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镇位于合肥市西北郊,距合肥市中心7km,大杨镇中心集镇坐落于合淮路(206国道)、四里河路与环湖北路交汇口,交通十分便捷。东与郊区杏花村镇相邻,东南紧邻市区,南与蜀山镇毗邻,紧依董铺水库,西接郊区三十岗乡,北靠长丰县岗集镇。全镇东西长7.2km,南北宽9.0km,镇域面积36.00k㎡,中心集镇大杨店距市中心7.0km。
大杨镇现辖5个行政村,8个社居委,人口4万人,是合肥市11个小城镇设试点镇之一。
◎行政办公:大杨镇人民0迁至四里河路与环湖东路交叉口,占地共2034㎡。
◎教育:
1、镇城教育基本情况:大杨镇现辖5个行政村,8个社居委,人口4万人,镇城内共有小学7所,在校学生2668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1126人,职业学校(大专、职高)4所,在校学生5545人,幼儿园5所,入园幼儿495人。
2、学校布局情况:大杨镇原有11所小学,为了扩大办学规范,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镇0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方便入学就读的原则,结合大房郢水库兴建和学校危房改造,集中资金投入,新建了五里拐、跃进、十张、新农四所小学教学楼,消除了学校危房,极大地改善了全镇办学条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万人 | 36平方公里 | 340103100 | 230001 | 0551 | 查看 大杨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吴郢社区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吴郢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龙王社区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龙王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王墩社区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王墩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清源社区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清源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草塘社区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草塘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高桥社区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高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夹塘社区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夹塘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五里拐社区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五里拐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照山社区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照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雁栖社区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雁栖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十张村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十张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杨村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大杨村谷歌卫星地图 |
谢岗村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谢岗村谷歌卫星地图 |
水库村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水库村谷歌卫星地图 |
岗西村 | ·庐阳区旅游·庐阳区特产·庐阳区十大特产·庐阳区十景·庐阳区 | 0 |
---- |
查看 岗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亳州路街道 |
亳州路街道委辖区 5.4平方公里 ,下辖9个社居委。 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正确带领下,街道团工委着 亳州路街道召开讨论会 力构建社区团工作网络,努力树立社区团建意识,健全社区共青团组织,抓好团员队伍建设。目前已在街道所属九个社区中都成立了社区团支部。由社区和辖区单位的年轻人担任-、委员。不断开展工作,勇于创新,让团工委、各支部真正成为辖区团员青年的焦点。 -社区发展 亳州路街道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宜商宜住。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辖 亳州路街道 区内的柏景湾、元一美帮国际、世纪家园、金科玉带河畔、怡景苑等一大批高档住宅小区孕育而生。小杨大酒店、洋洋大酒店、和煦园瑞吉大酒店、鼎鼎假日咖啡、雅闻养生堂、等高档餐饮和休闲娱乐场所在这里得以发展和壮大,财富广场、天庆大厦(在建)集商务、居住、购物为一体的高层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亳州路正成为庐阳区的政务、文化、商务、居住中心,爆发出来的生机和活力将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亳州路街道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招商引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今日的亳州路人,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优化环境为保证”、“富民强街为目标”的工作思路,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社区服务 亳州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及9个社居委的社区基础建设,通过新建、翻建、扩建、购买及资源共享等方 亳州路街道的喜庆 式,共完成518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建设任务,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各项社区服务工作更加有声有色。