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阚家镇位于高密市西部,面积87.52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700户,人口4.45万,耕地面积8.68万亩。 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13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4亿元,利税2848万元,分别增长97.6%和 165.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809元。
阚家镇工业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纺织、铸造、面粉、橡胶、化工、皮革、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迅猛。其中,船用索具产品达40多个系列,600多个规格,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望乡面粉及系列产品,以质优价廉畅销东北三省及沿海部分大中城市。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镇从事木工、食品加工、精化饲料加工、刺绣等项目的个体私营业户达1310多家。
镇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镇区内环境优雅,柏油路宽敞整洁,街道花树互映,楼房建设规范整齐,实现了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等“五通一平”。教育、卫生、娱乐、商贸设施一应俱全,系国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理想境地。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45万人 | 87.52平方公里 | 370785109 | 261000 | 0536 | 查看 阚家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尹家宅社区 | - | - |
---- |
查看 尹家宅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韩庄社区 | - | - |
---- |
查看 韩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初家社区 | - | - |
---- |
查看 初家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高戈庄社区 | - | - |
---- |
查看 高戈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克兰社区 | - | - |
---- |
查看 克兰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双羊社区 | - | - |
---- |
查看 双羊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松兴屯社区 | - | - |
---- |
查看 松兴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徐睦社区 | - | - |
---- |
查看 徐睦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瑞丰社区 | - | - |
---- |
查看 瑞丰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阚家社区 | - | - |
---- |
查看 阚家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咸家工业区 |
咸家工业区位于高密市城区北部17公里处,辖23个行政村,总面积43.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南临青银高速,东靠平日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全区现有常住人口1.3万人,流动人口1万多人。区内现有各类企业11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 沿革编辑 1984年设咸家乡,2001年3月,撤销咸家乡,并入仁和镇,2007年仁和镇并入姜庄镇,2011年1月设立咸家工业区。 定位编辑 山东省高密市于2011年1月设立咸家工业区,出台了加快咸家工业区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挖掘内生发展动力、优化投资兴业环境,努力打造以纺织和机械为特色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和低碳经济区。 |
朝阳街道 |
山东省高密经济开发区设立于1992年,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朝阳街道办事处于2007年8月31日与原姚哥庄镇合并成立新的朝阳街道办事处,辖区共有100个村居,9.8万人。开发区位于高密市区东部,与朝阳街道合署办公。区内规划了轻工纺织、机电建材、食品加工、综合工业、化工产业、科技金融、文化娱乐等十几个功能分区。开发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8亿元,规划区内实现了供水、排水、排污、供电、供热、通讯、宽带、有线电视、道路和土地“九通一平”。区内电力装机容量160万千伏安,具备三路供电能力,供水能力60万吨/日,供气能力980吨/小时。建区以来共批准进区项目590个,总投资128亿元,其中外资企业32个,总投资8亿美元。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97亿元;实现税收8.2亿元。区内形成了纺织、机械制造、木业、鞋业四大主导产业。 |
醴泉街道 |
醴泉街道是0高密市委、高密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版图面积22平方公里,下辖14个居委会,16507户,人口6.3万,耕地面积7388亩。醴泉街道是一个以民营经济为基础、工业企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补充的新型街道。 醴泉街道成立于2001 年3月,2007年9月镇街行政区划调整后,地域面积达到146 平方公里,人口11 万人,下辖 69个村(居)。地理位置东起市中心的夷安大道,西与昌邑接壤;总体占据高密市中心及西北城郊,既有物流、人流、信息流集中的都市优势,又有地域广阔的发展空间优势。境内胶济铁路、潍胶路、市西处环路、高双路、蔡初路、高蔡路等铁路、高级公路纵横贯穿、四通八达,距青岛、潍坊等大中城市不足1小时的车程;街道69个村(居)实现了“村村通”和县乡公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醴泉街道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统筹兼顾、加快发展,注重产业结构的转化升级,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潍坊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潍坊市文明单位、高密市模范公务员集体、高密市经济工作、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先进街道等荣誉称号。