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镇辖32个村委会,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人口5.82万人,镇政府驻解集。包公祖籍位于解集乡小包村,至今尚有花园井、荷花塘、凤凰桥、衣胞地等古遗址,传说中的“九墩十三包”在附近山坡上清晰可见;位于大包村的包氏宗祠,刚刚修缮完毕,至今仍保持原有形态。目前,大包村、小包村尚聚集有包公后裔两三千人。肥东县组建包公镇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包公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的效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82万人 | 128.8平方公里 | 340122110 | 231600 | 0551 | 查看 包公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柏龄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柏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大孟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大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小包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小包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文集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文集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青春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青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阚集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阚集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大张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大张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盘石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盘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板桥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板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杨宋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杨宋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赤杨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赤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竹塘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竹塘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高亮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高亮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王集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王集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胜联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胜联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大许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大许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新生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新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岘山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岘山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净住社区 | ·肥东县旅游·肥东县特产·肥东县十大特产·龙子湖十大特产·肥 | 0 |
---- |
查看 净住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店埠镇 |
店埠镇是合肥市的卫星城,肥东县的城关镇,距合肥仅12公里,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共辖2个社区,10个居委会,27个村委会,全镇总人口19万。 店埠镇是合肥市的卫星城,肥东县的城关镇,距合肥仅12公里,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共辖2个社区,10个居委会,27个村委会,全镇总人口19万。店埠镇西山驿片主要有以下几种矿产资源:第一、建筑用的石料灰质岩;第二、建筑用白岩岩;第三、建筑用砂;第四、磷矿。第一、第二、第三种矿产资源多公布在昂集、建设、林庙三行政村,磷矿主要分布在西山驿居委会。 店埠镇 工业强镇 该镇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的指导思想,坚持求实、求佳、求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措施,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发展,向发展求效益,努力寻求新的增长点,目前店埠镇共有工业企业147家,规模以上企业17家,机械加工企业46个,纺织服装27企业27家,外贸企业27家,食品加工企业16家,建材生产企业33家,已形成机械制造、冶金、轻纺、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十大骨干行业。其中起重行业名列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羽绒、毛绒、服装等产品远销欧美发达国家,年创汇800多万美元。 农业建设 店埠镇传统农业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区划调整后,镇党委、0坚持把农业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首先从基础产业抓起,全镇共有耕地6.8万亩,主要种植模式是“一油一稻”或“一麦一稻”。在合浦、赵岗、群力等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的村建立优质粮生产基地,面积约1万亩。在对河、钟刘、陂塘等具有养殖传统的村居发展畜禽养殖,全镇共有标准化养猪小区30个,养禽专业户54户,成立了养猪协会和养鸡协会。在唐杨、光大、半店、五岗等村居发展蔬菜生产,建有蔬菜大棚500个,露天蔬菜约3000亩。在昂集、大塘等村发展经果林生产,大塘村油桃种植面积达1000亩,亩均收入约3000元。在史河、镇北、龙西、大郢等村发展花卉生产,建有苗木基地4个,约500亩。农业生产的区域化格局初步显现。其次是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加强了对各类养殖小区、种植小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农业技术人员定点联系种养小区和种养大户,促进农产品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店埠镇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积极打造生态旅游业,大塘村的经果林桃园、大郢村与龙西村的花卉观光;排头居委会的休闲垂钓中心、杨王村的农家乐活动中心、林庙村的梅山风景区、昂集村的群山林场。 矿产资源 店埠镇主要有以下几种矿产资源:第一、建筑用的石料灰质岩;第二、建筑用白岩岩;第三、建筑用砂;第四、磷矿。第一、第二、第三种矿产资源多公布在昂集、建设、林庙三行政村,磷矿主要分布在西山驿居委会。 下辖村 下辖村 店 埠 后 埠 杏花村 狮子口 葛家疃 永兴庄 刘 家 前 高 后 高 张 家 李 家 王 家 渚 洲 东南阁 西南阁 东 张 西 张 李 小 马 小 程 小 于 小 耿 庄 西庄头 东庄头 寨 子 七间房 毛山后 左官屯 花 岭 崔 岭 宋 村 东黄埠 西黄埠 王家楼 庄 子 葛家泊 韩家汇 栖风台 寨西头 前寨 后寨 王福庄 前水 后水 前沙 后沙 前由 中由 后由 孙洲庄 西才 中才 东才 后朴 前朴 徐林庄 包庄 李仙庄 程家 狼埠 双河 前屯 后屯 岭南 沙万埃 天井山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0394 男 15273 女 15121 家庭户户数 9261 家庭户总人口(总) 30215 家庭户男 15169 家庭户女 15046 0-14岁(总) 6283 0-14岁男 3251 0-14岁女 3032 15-64岁(总) 20841 15-64岁男 10574 15-64岁女 10267 65岁及以上(总) 3270 65岁及以上男 1448 65岁及以上女 182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9503 -所属学校 肥东县店埠镇中心小学 肥东县店埠镇北苑小学 肥东县店埠镇城关小学 肥东县店埠镇安乐小学 肥东县店埠镇定光小学 肥东县店埠镇红旗小学 肥东县店埠镇育红实验小学 肥东县店埠镇花滩民族小学 肥东县店埠镇龙西小学 |
撮镇镇 |
撮镇镇位于合肥市东郊8KM处,北距县城店埠镇6KM,东望南京,南濒全国五大淡水湖巢湖。镇域面积45.7平方公里,现辖1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4.8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5万人。撮镇交通便捷,境内合马路、店忠路、淮南铁路纵横交错,南淝河、店埠河、马桥河穿镇而过,已形成立体化的对外交通网络。撮镇区位优势突出,位于合肥市“东拓南进”发展的主轴线上,地处合肥打造滨湖城市的桥头堡。撮镇建镇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旅游资源丰富。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家乡和合肥市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瑶岗纪念馆就座落在这里。这里不仅是省、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而且成为活力四射的热土,成为投资者的绿洲,创业者的家园,其“吞江吐淮,吸东纳西”的独特区位优势,赋予其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们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建设合肥市南部工贸、旅游经济板块中心为目标,促进了镇村经济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2002年以来,我镇先后跻身于全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镇、全省重点中心镇、合肥市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和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这些为加快发展、富民强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构筑起了撮镇经济腾飞、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平台。