随着经济转型,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社区服务的内涵在延伸,计划经济时代由企业包办的各项事务已转向社区。去年该街道发起了“伸出您的手,奉献一份爱”活动,成功为11岁患白血病的王雅玲同学募捐了近7万元;为2户居民申请了市慈善资金4000元;走访五保户、重大疾病患者及残疾人596次;看望住院退休职工353次,送去慰问金价值18408元,为14位亡故退休职工办理丧葬费126784元;全年开展退休党员活动17次;全年发放失业救济金累计11986人次339.6万元,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7.78万元?有3985户次、10513人次享受。召开下岗失业人员现场招聘会9次,提供就业岗位1078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73名,去年该街道荣获全省再就业先进单位。该街道去年还举办了首届社区文化体育节和第三届全民健身社区运动会,开辟5个露天晨练点和3个锻炼路径;成立“茉莉花”群众艺术团。国家文化部和省市文化部门领导数次亲临视察指导群众文化工作,均给予很好评价,该社区还被评为合肥市社区文化示范社区。 管理思路 亳州路街道创新社区物业管理思路,在全市街道社区率先尝试“四位一体”管理新模式,为构建和谐社区 亳州路街道建设 进行深层次探索。这种“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是指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开展社区服务、组织社区活动、协商处理事务、参与社区建设。该模式经过4个多月的运作,有效解决了社区各种矛盾,逐步被辖区居民所接受木百景湾小区地处省城新老城区交界处,居民有1500多户、4000余人,还驻有各类公司近百家,易于产生各种矛盾。小区实施“四位一体”物管模式后,路面破损修复、楼道垃圾清扫、车辆乱停乱放等难题都迎刃而解,选举楼道长,挑选志愿者,成立助残协会、妇联等活动,社区居民也争相参与。此举既整合了社区资源,又激发了社区活力。 旅游资源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安徽省蒙城县亳州路街道东约200米处,是国内目前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从1989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3次发掘,在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出房迹78间,墓葬300余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为研究皖北地区原始社会中、晚期的历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1989年至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7000多平方米,共清理出红烧土房基10排(组),计41间,墓葬217间,以及灰坑、祭祀坑、兽坑、活动广场等遗址,出土陶、石、骨等文物近万件,被史学界专家称为“可与金矿媲美的资源”。该遗址于2001年7月17日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 黄山有美景,亳州路街道文化,安徽旅游素有“南黄北亳”之说。亳州路街道,在于她的“丰”,在于她的“厚”。在亳州,你可以与千古圣贤老子和庄子同地域、跨时空交流;可以感受曹操的英武;更可以感受华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感受丰厚的历史文化需要载体,亳州路街道成了最好选择。正如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所说,北关老街是亳州的文化之魂,也是最精华的地方,过去亳州路街道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没有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致使我市旅游发展陷入有景点没有景区的尴尬,进而导致我市旅游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亳州路街道改造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也是近期全力打造的一个拳头产品。以北关老街为突破口,亳州路街道将全力打造一个覆盖包括花戏楼、古运兵道、华祖庵、道德中宫等景点在内的旅游区域。届时,一个涵盖历史和现代元素的亳州古城将出现在中原,亳州旅游现状也将因此而彻底改变。 |
双岗街道 |
庐阳区双岗街道地处合肥市核心区北部,北到临泉路,西达可苑路,东抵板桥河,南濒“母亲河”——南淝河,素有“合肥北门”之称。辖区面积2.67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0万余人。区域内北一环、临泉路、蒙城路和阜阳路四条主干道呈“井”字型,交通便捷。 “十一五”期间,街道坚持发展为上、项目为根、投资为本,大力开展境外招商、驻点招商;以总部化为方向,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新增商办面积36.7万平方米,新入驻楼宇企业265家,其中乐购等省级总部9家;引进内资32亿元人民币,外资3000万美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4亿元,年均增幅达到44.8%;实现商贸零售额24.3亿元年均增幅高达75%,增幅居全区第一;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66亿元、增加值8.67亿元,工业投资3.8亿元;实现税收7.3亿元。街道可支配财力2010年年均增长31%,为社会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活力。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街道先后国家计生协会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基层政务公开先进单位、省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市维稳先进单位、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市政务公开示范点、市级平安街道、市级无-街道、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街道、廉政文化进机关市级示范街道。