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山镇面积254平方公里,辖82个行政村,146个自然村,1.4万户,人口5.17万。2002年,全镇经济总收入4.16亿元,农民纯收入2966元,财政收入543.7万元。
全镇农业以建设林果镇为目标,形成了优质苹果基地2.5万亩,优质葡萄基地2.9万亩,优质板栗基地3.6万亩,优质干杂果基地1.5万亩,大力发展中药材、桑蚕、黄烟等产业,全镇中药材面积8000亩,桑园6000亩,黄烟5600亩,全镇粮经比例达到1:9,狠抓畜牧业生产,重点发展奶牛生产,建成畜牧小区380亩。
全镇工业完成产值2.28亿元、销售收入2亿元、创利税1870万元、实现增加值3300万元。加快了对沂山缫丝厂、九山明胶厂等重点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开发,完成技术改造4家,其中过千万元的企业一家,过500万元的企业1家,过100万元的企业5家。全镇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7个,其中投产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132万美元。改造和新建成了龙泰食品、九山明胶、缫丝厂、九州食品等企业。全镇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发展民营企业14家,其中过千万元的企业1家,过100万元的企业6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66家,。
九山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活商富民兴镇,促进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来抓,使镇区经营业户发展到600多家。制定了城镇建设10年规划,并拓宽硬化了8条大街,搭建起了“三纵四横”的镇区主框架;沿红旗河、泰薛路规划了工贸、商贸、生活住宅三个小区,建成了果品、大牲畜交易、胶木家具、农副产品四个批发市场。狠抓了“线路建设、支街副路硬化、镇区亮化、美化绿化”四大工程,提高了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投资2600万元,拆迁旧房554间,新建成农信大楼1座,医院门诊楼1座,新建商业楼110座,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新建环城湖1处,湖边公园1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17万人 | 254平方公里 | 370724105 | 261000 | 0536 | 查看 九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王庄社区 | - | - |
---- |
查看 王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沂山社区 | - | - |
---- |
查看 沂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白沙社区 | - | - |
---- |
查看 白沙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九山社区 | - | - |
---- |
查看 九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街道 |
城关街道位于山东潍坊临朐县。下辖: 370724001001 121 西坦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02 121 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03 121 兴隆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04 121 东郡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05 121 太平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06 121 三元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07 122 教场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08 122 粟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09 122 后楼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10 122 大陡沟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11 220 高垣墙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12 122 倪家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13 121 张家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14 220 平安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15 220 李家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16 220 捎门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17 220 尹家桥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18 220 龙王庙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19 220 狮子口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20 220 城西马家庄社区居民委 370724001021 122 张家亭子社区居民委员 370724001022 122 三里庄子社区居民委员 370724001023 122 水磨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24 122 南五里庄社区居民委员 370724001025 220 连家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26 122 西郡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27 220 卢家庄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028 220 王家楼社区居民委员会 370724001208 220 陈家庄村委会 370724001209 220 河头庄村委会 370724001210 220 南亭子村委会 370724001211 220 北五里庄村委会 370724001213 122 月庄村委会 370724001215 122 小陡沟村委会 370724001216 121 北马家庄村委会 370724001220 220 衡里炉村委会 