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芝镇 小芝镇地处我市东部,是牛头山水库源头,地域面积90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3.4万人口。 近年来,小芝镇党委、政府立足于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实施生态建镇、工业强镇、农业富镇、科教兴镇战略,经过几年努力,顺利通过省级生态镇验收,并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新兴花卉乡镇。 小芝农业发达。耕地面积2.1万亩,其中水田1.8万亩。有茶叶面积3000亩,年产量200余吨。各类水果面积8000亩,柑橘、猕猴桃、杨梅等有一定的知名度。山林面积11万亩,其中各类用材林7万亩,年可开采800立方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90平方公里 | 331082104 | 318000 | 0576 | 查看 小芝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虎柜头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虎柜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张岙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张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溪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石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丰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南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
乌岩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乌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
横峙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横峙村谷歌卫星地图 |
罗上宅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罗上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三保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三保村谷歌卫星地图 |
伴山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伴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南洋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南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来岙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大来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胜坑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胜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栖凤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栖凤村谷歌卫星地图 |
度园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度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下村桥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下村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岙坑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岙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乌石头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乌石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溪下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溪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
车口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车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中岙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中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芝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小芝村谷歌卫星地图 |
龙岙村 | ·临海旅游·临海特产·临海十大特产·临海十景·临海名人·临海 | 0 |
---- |
