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庄村:位于荣潍高速南侧,含东高家庄、西高家庄等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70703007 | 261000 | 0536 | 查看 高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曹埠村 |
曹埠村:位于206国道南侧,含南曹埠、北曹埠等村。 |
西镇村 |
西镇村:位于206国道南侧,北曹埠村东侧。 |
西于渠村 |
西于渠村:位于潍河西侧,含西于渠一、西于渠二、西于渠三等村。 |
绛埠村 |
绛埠村:含于家绛埠、韩家绛埠、王家绛埠、陈家绛埠、杨家绛埠等村。 |
大杨家村 |
大杨家村:位于309国道以北1公里处。 |
吉家村 |
吉家村:位于大杨家村北侧,含前吉、后吉等村。 |
富郭庄村 |
富郭庄村:位于荣潍高速北侧,含富郭庄一、富郭庄二、富郭庄三等村。 |
巡栈村 |
巡栈村:位于朱里街道北侧,分为前巡栈、后巡栈等村。 |
高家庄村 |
高家庄村:位于荣潍高速南侧,含东高家庄、西高家庄等村。 |
大倈庄村 |
大倈庄村:位于尹家双庙村西南侧。 |
芝庄村 |
芝庄村:位于206国道北侧,含东芝庄、西芝庄等村。 |
慈家村 |
慈家村:位于西东坡村西南侧。 |
张家庄子村 |
张家庄子村:位于206国道北侧,东外环路以东。 |
后楼村 |
后楼村:位于西东坡村西北侧。 |
前埠下村 |
朱里镇前埠下村,位于朱里镇南部。明洪武年间,孙姓由洪洞县迁居于镇内周家庄西南厦埠。隆庆二年,由厦埠迁此定居。因在一埠下立村,故取名埠下。后逐渐形成两个村落,此村在前称前埠下村。 前埠下村西面有一处古文化遗址。遗址高出地面5米左右,东西120米,南北230米,总面积为2.76万平方米。1997年5月至8月,经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和寒亭区文物保管所部分发掘,揭露总面积约1700平方米,内涵后李时期、大汶口时期文化堆积,文化层最深达2米左右。后李文化遗迹主要有灰坑与柱洞,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等,还有大量鹿、猪、龟、鱼等动物骨骼。 遗址中清理出了200余个大汶口文化灰坑,坑内填土中含有大量陶器、玉器、角器、蚌器等,个别灰坑还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 房址遗迹分布于遗址南部,房基呈圆角长方形,面积约15平方米,门道向北,两旁有两个大柱洞。房址仅保存了四面基槽内圆洞竖柱子,分析当时是在竖柱后再加槽木,内外或一面贴湿泥,构成木骨泥墙。房址距今约5000—5500年,遗址中发掘墓葬32座,为竖穴土坑墓,无葬具,有多人葬墓、单人葬墓,单人一次葬及空室墓葬,墓葬多呈东南—西北方向。据埋葬方式及距离远近分析,墓葬可分为南、中、北三区,应为不同家庭埋葬。墓内随葬品主要以陶质生活用具为主,以鼎、壶、罐、高颈杯最为多见,个别墓葬有少量石、玉、骨、牙器。出土石器有斧、凿、锛等,都经过磨制。玉器有玉璧、玉斧,对我国玉器史编写有重要价值。骨器有骨针、骨锥等。合葬墓骨骸之多,山东省内属首次发现,是前埠下遗址的重要发现之一。 前埠下遗址后李文化遗存的发现,在潍河流域尚属首次,为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该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资料丰富,为研究该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区系类型、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前埠下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潍坊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人类遗迹,已列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港涘村 |
港涘村:含北港涘、南港涘等村。 |
西于家庄子村 |
西于家庄子村:位于206国道南侧,西东坡村西北侧。 |
小东庄村 |