370724001221 220 篦子庄村委会 370724001222 220 上石埠村委会 370724001223 220 下石埠村委会 370724001224 220 郭家庄村委会 370724001227 220 岩头村委会 370724001229 220 河崖村委会 370724001233 122 魏家庄村委会 370724001241 220 田村集村委会 370724001242 220 井田村村委会 370724001243 220 东朱封村委会 370724001244 220 西朱封村委会 370724001247 220 丁家路口村委会 370724001248 220 柳家圈村委会 370724001249 220 东朱堡村委会 370724001250 220 谭马村委会 370724001251 220 寨子崮村委会 370724001252 220 付家峪村委会 370724001253 220 纸坊村委会 370724001254 220 衣家庄村委会 370724001255 220 北朱堡村委会 370724001256 220 孟家庄村委会 370724001257 220 凤凰村委会 370724001258 220 前殷家河村委会 370724001259 220 后殷家河村委会 370724001260 220 张勤家庄村委会 370724001261 220 贺家庄村委会 370724001262 220 后马陵村委会 370724001263 220 高家庄村委会 370724001264 220 董家楼村委会 370724001265 220 郑家庄村委会 370724001266 220 西安村委会 |
东城街道 |
东城街道位于临朐县城东侧,东红公路穿境而过,规划中的津汕高速公路横贯南北,距济青高速公路20公里,距济南、青岛国际机场分别180公里和20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东城街道面积34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1.1万户,人口3.25万,耕地面积1.3万亩。2005年,全街道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1382.3万元,比上年增长74%;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利税 12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8%和3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0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187元,比上年增长14.3%。 为加快“工业强街”步伐,街道办事处自设立伊始,在开发的功能定位上,坚持以吸收外资项目、工业项目、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为主;在规划设计上,突出人文理念,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现代化,并与城区新一轮总体规划有机融合,努力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全部达到了“七通一平”,邮电、通讯、电力、供水、供气满足需求和供应。目前,辖区内已落户项目总数达到153家,其中过亿元的项目6个,过千万元的124家;建有铝型材市场、不锈钢市场、玻璃市场、钢材市场、综合建材五大专业市场,经销业户达900多户,从业人员50000多人,年交易额达150亿元,市场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市场。依托市场优势,先后引进铝型材及制品、不锈钢、玻璃加工企业100余家,拥有铝型材生产线160余条,年产各种铝型材及制品50万吨,已成为江北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街道享有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对落户项目享有直接审批权。在内部机构设置上,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服务管理为中心设置,公安、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均驻街设立办事机构,对落户项目实行“包揽式”服务。 “以市场带产业,以产业兴市场”是的发展思路;“只争朝夕拼命干,急起直追快发展”是的精神追求;“要么不说,说到做到;要么不做,做就做好”是的工作作风;“真诚合作,实现双赢”是的立街原则。 东城街道作为临朐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和现代化的新城区,正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随着她的发展壮大,必将成为山东半岛充满生机、最具活力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 |
五井镇 |
" 五井镇位于临朐县西南部,面积192.3平方公里,辖64个行政村,18770户,人口7.2万,耕地面积55200亩。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4611万元,比上年增长34%;地方财政收入484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2866万元,利税89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和32。农民人均纯收入3432 元,比上年增长13.1%。 五井镇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境内煤炭、石灰石资源丰富,形成了煤炭、石灰石加工、玻璃制造、木器加工、纺织、化工等一批工业项目;农业突出了以奶牛、肉鸭、蛋鸡和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和以丹参、黄芪和桔梗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五井的山楂、柿子和佛手瓜产量大、质量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五井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江北最大的太湖石市场,有风景秀丽、山势陡峻的嵩山,有天然形成的催木温泉和林区,有古临朐八大景之一的白芽寺。 ". |
冶源镇 |
