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潍坊 >> 青州市 >> 黄楼街道

黄楼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黄楼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黄楼街道简介

  黄楼街道位于青州市东部,面积52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11497户,人口4.1万,耕地面积4.6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313.6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0%;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91亿元,利税6920万元,分别增长20.8%和12.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6元。
  黄楼镇是我国北方著名的花卉种植区和集散地,素有“江北花卉第一镇”之美誉。2005年全镇花卉种植面积1.5万亩,高档次室内花卉市场10万平方米,花卉专业户4000多户,花卉园区18个,已形成“十里花街、百家经营、千户种植、万亩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自2001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花卉博览交易会,从2003年起,在黄楼镇举办的花博会已跻身国家级农展会之列,2005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位列全国节会50强。花卉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催生并壮大了以花卉为主题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瓜菜、畜牧也是该镇的特色产业,其中特产“弥银”牌弥河银瓜为历代贡品,曾获全国农产品展销会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种植面积达4000亩。黄楼镇的工业也富有特色,近年来,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民营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以禽类加工、冷冻冷藏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和以钢球生产、挖沙船制造为龙头的机械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镇经济的支柱。黄楼镇交通条件便利,07028公路、胶济铁路和计划建设的长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作为青州市重点建设的六个中心镇之一,积极应对和迎接青州市新城区东扩,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为花卉主导产业配套服务的商贸、餐饮、娱乐等三产服务业兴旺繁荣。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1万人 52平方公里 370781007 261000 0536 查看 黄楼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黄楼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阳河社区 - -

----

查看 阳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大王社区 - -

----

查看 大王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傲于社区 - -

----

查看 傲于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潘村社区 - -

----

查看 潘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韩家社区 - -

----

查看 韩家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黄楼社区 - -

----

查看 黄楼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坝社区 - -

----

查看 东坝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马家社区 - -

----

查看 马家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黄楼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王府街道

  王府街道地处青州市城区中西部,是青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43.5平方公里,现辖18个社区、83个 街景一角行政村,人口11.7万,耕地面积3.9万亩。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7年,青州市对全市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调整,其中包括撤销五里镇,将原五里镇的行政区域划归王府街道管辖,街道工作机关驻原五里镇工作机关驻地。王府街道在18个城区居民社区、6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面铺开党员“先锋家园”创建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加快发展。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实现了新跨越发展。2010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6952万元,比上年增长24%;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5.8亿元元,分别增长27%和2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9.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8元。在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观摩点评中进入潍坊市前十名;计划生育工作在潍坊市143个乡镇街道中名列第一名;荣获青州市基层党建述职考核第一名;被青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先进镇街道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还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千强镇、全国乡镇综合实力500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社区、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经济发展   王府街道工业体系日益完善,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为载体,建立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招商引 旅游点资、工作督查等5项长效机制,以活动开展、机制创新带动科学投入、科学发展。目前街道经济社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工业经济、商贸旅游、招商引资、城镇化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也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现有北联集团、坦博尔服饰、力王电力科技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多家,已初步形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力设备、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拥有镇级工业园2家,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其中“坦博尔”荣获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青州力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悬式复合玻璃绝缘子荣获山东名牌称号。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东方商贸城、人民商场、大利群购物中心等一批原有的商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规划建设青都国际大饭店、青州宋城、义乌小商品城、盛宏国际假日酒店等一批新型商贸服务企业,形成遍地开花之势。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荟萃,范公亭公园、玲珑山等景点遍布其中。王府游乐园-范公亭西部旅游片区、广县古城、井塘古村-玲珑山、青齐文化生态观光园等旅游资源开发全面启动,使王府成为青州市商贸旅游服务中心区。   城乡管理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建盛世东方、中央华府等20多个高档次住宅小区,实现网格化社区管理,社区服 卫生检查务、卫生、文化、体育等不断完善,是全市最佳生活休闲居住区。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投资2000多万元对机关驻地进行提升改造,新增绿地2万多平方米;全面启动刘家、下圈等7个城郊村的拆迁改造,锦绣家园五里安置区正在紧张建设之中,桃源府路年建成通车。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他们积极抓热点、转作风、解难题、排民忧,先后规划建设了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和西园、中所、莲花盆等6个社区服务中心,扩建改造计生服务中心,深入实施西南山区集中供水工程,新建设的五里初中、北关初中教学楼已投入使用,莲花盆小学等3所小学教学楼今年相继开工建设等等,从根本上解决了西南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办事不方便、校舍条件落后等一批突出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实施。全面关停石灰窑、粘土砖厂、矿山企业,完成春季造林1700亩,建成苗木基地11个,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现代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是全国最大的蜜桃生产基地和干鲜果生产加工集散地,规划建设郑家有机蜜桃、凤凰流域有机柿子示范园区,其中五里蜜桃基地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益都街道