小东庄村位于寒亭区政府东5公里,寒朱路从村中穿过。村庄占地1.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公顷,现有189户、596口人。 元代末期,王姓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为王家庄。以后王姓迁出,另居陶里村。明洪武末期,于姓由本镇河滩迁入,因居其老家河滩以东,便改村名为东庄。明代中期,于姓又有一支从河滩迁出到小东庄村以东立村,亦名东庄。后为区分两村,小东庄村较小故名小东庄。 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小东庄村于氏一家两代人,先后有5人中进士,1名中举人,6名为贡生。于氏族人为官清廉,家人仍以耕作度日,老家的房屋、土地与普通农民一样。于氏家族“一门五进士,两代清廉官”,至今仍在当地民间流为美谈。 于凌辰,世居潍县东乡小东庄,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历任工部都水司主事、虞衡司主事、营缮司外朗、制造库朗中、大理司少卿、通政使司通政使、资政大夫、光禄大夫、湖北巡抚等职。他的3个侄子和1个儿子也都先后中进士。其中侄子于荫霖是清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云南、台湾、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广西巡抚。侄子于蘅霖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先后任过3个县的知县。侄子于钟霖是清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侄子于观霖也是清光绪三年进士,任工部营缮司主事。时“一门一榜二进士”的美名,流传很广。 于氏家族治家严谨,不以高官显第自居。朝廷知道于家两代清官,便派于济霖验皇陵。于济霖在验皇陵时,看到皇陵建造的富丽堂皇,全是天下百姓血汗所为,便敷衍验收了事,自然无需贿赂。于济霖晚年,皇帝又派其验收黄河工程。黄河流域有一段筑堤工程,数十县负责修筑。于济霖秉公执法,按标准验收,达不到标准的,令其继续再修。于济霖完成工程验收任务回府时,竟无路费回乡,只好由族人接济回家。归乡后度日困难,据说临终前连自己的旧皮袄都变卖了。 于氏族人谦虚谨慎。据传他家有位在外为官者回乡探亲时,离家几里便下轿,脱下官服,徒步而行,边走边与老乡致意,看不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于家在京为官,老乡们每遇到困难相求时,他家总以“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为戒,慷慨解囊相助。 |
东于渠村 |
朱里镇东于渠村位于镇东部,潍河西岸。村南有潍莱高速公路、潍河大桥。明洪武年间张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立村时,因村西有西于渠村,故取名东于渠。 潍河是山东境内的七大河流之一。潍河发源于莒县境内之箕山,流域百姓俗唤“淮河”,自古水患严重,连年成灾。由于“淮”和“坏”音相近,故当地百姓又把潍河称为“坏河”。自从峡山水库建成以后,潍河水有了节制,根除了水患,潍河成为沿岸人口和良田的生命之源。 东于渠是潍河入海口的下游渡口,河道宽阔,即使多年缺水的时候,这里的河床也宽达600米。早在秦汉时期,东于渠便是驿道过潍河的著名渡口和海运码头。沿河上溯,潍河进朱里前,在坊子眉村拐个急弯,减缓了水流速度,河床也加宽变浅,形同港湾。从东于渠到渤海入海口,潍河为理想的船运河道。当年这里人群熙攘,车水马龙,群帆竞渡,东连胶东半岛,西达齐鲁内地。至明清之际,随着人口增多,商贸繁荣,遂成为远近闻名的潍水重镇。当年过往潍河的民众车马、各种物资,在此用船只摆渡过河。据1915年统计,常在东于渠码头停泊的帆船就有40余艘。 清代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每次往返莱州,都要经东于渠渡口。这一带的山光水色,人文景物,常出现在他的诗书画作品中。当年,东于渠码头水波浩淼,白帆游弋,商船迎着朝阳北去,带着彩云回归。入夜,水上人家,桨声灯影,渔火通明。各地客商川流不息,两岸货物堆积如山。这种繁华热闹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50年代,随着潍河大桥的建成通车,古渡口才完成了历史使命。 这座潍河老桥,长577米,26孔组成,由交通部公路局第一桥梁工程队承建,1955年通车,曾经是中国公路桥梁之最。如今,距此桥不远,又建起了一座新的潍河大桥,雄伟高大,气势非凡。两桥相照,成为两岸人民奋斗不息的缩影。 |
狮子行村 |
