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合肥市 >> 长丰县 >> 岗集镇

岗集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岗集镇谷歌卫星地图)


岗集镇简介

  岗集镇位于长丰县最南部,与合肥市庐阳区相连,紧倚集供水、防洪、旅游于一体的合肥市大房郢水库。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0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8000人。2003年人均纯收入2281元,居全县之首;2003年实现财政收入1018万元,是长丰县南部乡镇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岗集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便捷。距合肥市区仅10公里,属规划中的合肥市三环路囊括区,206国道和合瓦路两条高中等级公路交汇于此,市区247路小公交直达镇区。岗集镇基础设施配套,供水充足,合肥市自来水管网和大房郢水库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供电充裕,年供电量达1500万千瓦;邮电通讯设施齐全,服务快捷,5000门程控电话可保障国内外联络畅通。
  岗集镇工商业发达,以机械、铸造等重工业为主。农业以蔺草、蔬菜、饲料草等经济作物为主。其中蔺草深加工后产品“榻榻米”远销日本、东南亚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是合肥地区的蔺草主产地,全省闻名的“蔺草之乡”。
  招商引资工作在强化服务中发展迅猛,为岗集镇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入园骨干20多家,总投资15亿元,热情友好、勤劳智慧的岗集人民真诚地期待和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前来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8万人 56平方公里 340121104 231100 0551 查看 岗集镇谷歌卫星地图

岗集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黄浦社区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黄浦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卧龙山社区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卧龙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龙岗社区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龙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金岗社区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金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张庙社区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张庙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三十埠社区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三十埠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南洪社区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南洪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庄社区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新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井沿社区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井沿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岗集社区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岗集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前丰社区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前丰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斗镇村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斗镇村谷歌卫星地图
松棵村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松棵村谷歌卫星地图
桃山村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桃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元村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新元村谷歌卫星地图
四十埠村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四十埠村谷歌卫星地图
安冲村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安冲村谷歌卫星地图
牛寨村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牛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庙村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双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青峰岭村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青峰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窑村 ·长丰县旅游·长丰县特产·长丰县十大特产·长丰县十景·长丰县 0

----

查看 大窑村谷歌卫星地图

岗集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水湖镇

  水湖镇是长丰县城关镇,位于县境北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中心。   一、人文环境   1、地理、气候   水湖镇位于省会合肥最北部,东邻定远十里黄乡,南界本县徐庙、左店、罗塘乡,西连淮南曹庵,北接淮南孔店。地处江淮丘陵北部,为沿淮河湖滩地平原,高塘湖与瓦埠湖分水岭东坡,地面起伏较小,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岗湾兼有,沿高塘湖地势低洼,等高线最高程为周老岗40米,最低程为大周圩18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957.5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162.6小时,无霜期224天,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5.8毫巴,相对湿度为76%,风向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南风和偏南风,秋季东风多于西风,冬季多偏北风,年多为东风和南风,平均风速为2.8米/秒。   2、区域、人口   水湖镇辖24个行政村和9个居委会,面积120.1平方公里,总人口11.29万人。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8万人口。   3、历史沿革   水湖镇原系水姓聚居的小村庄,俗称“水家户”,是辛亥革命烈士水百川的故乡。民国23年淮南铁路通车设站时,把“户”讹为“湖”,称“水家湖车站”。解放前属寿县兴隆乡,解放初属定远县水湖乡和寿县新街乡。1956年合并建立寿县水湖乡,1958年建立水湖公社,1965年建县时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同时建立水湖镇。1968年撤销镇的建制并入水湖公社,1971年再置,沿用原名水湖镇,1992年2月撤区并乡,将水湖乡大部和张祠乡的两个行政村划归水湖镇管辖,2005年10月行政区划调整,撤张祠乡整建制并入水湖镇。   二、自然资源   水湖镇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75785亩,林地8500亩,淡水养殖面积12000亩。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以麦稻为主,城郊型农业特色明显,盛产草莓、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畜禽以养鸡、鸭、猪为主。   三、投资环境   (一)基础设施   1、交通。水湖镇南距省会合肥70公里,北距淮南市35公里,东北距蚌埠市61公里,东到定远县城55公里,西到寿县城40公里。铁路有水家湖火车站,为淮南线、水张线枢纽。有合水公路、省道311、合淮阜高速,宁驻高速穿越境内。境内有长途汽车客运站,可直达全国各大中城市,   2、供水。县城供水利用瓦埠湖供水工程。.  