" 冶源镇位于临朐县城南12公里处,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2万户,6万口人。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03亿元,比上年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91亿元,利税1.15亿元,分别增长23.5%和22.7%。第三产业增加值200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5元,比上年增长14.4%。冶源镇是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中心镇,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风景名胜区——老龙湾风景名胜区所在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建设“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为目标,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民营经济、旅游型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四个重点,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05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53个,到位资金21391万元,全镇工商企业发展到1340余家,其中合资企业6家。规划建设冶源瓶盖小区,瓶盖加工企业发展到83家,成为国内知名的瓶盖包装加工业生产基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果品、肉鸭和淡水养殖产业化,建成了万亩优质葡萄基地、江北最大的肉鸭养殖基地和全国较具影响的虹鳟鱼、鲟鳇鱼养殖基地,2005年出栏肉鸭2800万只,虹鳟鱼商品鱼300万公斤,鲟鱼200万尾。加快旅游型城镇建设步伐,认真实施新一轮小城镇建设修编规划,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旅游区等功能区基本形成,初步成为具有鲜明山水特色的旅游型小城镇。 |
寺头镇 |
" 寺头镇位于临朐县西南部。总面积159平方公里,辖79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总人口4.8万人。潍九路纵贯东西,五寺、夏王、吕鲍路贯穿全镜,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交通通讯便利。2005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8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0元。 民营经济日益壮大。以铸造、制丝、矿业为主,现有工商企业4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全镇铸造企业80家,从业人员4500人,年产各类透景围墙180万米,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500万元。桑蚕龙头企业银河制丝公司,年加工能力200吨干茧,生产白厂丝85吨。临朐县金矿是潍坊市唯一的黄金生产企业,年加工矿石能力6万吨,年产黄金2000两,白银1.8吨,铜120吨,铁粉2万吨。 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种植业以红香椿、黄烟、干杂果、大棚果、桑蚕、中药材为主。特色产品红香椿1.5万亩,大棚香椿600亩,年产绿色纯天然红香椿5000吨,并注册“春早”牌商标,享誉全国,出口海外。黄烟种植面积8000亩,烟叶产量超过百万公斤。干杂果面积3.5万亩,大棚果面积500亩,桑园面积6000亩,中药材面积6000亩,被潍坊市“食为天有机农业开发公司”定为生产开发基地,获省级质量认证。畜牧业形成千头奶牛、千只波尔山羊、百万只肉鸭的养殖规模。 ". |
九山镇 |
" 九山镇面积254平方公里,辖82个行政村,146个自然村,1.4万户,人口5.17万。2002年,全镇经济总收入4.16亿元,农民纯收入2966元,财政收入543.7万元。 全镇农业以建设林果镇为目标,形成了优质苹果基地2.5万亩,优质葡萄基地2.9万亩,优质板栗基地3.6万亩,优质干杂果基地1.5万亩,大力发展中药材、桑蚕、黄烟等产业,全镇中药材面积8000亩,桑园6000亩,黄烟5600亩,全镇粮经比例达到1:9,狠抓畜牧业生产,重点发展奶牛生产,建成畜牧小区380亩。 全镇工业完成产值2.28亿元、销售收入2亿元、创利税1870万元、实现增加值3300万元。加快了对沂山缫丝厂、九山明胶厂等重点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开发,完成技术改造4家,其中过千万元的企业一家,过500万元的企业1家,过100万元的企业5家。全镇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7个,其中投产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132万美元。改造和新建成了龙泰食品、九山明胶、缫丝厂、九州食品等企业。全镇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发展民营企业14家,其中过千万元的企业1家,过100万元的企业6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66家,。 九山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活商富民兴镇,促进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来抓,使镇区经营业户发展到600多家。制定了城镇建设10年规划,并拓宽硬化了8条大街,搭建起了“三纵四横”的镇区主框架;沿红旗河、泰薛路规划了工贸、商贸、生活住宅三个小区,建成了果品、大牲畜交易、胶木家具、农副产品四个批发市场。狠抓了“线路建设、支街副路硬化、镇区亮化、美化绿化”四大工程,提高了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投资2600万元,拆迁旧房554间,新建成农信大楼1座,医院门诊楼1座,新建商业楼110座,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新建环城湖1处,湖边公园1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 |
辛寨镇 |
" 辛寨镇面积163.3平方公里,耕地71192亩,辖86个行政村,1.97万户,人口7.56万。200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86亿元,财政收入139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6元。 全镇工业共实现销售收入7.1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7436万元,利税6780万元,出口创汇1138万美元,新上技改项目46个,总投资4400万元。全镇民营企业发展到32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3家,个体工商业户已发展到2045家。大力实施“1163”工程,即培强红叶地毯、星冠童车、跃马胶带等10个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培强辛寨村等10个工业产值过5000万元、上缴税金过100万元的经济强村;完善配套辛寨工业园、家具工业园等6个经济园区;培植30个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企业。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2个,引资355万美元,投产招商引资项目13个。