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聚街道位于昌邑市城区,成立于1997年12月,面积58.8平方公里,总人口83761人。该街办人杰地灵,景色秀丽,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投资环境良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2005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7元。
矿藏
奎聚街道自然资源丰富南部蕴藏丰富的铁矿石、重晶石、石英石、膨润土等10多种矿藏。中部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多种农产品远销海外。北部拥有52公里海岸线,地下蕴藏大量卤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目前已发现和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彭润土、粘土、石英、大理岩、花岗岩、重晶石、河沙、地下卤水、天然气、石油等。从矿产结构上分析,非金属矿种类较多,储量较大,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已开采的主要有:膨润土,境内南部广泛分布总计储量约2100万吨,其中大型矿床一处,中型一处,小型两处。石英岩:主要分布于饮马镇以北的吕山至青龙山一带,地质储量为3683万吨,且矿体厚度大,品位高,构造简单,现与香港合资开采。卤水: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分三层,估计总储量在10亿立方米左右,开采历史悠久,前景广阔,目前已形成年产盐16万吨,溴2000余吨的能力。
水系
奎聚街道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包括潍河、胶莱河、虞河三大水系,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7.97亿立方米,其中客水流入6.6亿立方米.(潍河3.4亿立方米,胶莱河2.5亿立方米,其他河流0.7亿立方米)。多年地表径流可利用总量2.65亿立方米,其中南部地区0.72亿立方米,中部0.72亿立方米,北部沿海地区1.21亿立方米。另外引黄济青、引黄济烟水渠从市域北部穿过,可利用水量为3400立方米。境内地下水总储量约15.2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一般在2-30米以内,深层地下水一般在35米以下。
植物
奎聚街道自古以载槐、柳、泡桐、毛白杨、榆、楸、椿、桃、李、梨、枣、石榴、杏等乡土数种为主。建国以后,先后引进了加拿大杨、北京杨、苹果等树木,并从青岛引进了雪松、桧柏等观赏树木。
-
沿革区划
1997年7月4日,撤销都昌镇,分别设立奎聚、都昌两个街道办事处,2001年,昌邑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李家埠镇划归奎聚街道,昌邑市人民政府奎聚街道办事处位于昌邑市中部,是昌邑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面积67.6平方公里,辖21个社区居委会、39个行政村,总户数2.6万户,人口8.4万,总耕地面积4.5万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58.8平方公里 | 370786001 | 261000 | 0536 | 查看 奎聚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奎聚街道 |
奎聚街道位于昌邑市城区,成立于1997年12月,面积58.8平方公里,总人口83761人。该街办人杰地灵,景色秀丽,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投资环境良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2005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7元。 矿藏 奎聚街道自然资源丰富南部蕴藏丰富的铁矿石、重晶石、石英石、膨润土等10多种矿藏。中部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多种农产品远销海外。北部拥有52公里海岸线,地下蕴藏大量卤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目前已发现和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彭润土、粘土、石英、大理岩、花岗岩、重晶石、河沙、地下卤水、天然气、石油等。从矿产结构上分析,非金属矿种类较多,储量较大,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已开采的主要有:膨润土,境内南部广泛分布总计储量约2100万吨,其中大型矿床一处,中型一处,小型两处。石英岩:主要分布于饮马镇以北的吕山至青龙山一带,地质储量为3683万吨,且矿体厚度大,品位高,构造简单,现与香港合资开采。卤水: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分三层,估计总储量在10亿立方米左右,开采历史悠久,前景广阔,目前已形成年产盐16万吨,溴2000余吨的能力。 水系 奎聚街道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包括潍河、胶莱河、虞河三大水系,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7.97亿立方米,其中客水流入6.6亿立方米.(潍河3.4亿立方米,胶莱河2.5亿立方米,其他河流0.7亿立方米)。多年地表径流可利用总量2.65亿立方米,其中南部地区0.72亿立方米,中部0.72亿立方米,北部沿海地区1.21亿立方米。另外引黄济青、引黄济烟水渠从市域北部穿过,可利用水量为3400立方米。境内地下水总储量约15.2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一般在2-30米以内,深层地下水一般在35米以下。 植物 奎聚街道自古以载槐、柳、泡桐、毛白杨、榆、楸、椿、桃、李、梨、枣、石榴、杏等乡土数种为主。建国以后,先后引进了加拿大杨、北京杨、苹果等树木,并从青岛引进了雪松、桧柏等观赏树木。 - 沿革区划 1997年7月4日,撤销都昌镇,分别设立奎聚、都昌两个街道办事处,2001年,昌邑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李家埠镇划归奎聚街道,昌邑市人民政府奎聚街道办事处位于昌邑市中部,是昌邑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面积67.6平方公里,辖21个社区居委会、39个行政村,总户数2.6万户,人口8.4万,总耕地面积4.5万亩。 |
都昌街道 |
都昌街道是山东省昌邑市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昌邑市主城区,成立于1997年12月。 都昌街道位于 都昌街道转盘昌邑市中西部,面积168平方公里,辖82个行政村, 2.5万户,人口8.8万,耕地面积11.3万亩。(以上数据截至2009年)[1] - 沿革区划 历史沿革 1997年7月4日,撤销都昌镇,分别设立奎聚、都昌两个街道办事处(注:以原都昌镇北海路以东的行政区域设立奎聚街道办事处,以原都昌镇北海路以西的行政区域设立都昌街道办事处),将双台乡的北褚、南褚、东褚、前埠、后埠5个行政村,南逄乡的刘埠、王逄2个行政村,李家埠镇的高家道照、长埠2个行政村划归都昌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1年,南逄乡划归都昌街道。 2007年,撤销双台乡,并入都昌街道。[2][3] 原南逄乡沿革:1955年设史洼区,1956年并入城关区,后改公社,1962年析置王耨公社,1983年置南逄乡。 原双台乡沿革:1958年设双台乡,后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 行政区划 都昌街道共辖2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1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 |