查看 龙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古城街道 |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古城街道 临海市古城街道办事临海市古城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1年2月9日,地域面积81平方公里,下辖12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行政村,1个蔬菜公司(蔬菜村改制)。常住人口13.2万(其中居民10.5万),流动人口4.5万。是原临海市城关镇人民0划出部分城郊后而建立的一个市属派出机构。 古城街道辖区有二千多年设郡置镇的文明历史,古迹遍布,人文荟萃,是临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东晋始筑、素有“江南八达岭”之称的台州府城,有唐代的巾子山双塔,有宋代开凿的东湖,有元代的千佛塔和日本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之一的龙兴寺,有张伯端故里紫阳老街;还有明清始建的山峰寺、云峰寺等;历代名人辈出,从唐代著名学者郑虔到近代学者项士元、朱自清等均在此留下华章,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筑成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处成立于2001年2月9日,地域面积81平方公里,下辖12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行政村,1个蔬菜公司(蔬菜村改制)。常住人口13.2万(其中居民10.5万),流动人口4.5万。是原临海市城关镇人民0划出部分城郊后而建立的一个市属派出机构。 |
大洋街道 |
大洋街道位于浙江省台州临海市。下辖: 331082002001 111 府-区 331082002002 111 六角井社区 331082002003 111 富康社区 331082002006 111 高桥社区 331082002007 111 大洋社区 331082002008 111 吉利社区 331082002009 112 望湖社区 331082002010 111 洋头社区 331082002011 111 新桥头社区 331082002012 111 林桥社区 331082002200 112 国庆村 331082002201 112 双桥村 331082002202 112 绿化村 331082002203 112 山峰村 331082002204 112 丁家洋村 331082002206 112 泾头项村 331082002207 112 五家殿村 331082002212 112 五峰村 331082002213 112 五孔岙村 331082002214 112 临东村 331082002215 112 麻地头村 331082002216 220 梅岙村 331082002217 112 双田村 331082002218 112 狮云村 331082002219 112 柘溪村 331082002220 112 洛河村 331082002221 112 桑园村 331082002222 112 下洋岩村 331082002223 112 塘里村 331082002224 112 西林村 331082002225 112 庄头村 331082002226 112 前江村 331082002227 112 开石村 331082002228 112 桥东村 331082002229 112 西新村 331082002400 111 临海市良种场社区 |
江南街道 |
江南街道位于浙江省台州临海市。下辖: 331082003001 111 南浦居委会 331082003200 111 下浦村 331082003201 220 增棚埠村 331082003202 112 下岙余村 331082003203 112 贺家村 331082003204 112 花岙村 331082003205 112 里洋村 331082003206 112 章家溪村 331082003207 112 下叶村 331082003208 112 张家岙村 331082003209 112 高家村 331082003210 112 下东山村 331082003211 112 三洞桥村 331082003212 112 大岭头村 331082003213 112 岩子洋村 331082003214 112 峰山头村 331082003215 112 长石岭脚村 331082003216 220 罗家坑村 331082003217 220 湖头村 331082003218 112 金家汇村 331082003219 220 小溪村 331082003220 220 ?路村 331082003221 220 外洋村 331082003222 220 建国村 331082003223 220 里庵村 331082003224 220 灰炉头村 331082003225 220 塘渡村 331082003226 220 白岩岙村 331082003227 220 沿岙村 331082003228 220 三姓村 331082003229 220 太阳山村 331082003230 220 上江村 331082003231 220 上马村 331082003232 220 宿仙村 331082003236 220 岙底罗村 331082003238 220 白岩山村 331082003239 220 假山下村 331082003240 220 贺家洞村 |
大田街道 |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大田街道 大田街道地处临海市区东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清雍正年间,就设有“大田市”,素有“走过大田,诵过三年”之美誉。是临海的工业新城、城市新区。 大田街道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6平方公里,下辖38个行政村,人口37810人,耕地面积17713亩、山林面积49999亩。大田街道历来是台州北上的交通要道,交通便捷,34省道、甬台温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临海北互通道口就设在该街道寺后村。 大田街道地处临海唯一一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内。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实施市委提出的“中部腾飞”和工业立市战略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去年街道实现工业产值29亿元,创税7792万元,形成机械、工艺品、电脑刺绣、户外旅游休闲用品、五金、模具等六大产品生产基地。