   益都街道位于青州市城区北部,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50990人,其中满族2600余人,回族300余人,下辖18个社区居委会。汽车站、火车站均设于辖区内,胶济铁路、309国道纵贯东西,青垦铁路、羊临公路、益羊铁路横跨南北,距济青高速公路出入口仅10公里,距青岛石臼港20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20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1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通信、电力、学校、医院、宾馆、仓储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发展经济条件得天独厚。   益都街道辖:吴桑社区、叶家社区、王桑社区、草庙社区、任七里社区、孟七里社区、大华社区、康屯社区、东店社区、北城社区、蒋七里社区、李七里社区、北三里社区、万家社区、卞家社区、西店社区、石家社区。   1993年10月撤销益都镇,分成三个办事处,益都街道沿用原益都镇名称。   近年来,益都街道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居民投资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街村企业、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已形成了电子、食品、包装、化工、服装、建材、医药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现已有尧王集团、保足鞋业、钰铧集团、永发集团、海盛电子、双喜家俱、神星农药、捷远电气、宏迪车业等29家年规模企业。山东省唯一的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发展迅速,汽车农机配件批发市场、摩托车市场规模宏大。城市建设、社区服务、精神文明、党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在青州市名列前茅。   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城市建设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民营经济20强乡镇”等称号;2005年10月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是全国县级市中唯一获此殊荣的街道。  

云门山街道

  云门山街道位于青州市区南部,总面积37.1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1.9万人。其中,民族村9个,回族群众2800人,占街道人口总数的14.7%。境内有摩崖巨“寿”而驰名中外的云门山和国家大型企业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是著名的云驼风景区。   拼音:Yunmenshan Jiedao 代码:(缺) 邮编:262501   云门山街道辖   云峡河、卢家店、黄家井、耿家村、戴家庄村、七里河、邢李庄、前寺、宋家阁、时家店、沈家庄村、井亭、东邢、西邢、后寺村、小花林疃、大花林疃村、南房、涝洼、郭家桥、扈家庙、赵家小河、傅家庄、朱家庄、王家庄、靳家庄、十字村、寨子村、李宝峪。   清末,属益都县乐善乡南约。1930年属益都县第一区;1949年划为弥河区,后改称第三区;1958年春,撤区,属阎刘乡。同年秋属东风公社,次年称弥河公社。1984年析置为云河乡,同年10月改称云峡河回族乡。乡政府驻云峡河村。2005年经鲁函民字[2005]22号文件批复,撤销云峡河回族乡,设立云门山办事处。   经济体系   工业生产势头迅猛。已初步形成了集机械加工、食品化工、建筑、工艺品加工于一体的工业体系,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企业12家。农业产业化布局合理。形成了集林果种植、畜牧养殖、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年牛羊存栏量达1.2万头。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的优势,按照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市三个战略重点之一的要求,依托辖区内自然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发挥区位优势,房地产开发、餐饮服务业发展迅速。   境内交通便利,通讯畅通,电话程控化,电视闭路化,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云门山街道海岱苑社区   云门山街道海岱苑社区,面积0.96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2万人,现入住15000人。   积极探索实践“一整合、三平台、一服务”社区党建模式。按照大社区、大党建、大服务的思路,对区域内各基层党组织进行整合,成立了海岱苑社区党委;搭建了“党组织网络、党员服务、共驻共建”三个平台,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了集党的建设、行政管理、便民服务、社会治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超市、卫生服务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便民设施完备,公安、计生、民政、司法、文化等部门的办事机构齐全,做到了居民需求的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社会保障、休闲娱乐等“十不出社区”。  