围子街道 |
围子街道位于昌邑市中部,面积106平方公里,辖89个行政村,19828户,人口6.8万,耕地面积9.36万亩。2005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8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1亿元;完成招商引资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6元。 围子镇物阜民丰,交通发达,环境优美,206国道、下小路贯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农业以“三化”战略为发展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围子镇铸造业历史悠久,“铸造之乡”闻名遐迩,全镇现有铸造业户212家,从业人员8500余人,年产值27亿元,出0货值1.3亿元。 近年来,该镇先后荣获省“综合经济实力二百强镇”、“村镇建设新型乡镇”、潍坊市“模范镇”、“乡镇企业明星镇”、“民营经济二十强镇”和全市“农村工作先进乡镇”、“经济工作先进乡镇” 等荣誉称号。 |
柳疃镇 |
" 柳疃镇位于昌邑市区北10公里,渤海莱洲湾南畔,总面积210平方公里,辖72个行政村,14240户,4.8万口人,耕地面积7.5万亩。海岸线长达19公里,滩涂面积4.13万亩。交通运输四通八达,新海公路、荣乌高速公路、大莱龙铁路穿越东西,并在高速公路和铁路上分别设有出入口和货运站;昌灶路纵贯南北,同下营港仅一河之隔。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0.5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地方财政收入3307.2万元,比上年增长3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0.9亿元,利税5.8亿元,分别增长52.4%和34.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6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 纺织印染、盐及盐化工是该镇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全镇民营企业已发展到323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4家,纺织印染企业252家,拥有各类织机8000余台,产品涉及丝绸、化纤、涤棉、纯棉、装饰品、色织布等六大类200多个品种。全镇共有盐田30万公亩,原盐产量达到80多万吨,建成文蛤精养池2000余亩,工厂化养殖示范区5个,盐及盐化工企业8家,沿海经济正成为该镇的又一经济增长点。 由温州花中锦经济发展集团与华达集团合资兴建的中国(柳疃)棉纺城正在建设中,该商贸城总投资10亿元,占地1500亩,是集家纺成品、花布、坯布、丝绸、服装鞋帽、纺织配件、物流、会展、商住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城,计划于2006年10月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交易额200亿元,实现利税2.24亿元。 ". |
龙池镇 |
" 龙池镇位于昌邑市西北部,面积158.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7442户,人口2.4万,耕地5.8万亩。新海公路、荣乌高速公路、大莱龙铁路横贯东西,官靶路贯穿南北连接206国道,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2005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32.5万元,比去年增长24.5% ;全镇民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3271万元,同比增长53.2%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845万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利税10755万元,同比增长42.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3900万元,同比增长148%。 全镇形成了盐及盐化工、纺织印染、海淡水养殖、冬枣生产和畜牧养殖等五大产业的总体经济格局。现共拥有盐田面积26万公亩,年产原盐100万吨,溴素生产能力达到10500吨。纺织印染业主要生产加工各种化纤布、纯棉布、亚麻布、印花布及高档服装面料等。 2005年,该镇规划建设了昌邑市海能化工项目区,规划范围南至大莱龙铁路,北至沿海路,西至官靶路,东至堤河以西,总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投资7亿元、占地1000亩的12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正在施工建设。该项目区地处北部沿海,土地平整,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土地价格低廉,政策优惠,是大城市及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最佳去处。 ". |
卜庄镇 |
" 昌邑市卜庄镇位于胶莱河西畔,渤海湾南岸,地处潍坊、烟台、青岛三市交界,206国道、新海公路、大莱龙铁路和正在建设的荣乌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镇域面积240平方公里,辖49个村,3.2万人口,7.8万亩耕地。北部沿海拥有18公里的海岸线,10万公亩优质盐田,沿海滩涂湿地面积广阔,养殖鱼虾、贝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旅游、休闲、垂钓的理想场所。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突破17.61亿元,同比增长61%;产品销售收入13.33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利税9899万元,同比增长62%;完成财政收入773.6万元,同比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1元,同比增长12%,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都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卜庄镇素有“侨乡”之称,在外华侨245人。卜庄镇地下卤水资源和铁矿资源丰富,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北部沿海开发战略,进行了规划设计,积极搞好北部沿海经济发展区配套建设,现在水、电、路、宽带、有线电视和雨污分流管网等基础设施已配套完成,已有山东海天生物化工、银江生物科技、横店家园化工、永安精细化工等10多个过亿元项目落户经济发展区。同时,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建立了现代农牧业经济发展区,已有潍坊金茂农牧业有限公司、新昌肉鸡养殖场、连成种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优势企业落户卜庄镇。 ". |
饮马镇 |