200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财政收入3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为呼应合肥市“141”战略规划纲要的实施,我们决心抢抓“两个国家级”的历史机遇,坚持“投资为本,发展为上”理念,坚持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主题,力争把撮镇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工业、商贸型和旅游型小城市,在合肥乃至安徽率先崛起,成为合肥东部新城的重要组团。 |
梁园镇 |
位于肥东县中部,东依石塘镇、包公镇和张集乡,北邻八斗镇、杨店乡,西接牌坊回族满族乡,南连店埠镇。距县城15公里。 梁园历史悠久,据《左传》记载,鲁哀公十六年,楚白公败吴于慎,张楚、张军一战,梁园被毁。梁园从南北朝至明初,先后为慎县、南汝阴郡、梁郡、梁县的治所。相传,明初梁县并入合肥县后,城内一些文人墨客和商贾要为原梁县县城重新命名,鉴于城内有古峏塔(梁园锥)、鲍明远读书台、碧心亭、和蔡、方、李姓三大花园及众多庵、庙、宫等名胜古迹,处处呈现园林风光,遂将梁县故城命名为梁园。 抗日战争时期,合肥县在梁园设肥东办事处,辖今肥东县全境。1949年2月,成立梁园乡,肥东县人民政府曾一度驻梁园。1950年8月,梁园乡改置为梁园镇。1958的,政社合一,成立梁园人民公社。1965年恢复梁园镇建制。1992年梁园乡和乌龙乡的刘巷、桑坎、庙周、金岗、新合、永丰、正三7个村并入梁园镇。2006年11月,路口乡和护城乡并入梁园镇。 2010年辖2个社区、25个村,全镇面积157.81平方公里,人口8.2万人。 梁园镇交通便利,合徐高速公路和合蚌、梁古公路从境内通过,每日有往返店埠、合肥、蚌埠客运班车。 全镇有卫生院4所;中小学、幼儿园22所;敬老院2所。 |
桥头集镇 |
桥头集镇位于肥东县东南部,距合肥市18公里,东与巢湖接壤,地理位置优越,有“山镇”之美称。现辖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面积6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万亩,山林面积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人口3.4万人。2005年,GDP达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桥头集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全年无霜期237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小麦、大豆等。先后被列为国家级花卉示范基地、国家级万亩优质油菜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开发“金桥工程”安徽省项目基地,涌现出安徽和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苗木示范基地等一批城郊型农业。 桥头集镇自然资源丰富,蕴藏的铁矿、磷矿、白云矿、大理石矿、猪肝石矿藏量大、品位高。合肥市二电厂、合肥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合肥四方磷复肥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东南冶炼有限公司、合肥市化工园等知名企业均落户该镇。 桥头集镇交通便捷,淮南铁路和合马路省级干道穿境而过,5号公路和桥青公路以及10条村级公路纵横交错。有专门引进巢湖水的管道和设备,通讯设施配套。 桥头集镇钟毓灵秀,人杰地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繁多,旅游资源丰富,龙泉寺、双山寺、梅山仙人洞、拖枪岭等名胜古迹无不引人入胜,期待着海内外客商前来观光开发。. |
长临河镇 |
长临河镇源于三国赤乌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据考证,因青阳山北麓之水经长宁寺源源不断流入巢湖,久之形成长宁河。地因河得名,又因濒临巢湖,遂更名为长临河。 长临河镇位于肥东县最南端,濒邻巢湖,接壤滨湖。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18个村、2个社区,人口5.2万人。人杰地灵,地理位置优越,省级旅游大道——店忠公路穿越本镇,境内环巢湖大道已经正式通车,在建的合福高铁在镇区设站,水陆交通便捷。长临河镇有巢湖岸线19km。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养育了勤劳朴实的5万余优秀儿女,走出了20名将军、4000多名华侨、6000多名台胞,是安徽侨乡。镇内有四顶山、茶壶山、白马山、羊羚山、青阳山等众多景观,山水相抱,青山叠翠。“四顶朝霞”被列为古“庐阳八景”之一,六家畈古民居建筑群被列为省级文化遗产,“丁”字形老街保持了历史古镇的风貌,革命烈士纪念碑、振湖塔、青阳书院、长宁寺、朝霞寺、准字庵大庙流传着许多传奇的故事。这片肥沃的土壤,孕育了资源丰富的文化,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星二村的舞狮,湖滨村的炭娄龙,姚埠村的龙舟赛更是远近闻名。 长临河镇一直致力于打造巢湖岸边独具特色的魅力小城市。获批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首届市科学发展先进乡镇、县科学发展先进乡镇一等奖,进入全省200个中心镇行列、市镇级市试点单位。