黄楼街道

  黄楼街道位于青州市东部,面积52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11497户,人口4.1万,耕地面积4.6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313.6万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50%;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91亿元,利税6920万元,分别增长20.8%和12.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6元。   黄楼镇是我国北方著名的花卉种植区和集散地,素有“江北花卉第一镇”之美誉。2005年全镇花卉种植面积1.5万亩,高档次室内花卉市场10万平方米,花卉专业户4000多户,花卉园区18个,已形成“十里花街、百家经营、千户种植、万亩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自2001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花卉博览交易会,从2003年起,在黄楼镇举办的花博会已跻身国家级农展会之列,2005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位列全国节会50强。花卉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催生并壮大了以花卉为主题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瓜菜、畜牧也是该镇的特色产业,其中特产“弥银”牌弥河银瓜为历代贡品,曾获全国农产品展销会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种植面积达4000亩。黄楼镇的工业也富有特色,近年来,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民营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以禽类加工、冷冻冷藏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和以钢球生产、挖沙船制造为龙头的机械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镇经济的支柱。黄楼镇交通条件便利,07028公路、胶济铁路和计划建设的长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作为青州市重点建设的六个中心镇之一,积极应对和迎接青州市新城区东扩,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为花卉主导产业配套服务的商贸、餐饮、娱乐等三产服务业兴旺繁荣。   

弥河镇

  " 弥河镇地处山东半岛,北靠青州古城,南接临朐县城,因东临弥河而得名。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辖77个行政村,5.5万人。一线(羊临铁路线)三路(东红路、羊临路、博临路)纵贯南北,横穿东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弥河、石河为镇内两大主要河流。该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素有“生态之乡、区位重镇”之美誉。   工业体系日趋完善,建立了闫刘、官庄、大关营、前营、石家五大工业园区,机械加工、铸造、造纸、纸业、食品加工、饮料、化工等行业门类齐全,良好的投资环境正等待各位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创业。   品牌农业方兴未艾,形成了东部瓜菜,西部林果、黄烟,中部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的生产格局,主要农产品有弥河银瓜、双孢菇、油桃、柿饼等。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区建设新颖,功能齐全,花鲜草绿,一座集邮电、通讯、供水供电、光缆电视、文教卫生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化载体的小城镇已经形成。   生态旅游正在兴起,境内环境优美,处处青山绿水,遍地鸟语花香,圣水峪、白鹭洲、黄山湖不仅风光旖旎,而且景色各异,是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2005年,弥河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01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80万元。   

王坟镇

  " 王坟镇位于青州市西南山区,辖101个行政村,5.1万人,总面积22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万亩,是青州市面积最大的乡镇。   农业。主要发挥当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现已形成果品、黄烟、畜牧、蚕茧、木本花卉、中药材和旱作 蔬菜七个支柱产业。尤其盛产山楂、柿子、梨枣、凯特杏等果品,先后建成梨枣基地8000亩,青州敞口山楂基地1万亩,小萼柿子基地4万亩,凯特杏基地5000亩,常年果品产量1800万公斤。   工业。重点围绕丰富的果品资源优势,建起了山楂食品、果品饮料、果蔬原浆、生物化工四个系列五十余类产品的工业体系。其中已建起山楂加工企业350余家,形成专业村32个,从业人员1.2万人,年产山楂系列制品5.7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山楂果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华山楂果品加工第一镇”。   该镇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之一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仰天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该镇境内,另有逄山风景区、八喜谷生态农业园、明衡恭王墓、黄巢洞和黑虎山水库、钓鱼台水库等景点。   该镇山区小流域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曾多次为全省及潍坊市农业基本建设会议提供现场。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4.2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亿元,财政总收入63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37元。   ".  

庙子镇

  庙子镇位于青州市西南部,是潍坊市的西大门,国家级重点镇。西与瓷都淄博市接壤,北邻齐鲁石化城。总面积195.3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12200户,40880人。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1亿元;财政总收入144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50万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石储量1亿多吨,石灰石储量50亿吨以上,红粘土储量10亿多吨,碱石储量丰富,天然矿泉水取之不竭。   工业经济实力雄厚。发挥资源、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年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达24家,个体工商户1070家。初步形成了以泰和矿业为龙头集铁矿开采、冶炼铸造、水泥化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全力打造青州乃至潍坊西部基础建材基地。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余人。办公区、居住区、工业区、商贸区规划科学、建造新颖、各具特色,设施齐全、功能完备,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筹资千万元建设中心初中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四栋,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成为一所能容纳1500名学生就读的现代化初级中学。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拥有较高标准的镇级卫生院一所,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的身体健康基本得到保障。   特色农业优势突出。桑蚕、黄烟、土豆三大特色产业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庙子全羊、仰天山牌肴驴肉、雪山牌山鸡蛋等特色品牌闻名省内外。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004年以来,先后改造硬化了博临路、朱崖至上庄、上庄至南峪、上下张、茂峪、张横路、杨家庵、龙宫路等14条50多公里县乡、镇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道路硬化。人畜吃水逐步得到解决,有限电视入户率达60%。   观光旅游业方兴未艾。境内有仰天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唐赛儿寨、仁河水库、牛角岭盘山公路、朝阳洞、仙人桥等名胜古迹30多处,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青州市的重点旅游景区。.  