目前拥有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9家,实力企业3家,希望企业11家。农业以草莓、席草、蔺草、东魁杨梅、梨、西瓜、茭白、甘蔗及各种苗木花卉为主,其中蔺草、东魁杨梅、席草、草莓在各地享有较高知名度。2006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155元。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曾获“全国亿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浙江东海文化明珠”;“省教育强镇”;“省科普示范街道”;“台州市文化明星乡镇”;“台州市防洪抗台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邵家渡街道 |
邵家渡街道位于临海市东城区,南临灵江,东濒牛头山水库,西与市中心区接壤,距甬台温高速公路大田道口仅5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库容量3.03亿立方米的牛头山水库和牛头山省级度假区坐落在我街道,水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全街道辖44个行政村,总面积8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951亩,山林面积73400亩,共有12682户,38670人。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4786元。 - 社会经济发展 近几年,随着临海市中心区东扩,灵湖景区开发步伐加快,火车站位置的确立,我街道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成为了商家的必争之地。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以工艺礼品、彩灯、建筑材料为支柱产业,户外休闲用品、草制品、造船业等产业全面发展的工业格局,其中造船业已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草莓、翠冠梨、蔬菜、席草等效益农业基地初具规模,成为了临海的草莓之乡。城建、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邵家渡草莓产业合作社为省级示范合作社,“中台”牌草莓已通过省绿色产品认证,荣获省农博会金奖。邵家渡草莓产业合作社和“神丫”牌翠冠梨的基地被确定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农业无公害示范街道已通过台州市验收,科普工作卓有成效,获得了台州市“科普示范街道”称号。-表常任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市-表述职评议活动在全台州率先试行,得到了省、市组织部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街道被台州市评为2004年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和2004年临海市信访先进单位。 - 区域优势和经济水平 邵家渡街道位于临海市区东南面,属临海省级经济开发区,南临灵江,东濒牛头山水库,西与市中心区接壤,甬台温铁路、高速公路、83省道从辖区经过。全街道总面积87.5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40400人。近年来,党工委、办事处按照建设“两园两区一中心”的功能布局,拉开大发展的框架,即:建设邵家渡工业园、钓鱼亭工业园、灵湖商贸区、牛头山旅游休闲区和火车站物流中心。在工业方面形成了船舶制造、户外休闲用品和建筑材料等三大支柱产业。农业方面,有草莓、柑橘、葡萄、席草、蓝梅、河鳗养殖等经济作物产业基地。2008年,完成工业产值完成20.6亿元;财政总收入4492万元,工业性投入5.4亿元。2009年,街道将立足科学发展,实施增量推动,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财政收入5500万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大跨越。 |
汛桥镇 |
临海出南门,汛桥第一镇。汛桥镇位于临海东南,距市中心区7公里,东与沿江毗临,西南与尤溪接壤,北与邵家渡隔江相望,104国道横穿镇区,距甬台温高速公路临海南道口2公里。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1.9万人。 1988年春,省政府批准汛桥乡、蒋山乡合并,成立汛桥镇,1989年成立临海汛桥经济开发区,成为当时全省首个镇级开发区。镇内有道教文化名胜36洞天之一的盖竹洞天,有卧佛之最的西山卧佛,有一座盛载着历史沧桑的石拱桥---汛桥,历史悠久,风景秀美。 建镇以来,汛桥工业经济从无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名列全市前茅,尤其是工商税收,连续五年增幅全市第一,总量全市第四,04年度入围全国千强镇,综合指数位居临海各镇之首,并先后被评为了半月谈全国农村思想工作创新奖、浙江省东海明珠、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镇、台州市五好乡镇党委。 [工业经济] 汛桥镇刚建立时,工业产值仅235万。多年来汛桥镇党委、政府致力于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8.8亿元,完成工商税收1.08亿元。工业性投入1.6亿元,引进市外内资3230万元。目前,全镇已初步形成医药化工、船舶修造、工艺彩灯、户外用品为主的四大产业。拥有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同丰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江海、宏盛、宏州、海丰四大造船厂、临海市立发印染有限公司等省市级重点企业,其中实力企业1家,希望企业5家,规模上企业12家。