庄墓镇

  庄墓镇历史悠久,古称庄墓桥镇,史属寿州(寿县)。据《寿州志》记云:“楚庄王墓在州东南九十里,大冢岿然,庄墓桥镇因此得名”。楚庄墓位于庄墓桥西北一里许在古阎涧水北岸高坡上。三国时魏吴交兵,庄墓为曹魏屯兵屯粮要地。清末,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率部赴寿州,路过庄墓桥,在桥北孙岗一带安营扎寨。古庄墓河每日过往的船只达百艘以上,阎涧河白帆点点,庄墓桥码头船楫如林,由于水陆两便,庄墓桥镇在元、明时期兴起,清代发展,是江淮大地上一座名镇。   如今的庄墓镇位于长丰县中部,206国道穿境而过,南去合肥,北到淮南。总面积41.3平方公里,辖十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耕地面积3万亩,2003年财政收入222万元。有一所卫生院,7所中小学,集镇餐饮业发达,个私经济繁荣。庄墓集市又是长丰县农副产品主要的集散地之一。农闲时节,常常出现“万人赶集,随行就市”的壮观景象。农贸市场、木材市场、沙石市场,商贾云集。街面上商店林立,背街遍布粮行、油行、农具行、山货行、木头行、竹行、牛行、猪行、鱼行、鸡鸭鹅行,一片繁华景象。这里还盛产土特产,对河沿的鱼虾,西河滩的萝卜,枣林村的大枣,梨园村的黄梨,张湾的柳编,早已驰名南北。庄墓小磨麻油(庄王牌),“祖传工艺天下第一家,独特风味油香冠江淮”。庄墓手工圆子,软而不烂,油而不腻,是盛名远扬的美味佳肴。   庄墓镇将抓住历史发展的新机遇,以经营城镇的新理念,发展庄墓河优势,弘扬千年古镇文化,复兴庄墓,把庄墓建设成为合淮公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杨庙镇

  杨庙镇位于长丰县中部,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3.8万,建城区1.8平方公里,人口8000人左右。属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之一,是市委组织建设联系点,合肥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镇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近年来,我镇围绕“工业兴镇,招商强镇,商贸富镇,环境树镇,建设扩镇”总体工作思路,注重工业发展,狠抓招商引资,走好富民三条路,先后建成了镇南镇北加油站,着力打好“皖宝”复合肥品牌,领导十井村示范园成为农业科技示范的亮点等。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2003年实现财政收入390万元。在基础设施方面,我镇水源充裕,瓦东干渠从镇南经过,镇自来水厂可保证镇内供水。电力充足,有35哪变电站一座,保证工、农业及居民需求。交通便利,206国道穿镇而过,可直达合肥、南京、上海、淮南、阜阳和徐州等大中城市;通信发达,建有5000门电话,实现了自然村通电话工程。镇党委政府有决心通过几年的努力,将杨庙镇建成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经济实力较强,群众生活富裕的长丰县中部重镇。.  