邵庄镇

  " 庙子镇位于青州市西南部,是潍坊市的西大门,国家级重点镇。西与瓷都淄博市接壤,北邻齐鲁石化城。总面积195.3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12200户,40880人。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1亿元;财政总收入144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50万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石储量1亿多吨,石灰石储量50亿吨以上,红粘土储量10亿多吨,碱石储量丰富,天然矿泉水取之不竭。   工业经济实力雄厚。发挥资源、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年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达24家,个体工商户1070家。初步形成了以泰和矿业为龙头集铁矿开采、冶炼铸造、水泥化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全力打造青州乃至潍坊西部基础建材基地。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余人。办公区、居住区、工业区、商贸区规划科学、建造新颖、各具特色,设施齐全、功能完备,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筹资千万元建设中心初中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四栋,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成为一所能容纳1500名学生就读的现代化初级中学。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拥有较高标准的镇级卫生院一所,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的身体健康基本得到保障。   特色农业优势突出。桑蚕、黄烟、土豆三大特色产业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庙子全羊、仰天山牌肴驴肉、雪山牌山鸡蛋等特色品牌闻名省内外。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004年以来,先后改造硬化了博临路、朱崖至上庄、上庄至南峪、上下张、茂峪、张横路、杨家庵、龙宫路等14条50多公里县乡、镇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道路硬化。人畜吃水逐步得到解决,有限电视入户率达60%。   观光旅游业方兴未艾。境内有仰天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唐赛儿寨、仁河水库、牛角岭盘山公路、朝阳洞、仙人桥等名胜古迹30多处,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青州市的重点旅游景区。".  

高柳镇

  " 青州市高柳镇位于青州市北部,辖51个行政村,3.4万人,总面积5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南距青州市区十公里。济青高速、东青高速、青垦公路在镇区交汇并设有大型互通式立交桥,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几年来,高柳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以标准化生产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以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动力,加快第三产发展步伐。全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奋发向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镇经济和社会诸项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工业立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依托优越的交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逐步形成了电力电缆、食品机械、建筑机械、副食品加工、化工、服装加工等八大行业。   农业富镇,加快农业调整步伐。立足于兴镇富民,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基地、市场和品牌建设。建立起青州市第一大无公害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额4亿元,销售蔬菜3.2亿公斤;培育并注册“高柳牌”系列无公害蔬菜商标,高柳蔬菜成为山东省首批获北京销售的绿色农产品。   三产兴镇,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按照“科学规划、加快发展、强化管理、立足长远”的指导方针和争创省级重点乡镇的工作目标,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具体工作中勇于探索新机制,实现快速均衡开发,到目前,全镇有商住两用楼140余栋,三产从业人员7000余人,绿地1.6万平方米,高标准路灯130级,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和秩序化管理。高柳镇2000年被评审为“潍坊市中心镇”、连续两年被评为“潍坊市文明镇”、连续六年被青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由于各项措施得力,全镇各项经济指标有了长足进步: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3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财政总收入790万元,同比增长1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0万元,同比增长38%;实现人均收入4680元,同比增长8%;储蓄存款余额达2.1亿元。 ".  