街道年年获得市计划生育先进街道、市卫生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双拥合格单位。 作为老城区现代服务业向北部辐射转移第一承接带, “十二五”期间,双岗街道坚持以网格化为统揽,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筑和谐双岗,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坚持以项目为引领,依托两轴(蒙城路、阜阳路),突出两带(濉溪路、临泉路),打造三大节点(北一环阜阳路交口商圈、北一环蒙城路交口商圈、临泉路合瓦路交口商圈),做精做实四个街区(五河路特色美食街区、义井路民俗花卉街区、沿河路休闲街区、合瓦路综合街区),努力建设宜商宜居的城市副中心。 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双岗人将充分发挥位置优势、人口优势和地缘优势,以开放的姿态,广迎八方来宾投资置业、居家生活。 |
杏林街道 |
杏林街道成立于2005年6月,其行政管辖范围为:东至板桥河,南至临泉路,西至蒙城北路,北沿二环,向东至丰大苑社居委区域范围。下设望城店、北都、杏林、上城、固镇路、丽都和丰大苑7个社居委。总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 近年来,杏林街道在区委、区0的领导下,以党建工作为统揽,以和谐社区建设为重点,以服务群众为根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确立聚民心、顺民心、暖民心、安民心、称民心、乐民心的“六心”社区工作思路,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各项工作。 认真落实公共服务项目,设立了社区工作服务站,社会保障、再就业、社区医疗服务等“民生工程”全面实施;组织开展邻里之间的自助互助服务,“邻里节”、睦邻卡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在对辖区居民需求、特长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认领公益岗位、党员诺岗、结对帮扶等形式,组建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推进关爱空巢老人的“守望工程”,完善老年服务体系。由一个中心、四个站组成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教育、计生指导、康复相结合的“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通过聘请社区律师等方式,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等免费“就近服务”,努力引导居民通过法律反映诉求。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先后荣获被合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合肥市先进单位、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先进单位、科普示范单位、平安街道、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海棠街道 |
2005年6月16日区委、区政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北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在原杏花村街道藕塘村基础上,以原鼓楼街道机关为主体,组建成立海棠街道,管辖范围东至蒙城北路,南至临泉路,西至肥西路、合九铁路,北至二环路,总面积2.21平方公里,人口5.2万人。辖藕塘、清华、平楼、荷塘四个社区。街道内设党政办、经济工作中心、群众工作中心、社会事务中心、城市管理工作中心等部门。 |
杏花村街道 |
庐阳区杏花村街道坐落于合肥市西北部,于2004年7月28日由原杏花村镇整体撤镇建街而成。经历了多次区划调整后,现辖区总面积约5.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48万人,分布于全街6个社区(其中村改居社区4个,新设社区2个),下辖党委(支部)14个,党员712人。街域内交通便捷,省市驻地单位众多,合九铁路、沪汉蓉铁路等铁路干线和北二环路、蒙城北路、阜阳北路、临泉西路、淮北路、清源路等市区主干道纵贯其中;合肥发电厂、中铁四局八公司、省能源学校等4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教育单位坐落于此。 近年来,杏花村街道紧紧抓住合肥市大拆违、大建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坚持发展区域经济推动项目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先后启动杨小郢、梅小店、李小郢、柏大郢等城中村改造项目,辖区涡阳路、淮北路、四里河路、耀远路、利辛路等一批城市道路开工修建,金都华庭、天然新都市、舒馨花园、梧桐嘉园等居民小区拔地而起,辖区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十一五以来,辖区工业、商贸、房产、楼宇经济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较十一五初期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生活e站、老少活动家园、假日托管学校、计划生育双向服务中心、失地农民创业就业培训街等社区服务平台建成启动,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杏花村街道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宜商、宜乐、宜游”五宜街道的建设目标,努力聚集优势资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创造和谐环境,举全街道之力积极稳妥的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立高规格的“楼宇经济中心”“专业特色市场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宜居之城”四大中心,推动街道实现跨越式发展。 |
逍遥津街道 |
