蛇窝泊镇

  " 栖霞市蛇窝泊镇是山东省中心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市(县)交界。全镇总面积201.3平方公里,2.2万户,6.8万人口,10万亩耕地,7万亩果园,年产苹果1.5亿公斤,先后被山东省授予“果品产加销基地示范镇”、“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等称号;果品市场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果品龙头市场”、“省级菜篮子工程”、”山东省部级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定点批发市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优秀市场。    这里人杰地灵,气候宜人。蛇窝泊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连年被评为烟台市级文明镇;发展果业条件得天独厚。    这里交通发达,通讯方便。海(阳)、莱(州)、文(登)、招(远)二级公路,贯穿镇区;镇驻地距蓝(村)烟(台) 铁路及烟(台)青(岛)一级公路仅10公里,可直接与烟台、青岛、龙口港通车;距烟台飞机场60公里、距青岛机场12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全镇的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家中等城市的规定标准。    这里资源丰富,水果飘香。蛇窝泊有着150多年种植苹果的历史,特别是近十年苹果的品种、管理、包装等变化很大。全镇7万亩优质红富士去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大香水梨、莱阳梨、日本丰水梨等也已形成相当规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几个干杂水果品种,是名驰遐迩的水果之乡。    这里市场兴旺,全国有名。始建于1996年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1200亩,2002年市场果品交易量达到5亿公斤,交易额10亿元,贮藏保鲜能力达6万吨,是农业产业化的成功之作。    这里规划合理,政策优惠。蛇窝泊镇经烟台市批准的镇区5—20年近、远期规划,布局合理有序。住宅小区、商贸小区、文娱小区正在建设和发展中,工业园区根据“七通一平”的基本框架,正在加紧实施。在蛇窝泊镇区内投资办企业,享受国家对外开放城市的一切优惠政策。    由于政通人和,社会安定,条件优越,现在已经有美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蛇窝泊进行考察、洽谈、投资,受益匪浅。    镇-王高峰、镇长孙尚福携蛇窝泊镇6.8万人民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有志之士,到蛇窝泊这片热土共图发展,共创辉煌!   ".  

唐家泊镇

  " 一、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唐家泊镇位于栖霞市东南部, 距市政府24公里,东与桃村镇相接,北与庙后镇、亭口镇交界,西与栖霞镇接壤,南与海阳市、蛇窝泊镇相连。   政区人口:全镇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辖67个行政村。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 29758 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459人,男女性别比106:100。人口出生率7.05‰, 人口自然增长率-1.1‰。少数民族6人。   主要经济状况: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42万元。 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亿元。贷款余额0.43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4.1:32.6:23.3 。   第一产业: 2003年全镇粮食平均亩产354公斤,总产184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5363万元,比上年增长0.7%。种植业总产值14527万元,林果业总产值168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862万元,渔业总产值7万元。耕地面积3068 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4762 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75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公顷。粮经产值比 13.8:100。   第二产业:2003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800人, 实现产值16914万元,利税1700万元,利润1360万元。   第三产业: 2003年全镇共有商业、饮食业、 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267个,从业人员732人,年创产值2969万元,利税380万元,利润270万元。   贸 易:集贸市场4个,商品成交额1600万元。进出口总值7000万美元,其0口总值4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万美元。   教科文卫: 各级各类学校11所,在校生3700 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3600人;教职工378人, 其中专任教师349人。6项科研成果获县(区)级以上奖励。文化体育场所2处。医院1处,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52人。   人民生活:2003年支出救济金4.8万元。人均纯收入3637元,人均存款余额3700元。全镇拥有电话6987部,电视机9879台,机动车辆8827辆,其中个人拥有7936辆。人均居住面积21.77平方米。   二、资源特点   区位优越:唐家泊镇位于胶东半岛省级森林公园牙山脚下,东连桃村,西靠栖霞,北临烟台,南接菜阳、青岛。.  