狮子行村位于寒亭区东北约10公里处,富康河西岸。村庄占地1.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公顷,现有221户、685口人。 据考,狮子行村建于明代。明洪武初年,赵姓由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村前曾有两行石狮子,故取村名为狮子行。以后演称为柿子行。1980年地名普查时,又恢复原名狮子行。 狮子行龙山文化遗址。1974年,狮子行联中在高埠前进行校舍建设,发现一处古文化遗址。遗址高出周围地面4米左右。东西350米、南北400米,总面积为14000平方米。文化层最深达2米左右。东半部保存较好。1978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当地的文化部门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时期的陶器7件,石器1件。器物有陶鬶、斛形壶、鼎、豆座。石器是石锛;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164件,石器17件。陶器纹饰比较简单,常见的纹饰有弦纹,附有堆纹、竹节纹、镂孔、网络纹、压印纹。生活用具的陶器有豆、盆、鼎、鬶、盂、杯、罐、尊、盘等。礼器有薄胎高柄杯,俗称蛋壳陶杯和畜舍模型器。石器有石刀、石金犷、石铲、石锛共17件。其中生产工具9件,生活用具3件,狩猎工具5件。骨器有骨镞鱼钩、锥共计10件。其中渔猎工具6件,生活用具4件。墓葬均为长方土坑竖穴墓,无葬具,埋葬方式为双人、单人葬,仰身直肢,面向上者居多,侧身屈肢者较少。墓葬头向均向东南,为典型的龙山文化。 狮子行遗址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是以锄耕农业为主,石刀、石镰等生产工具已普遍使用。畜舍模型器和遗址中大量猪骨的发现,反映畜牧业已很发达。蛋壳陶杯说明,制陶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4件完整的蛋壳陶杯,薄如蛋壳,质地坚硬,表面磨光,通体晶亮,令人叹为观止。 |
宋家双庙村 |
宋家双庙村座落在寒亭区政府东6公里处,杨瓦公路从村内穿过。宋家双庙村现有人口1400余人。 宋家双庙村所谓“双庙”之名,系由村西100米处一前一后两座庙宇而来。前为龙王庙,后为平王庙。龙王庙系民间祈雨场所。平王庙系为祭祀唐朝被李世民封为平王的柳毅所建。寒亭区东部朱里镇一带村庄,至今仍流传着“柳毅传书”的神话故事。清乾隆年间潍县知县郑板桥《怀潍县》诗句中有:“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鸳鸯庙”即指此两个庙。 元朝时宋家双庙村名仇庄,二庙建成后改称双庙村,后宋氏成为族望,遂改称宋家双庙村。《潍县志稿?氏族》载:明初大移民时,“宋氏一族由湖广枣阳县迁潍县散居宋家双庙、军屯等村”。 原平王庙院内有一咸水泉,俗称“海眼”。《潍县志稿?泉源》载:“泉口十余尺,水与口平,深约三丈,每日潮汐,水即外溢,由庙门下流出,西入一小池,终岁不竭。”“海”是指其中之水咸如海水,“眼”系方言“泉眼子”。“海眼”位于一土埠之上,为井状,口径约3米,11块青砖围砌,深8米,青砖壁。水自正南半圆形水槽流出,经庙门门槛流下,积蓄于土埠下一水湾中。无论旱涝,“海眼”之水总是汩汩潺潺,从无间断。“海眼”的来历,民间一说是柳毅的洗脸盆;一说是柳毅离龙宫回老家亓家庄之路径。惜该泉于1974年干涸,至今再无复涌。 宋氏先祠位于宋家双庙村内,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武状元宋占魁认祖归宗的家庙。据《宋氏新修祠堂记》碑载,宋氏先祠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早于宋占魁中状元18年,碑记中没有与此有关的记载。祠堂大门巍峨壮观,壮严肃穆,有青石台阶五级(现外露4级),大门两侧矗立着两个旗杆石座,庙门正中有“宋氏先祠”门额,下雕“昭”“穆”二字。大门上方,悬有“状元府”牌匾,三字苍老雄浑,恢弘古朴。院内地面用青石板和古砖铺成。两株年逾百龄的古柏,树身挺拔,虬干曲枝,苍黛扶疏,蓊郁繁荫。祠堂正房三间,两边各有一耳房,今耳房拆除。祠堂房顶用青灰小瓦阴阳扣合,苍老古朴,浑如天成。房脊正中有一个斗大的“寿”字,两山墙脊顶有龙形兽吻,山脊两侧各有三对吉祥兽,形象逼真,昂首天外。宋氏祠堂大门0房顶的布置一如正房,只是形制略小。 宋占魁(1845~1906年),据《昌邑县志》载,是今昌邑市宋庄乡王珂村人。据宋家双庙村老人回忆和实物佐证,认定其原籍是寒亭区宋家双庙村。相传宋占魁中状元后,回双庙村住了十几天,认祖归宗,省亲访友。他自幼流落他乡,寄人篱下,深知生活艰辛,在双庙村逐一拜访了族中长老和其他小门小户,唯谨唯恭,轻仆简行,深得村民拥戴。受他影响,村风淳正,邻里谦和。据传宋占魁曾在慈禧太后身边担任头等带刀侍卫,后外放任山西平阳参府、太原总兵。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期间力主抗战。现宋氏祠堂院内东墙上,镶嵌着两块石碑,一块是《双庙村信义团围墙记》,另一块是《宋氏新修祠堂记》。 |
朱里村 |