" 饮马镇位于昌邑市区以南30公里,镇域面积8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4万亩。辖42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人。境内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下小路纵贯南北,济青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并在镇区以南500米处设立16号路口,是连接省会济南与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2005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0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98元 。 饮马镇土壤类别多质地好,水利设施齐全,排灌工程配套,形成了东有桑蚕瓜菜、西有林果苗木、种养殖业全面发展的格局。现已建成农业示范基地8个,其中苗木示范基地2个,蔬菜示范基地1个,养殖基地3个,玉米制种基地2个;工业经济发展快,优势产业明显。全镇工业经济形成了以纺纱织造、塑料机械、食品加工、矿业开采为主导产业、400多个品种、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现有工业企业近500家,年经济增长速度在20%以上,居全市首位。2005年,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6.6亿元,实现利税6.1亿元。 林果生产是该镇的传统产业,盛产的山阴梨以其个大味甜、口感酥脆而闻名远近,销往广东、湖北、内蒙、辽宁、济南、武汉、南京、沈阳等十多个省、市。拥有以食品加工、棉花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龙头企业10多家,其中“世民”牌系列熟食产品,品味独特,是该镇的特产之一,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 |
北孟镇 |
" 北孟镇位于昌邑市南部,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该镇南依胶济铁路,北靠309国道,省道下小路纵贯南北,济青高速公路和正在修建的省一级公路潍胶公路横穿东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商贸物流服务便捷。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6亿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2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98元,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21.3%。 北孟镇是正在崛起的工业重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工业项目聚集区位于下小路两侧,占地面积2000亩。曹戈庄民营经济小区现已聚集企业48家,织机500多台,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6亿元。全镇形成了以纺织业为主,纸箱制造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有机饲料加工、工艺镜框加工等五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北孟镇是传统的农业强镇,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充沛,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突出的产业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以花生、大蒜、蔬菜、西瓜、林果、大棚果、葡萄、梨枣、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60000亩,“九龙屯”牌大蒜已成功注册商标。10000亩大蒜基地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
下营镇 |
下营镇位于山东潍坊昌邑市。下辖: 370786112201 220 杨家村委会 370786112202 220 纪家村委会 370786112203 220 高家村委会 370786112204 220 北王家村委会 370786112205 220 军营村委会 370786112206 220 常家村委会 370786112207 220 小刘家村委会 370786112208 220 小韩家村委会 370786112209 220 北赵家村委会 370786112210 220 辛庄村委会 370786112211 220 郇家村委会 370786112212 220 北张家庄村委会 370786112213 220 大韩家村委会 370786112214 220 廒里村委会 370786112215 220 小姜家庄村委会 370786112216 220 曹家店村委会 370786112217 220 东辛店村委会 370786112218 220 北二甲村委会 370786112219 220 火道村委会 370786112220 220 滩子村委会 370786112221 220 大院村委会 370786112222 220 小院村委会 370786112223 220 前柳村委会 370786112224 220 后柳村委会 370786112225 220 王家庙村委会 370786112226 220 沟崖村委会 370786112227 220 冯家村委会 370786112228 220 张家寨村委会 370786112229 220 胡家道口村委会 370786112230 220 海眼村委会 370786112231 121 东下营村委会 370786112232 122 西下营村委会 370786112233 122 裴家村委会 370786112234 122 吕家村委会 370786112235 122 李刘村委会 |
石埠经济发展区 |
昌邑石埠经济发展区位于昌邑市中部,面积100.5平方公里,辖67个行政村,14026户,人口4.88万,耕地面积8.2万亩。 2012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地方财政收入1377.2万元,比上年增长8.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46593万元,利税65285万元,分别增长21.6%和30.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4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46元。[1] 石埠经济发展区交通便利,309国道、潍莱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省道下小路纵贯南北。依托辖区内青山、潍河等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了占地2000亩的青山秀水旅游度假区和占地1600亩的潍水·阳光沙滩旅游风景区。商贸服务业发达,形成了汽车交易、副食品批发、土豆大姜、建材、服装、家俱、生产资料等七大专业市场;高端装备制造、塑机生产、纺织等行业已形成支柱产业;金昌羊绒、立辉拉床、塑料机械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农业方面以生产大姜、土豆为主,培育了西郭、前村等土豆、大姜市场,“西郭”牌土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所获荣誉编辑 石埠经济发展区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环境优美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