桃村镇

  桃村镇总面积279.6平方公里,113个行政村,10万人口。2002年全区GDP达到8亿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相继被国家建设部、体改委和山东省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山东省中心镇。桃村工业企业发达,现有山东野夼集团、烟台中大针织有限公司、烟台市塔峰实业有限公司、烟台汇丰石材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340多个,其中私营企业130多个,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80多个,烟台中林钢构工程有限公司、烟台日升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烟台三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外商独资、合资企业32家,主导产业涉及石材加工、汽车配件、针织包装、建材陶瓷、商贸服务等领域,占地200亩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暨粮油交易批发市场以及多处规模较大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镇区宾馆、饭店、舞厅120多处。.  

亭口镇

  " 亭口镇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68个村,3.64万人口。全镇农业耕地面积4.48万亩。其中:粮田面积3.74万亩,果园面积3万亩,大樱桃面积8000亩,全镇果品总产量8000万公斤。全镇现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1座,塘坝54个,蓄水量1000多万立方米。全镇主要河流4条:山东河、枣林河、占疃河、大杨家河。   亭口镇是省级生态示范镇,生态资源丰富,全镇山岚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共有林业用地12万亩,经济林4万亩,防护林8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6.5万亩,省级公益林1万亩,市级公益林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4%。建有大川旅游、卧虎山庄、大众宾馆等一批设施完备的生态旅游山庄,是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   ".  

臧家庄镇

  " 臧家庄镇位于栖霞市东北部,北与蓬莱接壤,东与烟台市区毗邻。2001年元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心城镇,辖112个行政村,8.8万人口,镇域面积224.4平方公里。臧家庄镇是山东省重点规划发展的中心城镇。   臧家庄镇区位优越,设施配套。全镇交通、供电、电信、邮政、商业服务等设施日臻完善。同三线高速公路、204国道横穿东西,蓬寨公路、臧桃公路纵贯南北,同三高速公路在镇区设有出口,镇驻地东距烟台市区及(烟台)港(火车)站30公里,距机场35公里,北距蓬莱市45公里,西距青岛市150公里。电力设施齐备,镇内有110KV的变电站一处,供电所3处;通讯网络健全,镇内安装6座移动通讯天线,无线网络覆盖全境。   臧家庄镇资源丰富。全镇果园面积4万亩,果品总产量13000万公斤,有 ""中国富士苹果第一镇""之美誉。矿藏资源有黄金、石灰石、氟石、高岭土等,石灰石储量达4亿立方米,氟石储量达8000万立方米,高岭土储量达1.6亿立方米。   臧家庄镇工业发达。全镇形成了以果品深加工、水泥建材、矿产采掘冶炼为基础的工业格局,全镇共有各类企业87家,其中:   烟台源通果汁有限公司是1996年7月创办的中瑞合资企业,总投资3000万美元,年加工苹果32万吨,生产浓缩果汁4万吨。产品销往欧、美、日、澳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先后获得了美国FDA质量认证、美国KOSHER证书、德国果汁行业保护协会的SGF认证和世界食品行业中最严格的HACCR(危害临界点分析)证书,是全国同行业中获得质量认证最多和最高的厂家。    烟台白洋河水泥有限公司属国家中型一企业,拥有四条8.8万吨水泥生产线,年生产能力40万吨,主导产品""白洋河""牌425#、525#普硅水泥分获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出厂水泥合格率、富裕标号合格率连续22年保持100%。1999年通过了国际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顺利通过省环保监测达标验收。产品畅销国内十多个省市,远销韩国、东南亚和港台等地区。     烟台富尔康有限公司,是与中科院的合作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一期工程投资1200万元,年产富尔康牌胡萝卜素保健饮品1200万瓶,属于中国科学院奥运科技攻关产品。.  