逍遥津街道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率10万大军攻合肥未下,军还,为曹操守将张辽所袭,孙权仓皇出逃,飞骑跃过断桥脱险,从此逍遥津声名大震,著名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流传至今,“逍遥津街道”由此而得名。 逍遥津街道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的东南方,东至南淝河,南至环城南路,北至环城北路,西至桐城路和六安路,辖红旗、四牌楼、九狮桥、义仓、县桥、拱辰6个社居委,面积2.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1万人。 街道辖区区位优势独特,是合肥市着力打造的中央商务区所在地,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底蕴厚重,三国古战场逍遥津、李鸿章故居、高家祠堂等古迹名胜坐落其中;宗教场所汇集,明教寺、基督教堂、清真寺分布其中;交通四通八达,“安徽第一路”长江中路等主干道穿城而过;商业高度繁荣,聚集着合肥百大、苏宁电器、百盛、银泰、商之都、金鹰、香港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知名商街淮河路步行街、寿春路婚庆街等印证着逍遥津发展的轨迹;社会保障全面,安徽省人才市场、合肥市人才市场,合肥三中、合肥六中、合肥九中、合肥四十二中、南门小学、红星路小学、逍遥津小学,省立医院、合肥市妇幼保健院等云集于此,银行、邮局等公共配套设施齐全。 2008年1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街道义仓社区视察。近年来,街道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打造“首善之街”和“全国示范街区”的总目标,以“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为导向,以“提升发展品质、管理升级创新、构建幸福街区”为抓手,以“完善机制、提升效能、强化队伍”为保障,街道跨越发展合力不断增强,党的建设在高起点中实现新的跨越,经济社会事业在高标准中全面发展,辖区环境更加安定和谐,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辖区已发展成为宜居宜商宜游的首选之地。 |
三孝口街道 |
城隍庙、廻龙桥、大夫第、西平门……数不清的典故记载了老合肥的历史与变迁,新设立的地名延续着合肥的精神脉搏,这里,是合肥的中心,这里,是著名的三孝口街道。 三孝口,因纪念张梅、张祝、张松三孝子而得名,是合肥人人尽皆知的著名地点。三孝口街道因地处三孝口而得名。街道地处环城河以内,东临六安路、桐城路,与逍遥津街道相接;南、西、皆至环城南、西路,与包河区、蜀山区相邻;北至环城北路与亳州路为邻。辖区面积2.92平方公里,总人口9.571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2611万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012年3月,经庐阳区区划调整,由原益民、光明和安庆路3个街道合并成立三孝口街道。 三孝口街道位于合肥市老城区,经济、政治中心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辖区驻有安徽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税局等多家机关、事业单位。距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7千米,距安徽省政府800米,交通十分便捷。 近年来,三孝口街道将打造特色街区、彰显特色文化作为街道发展的重要目标。现辖区内有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1个、市级商业示范社区3个、区级商业示范社区7个、农贸市场3个。2011年末辖区有商业企业8900个,全年完成限额以上零售673465万元,同比增长20%。 经过发展, 三孝口街道特色商业街区优势日渐显现。现辖区内有东怡广场、仁和大厦、金城大厦、润安大厦等几十座商业楼宇和城隍庙市场、女人街特色街、百大集团购物中心等一批特色商业网点和街区。其中三孝口商圈、阜南路特色餐饮街、老报馆商业美食广场、百大CBD商圈近年来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逐渐对庐阳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强的影响力、辐射力。8月底全面改造完成装扮一新的女人街特色街,已成为合肥一张亮丽名片。 展望未来,三孝口人豪情满怀,三孝口街道将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以重点打造辖区中心商贸为平台,以服务经济为重点,加快构筑金融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旅游经济、特色街区“五大板块”, 大干快上、再创佳绩! |
四里河街道 |
四里河街道成立于2012年3月9日,辖区位于庐阳区城郊结合部,地处庐阳区“国家级中央商务区”功能板块,坐拥“北三环,即北一环、临泉路(北中环)、北二环,纵贯“两河流”即四里河、南淝河。街道东起肥西路,西南至南淝河,北至大房郢水库,辖桃花园、四河、银河湾三个社区,面积约2.21平方公里,常住户4798户,常住人口8781人,流动人口4646人。街道直属1个机关党支部、3个社区党组织、1个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委,共有党员423名。 多年来,四里河街道围绕大征迁、大建设、大发展工作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庐阳区“1341”战略部署,推进“四里河新商圈”建设。在征迁建设领域,四里河街道先后攻坚完成四河片区、畅通二环(桃花段)、宁西铁路编组站、桃花片区北二环以南一期等重大征迁工作,并引进鼎鑫金融中心、万科商务金融中心、广大克拉广场、红星美凯龙等总部经济优质项目落户建设。在党建和民生领域更是形成了以“党团七彩志愿”为特色,以为民办实事“1+X”惠民项目为支撑,向“一元助捐微心愿”“布谷鸟小课堂”“七彩树社团”党建品牌纵向延伸亮点工程,并积极探索万科流动党员管理“红色E站”、中菜市党建综合窗口“市场社区”试点的党建新模式。通过全面构筑引领时尚的“商贸特色区”“金融新街区”“总部聚集区”和“生态休闲区”,致力打造国家级中央商务区庐阳商业副中心。 近年来,四里河街道先后荣获第三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安徽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安徽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安徽省省级“安全社区”等荣誉称号。 |
大杨镇 |