其中,投资5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5个。星冠童车、跃马胶带、润丰纺织、民兴外贸、大龙电器、汉鑫公司等企业的招商引资项目已建成投产。 辛寨镇农业按照“两路三河七大基地”的规划布局,在丰山流域建成了1500亩秋姬李,1043亩黄金梨基地;双山河流域发展大棚樱桃、西瓜2500亩;沿东红路建成了以桑园、果树、大棚果为主的农业“绿色通道”,新育桑苗、绿化苗木1200亩;在辛白路两侧形成了以柿子、中草药为主的干杂果、中草药生产带。新发展了兴寺樱桃大棚、汪家沟百亩板栗、下河500亩优质桃基地等。经济林已发展到1.8万亩,粮经比例达到3:7。畜牧业以实施“双百工程”为契机,制定优惠政策,规划建设了高标准化奶牛小区12个,奶牛存养量达到3000头;充分利用辛寨仔猪市场的带动作用,重点培植了20个仔猪生产专业村,存栏母猪2万头,年出栏仔猪30万头,成为江北有名的仔猪集散地。畜牧业总收入2.9亿元。 全镇新规划园区面积1071亩。投资238万元,开通宽30米,长1500米园区道路;整修、铺设排污管道12公里。完成辛寨批发市场等规划和建设,基本完成了东红路两侧旧房改造,新建商业楼房9500平方米,草坪面积1800平方米。 ". |
山旺镇 |
山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镇址距县城19公里。总面积107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1.19万户,3.5万人。曾获全省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省级文明镇称号。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全县实行乡社制,境内属忠善乡。1930年实行区乡制,属第六区。1945年1月,中共鲁中地委划出牛河、营子、盘阳、尧山、柳山5个区建立临东县;8月,临东县撤销,境域划归昌乐县辖。1948年4月,临朐全境解放;7月,划归新建益临县第八区。1952年6月,益临县撤销,复归临朐,属第十四(尧山)区。1956年,更名尧山区。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原龙岗区及原尧山区的吴家崖、上林、洛地、桲林4乡组建龙岗人民公社,原柳山乡及原尧山区的桃花、杏山、杭山3乡组建柳山人民公社。1961年4月,原尧山区的吴家崖、上林、洛地、桲林4乡及原尧山区的桃花、杏山、杭山3乡,分别自龙岗公社和柳山公社析出(即尧山区),组建尧山人民公社。1984年4月,社改乡(镇),原桲林、杭山等25个大队组建桲林乡;原尧山公社其余51个大队组建上林镇。1993年6月,桲林乡撤销,并入上林镇。2007年8月,龙岗、上林两镇合并为龙岗镇,镇址设原上林镇政府驻地。2012年2月,设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原龙岗镇41个行政村划入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原上林镇57个行政村属龙岗镇。2013年12月,龙岗镇更名为山旺镇。 |
龙山高新产业园 |
龙岗镇位于临朐县东北部,面积66.7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9211户,人口3.32万,耕地面积4.4万亩。近年来,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突出发展主题,群策群力,攻坚破难,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8.6%;地方财政收入198.9万元,比上年增长2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利税4010万元,分别增长21.2%和2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18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5年,全镇共引进项目29个,其中新落户两区过千万元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4.0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5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和经济工作综合考核分居全县第四名。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对振龙水泥、杜得利化工、龙鑫机械、正源包装等现有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多渠道增加投入,膨胀企业群体。2005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10家,民营企业发展到112家。“大棚经济” 特色优势日益显现。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做文章,突出大棚果、大棚菜、大棚花卉、大棚鸡鸭等传统生产。2005年,全镇新发展大棚果树1500亩;新发展花卉大棚800个;新发展蔬菜大棚4500亩;新发展肉鸡、肉鸭养殖户376个,建成各类畜牧养殖小区16个,全镇畜牧总收入达到2.12亿元。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突出抓好富裕村镇建设、平安村镇建设、和谐村镇建设、卫生村镇建设、文明村镇建设“五大建设”,不断完善载体功能。2005年,全镇新修农村柏油路14条46公里,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的目标。大力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已完成28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受益人口2.4万人。镇区整修道路8600平方米,新建沿街楼房9000平方米;高标准铺设人行道12000平方米,铺设地下排污管道1300米;沿街建筑装设霓虹灯6处;新建公交站亭2处,城镇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计划生育工作获全县一等奖第一名。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中考成绩列全县第一。加快“诚信龙岗”建设和“平安龙岗”建设,保持了社会稳定。邮电、广播事业发展迅速,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95%,电话用户发展到6420户。. |
柳山镇 |
" 柳山镇位于临朐县东部,面积97.1万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 1.2万户,人口4.2万,耕地面积6.5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131.5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利税120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911元,比上年增长12.4%。 近年来,柳山镇党委政府以建设“民富镇强、文明和谐”的新柳山作为奋斗目标,狠抓招商引资,巩固发展了酱菜、化工、缫丝、矿产资源加工等传统优势工业项目;大兴农业产业化,突出了大棚瓜菜和以奶牛、生猪、肉鸡为主的畜牧业两大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已发展大棚瓜菜7000亩,建成标准化畜牧小区2100多亩,实现年收入2.6亿元,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大棚西瓜专业镇和全市标准化畜牧生产强镇。 柳山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实现着由农业大镇向经济强镇的跨越。 ". |