寺口镇

  " 寺口镇位于栖霞市西端,东距城区19公里,西与招远市接壤,东、北、南分别与栖霞市西城、苏家店、官道三镇毗邻,总面积96平方公里,现辖40个行政村,6200户,23000人口。   寺口镇地形分丘陵、平原、山丘三种,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水利资源丰富,辖7个库区村、4000多公顷淡水水面,水质优良无污染,淡水养殖潜力巨大。拥有肥沃耕地2800公顷,优质苹果园2000公顷。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适宜品种广泛的蔬菜、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   交通条件便利。境内文三路横亘东西,蓬水路纵贯南北,村路、镇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周边交通更是优越,西北至龙口港60公里,东至同三高速公路栖霞出口仅8公里,东北至烟台港、莱山机场90公里,陆海空交通十分便利。   广播通讯事业发达。全镇电话入户普及率达90%以上,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95%,建有两处移动电话接收基站,辖区内传话无盲区、无盲点,同时绿卡专线、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及数据电话、有线宽带等现代化通讯设施齐全,可随时随地与世界各地直接联系,开展业务。   电力设施方面。我镇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可以-位足量供应,驻地一处35 千伏变电站,扩增四条大负荷工业用电专用线路,满足负荷可维持30年。   经济资源丰富。我镇经济以果业为主,优质红富士、嘎啦等苹果园2000公顷,年总产超过7500万公斤。全镇林木覆盖率达60%,建有两处标准化林业育苗基地100亩,育有黑松、蜀桧、速生杨等10多种林业苗木;畜牧业发达,拥有一处高标准现代化良种种鸡繁育场,年孵化量300万只。全镇黄牛存栏6000头,羊1.2万只,年育肥猪1.6万头,肉食鸡120万只,群众养殖经验丰富。农作物以玉米、花生、小麦为主,所产栖霞大花生为可供出口的优质商品。   镇区环境优良。镇区水电基础设施完善,六纵三横街道全部硬化,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楼3万平方米,各级学校7所,文化体育场所50处,医院1处,邮政局1处,电信局1处,银行1处。全镇共有20家纸箱厂、4家彩印厂、43家纸袋厂、25家网套厂和10座冷风库及商贸、农资、饮食、服务等类服务网点300多户,从业人员2000余人。   我镇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全镇群众安居乐业,乐观诚信,待客热情礼貌。.  

苏家店镇

  " 苏家店镇位于栖霞市西北部,西部、北部、东部分别与招远、龙口、蓬莱三市接壤,全镇有51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5万人。总面积136.5平方公里,林业覆盖率达到48.7%。著名的河流黄水河,分东、西两条支流,纵贯全镇。著名的山有崮山、蚕山等,是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全镇共有各类科技人员278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104人,初级职称157人。镇驻地有电影院一处,能容纳观众1000多人,全镇有文化大院8处,图书馆2处,有中学2处,小学7处,在校学生4300人,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全镇有卫生院1处,村卫生所55处。镇卫生院有病床28张,有200mAX光机一台、B超一台、双目显微镜一台等先进医疗设备,医护人员27人,能满足全镇人民的医疗卫生需要。    人民生活早就解决了温饱,基本上达到了小康,家家吃穿不悉,商品供应十分充足。摩托车、彩电、冰箱已不再是奢侈品,60%的家庭安装了电话,有的还盖起了楼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杨础镇