吴山镇

  江淮明珠 吴王故里 贡鹅之乡 兴业之所    据《合肥县志》记载,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葬于此,墓基如山,其女儿白花公主为护陵守孝,在墓北建庵。故后人以吴国为号,吴王之墓为山,公主庵为庙,起地名为吴山庙--即今天的吴山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由于其文化历史悠久,一九九五年十月,位于境内的‘吴王遗踪’景点被评为合肥‘十景’之一。   吴山镇位于安徽省会合肥的北郊,距合肥市区仅28公里,属合肥市卫星城镇,全省200家中心镇和长丰县四大民营经济开发区之一。2001年11月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并积极争取成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全镇辖2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4.3万,区域面积131平方公里,根底7.1万亩,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7亿元,财政收入8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43元,群众文明富蔗,社会治安良好,是一个城郊结合型的商贸旅游镇。   吴山商业建有集贸,农贸,粮油,竹木,建材,牲畜,家禽,服装百货等专业市场。各类商业网点1000多个,是安徽省重点商贸集散地之一,1981年被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家工商局确定为全国206个农贸集镇联系点之一。   交通便捷,区域优势明显。206国道贯穿镇内15公里,东通淮南铁路,西临寿县,六安,北距安徽煤城淮南市60公里,镇内开通至合肥的公交车,每20分钟一班,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四通八达。   通讯发达,水源,电力供应宽裕,基础设施建设较快。镇内建有日产万吨自来水厂一座,5000门程控电话端局一个,11万伏供,变电所各一座,手机发射塔三座,村村通电话,信息传递便捷。拥有中,小学,幼儿园18处,中心设施齐全。五星级的镇办文化广播电视站,大大丰富了全镇人民的文化生活。   旅游资源丰富,镇内现存有吴王古墓,公主墓,吴王庙,百花园遗址,贞节牌坊,吴山庙武装起义纪念碑,纪念馆,叶挺将军旧居,吴王贡鹅,吴山铁字,吴山矿泉水等。   吴山的各种资源十分丰富:农业有三宝:‘瓜果、山芋、大雪枣’,畅销各地;养殖有三奇:‘白鹅、王鸽、魏河鱼’,誉满江淮;资源有三绝:‘矿泉、十景、铁书法’,华夏文明。.  

岗集镇

  岗集镇位于长丰县最南部,与合肥市庐阳区相连,紧倚集供水、防洪、旅游于一体的合肥市大房郢水库。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0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8000人。2003年人均纯收入2281元,居全县之首;2003年实现财政收入1018万元,是长丰县南部乡镇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岗集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便捷。距合肥市区仅10公里,属规划中的合肥市三环路囊括区,206国道和合瓦路两条高中等级公路交汇于此,市区247路小公交直达镇区。岗集镇基础设施配套,供水充足,合肥市自来水管网和大房郢水库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供电充裕,年供电量达1500万千瓦;邮电通讯设施齐全,服务快捷,5000门程控电话可保障国内外联络畅通。   岗集镇工商业发达,以机械、铸造等重工业为主。农业以蔺草、蔬菜、饲料草等经济作物为主。其中蔺草深加工后产品“榻榻米”远销日本、东南亚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是合肥地区的蔺草主产地,全省闻名的“蔺草之乡”。   招商引资工作在强化服务中发展迅猛,为岗集镇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入园骨干20多家,总投资15亿元,热情友好、勤劳智慧的岗集人民真诚地期待和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前来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双墩镇

  双墩镇位于长丰县最南端,为省会合肥市的北大门。该镇1996年被国家体改委首批列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2年被长丰县委、县0定位为长丰县经济文化副中心。2005年9月,又被批准为安徽省发展改革试点镇,享有一系列的发展改革优惠政策。在合肥市新的一轮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该镇作为合肥市城市发展“141”组团之一,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全镇区域面积23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和7个居委会,人口9.8万。其中镇区规划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已建成5.8平方公里,驻镇人口2.8万。    因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双墩镇正成为本地人居中心、商贸名镇和重要商品集散地。近代史上曾涌现出辛亥先烈范鸿仙、民国元老吴忠信和革命烈士徐百川等人;今天也是人才辈出,出现有名的“状元村”。双墩镇建制悠久,清朝时为合肥县肥北乡,解放后隶属于肥东县。1958年成立双墩公社,1965年成立长丰县时划归长丰县管辖至今。1983年成立双墩镇。1992年撤区并乡,将原吴店乡整建制划归双墩镇。2004年区划调整,把原夏店乡整建制并入双墩镇。2006年又把原罗集乡整建制并入双墩镇。    双墩镇东临合宁、合徐、合芜高速,南接合六、合界高速,西依206国道,淮南铁路、合水公路、市政荣事达大道等穿镇而过,道路网络密布。镇区距合肥市区仅8公里。合肥北环高速穿镇而过,并与镇区路网相通,正在加紧建设之中,2007年5月将建成通车。即将动工建设的吴(店)大(陆)路为双向四车道,路幅宽100米,直通合肥新站开发区。它与即将延伸的蒙城北路和已建成的荣事达大道组成一个“川”字形,将双墩揽入合肥这座现代化大城市的怀抱。市区公交46路、304路班车直达镇区,的士车、巴士车穿梭于市区与镇区之间,便利的交通形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    镇内建有1万门程控电话目标端局、日产5万吨自来水厂、110kv供变电所各一座,容量充裕。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东西走向的滁河干渠像一条玉带将境内的三颗明珠——大官塘水库、双凤湖和张桥水库连成一片。区内还拥有省内首座、国内一流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  