大杨镇位于合肥市西北郊,距合肥市中心7km,大杨镇中心集镇坐落于合淮路(206国道)、四里河路与环湖北路交汇口,交通十分便捷。东与郊区杏花村镇相邻,东南紧邻市区,南与蜀山镇毗邻,紧依董铺水库,西接郊区三十岗乡,北靠长丰县岗集镇。全镇东西长7.2km,南北宽9.0km,镇域面积36.00k㎡,中心集镇大杨店距市中心7.0km。 大杨镇现辖5个行政村,8个社居委,人口4万人,是合肥市11个小城镇设试点镇之一。 ◎行政办公:大杨镇人民0迁至四里河路与环湖东路交叉口,占地共2034㎡。 ◎教育: 1、镇城教育基本情况:大杨镇现辖5个行政村,8个社居委,人口4万人,镇城内共有小学7所,在校学生2668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1126人,职业学校(大专、职高)4所,在校学生5545人,幼儿园5所,入园幼儿495人。 2、学校布局情况:大杨镇原有11所小学,为了扩大办学规范,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镇0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方便入学就读的原则,结合大房郢水库兴建和学校危房改造,集中资金投入,新建了五里拐、跃进、十张、新农四所小学教学楼,消除了学校危房,极大地改善了全镇办学条件。 |
三十岗乡 |
三国故垒,生态之乡,天然氧吧——庐阳区三十岗乡,南临董铺水库,北依滁河干渠,距合肥市中心15公里,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2公里。全乡辖9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41万,面积32.4平方公里。 三十岗乡立足水源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狠抓差异化发展,夯实民生幸福,力促和谐稳定,建设成为集自然田园风光、休闲生态农业、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乡镇,被评委“国家AAAA级生态旅游景区”和 “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 ;先后荣获“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文明乡镇”。乡党委分别于2007年和2013年被合肥市委授予“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在2012年合肥市科学发展先进乡镇分类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十岗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庐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三十岗乡党委、政府围绕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宏伟蓝图,紧扣庐阳区打造“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的奋斗目标,坚持“开放活乡,生态美乡,旅游兴乡”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实施“开放活乡,生态美乡,旅游兴乡”三大战略,以“庄园、瓜园、菜园、花园、果园”等“五园”建设为内容,以“一产三产化”为指导方向,拓展“三产富乡,品牌振乡”的创新思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确立了融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历史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乡村原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思路,创建“农家乐旅游+历史文化景区(点)+观赏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品牌。 乡域环境优美。三十岗乡坚持在发展中遵循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积极推进水源地生态保护,一切为环境保护让路,乡域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碧水蓝天,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都市乡村花园的美誉;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新“十户轮值”制度,全市率先实行保洁体制机制改革;退耕还林1万余亩,种植水涵养林2千亩,建设城市外环生态长廊11公里,美化绿化乡村环境。目前,全乡森林覆盖率为43.8%,林木绿化率达77%。2012年我乡荣获“合肥市植树造林20佳乡镇”称号,瞿嘴村获“合肥市森林村庄”称号,森绿成刚生态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卓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合肥市十佳林苗示范基地”称号。 生态农业闻名。三十岗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 “五园”建设为内容,积极推进特色农业,流转土地约3万亩,可利用土地实现全部流转。引进企业77家,其中农业企业9家、林业企业68家。新建了以5000亩桃园、600亩金银花园、5000亩苗木为代表,集花园、果园、菜园和园艺苗木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集群。6000亩无公害蔬果生产基地被评为“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园区生产的辣椒、西红柿等瓜果蔬菜均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称号。“三十岗”牌西瓜获国家级绿色农产品称号和安徽省著名商标,使三十岗乡成为声名远播的“瓜果之乡”。 旅游资源丰富。一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国家AAAA级景区三国新城遗址公园、李天馥故居牌楼、马神庙、“鸡鸣三县”、汉代风情旅游特色街等悠久的历史遗迹。二是科技人文方兴未艾。建成了孟德山庄、桃花岛、俞大国家级垂钓基地等环境宜人、特色突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景点10余家。投资4亿元重点打造的集科普和水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淮河实体模型基地正成为我乡又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三是节庆旅游风生水起。