  " 杨础镇位于栖霞城南10公里处,南同莱阳市接壤,总面积93平方公里,5万亩耕地,果园面积3万亩,辖50个自然村,3.1万人口。   杨础镇交通发达,烟青一级公路南北贯通,海莱一级公路横穿东西,南距莱阳火车站25公里,东距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10公里,西距同三高速出口8公里,距烟台国际飞机场、港口70公里,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这里山青水秀,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巍巍方山海拔404.4米,总面积15平方公里,山顶平坦宽阔,遍植桑柞,绿树成荫,生产的蚕茧,全国称誉。山上有闻名的“饮马河”、“赫然井”等旅游胜景。杨家圈有新石器时代古遗填,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参观价值。杨础河、沙峨河等丰子流贯穿杨础镇南北,水利资源丰富。通讯事业发达,全镇共有程控电话1万余部,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达到100%。   一、资源充足,物产丰富。盛产苹果、花生、板栗、黄金梨、王母红仙桃等,开在省、市举办的国际国蔬博览会上多次获奖。果品年产量达到6600万公斤,是果品产业化最佳投资场所。年生产花生6000多吨, 出口花生4800多吨,被列为全国花生生产百强镇之一。境内玄武岩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大。   二、畜牧业初具规模。传统养殖主要有肉食鸡、猪、羊、兔等,已建立两处200万只肉食鸡生产饲养基地和肉食鸡加工出口基地。特色养殖主要有奶牛、鹌鹑、鹿、观赏鱼等,建立1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4处,奶站一处。   三、食用菌产业逐渐形成。食用菌生产在我镇起步早,发展快,现已建成食用菌研究所一处,主要有香菇、鸡腿菇、姬菇、平菇、 白灵菇、鲍菇等十几个品种,食用菌大棚已发展到4000多个,为食用菌生产加工提供足够的资源。方山蚕场历史悠久,年产野生菇200吨,蚕蛾50多吨,是蚕蛾保健品项目投资的优选场所。此外还可利用方山资源发展灵芝生产加工项目。   四、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杨础镇有市属规范化职业学校一处,设有音乐、美术、工艺美术和幼师四个专业。镇办规范化中学2处,完小5处。医疗卫生条件优越,辖区内栖霞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具有较高声誉的整骨专科医院,被烟台市卫生局确定为“重点专科医院”。.  

西城镇

  " 西城镇地域总面积102.3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2.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52人。西城镇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先后荣获山东省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乡)镇、烟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镇街、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先进单位和栖霞市引进内外资先进集体等称号。    西城镇位于栖霞市条式经济长廊的中心地带,发展前景广阔、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发达的交通优势。西城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中国苹果第一市”-山东省栖霞市西郊5公里处,同三高速、文三线一纵一横贯穿全镇,同三高速在此处设有出入口,距烟台码头、火车站、飞机场仅45公里,是去青、到济、往烟的重要通道,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政策优势。二是优良的投资环境。全镇上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和亲商、安商、富商理念,转变作风、改进服务,强化诚信观念,严格兑现服务承诺,不折不扣落实扶持政策,努力营造出规范、高效的服务环境。三是雄厚的工业基础。西城镇工业发展思路明晰,独具特点。现有40多家企业,形成了工具制造、化工、果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工具产业优势明显,已形成生产、供应、销售一条龙服务,产品90%以上外销,年产值5000万元,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工具产业组团;培植壮大众声工具有限公司、方源制桶有限公司、森宇工具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辐射力的企业;不同规格的铬钒钢扳手及钢质包装容器,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盛誉,产品供不应求。四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西城镇境内物产丰富。高岭土、石墨、黄金储藏量大,品质好。高岭土经山东省地质科学院初步探明可开采储量为5千万立方米,属露天矿,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城镇形成了果业、畜牧业、菜菌业、绢花加工业四大特色主导产业。“仓富”牌苹果获2001年度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现有果品冷风库11座,储藏能力达到1.2万吨,红宝石纸业、宏宇纸业年可生产纸袋8亿个,使用该果袋果品优质率达到90%以上;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年产量1万吨,是我国北方食用菌生产第一镇;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进培育以瑞达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辐射拉动作用,采取“企业加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肉食鸡养殖,年生鸡养殖总量达到400万只。五是良好的载体优势。.  