朱里镇朱里村距朱里镇政府驻地北4公里。元代朱姓立村,以姓氏取村名为朱里庄,逐渐演称为朱里。村西曾发掘有元代圆形墓。 村南侧有一山名为“柳毅山”,海拔90余米,自古为绿树成荫,桃园吐红的花果山。每逢清明前后,千树妩媚,万花竞放,染红了山岗,构成了“隔岸桃花30里”的奇丽景观。这里还是雾的家园,夏秋之际,淡云薄雾交织着树影山岗,神秘幽静,莫测高深。旧时山顶有著名的柳毅祠,据说是为纪念唐代著名传奇人物柳毅所建。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在我国许多地方广为流传。 朱里镇亓家庄柳姓家族,称自己是柳毅后人,并以家谱、县志记载为据。柳氏家族内有一段口头传说,可从柳毅父亲讲到柳毅“活为神”的故事。据传旧时柳毅山腰曾有条河,河道环绕半山,极尽缠绵。河上原有柳毅所建古桥,名“柳毅桥”,现仅存残缺古基。今柳毅祠是在原遗址上按旧时规制恢复重建的,绿树白墙,青砖灰瓦,描梁画栋。在柳毅祠的东边,有大小相近的龙王庙,几座大殿构成了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近旁古碑林立,肃穆而庄重。 据传唐玄宗即位后,曾广为搜求民间道行人士进宫奉职。柳毅不慕荣华,崇尚清静,遂离家四海云游。当来到今柳毅山一带,被此地自然风光所吸引,便在此结草为庐,练功修道,积德行善。后人为纪念他,便修建了柳毅祠堂。千百年来,柳毅祠堂香火不绝,游者如云。传清朝乾隆皇帝曾慕名前来瞻仰,时大书法家刘墉手书的“柳氏仙祠”匾额至今犹存。清朝中叶,祠中有一位吴姓道长,出身名门,曾经做过官,因愤世嫉俗,遁入空门,与郑板桥一见如故。他们常在柳毅山饮酒赋诗,临风作画,评人论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晚年郑板桥仍对柳毅山梦绕魂牵,曾在去世前两年写下了名诗《怀潍县》: 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 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 今柳毅祠是在遗址上按原来规制恢复重建的,绿树白墙,青砖灰瓦,描梁画栋。在柳毅祠的东边,有大小相近的龙王庙,建筑群落古色古香,近旁古碑林立,肃穆而庄重。 |
后埠下村 |
后埠下村:位于荣潍高速北侧,朱里二村南侧。 |
东于家庄子村 |
东于家庄子村:位于富郭庄三村西北侧。 |
王伯村 |
王伯村:位于206国道北侧,杨家绛埠村东侧。 |
东庄子村 |
东庄子村:位于潍河以西,309国道以北。 |
滕家官庄村 |
滕家官庄村:位于王伯村北侧。 |
河滩村 |
河滩村:位于河滩派出所西侧。 |
赵家庄村 |
赵家庄村:位于朱里街道以北5公里处。 |
前朱里村 |
前朱里村:位于309国道北侧。 |
周家庄村 |
周家庄村:位于荣潍高速与309国道之间,含前周家庄一、前周家庄二、后周家庄一、后周家庄二等村。 |
尹家双庙村 |
尹家双庙村:位于309国道以北3公里处。 |
黄埠村 |
黄埠村:位于宏伟村西北侧。 |
丰台埠村 |
丰台埠村:位于206国道南侧,交界村南侧。 |
大张庄村 |
大张庄村:位于东康家村西南侧。 |
军屯村 |
军屯村:位于309国道北侧。 |
北杨庄村 |
北杨庄村:位于东于家庄子西南1公里处。 |
早立村 |
早立村:位于军屯村北侧。 |
南坡村 |
南坡村:位于陶里村东北侧。 |
北庄家村 |
北庄家村:位于309国道北侧。 |
陶里村 |
陶里村:位于辛庄村东南1公里处。 |
戴家村 |
戴家村:位于北杨庄村南侧。 |
东杨家庄村 |
东杨家庄村:位于南港涘村西侧。 |
方家屯村 |
方家屯村:位于朱里一村北侧。 |
红新村 |
红新村:位于朱里一村西北侧。 |
亓家庄村 |
亓家庄村:位于财源村东南侧。 |
袁家庄村 |
袁家庄村:位于亓家庄村东北侧。 |
宏伟村 |
宏伟村:位于北庄家村北侧。 |
东南堤村 |
东南堤村:位于309国道潍河大桥南侧。 |
官桥村 |
官桥村:位于杨家绛埠村西南侧。 |
西东坡村 |
西东坡村:位于河滩村以西1公里处。 |
埠南头村 |
埠南头村:位于河滩村西南侧。 |
大东庄村 |
大东庄村:位于西镇村东南侧。 |
圈子村 |
圈子村:位于埠南头村东侧。 |
财源村 |
财源村:位于东于家庄子东北1公里处。 |
坡子村 |
坡子村:分为东坡子、西坡子等村。 |
会泉庄村 |
会泉庄村:位于亓家庄村东南侧。 |
东康家村 |
东康家村:位于北张庄村东南侧。 |
卜庄村 |
卜庄村:位于北张庄村东北侧。 |
东马家村 |
东马家村:位于卜家村东南侧。 |
辛庄村 |
辛庄村:位于圈子村东南侧。 |
于家村 |
于家村:含河东于家、河西于家等村。 |
傅家村 |
傅家村:含南傅、北傅等村,位于圈子村西南。 |
北张庄村 |
北张庄村:位于埠南头村西南2公里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