蒋峪镇 |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蒋峪镇位于潍坊市西南50公里处,面积114平方公里,辖70个行政村,有52088人。2002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7亿元,财政总收入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7元。 全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100万元,利税470万元,出0货值92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600万元。重点加强了对盛安食品、华达汽配、裕兴淀粉和擎宇门窗等骨干企业管理。全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5万美元。其中,投产项目4个(盛安食品、淀粉加工、李子行麻岗砂、北石拉砂场),到位资金89万美元;在建项目2个(钾长石、振华门窗),到位资金16万美元;在谈项目8个,协议利用资金180万美元。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12家,民营企业发展到21 家,从业人员达到7800人,实现民营经济总收入1.3亿元。 全镇农业果品总面积达到1.2万亩,新发展大棚西瓜1500亩,育苗1500亩,新建畜牧小区260亩,标准化奶牛养殖场1处,以草菇、灵芝和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发展到20万平方米。全镇桑园发展到1200亩,大棚养蚕和桑枝木耳种植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发展黄烟3000亩。全镇粮经比例达到4:6。 基础建设编辑 蒋峪镇区“申”字形的开发布局进一步配套完善,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万多人。 蒋峪镇2005年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实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324万元,比上年增长2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2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7 元,比上年增长9.2%。 蒋峪镇古有“二衙”之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五镇之首的沂山,景色迷人,旅游景点繁多,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蒋峪镇城镇基础设施和综合功能齐全。羊临公路纵贯南北,大沂公路横跨东西,东临青岛、日照、烟台港口,北接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即将动工的青州至临沂段铁路和天津至汕尾高速公路纵贯蒋峪全境,全镇地处丘陵地区,境内主要有汶河、蒋峪河、牛河等5条河流, 水利资源丰富,“蒋峪莲藕”远近闻名;境内矿产富足,各种石材储量20万方以上,优质沙资源60万方以上。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质量好、无污染,属绿色产品。全镇果品总面积26000亩,其中大棚果3000亩,年产果品6万吨。药材资源丰富,全镇种植丹参、何首乌、黄荠等中药材3000多亩。种植花生历史悠久,年产优质花生400万公斤。周边地区形成了年产花生、地瓜1亿公斤以上的生产规模。 |
沂山风景区 |
沂蒙山旅游区沂山景区属沂蒙山主脉,泰沂山脉东端,潍坊市临朐县城南45公里。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紧邻227(东红路)省道,离长深高速(G25)沂山出口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沂山古称海岳,有东泰山之称,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境内崇山峻岭,气势磅礴,植被繁茂,泉流众多,有大小山峰200余座,泉群6处,其峰峭、石奇、谷翠、水秀相映成趣,森林覆盖率达98.6%,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境内植物种类繁多,山岳型景观、水文景观、人文景观相映成辉。春到沂山,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夏到沂山,飞瀑流泉,酷暑无影;秋到沂山,山果遍野,秋高气爽;冬到沂山,银装素裹,疑入仙境。 沂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曾有十朝十六位帝王登封诏祭。史载黄帝曾登封沂山。舜肇封山,定沂山为重镇。汉武帝亲临其下,令礼官祀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屡有增封,祀典不废。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圣僧高道登临揽胜,-传道,留下大量辞章名句、碑碣铭文和摩崖造像。作为两战圣地,沂山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后方保障。孟良崮战役后,陈毅元帅和粟裕将军曾带部队在沂山周边休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据此编排的《陈毅打场》获1982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在全国各地多次演出,产生了广泛影响。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沂蒙山沂山景区,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沂蒙山人,诚挚欢迎海内外游客的光临! |
嵩山生态旅游区 |