东夏镇

  " 东夏镇位于青州市北郊10公里处,南靠胶济铁路,北依济青高速公路,西临东红高速公路,309国道与羊临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全镇辖90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总面积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万亩。   东夏镇农业结构合理,目前已形成了大姜、瓜菜、粮食、菜葫芦、果品、畜牧六大支柱产业,建设有3万亩大姜、2万亩瓜菜、5000亩菜葫芦、3万亩国家级优质小麦共四大生产基地。其中,“东夏牌”大姜年产达一亿公斤,以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而闻名全国,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鉴定为一等一级产品。   东夏镇工业发达。现有民营企业500余家,其中五金加工企业即达200余家,成为山东省最大的五金加工专业镇。尤其近年来通过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外国客商相继落户该镇,投资兴办各类工业项目,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五金加工、包装印刷、塑料编织、化工、食品六大支柱产业。   东夏镇城镇建设功能设施配套齐全,镇村道路硬化率100%,有线电视入村率10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85%。先后被授予全省“明星乡镇”、潍坊市“经济强镇”、“模范镇”等荣誉称号。   开放的东夏镇,是投资者的乐园,热诚欢迎四海朋友前来东夏镇投资经商,共图发展大业!   ".  

何官镇

  " 何官镇位于青州市北部平原,总面积62.4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9000户,人口3.4万,耕地面积5.5万亩。2005年全镇引进招商项目31个,总投资额5.8亿元,农业总收入7.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16万元,人均纯收入4906元。   何官镇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落户市开发区企业7家,总投资3.5亿元,已有3家企业实现投产;辖区内民营企业发展突飞猛进,现有工商企业180多家,形成了机械、纺织、造纸、废旧塑料加工、蔬菜保鲜深加工等五大支柱行业,产品行销全国,纺织品大量出口欧、美、日、韩和东南亚。   何官镇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无公害胡萝卜面积22000亩,年产达11万吨,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胡萝卜种植专业镇;优质韭菜生产基地5000亩、高温棚菜基地15000亩,全镇粮经比例达到3:7;在传统蛋鸡生产的基础上,肉奶牛、肉鸭、生猪养殖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持续上水平,“蛋鸡之乡”叫响省内外;目前已注册有“何官”牌无公害鸡蛋和“满园红”系列蔬菜商标。今年还先后成立了奶牛生产合作社、林业生产合作社、蔬菜保鲜合作社、废旧塑料加工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第三产业繁荣昌盛。镇区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各类商业门店达300多家,三产从业人员3000余人,初步形成了集工业、商贸、文化、居住、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小城镇新格局。   ".  

谭坊镇

  " 谭坊镇位于青州市东部,与昌乐县、寿光县为邻。总面积8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万亩,辖74个行政村,人口5.4万。   该镇是远近闻名的瓜菜生产专业镇。全镇8.3万亩土地当中,有8万亩发展起了瓜菜生产,年产各种瓜菜5亿公斤,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几年来,该镇推广瓜菜生产的无公害栽培,建起了瓜菜无公害检测中心,瓜菜品质大为提高。相继引进推广生物有机肥等新技术60余项、引进国内外瓜菜新品种近百个,良种率达到了100%,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谭坊”牌西瓜被评为中国名牌,该镇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瓜菜基地。   谭坊镇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镇,工业门类齐全,有农产品加工、塑料、彩印、冶炼、化工、食品加工、机械等门类,其中已建成美国国峰食品(潍坊)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年加工出口各类蔬菜2万多吨,产品大多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出口菜生产加工基地之一,2005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2006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8亿元,财政总收入50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  

经济开发区

  青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7月,经过六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的青州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隆起带、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城市建设的次中心。2008年7月6日,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上,青州市以第87名的成绩,重新跨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行列!青州重进百强,也是对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充分肯定。可以说:青州经济开发区的崛起,带动了青州工业经济的振兴,促进了青州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充分发挥开发区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构建青州经济发展的重心,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7月,经市委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在原王母宫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成立青州经济开发区新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具体负责青州经济开发区新区的建设管理工作。2003年7月12日,青州经济开发区新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在原王母宫镇挂牌办公,标志着青州经济开发区新区的正式成立。   青州经济开发区建设正式启动后,青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相继出台了“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企业退城进园”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强力推进青州经济开发区健康、快速发展。至2003年底,先后有山东起重机厂、龙星布业、巴夫特肥料、天源化工、骏蔚化工、八起食品等67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落户开发区,项目总投资达27.4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的11个,开发区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   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998.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812.7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24.3%和66.2%;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675.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823.1万元,比2006年增长93.6%和55.7%。2008年上半年,已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37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1.1%,预计2008年将实现财政总收入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00万元。开发区已经成为青州市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区域。  


黄楼街道特产大全




黄楼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