知名度提高异常,美誉度初步显现。2012年全镇财政税收共完成344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约6.917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完成1.15亿元,招商引资共到位资金达2.42亿元。2012年完成植树造林3000亩,森林覆盖率22%。 随着合肥市环巢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全面启动和环巢湖旅游观光大道的开通,长临河镇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长临河镇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着力做好民生保障、农业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美好乡村建设重点工程之一的长临河古街整治工程基本完成。罗家疃美好乡村建设正在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总投资1.16亿元的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已立项,预计2013年6月份开工。总投资120亿元的安徽合肥国际帆船俱乐部项目已于12月6日完成签约,正式落户长临河镇。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项目也将落户。“十二五”期间,长临河镇将以美好乡村建设为统揽,依托区位优势,以旅游、休闲、居住为主要的产业支撑,提升城镇建设品味,丰富城镇文化内涵,加速经济发展,服务民生工程,创建美好乡村建设的典范。 |
石塘镇 |
石塘镇系国家级文明村镇,安徽省首届文明乡镇,也系安徽省中心建制镇。镇域面积12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00公顷,辖14个村委会、5个社区委会,人口7.1万,其中镇区人口1.2万。 石塘镇交通发达。合芜、合宁公路穿镇而过,且有出入口,镇内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 石塘镇是肥东县中东部商贸重镇。建有建材、粮油、农贸、小商品、畜牧交易等五大专业市场,个体商业户600多家,商业氛围较浓,吸引半径达30公里。 石塘镇的地方特产有“石塘驴巴”、“浮槎云雾”茶,远近闻名,深受顾客青睐,堪称石塘二绝。 |
古城镇 |
肥东县辖镇。1949年建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岱山水库的西侧,距县城49公里。面积40.5平方公里,人口1.4万。店(埠)界(牌)公路过境。辖塘庄、孙湾、大干、北郑、尧湾、秦杨、郭郑、山头、东庄、枣树、张斗、五七12个村委会和古城居委会。农产水稻、小麦、油菜子、花生、棉花,养殖猪、禽等。镇办有建材、农机、粮油加工及商贸、饮食服务等企业。有吴大墩新石器时期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历史上称古滁阳城,是个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镇,位于肥东县东北部,与定远、全椒接壤,距县城49公里,省城合肥66公里,是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乡镇之一。全镇204平方公里,人口7.6万人,辖5个社区,21个行政村。近年来,古城镇持续推进“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战略,取得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古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完善,镇内电信局、邮政局、工商所、派出所、医院、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敬老院、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等公共服务机构一应俱全;镇内交通发达,梁界路贯穿全境,“村村通”水泥路连通所有村、社区。道路硬化率达100%,主要交通干道绿化率达100%,居民电话普及率达100%,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0%。 古城镇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等。褐色陶土泥岩、黑泥、紫砂岩和高岭土储量达2亿吨。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广兴黑猪、杨塘花生、岱山湖小干鱼等,有塘庄、牛胡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有广兴、杨塘的生猪养殖基地,有刘庄、西庄的水产品养殖基地,有岱山、黄山的苗木花卉基地,农业产业化已初现雏形。 古城镇的经济发展是以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业为载体,着力打造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产业乡镇,形成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良性互动,从而带动古城镇的全面又好又快发展。岱山湖旅游度假区现已被列为合肥市重点旅游景区、合肥市“千亿元总体规划”四大基地重点旅游项目之一,省市县旅游局重点扶持的新建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局对外招商重点旅游项目之一,省“861”工程、合肥“1346”行动计划、肥东“361”行动计划。旅游区山水交融、环境宜人,素有“人间仙境 天然氧吧”之称,被誉为合肥的名片和后花园。2009年,岱山湖风景区被评为肥东县首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古城镇也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吴大墩新石器时期遗址、古城堡等商周古人遗址,演法寺、普照寺等宗教文化遗址更让游客感受到古城厚重的历史底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古城镇的投资环境极大改善,我们决心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先进的服务理念,诚挚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 |