下塘镇

  下塘镇位于长丰县域中部,江淮分水岭北侧,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镇之称。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产业调整为主线,以奔小康统缆全局,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出一条具有我镇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高产、高效的绿色生态农业   近年来,我镇通过整合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对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使我镇现已发展成为国家优质油生产基地、合肥市蔬菜二线基地,省内最大的龙虾养殖加工基地,长丰县棉花、水稻制种基地。优质油生产基地已达一万亩,“白色工程”8000亩,下塘蔬菜、绿色生态。利用稻田、沟渠、水塘发展龙虾千户万亩,建立了“农家乐”下塘龙虾一日游专线。另外,我镇还积极实施“绿色生态工程”,建立了“民兵示范村”基地,苗木花卉培育基地,建成了占地200亩的集生产、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下   塘镇绿色农业生态观光区工程。   二、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我镇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积极加大招商引资步伐,我们充分利用我镇的交通、区位、信息等优势,把眼光朝外,削低门槛,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舒心的投资环境,成功引进了成龙钢铁、华荣铸造、华安门业、爱心木业等生产性企业,另外在加大招商引资的同时,不断加大对镇内现有工业企业改制、技改的步伐,发展新型建材业,涌现了如合肥明华集团、下塘建材厂等一批省内明星企业。目前,我镇已发展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建材重镇,下塘建材、誉满江淮。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逐步提高二、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促进镇内各种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目前,我镇已拥有建材、化工、机械铸造、塑料、印刷等行业1   00多家,建成了建材、蔬菜、粮贸、牲交、小商品等六大市场,从业人数近2万人,日交易额   达50万元。二OO三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2.79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小城镇作为城市、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等二、三产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想场所。.  

朱巷镇

  朱巷镇位于长丰县东南部,南距省城合肥50公里,北距县城水家湖20公里,原为合肥、定远两县边界,有“南府北炉”之称,即南至庐州府,北至北炉桥,中间一大巷为南北客商必经之地,因系朱姓聚居地而得名。1965年长丰建县,朱巷先后是0朱巷区委,朱巷区公所驻地。1992年撤区并乡,朱巷乡和柘塘乡合并,成立朱巷镇,住地朱巷。长期以来,朱巷集镇始终是周边乡镇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贸重镇。    全镇辖13个行政村,42000人;镇域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2万亩;集镇面积2.5平方公里,1.2万人(其中非农业8000人);设有完中1所,卫生院1所。   朱巷镇南临合肥,北靠淮南,居中得厚,区位优越。淮南铁路、合水公路纵贯南北,长白公路、朱张公路、朱义公路横跨东西,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黄花山干渠、39支渠流经境内,环绕“半壁江山”,永丰水库、三里河水库、黄花山水库、同心水库分布合理,旱则能提,涝则能蓄,沟渠相通,排灌自如;农业生产逐年优化,农业结构日趋完善;林业生产成效突出,全镇森林覆盖率达18.6%,被评为全国林业百佳乡镇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镇内基础设施完善,水资源丰厚,电力、电讯设施齐全。拥有35kv供、变电所各一座;5000门程控电话目标端局一个,手机发射塔三座,村村通电话,信息传四海,有线电视广播网络达标。   朱巷镇素有饲养母猪、繁育仔猪、生产肥猪的传统,养猪历史悠久。全镇年饲养母猪2.5万头,出栏生猪6万头,繁殖出栏仔猪30万头,数量多,质量高,效益好,仔猪远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流不尽的长江水,买不完的朱巷猪”成为真实写照,享有“中国仔猪之乡”的称号。仅养猪一项,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50元以上。   2003年规划启动了朱巷镇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园区最终实现目标:以21世纪的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为核心,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建设立足朱巷和长丰,辐射皖中,并在全省具有领先水平的、具有高(高附加值产品、高科技水平、高经济效益、高发展速度)、新(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特(特色科研、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优(产品优良、结构优化、环境优美)四大目标的集约化、综合化、开放式、园林化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园区功能布局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幅射区。.  