医药化工是汛桥的龙头产业,其中华海药业连续五年被评为临海市实力企业,同丰医药化工、国荣塑业两家企业连续3年被评为临海市希望企业,后来居上的造船业是汛桥的骨干产业,在短短的4年内发展成年产值近10个亿的大行业,2005年4月24日,临海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轮在江海造船船厂下水,标志着临海造船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现在,镇内工业基础设施齐全,拥有110KV变电所一座,具有日供水量达一万吨能力的水网,保障了汛桥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 [农业经济] 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抓手,打造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优质品牌。先后成立了茭白种植合作社和鑫丰养蜂合作社,整合了农业资源。建立了“盖竹”牌茭白基地、蒋山蜜桔基地、荞头基地、蒋山竹笋基地、草莓基地、东魁杨梅基地、优质米基地、自然食用菌基地,发挥了农业集聚效应。. |
东塍镇 |
东塍镇,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的东郊,东连牛头山水库,南与大田街道接壤,西接汇溪镇,北与三门县为邻。区域面积165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6.45万人口,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大镇。东塍,地灵人杰,依山傍水,交通便捷。古有屈映光、王文庆、周至柔等名人志士,今有“敢创大业,敢为人先,敢争一流”的东塍人民。九三年撤扩并以来,东塍镇从“一无地理优势,二无资源优势”的山区镇一跃成名,综合实力列为临海市前茅,“彩灯、户外旅游休闲用品、铝型材”三大支柱产业渐显特色。. |
汇溪镇 |
汇溪镇于2002年1月9日由原仙人桥乡和原大田镇两头门办事处合并而成。地处临海市中北部,东临东塍镇,西端与河头镇接壤,南侧与大田办事处相连,北面与三门、天台两县毗邻。全镇地域面积57平方公里,下辖34个行政村,现有人口22651,耕地面积9905亩,山林面积57370亩。 通过多年的努力,汇溪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小芝镇 |
小芝镇 小芝镇地处我市东部,是牛头山水库源头,地域面积90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3.4万人口。 近年来,小芝镇党委、政府立足于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实施生态建镇、工业强镇、农业富镇、科教兴镇战略,经过几年努力,顺利通过省级生态镇验收,并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新兴花卉乡镇。 小芝农业发达。耕地面积2.1万亩,其中水田1.8万亩。有茶叶面积3000亩,年产量200余吨。各类水果面积8000亩,柑橘、猕猴桃、杨梅等有一定的知名度。山林面积11万亩,其中各类用材林7万亩,年可开采800立方米。. |
河头镇 |
临海农业重镇——河头镇地处浙江省临海市西北部,与天台县毗邻,距国家4-景点江南长城二十余公里,离著名旅游胜地天台国清寺二十余公里,成为这一条旅游线上一颗不可多得的明珠。境内交通便利,104国道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管辖54个行政村,4.51万人口。 河头镇是临海农业重镇,素有“浙江省茶叶之乡”之美称。全镇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农业产业化步伐较快,初步形成了以羊岩茶叶、岭景葡萄和高山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其中羊岩茶场被列入国家财政部现代科技示范茶场建设项目,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绿茶生产基地,台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羊岩牌”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和浙江名牌产品称号,“岭景葡萄”通过省级、国家级绿色农产品认证。 河头镇文化底蕴深厚,具有800多年历史沉淀的“大石车灯”焕发出她那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文艺界一朵耀眼的奇葩,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特色小吃——“大石镘头”、“大石捶面”香飘万里。 新世纪里,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科学求精、开拓进取”的“羊岩精神”的感召下,全镇4.51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发有为,通过投资3000多万元“一街两桥三楼四路”的工程建设,使河头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通过“科教兴镇”、“人才强镇”战略的实施,使河头的精神文明建设又上台阶,成为“台州市教育明星乡镇”,如今正朝着“省教育强镇”的目标奋进;通过临海市首届“羊岩开茶节”的举办,大大提高了羊岩茶叶的知名度,带动了第三产业的以展。 今天的河头镇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发展潜力,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向灿烂的明天。. |
白水洋镇 |