八斗镇 |
肥东县八斗镇,据《合肥县志》记载,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次子曹植,字子建,时为文坛“八子之一”文才卓著,能七步成诗,誉为“天下文章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曾随父伐蜀驻扎此地,(古称鱼山),时值大旱之年,塘坝龟裂,沟渠断流,街中较深的一步两眼也干涸,子建因劳顿、疲乏、断水,渴死并随莽于此,衣冢墓在八斗中学以南,旁有笔架田、砚台塘,堪为一代文豪落莽之风水宝地。后人为纪念他,将鱼山以曹植陵墓起名为八斗陵,又因该地区位于江淮分水岭,后又改称八斗岭。1992年撤区并乡,建制八斗镇,由此享誉古今,闻名遐迩。 该镇交通便捷,省道合蚌公路穿境而过,村村接通砂石路和程控电话,4000门程控电话覆盖全镇。盛产水稻、油菜、花生、豆类、玉米和无籽西瓜等优质农副产品。镇已兴建四个示范基地,即“小普千亩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军谢中胡生态能源示范村”、“谢集经果林示范基地”、“祝庄包菜生产基地”。现利用连栋大棚建立一座种苗中心,年培育无籽西瓜苗200万株,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无籽西瓜 8000亩。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改貌”这个主题,励精图治,顽强拼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比2001年增长8.5%,其中农业总产值8728.2万元,增长9.9%,工业企业及个私经济 860万元,增长8.%,财政收入5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68元。. |
元疃镇 |
元疃镇位于肥东县西北部,地处江淮分水岭岭脊。人口总数29379,共有18个村(居);全镇总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交通比较便捷,合白路、合青路贯穿而过,村级公路硬化率达100%,境内有水库两座。2003年,全镇油料产量达4400吨,粮食产量2.7万吨,财政收入208万元。 该镇积极发展高产农业,玉米面积达1.83亩,西瓜面积800亩,蔬菜面积达3500亩,已在余祠、强化两村投资30万元新建大棚150个,并先后建立80亩小麦条播示范片、1000亩油菜育苗示范片,1000亩白色工程示范片,养殖业方面成绩突出,去年肥猪出栏9万头,实现产值5400万元,人均增收200元。 全镇基础设施有了改善,共投资230万元用于道路建设,电网改造进一步加快,新建、改造台区2座。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广播通播率100%,新装有线电视50户。. |
白龙镇 |
白龙镇地处江淮分水岭,是肥东县西北地区经济、文化、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96.3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5.4万亩,辖20个村(居)。中心镇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1.2万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150元。 白龙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合徐高速、合白路、长白路、店白路等国道、省道、县道穿境而过。合徐高速公路下道口就设在该镇。距省会合肥及县城店埠均在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正在建设中的范同路,不仅同合蚌路相连,还通向我县的国际旅游度假村-风景秀丽的岱山湖。 白龙镇为肥东地区西北边陲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定远、长丰等地的杂货也经常在此经销。市场商品丰足,尤以水产、家禽交易较大。形成了水产、家禽、家畜、竹木、建材、家具、农副产品、日用百货等八大市场。 大棚养鸡是近年来白龙镇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导产业。成立了养鸡协会,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科学养殖,使该项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全镇共建养鸡大棚500多个,养鸡专户300多户,所产优质鸡大量销往合肥、马鞍山、蚌埠、山东等地,去年“方圩青麻鸡”还首次打入上海市场。 近年来,白龙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实行“双百”帮扶工程,建立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服务联系点。2003年新发放个体工商户131户,注册资金96万元,从业人员180人。. |
包公镇 |