自2004年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届西瓜节、桃花节、八届三国文化节、六届牡丹节、顽石音乐节、自行车嘉年华、年货节等节庆活动,集农家乐旅游、农业旅游和休闲旅游于一体,将旅游与农业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人居环境良好。陈龙公园路和孙大冲新村、堰稍庙岗新村建设初具规模,总建筑面积15868平方米的三十岗乡第一个花园社区陈龙村统建楼工程顺利竣工,183户农民喜迁新居;东瞿文化大院改造、东瞿人行道板建设等村级公益事业顺利完成;实施村庄亮化工程,架设太阳能路灯320盏,惠及107个村民组。强化环境综合整治,乡村面貌大提升。实行“腾笼换鸟”,关闭4家污染重、能耗大的工业企业和12家养殖企业。建立健全“十户轮值”制度和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员职责,生活垃圾实现“户集—村收—乡转运”的收集方式和桶装车载的转运方式。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为统揽,实施保洁、造绿工程,进行东瞿大郢及集镇污水收集工程,配齐硬件,建绿、增绿,惠及环湖北路、大姚路、东瞿路等主次干道沿线及东瞿大郢等9个自然郢17个村民组。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乡村面貌大发展。编制了“三十岗乡美好乡村建设”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启动董大水库水源地综合整治项目;东瞿大郢乡村旅游示范点整治工作顺利推进,被确定为合肥市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禾润国家级垂钓休闲示范基地已成功举办多次国家级钓鱼竞技比赛;崔岗艺术家村打造初见端倪。我乡被授予“安徽省文明乡镇”、“合肥市优秀乡镇”。东瞿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安徽省生态村”荣誉称号, 文化惠民给力。完成了堰稍村、陈龙村、东瞿村、汪堰村、三国遗址公园等9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建设;在抓好9个农家书屋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新建电子阅览室并投入使用,为农民闲暇之余提供了学习、娱乐、健身场所。依托这些公共文化设施,三十岗乡还成立了“三国书画院”、“锣鼓队”等民间艺术团体,举办了不同形式的文化演出活动近百场次,巡回放映数字电影800余场,营造文明和谐的农村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树立起“人文之乡”的地方品牌,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乡综合文化站被评为省二级综合文化站。 党建工作实现新发展。立足党建工作实际,以实施“一线为民工作法”为平台,以“320”争创区级党建示范点为抓手,以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为载体,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省住房与建设厅、合肥市委办公厅等30多家省直、市直、区直单位与我乡9个村、1个敬老院结对共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夯实组织基础,突出示范引领,注重文化建设,引领当地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产业发展、农民致富与基层党建互动的多赢之路,引领群众步入产业发展“快车道”,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乡党委获合肥市“五个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陈龙村被安徽省委组织部评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 |
林店街道 |
园区概况。庐阳工业区于2002年9月经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林店街道原为安庆路街道,2012年3月经区划调整,整建制搬迁至工业区,与庐阳工业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模式。工业区(林店街道)位于合肥市“1331”发展战略中老城区与城市副中心结合部,安徽省连接新亚欧大陆桥起点位置。园区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规划面积约11.92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4301户约5万人。工业区规划选址依“城”贴“区”,距市中心仅6公里。园区南靠合肥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城区庐阳区;北连规划入住30万人口的北城城市副中心;西邻70平方公里生态湿地;东接国家级新站开发区和合肥综合保税区,具有十分优质的区位优势及其产、学、研、金集聚资源。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工业区内生产、生活配套已十分完善。在道路交通方面:合肥市两条快速通道阜阳北路高架和蒙城北路贯穿园区,向北8公里直达环城高速公路网、连接206国道、312国道、合宁、合芜、合安、合徐、合铜黄高速公路;10公里铁路专用线环绕园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合新欧”铁路货运线始发站——合肥北站坐落于园区东部;合肥市地铁五号线贯穿园区,地铁三号线紧邻园区;4E级新桥国际机场距离工业区仅半小时车程。在基础设施方面:水厂、电厂、燃气公司为庐阳区乃至合肥市提供了完善的生产生活保障;10横6纵,45公里内部道路整洁美观,网络、通信、移动数据一应俱全;45中、南门小学、六安路小学分校坐落园区内,提供合肥市最优质教育资源;银行、信托等金融网点遍布园区,可充分满足企业和个人的金融需求;全科、专科医院、社区医院齐全,辖区居民健康有保障。 庐阳工业区现有企业11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310家,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省级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开发区。目前园区内已形成“三大产业基地”:安徽省出版物印刷产业基地、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目前,园区正在从电气装备制造业、印刷包装业、金属制品业三大产业,逐步向以信息技术和数字内容服务业、研发与设计服务业、检验检测服务业为主的高技术服务业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