白水洋镇是浙江省中心镇,临海市的西部重镇。临海位于浙江省的沿海中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浙江省小康县市和中国无核桔之乡。白水洋镇地处临海、天台、仙居三县市接壤处,是联接台州与金华的交通咽喉,镇域面积217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历来商贸发达,人杰地灵,是周边近百里方圆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我国当代伟大的生物学家、教育学家朱洗先生就诞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改革开放以来,白水洋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全国首创股份合作制企业,以此为基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得以巨大发展。工业上以工艺礼品、医疗器械、包装及建筑材料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柱,并建成国内最大的灯笼生产基地;农业上建成罗渡、上游两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东魁杨梅、翠冠梨、豌豆、茶叶等特色农业产品初具规模。城建、卫生、教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目前白水洋镇工业园区工业用地规模达3000亩,土地指标500亩,地价合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优惠政策多。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新老朋友前来考察、投资。 大雷山麓东风浩荡,永安溪水春潮澎湃。白水洋镇党委、政府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建设经济强镇、商贸重镇和现代化小城市的奋斗目标,十万白水洋人民正满怀豪情、信心百倍,携手共创白水洋美好明天。. |
括苍镇 |
括苍镇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处括苍山北麓,永安溪畔,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风光秀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临海市西部一座文化沉淀深厚的名镇。全镇现有总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4.32 万,现辖47个行政村。巍巍的括苍山,绵延起伏,丰厚博大。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6米,系浙江东南第一高峰,是二十一世纪曙光的首照地和最佳观测地。山上有米筛浪、跑马坪、道场基、仙人基、九台沟、钻天岩,以及华东唯一的高山风力发电场和“二十一世纪曙光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山下有古街、古宅、王士琦墓、象鼻岩、永安溪等多处旅游景点。错落有致的风机,绚丽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开成一道壮观亮丽的风景线。主峰南侧的九台沟有鬼斧神功之美,奇峰挺拔、石梁飞架、瀑布如练、山花遍野,兼俱华山之险,黄山之奇,九寨沟之幽,张家界之秀。 括苍镇供电、供水设施完善、括苍山山顶建有全国四大电场之一的括苍山风电场,其相对海拔居世界各风电场之首。镇内的临海市车口溪一级水力发电站是台州市人民政府和临海市人民政府的重点工程,也是全国农村电气化骨干工程之一。 当共和国那扇曾经禁闭的神奇大门豁然开启时,当改革的浩荡春风吹向神州大地时,镇党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抓住创业,开拓进取,将祖先赋予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括苍镇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正朝着“经济强镇、旅游大镇、文化名镇”的方向发展。 今天的括苍镇充满着蓬勃生机和活力,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光辉灿烂的明天。. |
永丰镇 |
永丰镇是临海市行政区域调整后新设立的一个镇,成立于2002年1月,由原更楼乡、沿溪乡及古城街道的10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人口6.01万,地域面积156平方公里,下辖78个行政村。有耕地面积28538亩,其中水田23479亩,旱地5059亩;山林面积17000亩。2003年末,农民人均收入3181元。. |
尤溪镇 |
尤溪镇位于临海市西南郊区12公里处,甬台温高速公路与规划中的台缙高速公路在此交汇,镇域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2.6万,是浙江省教强镇,台州市卫生集镇。 改革开放以来,尤溪人民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积极创办乡镇企业,特别是以钮扣生产基地为主导的中国伟星集团迅速崛起,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钮扣生产基地;橡胶、涂料、机械配件等产业也初具规模, 规划建设中的以服装辅料生产为特色的园工业区被列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成为我省百家特色工业园区之一。. |
涌泉镇 |
中国无核蜜桔之乡主产地--涌泉镇,位于临海市东南部,东临椒江区,南濒灵江,北连牛头山水库,西与邵家渡接壤,是台州市的"后花园",是市级农业示范乡镇。全镇面积99.5平方公里,辖4个工作区,45个行政村,人口5.1万,陆路与水路配套,交通运输十分便捷,地处浙江第三大水系的灵江下游北岸,水路与椒江相接,经台州湾出海,可通达沪、甬等地,陆路有沿江83省道绕镇而过。镇区距椒江大桥仅6公里,离海门湾7公里,距甬台温高速公路入口2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
沿江镇 |
沿江镇地处临海市南部,灵江西南岸,东南与台州市区、西北与本市汛桥镇接壤,距临海市政府约20公里,台州市政府约25公里,与黄岩区仅一洞之隔,素有“临海南大门”之称。2002年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水洋镇和红光镇合并而成,因沿灵江而取名,镇域面积87平方公里,下辖46个行政村,46537人口。. |
杜桥镇 |