包公镇辖32个村委会,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人口5.82万人,镇政府驻解集。包公祖籍位于解集乡小包村,至今尚有花园井、荷花塘、凤凰桥、衣胞地等古遗址,传说中的“九墩十三包”在附近山坡上清晰可见;位于大包村的包氏宗祠,刚刚修缮完毕,至今仍保持原有形态。目前,大包村、小包村尚聚集有包公后裔两三千人。肥东县组建包公镇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包公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的效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
陈集镇 |
陈集镇位于肥东县东北部,全镇面积84.6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人,与定远、滁州接壤,距合蚌公路15公里,肥东县城店埠镇55公里,合肥市中心72公里,东、东南面与古城镇接址,西南、西面与八斗镇和响导乡接址,北部与定远县二龙乡、大桥镇、界牌镇相邻,为省定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镇。有可耕地面积7万亩,其中水稻4.3万亩,旱作物2万多亩、林地0.54万亩, 1个社区、8个行政村,106个自然村,218个村民组,地形岗冲交错、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拥有劳动力1.8万人,且民风淳朴、勤劳朴实,劳动力价格不高。 自然环境良好,陈集镇属典型的江淮分水岭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7度,年均无霜期为235天,年平均降水量961mm,空气质量优良,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和水污染,是理想的天然绿色无公害种植,养殖基地。 农业资源丰富。全镇拥有小一、小二型水库21座,当家塘500多口,生产生活用水充足 。种植业发达,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芝麻为主,其中芝麻现有面积5000多亩,产量可达70多万斤,在周边享有盛名,养殖业主要有生猪、鸡、鸭等,年出栏5000只以上鸡的养殖大户有15户,年出栏20000只以上鸭的生产基地有4处,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广(广兴)响(响导)油路贯穿全境,外接合埠路和梁古路,现有1个社区、8个行政村已全部修通“村村通”水泥路,交通条件便利。陈集、肖圩两个传统集镇农产品贸易繁荣,大魏、吴集两个农贸集市也初具规模。 陈集集镇是陈集镇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有初级中学一所,全县一流的中心小学一所,镇国土资源所、陈集派出所、镇计生办公楼、卫生院,供电、电信所、信用社等服务机构齐全,自来水、有线电视、农贸市场、水泥大街、下水道、路灯等公共设施配套。 2008年陈集镇被列为肥东县新农村示范点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深受各级领导的关注。 目前,陈集新农村项目一期已建成51栋,安置222户;二期16栋,安置58户;三期安置186户,均已入住。新农村水、电、路畅通,雨、污分流;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建立并使用300立方米无动力污水处理沼气池2座;修建农民广场3500多平方,新建陈集农民公园,体育健身场500多平方,新增停车场1600平方,种植草坪10000多平方,栽植高档树木1000多棵。 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项目规模18000亩,其中精品区面积4600亩,已达到:田成方、路硬化、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标准。挖当家塘16口,修砂石路35公里,硬化渠道8.5公里。为使该项目成为全国领先,省内一流,领跑肥东的示范项目,我们聘请了中国农大作总体规划设计,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将项目区的功能定位于生态、环保、绿色、有机及循环的现代农业。划分为高档苗木花卉区、精品果蔬种植区、高效粮油作物种植区、加工物流区、新农村示范区等七大功能区,重点在于发展苗木花卉和蔬菜种植。为了发挥项目区的效益,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有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两家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在精品区落户,其中宁国恩龙集团公司投资种植苗木1200亩,合肥徽之皇食品集团投资建立蔬菜基地1600亩,其中设施栽培300亩,霍山鹏飞工贸有限公司种植百合800亩。示范区已初具规模。 |
众兴乡 |
肥东县辖乡。1949年置众兴乡,1958年复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中部偏西,距县城19.9公里。面积70.4平方公里,人口3.5万。大(店)众(兴)、三(十头)众(兴)、大(新庄)众(兴)公路过境,店埠河流过。辖众兴、华光、义合、司老、郑埠、范岗、金王、霞光、谢岗、滁河、花灯、郑河、共和、大高、田埠、八联、许河、三兴、永安、小钟、光华、刘岗集、梁宇、浏河24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棉花、花生及花木、果树苗等。工业有乡办电器、琉璃瓦、面粉、建筑、建材及蒸气熨斗等厂。. |
张集乡 |