街道财政总收入实现5461.3万元,国税完成3427.5万元,地税完成1785.7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 - 工业发展 200 醴泉街道1年3月,街道成立后,确立了“招商引资兴街道,发展工业强街道,经营城市活街道,诚实守信立街道”的发展思路,投资1亿多元,大搞“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辖区投资环境,进一步拉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吸引了美、日、韩等外资企业和国内客商落户。现有鲁源纺织有限公司、金利针织有限公司等247家企业,培植起纺纱织布、针织服装、机电化工、建筑建材、精密铸造、木器加工、电子乐器等八大支柱产业群体,形成了电子乐器、针织服装、木制家具、儿童玩具、机电建材等6大类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创汇企业群体;建设了一批以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醴泉花苑小区为代表的现代化城市住宅工程;构筑起了以投资1.3亿元、营业面积6万平方米的密水商场为主的第三产业服务网络。 工业基础雄厚,农业特色鲜明。坚持工业强街道不动摇,共发展企业2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2家。形成了以鲁源纺织、真又美制衣、信德机电、三德暖通、强强玩具、海天木业等骨干企为龙头的纺纱织布、针织服装、机电设备、精密铸造、木器加工、玩具制作六大主导产业。06年,街道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35.8亿元、利税3.4亿元。抓住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形成了大棚樱桃、冬枣、桑蚕、葡萄四大种植产业,生猪、肉鸡、肉牛等传统养殖和蓝狐、水貂、貉等多项特色养殖业,培植起存旭食品、恒义恒温保鲜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 - 城镇建设 园区设 醴泉街道--发展施完善,发展势头强劲。街道拥有软硬发展环境一流的醴泉业园,也有极具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康庄社区“三大经济园”。共有8个项目落户园区,实际利用资金4.61亿元。其中:凯创机械制造、智高橡胶等3个项目投资过5000万元。盛仁街道、裕丰纺织、真又美制衣、全进链轮等30余家企业实现了增资扩产,增资额达7亿元。特别随着醴泉大街、蔡站大街、蔡初路、康庄大街西延、潍胶路等园区道路的开通、改造,园区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发展潜力、承载项目能力将大大增强,是客商投资兴业的首先之地。 城建工作亮点纷呈,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区突出了旧村改造。通过实施村心西苑小区、桃园小区一期、醴泉新新家园、站北街西通顺河路综合改造、金孚隆大厦等工程建设,拆迁总面积30 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康庄社区重点加快公益事业建设。主要抓了三个“村村通”:道路“村村通”,将实现40个村硬化道路52公里的目标;安全水“村村通”,年底前55个村将全部喝上干净、卫生的安全水;有线电视“村村通”,确保康庄社区 开通光点的个村,入户率达到70%以上。此外,加快后毛、蔡家庄等社区12个新农村建设带头村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 农业发展 醴泉 小流域综合治理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不懈地走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路子不动摇,全民动员,人机结合,村村开花,大打一场梯田建设的‘人民战争'”的要求,结合本街道实际,对梯田建设做了规划及实施。 为确保全街道梯田建设的顺利实施,街道上成立了由街道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林水保站工作人员为组员的梯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年的梯田规划、施工监督及丈量验收等工作,确保梯田建设保质保量全面完成任务。街道党委、街道政府高度重视梯田建设,确定人员成立梯田建设宣传队,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散发宣传单,送达梯田修建通知书,签订梯田修建协议书等多种形式,一边深入村组广泛开展宣传,一边及时发现排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各种疑虑。对涉及梯田点内不同意修建梯田的农户,通过开动员会、对比算帐、逐户做工作的办法,最终使群众主动配合,自觉筹资。全街道的规划,由街道水保员按照“等高线、沿山转,宽适度、长不限,大湾就势、小湾取直”的要求,打破地界、组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做到一次规划,一步到位,整体推进。为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机修梯田任务,各村村委会与农户签订了梯田修建协议书,确保了梯田任务面积,街道上分别与机主签订了合同,对工程进度、质量做了明确的要求,努力做到修一块,验一块,农户满意一块。为确保资金到位,各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由村民理事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发动群众通过自筹、联系协调贷款、劳务输出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为全街道梯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加快了梯田建设进度。为靠实各级干部责任,明确任务,街道党委、街道政府讨论制定了《醴泉街道梯田建设奖罚办法》 ,对各级干部的责任和所应完成的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了责任,对完不成任务的责任人要严肃兑现处罚。 - 经济发展 醴泉街道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全力打造一流小城镇的奋斗目标,坚持“合理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 醴泉街道--蔬菜市场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根据《醴泉街道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570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醴泉街道道路及排水工程项目,同时完成了百货批发市场、饮食蔬菜市场、三角路中药材批发市场、牲畜木材综合市场、东升中药材饮片加工市场等五个专业市场的建设,并采取道路与道路两边开发带土地-储备、整体出让的办法,筹措资金对过境段2.5公里进行拓宽改造。