陶楼镇

  陶楼镇12个行政村,236个村民组,2.8万人,96平方公里。乡域内有两座计面积近万亩的中型水库,小水库12座,大当家塘168口,村村通硬化路,建成35KV变电所。围绕城郊型农业,结构调整快速,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和经果林生产基地各2000亩,并在进一步发展,享有“果蔬之乡”之名,乡内生态良好,林水相映,环境宜人,正在规划打造“农家乐农业休闲观光基地”。适宜土地资源、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基地等开发。   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  

罗塘乡

  罗塘乡是县城水家湖的城南大门,距长丰县城八公里,淮南市48公里、省会合肥市50公里。合淮路和水庄路呈八字形穿越乡内,沿瓦埠湖岸20公里。乡内辖十九个行政村,二百五十一个村民组,面积约八十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四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三万五千人,非农业人口约五千人)乡内设有文化站、幼儿园、敬老院、卫生院各一个;12所小学、2个中学;耕地面积约6万亩,湾区面积3万亩,其中圩田面积7450亩,财政收入35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为1.7亿,工业总产值为9000万元,设两个集市贸易场地。    主要特产有:蜜桃、甜瓜、早西瓜等。.  

义井乡

  义井乡位于长丰县中西部,江淮分水岭北侧,全乡地域面积100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344个村民组,人口4.2万人,耕地面积6.8万亩,年均财政收入在300万元左右,国内生产总值70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余元,是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之一。   义井乡属典型的农业大乡,年产水稻25000余吨,油菜籽年产3000吨左右,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可靠保障。近两年,我乡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全乡共栽植优质杨树14000余亩,木材资源远景喜人,我乡的木材加工业已向外界展现了诱人商机。   我乡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我们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全乡外出务工人数达八千多人,占全乡总人口五分之一以上,劳务经济已成为我乡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已成为全乡群众重要的致富途径之一。   乡内土地、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为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提供可靠保证,206国道穿乡而过,交通便利,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我乡一直注重特色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在土地租赁、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提供、社会治安等方面都给予充分保障,为投资商赢利和群众致富实现双赢不懈努力。.  

造甲乡

  造甲乡位于长丰县中东部与肥东、定远交界,离省城合肥50公里,全乡面积120平方公里,可用耕地10万余亩,可养水面5000余亩,全乡人口32188人,年种植水稻30000亩左右,大小麦20000亩左右,油菜42000亩左右,豆类6500亩左右,目前全乡成片造林15000亩,是一个典型生态农业大乡。   二级省道长白路从造甲腹地穿过,南连合肥,北接淮南,三级油路造埠路也即将建成通车,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砂石公路,全乡固定电话4500门,占全乡总户数的59%,建立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基站。全乡农网进行了二期改造,从二OO四年四月份起,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基础设施明显好转。   造甲乡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劳动力22000人,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达8000多人。土地是造甲乡的资源优势,目前有宗旱村的老虎冲生态林约300亩面积、许岗林场约150亩面积可供开发利用,有宋岗村、六方村、宗旱村成片面积在100亩以上的耕地可供进行开发性农业生产;另外,造甲乡还规划建设了宋岗、双丰两个农业园,规划面积2000亩,造甲乡还有基层供销社、双河电灌站仓库约10000平方米闲置,可供作为厂房等使用(土地资源、林业资源、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是广大投资者投资兴业的宝地)。   造甲乡有县-设派出所,乡有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乡党委政府扎实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投资环境良好。   造甲乡-尹良保、乡长朱正道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来乡投资兴业!.  