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69亿元, 与2001年同比增长31.5%;粮油总产24.9万吨,产值6600万元,同比增长13.8%;第二、三产业产值9410万元,同比增长37.6%;农民收入和储蓄持续增加,2006年11月,全乡农民储蓄余额突破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685元。乡财政收入增加到600余万元,财政负债逐步得到缓解。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乡村面貌明显改观 乡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村村通水泥路工程、集镇建设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实施。五年来,共改造小学危房面积4200平方米,新建了张集中学综合试验楼,扩建了张集中心小学教学楼。黄疃街群众集资实现了街道硬化,张集街道扩建了1200米长的路面石化,方便了群众通行,集镇区域化逐步形成。完成了合意至南袁、李岗、新华,张集至薛集、河湾村级水泥路建设工程。配合县政府完成了梁界路改造工程。对16个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纵深推进。五年来,全乡新建了大中型塘坝73口,投资近10万元整治了李岗支渠,对刘岗站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得到了改善。积极做好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充分利用土地整理资金,对中低产田、荒塘、荒坝进行了改造。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势头良好 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林业立乡,畜牧富乡”的目标,抢抓机遇,实施退耕造林17000多亩,成为合肥市最大的万亩杨树乡,并成功进行对外发包15000亩,增加了农民收入;畜牧业发展迅猛,到目前为止,全乡年出栏百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大户已超过50户,新增加养鱼、养羊、养鸡等养殖专业户105户,畜牧业成为我乡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宗农作物水稻、油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8%,设施栽培和“五早”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建设卓有成效。招商引资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共引入各类项目7个,引入外来资金2000多万元。2006年,和诚集团入驻我乡,征地250亩,建设养鸡厂,总投资1000多万元,开创了我乡规模企业发展的先河。. |
马湖乡 |
马湖乡于1949年4月建乡,原名“王马乡”。约1950年初改称“马湖乡”,因乡址设在马湖集,故称马湖乡。1956年与沙河乡合并为沙河乡,1957年沙河乡与三官乡合并为三官乡,1958年三官乡与高亮乡合并为高亮乡,1960高亮乡区划调整为高亮乡、三官乡、马湖乡、刘桥乡四乡,马湖乡恢复建制。1992年,原三官乡并入马湖乡至今。 地理位置 马湖乡位于肥东县东部边远,东与全椒县西王镇、大墅镇交界,南与巢湖市居巢区交界,北与本县古城镇交界,西与本县包公镇交界。距肥东县城42公里。属省级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乡镇之一。乡政府所在地为马湖集冯山大街,办公楼座标为东经117.49′748″,北纬32.4′466″。 面积与人口 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06个自然村,6069户,2.94万人口,全乡国土面积7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万亩,林地2137.1亩,其中水田28800亩,旱地13911亩,。全乡农业资源比较丰富,主要粮食产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花生、油菜为主,芝麻、棉花为辅。养殖业和鱼业也有一定基础。 乡域经济 全乡个体私营企业共有56家,年产值1780万元,主要经营内容为农产品加工、收购以及和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 住房 全乡20年来共建有各类楼房4000余户,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以上。 |
响导乡 |
响导乡地处肥东县北大门,距肥东县城店埠镇40公里,南接八斗岭,北与定远连江镇毗邻。响导集居江淮要冲,处于交通节点,合蚌路与广响路在响导集交汇,成“丁”字型结构,交通便利、快捷。1992年响导与赵亮合并为现在的响导乡,全乡现有人口3.94万人,区域面积87.9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响导历史悠久,一曰远在三国时,曹操引兵伐吴,驻军八斗岭,每晨晚曹军训练兵马,大军过境铃声当当,不绝于耳,古道两侧居民闻声避道,故此路称“响道”,后来讹写成“响导”;亦曰,孙权领兵伐魏,被魏将张辽击败于逍遥津,孙权夜逃至响导,遇一姓向的刀铺师傅,令其带路当响导,故名向(响)刀(导)铺。 响导乡地处江淮分水岭岭脊,境内岗冲交错,总体南高北洼。气候宜人,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5.2℃,年降雨量为870MM左右,无霜期在273天左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近几年响导乡紧紧抓住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的大好机遇,大搞水利建设,新增蓄水量560m3,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南部发展旱“五早”作物,北部发展优质稻米,大力加强设施栽培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现有设施栽培2000亩,大型规模化养殖场一座,大型家禽养殖4家。开展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致富能人集中。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如响导白玉大萝卜、响导铺乡村土鸡蛋、响导水蜜草莓、无子小西瓜等,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 响导集集市贸易繁荣,远近闻名,每逢大集,定远县及周边乡镇群众纷纷前来赶集,长期形成了农贸市场、牲畜交易市场、竹木家具市场、粮食交易市场等特色市场。