为了更多的吸引外商,醴泉街道发挥在马铃薯、中药材、畜牧、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各种加工项目,为外商来醴泉街道开发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使街道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 该地区种植的当归质量达到国家标准95%以上。已成为该镇及周边七乡镇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年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醴泉街道内有占地37亩的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一处,市场管理规范、环境优雅,秩序良好,交易红火,日交易量在200吨以上。醴泉街道 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热忱欢迎您来醴泉街道实地考察,立项,投资办基地,进行定点收购。 位于高密市醴泉街道的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园区,利用与马铃薯生长规律非常吻合的地理气候特点,在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建设“中国有名的马铃薯良种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中心年生产原原种3000万粒、原种1.5万吨,并逐步建立完善了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和种薯质量监测体系。 镇上按照区域、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建成了以半阴坡、棉柳坪、和平为主的良种油菜种植基地,以新城、杨庄、哈地窝为主的良种洋芋基地,以大庄、沈家滩南沟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等三大基地,并建成了占地2000亩的醴泉街道 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区,其搭建网棚150座,原种日光温室2栋。街道种植良种洋芋达4.6万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马铃薯良种之乡。位于醴泉街道境内的黄香沟植被良好,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放养量发展到50万只,为群众架起了一道致富奔小康的“金桥”。街道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42元。 - 自然资源 大理石矿 位于本 醴泉街道--大理石矿市东四十里铺东南约2公里渭河岸。岩体宽度100米—— 200米,长420米,面积约5.5万平方米,可供开采的约1.26万立方米(165万吨)。磨光后,有深灰色和浅灰色2种,年产大理石板材1700平方米。 石灰石矿 位于市境东南21公里的石门,工程控制长度达500米,矿体剖面平均厚42.3米,远景储量约300万吨。渭河及各支流河谷石灰石藏量丰富,年产石灰10万吨,可满足本市工业和民用建筑之需。 砂和粘土 诸河的细砂质量最佳,技术指标完全符合建筑要求;粘土全市均有分布,观礼及宇阳地区的较好,烧制的砖瓦、瓦器,质量上乘。全市有20门以上轮窑砖瓦厂20多家,已形成年产1.5亿块机制砖、300万块机瓦生产能力。以原料好,造型正,抗压强度高而畅销市场。 水资源 地表水、入境水9750万立方米,自产水8012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78 亿立方米,年总开采量可达3300万立方米,城区人均占有水资源65.8立方米,年开采量为1700万立方米,仅占可开采量的50%。渭河流经市内46.1公里,南北7条支流均有灌溉之利。城区位于诸河川区,地下水资源可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
密水街道 |
密水街道位于高密市南部,版图面积135平方公里,辖86个村居。省道平日、沂胶、青济路穿越境内,交通便利。农业初步形成了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酿酒葡萄、蔬菜成为两大产业。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皮革制鞋、木器加工、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2007年,被省命名为“山东省制鞋业基地”。服务业迅速崛起,拥有五金建材、电子电器、小商品等四大专业市场。 密水街道位于高密市区之阳,版图面积31.8平方公里,下辖25个居委会,8.2万人 口,是一个以国际化农业为基础、科技化工业为支柱、创税三产和民营经济为网络的高密市最大的工贸园区。 农业稳区是密水街道的鲜明特色。该街道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业国际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现已成为国家级节水农业示范区、国家级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和国家级无公害葡萄标准化示范园。拥有以万亩优质酿酒葡萄、美国加州无核鲜食葡萄、韩国黄金梨为主导的创汇农业基地,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家质量监督局规定的无公害标准,并已建成了容量达5000吨的酿酒葡萄加工龙头企业,年产“向华”牌高档干红葡萄酒10万余瓶,由外商投资2000万元生产高档果酒饮料的中美韩合资公司业已形成,容量达万吨的鲜食葡萄恒温库正在建设。以“高效、订单、含税、创汇、观光”为鲜明特点的现代农业框架已成雏型。 - 密水街道-建制沿革 2001年3月,以原高密镇(交通路以东娘娘庙等11个村居除外)人民大街以南的行政区域设立密水街道办事处,辖南关、东关、农丰、碾头、东三里、西三里、张家埠、梓童庙、毛家庄、韩家屯、解家村、初家村、张吉村、倪家村、城西、梨园、大胡兰前、小胡兰前、卞家庄、幸福村、薛家村、刘戈庄、赵戈庄、谭五屯上村、谭五屯下村25个村(居),人口8.75万人,面积23.2平方千米,办事处暂驻长丰街(现驻密水大街中段)。 [2006年代码]370785003(25居):~001东关社区 ~002梓童庙社区 ~003张家埠社区 ~004毛家庄社区 ~005东三里庄社区 ~006农丰村社区 ~007碾头社区 ~008西三里庄社区 ~009南关社区 ~010梨园社区 ~011大胡兰前社区 ~012小胡兰前社区 ~013城西社区 ~014张吉村社区 ~015倪家村社区 ~016南韩家屯社区 ~017解家屯社区 ~018初家村社区 ~019卞家庄社区 ~020幸福村社区 ~021薛家村社区 ~022刘戈庄社区 ~023赵戈庄社区 ~024谭伍屯上村社区 ~025谭伍屯下村社区 附:高密镇位于高密市中部。市政府驻地。胶济铁路横贯东西,平日公路纵穿南北。1953年设城关区,1957年设乡,1958年建公社,1981年置镇,1984年改高密镇。1996年1月,将荆家庄、许家庄、秦家岭、单家屋子、罗家庄、小墓田、高家岭、黄山茔、鲁家庙、东观音堂、西观音堂、邱家洼12个行政村划归朝阳街道办事处管辖。1997年,面积58.6平方千米,人口15万,辖南关、东关、北大王庄、西关、交通村、农丰村、城里、东小庄等50个行政村和6个居委会。