左店乡

  左店乡位于长丰县东北部,县城水家镇南边,距县城仅12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人口2.7万。   基础设施完善,电力、邮电设施完备,交通便利。合九公路(合肥到淮南九龙岗)、淮南铁路纵贯南北,311省道穿境而过,境内左沛公路、左代公路等县乡公路四通八达。   林业资源丰富,境内退耕还林6000多亩,农田林网纵横交错,总长70公里,绿色长廊30多公里,林木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大。   水资源充沛,境内有一座中型水库(永丰水库),小二型水库10座,正常蓄水量2000多万立方,水利配套设施完善。   城郊型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万亩无公害草莓、西瓜生产基地。长丰草莓、陆桥萝卜等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大,产量大,品质优,品牌响,西瓜形成规模种植,地膜覆盖,上市早,产量大。   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肉鸡年出栏达30多万只,土鸡年出栏20多万只,仔猪、山羊交易形势喜人。   工业企业初具规模,建材业较为发达,境内有高闫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厂,左店、靠山轮窑厂,新建了齐力服装厂,陆桥大米生产加工基地,有三家大米加工厂入驻,引进了大型先进的加工设备,将形成日产200多吨大米的生产能力。.  

杜集镇

  杜集乡地处长丰县东部,距县城水家湖24公里,省会合肥60公里,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15万亩,人口3.2万。   杜集乡田多地肥,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赐建明城寺一座,规模浩大,建筑雄伟,曾红极一时,是合肥地区有名的庙宇之一,在当地留下很多关于明城寺的传说。附近伴有明城水库,适合旅游开发等。解放初期,作为定远县的革命老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杜集乡地理位置优势,合徐高速公路窘境而过,省道朱张公路、水张公路贯穿其间,交通发达,全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砂石路的目标。近年来,乡里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杜集自古以来就以农副产品集散地而闻名,著名的集市杜集、隆兴、刘兴、明城寺四大集镇,集聚着全乡优质的无公害农副产品,牧康山羊、三元杂交猪、花生、绿豆、豇豆等杂粮源源不断地销住全国各地。集市的繁荣,不仅使杜集群众生活富裕起来,而且也为杜集集镇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杜集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美丽的翠月湖和县级自然森林公园羊荒林场。翠月湖旅游度假区规划业己经过制定并通过专家评审,即将开工建设。己建成千亩翠月湖农业产业园、隆兴千亩无公害油菜基地、刘兴千亩无公害花生基地、团结千亩无公害水稻基地、千亩具有杜集特色“栽树-种草-养畜”模式的生态农业园。还有著名的沛河鸟岛紧邻我乡。这些有利的旅游资源联合捆帮开发,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杜集乡的工业发展迅速。杜集东黄轮窑厂规模不断壮大,空心砖生产线建成投产。规划面积800亩的杜集建材工业园区基本实现水电路三通,目前杜集板材加工厂、杜集原花酒厂己进区投入生产。杜集的建材制品源源不断地销住合肥、淮南及邻近省份。享有“原花美酒千里香”赞誉的原花酒己不知甜醉了多少四方宾朋。   淳朴、热情、文明的杜集人民热忱的欢迎海内外宾朋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  

双凤开发区

  省级双凤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5月,是长丰县域经济的龙头,也是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北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管辖区域总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9.19平方公里,现辖六个社区,常住人口8.8万人。2012年,荣获“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   2013年完成财政收入12.54亿元,同比增长22%;工业总产值完成386亿元,同比增长25.3%;规上企业产值完成321.7亿元,同比增长23.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8亿元,同比增长14%;工业投资完成45.5亿元;招商引资内资到位资金完成77.94亿元,境外资金完成2100万美元。   2013年8月,双凤扩区规划获省政府批复,以“一区两园”方式,在现有规划用地基础上,扩区发展双墩园区13.8平方公里、下塘园区10平方公里两个新区,扩区总面积约23.8平方公里。力争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经济总量占到全县70-80%。  


岗集镇特产大全




岗集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