2016嵩山生态旅游区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突破嵩山”战略,以建设“旅游名区、生态小镇”为目标,坚持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景区建设、旅游开发、生态农业、有机林果四轮协同驱动,促进传统农业、林业向新型的生态观光农业、林业转变、“门票经济”向新型的旅游经济转变,单一的景点旅游向综合的全域旅游转变、功能单一的生活居住型城镇向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型城镇转变“四大转变”,高效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创建“无门票景区”为契机,加快发展全域旅游 一是打造山东首家无门票景区。嵩山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有省级森林公园、市级风景名胜区—、全县第二大水库—嵩山水库,有山东海拔第一村—淹子岭村,有省级传统村落—北黄谷村,以及江北最大最美的水杉林区,但受个人经营、宣传推介等方面的影响,嵩山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制约了嵩山的长远发展。该区立足嵩山实际,取消了嵩山境内所有景区的门票,率先打造了全省第一家无门票景区。取消景区门票,虽然政府收入减少了,但是为嵩山聚集了人气,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旅游,现在每逢节假日,潍坊、东营、淄博、青岛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接待游客二十万余人次。 二是推动发展全域旅游。改变以往单一的景点旅游,坚持全景化打造、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依托嵩山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高效整合山、水、林、岭、村等旅游资源,在抓好嵩山寺核心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嵩山六条沟溜、各个村落的特色,按照“一溜一特色、一村一品”的思路,有重点、有计划的打造和开发各条山溜及村落,突出抓好北黄谷传统村落、齐鲁最美田园——淹子岭村、龙虎山居—常家溜村等村落的开发推介,推动了嵩山向全域旅游发展。以发展农家乐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在去年编制完成嵩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景区和旅游小镇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抓好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新修环湖路等3条全长近20公里的环山、环湖道路。30公里长的西部环山路,正在紧张施工,道路建成后将使西部环山路与东部环湖路、滨河路相互连接,形成一条闭合的嵩山旅游环线。投资300万元,新建2万平方米的镇区文化广场1个。加快嵩山旅游度假小镇建设步伐,一期工程——暖水河村安置楼建设项目,经过1年多的努力,项目全部竣工,6月29日,组织全村232户村民完成选房。二期—旅游度假公寓项目和商业街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镇区的生活居住条件。 二是完善景区及景点的设施配套。针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实际,抓好各景区、景点的规划建设,完善景区及景点旅游道路、停车场、洗手间、指示标牌等基础设施配套,今年清理嵩山寺、崔木水杉林景区道路两侧杂草及卫生2.3万平方米,新建停车场6000平方米。对嵩山寺上山石阶进行了除险加固,新建厕所5处,观景小木屋2间,对部分景点进行了全面修缮。在景区周边栽植花卉10万株,在北黄谷村、常家溜等村设立了农事博物馆、绣楼咖啡室、茶室、学生实践和野外拓展基地等设施,提升了乡村旅游服务功能和硬件配套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农家乐。今年该区把发展农家乐作为实现嵩山旅游大发展的突破口,制定“嵩山人家”农家乐发展意见,出台扶持政策,对农家乐经营户在证件办理、培训方面等给予扶持,对标准户给予3000元补贴。”从改厨改厕入手,狠抓饭菜质量和环境卫生,推进农家乐规范提升、抱团发展。不断探索“农家乐”旅游发展新模式,抓好果蔬采摘、山野运动、农业休闲、民俗体验旅游。能够同时满足1000名游客就餐和300名游客的住宿需求。 三、以发展蜜桃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挥嵩山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和种植经验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嵩山蜜桃等特色农业,全区蜜桃种植面积发展到4万亩,佛手瓜发展到1万亩,山楂、芸豆、西红柿、紫薯等高山蔬菜发展到2万亩。设置蜜桃、蔬菜采摘园30多处,举办了“蜜桃姐姐”、“山杏妹妹”评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采摘活动。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形成了“春赏花、夏摘菜、秋采果”的休闲农业观光基地。今年,嵩山被评为“山东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抓好荒山绿化,近年来,完成荒山绿化1万多亩,栽植黄栌、侧柏苗木13万株,栽植蜜桃50万株。按照“修一路、绿一片”的要求,让道路与绿化同时延伸,打造山区绿色通道,完成5条道路21公里的道路绿化,栽植垂柳1270株、国槐4000株、蜀桧1550株。结合新农村建设,以街道绿化、庭院绿化、环村林带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绿化美化,共完成四旁植树15万株,新增绿化模范村3个,全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以“齐鲁嵩山”微信平台为载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一是抓好“齐鲁嵩山”微信平台运行。开通了嵩山生态旅游区官方网站和“齐鲁嵩山”微信平台,落实专人负责网站信息更新和“微信”发布工作,目前,已发布嵩山经济社会发展消息300余篇,社会反响强烈。利用微信平台举办了微信大赛、摄影大赛、嵩山诗词征文活动,扩大了嵩山知名度。 加强与报纸、电视台及网络媒体的联系,等多家媒体达成合作协议。青岛山哥俱乐部、中国户外探险联盟俱乐部等多家旅行社、俱乐部达成合作意向。目前,中央美院、东方文化艺术研究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报、潍坊摄影家协会等多家单位在嵩山生态旅游区设立了写生、摄影和户外活动基地。 三是推动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嵩山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搞好古村落、古遗迹、古树名木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风民俗的传承保护,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发展。把乡村文化活动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相继举办了“美丽相约齐鲁嵩山”城市旅游小姐走进嵩山和“齐鲁嵩山”首届文化旅游节、“首届蜜桃采摘节”、“杏花节”、“桃花节”、“高山樱桃采摘节”、“山杏采摘节”等大型文艺演出,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