2001年3月,撤销高密镇,将高密镇交通路以东娘娘庙、前埠口、后埠口、葛家庄、东栾家庄、东小庄、卣坊、张家八里、李家八里、沈家八里、候家八里11个村(居)划归朝阳街道办事处;以原高密镇人民大街以北的行政区域为行政区域(交通路以东娘娘庙等11个村居除外)设立醴泉街道办事处;以原高密镇(交通路以东娘娘庙等11个村居除外)人民大街以南的行政区域为行政区域设立密水街道。[1] - 密水街道-工业发展 工业立区是密水街道的成功之路。现已形成轻工、纺织、橡胶化工、木器制作、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冶金铸造农副产品加工七大行业,拥有768家企业、3.6万名员工、年销售收入近30亿元的企业群体。近年来,该街道充分发挥高密传统制鞋业这一优势,力促鞋业上档升级,计划总投资4.5亿元启动占地800亩的中国北方最大鞋城建设,经过进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请世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题字命名“中国北方密水鞋城”和“密水之履,走遍天下”等各种方式宣传推介,已经在全国亮出了“南有温州,北有密水”的金牌。已有美、英、俄、日、韩等八个国家和台湾、香港、温州等地区的客商开始参与鞋城的建设和经营,中国北方最大鞋城正在密水大地上迅速崛起。 - 密水街道-经济发展 密水街道办事处葡萄种植业发展较快,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种植户各自为政,尽管种植面积较大,但产生不了规模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我局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无公害葡萄栽培标准,先在示范区内建起有带动力的样板田,然后派驻技术人员帮助果农在土壤、育苗、栽培、剪枝、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按无公害标准化要求种植,生产出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绿色产品,有效提高了农业的产出效益。他们投资110万元在无公害酿酒葡萄科技示范园建成占地100亩、年育苗能力1000万株的育苗基地,引进法国赤霞珠、蛇龙珠和梅鹿辄等世界著名脱-种,并实行统一区域种植面积、统一提供良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提供技术信息、统一签订购销合同、统一采摘加工的“六统一”规范管理模式,使葡萄生产很快形成了该街办的主导产业。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种植户达到2500户。被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无公害葡萄示范园。以此为基地建起来的葡萄加工企业——山东密水酿酒葡萄有限公司产品供不应求。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实地视察该示范园时,给予了较高评价。 密水街道通过采取龙头企业联合农户的方式,积极搭建农民致富平台。依托密水葡萄酒厂、永盛食品、超大集团、福汇工贸等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拉长了产业链条,现已发展订单蔬菜基地2万亩,酿酒葡萄1万亩,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同时,利用协会带农户方式,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与”的方法,成立了各类种植和养殖协会。协会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养、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的原则,增强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梁家屯村苗木协会带动农民新发展苗木基地1200亩,培育的绿化苗木由协会统一销售到各个城市。另外,实行了中介组织牵手农户经营方式。该街道从优化社会服务入手,大力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引导农民“化零为整”进入市场,增强了群众抗风险能力。 - 密水街道-特色农业 高密市密水街道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福建超大集团卷心菜园内,30多名农民正热火朝天地忙着收菜、装车。该街道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已带动起32个“经济特色村”,使3600多家农户受惠于现代农业,年均增收3000多万元。 该街道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扶持、搞好服务等措施,使32个有特色农业种、养基础的村庄逐渐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这些村子通过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有效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苗家屯村瞅准城市建设绿化苗木需求量大的机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培育出的玉兰、小龙柏等360亩苗木全部被园林部门和大企业订购,亩均收入6000元。梁家屯、周家屯等6个村发展成为绿色苗木基地,共发展绿化苗木1200亩,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720万元。 该街道还抓住福建超大集团在高密市设立蔬菜基地的机遇,引导辖区内的苗家屯、曹家屯、新民庄等6个村大力发展精细蔬菜产业,主要种植西兰花、甘蓝等蔬菜,就地收购加工包装,远销日本、韩国,现已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年均增收1500万元。 - 密水街道-乡镇文化 密水街道通过补助、扶持、引导等措施,在村居、社区组织举办了一场场形象生动的节日文化活动,从而让群众饱享了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盛宴”。 该街道为充分组织开展好节日文化活动,为文化活动中的每部彩车补助1500元,每盏组合灯补助400元,每支表演队补助750元,大大激发了各村居参与春节期间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莳戈庄、南关等村居春节前投资2万元,新购买了服装、大鼓等道具,自编自演了反映计划生育和新农村建设的小品,大大丰富了节日文化活动。同时,明确了任务,制订了《密水街道2009年春节文化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社区和教管办的活动分配任务,并以表格的形式下发到各个村居和学校。南关、碾头等10个村居组装了彩车,梓童庙、立新中学制作了12盏形式多样的彩灯,东关、莳戈庄等村居组成了高跷队、妇女健身队、秧歌队等9支表演队在城区街头演出。另外,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村居表演队自编自演节目。街道自编自演的节目《游凤城》荣获市春节文艺晚会演出一等奖,并在碾头、梓童庙、拒城河等村居的活动中心及街道中心敬老院巡回演出。