官道镇

  " 官道镇位于栖霞市西南端,西与招远、南与莱阳接壤,属胶东半岛腹地。面积114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10651户,人口3.2万。    官道自明朝1368年建制,因位于官府所修路旁而得名,1984年由官道公社改为官道乡,1994年撤乡设镇。属丘陵、平原地形,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栖霞较为平缓的地区之一。    海莱路横贯全境,同三高速纵贯南北;村路、镇路四通八达,主要道路实现硬化。    全镇有耕地7.2万亩,山峦1.5万亩,水面500亩。粮食亩产量、果品产量均居全市前列;钾长石、黑理石、黄金储量丰富,具有开采价值。    2002年,全镇进行了农电网改造,镇驻地新上一座3.5万伏变电站,解决了全镇工业、农业和生活用电问题。    全镇小(一)型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八座,塘坝32个,其它各类水利设施200多项,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播通讯事业发达,电话入户率90%以上,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    全镇有各类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2处,完小5处,幼儿园8所,在校生达4000余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达100%。    官道镇土地面积广阔,是一个农业大镇。近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初步形成了粮油、果品、畜牧、菌菜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果业生产。果业生产是官道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果全镇园面积3.6万亩,以盛产早熟苹果红将军而闻名,素有“红将军之乡”的美誉。几年来,全镇大面积推广应用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整形修剪、改造郁闭园、铺设反光膜、喷洒果型剂、苹果储藏包装等综合配套技术,果品产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全镇果品总产量9万吨,所产红将军、红富士等品种,多次在全国农业博览会、林业博览会和栖霞苹果艺术节果品评比中获金、银奖。    2、畜牧业生产。全镇立足粮草资源富足的优势,坚持传统养殖与特色养殖并举,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并重。全镇各类养殖大户1000多户。肉食鸡年存栏180-200万只,生猪年出栏3万头,黄牛存栏5600头,奶牛150 头,优质山羊1.5万只,肉食鹅、肉食鸽等特色养殖已初具规模。.  

庙后镇

  " 庙后镇位于胶东半岛腹地--栖霞市的东北部,距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仅35公里。全镇33个行政村,7700户, 23000人。总面积84.89平方公里,有山峦5.6万亩,耕地2.5万亩。庙后镇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民风纯朴,社会稳定,是远近闻名的滑石之乡、苹果之乡、大樱桃之乡。    庙后镇农村经济独具特色。工业生产已形成以滑石的开采、加工为龙头,以建材、食品、化工、包装为主的四大体系。全镇共有镇、村企业30余家,其中雪光滑石粉集团、金鸽集团为省级企业集团。作为全国三大滑石主产区之一,滑石的开采加工是全镇的主导产业,每年有40万吨滑石粉和50万吨滑石块销往全国各地。现已开发出造纸专用粉、电缆专用粉、涂料专用粉、陶瓷专用粉等系列产品。其中由镇滑石粉总厂自行研制生产的DL-1电缆专用超微细滑石粉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及部优产品称号,各项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产品畅销国内外。    农业生产,针对地处丘陵地区的实际,镇党委政府扬长避短,把农业生产的重点放在果品生产上,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把庙后山山岭岭全都变成了花果园。全镇现已形成了一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一万亩优质大樱桃生产基地,规划了一万亩优质大枣生产基地。镇里建还有大樱桃、大枣育苗基地,培育的优质苗木畅销全国各地。在果品生产中,注重加大科技投入,狠抓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提高了果品生产的质量。重点推广了大樱桃保护地栽培技术。全镇共建起大樱桃大棚200余个,面积达200余亩。其中金鸽集团一次性投资65万元,建立了一座占地15亩的大樱桃连体大棚,以其投资大、规模大、效益高、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齐鲁第一棚"",先后被中央、省、市各级电视台和《大众日报》作为精准农业生产的典型给予了专题报道。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镇里从产加销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了果品批发市场;投资建立了冷风库;今年又引进外资计划建设一千吨的气调库,解决了农产品贮存上的难题。.  


亭口镇特产大全




亭口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