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邮电局、供电所、医院、学校、幼儿园、自来水厂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响导乡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各自然村通砂石路,基础设施大为改观。 响导乡正在完善工业聚集区建设,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吸纳城市“退城进郊”企业及内迁企业,主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时装、板材、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新技术型企业,现响导已形成以服装为主导,粮油、板材加工为两翼的工业格局。 响导乡是块投资的热土,乡党委、政府将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竭诚为四海客商服务,全乡人民热忱欢迎您到响导投资兴业、共同发展! |
杨店乡 |
杨店乡位于肥东县北部,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之一,东连省道合蚌路,西接合徐高速公路,20公里柏油路穿乡而过,自然村村村通砂石路,交通便捷,70%农户通程控电话,对外联系方便,治安状况良好,水利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科技推广力度大,乡村干部服务意识强,工作实绩显著。 一、继续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在南潘、跃进、圩丁等村扩大设施栽培150亩,新建无公害大棚210个,巩固和发展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二、投资8万元完成5000亩退耕还林任务,验收合格率达100%。 三、新修砂石路5公里,养护乡村砂石路60公里,全乡好路率达80%。挖大塘5口,中塘3口,增加蓄水量40万方,扩大灌溉面积1500亩。 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实行低门槛政策,引进合钢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万元,开发黄栗大街。 五、危房改造成绩显著,乡共投资危改资金250万元,改造了大李小学、杨店中学等13所学校的D级危房,累计新建校舍7000平方米,基本消除了危房隐患。. 杨店乡位于肥东北部,江淮分水岭岭脊,省级江淮分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之一,东连合蚌路,西接合徐高速公路,面积90平方公里,总人口37518人,辖14个村民委员会,326个村民组,设1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2个卫生院,2个电信局。耕地面积5.6万亩,其中水田3.5万亩,旱地2.1万亩,典型的农业乡,以种植业为主。2009年,全乡GDP总值为2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1.4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0.7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0.5亿元,主导产业种植业占54%,主要生产产品为水稻、畜牧业、油料生产,分别占第一产业比重的30%、27%、20% 。 |
牌坊回族满族乡 |
安徽省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简称牌坊乡)成立于1994年,位于肥东县城北7公里处,距省城合肥17公里,东与路口乡毗邻,南与县城店埠镇接壤,西与众兴乡相连,北与草庙乡、梁园镇交界,是合肥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和安徽省唯一的多民族乡,乡政府驻地完牌坊。全乡辖10个行政村,81个自然庄,140个村民组,面积26.4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人,其中回族2758人,满族1088人。回族主要分布在赵坊民族村、三王民族村、民新民族村和民一民族村,满族主要分布在牌坊民族村、大兴民族村。 乡内交通便捷,合徐、合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其中合徐高速公路在我乡境内有5.85公里,合六高速公路在我乡境内有5.95公里,县级公路店白路纵贯南北,在我乡境内有7.1公里,砂石路、水泥路向各自然村辐射,县城2路公交车途经我乡3个行政村直达乡政府所在地。国家大型Ⅱ类水库众兴水库近在咫尺,滁河干渠流经乡内。邮政电信事业发达,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乡,实现村村通电话,电力能源供应充足。牌坊乡传统农业经济主要是水稻、油菜,近年来农业经济开始适应市场经济,农民越来越重视蔬菜生产和生态养殖,重视产品规模是产品质量。通过各级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大力引导,全乡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具有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广泛空间和市场潜力。. |
新城开发区 |
新城开发区位于安徽合肥市肥东县。下辖: 340122401001 121 燎原社区居民委员会 340122401002 121 陈大郢社区居民委员会 340122401003 122 三十埠社区居民委员会 340122401004 220 墩塘社区居民委员会 340122401005 220 北瑶岗社区居民委员会 |
循环经济示范园 |
循环经济示范园 |