由莳戈庄、北王柱、姜家屯、大尹村等村居组织的高跷队在春节期间巡回各个村居演出拜年;结合文化下乡活动,刘戈庄、姜家屯、梁家屯等村居邀请了市鸿展茂腔剧团到村居、社区巡回演出,为群众送上了喜闻乐见的节目。 - 密水街道-旅游资源 龙山位于密水街道西部的,这里峰峦叠嶂,山势峻峭,古木参天,林草丰茂。龙山依西北山势而建,前有观景亭、承雨池。前院为钟楼、鼓楼、万民伞楼、笔剑楼、四座八角0;左右为山神土地庙,正中为四披头的李白纪念馆,知名人士的书画牌匾悬于庙宇周围,古朴凝重,庄重典雅。院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中院正殿为李白寝宫,左右分别为文昌宫、杨六郎庙。后院为全馆的主建筑,雄伟高大的玉皇观。玉皇观为三层的实木塔形建筑,均出角架斗,八角造型,雕梁画栋,粉壁画墙,显现出古建筑师的非凡功力。左右两座为三霄、圣母殿。2005年新建三楼现代楼房,供馆内管理人员和书画交流人员使用。 凤龙山每年六月六日为定期庙会,会期三天,参会人员涉及高密市南部六个乡镇及安丘市石埠子镇,人数高达6万人之多。庙会期间或参观书画交流、或旅游观光、或卖风味小吃、或许愿求平安,大小车辆绵延长达1公里,充分体现了当地群众对中国唐宋年间文能治国的诗仙李白的崇拜之情。 |
柏城镇 |
" 柏城镇位于高密市东南部,面积54.3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1万户,人口3万,耕地面积4.4万亩。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1411万元,比上年增长84%;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12981万元,分别增长64.6%和48%。农民人均纯收入5295元。 柏城镇把引大项目,做大骨干企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作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新战略。培大做强现有企业,使玻璃行业和纺织行业两大产业链得到膨胀发展。2005年全镇引进项目30个,其中,建成项目3个,合同利用外资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4.2亿元。 环境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实施了白羊山工业园整体绿化工程,为客商投资兴业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依胶河新建了银月公园,成为东南方向进入高密标志性园林景观。晏子路柏城段综合改造后,已建成了高密市连接外部县市标志性过境路段。柏城大街、三真大道高标准绿化,建成了景-人的景观大道。完成了胶河镇区排污系统建设,沿河铺设了水泥道路,按装了路灯,把胶河打扮的更加靓丽。配合国家级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把生态农业纳入项目区建设,开发规模10000亩。利群超市开门纳客。老年公寓落成接纳老人人住。镇区纳入城市化管理,摆脱脏、乱、差现象,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 |
夏庄镇 |
" 夏庄镇 位于高密市东北部,面积65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1.1万户,人口4.5万,耕地面积5.5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90万元,比上年增长84.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21.8亿元,利税29000万元,分别增长277%和18.5%。第三产业增加值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8元。 夏庄镇境内规划建有12.2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园内达到了“七通七平”的标准要求,入园项目213个,合同利用外资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元。民营经济规模膨胀,规划形成了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铸造、刀具、红纸对联、钢筘、石膏建筑装潢材料、花生加工、木器加工、橡胶制品、纺织、机械制造”十大主导产业区域经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3200户,建有华夏红纸对联第一生产基地;山东石膏建筑装潢材料第一生产基地;江北钢筘第一生产基地。农业进一步优化提升,建有4万亩无公害优质蔬菜等生产基地。主产韭菜、细香葱、园葱、辣椒、土豆、大葱等,建有农字号龙头企业36家,蔬菜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 ". |
姜庄镇 |
" 姜庄镇 位于高密市北部,版图面积75.6平方公平,辖47个行政村,11354户,人口3.5万,耕地面积7.5万亩,是山东省中心镇。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利税3.6亿元,分别增长36%和 5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46元。 姜庄镇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著称于世的高密“三绝”发源地,扑灰年画、剪纸和聂家庄泥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生产业户800多家,从业人员3000人,产值80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五金、纺织、橡胶、化工、铸造等多业并举。现有民营业户 3200多家,其中五金业为主导产业,拥有厂家300多家.日产建筑用瓦棱钉、合页、拉手、插销、风钩及其他五金配件200余吨、300多个品种,部分产品走向东南亚、非洲等国际市场。纺织企业80家、织机4000台,年纺织棉布1亿米,纺纱能力16万纱绽,年产值 4亿元;铸造企业50家,化工企业20家;其中金达集团、三联纺织、宏昌纺织、三合纺织、万顺达纺织、华庆经编、瑞福祥纺织是该镇的骨干龙头企业。 ". |
大牟家镇 |
" 大牟家镇 位于高密市西北部,面积99.98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6785户,人口2.8万,耕地面积10.8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力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3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利税2600万元,分别增长33%和2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96万元;全镇居民储蓄余额达到0.85亿元,比去年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4891元,人均增收700元。 2005年,大牟家镇党委政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农业产业资源为依托,以平安建设为保障,倾力实施“公路通镇、植树绿镇、招商强镇、商业活镇”四大工程,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初步实现了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美、人气旺、物流畅、财气盛”新型经济强镇的目标。 ". |