一、杜桥概况 杜桥镇位于临海市东南,台州湾入海口北岸椒北平原的地理中心,南靠台州市区,距海门港10公里,距路桥机场20公里,北接三门湾,紧靠国家级桃渚风景区。全镇陆地面积186平方公里,总人口19.4万,其中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5万多人,管辖7个办事处,3个社区居委会,123个行政村。 杜桥资源丰富,物产富饶。镇内河网交叉,腹地开阔,兼得山海之利,农副产品应有尽有,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全镇耕地面积74342亩,其中水田58041亩,山林面积134668亩,林地面积108502亩,园地面积11712亩。水域总面积10440亩,浅海滩涂面积10650亩。 杜桥商贸发达,经济繁荣。以眼镜、机械、化工等为主导产业,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2.6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14亿元,拥有各类市场30余个,市场成交额27.9亿元,其中建有专业市场13家,浙江眼镜城是全国最大的眼镜专业市场之一。建有大型商场、超市,开办了一批有一定规模档次的酒店宾馆,镇内的浙江眼镜城是全国最大的眼镜专业市场之一,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市场。文化娱乐、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社会保险、劳务输出等三产服务设施齐全,且非常发达。近百年来,杜桥一直是台州椒北平原经济、商贸、文教中心和货物集散地,辐射周边500平方公里、60余万人口,素有"浙南三桥"之一的美誉。 杜桥设施齐全,社会稳定。围绕把杜桥建成现代化滨海新城的总体目标,杜桥镇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近年来连续不断地实施总投资近30亿元的涉及市政、交通、商贸、文教等方面的"十大"超亿元工程战略,大大改善了杜桥城市形象,城市功能条件日臻完善,一座现代化的滨海新城已初具规模。在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镇全力打造"平安杜桥"、"文明杜桥"。镇区建有外来人口服务中心,全方位联动调解中心、全方位治安防范工作和社会联动调解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全镇上下社会稳定,人心安定,治安情况良好,连续几年被评为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 杜桥镇积极实施"工业化"战略,牢固树立"工业强镇"理念,把工业经济的发展摆上非常突出的位置。目前我镇已形成了眼镜、医化、机械、工艺、塑料绳缆、绣衣服装几大支柱产业。. |
上盘镇 |
上盘镇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椒北平原待开发的处女地,共有15520户,51530人,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4.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3.7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上盘镇区位优势突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齐全,距国际集装箱码头(台州港)18公里,距黄岩机场40公里,距甬台温高速公路出口45公里。有29公里长的陆地海岸线,建有标准海塘坝15公里,有盐碱地面积万亩,浅海海涂面积万亩。上盘素有“翼龙故里”“象棋之乡”、“西兰花基地”之美誉。. |
桃渚镇 |
桃渚镇位于临海市东部沿海,南接上盘镇,北靠三门县,西邻杜桥、小芝两镇。镇政府驻地东洋距台州市市区仅30千米,距临海市市区45千米,总面积129平方公里,下辖行政村80个,共8.9万人口。桃渚得名于桃渚军事古城——戚继光当年为抗击倭寇而建成的古城。桃渚古城自古来一直为海洋,三面环山,至明初修建卫所起,才渐为海滨集镇,后当地人民围垦海涂,于悬渚处广植桃树,桃渚之名即由此来。 桃渚镇农工商经济一体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境内有荷花塘、北涧塘等800亩省级粮食自给工程和龙头千亩国家级商品粮食基地建设为龙头的全镇万亩优质米基地。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水果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其中高接换种面积达1000亩,“桃渚牌”、“洞林牌”、“金口福”等农产品已被国家工商局批准登记注册。全镇有8500滩涂面积,海水养殖达万亩,其中大黄鱼、彩虹明缨蛤、台湾草虾等名特优养殖面积近5000亩。工业初步形成螺帽、胶业、服装、节日灯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商品市场繁荣,农副产品和水产品交易活跃,是临海的一个商贸重镇。 全镇共有中学5所,小学15所,成人教育学校1所。其中晓村小学被授予台州市农村示范学校称号,并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现代化小学教学”课题研究实际基地。中学教育富有特色,桃渚中学有着一支荣获全国冠军的男、女藤球队,并为国家队输送多名球员。 桃渚镇是一个旅游大镇,南宋宰相文天祥曾称她为“海上仙子国”,头顶两项“国保”,一项为桃渚军事古城。它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目前存留的古城址是当年戚继光为抗击倭寇而建的,现在由国债资金投入的保护和开发军事古城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一项为桃渚国家地质公园。以晚白垩纪火山地质遗迹著称,那里的岩峰绝壁如削,巍峨雄险,蔚之壮观,由峰丛、峰墙、天生桥、洞林、峰柱、峰林景观构成独具一格的“万柱山”、“千柱峰”、“百柱崖”、“珊栏壁”、“卧龙谷”等引人入胜的石林奇观,令人叹为观止。此外,海山公园的天然海滨浴场富浪涛惊骇,是游人盛夏避暑的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