阚家镇 |
" 阚家镇位于高密市西部,面积87.52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700户,人口4.45万,耕地面积8.68万亩。 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13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4亿元,利税2848万元,分别增长97.6%和 165.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809元。 阚家镇工业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纺织、铸造、面粉、橡胶、化工、皮革、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迅猛。其中,船用索具产品达40多个系列,600多个规格,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望乡面粉及系列产品,以质优价廉畅销东北三省及沿海部分大中城市。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镇从事木工、食品加工、精化饲料加工、刺绣等项目的个体私营业户达1310多家。 镇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镇区内环境优雅,柏油路宽敞整洁,街道花树互映,楼房建设规范整齐,实现了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等“五通一平”。教育、卫生、娱乐、商贸设施一应俱全,系国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理想境地。 ". |
井沟镇 |
" 井沟镇 位于高密市最西端,处于高密市与诸城市交界处.面积100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13700户,人口4.6万,耕地面积 9.35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38万元,比上年增长4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利税1.8亿元,分别增长 22%和2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4元。 木制板生产是井沟镇的支柱产业,现有各种加工企业369家,年产各种木制板600多万张,消耗木材50万立方米,年生产总值 12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在果品、桑蚕、蔬菜生产方面,依托潍河东岸3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全镇新发展名优特稀果品 3000亩;发展桑园2000亩;发展精细瓜菜3000亩。全镇发展丰产林2000亩,营造宽幅林带7000亩。目前全镇树木存活量500多万株。引进冬枣、新川中岛桃、中华福桃、青艳桃等名优果品新品种40多个;对全镇果品统一注册了“潍河香”商标,为该镇果品走向市场搭建起了平台,也激发了果农的积极性;全镇年出栏肉蛋鸡23万只,生猪3万头,肉牛4.5万头。养殖业年实现收入2.4亿元,占全镇经济总收人的11%。 ". |
柴沟镇 |
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西依驰名世界的风筝都潍坊,该镇政府网站显示引,该镇辖区面积125.53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 柴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共有124个村,8.5万人口,辖区面积210.73平方公里,20万亩耕地。位于高密、诸城、安丘、胶州四市交界处。辖区面积209.83平方公里,村庄124个,林场1个,人口8.5万,是山东省“中心镇”,国家计委命名的“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建设试点镇”。先后荣获“潍坊市文明镇”、“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潍坊建设先进乡镇”等称号。2006年被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会、山东“财富论坛”组委会等单位联合评为“最具成长性的乡镇”。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平(度)日(照)公路、胶(州)王(村)公路、沂(山)胶(州)公路在镇区穿行交汇,下(营)海(青)公路纵贯南北,胶(州)新(沂)铁路横穿东西。 - 地理位置 距机场(青岛、潍坊)70公里、海运港口(青岛、黄岛)80公里、济青高速公路和高密火车站20公里、胶新铁路经过镇区南部(设有土庄货运站)、平日公路、胶王公路、沂胶公路在镇区交汇穿行,是山东半岛的重要交通枢纽。位于高密、诸城、安丘、胶州四市交界处。是清朝乾隆年间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故乡。 - 地理气候 柴沟镇位于北纬36度,东经120度,在半岛都市一小时经济圈之内。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11.7℃,无霜期平均197天,日照总时数28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717.4毫米。东临海滨城市青岛,西依世界风筝之都潍坊,位于胶莱平原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温带季风气候);有17条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且有后备水源。春旱秋涝,全年降水量约600——800mm,降水变率较大,以夏秋降水为主。地势总特征南高北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南部地势较高,丘陵地形明显,水质较好;北部地势低洼,含氟较高,是全国著名的高氟水区之一;南北方由于地形差别明显有“南山北洼”之说。东部地区有胶河流过,土壤肥沃,水质优良;西部地势低平。 - 自然资源 高密地域开阔,自然资源丰富,地下矿藏品类种多,主要有重晶石、花岗岩、钠长斑岩、玄武岩、粘土、膨润土和型沙等几十种。其中钠长斑岩储量1500万立方米,重晶石储量500万立方米。野生中药材历史悠久,质地良好,共有99科219种,经济价值较高,有着较好的发展前途。 - 获得荣誉 该镇是山东省“中心镇”,国家计委命名的“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建设试点镇”,该镇荣获“潍坊市文明镇”、“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潍坊建设先进乡镇”等称号。2006年被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会、山东“财富论坛”组委会等单位联合评为“最具成长性的乡镇”。 - 农业概况 柴沟镇农业基础地位稳固,有万亩具有“世界十大名菜”、“抗癌蔬菜之王”美称的芦笋生产基地,有万亩桑蚕基地、万亩板栗基地,并盛产花生等粮油作物。 - 工业概况 柴沟镇工业基础雄厚,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乡镇企业示范区,有机械铸造加工、服装及机绣服装饰品、建筑建材、橡胶轮胎及化工、制鞋、胶合板等十大门类400多种产品,销往国内外。 - 城镇建设 柴沟镇小城镇建设兴旺发展,是国家建设部命名的 “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市级“重点小城镇”“新型小城镇”,镇区内商贸繁荣活跃,有大型综合交易市场、活牛交易市场、花生批发市场、木材市场,有百余家饭店,2004年个体私营业户达几千户。 - 区位优势 柴沟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位于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结合部,东临旅游名城青岛,西依世界风筝都潍坊。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境内胶济铁路、胶新铁路、济青高速公路纵横贯穿,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连接济南、青岛、潍坊、烟台、日照等开放城市和港口城市,距青岛、潍坊机场不足70公里,是山东沿海地区通往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 柴沟镇 柴沟镇与旅游名城青岛、世界风筝都潍坊各机场、港口距离较近。潍河、五龙河穿越镇区,有“淮沙落雁”、城阴城旧址、五龙河公园等著名景点。 城阴城旧址:城阴城位于今高密市井沟镇西北部,是一座方城,西南东北的长度都是2公里,周长8公里。始建于战国时代,其创立之初即为山东半岛的大城。城西是有名的大河——潍河,潍河以东是一望无际的肥沃平原,城周围的道路四通八达。两汉时代,城阴城数次成为王国和候国的国都,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郡县治所,及至北齐毁于战火。 城阴城为西汉文帝十六年置。历经800余年,该城遂废,现仅存东城根残墙10余米,南城根残墙30米。城址地表曾发现汉砖、瓦、陶器。建国后曾有陶壶、盆、缸、瓦、货币及半两钱模等文物出土。城阴城,历史悠久,自古重镇,自秦统一置高密县起,一直到隋朝初年止,历时800余年,其县置一直在此 。 五龙河:五龙河全长56公里,面积358平方公里,纵贯鄂陕、地裂五河、水育五龙、山结五岳,素有“人类始祖、神奇峡谷、森林公园、天然氧吧”美称,是阳春赏花、盛夏避暑、深秋观叶、严冬咏雪的旅游、休闲、娱乐、疗养、探险、考古胜地,可开发成AAA-名胜自然风景区,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
胶河生态发展区 |
高密胶河生态发展区位于全国百强县高密市最南端,于2012年9月1日正式成立。新区辖57个行政村,版图面积95平方公里,3.9万人。新区北临高密东部新城,东、南两面与青岛胶州市胶西镇、李岔镇、铺集镇相接,距离建设中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仅25公里,S325省道(胶王路)、胶新铁路横穿境内,高密交通大动脉昌安大道(徐辛路)纵穿南北。境内高密“母亲河”胶河曲折蜿蜒,碧波荡漾,南山空灵舒适,秀美多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新区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自身生态、旅游、文化、宜居优势,以建设高密“生态保护先行区、生态农业集聚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为定位,以“保护美丽胶河,建设生态南山”为神圣职责,焕发生机活力的胶河生态发展区正努力将自己打造成高密东南乡的“生命芝城,自由心区,修正小镇”。 建制沿革编辑 1、1998年乡镇合并前高密市29处乡镇设置时的李家营镇和王吴乡整建制区域。 2、1998年—2007年由原29处乡镇设置时的李家营镇与王吴乡合并为新的李家营镇 3、2007年—2012年合并到柏城镇,为李家营社区与王吴社区 4、2012年—至今胶河生态发展区 |
东北乡文化发展区 |
从偏僻的东北乡到活力四射的文化新区,从传统农业区到旅游名胜地,只用了短短几年,就达到了五一期间5万多人次的游客量,高密东北乡由农业向文化旅游转型迈出成功一步。 高密东北乡,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笔下的一个地名。在莫言的作品中,除了《酒国》《红树林》《十三步》等为数不多的几部小说外,其他大多作品将溢满深情的文字植根于“高密东北乡”这片热土。这是莫言以其故乡为原型用文字构建起的一个充满近乎乌托邦式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用过去的美好,反衬当下的丑恶,用理想中的纯真,来渲染现世的浮夸。 莫言在1985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第一次提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地域名词。同一年出版的短篇小说《秋水》里,莫言再度提到这片土地:“据说,爷爷年轻时,杀死三个人,放起一把火,拐着一个姑娘,从河北保定府逃到这里,成了高密东北乡最早的开拓者。”由此描绘了“高密东北乡”的史前史。此后,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亦真亦幻的文学王国,也就是莫言故乡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传说,都奇迹般地成了他小说的一部分。 “高密东北乡”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地名,而是莫言心中的故乡反映。也就是说,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作为莫言的原乡缩影,与其说是一个地名,不如说是它一种创造物。“高密东北乡”既是创作的驱动地,更是作家精神理想的发酵地。它不是自然地理,而是一个文学地理学的概念。作家既视之为源泉,同时又不断赋予它新的含义。从这片原乡升腾而起的关键词应该是:民间,生命力,图腾,自然力,狂想,暴力,祖先,历史,血痕,等等。莫言的所有灵感似乎都来自于乡土,但他只是从乡土出发,而不是拘泥于乡土的精细写实和原貌复制。其笔下的乡土是野性的,梦幻的,恣肆的,血腥的,超验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结合。莫言高举起“高密东北乡”大旗,把这片土地上的河流、村庄、痴男怨女、地痞流氓、英雄好汉等等统统写活,创建一片文学国土,而莫言自己则俨然成为这片文学国土上的国王。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四十一炮》《生死疲劳》《檀香刑》《蛙》等长篇小说都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把高密东北乡这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微地,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中心舞台。 “高密东北乡”是莫言的文学地标。通过不断地在作品中经营“高密东北乡”,莫言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地理世界,与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湘西”、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马尔克斯的“马孔多”一样,组成了世界文学的神秘版图。莫言几乎所有的优秀作品,都在这片充满想象力、以真实故乡为背景的土地上展开叙事,并有意识地向历史纵深挖掘,向广袤的中国乡村延伸。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高密东北乡一下子成为人们心目中向往的文学圣地。 |
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 |
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面积84.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人口3.6万人,耕地面积5670公顷。2016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70.1万元,比上年增长27.4%;全区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2.1亿元,增长9.6%,实现利税403.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7元,增长8.3%。 2016年,秉承“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发展理念,立足本地优势,着力做好强化基础建设、实施农业园区引领、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社会事业、深化农村基层党建等工作。适应新常态,做活做强高效、休闲、生态的文章,切实加快“潍河福地、奇好注沟”建设,强力打造“高质高效、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新区。打造潍河滨河大道特色农业景观带,建设全长12公里的潍河滨河大道,借助地理、资源优势,以李家埠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为龙头,带动潍河东岸沿线8个村庄发展特色林果1200亩、大棚蔬菜800亩,其他高效特色作物种植1000亩。在李家埠现代农业示范园举办了首届大樱桃采摘节,日均客流约3000人,日均收入近5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的商贸、餐饮等,加快了现代农业和创意农业发展进程。投资150万元,规划建设刘墉文化广场,积极发挥历史名人效应,打响“刘墉”牌,提升注沟知名度。投资80万元,为敬老院改造危房24间,安装供暖设施;投资150万元,建设方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改造3处学校校舍共1600平方米;李家埠村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荣誉称号。 |
经济开发区 |
高密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版图面积36平方公里,辖38个居委会,5.57万人口。自建区以来,先后投资5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硬化十纵十横二十条道路248万平方米,铺架设水、电、通讯、电视等各类管线87.8万米,形成了连接济南、潍坊、青岛、烟台、日照等城市的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多次获得山东省“先进经济开发区、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科学发展园区”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 高密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快向高新技术开发区转型步伐,努力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业为主、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这五个方向转变,尽快达到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高品质人居环境、高效能管理、高速度发展这六个目标,争取实现一年推进、两年见效、三年实现省级一流高新区的目标。2009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1.8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8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4家,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18.93亿元,经济社会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高密经济开发区1996年1月,成立高密市朝阳街道办事处,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区街合一。辖38个居委会,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5.2万。2002年,区内企业实现产值34亿元,工业增加值7.3亿元,出口14122万美元,税收收入2189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1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3760元。开发区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了《高密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区内共规划了轻工纺织、机电建材、食品加工、综合工业、化工产业、科技金融、文化娱乐等十几个功能分区。区内共硬化道路35万平方米,挖砌排水沟6.5万米,铺(架)设各类管(道)线14.8万米。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8亿元,规划区内基本实现了供水、排水、供电、供热、通讯、道路和土地“六通一平”。共引进项目182个,总投资42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32个,合同外资额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00万美元。区内出口企业达到60多家,安排劳动就业2.6万人。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化纤、纺织、巾被、木器、服装、制鞋等六大主导产业。产品畅销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高密经济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经济开发区、2002年度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共潍坊市委、潍坊市人民政府表彰为文明单位、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先进单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